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土壤分级是指按照土壤属性的差异,对土壤进行分类和区分。
在中国,土壤分级标准是由中国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它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以下是对中国土壤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一、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分类系统是基于土壤发生学原则和生态地理原则的,它强调土壤形成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该分类系统将土壤分为五个主要类型:1.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和湖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作物。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吉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5. 钙质土:钙质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和青海。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钙质含量和良好的保水性,适合种植牧草和其他耐旱作物。
二、土壤级别的划分在中国,土壤级别的划分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国家农业部的规定,土壤级别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一级土壤:一级土壤是质量最好的土壤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排水性和适宜的酸碱度。
这种土壤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2. 二级土壤:二级土壤的质量稍逊于一级土壤,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它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合种植各种果树、蔬菜和牧草等。
3. 三级土壤:三级土壤的质量相对较差,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这种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稍差,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豆类、花生等。
4. 四级土壤:四级土壤的质量最差,它的生产能力较低。
沙姜黑土
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地势低洼) 和人为条件, 具体表现为旱、涝、瘠、僵、 凉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高产。应 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综合改良利用措施。
七、改良措施
当地传统措施:掺红壤土 常规措施: 1.排水 及时排去地面积水,防止土壤内涝,是改良 利用砂浆黑土的治本措施。 2.灌溉 其分布地区水质好,水量丰富。应当充分利 用地下水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井灌。有地表水源的应当充分利 用。
二、砂姜黑土的分布及成土条件
主要分布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域,具体指 安徽淮北平原、山东南部丘陵周围、河南 南阳盆地。 在暖温带半湿润条件下,主要受地形、 母质、地下水等地方性因素,及生物因素 作用,形成一种半水成土壤。
三、砂姜黑土适宜种植的作物 除适宜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粮食作物 外,还适宜种植大蒜、胡萝卜、西瓜等经 济作物,一年两熟。
• • •
•
砂姜黑土的腐殖质性质: ①活性腐殖质的相对含量极低,一般只占全碳量 的2%-5%。 ②腐殖酸的相对含量较低,只占全碳量的23%37%,肥力高的土壤略高。 ③腐殖质中残渣的相对含量较高,占全碳量的 62%-80%,且以难以分解的胡敏素为主,这可能 是砂姜黑土肥力较低原因之一。 ④腐殖质中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较大,在0.71.1之间,大于棕壤和黄棕壤,尤其大于红壤和黄 壤,但却小于东北的黑土和黑钙土。
3.培肥土壤(根本途径) 一般低产地区缺少新鲜的有机质和磷 元素,微量元素(尤其是锌)严重缺乏。 应广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微肥。 4.确定合理种植结构 应根据土壤和水利条件,优化种植结 构。例如,长期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 物的土地,应间歇种植胡萝卜、西瓜、蔬 菜等经济作物。
剖面形态
耕作层 厚度不等,与耕作水平有关,一般为10~20cm。 黑土层 厚约20~40cm,湿时多呈腐泥状,故又有腐泥 状黑土之称。 脱潜层 位于黑土层和砂姜层之间,干时多呈黄棕色, 与砂姜层颜色相近 砂姜层 质地较黑土层轻,以棕壤土居多。土体颜色湿 态多为棕色~黄棕色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其呈红色或棕红色,富
含铁、铝等氧化物,适宜于茶叶、甘蔗、柑橘等作物的生长。
黄壤
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呈黄色或黄棕色,贫瘠但肥沃,
适宜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棕壤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土壤呈深褐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于水稻、小麦
等作物的种植。
黄棕土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呈黄色或黄棕色,适宜于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种植。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土壤呈黑色,
肥沃适宜于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白土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土
壤呈白色或灰白色,贫瘠但适宜于茶叶、橡胶等作物的生长。
盐渍
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土壤富含盐分,适宜于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
沙土、砂壤和泥土则分别以其砂粒、砂粒和泥粒的含量为特征,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并适宜于不同的作物种植。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利用土壤
资源,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
