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_郭岩林
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发表时间:2016-12-01T14:05:42.0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2期作者:马力[导读] 对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放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医院内科江苏盐城 224001)【摘要】目的:对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放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的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丹参治疗,一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及纤维蛋白原情况。
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长春西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长春西汀;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丹参【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90-02眩晕是由于空间定向能力发生混乱导致的运动幻觉,患者常会感受周围环境及自身均在旋转,平衡失调,眩晕在后循环缺血中较为常见[1],后循环组成包括: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
对部分颞叶、枕叶、海马、丘脑、小脑、脑干等进行供血[2],后循环缺血是脑部椎基底动脉发生缺血所导致的,本次主要是针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使用长春西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方法1.1 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基线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将我院门诊治疗的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这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569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284例,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285例,长春西汀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79%)显著较对照组(89.44%)高,P<0.05;试验组治疗前1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后4周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P<0.05。
结论:针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长春西汀治疗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借鉴。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丹参注射液;长春西汀;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ZM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供应脑部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其中后循环具体指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等,为小脑、脑干、海马、丘脑、枕叶、上段脊髓、部分颞叶供血,一旦出现缺血情况会严重影响脑组织正常状态 [1]。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患者失去空间定向能力,出现眩晕后患者感受周围环境、自身处于旋转状态,伴有明显的不稳定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给予及时治疗[2]。
目前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其中长春西汀应用价值较高,但具体治疗多以经验指导为主,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值得进一步探究。
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后循环缺血性单纯性眩晕患者,探究不同药物治疗效果,旨在为疾病控制提供科学指导,做出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定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569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284例)、试验组(285例)。
丁苯酞辅助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择合适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DPP-4抑制剂仅需每日口服一次即可达到理想的DPP-4抑制效果,能有效提高内源性GLP-1的活性,而维格列汀需每日口服两次,且不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及阿格列汀不适用于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7~8]。
综上所述,虽然多项研究已经证实DPP-4抑制剂能显著抑制DPP-4,延长DLP-1的降血糖疗效,但不同DPP-4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差异[9~10],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药物降低患者血糖提供一定指导。
参考文献[1]顾丽萍,顾鸣宇,严率,等.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10):883-885.[2]占美,尹茜,徐珽.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3,15(6):314-319. [3]李维辉,苟佳佳,李靖柯.抗糖尿病药物DPP-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J].重庆医学,2016,45(19):2706-2708.[4]刘永刚,李芳君,叶飞强.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4,36(5):459-463.[5]金有豫,王汝龙,郭宗儒,等.DPP-4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药理学特性[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4):1226-1228. [6]高芸艺,李兰,冉兴无.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8(11):653-657. [7]陈莉明.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的药化性质和药理活性综合比较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8(8):508-510.[8]孟艳秋,张宇,刘凤鑫,等.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2):101-107. [9]邹大进,张征,赵琳.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及高危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1):91-93.[10]朱恩波.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与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1042-1045.丁苯酞辅助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朱永林李晓晓杨伟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14)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t
4.4938
4.6829
p
0.0000
0.0000
GQ0L-74 评分 心理功能
67.74 ± 6.35 55.31 ±5.67
9.4626 0.0000
社会功能 57.38 ±6.61 50.94 ±7.01
4.3317 0.000
表2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组别
完全依从
研究组(n=42)
26
对照组(n=42)
“入院顺序奇偶性”平均分为2组,分对照组(采纳长春西汀治疗,42例)、研究组 (采纳丁苯駄胶囊+长春西汀治疗,4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
总有效率(95.24%)显著比对照组(71.43%)高,P<0. 05。结论:PCI性眩晕患者采
纳丁苯酿胶囊+长春西汀治疗,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预后普遍较好,值得借鉴。
—
0.0034
下转69页
J019.08 |中国农村卫生• 201 9年第15期
学术研讨 69
CHINA RURAL HEALTH
表1两组ADL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ADL评分
躯体功能
研究组(n=42) 15.42 ±2.97 59.52 ±7.38
对照组(n=42) 12.30 ±3.38 52.13 土7.08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丁苯駄胶囊;长春西汀;临床疗效
PC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锥-基底动 脉闭塞、狭窄,枕叶、小脑以及脑干等部位出现缺血现象, 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眩晕等为主,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 的生活、工作,现已受到临床高度重视。据调查显示:PCI性 眩晕在脑梗塞疾病中占1/5%切。鉴于此,此次研究选定本院 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4例PCI性眩晕患者,具体报道 如下。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疗效的临床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71期2019 Vol.6 No.71173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疗效的临床研究马 萍(廊坊长征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摘要】目的 分析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症状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为8.57%,对照组为11.43%(P >0.05)。
结论 对于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头晕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头晕;丁苯酞软胶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1.173.01后循环缺血是临床中高发等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占比约为20%,而头晕则是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对于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
现阶段临床中针对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多采取药物治疗方案,丁苯酞为新型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并且其药物安全性较高[1]。
本次研究将重点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以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院内自2018年6月起,到2019年1月止诊治的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利用数字法来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
