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
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本院的6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临床治疗,试验组给予丁苯酞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精神心理量表结果。
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成功率(86.67%)高于对照组(50.00%),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试验组的NMSE (22.54±2.45)分高于对照组(15.45±3.23)分,试验组的ADL(86.32±6.24)分高于对照组(46.12±7.34)分,试验组的CDR(0.71±0.45)分优于对照组(1.68±0.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较好,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显著不良反应,临床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标签:丁苯酞;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精神心理量表老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为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精神系统疾病,被证实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获得性渐进性智能损害综合征[1]。
据统计,近几年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对血管性痴呆多加研究[2]。
现有的临床治疗中,胆碱酯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脑细胞代谢赋活剂、神经营养因子、麦角生物碱制剂均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药物,但具体药效尚不明确,且部分药物的用药安全性较低[3]。
因此,血管性痴呆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多加探讨,以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周期。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本院的6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对药物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丁苯酞的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血管性痴呆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反馈
血管性痴呆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反馈作为一名血管性痴呆患者,我深知这个疾病给我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然而,自从我开始使用丁苯酞治疗以来,我感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积极的临床反馈。
我注意到在使用丁苯酞后,我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之前,我常常会忘记重要的信息,比如朋友的姓名、重要日期等。
但是,自从开始使用丁苯酞后,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记住这些信息,并且能够更快速地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
这种改善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更加自信和独立。
丁苯酞对我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有积极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常常伴随着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
在使用丁苯酞之前,我经常感到情绪低落、焦虑和沮丧。
然而,自从开始使用丁苯酞后,我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和平衡。
我感到更加乐观和积极,对于面对日常生活充满了信心。
丁苯酞对我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在血管性痴呆的情况下,患者常常会遇到语言障碍和思维迟缓的问题。
然而,自从开始使用丁苯酞后,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我的思维能力也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能够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在使用丁苯酞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其他的积极变化。
我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我感到更加精力充沛和活力满满。
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也注意到我的变化,他们纷纷表示我变得更加开朗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这些变化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然而,尽管丁苯酞带来了这些积极的效果,我也意识到这个治疗并不是万能的。
我需要继续坚持使用丁苯酞,并且配合其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才能够维持和继续改善我的症状。
我也需要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评估,以监测丁苯酞的治疗效果和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作为一名血管性痴呆患者,我深知这个疾病给我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然而,自从我开始使用丁苯酞治疗以来,我感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积极的临床反馈。
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提高是我使用丁苯酞后最明显的改善之一。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分析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42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
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次,3次/日),治疗疗程12周。
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疗效进行评价,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丁苯酞可以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OD、MDA的变化,提示丁苯酞治疗VD的作用与机制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相关。
关键词:丁苯酞;血管性痴呆;尼莫地平;认知功能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为可获得性损害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在近年呈现逐年上升,病因为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损害,临床表现以认知、行为、记忆出现损害为主[1]。
VD多发生于脑卒中患者,发病病机为脑卒中患者常脑部出现缺氧,从而导致血流灌溉不足,乳酸及氧自由基生成较多,从而导致脑部神经元出现受损,认知功能出现障碍。
我国老龄化在近年来出现升高,VD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2]。
丁苯酞可通过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来进行疾病的治疗。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丁苯酞治疗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并探讨治疗的作用机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VD患者。
诊断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VD诊断标准[3]和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VD诊断标准[4]。
