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自动化课件(07)
合集下载
配电网自动化课件07
分布式能源接入
随着分布式能源(如光伏、风电等)的快速发展,配电网 自动化需要适应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并实现对其的优化配 置和调度。
多能源互补
未来配电网将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而是实现多 能源互补,包括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等,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自动化面临的挑战
技术挑战
实现配电网自动化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这 些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效果。
经济挑战
配电网自动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设备采购、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如何 降低投资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政策挑战
政策环境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政府对于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 政策将直接影响到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空间。
配电网自动化的未来发展
能源互联网
配电网自动化的意义
01
02
03
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 ,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 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化运行方式
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对配电网进行优化运行 ,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
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自动化管理,实现远 程抄表、负荷控制、故障 定位等功能,提高管理水 平。
配电网自动化的历史与发展
03
案例三
某工业园区智能配电网示范项目。通过构建智能配电网平台,实现了对
园区内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协调和优化运行,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园区
整体经济效益。
配电网自动化的效果评估
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故障快速定位和 隔离,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供 电可靠性。
优化运行效率
实时监测和分析配电网运行状态,合 理调整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提高运 行效率和经济性。
随着分布式能源(如光伏、风电等)的快速发展,配电网 自动化需要适应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并实现对其的优化配 置和调度。
多能源互补
未来配电网将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而是实现多 能源互补,包括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等,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自动化面临的挑战
技术挑战
实现配电网自动化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这 些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效果。
经济挑战
配电网自动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设备采购、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如何 降低投资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政策挑战
政策环境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政府对于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 政策将直接影响到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空间。
配电网自动化的未来发展
能源互联网
配电网自动化的意义
01
02
03
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 ,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 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化运行方式
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对配电网进行优化运行 ,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
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自动化管理,实现远 程抄表、负荷控制、故障 定位等功能,提高管理水 平。
配电网自动化的历史与发展
03
案例三
某工业园区智能配电网示范项目。通过构建智能配电网平台,实现了对
园区内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协调和优化运行,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园区
整体经济效益。
配电网自动化的效果评估
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故障快速定位和 隔离,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供 电可靠性。
优化运行效率
实时监测和分析配电网运行状态,合 理调整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提高运 行效率和经济性。
《配电系统的自动化》课件
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配电系 统的运行状态,为系统提供实时 的数据反馈。
配电系统自动化功能
远程监控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配电 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 理故障。
故障诊断与预防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 配电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 采取措施预防。
01 02 03 04
自动控制
根据预设的逻辑或算法自动调整 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系统 的优化控制。
详细描述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接入成为配电系统的重要趋势。为了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 展,需要采用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来整合和管理各种类型的能源。通过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能源的优化配 置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总结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节能管理
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配电系统的运 行状态,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配电系统自动化应用场景
智能电网
在智能电网中,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电力 供应,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工业自动化
