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能》教案2.docx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723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d.png)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功和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1.2 教学内容:引入功和能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功和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二章:功的概念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力、位移和力的方向的关系。
解释功的单位和国际制单位。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能的概念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能的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能够运用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能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动能、势能和热能等。
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能量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证明。
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限制。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限制。
第五章:应用实例5.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5.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得出合理的结论。
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17942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9.png)
功和能教案功和能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功和能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功和能教案1一、班会目的:通过开展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班会,增强班内学生的安全意识,能懂会用一些基本常用到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达到积极预防危险的.发生并提高学生基本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收集适合学生特点的一些安全知识。
三、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并组织活动纪律,让班内学生明确本节班会的主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珍惜爱护自己宝贵的生命,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接下来师引领学生回忆巩固了解过的一些关于安全知识,师问生答。
2、师领生做选择题(1) 关于楼梯安全,下面哪些行为是错误的?①上下楼梯时,靠右侧行走。
②下课的时候和同学坐在楼梯台阶上打闹。
③玩上下楼梯游戏。
(2)打扫教室卫生时,下面哪些行为可能很危险?①身子探出窗外擦玻璃。
②用抹布擦桌凳。
(3)遇到交通事故应该拨打的电话是:① 122 ② 114 ③ 119教师总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安全防护知识,上下楼梯请不要拥挤,文明谦让,靠右行走!遇到陌生人,我们不能随便跟他走,遇坏人要拨打110,遇火灾拨打119电话,药片不能随便服等等安全知识,由于在座的同学积极表现,使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有意义,很成功,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让安全系着你、我、他;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鲜花;愿平安永远着伴随我们大家!谢谢同学们!功和能教案2活动目标:1.区别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习用对歌的方式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1.ppt《菜地里的歌》活动过程:一、交流谈论。
1、观察图片,说说各种蔬菜的名称。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提问:图片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黄瓜、南瓜、茄子,绿绿的、圆圆的、长长的)小结:豆角是青色的',又细又长;萝卜白白胖胖的;黄瓜绿绿的,像穿了一件绿衣裳;茄子紫紫的,表面很光滑;辣椒红红的,下面尖尖的像是一个长着尖尖的嘴;南瓜的皮越老越黄。
高中物理功与能教案
![高中物理功与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c98934a216147916112818.png)
高中物理功与能教案【篇一: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2)】《功和能》第一节1.两种形式的能(1)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第二节1.做功的两个因素:②f一般为恒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若作用力是变力,千万不能用体克服力做正功。
)4.一个物体受到的力往往不是一个,而且往往有许多力对物体做功,那么如何求几个力对物体做的合功?①先求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再求其代数和②先求出合外力,再求合外力做的功第三节功率①定义:②定义式:③单位:④物理意义:⑤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第四节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2.重力所做功的特点。
重力所做功只跟物体的初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3.重力所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
重力所做的功为:wg=mg△h=mg(h1- h2)4.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①用ep1=mgh1来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用ep2=mgh2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wg= ep1 -ep2②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h1 h2,wg0 ,∴ep1ep2 当物体由低处向高处运动时,h1 h2,wg0 ,∴ep1ep2③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5.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 重力势能的单位:j重力势能是标量,是状态量,有正负,正负表示大小 6.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相对于参考平面)①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②选取的参考平不同,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③通常选地面为参考平面。
7.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弹性势能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共有的。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二功和能教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二功和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e7fd00ed630b1c59eeb53f.png)
功和能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⒈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⒉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⒊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⒋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过程与方法⒈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的问题;⒉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2)教学重点⒈理解功和能的关系;⒉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3)教学难点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4)教学建议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观点,非常抽象,学生要真正接受极为困难。
教材没有这种要求。
教材不是从理论上去论证功能关系,而先复习初中学过的能的最基本性质:能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化,且在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守恒:接着通过一些简单形象的实例通俗地说明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化;最后得一结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材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功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知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作为下面定量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出发点。
导入一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会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对功和能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导入二利用情景导入,视频:公园里过山车的娱乐项目小结:指出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通过做功过程来完成的。
可见,功与能量之间一定存在着关系。
类比:一个工人的收入是与其工作过程(贡献大小)相关的,工作量的大小与收入存在着关系。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2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2](https://img.taocdn.com/s3/m/aa8d0b84d0d233d4b14e6923.png)
