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5bd5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5.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熄灭,让幼儿了解火的特性,认识火的用途与危害,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知道火的用途和危害。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其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火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教学重点:蜡烛燃烧过程、火的用途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打火机、火柴、水、碗、剪刀、湿毛巾、电话等。
2.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打火机、火柴、水、碗、剪刀、湿毛巾、电话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蜡烛的故事,引发幼儿对蜡烛的兴趣。
提问:谁知道蜡烛为什么会燃烧?为什么会熄灭?2.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蜡烛的燃烧过程,让幼儿观察火焰的变化。
讲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认识到火的安全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熄灭蜡烛?4. 实验操作(15分钟)每组进行蜡烛熄灭实验,观察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的效果。
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
5. 安全教育(10分钟)讲解火灾逃生方法,让幼儿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
演示如何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何拨打报警电话等。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过程:点燃、燃烧、熄灭2. 火的用途:照明、取暖、烹饪等3. 火的危害:烧伤、火灾等4. 熄灭蜡烛方法:吹灭、滴水、剪灭等5. 火灾逃生方法:捂住口鼻、弯腰低头、拨打报警电话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讨论火的用途和危害,以及如何在火灾中保护自己。
2. 答案:火的用途包括照明、取暖、烹饪等;火的危害有烧伤、火灾等。
在火灾中,要捂住口鼻,弯腰低头,尽快逃离现场,并拨打报警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认识到火的用途和危害,提高了安全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2d944f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1.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一节。
通过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让幼儿了解火的燃烧原理以及灭火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火的燃烧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安全意识,了解灭火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火的燃烧原理及灭火方法。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火的燃烧过程以及灭火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玻璃杯、小苏打、醋、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安全提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2. 讲解火的燃烧原理(5分钟)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火的燃烧原理,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的原因。
3. 实验演示(10分钟)(1)教师进行蜡烛熄灭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结果,让幼儿了解灭火的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何用玻璃杯、小苏打和醋灭火?”引导幼儿思考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烛光为什么会熄灭?2. 火的燃烧原理3. 灭火方法用嘴吹用玻璃杯覆盖用小苏打和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蜡烛熄灭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灭火器。
答案:使用玻璃杯、小苏打和醋制作简易灭火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火的燃烧原理和灭火方法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工具和灭火方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火的燃烧原理及灭火方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cbbd12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9.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
一、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熄灭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能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蜡烛
2.火柴
3.扑火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点燃的蜡烛,引导学生讨论蜡烛是如何
被点燃的,为什么蜡烛会燃烧。
2.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点燃的蜡烛,当学生提出要熄灭蜡烛时,教
师指导学生利用扑火器熄灭蜡烛。
3.实验过程:教师解释熄灭蜡烛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利用扑
火器可以熄灭蜡烛。
4.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熄灭蜡烛的原理,
强化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5.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风中蜡烛容易被吹灭,引
发学生对热传导和空气对燃烧的影响的思考。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
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保持注意力,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在家中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
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六、教学情境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实验和让学生实验操作等方式,将熄灭蜡烛的实验内容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674fb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2.png)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
通过观察蜡烛的熄灭过程,让幼儿了解火的燃烧原理以及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知道火需要氧气才能燃烧。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在火灾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火的燃烧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了解如何防止火灾和保护自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打火机、玻璃杯、小苏打、醋、火柴。
2.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知识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火焰,并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解火的燃烧原理。