在工业生产中,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为城市提供 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03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实施与运营
Chapter
配电系统自动化实施方案
01
02
03
自动化设备选型
根据配电系统的需求和特 点,选择适合的自动化设 备,如智能配电柜、传感 器、执行器等。
提出提升配电系统自动化水平的策略和建议,如加强技术研发、完善 标准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等。
配电系统自动化功能
远程监控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配电 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 理故障。
故障诊断与预防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 配电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 采取措施预防。
01 02 03 04
自动控制
根据预设的逻辑或算法自动调整 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系统 的优化控制。
详细描述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接入成为配电系统的重要趋势。为了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 展,需要采用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来整合和管理各种类型的能源。通过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能源的优化配 置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总结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节能管理
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配电系统的运 行状态,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配电系统自动化应用场景
智能电网
在智能电网中,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电力 供应,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工业自动化
在工业生产中,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为城市提供 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03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实施与运营
Chapter
配电系统自动化实施方案
01
02
03
自动化设备选型
根据配电系统的需求和特 点,选择适合的自动化设 备,如智能配电柜、传感 器、执行器等。
提出提升配电系统自动化水平的策略和建议,如加强技术研发、完善 标准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等。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课件
2024/1/27
17
界面设计与交互体验提升
01
02
03
04
界面风格统一
保持界面风格一致性,提高用 户视觉体验。
交互方式人性化
提供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和符 合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
响应速度优化
优化软件算法,提高系统响应 速度,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错误处理机制完善
提供详细的错误提示信息和解 决方案,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和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课件
2024/1/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7
•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基础 • 配电网自动化硬件设备 • 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 • 案例分析:成功应用案例剖析
2
0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2024/1/27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解决问题。
2024/1/27
18
05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调试与 运行维护
2024/1/27
19
调试过程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 2
调试前准备
确保调试人员熟悉系统架构、功能及操作流程, 检查硬件设备连接是否正确、牢固。
调试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调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参数设置及调 试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问题追踪。
效果评估
自动化系统投运后,配电网故障率明显降低 ,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减员增 效的目的。
持续改进方向
未来可进一步优化系统算法、提高数据处理 速度,以适应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 同时,可探索将新能源接入、微电网等技术 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相结合,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2024/1/27
电力系统自动化(7配电自动化)
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
通过物理隔离、逻辑隔离、纵向加密认证等手段,构建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确保配电 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
优化设计思路探讨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以对象为设计中心,将数据与操作封装在一起,提高系统的模块化 和可重用性。
组件化开发技术
采用组件化开发技术,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 组件,实现组件之间的松耦合和即插即用。
配电自动化重要性
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运行状 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减 少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供电
可靠性。
提高电能质量
通过优化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 等手段,提高电能质量,减少 电压波动和闪变等不良影响。
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自动化控制和调度,实现 配电网的优化运行,降低线损 和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云计算技术能够提供强大的计 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支持配电 自动化系统的大规模数据处理 和分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 靠性。
新能源接入对配电自动化 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未来 配电网将接入更多的分布式电 源和储能设备,对配电自动化 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等方 面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
THANKS.
数据压缩
对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压 缩处理,降低数据存储和 传输成本。
数据传输网络架构及优化方法
