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3篇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篇1幼小衔接:我的体验与感受幼小衔接,这是一个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的话题,它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也是孩子们开始接受正式教育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从而为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幼小衔接的体验活动,下面是我对此阶段的感受和体悟。
在幼小衔接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小学的校园和教室,亲身体验了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们积极地参观各个教室,认真听取老师讲解,还主动与小学生们互动。
这让我深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孩子们了解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也让孩子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在体验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异。
有些孩子表现出更大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教学方式。
然而,也有一些孩子表现出较大的困扰,他们在适应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发展速度和能力也各不相同。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总结来说,我对幼小衔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我意识到,这个阶段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乎孩子们的适应能力,也关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
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需要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才能顺利度过这个关键阶段。
我希望,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这个问题,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篇2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面临着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成长,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与家庭和社会有关。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幼小连接心得体会(通用15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幼小连接心得体会(通用15篇)》,您浏览的《幼小连接心得体会(通用15篇)》正文如下:幼小连接心得体会篇1孩子再过两个月就上学校一班级了,作为家长的我有过苦恼,有过焦虑,但静下心来想想,家长的苦恼和焦虑起不了任何作用,还会造成孩子的焦虑,百害而无一利。
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和对书籍、网络相关学问的学习以及和同龄孩子家长的探讨,觉得孩子的幼小连接至关重要,也是件很欢快的事。
从幼儿园到学校,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动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长和过渡。
幼小连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学校教育的开头,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小连接不仅仅是学问的连接,更是学习爱好、学习习惯、社会适应力量的连接以及生活阅历的积累。
事实上,孩子告辞幼儿园进入学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面对这么多的变化,孩子的身心都将经受一次重大挑战。
我们家长和孩子应当如何预备和应对呢?面对这么多不同、这么多的困难,幼小连接,我们到底做什么预备?是学问的储备?是习惯的培育?还是顺其自然?我认为幼小连接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问储备,不是上学前班……而是习惯培育最重要,孩子习惯的培育我是从以下三类习惯做起的:专注,一切信息能否“输入”的关键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是幼小连接阶段的关键,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与学习技能训练相比,培育孩子的专注力更为重要。
“专注是一切信息能否“输入”的关键。
而一旦专注力涣散或*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学问都*进入。
专注力也与思考的品质。
听老师的嘱咐、同学的发言、阅读课本及记录笔记,都有助于深化思考。
如何培育专注力?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1、坚持做。
孩子做事情过程中尽量不打搅孩子,假如孩子有不专注的时候,肯定要提示并鼓舞孩子坚持不懈,哪怕再枯燥也要为最初的选择负责。
2、树榜样。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1篇)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1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小衔接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篇1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
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
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
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
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
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
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
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
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
在幼儿园。
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
桌椅可以移动。
游戏材料丰富多样。
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
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
活动的空间较大。
而在小学。
教室布置比较单调。
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
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
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
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幼儿园。
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
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
在小学。
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
与他们个别交流。
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
同伴关系的改变。
儿童进入小学。
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
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
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
行为规范的新要求。
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而在小学。
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