(2)教师演示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的燃烧情况,如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火灾情况下保护自己。
(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安全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结合安全知识小卡片,向幼儿讲解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笔在画纸上创作一幅关于“熄灭的蜡烛”的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熄灭的蜡烛》2. 板书内容:(1)火的燃烧原理(2)蜡烛熄灭过程(3)火灾应对措施七、作业设计2. 答案:(1)火的燃烧原理:火需要氧气、燃料和热量。
(2)蜡烛熄灭过程:蜡烛在玻璃杯倒扣下熄灭,因为缺氧。
(3)火灾应对措施: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迅速逃离火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熄灭过程,让幼儿了解了火的燃烧原理和安全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适时进行拓展延伸,如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7a6fb2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f.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教案名称:熄灭的蜡烛教案目标:通过试验察看,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熄灭蜡烛的原因。
培育幼儿的察看力、思维本领、试验探究本领和团队合作本领。
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4—5岁)教学时间:1课时(约40分钟)教学材料与工具:1. 蜡烛(若干)2. 手电筒(若干)3. 火柴(若干)4. 可调整灯光的小房间(如灰色调光房)5. 黑布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呈现一根点燃的蜡烛,让幼儿们看其燃烧的过程,提问:蜡烛是怎么燃烧的?为什么会冒出火焰?会有什么变化?2. 然后再拿出一根蜡烛,点燃后放在教学桌上,让同学看到蜡烛的火焰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3. 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在风中或者吹气的时候,火焰会变形或者熄灭?4. 让同学开始猜想猜想蜡烛因何而熄灭?二、试验探究(25分钟)1. 把全部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3—4人,将每组的小房间调整为恒定的灰色调光并拉上黑布,让每组小组老师建立一个科学探究小组2. 每个小组依次将蜡烛点燃,并把黑布掩蔽住蜡烛,用手电筒渐渐照射蜡烛,察看蜡烛火苗的变化,同时记录组内人员进行的试验时长、试验结果及试验中显现的问题。
3. 一旦蜡烛被熄灭,适时让同学停止试验,准备和小组老师一起记录下试验过程和结果。
4. 小组老师帮忙幼儿们总扎试验,引导幼儿们进行探究思考,猜想出蜡烛被熄灭的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三、共享交流(10分钟)1. 各组汇报试验结果,让同学分析猜想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
2. 老师依据每个小组的成果,引导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把结果汇总起来,在获得理解是否达到的情况下,解释一下被熄灭的原因,并让同学回答蜡烛的燃烧产生了什么物质。
四、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今日的活动。
2. 询问同学对这个活动的感想和认得。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紧要通过试验的方式,让同学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熄灭原因,并培育幼儿的察看力、思维本领、试验探究本领和团队合作本领。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224af5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形式,感知火的特性并理解火的本质。
2.学习操控火焰的方法。
3.发现蜡烛在什么情况下会熄灭。
4.能够基于观察结果和实验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蜡烛若干。
2.手电筒一支。
3.隔夜的易燃气体,如甲醛水溶液。
4.半个西瓜。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思考1.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把电灯关掉,看会不会黑漆漆一片?”2.经过孩子们的互动反应,引导孩子们发现火能够发光。
3.引导孩子们思考“火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第二步:探究实验1.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一枝蜡烛,然后让孩子们在蜡烛上点燃火焰。
2.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品尝,发现火焰的特性和不同的火焰颜色。
3.通过操控蜡烛,让孩子们了解蜡烛中的燃料可以由火焰释放出来,然后提问:“如果火焰熄灭,蜡烛还会冒烟吗?”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猜测和实验。
第三步:实验分析1.把蜡烛上的火焰吹灭,并观察蜡烛是否还冒烟。
2.让孩子们自行探究,了解以下情况火焰会熄灭:–用手掌遮住蜡烛口;–将蜡烛放进水里;–用潮湿的纸巾贴在蜡烛口。
第四步:准备模型1.老师让孩子们一起准备半个西瓜,然后把西瓜的内部挖空,留下一个空腔,将挖出来的西瓜放在一旁,其中一个孩子拿起手电筒进入西瓜中间,让其他孩子看到手电筒在西瓜的内部可以发光。
2.老师提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火可以发光,那么西瓜内部空腔中,如果有火,会发生什么样子的情况?”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第五步:实验演示1.老师提前准备隔夜的易燃气体,如甲醛水溶液。
2.老师把蜡烛点燃后,再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甲醛水中,得到燃烧的火焰变色的效果。
3.老师再把蜡烛放在潮湿的面纸上,观察发生了什么。
4.老师带领孩子们分析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原理。
四、反思1.这节课在实验设计方面充分利用了蜡烛的燃烧特性,让孩子们亲手操作、观察、实验,加深了他们对火焰本质的认识。
幼儿园学前_《熄灭的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幼儿园学前_《熄灭的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da61eef242336c1fb95e8a.png)
大班科学:《熄灭的蜡烛》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能在活动中大胆猜想,探索实验原因。
3.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教学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相同的蜡烛,记录表,彩笔。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难点: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邀请科学小博士,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参与实验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来到小朋友中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把他请出来。
(播放课件,介绍科学小博士到来的目的,引出蜡烛)(二)活动展开:1.简单了解小朋友对蜡烛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见过蜡烛吗?在哪见过?蜡烛有什么用途呢?2.第一次实验: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1)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实验结果师:科学小博士给我们带来了实验的另一个神奇物品,(出示广口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广口瓶,如果把广口瓶罩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科学小博士邀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实验寻找结果,在实验开始之前他有话要说。
(播放课件,介绍实验规则)(3)交流实验结果,梳理小结。
师: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
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