有线传输网络
利用光纤、电缆等有线通信方式 ,构建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网
络。
无线传输网络
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 LoRa等,实现灵活、低成本的数
据传输。
网络优化方法
针对电力数据传输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网络拥塞控制、数据优先 级调度等优化方法,提高数据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人工智能在配电自动化中 的应用
通过物理隔离、逻辑隔离、纵向加密认证等手段,构建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确保配电 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
优化设计思路探讨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以对象为设计中心,将数据与操作封装在一起,提高系统的模块化 和可重用性。
组件化开发技术
采用组件化开发技术,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 组件,实现组件之间的松耦合和即插即用。
配电自动化重要性
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运行状 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减 少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供电
可靠性。
提高电能质量
通过优化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 等手段,提高电能质量,减少 电压波动和闪变等不良影响。
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自动化控制和调度,实现 配电网的优化运行,降低线损 和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云计算技术能够提供强大的计 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支持配电 自动化系统的大规模数据处理 和分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 靠性。
新能源接入对配电自动化 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未来 配电网将接入更多的分布式电 源和储能设备,对配电自动化 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等方 面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
THANKS.
数据压缩
对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压 缩处理,降低数据存储和 传输成本。
数据传输网络架构及优化方法
有线传输网络
利用光纤、电缆等有线通信方式 ,构建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网
络。
无线传输网络
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 LoRa等,实现灵活、低成本的数
据传输。
网络优化方法
针对电力数据传输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网络拥塞控制、数据优先 级调度等优化方法,提高数据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人工智能在配电自动化中 的应用
07配电网规划PPT优秀课件(2024)
间价值。
净现值法(NPV)
2024/1/29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来 评估经济性,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
项目风险。
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在静态投资回收期法的基础上,引入 折现率来反映资金时间价值,使评价 结果更为准确。
内部收益率法(IRR)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内部收益 率来评估经济性,反映了项目的盈利 能力。
10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电容量规划
新能源接入对配电网 的影响
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接 入配电网后会对电网运行产生一定影 响。包括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 污染等问题。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 电容量规划策略
在变电容量规划中充分考虑新能源接 入的影响,制定相应策略。包括提高 变电设备的调节能力、配置储能设备 平抑新能源波动、优化新能源并网方 式等措施。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配电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和预警 。
智能优化调度
利用智能算法,实现配电网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4/1/29
22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
2024/1/29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01
自动化技术为智能化提供数据基础,智能化技术提升自动化水
平。
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发展
2024/1/29
12
网架结构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辐射型网架结构
简单、经济,但供电可靠 性较低,适用于小城市和 农村地区。
2024/1/29
环网型网架结构
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 灵活性,但投资和维护成 本较高,适用于大中城市 和重要负荷地区。
链式网架结构
介于辐射型和环网型之间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经 济性,适用于城市郊区或 中等负荷地区。
净现值法(NPV)
2024/1/29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来 评估经济性,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
项目风险。
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在静态投资回收期法的基础上,引入 折现率来反映资金时间价值,使评价 结果更为准确。
内部收益率法(IRR)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内部收益 率来评估经济性,反映了项目的盈利 能力。
10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电容量规划
新能源接入对配电网 的影响
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接 入配电网后会对电网运行产生一定影 响。包括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 污染等问题。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 电容量规划策略
在变电容量规划中充分考虑新能源接 入的影响,制定相应策略。包括提高 变电设备的调节能力、配置储能设备 平抑新能源波动、优化新能源并网方 式等措施。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配电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和预警 。
智能优化调度
利用智能算法,实现配电网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4/1/29
22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
2024/1/29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01
自动化技术为智能化提供数据基础,智能化技术提升自动化水
平。
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发展
2024/1/29
12
网架结构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辐射型网架结构