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在我国,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旨在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实现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幼小衔接工作,现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幼小衔接,可以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提高教育质量幼小衔接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使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相互衔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减轻幼儿入学压力幼小衔接有助于减轻幼儿入学压力,使幼儿在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减轻心理负担,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感悟1. 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做好衔接工作的关键。
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强化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与协作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参与,加强沟通与协作。
通过举办家长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和教师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幼小衔接的策略。
3. 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可能会产生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关爱和支持。
5. 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幼小衔接,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做好幼小衔接,和孩子一起成长观后感今天听了网上课堂《做好幼小衔接,和孩子一起成长》,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介绍了家长如何更好协助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小学生,适应小学新生生活。
首先,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
所以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认识从幼儿园和小学的变化。
我明白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帮助孩子适应对教育的感知及自我约束力、专注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孩子在这种人生重要转折期,一定会更加依赖我们父母的陪伴和指导。
而我们作为孩子最初的人生导师,此时更应该到位不缺位,调整好自身心态,控制好情绪,明确好方向,更多地陪伴她,共同迎接新的挑战。
我们要不时提醒自己,在孩子学业生涯的起跑线上,兴趣、细致、耐心、坚持等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远比暂时的输赢和成绩的高低更为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我们要努力当好引导者。
我们一直充分相信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经验和知识,与学校和老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彼此携手,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也相信,家校和谐,孩子才能在愉快幸福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循序渐进的帮孩子过渡,进入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我们要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态度,自己学会整理学习用品等生活技能,要教会孩子上下楼梯靠右、公共场所不追跑叫喊等行为规范和安全规范。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会不代办。
我们还将在家里营造一个安静、独立、不受干扰的学习空间,给孩子准备好专用收纳学习用品的地方,让孩子有个静心学习的温馨环境。
作为父母,除了营造环境和教导规范,我们还要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并保证睡眠时间,与孩子一起指定作息表,帮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
正所谓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定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学会文明用语,注意力集中,掌握运动技巧。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第三章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第三章读后感这一章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部分。
以前我总是觉得孩子嘛,还小,玩是天性,学习习惯这事儿等上学了再说。
可是读完这章我才恍然大悟,就像被人敲了一下脑袋,“原来习惯得从小事儿开始培养啊!”比如说,简单的每天固定时间看书,以前我家小宝贝拿起书看两分钟就跑了,像个小跳蚤似的。
现在我按照书里说的,给他设置一个小小的阅读角,每天晚上睡觉前就坐在那儿一起看会儿书,哪怕只有十分钟。
刚开始他还坐不住,但是慢慢地,他居然能自己主动去那个小角落翻书看了,这感觉就像是种了一棵小树苗,突然发现它开始发芽了一样惊喜。
还有提到的专注力的事儿。
我家孩子之前那专注力,就像一阵风,飘忽不定。
写个字吧,一会儿摸摸铅笔,一会儿看看窗外,我在旁边看得那叫一个心急火燎。
这章里讲了好多有趣的小游戏来提高专注力,像搭积木比赛。
我和孩子就开始玩这个游戏,我发现他为了把积木搭得又高又稳,眼睛都不眨一下,全神贯注的。
这让我明白,原来让孩子专注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儿,关键是得找对方法,就像开锁得找到合适的钥匙一样。
另外,关于孩子的时间管理,我也收获满满。
以前孩子做事那是毫无时间概念,早上起床穿个衣服能磨蹭个半天。
现在我学着书里的方法,用个小沙漏来计时,和他一起制定简单的时间表。
穿衣服规定在沙漏漏完之前完成就有个小奖励。
你还别说,这小家伙现在做事速度明显快了不少,感觉像是给他的小世界装了个小闹钟一样。
这一章就像是一个贴心的育儿小助手,把幼小衔接中关于孩子学习习惯培养这一块的问题,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给我剥开,让我看得清楚明白。
我感觉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而是有了方向,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看到了灯塔。
我现在就特别期待后面的章节,能给我更多的育儿宝藏呢!。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第三章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第三章读后感这一章就像是一位贴心的老友,拉着我的手,把幼小衔接这个复杂又关键的事儿,一点一点地剖析给我看。
它可不像那些干巴巴的教育理论,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特别接地气。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它提到关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以前我就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催孩子去看书、写字,就像个监工一样。
可这章里告诉我,习惯的养成不是靠逼出来的,而是要像春雨润无声那样,慢慢地引导。
比如说,给孩子创造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学习小角落,放上他喜欢的小文具、可爱的小绿植。
这就好比给孩子打造了一个专属的“学习魔法小天地”,他一进去就感觉自己像个小魔法师,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施展魔法。
我按照这个方法试了试,你还别说,孩子真的主动在那个小角落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提到学习就像躲猫猫似的到处跑。
还有里面讲的关于时间管理这部分。
以前孩子做事那叫一个磨蹭啊,我这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章里就给我支了不少妙招。
比如说,把时间变成孩子能理解的小任务,像玩游戏一样。
我就跟孩子说:“宝贝,我们来玩个‘打败时间小怪兽’的游戏,你要是在10分钟内把玩具收拾好,就能得到一个小贴纸,集满10个小贴纸就能换一个神秘小礼物哦。
”这一下子就点燃了孩子的小宇宙,他做事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
这就像是给孩子的小世界里装了一个时间小闹钟,而且这个闹钟还是充满乐趣的那种。
这一章也让我意识到,幼小衔接不只是孩子的事儿,更是我们家长的一场修行。