3.第二次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实验规则。
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广瓶中的蜡烛先熄灭了,这是因为大广口瓶里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而小广口瓶里的空气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三)延伸活动:师:小朋友,科学小博士还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蜡烛(出示大小不同的蜡烛),如果把大小不同的蜡烛罩上大小相同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带着实验材料回到教室继续探索蜡烛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f75def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得和了解蜡烛的原理和构成部分;2. 学会察看试验、记录试验结果;3. 培育探究精神,进展科学思维和试验本领;4. 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试验器材:蜡烛、点火器、水杯、铝箔、镜子、符合安全要求的厨房勺子、扫帚等工具;2. 教学资料:蜡烛原理、熄灭的蜡烛会释放出什么等相关学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幼儿园园长或班主任向幼儿介绍这节科学课的主题是“熄灭的蜡烛”。
提问幼儿“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蜡烛?它是做什么用的呢?”等问题,然后由老师带领幼儿察看一支蜡烛,看看它有什么部分构成的。
2. 试验环节(1)试验前准备:将水杯倒满水,然后在水的表面放一个锡箔,试图让铝箔浮在水面上。
(2)试验主题:用点火器点燃蜡烛,让幼儿察看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3)试验步骤:①先点燃蜡烛,看蜡烛会燃烧多久?②用厨房勺子轻轻地将铝箔蘸一点点水,然后把它放到燃烧的蜡烛旁,察看现象。
③用镜子反射光线,照亮燃烧的蜡烛,察看现象。
④用扫帚轻轻拂动烛芯,察看现象。
3. 结束环节依据幼儿的试验结果,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讨论,让幼儿说一说本身察看到的现象以及知道的蜡烛原理。
同时,引导幼儿反思本身在试验中的不足之处,为下次更好地试验做准备。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这节科学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幼儿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得特别亢奋,对察看到的现象感到特别兴奋,他们不断发问,并积极参加到试验的过程中。
最后,幼儿通过试验认得到了蜡烛的原理和构成部分,培育了探究精神、进展了科学思维和试验本领,同时也在试验中加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不足之处在试验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试验步骤的不谙习,有些幼儿对试验工具的使用还不习惯,这导致试验的进度有些慢,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整个教学进程的开展。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多地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试验。
同时,在试验之前,我们可以和家长一起为幼儿们准备孩子需要的试验工具和材料,帮忙幼儿尽快把握试验步骤。
大班科学《熄灭的蜡烛》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熄灭的蜡烛》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2767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c.png)
一、教学背景1. 适用年级:大班2. 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环节,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教学内容:蜡烛熄灭的原因,灭火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引导幼儿关注蜡烛燃烧的现象。
2. 实验一:让幼儿观察蜡烛自然熄灭的过程,引导幼儿发现蜡烛熄灭的原因。
3. 实验二: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如用嘴吹、用灭火器等,观察不同方法的灭火效果。
4. 总结: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灭火方法的优缺点。
三、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等环节,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幼儿的体验感。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改进措施1. 在实验环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如设置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灭火方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如蜡烛熄灭时的火焰变化等,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
3. 增加课后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进行灭火实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评价:通过课后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幼儿对本次教学的喜爱程度,以及在家中的实践情况。
2. 家长评价: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本次教学的评价,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帮助程度。
3. 教师评价: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实践情况,对本次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灭火器、口哨、小游戏道具等。
2. 环境:安静、明亮的教室,确保幼儿安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引导幼儿关注蜡烛燃烧的现象。
2. 实验一:让幼儿观察蜡烛自然熄灭的过程,引导幼儿发现蜡烛熄灭的原因。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c334b1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2.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活动简介《熄灭的蜡烛》是一项适合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并通过实验体验熄灭蜡烛的方法。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掌握熄灭蜡烛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三、活动准备•蜡烛•蜡烛火柴•玻璃罩•盆•毛巾•水桶四、活动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活动,并提问引发幼儿们的思考,例如:“你们知道蜡烛是怎么燃烧的吗?”、“你们知道怎么熄灭蜡烛吗?”2. 展示实验(5分钟)老师点燃一个蜡烛,并让幼儿们观察燃烧的蜡烛。
引导幼儿们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特点,例如火焰形状、火焰颜色等。
3. 分组实验(15分钟)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支蜡烛和一根火柴,让他们进行自主实验。
每个小组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例如用手指捂住火焰、用玻璃罩盖住等。
鼓励幼儿们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观察和总结。
4. 分享实验结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老师引导幼儿们进行讨论,总结不同方法的熄灭效果和原因。
5. 引导思考(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蜡烛会熄灭,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可以熄灭蜡烛。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们形成对蜡烛燃烧原理的初步认识。
6. 清理工作(5分钟)活动结束后,老师指导幼儿们将用过的蜡烛和火柴放到盆中,并使用毛巾将火焰彻底熄灭。
然后将蜡烛放入水桶中清洗。