简单、经济,但供电可靠 性较低,适用于小城市和 农村地区。
2024/1/29
环网型网架结构
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 灵活性,但投资和维护成 本较高,适用于大中城市 和重要负荷地区。
链式网架结构
介于辐射型和环网型之间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经 济性,适用于城市郊区或 中等负荷地区。
配电自动化课件ppt
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
总结词
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节能减排 ,提高配电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详细描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运行和控制。通过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智能调度和控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降低 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某企业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案
总结词
节能、减排、经济
技术应用
该方案采用了基于实时电价的 智能调度算法,以及基于负荷 预测的优化调度策略。
详细描述
该方案通过优化配电网的运行 方式,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同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电费 。
效果评估
该方案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企业 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了
企业的经济效益。
配电网故障诊断与定位
总结词
配电网故障诊断与定位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功能,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 位配电网中的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配电网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通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快速识别和定位 故障区域。它利用拓扑分析、电流流向判断等技术手段,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 和隔离,减少停电范围和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02
配电自动化系统组成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01
02
03
主站系统概述
主站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的 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 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 监控等功能。
主站系统硬件
主站系统的硬件包括服务 器、工作站、网络设备等 ,这些设备共同协作,确 保主站系统的稳定运行。
主站系统软件
主站系统的软件包括操作 系统、数据库、配电自动 化软件等,这些软件为系 统提供必要的软件环境。
《配电自动化系统》课件
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 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 ,实现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控制 和管理的自动化系统。
特点
具有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可靠 性高等特点,能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 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 低运营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
系统组成与功能
02
CATALOGUE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通信技术
总结词
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负 责实现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
VS
详细描述
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之 一,它负责实现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 控制。通过通信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能 够实时监测和控制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实 现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等功能。常 用的通信技术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 电力线通信等。
系统组成
主要包括主站系统、子站系统、终端设备和通讯 网络等部分。
主站系统
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采集、 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功能。
子站系统
负责区域内的配电网运行监控和管理,实现数据 采集、远程控制和故障隔离等功能。
系统组成与功能
01
02
03
终端设备
安装在配电网设备上,负 责实时监测和控制设备的 运行状态,实现数据采集 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资源配置、降低线损等。
设计原则
02
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可扩展性等原则,确保系统设计合理、
功能完善。
方案制定
03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包括系统架构、设备选型、通信
方式等。
系统集成与调试
集成方式
采用合适的集成技术,如Ethernet/IP、OPC等,实现各子系统之 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 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 ,实现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控制 和管理的自动化系统。
特点
具有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可靠 性高等特点,能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 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 低运营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
系统组成与功能
02
CATALOGUE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通信技术
总结词
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负 责实现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
VS
详细描述
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之 一,它负责实现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 控制。通过通信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能 够实时监测和控制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实 现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等功能。常 用的通信技术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 电力线通信等。
系统组成
主要包括主站系统、子站系统、终端设备和通讯 网络等部分。
主站系统