我们不能只站在旁边指手画脚,而是要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小世界,和他们一起面对这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大转变。
就像两个小战友一样,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总之呢,这第三章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陪孩子幼小衔接的新思路。
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迷茫和焦虑了,而是充满了信心,准备和孩子一起向着小学这个新征程快乐出发呢。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阅读随笔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幼小衔接概述 (4)2.1 幼小衔接的定义 (6)2.2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6)三、幼小衔接的关键问题 (8)3.1 学习习惯的培养 (9)3.2 生活习惯的养成 (10)3.3 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11)四、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2)4.1 家长的角色与责任 (14)4.2 教育机构的配合与支持 (15)五、实践案例分析 (16)5.1 家长实践案例 (17)5.2 教育机构实践案例 (19)六、结论与建议 (21)6.1 结论总结 (22)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3)一、内容概括《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是一本关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指南。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简单过渡,更是一个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
书中首先分析了幼小衔接阶段孩子可能面临的挑战,如适应新环境、面对更多学科的学习压力等。
作者提出了家长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如何调整孩子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等方面。
书中还涉及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以及如何与老师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幼小衔接阶段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和适应,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作者的经验之谈对我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让我更加明确自己在孩子幼小衔接阶段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和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未来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信心。
1.1 背景与意义在当下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幼小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关于幼小衔接的读后感
关于幼小衔接的读后感读了有关幼小衔接的文章或者书籍之后,我就像被人突然敲了一下脑袋,恍然大悟啊。
以前我就觉得,幼儿园和小学嘛,不就是一个孩子长大一点就自然过渡的事儿。
真是大错特错。
这幼小衔接就像是一座神秘的桥梁,一边是充满欢乐、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另一边是开始讲纪律、学知识的小学。
这桥要是没搭好,孩子可能就“扑通”掉进沟里了。
我发现幼小衔接可不只是简单地提前让孩子学拼音、算数。
它更像是给孩子的一个全方位“升级包”。
比如说,在幼儿园孩子想上厕所随时就去了,可到了小学那得遵守课间时间呢。
这就像从自由散漫的小超人突然要变成守时的小士兵,得训练啊。
还有生活习惯,幼儿园里老师可能会帮忙整理东西,到了小学,自己的书包、文具那得自己管得井井有条才行。
这就好比从被照顾的小宝贝变成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小大人。
在心理方面也是个大挑战。
幼儿园里小伙伴闹个别扭,哭一哭,老师哄一哄就好了。
小学里呢,要开始学会自己处理和同学的关系,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得自己慢慢消化,像个小小的社交勇士一样。
这心理的转变要是没跟上,孩子可能就会觉得小学是个很可怕的地方,天天哭着不想上学。
我还看到里面提到家长的作用。
家长就像是孩子在这个过渡时期的领航员。
不能光在旁边喊“快学习”,而是要陪着孩子一起慢慢适应。
就像陪着小鸭子第一次下水一样,要有耐心。
不能看着别的孩子都会好多东西了,就着急忙慌地给自家孩子猛灌知识,结果孩子被噎得够呛,还对学习产生反感。
而且,幼小衔接也不是到了大班或者小学前的那个暑假才开始的。
它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就像种树,你不能说今天想让树长大了,才开始浇水施肥,而是从种子种下的那一刻就得精心照料。
从孩子上小班开始,就可以慢慢渗透一些小学需要的东西,像良好的阅读习惯、简单的任务意识之类的。
总之呢,幼小衔接这事儿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动作都得协调好。
孩子、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都得是好舞伴,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这个小舞台跳到小学那个更大的舞台上,开启新的精彩旅程。
幼小衔接班家长读后感
幼小衔接班家长读后感幼小衔接班家长读后感篇一被通知去听了一场关于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讲座,报着尝试的态度去听,却有了受益匪浅的感悟。
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陪伴孩子更是一种修炼。
成长,是双向的!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我激动地整夜无眠。
第一次看她迈入幼儿园大门,我已在远处泣不成声。
还记得当初的落寞,还记得当时的承诺。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觉得好性格好习惯的培养要比成绩单上的数字重要的多,虽然这与传统观念有些背道而驰,但是幼儿园期间我对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尝试过就好。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回报”给我的却是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而今,即将进入小学,我的观念有了稍微的改变。
从之前性格的培养,到了现在自律的加强。
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差的妈妈,一直以来都是随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
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约束着自己。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指导。
关于困难:讲座中,老师提到幼小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适应: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
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近期的作息时间表,令我万万没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认真的贴到门上,非常认真的执行。
这一点,令我感到万分惭愧。
社会适应能力我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更好的把控。
之前有培养孩子理财的经历,却因忙碌而夭折。
讲座结束后,又做了详细的计划并实施。
弥补之前的不足,应该以坚持为前提。
学习适应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前辈妈妈们都反应说现在小学作业都比较多,现在孩子偶尔写字多了也会嚷着手疼。
之前以为是为了逃避书写,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协调力量与手指协调力量没有得到平衡发展,孩子写字多了是会容易感觉手腕痛手指酸。
这种酸痛就是手部肌肉群与手臂肌肉群负荷过大造成的。
从幼儿园没有作业过渡到小学的多门学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成长:讲座中,老师用“修炼”诠释了这个版块,这让我不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
幼小衔接读后感心得体会简短
幼小衔接读后感心得体会简短《幼小衔接读后感心得体会简短》一
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关于幼小衔接的一些东西,真的是感触多多呀!