纳入标准:患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经影像学进行确诊;临床表现具有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12~24分,ADL评分在35分以上,Hachinski缺血指数评分≥7分。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刘超;杜万红;郑桃林【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on vascular dementia.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on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The on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took the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200 mg at one time and 3 times a day,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ook co - dergocrine mesilate 1 mg at one time and 3 times a day for 12 weeks, respectively.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was mad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MMSE, CDR,and ADL scores and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P300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And 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P < 0.01 ). Conclusion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without severe adverse reaction, which is safe and effective.%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片,1mg/次,3次/d.疗程均为12 w.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听觉诱发电位P30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3(023)002【总页数】3页(P144-146)【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血管性痴呆;疗效【作者】刘超;杜万红;郑桃林【作者单位】410003长沙,解放军163医院老年病科;410003长沙,解放军163医院老年病科;410003长沙,解放军163医院老年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是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障碍减退和消失为主要表现,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作者:莫丹衡杨期明周文胜杨剑文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血管性痴呆病例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用药,包括降压、降糖、调脂、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
治疗组患者在基础用药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口服丁苯酞胶囊0.2 Tid。
1个月为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疗程进行P300检查。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进行MMSE、ADL评分及P300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进行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丁苯酞血管性痴呆 MMSE ADL P300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是继阿尔茨海病之后的第二常见的痴呆。
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个方面[1]。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26± 5.35岁。
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 84 ± 5.23岁。
两组资料经检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1.1 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VD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和MRI检查证实脑内多发性皮质或者皮质下缺血病变,Hachinski缺血指数评分>7分,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12-24分。
探讨临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原则在于恢复脑部组织供血、尽可能缩小梗死面积以及防止损伤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
TXB2是血栓素A2(TXA2)的代谢产物,TXA2有收缩血管以及促进剂血小板凝聚作用,但这一作用可能会加快血管中血栓的形成和降低循环中血流量,加重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程度,加重病情。
因此,临床可根据血清中水平变化,判断患者脑部组织损伤程度。
CaM是一种钙受体蛋白,因其对神经细胞内的Ca超载有调节作用,可间接或直接影响自由基生成、NO释放以及神经递质的传递,因此该因子可全程参与到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
有研究[5]报道,该因子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其水平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阿司匹林和丁苯酚是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用较多的药物[6]。
其中阿司匹林是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但是阿司匹林易产生耐药性,且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大小和用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因此,该药物用量较小[7]。
丁苯酚则有提高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可降低血小板凝聚速度,从而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可缓解脑部缺血程度,缩小患者脑部梗死面积,因此临床上多用该药物意改善由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8]。
尤瑞克林一种从人体尿液中提取的蛋白酶,可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和血管舒张素,起到扩张微动脉、促进新血管生成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清CaM、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在阿司匹林、丁苯酚治疗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血清中清CaM、TXB2水平,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
分析原因为,尤瑞克林可加快脑部受损血管功能的恢复,可降低血清TXB2水平,联合阿司匹林抗炎和丁苯酚均有抗血凝作用,可有效恢复脑部缺血部位的正常血液循环,提高脑部功能,从而提高血清中CaM水平,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0]。
综上所述,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可快速降低血清CaM、TXB2水平,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分析
北方药学2018年第15卷第6期组别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观察组30208293.33对照组301261260.00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分析黄兴华(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商丘476000)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将6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30例为一组。
其中,一组实施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
对比两组MMSE 评分、ADL 评分、CDR 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MMSE 评分、ADL 评分、CDR 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 <0.05)。
结论: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时应用丁苯酞安全有效,有利于精神状态、生活能力和痴呆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有效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49.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8)06-0157-01血管性痴呆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1],低血压和高龄人群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记忆力衰退和认知功能障碍[2],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呈现增长趋势,血管性痴呆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一般使用麦角生物碱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因子等药物或综合疗法治疗此病,但效果一般。
我院将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将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30例。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6~77(60.46±4.38)岁,病程1~3(1.79±0.53)年。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7~78(60.51±4.40)岁,病程1~4(1.82±0.55)年。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主要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美金刚分别被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用于改善患者的脑血液循环。