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采集、 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功能。
子站系统
负责区域内的配电网运行监控和管理,实现数据 采集、远程控制和故障隔离等功能。
系统组成与功能
01
02
03
终端设备
安装在配电网设备上,负 责实时监测和控制设备的 运行状态,实现数据采集 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资源配置、降低线损等。
设计原则
02
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可扩展性等原则,确保系统设计合理、
功能完善。
方案制定
03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包括系统架构、设备选型、通信
方式等。
系统集成与调试
集成方式
采用合适的集成技术,如Ethernet/IP、OPC等,实现各子系统之 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ppt课件
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分布式能源接入
智能化故障诊断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不断发展,配电网自动化 需要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管理,确保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配电网自动化将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对配 电网故障的快速诊断和定位,提高故障处理 效率。
自动化巡检
通信技术挑战
配电网自动化将实现自动化巡检,通过无人 机、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设备进行定 期巡检,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调度自动化定义与目标
定义
调度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 和远动等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调度 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目标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 性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停 电时间和范围,提升供电服务质量。
调度自动化发展历程
01
02
03
第一阶段
人工调度阶段,主要依赖 人工经验和电话通信进行 调度。
实现故障快速定位与隔离 配电网自动化具备故障自检和快速定位功能,能够在发生 故障时迅速隔离故障区域,缩小停电范围,为调度自动化 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配电网自动化对设备状态和负荷情况的实时监测,调 度自动化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电力资源,提高电力系统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两者在电力系统中的协同作用
协调控制策略
基于配电网实时运行状态和分布式能源出力情况,制定协调控制策略, 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运行。
06
CATALOGUE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与配电网自 动化发展趋势
调度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调度自 动化将越来越智能化,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更加精
准、高效的控制。
新能源接入与管理的挑战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PPT课件
实施效果
降低了偏远山区的供电成本,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园区配电网自动化案例
1 2
案例一
某大型工业园区智能配电网建设
背景介绍
工业园区用电负荷大且集中,对供电质量和可靠 性要求高。
3
解决方案
构建智能配电网系统,采用先进的配电网自动化 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对工业园区配电网的全面 监控和优化运行。
安全管理
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 和修复,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06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案例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城市配电网自动化改造
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不断增长,传统配电网已无法满足需求,急需进 行自动化改造。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包括馈线自动化、配电管理自动化等 ,实现配电网的实时监测、故障定位、快速恢复等功能。
THANKS。
实施效果
满足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用电负荷增长 和用电设备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供电 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为企业提供了优质 的电力服务。
07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与 挑战
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配电网自动化 系统正朝着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发展,包括自适应保护、智 能故障诊断和自愈能力等。
02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基础
通信技术
01
02
03
有线通信技术
包括光纤、电力线载波等 传输方式,具有传输稳定 、带宽大等优点。
无线通信技术
包括蜂窝移动通信、无线 局域网等传输方式,具有 灵活性强、建设周期短等 优点。
通信协议与标准
介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 常用的通信协议和标准, 如IEC 61850、IEEE 1588 等。
配电网自动化培训课件共58张PPT大纲
要点二
发展趋势
配电网自动化将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实现 配电管理系统功能,包括负荷控制、电容器组自动调节、数 据采集、自动计费、用户服务等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重要性
A
提高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自动化能够及时发现并隔离故障,恢复 非故障区域的供电,从而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提高电能质量
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对电压、频率等电能质 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保证用户获 得优质的电能供应。
国外应用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在配电网自动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例如,欧美等国家已 经实现了配电网的全面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自动隔离 和恢复供电等功能。
差距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配电网自动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 设备性能、管理模式等方面。未来,我国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保护与控制策略
保护策略
介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保护策略, 包括过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 等。
保护与控制协调配合