功和能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物质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能力训练点1.正确理解功和能之间区别和联系。
2.从能量及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问题。
(三)德育渗透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从功能角度探索,研究,发现自然规律,并运用它服务于全人类。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对实例的列举和实验的操作,把学习欣赏科学成果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1.组织学生列举、涉及功与能的现象并做初步讨论。
2.通过讨论和实验演示来归纳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2.难点在具体的物理现象中能确认具体能量的转化情况,能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3.疑点功是能吗?功可以转化为能吗?能转化过程中一定要做功吗?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转化吗?4.解决办法(1)联系实际,观察生活生产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加深理解功能关系.(2)做好演示实验,直接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弹簧、钩码、走马灯、蜡烛、支架、能量转化录像.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实例分析,设计相关问题.2.学生通过讨论,观看实验和录像,并通过例题演练提高认识.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能的转化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要充分联系实际,针对具体的能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确切理解功能关系,把对能量转化的分析作为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新课】初中同学学过功和能的一些知识,对功和能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前二节我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功的概念、功的计算,现在将进一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1.能的概念(1)能的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由学生举出自然界中具有能量的物体的实例,如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自由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燃烧的焰火,高压的气体……(2)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演示:弹簧吊挂物体,一端固定在铁架上,用力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弹簧对物体做功,说明形变的弹簧有能量,此能量叫弹性势能.演示:点燃走马灯的蜡烛后,灯的一部分旋转起来,这个现象中,有些什么能?能如何转化?首先是蜡烛的化学能经燃烧释放出来,加热空气,空气分子运动加剧,转化为空气分子的内能,热空气上升又带动走马灯旋转,空气的部分内能又转化为走马灯的机械能.由此看来,自然界的能多种多样,除上述的能以外,还有电能、光能、原子能、生物能……同时它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能 (2)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能 (2)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e2bacccbff121dc368334.png)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归纳得到: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板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功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师生互动对现象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意图
新课教学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细钢丝与塑料板摩擦,切断塑料板。
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功和能的关系
1、黑板上图示:
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
(二)功能关系:
1.功和能都是标量;
2.功和能的国际单位都是焦;
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功的过程量,能是状态量。
功的大小等于转化的能量,但功不是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随想
老师概括功和能的不同
①功是和物体的运动过程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过程量,能是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
②做功可以使物体具有的能量发生变化,而且物体能量变化的大小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的,但功和能有能相互转化。
回顾已知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精神
提出问题让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发挥自我能力的空间
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的习惯
功和能
*********************板书设计*************************
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85f28084868762cbaed500.png)
功和能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eb1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f.png)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和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功和能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能够分析物体的机械能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
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 功和能的关系;
4. 机械能守恒原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并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2. 介绍能的概念及能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讲解功和能的关系,并进行实例分析。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对功和能的疑问;
2. 讲解机械能守恒原理,并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
3.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课堂小测验。
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举例子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和课堂小测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和图片。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和课后思考题;
3. 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功和能的掌握情况。
功和能的基本概念教案设计
![功和能的基本概念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2454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2.png)
功和能的基本概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和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2.掌握功和能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功和能的概念分析物理现象二、教学重点1.功和能的基本概念2.功和能的计算方法3.功和能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功和能的区别2.动能的概念与计算3.几种操作和研究物理现象的能量转换问题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2.示范法3.实验法五、教学过程1.动机导入《蜘蛛侠》电影中的场景是一个典型的体现物理学中“力、功和能”的典型例子,并引入一个故事讲述人公怎样通过对“力、功和能”的理解,解决人生困境的故事。
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致2.观察实验通过“欢乐球实验”,让学生对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实验过程:在高度为H处有一小球,高度为零时,小球具有最大的势能,显然和地面的高度有关,地面可以看作“势能零位”,当小球落到地面时,小球的势能全部转化成了动能,即运动速度,小球在空中运动,同时逐渐失去运动速度,这是因为它的动能逐渐转化成了势能3.概念讲解3.1.动能的概念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表达式为E_k = 1/2 mv^2,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E_k为动能3.2.势能的概念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表达式为E_p = mgh,其中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所处高度,E_p为势能3.3.功的概念功:机械作用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表达式为W = F × 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4.计算方法4.1.动能的计算方法根据公式E_k = 1/2 mv^2计算动能4.2.势能的计算方法根据公式E_p = mgh计算势能4.3.功的计算方法根据公式W = F × S计算功5.操作和研究物理现象的能量转换问题5.1.质点的自由下落问题当质点沿直线自由下落时,其初始势能全部转化成了动能,动能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5.2.弹性碰撞问题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和碰撞后的总动能相等,但动能在两物体之间进行交换6.综合实践通过观察视频或图像,分析并解读汽车防撞杠的构造与作用,并给出合理的评价七、教学评价学生温故而知新,掌握了功和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掌握了功和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功和能的概念分析物理现象,着重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功和能学案2(鲁科版必修2).doc