观察组:包括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53~76岁,年龄均值(62.4±0.5)岁;病程2~14个月,病程均值(5.3±0.4)个月。
对照组:包括患者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52~78岁,年龄均值(62.6±0.3)岁;病程1~14个月,病程均值(5.5±0.3)个月。
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2018年5月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王煜1,罗澍2,韩勇3,樊一钢1*(1.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54;2.西安航空发动(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内一科,陕西西安,710021;3.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内三科,陕西西安,710054)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价值。
方法将7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以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MoCA、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显著,用药安全。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丁苯酞;他汀类药物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8)15-0030-02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statinsi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WANG Yu1,LUO Shu2,HAN Yong3,FAN Yi-gang1*[1.Neurology Department,Xi'an Honghui Hospit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54;2.the First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AECC Xi'an Aero-engine(Group)LTD Staff Hospital,Xi'an710021;3.the Third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Xi'an Honghui Hospit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5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reat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statins.Methods Seventy-six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38 cases in each group.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butyphthalide.The treatment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MoCA,Barthel indexes and NIHS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s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Butyphthalide combined with statins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s effective and safe.KEYWORDS: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butylphthalide;statins临床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颅内血管发生病变所致短暂性脑功能障碍,其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1],近年来其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发病人群体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2]。
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李跃林院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7
(t=13.203 4, P=0.018 3).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LV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5.726 7, P=0.012 9).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utylphthalide capsule combined with vin鄄 pocetine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ingle drug, which can promot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utylphthalide capsule combined with vinpocetine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 Methods Ninety-three patients with post-circulatory ischemic vertigo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Patients who received vinpocetine injec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n=45) and treated with vinpocetine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capsule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group (n=48).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s such as hypoglycemic therapy,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nd lipid-lowering therapy, and oral as鄄 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Results The overall clinical remiss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total remiss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10.392 0, P=0.020 3). After treatment, 47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relieved. One patient was ineffective and 3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lieved.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item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BA blood flow velocit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7.923 9, P=0.027 3), and the RVA blood flow velocit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作者:齐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1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697,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056, P<0.05)。
结论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关键词】丁苯酞;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疗效;不良反应DOI:10.14163/ki.11-5547/r.2019.07.044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是由于人体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
研究显示,多数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因此,治疗目的应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为主。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选择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最为常见,但单独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预后不佳,治疗效果不显著。
而研究认为,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使患者能够早期恢复疾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
本研究分析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诊断标准,经过诊断确诊;排除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采用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11-01T15:09:47.86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3期作者:刘芳[导读] 观察分析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1505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
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静脉滴注长春西汀+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明显提高(95.16% VS 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之间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情况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长春西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48-0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血管狭窄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等临床症状,工作、学习和生活均受到严重的影响[1]。
该病多见于老年患者,治疗效果不十分明显,复发率较高。
2014年8月~2016年3月,我科联合应用长春西汀以及复发丹参注射液治疗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
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
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秦灵芝;李玮;杨红旗;黄月;李书剑;张杰文【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03【总页数】2页(P101-102)【作者】秦灵芝;李玮;杨红旗;黄月;李书剑;张杰文【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眩晕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1]。
眩晕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且易导致各种脑血管疾病。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2~65岁,平均51.4岁。