讲解如何协调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 保护和控制功能,实现系统的稳定运 行和故障快速处理。
控制策略
阐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策略, 包括电压控制、频率控制、负荷控制 等。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及
制定调度运行管理规程 和制度
加强调度人员培训,提 高调度业务水平
故障诊断、隔离和恢复供电流程优化
01
02
03
04
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应用
隔离故障区域,减少停电范围
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保障用 户用电需求
优化故障处理流程,提高故障 处理效率
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PPT培训课件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 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 展,配电自动化技术开始 起步。
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 初,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多 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和探索。
推广阶段
进入21世纪后,配电自动 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 推广,成为智能电网的重 要组成部分。
配电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03
了解智能电网与配电自 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 应用前景
04
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 应用智能电网与配电自 动化技术的能力
培训内容总结
01
02
03
04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 组成和功能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 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
下一步行动计划
提高供电可靠性
智能电网通过实时监测和远程控 制,能够快速定位和隔离故障, 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资源的优 化配置,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电力 供应,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智能电网的应用能够减少人工巡 检和维修的次数,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
设备集成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命令下 达依赖于可靠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 通信、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与各种配电网设 备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控制协 同。
智能算法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需要采用智能算法进行 优化和控制。
03 智能电网在配电自动化中 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的应用场景
配电网自动化课件(07)
7.3 实现DSM的技术简介
• 用于终端用户的DSM技术
– 分时记度电度表,电力定量器或智能电能表 – 电能储存:如在集中空调式商场,采用低谷制冰方式,
高峰期则用冰释放冷气。同样,可施行避峰蓄热。 – 热泵技术:利用某种热交换介质的压缩与扩散造成的
凝结与蒸发过程形成热量交换的技术,从低质热源 (空气、河水等)中回收热量作为暖气或热水器热源, 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 双能源热水器(电和天然气,或电和太阳能转换)的 应用等。
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综合利用电厂; – 推广用电设备经济运行方式; – 加快低效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的更新改造,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7.2 DSM的实施方案
– 推广高频可控硅调压装置、节能型变压器; – 推广交流电动机调速节电技术; – 推行热处理、电镀、铸锻、制氧等工艺的专业化生产; – 推广热泵、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 推广远红外、微波加热技术; – 推广应用蓄冷、蓄热技术。
7.4 DSM的电价策略
• 内容
– 可停电服务:将用户的负荷分为可以停电的负荷和确 保供电的负荷。可停电负荷享受电价折扣,折扣以基 本电价为基础。在供电合同中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停电 的允许次数和停电持续时间上限。在合同规定范围内 用户可拒绝停电,但要缴纳规定的罚金。签了可停电 服务合同的用户由于享有电价折扣而获得实惠。
负荷。
7.1 概述
• DSM的效果
– DSM直接效果 • 节约电量-提高用电效率 • 削峰填谷-改变用电方式
7.1 概述
– DSM间接效果
满足同样功能前提下,降低污染排放 通过IRP(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综合
资源规划将DSM产生的潜力作为一种“电源”参与 电力规划与发电侧进行筛选比较 据国外实施DSM经验,节约每千瓦时电力约需新建 电源费用的40%左右(包括电网、燃料运输、环保 等)
配电自动化完整PPT课件
配电自动化意义及作用
意义
配电自动化是实现智能化配电网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配电网调度 、生产、运行的管理水平,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客户服务水平,同时能够 让广大电力客户直接感受到智能电网所带来的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作用
配电自动化可以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 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客 户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与系统之间的实时通信,提高配电系统的 监控能力和运行效率。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支持配电自动化 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对配电系统的历史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高系统的预测和决策能力。
控制理论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实现 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快速 、精确控制。
信息技术
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 等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 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 程控制。
自动化技术
通过自动化装置和控制系 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自 动操作和智能管理。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应用
传感器技术
01
应用电压、电流、功率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各项参
• 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提高项目实施的创新性和先 进性。
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01
改进建议
02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满足用 户需求。
03
完善运维体系,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04