而美金刚是一种常用的抗胆碱酯酶药物,能够提高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目前关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展本研究,探讨其联合应用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其主要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
目前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有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美金刚作为两种常用的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具体影响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3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具体方法如下:1.受试者筛选:我们从符合研究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进行了筛选,排除了严重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2.随机分组: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后,我们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丁苯酞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精神心理量表作用分析
丁苯酞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精神心理量表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对丁苯酚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精神心理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经过对本院收治的2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丁苯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而言,与常规治疗相比,在其基础上选择丁苯酚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精神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丁苯酚;老年血管性痴呆;精神心理【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13-02老年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智能与认知障碍综合征,对患者的身心状态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研究丁苯酚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精神心理的改善效果,我院对收治的2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
其中,选择丁苯酚进行治疗的11例患者病情恢复较好。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对收治的2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了研究,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各11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4例,其年龄范围为52~81岁,平均年龄为(69.9±4.6)岁,病程范围为1~4年,平均病程为(1.9±0.6)年。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3例,其年龄范围为53~80岁,平均年龄为(70.1±4.7)岁,病程范围为1~3年,平均病程为(1.8±0.5)年。
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8月第20卷第10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姜广亚李月娟张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3)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两组均行常规降压、降脂等治疗,对照组辅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24.87±1.63)分,高于对照组的(20.25±1.6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4.65±11.36)分,高于对照组的(62.85±1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4.24±3.49)滋mol/L,低于对照组的(18.71±3.51)滋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效果显著。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高压氧;同型半胱氨酸;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0.045血管性痴呆(VD)是社会群体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因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慢性认知功能障碍,多由脑组织能量代谢降低、脑组织低灌注使脑组织受损导致[1]。
另外长期缺血、缺氧使脑神经组织释放大量的自由基、乳酸等有害物质,并聚集生成神经毒素,也会影响患者认知能力[2]。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产物,是促使动脉硬化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5 71
・
临床 研究 ・
丁苯 酞对 血 管 性痴 呆 患者 认 知 功 能 的 改善作 用
吴 娟 , 朝 晖 , 付 杨 晋 , 熊 焰
( 庆 市 第三人 民 医院老年 科 重
40 1 ) 0 0 4
6 例轻 、 2 词 : 呆 , 管 性 ; 苯 酞 ; 知 功 能 痴 血 丁 认 d i1 . 9 9 j i n 1 7 — 3 8 2 1 . 6 0 1 o :0 3 6 /.s . 6 18 4 . 0 2 0 . 2 s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2 0 — 5 10 1 7—3 8 2 1 )60 7-2
t ( D) M e h d S x y t a in s wi i O mo e a e Va we er n o y d v d d i t r u s:t e b t 1 h h l e t e t i Va . t o s a i t -wo p t t t m l t d r t D r a d ml i i e o 2 g o p e h d n h u yp t ai ra — d me tg o p n 3 )a d t e c n r l r u ( = 3 ) Th a t i a t e ev d e t e i m i c p u e( . n r u ( : 1 n h o to o p n g 1 . e p r i p n sr c i e ih r vt c a n E a s l O 1g,t i d )a o t o r .. . s c n r l o b t l h h l ec p u e 0 2 g,t i d ) f r 1 o s c tv e s Th i i e t 1S a e Ex mi ai n ( M S u yp t ai a s l( . d . . . o 2 c n e u i e we k . e M n — n a t t a n t M o M E) Cl ia m e t , i c lDe n i n a Ra i g ( tn CDR) a d Ac iiis o iy L v n ( , n t t fDa l i i g ADL) s o e r s d f r t e a s s me to o n t n Th s e s n swe e d n v e c r swe e u e o h s e s n fc g ii . ea s s me t r o e o p i r t r a me t a d i 8, n we k fe r a me t Th d e s fe t f b t l h h l e we e as e o d d r O t e t n , n n 4, a d 1 e s a t r t e t n . e a v r e ef c s o u y p t a i r lo r c r e .Dee t n o 2 d tci s o we e ma e t b e v h h n e f r a ie Cr b o d u e i o e BUN) g u a c o aa e i r n mi a e GOT)a d g u a i r d O o s r et ec a g so e t ( ), l o r a n t g n( c n r , l t mi x l c t ta s n s ( — c n ltm c — p r v c t a s n s ( T) Re u t Af e 2 we k ft e t n ,t e M M S CDR, n y u i r n mi a e GP . s l s tr 1 e s o r a me t h E, a d ADL s o e r i n f a ty i r v d c r s we e sg ii n l mp o e c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灌注量、抗氧化能力和认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灌注量、抗氧化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发表时间:2020-02-25T16:25:30.7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6期作者:严芳王宇卉(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脑血灌注量、抗氧化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上海市浦南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125)【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脑血灌注量、抗氧化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VaD患者,依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仅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脑血灌注量[灶侧颞叶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抗氧化能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