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始发或主要症状,且符合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指标[2,3]。
纳入标准:①根据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符合标准的纳入研究[3]。
②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颅脑、颈部CT或MRI检查证实有后循环缺血表现,并排除后循环供血区的出血或梗死。
③年龄>40~<70岁。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0.25 mg/mL,1次/d,共14 d;对照组静滴长春西汀注射液,0.3 mg/mL,1次/d,共14 d。
疗效判定:①治愈:眩晕等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TCD恢复正常;②显效:眩晕等症状有明显减轻,TCD较治疗前增加30%以上;③有效:眩晕及相关阳性体征减轻,TCD较治疗前增加15%以上,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或有恶化现象。
血浆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5 d用抗凝管取受试者静脉血各4 mL,以3 750 r/min离心15 min,用移液枪取上清液1 mL,吸取磷脂成分,过滤浓缩分离,取适量样品加入显色剂显色,90 ℃水浴5 min,室温下放置35 min,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浆LPA、AP。
丁苯酞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丁苯酞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刘宏雨;李献军;李晓玲【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6周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P300)潜伏期、波幅都有改变,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P300)各组数据较对照组更有显著差异,尤其以治疗后16周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认知功能.【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6(038)010【总页数】3页(P1518-1520)【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慢性脑供血不足;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者】刘宏雨;李献军;李晓玲【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肌电图室;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肌电图室;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肌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是指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的状态,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CCI的进一步认识,多项研究表明,长期处于CCCI状态是血管性进行性皮下脑病、脑卒中、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环节[1]。
认知功能障碍是CCCI常见的合并症。
而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听觉认知电位(P300),是反映认知功能的一项较客观的指标。
本研究通过观察丁苯酞对CCCI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CCCI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丁苯酞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评价
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丁苯酞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丁苯酞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共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4.59%VS75.68%),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丁苯酞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丁苯酞;他汀类药物;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该疾病病情严重,死亡率和残疾率均比较高,需要采用有效方式及时进行治疗[1]。
过去临床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主要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院对部分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共选取患者74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各37例。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51-79岁,平均(60.55±5.45)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52-80岁,平均(60.64±5.7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如下:阿司匹林片(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716)治疗,口服,100mg /次,1 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258),口服,10mg /次,1 次/d;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口服,75mg/次,1 次/d。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疗效分析党利华;王咏龙【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70例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2组,各35例,给予常规治疗+长春西汀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NIHSS评分、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小于对照组,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值得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9(032)003【总页数】2页(P616-617)【关键词】长春西汀;丁苯酞软胶囊;急性期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作者】党利华;王咏龙【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深圳 518100;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深圳 51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丁苯酞软胶囊属于抗脑缺血药,本品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通过多环节对脑缺血引发的病理发展过程急性阻断进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70例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2组,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3~7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4~76岁,对比分析70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于48h内接受治疗者;(2)经诊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均符合临床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3)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口周麻木、声音嘶哑、头晕恶心、下肢无力、复视、行走不稳、双侧痛觉减退;(4)入院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管出现相应改变;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缺血病灶;(5)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畸形[1]。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临床观察高宁;王令【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疗效。
方法选择86例以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
2组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点,治疗组除静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外,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 d,静脉滴注,共用药14 d。
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TCD 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是有效并且安全的,能有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594-595)【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后循环缺血性头晕;临床效果【作者】高宁;王令【作者单位】052360 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内科;河北省辛集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后循环缺血(PCI)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后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
后循环缺血有多种表现形式,临床常见的有头晕,恶心,呕吐,常伴有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甚至肢体瘫痪、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构音或吞咽障碍、感觉异常等。
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丁苯酞能够调节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缺血,保护脑细胞,作用独特[1,2]。
我们应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患者,发现丁苯酞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头晕有很好的疗效,大部分患者的头晕症状能得到很好的缓解,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86例以头晕为主要表现的PCI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辛集市中医院内科治疗的后循环缺血的患者,严格按照中国PCI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3]挑选患者。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接诊的80例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的头晕和神经功能评分、后循环血流速度,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晕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后循环血流速度,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头晕;丁苯酞软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内科十分常见,临床发病率高[1]。