五、活动延伸1. 文字记录引导幼儿们将今天的活动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文字记录,让他们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 制作实验报告引导幼儿们将实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可以用插图和图表来展示实验结果。
3. 扩展实验探索其他熄灭蜡烛的方法,比如用风吹灭蜡烛、倒水熄灭蜡烛等。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1500字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83699a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7.png)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1500字科学主题:熄灭的蜡烛适用年龄:4-5岁的幼儿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火在空气中的需要。
2. 让幼儿了解火是如何消失的。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火的奥秘。
教学准备:1. 蜡烛2. 盆或盘子3. 钳子或勺子4. 香烟5. 手电筒教学过程:引入环节:1. 教师向幼儿出示一根蜡烛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幼儿回答:“是蜡烛。
”3. 教师接着问:“你们知道这根蜡烛能干什么吗?”4. 幼儿可能会回答:“可以发光,可以燃着。
”5. 引导幼儿再一次回答这个问题,让他们集中精神。
6.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这根蜡烛可以燃烧,是用来照明的。
”实验环节:1. 把蜡烛点燃,并且把手伸进香烟中间慢慢移动。
2. 教师问:“你们看到火变成了什么了吗?”3. 学生回答:“变成了黑烟。
”4. 教师解释:“这是因为香烟里面都是燃烧的物质,它们需要空气才能燃烧。
”5. 把蜡烛放到盆中,用手电筒的光照在蜡烛下面,让幼儿观察。
6. 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7. 幼儿答:“觉得没有什么。
”8. 教师引导:“让我们关上手电筒,看看会发生什么。
”9. 关掉手电筒,让幼儿观察。
10. 学生可能会发现蜡烛熄灭了。
11. 教师解释:“这是因为蜡烛需要空气来燃烧,如果没有空气,它就会熄灭。
”总结环节:1. 教师让幼儿回忆这次实验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
2.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蜡烛燃烧需要什么?”“手电筒对火有影响吗?为什么?”等等。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共同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延伸活动:1. 给每个学生一根蜡烛,让他们分别在校园中进行探索,观察火在空气中的表现。
2. 让学生回到教室,分享他们观察的情况,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科学的乐趣。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蜡烛,并在孩子们家里进行点燃,加深幼儿对火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c9fbc0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a.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让幼儿了解火的特性,认识灭火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蜡烛的燃烧原理,了解火的特性。
2. 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熄灭蜡烛,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玻璃杯、小盘子、水、抹布。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火的特性以及安全知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过程,讨论如何熄灭蜡烛。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5. 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演示正确熄灭蜡烛的方法,幼儿跟随操作,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熄灭蜡烛。
让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原理2. 火的特性3. 熄灭蜡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蜡烛的燃烧过程,与家长一起讨论熄灭蜡烛的方法。
2. 答案:观察到的现象和讨论出的熄灭蜡烛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与分享、实践操作等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蜡烛燃烧原理,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68192fb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d.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活动背景本次科学活动旨在让大班的孩子们了解蜡烛的熄灭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孩子们理解火焰的三个要素:热量、氧气和可燃物。
活动准备1.蜡烛2.打火机或火柴3.灭火器4.一张白纸活动流程步骤一:介绍蜡烛的结构和燃烧原理在开始活动前,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对火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观察一个蜡烛,并简单介绍蜡烛的结构。
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让孩子们思考一下,试着找出答案。
步骤二:实验操作1.请孩子们围成一个圈,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支蜡烛,在一个安全的区域进行实验。
2.先让孩子们燃起蜡烛,让他们观察火焰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3.随后,让孩子们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一张纸,然后将纸贴在蜡烛的正下方(需要确保纸离蜡烛足够近,但不能碰到蜡烛)。
让孩子们观察纸的变化。
4.孩子们可以继续实验,比如将蜡烛放在高处,或者把蜡烛放进一个容器中等等。
步骤三:探究熄灭蜡烛的原理1.让孩子们伸出一只手,绕着自己的手腕围一圈,这个姿势就像是熄灭蜡烛的动作。
2.询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个动作会熄灭蜡烛?解释熄灭蜡烛的原理:燃烧需要三个要素:热量、氧气和可燃物。
这个动作会使得氧气无法流通到蜡烛周围,所以就会熄灭蜡烛。
步骤四:灭火器的演示在最后一个步骤中,可以将一种灭火器展示给孩子们,帮助他们理解的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活动延伸1.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种类的蜡烛,比如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然后让他们猜想这些蜡烛会燃烧的更好或者更坏。
2.带孩子们学习火灾预防知识,让他们了解在遇到火灾时应该怎么做。
3.让孩子们了解火的危害性,并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束语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火的危险性和燃烧原理,学会了保护自己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力,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通用7篇)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683e5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d.png)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通用7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篇1活动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
活动过程1.第一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可根据需要设计问题:如果我们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在上面罩上一只广口瓶,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请幼儿4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