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团队的专业素 质和技术水平。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兴技术对配电自动化影响分析
配电网自动化优秀PPT文档
失压后分闸,加压后合闸或闭锁
B:电流-计数型:记录过电流次数。过电流次数达到整定 次数时,自动永久分闸;过电流次数没达到整定次数时, 合闸。 分段器与重合器的区别:能闭合短路电流、切断负荷电流, 不能切断短路电流。
熔断器:大电流熔断。
(1)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 重合器QR:第一重合15S,第二次重合5S 分段器QS1、QS3:延时合闸时间:7S;延时闭锁时间:5S 分段器QS2、QS4:延时合闸时间:14S;延时闭锁时间:5S
二、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的目标:当故障发生后,及时准确地确定、隔离故障 区段,恢复健全区段的用电。
1.馈线自动化的控制方式: A:采用具有就地控制功能的线路自动重合器和分段器; B:采用远方通信、具有数据采集和远方控制功能的馈线自动化
重合器:自身具有控制及保护功能的智能化开关设备。
(1)故障区段隔离原理 并联的延时合闸时间必须区分,串联的延时合闸时间可以相同,但遇并联则必区分
特点: L: 数据存储和制表打印
E:配电工作管理系统; A:配电调度自动化:DSCADA、电压管理、故障诊断和断电管理; 目的:尽量减少停电面积和缩短停电时间。
A:检测故障电流并按整定的分合 重合器QR:第一重合15S,第二次重合5S
A:遇永久性故障,重合失败,闭锁子分闸位置,隔离故障区段; 储能电源:开关分合闸,容量大(书上操作电源的概念有误)
馈线自动化的各个环节应在停电时,拥有可靠的备用工作电源。
储能电源:开关分合闸,容量大(书上操作电源的概念有误) 工作电源:微机工作电源 馈线:容量大,便宜 蓄电池:可持续供电
第三节 配电DSCADA系统
配电DSCADA系统:将馈线自动化、配电网进线监测、10kV开闭 所和配电变低站的自动化构成一体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
B:电流-计数型:记录过电流次数。过电流次数达到整定 次数时,自动永久分闸;过电流次数没达到整定次数时, 合闸。 分段器与重合器的区别:能闭合短路电流、切断负荷电流, 不能切断短路电流。
熔断器:大电流熔断。
(1)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 重合器QR:第一重合15S,第二次重合5S 分段器QS1、QS3:延时合闸时间:7S;延时闭锁时间:5S 分段器QS2、QS4:延时合闸时间:14S;延时闭锁时间:5S
二、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的目标:当故障发生后,及时准确地确定、隔离故障 区段,恢复健全区段的用电。
1.馈线自动化的控制方式: A:采用具有就地控制功能的线路自动重合器和分段器; B:采用远方通信、具有数据采集和远方控制功能的馈线自动化
重合器:自身具有控制及保护功能的智能化开关设备。
(1)故障区段隔离原理 并联的延时合闸时间必须区分,串联的延时合闸时间可以相同,但遇并联则必区分
特点: L: 数据存储和制表打印
E:配电工作管理系统; A:配电调度自动化:DSCADA、电压管理、故障诊断和断电管理; 目的:尽量减少停电面积和缩短停电时间。
A:检测故障电流并按整定的分合 重合器QR:第一重合15S,第二次重合5S
A:遇永久性故障,重合失败,闭锁子分闸位置,隔离故障区段; 储能电源:开关分合闸,容量大(书上操作电源的概念有误)
馈线自动化的各个环节应在停电时,拥有可靠的备用工作电源。
储能电源:开关分合闸,容量大(书上操作电源的概念有误) 工作电源:微机工作电源 馈线:容量大,便宜 蓄电池:可持续供电
第三节 配电DSCADA系统
配电DSCADA系统:将馈线自动化、配电网进线监测、10kV开闭 所和配电变低站的自动化构成一体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
配网自动化ppt课件
子站系统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 的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配电设 备的运行状态。
子站系统的设备应具备高可靠性和稳 定性,以确保区域内配电设备的正常 运行。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层单元,负责配电设备 的控制和监测。
终端设备还应具备故障检测和隔离的功能,能够快速定 位和隔离故障区域。
终端设备包括馈线终端、配电变压器终端等,能够实时 采集和控制配电设备的运行数据。
03
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馈线自动化技术
馈线自动化技术是配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动化 设备对馈线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 区恢复供电。
馈线自动化技术包括集中控制和就地控制两种模式,集中控 制模式下,主站通过通信系统收集终端设备的信息,对整个 馈线进行控制;就地控制模式下,终端设备之间相互通信, 自主完成故障定位和隔离。
配网自动化ppt课件
目 录
• 配网自动化概述 •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 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 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 配网自动化的实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配网自动化概述
配网自动化的定义
配网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对配电网 络进行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的自动 化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 定位和隔离配电网中的故 障区域,提高供电可靠性 。
负荷预测与优化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历史 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 负荷需求,优化配电网的 运行方式。
智能巡检与监控
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等技 术,实现配电网设备的智 能巡检和实时监控,提高 运维效率。
物联网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设备互联互通
案例一:某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概述
• DSM活动各方所起的作用
– 政府 – 电力公司 – 能源服务机构 – 电力客户
7.1 概述
• 政府扮演的角色
-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关键。 - DSM是公益性的社会行为,政府通过法规、政策、标
准、监管、服务等措施创造有利于DSM的实施环境, 以便于电力公司、能源服务公司、制造企业和用户的 运作。 - 电力重组会影响部分电力公司开展DSM工作的热情, 造成DSM投资下降,政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政 策,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保证了DSM工作的健康发展。
7.1 概述
• DSM的特点
– 把节电作为一种资源纳入电力规划,改变了电力规划 中传统的只注重电源开发,忽视终端用电的倾向
– 将DSM作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 不同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节约用电,采用市场机制运
作,只有当DSM项目对社会、电力公司、电力用户以 及能源服务机构(ESCO)都有益处时,才可能被接受, 因而,其成功需要政府的有力调控和市场经济驱动的 双重作用
• 在DSM中,要求有更完善、合理、能与用户配合协商的 电价。目前,在国外DSM中有多种配套电价制度。其中, 一些制度也逐渐在我国得到应用。
7.4 DSM的电价策略
• 峰谷分时、分季电价制度
– 分时、分季电价是根据重负荷和轻负荷期间以及白日 和夜晚规定不同的电价。这种电价的施行是引导用户 转移负荷,在系统内起到移峰作用,使负荷曲线平坦。
7.4 DSM的电价策略
– 优先服务
• 根据用户的选择提供不同的电价和与该电价配套的 可靠性服务。其电价不是由供电部门统一规定,而 是通过与各个用户协商确定的。
• 特点: –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从电价和供电可靠性 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扩大了用户选择用电 方式; – 采用优先服务原则后,供电部门可以通过分配负 荷来减少或取消部分备用电源,从而减少运行费 用。 – 优先服务是一种长期协商合同,能避免电价变动 带来的风险。