![1.2功和能学案2(鲁科版必修2).doc](https://img.taocdn.com/s3/m/51dc15d72f60ddccdb38a087.png)
伴随 重物势能增T 人对外界做硏 伴随 人消耗体能—— —* —体内化学能减小(―外界对物体 做功1. 2功和能学案2【学习目标】1、 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2、 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3、 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4、 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知识要点】1. 功的原理(1)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使用任何机械 都不能省功。
这个结论叫机械功的原理,简称功的原理。
这一原理对任何机械都能适用。
在考虑摩擦力和机械本身重力时,功的原理可以表述为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 做的功W 总等于有用功W 肆与额外功W M 之和,因此,功的原理可表示为W s =Wws(2)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却能获得其他好处。
首先,可以省力,换言之,可以由较小的力获得强大的力。
人们可利用简单机械将整座 楼移走。
正是因为简单机械有这种作用,所以阿基米德才发出“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 长的棍,我就能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其次,可以提高工作质量,省时间,有了圆规(属于轮轴)才可能画出很正规的圆;有 了旋转铅笔刀(也是轮轴),才能很快削出很规整的铅笔;有了刀(斜面)、剪钳(杠杆)、 扳手(轮轴),才能使我们很快地做好日常各种工作。
第三,可以让人们工作得方便,我们天天都要升国旗。
试想,如果不用定滑轮,我们能 简便地使国旗沿旗杆冉冉升起吗?没有楼梯(斜面),我们能方便地上到楼上吗?使用机械可以改变动力地大小、方向和动力作用点移动地距离,使用机械还可以改变做 功地快慢,使用机械还能比较方便地完成人们不便直接完成地工作等。
正因为简单机械有许 多作用,它帮助人们去生活、学习、工作,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以尽管它不省功,人 们还是经常地使用它。
2. 关于功和能(1) 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鲁科版必修二《功和能》word教案
![鲁科版必修二《功和能》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2a2fc976eeaeaad1f330f7.png)
功和能(期末复习一)复习目标:1、会判断一些生活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变化2、会判断生活一些工作是否做功3、会功、功率的计算教学内容:一、概念梳理:1、化学能是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核能是指,获得核能的主要途径是、;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内能是指2、手机电池充电和电池放电中能量的转化分别是、。
思考:能量的变化有转化和转移两种,如何判断在某个变化中能量的转化形式?C.静止在桌面上的书D.匀速上升的飞机思考:如何判断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4、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物体竖直上升时,飞机没有对物体做功B.图(2)中石头不动,则人对石头没有做功C.图(3)中手提水桶水平前进时,拉力对水桶不做功D.图(4)中车水平前进时拉力做功思考:如何判断是否有物体做功?5、一辆“奥迪”A4轿车用3000N的牵引力以72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这时轿车的功率是;太阳灶每分钟每平方米平均吸收太阳能8.4×104J,若其光电转换器效率为15%,5m2太阳灶的功率是;马用水平拉力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匀速运动,已知阻力是物重的0.2倍.使车在5min内沿水平公路前进了300m.(g=10N/kg)求:(1)重力对车做的功是多少;(2)马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思考:如何求解功率?二、精炼反馈6、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7、在通常情况下电解水时,参加反应的水所具有的能量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所具有的能量之和(选填“高”或“低”),理由是8、落到地上又弹跳起来的皮球先被压缩后恢复原状,关于它的能量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缩过程,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增加B.恢复过程,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加C.压缩过程,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D.恢复过程,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9、下列情况中,机械能不变的是()A.小孩从滑梯上匀速滑下B.人在电梯中匀速上升C.飞机在高空水平匀速飞行D.正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工作的洒水车10、下列有关做功的估算错误的是()A.将一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 B.将一袋10kg大米扛到肩上做功约150JC.重500N的人上一层楼克服重力做功约3500J D.将500mL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100J11、下列关于做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一定对物体做功B.物体对外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C.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功率为零D.物体受到的作用力越大,力对物体做功就越多12、一辆汽车以功率P1在平直公路上以速率v0匀速行驶,若某一时刻突然加大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增大为P2,并保持这一功率继续行驶.设整个过程中阻力恒定,则整个过程中,汽车的v-t图象可能是()A.B.C.D.1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了10km.已知发动机的功率是60KW,求:①10min内汽车发动机做了多少功.②这辆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14、图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光滑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实验中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让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不同;设计实验甲的目的是研究钢球的与的关系;设计实验乙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的与与阻力大小的关系.(选填“速度的大小”、“速度减少的多少”、“速度减少的快慢”)(2)从力的角度看图甲,钢球下落过程中的运动快慢变化主要是因为的作用,钢球打击木块过程中,使得木块的速度(选填“增大”或“减小”),之后木块又因为受到摩擦力,速度逐渐(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图甲,钢球下落时,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将它的转化为.而打击木块做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能量转移的过程.而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的过程,又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将其能量转化为,当我们观察到钢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S A大于S B时,就可推知前一次的动能更大一些,其理由是三、课后练习:15、如图所示,一个圆环套在杆上并沿杆下滑,关于圆环在运动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环与杆之间有摩擦力,环的动能不可能增加B.如果环与杆之间没有摩擦力,环的机械能不变C.即使环与杆之间有摩擦力,环的机械能也不变D.环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系统的总能量就减小多少16、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该催化剂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但会降低反应速率,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B. C.D.。
高中物理竞赛功与能教案
![高中物理竞赛功与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729b4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4.png)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功和能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功和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对功和能的理解解决物理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引出功和能的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2. 授课:讲解功和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来理解功和能的转化关系。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5. 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与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7. 超纲拓展:介绍一些与本课相关的拓展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功与能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练习题。
2. 思考功与能的关系,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结。
3. 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深入了解功与能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功=力×位移