患者椎基底血流速度减慢,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平衡障碍和视旋转等,且症状常持续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
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脑梗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快速控制眩晕症状和纠正椎基底动脉功能不全是循环后缺血性眩晕的主要治疗目标,临床上以抗血小板聚集、卧床休息、抗凝、改善微循环为主[3]。
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可能导致哮喘、全身皮疹、喉水肿等情况,部分患者出现耳鸣、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4]。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时段内我院接收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并在数表法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可以选择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丁苯酞;他汀类药物;脑血管病;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缺血性脑血管病具体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颅内血管病变而引发疾病,促使神经功能逐渐损伤,最终导致脑部出现缺血与缺氧,从而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
现阶段临床以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比如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与降脂的功效,可减轻症状,但是临床实践发现,单独用药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是在神经损伤修复上效果不佳,且持续用药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局限性较大。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药物,可以有效保护脑部神经细胞,且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将其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能够弥补单一药物安全性问题,以增强疗效。
基于此,下文从我院接收患者中挑选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针对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共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重29:16,年龄介于51-76岁,均值(65.37±2.46)岁,病程时间在1-6年,平均病程(2.84±0.14)年;研究组男女患者比重28:17,年龄介于52-74岁,均值(65.48±2.52)岁,病程时间在1-5年,平均病程(2.71±0.13)年;上述记录患者资料经比较发现具有可比性(P>0.05)。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将丁苯酞注射液运用于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的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接收的200例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每组100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经颅多普勒检查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VA、BA、RVA血流速度分别为(38.79±1.92)cm/s、(44.27±2.65)cm/s、(38.94±1.88)cm/s,高于对照组的(35.96±1.67)cm/s、(39.46±2.04)cm/s、(36.59±1.67)cm/s;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的94.00%较对照组的83.00%高;均P<0.05。
结论:发生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时,予以患者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动脉血流情况,提升疗效。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头晕;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效果后循环缺血性头晕通常指大血管闭塞导致后循环缺血,从而引起头晕,可出现眩晕感、肢体麻木、呕吐、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对于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离子紊乱、胃粘膜损伤等情况,还需尽早治疗,减轻疾病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害[1-2]。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药物,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中较常见,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解除后循环障碍[3-4]。
鉴于此情况,本文就丁苯酞注射液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n=200)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
对照组(n=100)男59例、女41例;年龄:60-80岁,均值:(70.26±4.38)岁;病程:4-26h,均值:(15.48±3.67)h;身体质量指数(BMI):17.42-32.61kg/m2,均值:(24.59±2.63)kg/m2。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李亚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000)018【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03—2012‐12我院收治的110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与长春西汀,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评分、Barthel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6)分,而Barthel评分(74.6±1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5.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功效,值得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113-113,114)【作者】李亚娟【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县人民医院内科濮阳县 45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张海燕2.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王建伟3.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胡晓飞;朱先华;金笑平4.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孟森;李玉方;宋婧;康宪政5.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D二聚体、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 [J], 樊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
效观察
王玉鹏;王丽英;张轻霞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14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确诊为后循环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起效时间分布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在<7 d、7~14 d药物临床起效时间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痊愈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
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TIA患者,起效快,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王玉鹏;王丽英;张轻霞
【作者单位】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1
【相关文献】
1.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系统评价
2.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观察
3.灯盏花
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4.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观察5.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岩林 453300 河南封丘县人民医院
doi: 10. 3969 / j. issn. 1007 - 614x. 2013. 10. 043 摘 要 目的: 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 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 ( PCI) 性眩 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80 例 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0 例和 治疗组 40 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 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 西汀注射液治疗; 两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肠溶片片等基础治疗相同,并观察比较两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 5% ,对照组总有效率 82. 5% ,两组治 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 现明显不适反应。结论: 丁苯酞胶囊联合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安全有效。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丁苯酞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 ( PCI) 是因为各种原因 造成的椎 - 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所带 来的脑干、小 脑 及 枕 叶 皮 质 的 缺 血,是 神 经内科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脑 梗塞的 1 /5,主要包括后循环的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 和 脑 梗 死[1],后 循 环 缺 血 的 临 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眩晕、恶心、呕吐是 PCI 的 常 见 表 现 形 式。2011 年 3 月 ~ 2012 年 9 月用丁苯酞联合长春西汀注射 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其眩晕等临床症 状得到很好地改善,取得不错 的 临 床 效 果,详细报告如下。
3 蒋金富. 长春西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甘肃科技,2010,26( 1) : 173 - 174.