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2.第二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两只蜡烛在不同大小的两个广口瓶内燃烧的时间,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请幼儿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是因为大瓶子里的氧气较多,所以燃烧的时间较长;小瓶子里的氧气较少,所以燃烧的时间较短,就先灭了。
3.第三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及广口瓶大小的关系,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可根据需要设计问题: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想象呢?(2)请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瓶子里粗而长的蜡烛先熄灭。
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得快,所以先灭。
4.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究的愿望。
(1)提出话题:如果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小朋友可以回家查阅资料,或者问问爸爸妈妈,第二天再来一起分享。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篇2活动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了解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e9d1e8a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8.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能够简单地解释燃烧是什么,能够例举一些容易燃烧的物质;
2.知道蜡烛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知道如何用比较的方式测试蜡烛是否还
能燃烧;
3.明白用氧气来维持燃烧所需的原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教学准备
1.蜡烛
2.纸板、剪刀、胶水
3.一张白纸
4.手电筒以及电池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让学生们告诉自己蜡烛是什么,是否做过与蜡烛有关的实验。
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知识点引入
首先通过展示、解释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
•燃烧是什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蜡烛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如何测试蜡烛是否还能燃烧?
3.手工制作蜡烛台
让学生在说出自己了解的蜡烛常识后,以小组形式制作一个蜡烛台。
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材料,要求学生按照图纸的要求制作蜡烛台,并让学生就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
4.比较测试
学生们使用自己制作的蜡烛台,进行比较测试。
5.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教师讲解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蜡烛
需要氧气才能燃烧。
6.熄灭的蜡烛
教师展示如何用手电筒消熄蜡烛,并引导学生思考原理。
7.总结
让学生口述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有感有悟地表达自己通过这节课得到的启发。
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蜡烛,探究蜡烛的燃烧与氧
气的关系,更好地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并体会熄灭蜡烛时氧气的作用。
同时,学生们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实验和表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熄灭的蜡烛》公开课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熄灭的蜡烛》公开课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880b9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3.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熄灭的蜡烛》公开课教案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熄灭的蜡烛》公开课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2.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3.对蜡烛燃烧、熄灭的现象感兴趣,知道使用蜡烛时要注意什么。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知道蜡烛熄灭的时间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
活动准备:蜡烛若干、小盘子、玻璃瓶(大小不同)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了解蜡烛的用途1.出示图片引出蜡烛提问:小明的书包里都会有什么?每次必须带的是什么?小结:小明每次都会带很多东西帮助他完成探险活动,但是每次必须带的是蜡烛。
2.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了解蜡烛的用途提问:你们都见过它吗?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小结:在生活很多地方都会见到我,我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光明。
3.启发幼儿思考,小明探险为什么要带着蜡烛。
提问:小明为什么每次山洞探险的时候都要带着蜡烛?小结:有的朋友说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用来吓唬野生动物,蜡烛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蜡烛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过实验,探索让蜡烛熄灭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一)操作一:蜡烛燃烧与空气有关系1.引导幼儿初步猜想熄灭蜡烛的方法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熄灭燃烧的蜡烛?小结:我们可以用吹、扇、和水等这么多的方法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2.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想用瓶子将蜡烛熄灭的方法提问: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样熄灭燃烧的蜡烛呢?小结:小朋友说可以用瓶子底部压蜡烛、用瓶子边缘拨动蜡烛、用扣的方法熄灭蜡烛。
提问:扣住蜡烛,蜡烛真的能熄灭吗?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方法实验要求:(1)玻璃瓶要轻轻的扣住蜡烛,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蜡烛;(2)认真观察火焰的变化:(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ea7c80d10661ed9ad51f3c0.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
思
大班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蜡烛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熄灭的蜡烛》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幼儿观察蜡烛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材料准备:
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实验操作: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大班科学《熄灭的蜡烛》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熄灭的蜡烛》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45b301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8.png)
大班科学《熄灭的蜡烛》教案反思1. 教学内容及目标该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展示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熄灭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燃烧和熄灭的基本原理。