结果:治疗6周后,联合组患者rCBF、rCBV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SOD水平、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LPO水平则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明显改善VaD患者脑血灌注量、抗氧化能力和认知功能,用药安全可靠,对疾病转归有利。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血管性痴呆;脑血灌注量;抗氧化【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6-0095-03 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相关,其患病人数占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总数的2成左右[1],是老年认知障碍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大病因。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保护脑组织、纠正脑组织细胞代谢、防止灶区扩大等途径治疗VaD,取得一定成果。
依达拉奉是常用的护脑药物,在保守治疗脑部损伤方面疗效确切,而丁苯酞则在改善脑部血流状况方面卓有成效[2],二者均可抑制脑细胞凋亡,但目前将其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较少。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宋云鹏【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精神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86.67%;治疗后观察组CDR、MMSE、ADL分数分别为(0.86±0.25)分、(23.24±3.16)分、(81.64±3.73)分,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提升MMSE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精神状况等方面改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具有临床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6【总页数】2页(P137-138)【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MMSE评分;老年患者;临床疗效;精神心理【作者】宋云鹏【作者单位】山西省洪洞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临汾 04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血管性痴呆患者大多同时患有脑血管病症和高血压疾病,通常发病时。
存在严重脑卒中、急性脑血管意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类的危险,表现为情绪行为异常、认知能力异常、记忆力异常等,大多出现于老年阶段且相对而言男性更为多发[1]。
发病时间可达到两个月以上,处于渐进性状态。
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并无特效药物,大多通过脑细胞代谢赋活剂以及钙拮抗剂等方式,效果未达到理想程度[2]。
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丁苯肽药物在此方面的治疗优势,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区间处于62~83岁,平均年龄(72.61±2.33)岁。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有很多,但我将重点介绍丁苯酞的疗效与安全性。
让我们来看看丁苯酞的疗效。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抗痴呆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少脑细胞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多项研究表明,丁苯酞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一项涉及100多名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研究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丁苯酞治疗组和对照组。
经过24周的治疗,丁苯酞治疗组的患者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行为症状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患者则没有明显变化。
另一项涉及300多名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研究也显示,丁苯酞治疗组的患者在认知功能、行为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且疗效持续至治疗结束后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丁苯酞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但在使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时,仍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
因此,在使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谈论丁苯酞的疗效之前,我必须强调,治疗血管性痴呆并非一场一蹴而就的战斗。
这一疾病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寻找的不仅仅是一种快速起效的药物,而是一种能够真正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案。
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抗痴呆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
据我所知,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丁苯酞的疗效。
例如,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丁苯酞治疗组的患者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行为症状等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改善。
这些积极的结果不仅体现在治疗期间,甚至在治疗结束后的一年内,疗效依然持续。
然而,我也必须提醒广大医生和患者,即便丁苯酞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多项研究的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
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使用丁苯酞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分析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
目前,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痴呆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
本研究旨在分析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本研究共纳入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年龄在5075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至2年之间。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实验组患者接受丁苯酞治疗,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200mg;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疗程为6个月。
疗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3.5±3.2)分和(23.8±3.5)分,ADL评分分别为(45.6±12.8)分和(46.2±13.1)分,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65.2±9.5)分和(65.8±10.2)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分别为(26.8±3.6)分和(23.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实验组的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2.7±11.3)分和(73.6±8.9)分,与对照组的(48.2±12.6)分和(69.2±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