能: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动能: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势能:物体位置上具有的能量。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功和能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功和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5435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8.png)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功和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掌握动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定理。
3.能够运用功和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动能的概念及动能定理。
2.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动能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机械能概念,如:机械能包括哪两部分?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和能。
2.功的概念(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其中F为作用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3)讨论功的单位:焦耳(J)。
3.功的计算(1)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恒力做功。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变力做功?4.动能的概念(1)讲解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的计算公式:E_k=1/2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5.动能定理(1)讲解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6.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并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8.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功和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动能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五、教学拓展(1)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2)引导学生运用功和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跳高运动员要助跑?为什么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会越来越快?(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动能定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功和能教案(精选7篇)
![功和能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e182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9.png)
功和能教案(精选7篇)功和能篇1活动目标:1、经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资料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活动准备:食物卡片若干、篮子、盘子、大苹果胸饰1个、实物(苹果)若干个、图片(小朋友、小苹果)各一个、小口袋一个。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教师出示小口袋(内装有大苹果一个),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内是什么?2、理解儿歌(1)教师模仿大苹果的口气:啊,我是一个大苹果,谁喜欢欢我呀?为什么?(2)出示图片小朋友:“小朋友们都爱我,瞧,军军也喜欢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别碰我。
”大苹果为什么会这样?大苹果会对军军怎样说?(3)教师带军军洗洗手。
3、欣赏和学念儿歌(1)教师带上大苹果胸饰,示范念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2)幼儿学念儿歌。
(3)请幼儿做做大苹果的`样貌,表演儿歌。
4、尝试仿编儿歌(1)(出示悲痛小苹果)看,小苹果怎样啦?发生了什事?你们喜欢小苹果吗?(为小苹果编歌)小苹果笑了。
(2)苹果的歌和小苹果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仿编儿歌)(3)请个别幼儿摸口袋内的食物,学习仿编儿歌。
5、谈话吃东西前要洗手。
功和能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志,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https://img.taocdn.com/s3/m/9d87a74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5.png)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教案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功和能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理学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1.1.2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1.3 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功的定义与计算2.1.1 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2.1.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1.3 功的单位:焦耳(J),1J = 1N·m。
2.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2.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 = 1/2mv²,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
2.2.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2.3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教学内容3.1 功的概念和计算3.1.1 讲解功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功的计算过程。
3.1.2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练习题,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1.3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3.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2.1 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2.2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练习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2.3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4.1.2 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原理,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4.1.3 学会运用动能、势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1 通过实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
4.2.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d3b58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1.png)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3.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 机械能的概念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功的作用。
2.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介绍能量的概念,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4. 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组成。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教授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拓展: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关注。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应用。
3. 巩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滑块与斜面问题、抛体运动问题等。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机械设备设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
滚摆、皮球、重物、弹簧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于能的初步知识,请说11!学过哪几种形式的能?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由什么量来量度呢?板书课题:第三节 功和能
第二课时
第一节
1.两种形式的能
(1)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第二节
1•做功的两个因素:
2.功的一般公式:W=FLcosci
3.对功的一般公式W=FLcosa理解
1功是标量、过程量,单位:
2F—般为恒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儿个力的合力,但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若作
功和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
3.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为后面定量地描述动能和势能及机械能做好准备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
2.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本节的难点。小结:物体转源自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3)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实例]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
分析说明: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列车的机械能增加,同时机车的热机消耗了 内能.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4)机械能与化学能的转化.