我发现,幼小衔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儿。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那简直就是一次大大的挑战和冒险。
从幼儿园那个充满玩具和游戏的欢乐世界,一下子要走进小学那充满书本和规矩的地方,想想都有点小紧张呢!
还有哦,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他们还是小小的花朵,需要慢慢成长。
要是一开始就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那多可怜呀!咱们得陪着他们,一点一点地进步,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
《幼小衔接读后感心得体会简短》二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的感受哈。
哇塞,幼小衔接真的太重要啦!就好像是小朋友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大关卡。
以前我觉得不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嘛,能有多难。
可仔细一读,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幼儿园里,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耍,老师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一上小学,就得遵守各种纪律,自己管理时间,这变化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呀,提前做好准备太有必要了!比如说,让孩子多认识一些字,会简单的算术,这样上学后就不会那么吃力。
还有还有,家长们也得调整好心态。
不能着急,不能逼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咱们要耐心等待他们绽放。
就像种花儿一样,给他们阳光、雨露,然后等着他们慢慢长大、开花。
幼小衔接是个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的事情,为了孩子们能顺利过渡,咱们一起加油!。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培训观后感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培训观后感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培训观后感(精选10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培训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培训观后感篇1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相互之间交流的话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类似这样话,让大多数家长让孩子本该在幼儿园上大班的时候,纷纷为孩子报了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算算术、学英语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作为一名孩子家长的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今天,有幸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王海英老师关于《幼小衔接:学习品质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讲座。
王老师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抢跑”和“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地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得是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自然过渡。
从孩子升入小学的那一刻,将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结识更多的新同学、新老师,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的提前适应小学,就要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从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有效的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入手,为孩子在步入小学前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要培养求知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家长,就要培养好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互动中,多鼓励多表扬,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浓厚学习兴趣。
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为家长,每当孩子放学后就要明确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在干其它的事,这个学习习惯从幼儿园就要培养好,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个道理,不能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读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
任何关系都无法与亲子关系比肩,对孩子成长影响最深远的,永远是父母。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这本书带给我不一样的亲子体验,一个充满智慧的爸爸是家庭的幸运,更是孩子的幸福。
作者从方方面面介绍了如何陪孩子度过幼儿园这宝贵的三年,从如何择园,到迈好入园第一步;从管教到放手;从锻炼孩子的胆量到学会分享,在书中,你想知道的都可以找到答案,在书中你可以找的自己孩子的影子,也可以找到与你一样的育儿困惑。
尽管我身处教育行业,也自认为对孩子的教育颇有几分心得,但是这本书让我关于养育,关于陪伴等打开了不一样的思路。
看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付小平老师的这本《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拜读。
幼小衔接读后感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读后感心得体会最近读了关于幼小衔接的一些资料和文章,真的是感触颇多。