通过6个月的治疗,实验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丁苯酞可以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案例分析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案例分析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而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痴呆药物,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篇案例分析将结合具体病例,探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病例一:患者男性,65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1小时”入院。
患者家属诉称,患者上午在公园散步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无意识丧失。
立即拨打120送至医院。
急诊查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予以紧急处理后,患者被收入神经内科病房。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5年。
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但遗留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认知功能评估,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治疗方案:1. 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生活习惯;2. 抗痴呆治疗:给予丁苯酞片,每日3次,每次0.2g;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4. 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接受现实,树立信心。
治疗结果:经过1个月的抗痴呆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左侧肢体力量也有所恢复。
言语表达能力逐步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自觉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病例二:患者女性,70岁,因“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减退3个月”就诊。
患者家属诉称,患者近3个月来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
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病史8年。
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但遗留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经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认知功能评估,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治疗方案:1. 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生活习惯;2. 抗痴呆治疗:给予丁苯酞片,每日3次,每次0.2g;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4. 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接受现实,树立信心。
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比, 丁苯肽 软胶囊 治 疗 组 的 MM S E评 分增 加 明显 高
于对 照组 , 有显 著差异 ( P< 0 . 0 5 ) 。见表 1 。
表 1 丁苯肽 软胶囊治疗 V D患者 M MS E评分变化 ( ± 5 )
1 . 2 治疗 方 法
采用 随机 分 组 给药 。对 照组 在 控
2 结 果
灶; ④简易智 能痴呆量表 ( M M S E ) 评分 为 1 1 ~ 2 4 分 。排除标准 : ①出血性卒 中; ②存在明显的失语 、 失用、 感 知功 能 障碍 而 不 能 参 与 临床 测 试 者 ;③ 合 并V D以外类型的痴呆 ; ④合并其他影 响大脑功能 的严重 内科疾 病 。随机分 成丁 苯肽软胶 囊 治疗组 与 吡拉西 坦对 照组各 3 O例 。两组 年龄 、 性 别及 治疗 前
③ 头部 C T或 M R I 证 实 大脑 半 球 有 明确 的梗 死 病
分、 A D L评 分用 均 数 ±标 准 差 ( 4 - s ) 表示 , 治 疗 前 后数据 比较 用配 对 t 检验 , 组 问计 量 数据 比较 用 分 组£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丁苯肽软胶囊对 V D患者认知 、 行为能
血管性 痴呆 ( V D) 是指 因多 次脑 卒 中或长 期 慢 性脑 缺血等 脑血 管 因素 造 成脑 组 织 损 害 , 导致 大 脑
功能 全面衰 退 , 以记 忆 力 、 认 知力 、 情 绪 和 行 为 障碍
口服 , 3次/ d ; 丁苯 肽软胶 囊治 疗组 则 在对 照组 治 疗 基 础上 加 丁 苯 肽 软 胶 囊 ( 恩 必普 ) 2 0 0 mg口服 , 3 次/ d 。以上 2组病 例服药 期 间均停用 其他对 痴呆 有 治 疗作用 的药 物 , 在 治疗 前 、 和 治 疗后 1 2周 均 进 行
丁苯酞软胶囊与尼莫地平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比较
丁苯酞软胶囊与尼莫地平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比较省格丽;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vascular dementia after stroke between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and nimodipine.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after stroke were selected in the Affili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 2013 to November 2014,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est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each of 49 cases. Based 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extra nimodipine,while patients of test group were given extra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MS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gnitive function,AD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observed during treatment. Result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MMSE score or ADL score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0. 05),while MMSE score and ADL score of test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0. 05).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es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u = 3. 936,P = 0. 000). During treatment,5 cases of control group occurred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Conclusion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nimodipine in treating vascular dementia afterstrok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s with high safety.%目的:比较丁苯酞软胶囊与尼莫地平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血管性痴呆运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
血管性痴呆运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结合治疗VD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我院64例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病人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医治,观察组病人在其基础上结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治疗后药品副作用率、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变化。
结果:所有病人血细胞各项指标治疗后均明显提升,而观察组效果较为显著(P<0.05);神经功能经与认知功能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病人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VD病人,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药品副作用,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提升血细胞水平,临床可扩展运用。
【关键词】临床疗效;丁苯酞软胶囊;血管性痴呆;依达拉奉【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216-02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低灌注形成的重症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状,常发生于缺血性脑卒中,多为中老年人[1-2]。