[实例]用手抛出一个皮球.
分析说明:你用手抛出一个皮球,对皮球做功的时候,皮球获得动能,同时贮存在你体 内的化学能减少,你抛球时做的功越多,皮球获得的动能就越多,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的也 就越多.实际上,皮球获得的动能是由体内减少的那部分化学能转化来的,而且你做了多少 功,就表示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皮球的机械能.
用力是变力,千万不能用
3L为力F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4a是F与L的夹角
5 要计算功只要找恒力F、L和ci就可以了,不必汁较物体的做怎样的运动 例1:请找出计算功屮的a
在用功的一般公式力求对物体做功时,W有正负,怎么认识?
1当a<90°时,cos a>0,W>0,力做正功,力为动力
2.风车安装在高铁架上端的水平轴上,轴可以随风向转动,风吹动风车转动,可带动 发电机或其它机器工作.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这个现象.
(四)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课文,预习第四节内容.
教学要求和说明:
1.本节是过渡性的一节,目的在于阐述本章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知道如何定量地研究 机械能,为后面两节定量地讲述动能和重力势能作好准备。
(2)进行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物体能够做功的例子。
(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说明流动的河水能够做功。
(2)人们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把木桩打入地里,说明被举高的重 锤能够做功。
(3)风吹着帆船航行,流动的空气能够对帆船做功。
(4)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能把木块推走,运动的钢球能够做功。
(1)只有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把一个滚摆悬挂在框架上,用手捻动滚摆使悬线缠在轴上,滚摆升高到最高点, 放开手,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在下落过程中,滚摆的动能增加,同时滚摆的 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对滚摆做了功.重力对滚摆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 能.同理,在上升过程中,滚摆克服重力做功,滚摆的重力势能就增加,滚摆克服重力做了 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实例]起重机提升重物。
分析说明:起重机提升重物,重物的机械能增加,同时,起重机的电动机消耗了电能, 起重机钢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來量度.
在英他各种形式能之间的转化过程屮,同样可以得到以上结果.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2)只有弹力做功时,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拿一根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另一端上放一小球并压缩.待静止后放手, 小球将被弹出去.观察小球离开弹簧前弹簧的形变及小球的运动情况,并思考弹性豹能 和动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势能减 少.弹赞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要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 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了功和能的这种关系,就可以 通过做功的多少,定量地研究能量及其转化的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要有一个过程。 要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加深体会。这一节是个开始,使学生有个 初步理解就可以了。
(5)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去,说明拉弯的弓能够做功。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能够做功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做功的本领——能)
1.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提问:我们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那么在
这个转化过程屮,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讨论:
2当a=90°吋,cos a=0,W=0,力不做功
3当90°<a<180°吋,cosa<0, W<0,力做负功,力为阻力。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力做正功。)
4.一个物体受到的力往往不是一个,而且往往有许多力对物体做功,那么如何求儿个力对 物体做的合功?
结论:功这个物理量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表示了有多少数量的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 种形式,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
化.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知道了功和能的这种关系,就可以通过做功的多少,定暈地研究能暈及其转化的问题了。
(三)巩固练习
1.演示并解答:皮球从手中落到地上又弹跳起來,你能说出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