回想起我们家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那段日子,简直就像一场“冒险之旅”。
记得那时候,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会兴奋地跟我分享在园里的点点滴滴。
可是随着大班毕业的临近,我能感觉到他的小世界里多了一丝迷茫和不安。
幼儿园的生活,那可是充满了无忧无虑的玩耍和欢乐。
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画画、唱歌、跳舞,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老师们就像温暖的阳光,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个小宝贝。
午睡起来还有小点心吃,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然而,一提到上小学,孩子的眼神里就会闪过一丝担忧。
他会问我:“妈妈,小学里没有那么多玩具了怎么办?”“要是老师很凶怎么办?”看着他那充满稚气的小脸,我心里也开始打鼓。
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过渡,我开始做各种准备。
先是给他买了新书包、新文具,试图让他对上学有一些期待。
然后,带着他去参观了附近的小学,让他看看小学的教室、操场,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
可他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终于,开学的日子到了。
第一天送他去学校,他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愿意放开。
我看着他走进教室的小小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一整天我都在担心他能不能适应新环境,会不会和同学们相处得好。
放学的时候,我早早地等在校门口。
看到他走出来的那一刻,我急忙迎上去。
他的小脸绷得紧紧的,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妈妈,小学一点都不好玩,上课要坐好久,老师讲的东西我也听不懂。
”听到他这么说,我的心都碎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一起努力适应。
每天晚上,我都会陪着他一起做作业。
可是那些简单的拼音和数字,对他来说却像是巨大的难题。
他写着写着就会发脾气,把铅笔扔在一边。
我也会忍不住着急上火,冲他大声嚷嚷。
但每次看到他委屈的泪水,我又后悔不已。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总是很紧张。
孩子的爸爸也跟着着急,我们一家人都像是在经历一场“战斗”。
不过,慢慢地,情况开始有了好转。
读《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有感——分享中的成长 - 幼儿园幼小衔接专题
读《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有感——分享中的成长-幼儿园幼小衔接专题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不是百分之百的对,也有百分之90的差不多。
一个孩子,从出生那天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学习模式。
父母开心一逗,就知道笑;拿来奶瓶,就知道要喝奶,而且特高兴;父母生气,就知道心情不好。
慢慢大了些,就会学着爸爸喝酒、抽烟的样子,学着妈妈穿高跟鞋、走路的样子,再大点就会学奶奶戴眼镜、学爷爷拄拐杖的样子。
以至于慢慢学会了去模仿家长更多的习惯,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总喜欢悄悄的去模仿,他们很多时候无法分辨好的或者不好的,所以导致很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更多的话是"这是跟谁学的",殊不知这都是他们的罪过,这也是我经常和家长交流时听到的最多的话,我也只能把"言传身教"这句话传送给他们,目的是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去解决,从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大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此时更为紧张,因为开学后他们即将面对升学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和各种心理压力,所以我利用业余时间一直都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如何缓解各方面压力,有何更有效的方法做好准备,以便应对家长的各种问题,刚刚又读了一本《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中的一段"分享的成长",感觉这和我的教育观点一致,里面的事例也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让自己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去理解,如何更好做好孩子的后备力量。
对于我们这个班,一路带来,已经走过了将近3个年头了,他们的一切,包括孩子和家长,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特别是即将进入小学的他们,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等方面是否做好了准备,我想家长比我更急于知道答案,这些绝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所以孩子打进入幼儿园第一天开始,家长就要和幼儿园、老师一起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养成很多好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3篇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3篇《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3篇《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的作者是付小平。
该书作为国内首部讲述幼小衔接的心灵陪伴手记,将陪你完美走过幼小衔接关键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一)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人生是场马拉松,抢跑未必能赢”,我从很多年轻父母身上看到了他们越来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幼小衔接时期,孩子是焦虑的。
她们的焦虑可能来自家长不正确的引导和过度的压力,也可能来自自己对于小学的“未知”。
书中说,幼小衔接是绕不过的一道坎。
家长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准备好,孩子需要提前了解小学的课程结构、作息时间、作业情况和生活情况。