临床采用脑卒中引发的痴呆病人,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但由于其药品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我院选64例病人采取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64例VD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
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21±6.43)岁;观察组病人中男女各1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7.23±6.41)岁。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老年学》[3]中VD诊断标准;无凝血障碍疾病;无血流动力学异常,且未进行过溶血栓治疗;本次探讨取得我院批准,病人和家属知情已签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脑占位、脑出血或颅内动脉瘤等血管疾病者;严重免疫性系统疾病或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10-31T11:25:40.5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张美媛
[导读] 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500)
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吡拉西坦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2.81±3.87)分,ADL评分(40.12±5.21)分,CDR 评分(0.81±0.31)分均优于对照组MMSE评分(19.45±2.94)分,ADL评分(46.28±4.94)分,CDR评分(1.62±0.12)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临床疗效;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脑损害,可由脑血管病变所引起,可诱发痴呆,属于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的一种,患者处于无意识障碍的状态下,生活能力与社交能力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1]。
血管性痴呆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思维、计算、记忆、判断等能力障碍,也会给患者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基于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使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社会与医学研究者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2]。
我院采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整理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授权同意书,并报告院内伦理委员会备案。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收治的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为(61.28±2.39)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52~73岁,平均年龄为
(64.28±2.83)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排除标准:①排除阿尔茨海默症及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②排除存在重度失语症或者存在意识障碍患者;③排除合并严重脏腑器官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④排除重症糖尿病、精神疾病史患者及合并消化道溃疡患者;⑤排除对芹菜与丁苯酞药物过敏者以及应用其他药物干扰者[3]。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采用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出产的丁苯酞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0.2g,连续用药8周;对照组患者应用吡拉西坦治疗,每日3从,每次800mg,连续用药8周。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完成8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评定指标
本次研究选入的患者均无语言障碍、神智清楚,可配合完成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测评。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进行测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评;采用临床痴呆程度(CDR)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痴呆程度进行测评[4]。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ADL评分、CDR评分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 评分、ADL评分及CDR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佳,组间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具备,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3 讨论
目前,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药物较多,例如胆碱酯酶抑制剂、钙拮抗剂、麦角生物碱制剂、脑细胞代谢赋活剂、血管扩张剂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等诸多类型,但是临床疗效均不理想[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选取的药物吡拉西坦为脑细胞代谢赋活剂的一种,经8周治疗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CDR评分以及ADL评分虽然均有所变化,但改善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本次研究说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不明显。
而观察组应用丁苯酞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加,CDR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的差异明显,根据临床研究提示,丁苯酞可使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观察组与对照组三项评分比较,观察组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丁苯酞是一种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并应用人工合成的消旋体,是心脑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6]。
丁苯酞的作用机制为改善缺血区域内的循环,同时可维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丁苯酞有效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并
促使神经细胞在低氧、低糖状态时的损伤大幅度降低,从而有效的抑制细胞内钙库释放并促使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对于细胞凋亡发挥抑制作用,抑制谷氨酸释放,同时明显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对炎症反应发挥抑制作用。
血管性痴呆是反复多次的较大脑血管梗死、慢性微小血管供血不足,脑血管破裂出血等,导致脑细胞能力代谢大幅度降低,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治疗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发挥重要作用。
丁苯酞的应用可使患者血清中SOD活性明显提高,降低MDA含量,进而改善患者的脑内微循环,提高脑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可使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有效减少,从而控制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达到良好的治疗控制目的。
综上所述,应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杜双霞,卢波等.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6):1513-1515.
[2] 赵俊,李昕,孙玉华等.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BDNF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3395-3396.
[3] 毛西京,王敏,于挺敏等.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5):857-861,后插1.
[4] 潘蓉蓉,周龙寿,朱文宗,等.美金刚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10):756-758.
[5] 徐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药物与人,2014(8):74-74.
[6]雷文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