讨论 后循环供应大脑半球的后 2 /5,临床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治疗组
40
10
19
10
对照组
40
5
17
13
注: 与对照组相比,* P < 0. 05。
无效 1 7
症状主要有 眩 晕、恶 心、呕 吐、复 视、肢 体 及头面部麻 木,肢 体 无 力,短 暂 性 全 面 遗 忘、眼球运 动 障 碍、共 济 失 调、跌 倒 发 作 等,其中眩晕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后循 环缺血的病因也同样复杂,主要考虑与动 脉硬化、血管的狭窄、栓子的形成与脱落、 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颈椎病压迫椎动脉等 有关。针对上诉病因,众医家治疗方案多 种多样,不外 乎 抗 血 小 板 聚 集、降 脂 稳 定 斑块、扩血管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清除自 由基及扩容治疗。有研究证实丁苯酞具 有独特的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可通过提 高脑部血管内因子的水平来达到抑制自 由基生成的目的,通过建立侧枝循环来增 加缺血半暗带的血流量,改善缺血区的脑 能量代谢,减 轻 脑 水 肿,恢 复 血 脑 屏 障 等 作用[2]。长春西汀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3]。此药能够松弛 血管平滑肌,改 善 循 环,增 加 大 脑 的 血 流 量,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改 善脑代谢,改 善 缺 血 半 暗 带 的 微 循 环,促 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控制眩晕症状。通过 上诉药物的 联 合 应 用,临 床 效 果 显 著,在 本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高达 97. 5% ,明 显高于对照 组,没 有 明 显 的 不 良 反 应,此 方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研究 推广。
统 计 学 处 理: 所 得 数 据 利 用 SPSS17. 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 数 资 料 用 X2 检 验。P < 0. 05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比较差
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两组 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无药 物 不 良 反 应。见表 1。
参考文献
1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 中国后循环 缺血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06, 45( 9) : 786 - 787.
2 Zhang T,Jia W,Sun X. 3 - n - butylphthalide ( NBP) reduces apoptosis and enhanc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up - regulation in diabetic rats[J]. Neurol Res,2010, 32( 4) : 390 - 396.
资料与方法 选取 1 年多来收治后循环缺血患者
80 例,临床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 状,治疗组男 25 例,女 15 例; 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 例。治疗组年龄 45 ~ 76 岁,平 均 56. 34 ± 8. 73 岁; 对 照 组 年 龄 43 ~ 75 岁,平均 55. 87 ± 9. 26 岁。所有患者病程 均 1 周内发病,72 例首次发病,8 例 2 次 发病。全部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症 73 例, 高血压 51 例,糖尿病 39 例。两组年龄、 性别、病程、伴发症状及合并症组间分布
疗效判断标准: 据眩晕治疗后的缓解 情况具体分为 4 级。①痊愈: 经治疗后眩 晕及其伴随症状完全消失; ②显效: 经治 疗后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头部微 有昏沉不适,视 物 旋 转 症 状 消 失,不 影 响 工作和学习; ③无效: 经治疗后眩晕及其 伴随症状减轻,可伴有轻微的视物旋转或 晃动感; ④无效: 治疗前后眩晕症状没有 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针 ( 润坦) 30mg 加入 0. 9% 的氯化钠注射液 250ml,1 次 / 日,2 周 1 个疗程。联合丁苯 酞软 胶 囊 ( 恩 必 普 0. 1g / 片 ) 2 粒 / 次,4 次 /日,2 周 1 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长春 西汀注射液 30mg 加入 0. 9% 的氯化钠注 射液 250ml,1 次 / 日,2 周 1 个疗程。两组 的基础治疗除了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外, 视病情给予 降 脂、控 制 血 压、血 糖 等 常 规 治疗。
52
经统 计 学 处 理,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出现的症状和体 征定位在后循环; ②头颅 MRI 或 CT 排除 脑出血、肿瘤等疾病; ③以眩晕为主诉,伴 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吞咽困 难、共济失调及 Horner 综合征等伴随症 状; ④排除良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耳源性眩晕; ⑤除外意识障碍及严重的 心、肝、肺、肾疾患者。
总有效率 39( 97. 5% ) * 33( 82.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