我是觉得孩子的焦虑大部分来自于家长,因为6-7岁的孩子对于世界存在好奇和探索,他从心底想去探究小学生活,但是一些譬如作业多、老师太凶、同学欺负你的负面消息会影响到他,导致他恐惧小学生活。
那道七色花的题目很有趣,可以看出那位小学教师不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从付老师的回答我看到两点,一个是他教给了伊伊理解题目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他说出了“老师都挺好的,不会责怪你的。
只要主动说出来,不管对错,老师都会很开心的。
”在他的心里对老师是信任的,这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伊伊去信任自己的老师。
关于着小学的准备,并不是准备书包,铅笔,作业本,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可否认孩子的缺点,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很好的帮助。
同时付老师,很重视孩子自己的感受,避免了包办和灌输。
有了很好的精神准备,还需要配备图书、字典、地球仪等相应的物质材料,做到双管齐下。
关于正确的假期安排能力,也是需要开始培养的。
读到付老师说,孩子入学前要养成一些好习惯,比如饮食习惯、餐桌礼仪、保证睡眠时间、生活自理能力、规则意识、倾听能力等等。
我体会到了,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开始于大班下学期,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这些好习惯应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帮助孩子养成的。
幼小衔接观后感
幼小衔接观后感幼小衔接观后感范文(通用23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小衔接观后感篇1“幼小衔接”这一词,从前觉得离我还挺遥远的,一眨眼就到了东东准备上小学的时间了。
艾立森在幼小衔接上花了蛮多的心思,当孩子从开笔典礼上,穿过启智门,有着浓浓的仪式感,口号一喊,小笔一挥,感觉到自己要长大了;当我拿起毛笔给东东额头点朱砂时,我不禁感慨:长大了,不再是粘人虫了,心里尽是开心,又是失落。
“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应该学习的东西,而是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进、会提问、能交流,有进入小学心理上、习惯上、情感上的准备,并掌握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就达到了就读小学的基本条件。
通过莫老师现场授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向往。
要孩子有心里准备,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二、养正。
要锻炼孩子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三、守规。
引导孩子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四、好学。
激发孩子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放平心态,不焦虑,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顺利平稳度过。
现在的孩子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各种条件尽是优越,必然挫败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长孩子在配合老师的工作下,能让孩子打好扎实基础,做最好自己,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的成长,不负使命!不负童年!幼小衔接观后感篇23月3日我参加了“湖北省农村幼教专家巡回讲学远安讲点培训会”,听取了宜昌市教育局和远安县教育局领导有关幼儿教育的致辞和讲话,让我领会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
认真听取了湖北省“2011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核心课程吴航、彭兵、张永红三位专家的报告。
听了专家的报告,我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创设与指导以及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与游戏等有了崭新而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名师的学识和示范表演给了我莫大的启发,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受到了较深的启迪,对于我们这些原先从事了几十年小学教育的人更是像下了一场及时雨,对于转变和更新思维模式以适应变化了教育对象的教学实际颇有好处。
幼小衔接亲子阅读心得体会(通用3篇)
幼小衔接亲子阅读心得体会(通用3篇)幼小衔接亲子阅读篇1转眼,袁嘉越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里,已经能很好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袁嘉越原本是一个害羞、内向、怕生人的孩子,通过在幼儿园这一段时间的成长,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是我们做家长感到最欣慰的,在全体教师们备至的关怀中,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真切地感受着她在一点一滴的变化,真是高兴在心里,感激在心中。
孩子的这些变化离不开老师们的谆谆教导。
老师们在教育中能做到育教寓乐,让孩子在游戏中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知识。
在此代表全家向幼儿园的领导及全班的老师对孩子耐心细致的保教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深深明白孩子的点滴进步得益于园长的直接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老师们一整天与孩子们相伴左右,不仅要教授教育教学课程,还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工作量很大,十分辛苦,但她们毫无怨言,总是满面笑容的把快乐带给孩子们,是孩子的“好妈妈”。
老师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次去幼儿园接送孩子,总看到她们在忙这忙那,没有歇息的时候。
她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说实话,开始我们把袁嘉越送到幼儿园也是不太放心。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的照顾细致入微并能从幼儿教育教程方面入手,与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老师有了依恋的情感。