7.3 实现DSM的技术简介
• 配电系统方面
– DA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是直接操作用户或馈电线 开关的。LM的调峰、降压也直接服务于DSM。用降压 减荷措施时,电压下降范围不能降到容许值范围以下, 即以不损害用户设备正常用电为前提。
– 建立用户信息系统:是DSM的一个重要功能子系统。 它的建立能提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加快停电事故报 告及检修速率,减少经济损失。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熊炜
第七章 需方用电管理概论
7.1 概述 7.2 DSM的实施方案 7.3 实现DSM的技术简介 7.4 DSM的电价策略
• DSM的二层含义 • DSM内容 • DSM的效果
7.1 概述
7.1 概述
•DMS的二层含义
- 是指电力公司采取有效的激励、引导措施以及适 宜的运作方式,与用户共同协力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改变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所进行的 一种管理活动。 - 是指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 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 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 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7.3 实现DSM的技术简介
• 在输配电系统中的DSM技术
– 输电系统方面 • 电力托送(Wheeling)技术:是指用户或某电力公 司通过所属电力公司的输电系统购入其它电力公司 的电力,然后转卖给另一些公司,这样,使需方能 更好地选择电力公司和电源,还能更有效和更经济 地利用电力设备。但要受输电系统输电极限的制约。 •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及其他方法: 可以高效、连续地控制电力系统的潮流的流向及大 小。
负荷。
7.1 概述
• DSM的效果
– DSM直接效果 • 节约电量-提高用电效率 • 削峰填谷-改变用电方式
7.1 概述
– DSM间接效果
满足同样功能前提下,降低污染排放 通过IRP(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综合
资源规划将DSM产生的潜力作为一种“电源”参与 电力规划与发电侧进行筛选比较 据国外实施DSM经验,节约每千瓦时电力约需新建 电源费用的40%左右(包括电网、燃料运输、环保 等)
务,如能源审计、节能诊断、筹集节能资金、进 行节能设计、安装节能设备、进行操作培训等等; – 能源服务机构与电力客户共同承担节能投资风险, 共同分享节能收益。
7.1 概述
• 电力客户扮演的角色
– 电力客户是终端节能节电的主体,是节能节电整体 增益的主要贡献者;
– 只有电力客户参与的需求方管理计划才能提高终端 用电效率节约能源。
– 借助于分时、分季电价,使负荷曲线平坦,使发电成 本、供电费用下降,且能避免机组的可能过负荷运行。 用户把负荷从电价高的峰值时段移向低谷时段,使用 户间的费用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7.4 DSM的电价策略
– 执行分时、分季电价的困难是用户需要安装分时记度 电度表。
– 我国目前已有基于电子机械混合原理构成的分时记度 电度表。可分装于发、供、用各部门。 • 发电厂安装这种电度表,在于考核峰谷时期的出力 • 供电部门安装的目的在于监视高峰期电网是否用电 过多,而低谷时期是否有分散电源向主网反送电现 象。
– 实时电价则是将电价与各时段发电的边际成本、输电损失及输电 和发电的制约等因素联系起来;显然实时电价推行,其平整负荷 和减少供电费用的效果比分时、分季电价更好。电价变更次数、 变更幅度以及电价上下限是事先设定的。通常,在电价变更前预 先通知用户。
– 实施实时电价的困难在于要求更先进的电度计量和良好通信系统。
第七章 需方用电管理概论
7.1 概述 7.2 DSM的实施方案 7.3 实现DSM的技术简介 7.4 DSM的电价策略
7.2 DSM的实施方案
• 技术措施
– 节能型家用电器; – 降低发电厂用电和线损率; – 推广绿色照明技术、产品,杜绝不明损耗; – 鼓励余热、余压和新能源发电,支持清洁、高效的热
7.2 DSM的实施方案
• 行政措施
- 即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通过法规、标准和制度 来控制和规范电力消费和节能市场行为,鼓励 节约,约束浪费,保护环境。
- 现行政策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98年1月1日) •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0年12月29日) •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99年3月10日) •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99年3月18日)
7.4 DSM的电价策略
• 内容
– 可停电服务:将用户的负荷分为可以停电的负荷和确 保供电的负荷。可停电负荷享受电价折扣,折扣以基 本电价为基础。在供电合同中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停电 的允许次数和停电持续时间上限。在合同规定范围内 用户可拒绝停电,但要缴纳规定的罚金。签了可停电 服务合同的用户由于享有电价折扣而获得实惠。
7.4 DSM的电价策略
– 需量合同:需量合同把用户的电力需求限制在预定的 上限内,而作为条件,供电部门向需方提供电价折扣 优惠。施行需量合同时,用户要装设电力定量器。当 用户用电接பைடு நூலகம்规定电量时,装置会报警。越限后可以 跳闸,或记时加价。
– 负荷直接控制:负荷直接控制是针对一些可交替切断 和接入的用电负荷设计的,如热水器、空调器。其方 式类似于可停电服务。
第七章 需方用电管理概论
7.1 概述 7.2 DSM的实施方案 7.3 实现DSM的技术简介 7.4 DSM的电价策略
7.3 实现DSM的技术简介
• 利用分散电源的DSM技术
– 对分散电源实现直接或间接控制,使电力部门的负荷曲线平坦或 符合预期要求,以达到降低发电成本的目的。
– 利用分散电源主要形式有: • 热电联产:供热与供电同时进行,一些钢厂的废热气或副产品 气体均可开发使用。 • 联合循环发电:利用燃气轮发电机排出的余热供热给蒸汽发电 机,提高整体发电热效率。 • 起用旧机组:对小型、其他低效停用机组或报废机组修复后, 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后,机组的材料能承受新的运行参数要 求;改造后的机组必须高效、必须满足环保要求,改造机组再 投入运行,相当于增加了电源资源。
7.1 概述
– 基于用户利益基础上的能源服务 ,建立电力公司与用 户之间的伙伴关系
– 强调整体、系统和综合效益,注重科学、标准的技术 经济分析
– 强调电力公司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开展主动性和积极性
7.1 概述
• DSM的意义
– 避免或推迟新建电厂,减少发电燃料消耗,缓解环境 污染
– 把能源节约和开发置于同等地位参与优选竞争,能够 更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综合利用电厂; – 推广用电设备经济运行方式; – 加快低效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的更新改造,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7.2 DSM的实施方案
– 推广高频可控硅调压装置、节能型变压器; – 推广交流电动机调速节电技术; – 推行热处理、电镀、铸锻、制氧等工艺的专业化生产; – 推广热泵、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 推广远红外、微波加热技术; – 推广应用蓄冷、蓄热技术。
7.4 DSM的电价策略
• 电价策略是供电部门为实施DSM必须采取的最重要的手 段之一,通过电价这一经济手段引导需方用电,达到需方 参与负荷管理,最终实现DSM的目的。
• 在施行多种电价时,用户侧必具的量测设备,通信设施必 须齐备。供电方有相应的监测管理系统。即电价策略必须 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作支撑。
7.3 实现DSM的技术简介
• 用于终端用户的DSM技术
– 分时记度电度表,电力定量器或智能电能表 – 电能储存:如在集中空调式商场,采用低谷制冰方式,
高峰期则用冰释放冷气。同样,可施行避峰蓄热。 – 热泵技术:利用某种热交换介质的压缩与扩散造成的
凝结与蒸发过程形成热量交换的技术,从低质热源 (空气、河水等)中回收热量作为暖气或热水器热源, 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 双能源热水器(电和天然气,或电和太阳能转换)的 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