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和熄灭原理。
2.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 教学过程及评价2.1 教学过程1.热身: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燃烧和熄灭现象。
2.导入:给学生展示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观察点燃过程中的火苗和烟雾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与原理。
3.实验探究:老师手持一支蜡烛,点燃后蜡烛烧到一半,让学生集体猜想应该如何熄灭蜡烛。
根据集体猜想给学生以图示展示吹灭,盖住,掐灭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哪一种方式能够熄灭蜡烛。
4.思考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并总结出正确的熄灭蜡烛的方法。
2.2 教学评价2.2.1 教学亮点1.实验探究: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蜡烛的燃烧和熄灭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学生参与程度高:通过活跃的引导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2.2.2 不足之处1.实验环节较少:只给学生展示了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本身没有参与实验的操纵和观察分析过程,不利于学生的概念理解和探究能力培养。
2.教学设计不够连贯:教学过程中展示和讲解环节较多,与实验探究环节结合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3. 改进方案3.1 实验环节可能的改进方案1.增加操作自主性:让学生自己操作一支点燃的蜡烛,并尝试用不同方式熄灭。
2.多样化实验方案:给学生展示不同型号的蜡烛和采用不同方式的熄灭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最后总结出规律。
3.2 教学过程设计的改进方案1.教学目标设计更加明确:每个环节需要清晰的教学目标,从而落实实验探究与课程中其他环节的结合。
2.教学内容的分层次: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清晰的概念“部分,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4. 总结教学反思是每一位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b908776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e.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熄灭的蜡烛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能够说出熄灭蜡烛的原因和过程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环节
热身引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一下蜡烛的燃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蜡烛会燃烧。
实验操作
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流程并分组,每组4名学生,每组分别准备好
蜡烛、点火器、水盆。
2.学生们先点燃蜡烛并观察燃烧现象。
3.将一只水盆迅速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
4.反复实验观察几次以增强认识。
实验记录
学生们分别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究思考。
实验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分析为什么蜡烛会熄灭。
2.学生们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并提出熄灭的原因。
3.教师总结和补充相关知识点。
拓展练习
学生们将自己的实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比,通过探究分析,共同提出蜡
烛熄灭的原因和过程。
总结
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实践探究,理论分析的方式,理解并掌握了蜡
烛的燃烧和熄灭的过程,在动手实验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他们今后了解自然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幼儿园20 年季学期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
任课教师:
【活动目标】
1.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2.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3.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记录表,彩笔。
【活动重点】
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难点】
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听好了啊: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打一日常用品) 小结:孩子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谜底就是蜡烛。
师:蜡烛是做什么用的?摸上去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用途呢?
小结:蜡烛是来照明用的,摸上去滑溜溜的,硬邦邦的。
蜡烛点燃后可以帮我们照明。
二、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变化。
师:孩子们,老师点燃这根蜡烛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蜡烛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小结:蜡烛中间的细线点燃后,蜡烛中心出现了像水一样流动的液体,而且还缓缓地顺着蜡烛一侧流了下来,凝固在蜡烛侧面。
三、实验一: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实验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记录表、彩笔,下面就请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一起去探索蜡烛的变化。
2.教师介绍实验一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实验一:点燃蜡烛,让幼儿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两个人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说一说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
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
四、实验二: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实验二: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
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了,这是因为大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气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五、实验三: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以及广口瓶大小的关系。
1.实验三: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
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得快,先灭掉了。
六、出示火灾图片,教育幼儿注意安全不能乱玩火。
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意玩火和蜡烛,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家庭财产的安全。
【活动延伸】
把操作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究的愿望。
如果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
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小百科: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
可燃烧发出光亮。
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