现在,每天去幼儿园成为袁嘉悦最开心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深刻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和老师的关心、照顾和教育分不开的,心中感谢老师们。
千言万语,倾诉不了对各位老师的感谢之情,我们很开心、我们很欣慰、我们很荣幸,孩子在起步阶段有幸进入到富有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幼儿园。
我们相信,孩子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幼儿园生涯是孩子一生中接受的最为重要的启蒙教育,作为家长,我们从心底感谢园领导及全班全体教师对孩子成长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
祝园领导及全班所有老师工作顺利!祝小朋友们健康快乐!幼小衔接亲子阅读心得体会篇2xx镇中心幼儿园这次举办的“我与孩子同读书,共成长”的亲子阅读活动进一步让我们感受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3篇《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的作者是付小平。
该书作为国内首部讲述幼小衔接的心灵陪伴手记,将陪你完美走过幼小衔接关键期!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一)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人生是场马拉松,抢跑未必能赢”,我从很多年轻父母身上看到了他们越来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幼小衔接时期,孩子是焦虑的。
她们的焦虑可能来自家长不正确的引导和过度的压力,也可能来自自己对于小学的“未知”。
书中说,幼小衔接是绕不过的一道坎。
家长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准备好,孩子需要提前了解小学的课程结构、作息时间、作业情况和生活情况。
我是觉得孩子的焦虑大部分来自于家长,因为6-7岁的孩子对于世界存在好奇和探索,他从心底想去探究小学生活,但是一些譬如作业多、老师太凶、同学欺负你的负面消息会影响到他,导致他恐惧小学生活。
那道七色花的题目很有趣,可以看出那位小学教师不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从付老师的回答我看到两点,一个是他教给了伊伊理解题目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他说出了“老师都挺好的,不会责怪你的。
只要主动说出来,不管对错,老师都会很开心的。
”在他的心里对老师是信任的,这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伊伊去信任自己的老师。
关于着小学的准备,并不是准备书包,铅笔,作业本,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可否认孩子的缺点,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很好的帮助。
同时付老师,很重视孩子自己的感受,避免了包办和灌输。
有了很好的精神准备,还需要配备图书、字典、地球仪等相应的物质材料,做到双管齐下。
关于正确的假期安排能力,也是需要开始培养的。
读到付老师说,孩子入学前要养成一些好习惯,比如饮食习惯、餐桌礼仪、保证睡眠时间、生活自理能力、规则意识、倾听能力等等。
我体会到了,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开始于大班下学期,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这些好习惯应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帮助孩子养成的。
我忽然发现一很有意思的事情,充分准备的前提,可以做到有效衔接;养成了好习惯,可以使幼小更加顺利;能力提高了,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性格塑造稳定的孩子,会更加的开心。
前面工作的完成是后面一项工作的前提。
自控力,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感知周围人事的态度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成为社会人的表现。
这个时候的孩子,附属内驱力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会为了得到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赞扬,而去努力做成功一事情。
在这个阶段,我们更需要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孩子有所期待,这样他才回朝着我们的期待前行。
能力提升之后,我发现“积极”两个字出现的频率开始多了,积极的人就像太阳,到哪里都在传播着正能量。
感恩、基本的尊重、乐观的心态,这些都是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上高情商的体现。
付老师幼小衔接的科学在于,他并不重视对孩子知识方面的长进,而是把重点放到了能够帮助孩子一生进步的情商上,这也正印证了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新需求。
进入小学了,幼小衔接还要继续,前面一切都是铺垫,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在学习上、和同学相处上、对老师的认识、遇到困难了,在功课上遭遇滑铁卢了,怎么办呢?杜老师告诉我们,首先你得是一个“会聊天”的家长,不然抱怨一声就开始责怪,那么下次遇到困难就不会告诉你了。
家长需要先淡化这些困难:前期准备很充分了,我相信我的孩子完全可以摆平这事。
然后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当孩子真正需要自己介入其中时再考虑,如果孩子没有这个意思,那么证明他自己是可以的,只需要说:“你打算怎么做?”“非常棒的主意!”就够了。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二)《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这本书非常厚实,内容也设计很多方面。
读过书之后,感觉很多情况有了参考,有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好一些的学校,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这样就难免要出现择校现象。
但是择校并是否适合每个家庭,事实证明不择校孩子也会取得好成绩,关键是看平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书中作者就没有为自己的孩子择校,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让孩子上学路上太辛苦。
小学六年,如果择校导致学校离家太远的话,那孩子每天就要少睡至少一小时,而充足的睡眠对小学生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书中还举了一些择校不成功的例子。
看到这些,家长们不得不想一想,择校是否真得是为了孩子好。
做好幼小衔接,家长首先要做好准备,孩子最重要的入学准备是心理准备。
近年来,经常看到听到幼儿园“零起点”教学,不准教这不准学那之类的言论,对此,我不敢苟同。
如果孩子不认识一些常用汉字,如果能够自主看故事,一切都等到上小学再学,那数学方面,读题,读懂题。
最简单的数数、算数也是应该教给孩子们的。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零起点”教学,并不等于“零起点”准备。
不要机械地认为学校“零起点”教学就等于孩子可以“零起点”准备入学。
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家长要给孩子做些学习准备,适当储备一些知识。
比知识储备更重要的就是好习惯的培养。
作者讲到养成好习惯,从餐桌开始。
餐桌不仅是孩子品尝美食的地方,同时也是孩子养成习惯、学习礼仪、培养自主能力的地方。
好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生活能够自理;学会管理时间,懂得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这一切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书中作者以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很多道理很多家长也明白,但是到了现实中却不知操作。
书中的实例是对我们帮助非常大。
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究竟该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书中都给出了实实在在的指导。
《一起陪孩子幼小衔接》最感动我的是这位作者这位父亲的用心,可以说用尽心思用尽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这是很多父亲母亲都应该学习的,毕竟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三)今天到新华书店查阅课题研究资料,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和课题紧密相关的书籍《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
于是坐下来漫不经心的读起来,也许里面有自己需要的“黄金”,试试看。
可是一睹这本书的芳容,我还是醉了。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是付小平老师著作,它展示了一位好爸爸用心陪孩子一起渡过幼小衔接关键时期的心路历程。
付小平老师通过自己的女儿伊伊的亲身经历,把教育学,心理学融入真实的案例之中,这是一本适合年轻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值得一读的好书。
全书共分六部分:一、幼小衔接,绕不过的一道坎。
二、充分准备,才能有效衔接。
三、养好习惯,才能顺利衔接。
四、提升能力,才能自信衔接。
五、塑造性格,才能开心衔接。
六、迈入小学,才能关键衔接。
每一篇文章,有案例有方法,方法新颖,超乎想象。
其中最吸引的要数《别让孩子伤在分数上》。
《别让孩子伤在分数上》案例是作者的女儿伊伊刚刚升入小学不到一个月,第一次数学考试考了刚及格。
然后付老师对孩子的测试失利分析原因,找到一是试卷中大部分错的题目是本来孩子掌握好了的,由于没有经历过考试,缺乏答题技巧紧张造成的;二是查找到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如:做题慢。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第二次考试取得了一个好成绩。
但随之陆续而来的英语、语文小测验,在班上位居中等,付小平老师结合三次考试成绩分析,找到一个导致伊伊不够优秀的共性问题——答题过程粗心,可以做对的题目都出错了,丢了不少分,然后又进行分类:一类粗心,提醒避免出现类似错误;二是没有掌握问题。
通过讲解练习,最终伊伊拿回了100分的卷子。
付小平老师提出问题——究竟面对考试和分数?,同时给出我们各位家长的建议是:一、态度比结果重要(成绩并不重要,但试卷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很重要);二、进步比分数重要(纵向比较孩子成绩,发现错误和原因,找到进步和变化);三、成长比成绩重要(快乐成长和优异成绩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付老师确实是一位好爸爸,面对孩子每次的考试能做好细致的分析并找到相对应的补救方法。
对待孩子的分数现实生活中无非有三种家长:一、无关紧要,马马虎虎。
这些家长认为一年级课程那么简单,考的好不好都代表不了什么。
我只要努力赚钱,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保障就欧克了。
这样的孩子不能被引起重视,孩子丧失自我存在感,长期的恶性循坏使得成绩一直不好,等到高年级开始重视,已经晚了。
二、只注重分数,不看过程的家长。
有些家长不坚守过程,只要一看到试卷上的分数,就火冒三丈。
从来不关心孩子努力的过程,不分析失败原因,只拿分数和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埋怨孩子指责孩子。
所以惹得自己“一身骚”,孩子挨批受打,最后两败俱伤。
长此以往家长经常“火山喷发”,孩子短暂性“压力山大”。
若干天后所有的工作一切回归原位。
三、和谐家长,就是换位思考的家长。
他们陪同孩子一起接受失败,一起陪孩子查找原因,在考试后机智应对,为有更大进步的家长,就像付老师一样。
我看到这篇文章感触极深,因为我就是上面例举的第二种家长,面对成绩“暴跳如雷”事后“安然无忧”的家长。
孩子的成绩失败,导致没有自信心,作为妈妈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次考试都是看分数,总是以没有时间帮助孩子分析为理由,一次一次放纵了孩子的学习,才导致孩子成绩的失败。
我好恨我自己,就是补习班能换回来“家长的陪伴”,能弥补孩子心中的“失落”吗?如此孩子还是很听话,在我的命令下“成方成圆”,我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自卑、压抑。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今后一定改变自己的育儿方法,多陪孩子,多关注孩子,多鼓励孩子。
分数和考试是每个求学路上的人都逃脱不了的法咒,“分分,学生的命根”同样“分分,老师的法宝”。
不管我们的子女今后在择校还是工作,无疑选择的筹码就是成绩。
作为妈妈,我好可怜那些低分数的孩子,他们也努力,他们也付出,他们因为分数低不敢和同伴玩耍,他们因为分数低失去了老师的宠爱,他们因为分数低而不敢和无理的家长讨价还价,我想象着“如果有一种只求知,而不测试”的教育之路那该多好。
最后,我想用付小平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从迷糊到清晰,从懵懂到明白——一小段关键的人生路,心灵陪伴,让孩子走得更稳更远”,以此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阅历,感恩生命中遇到了付老师,给我照亮了前进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