支持。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分类体系,加强土壤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摘要:砂姜黑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农田土壤类型之一,它在小麦种植中广泛应用。
为了研究砂姜黑土的土壤性质,制定更为科学的施肥方案,本文通过采集砂姜黑土样品,进行土壤分析、小麦测产和施肥试验,确定了最优的施肥配方。
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砂姜黑土生产中,适当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钙之配合施用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酸性,有利于土壤的健康和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砂姜黑土;小麦种植;施肥配方;有机肥;磷肥;钾肥;钙肥;土壤酸性Introduction砂姜黑土,是中国北方典型的黑色钙质粘土土壤之一,发育在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
因其养分丰富、保水能力强、透气性好、耕层肥厚,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中小麦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种植方式和化肥等不合理使用,目前砂姜黑土的肥力状况逐渐下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为了合理利用砂姜黑土,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益和品质,本文采集了该地区典型的砂姜黑土样品,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分析,分析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肥力状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Materials and Methods1.试验地点:本试验地点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升坊乡圈新村。
该地地势起伏较小,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区,土层较深,植被覆盖度较高,适合农业生产。
2.土壤采集:在试验地点的小麦田间,挑选了10处代表性的样地,每个样地取土(包括掘开草皮部分)三次,混合后取一定数量的土样,并进行干燥、碾磨和筛选,得到试验所需的样品。
3.土壤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测试,确定了土壤的性质和营养状况。
4.小麦种植:在试验地点的小麦田中,按照设计施肥方案进行种植。
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中,施肥方法和施肥量都按照试验设计进行,以评估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5.数据处理:通过统计和对比试验结果,确定最优的施肥配方,评估各项处理方法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
图片介绍:
这是砂姜黑土地剖面。
特点是暗色
土层的下部有不同形状的“砂姜层”,有机质
含量仅1% 上下,中性至微碱性,是过去的
潜育土壤经脱水和长期耕种形成的,主要分
布在淮北平原及其邻近地段。
由于耕作粗放
和明涝暗渍影响,所以产量很低。
应注意及
时排水和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性状描述:
砂姜黑土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上经
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因而多分布
于山前交接洼地、岗丘间洼地和河间洼地,
淮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砂姜黑土分布区。
分
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黑粘土亚类是砂姜
黑土土类的一个特殊类型。
砂姜黑土具色泽灰暗但有机质含量仅1%左右的黑土层和含较多砂姜甚至成层砂姜的心底土层。
砂姜黑土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4个亚类。
砂姜黑土豆类土体中游离碳酸钙已淋失;石灰性砂姜黑土亚类具石灰反应;盐化砂晏黑土亚类是向盐土的过渡类型,耕层含盐量一般为0.15-0.5%;碱化砂姜黑土亚类为向破土的过渡类型,碱化度一般20%左右,pH值>9。
砂姜黑土归属下的土种:
丰润黑姜土涡阳黑姜土姜底黑姜土少姜底黑姜土枣阳姜黑土宁阳鸭屎土姜底鸭屎土蒙城黄姜土白姜土粘鸭屎土砂盖鸭屎土山淤黑姜土姜底灰姜土姜底粘灰姜土粘灰鸭屎土姜底粘灰鸭屎土姜底灰鸭屎土少姜底灰黑姜土姜盘底灰黑姜土粘盖灰鸭屎土黄盖灰鸭屎土轻碱黑姜土钙黑粘泥。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土壤的质地和发生类型。
首先,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大类。
砂质土的颗粒较大,含沙量多,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颗粒细腻,含沙量少,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壤土的颗粒大小适中,含沙量一般,渗水速度和保水性能都适中,通气性能也较好。
其次,根据土壤的发生类型,我国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这些发生类型是在不同的气候、地形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
例如,红壤系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棕壤系列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湿润地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土壤学专业书籍或咨询该领域的专家。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淮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砂姜黑土是该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适合种植小麦。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合理施肥。
本文将结合淮北地区砂姜黑土的特点,介绍其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一、砂姜黑土的特点砂姜黑土是淮北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土壤质地:砂姜黑土属于砂壤土,土壤颗粒较粗糙,土壤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弱。
因此施肥时需注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2.土壤pH值:砂姜黑土的pH值一般偏酸,通常为5.5-6.5、对于酸性土壤,应适当施用石灰调整土壤pH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养分含量:砂姜黑土养分含量较低,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少。
因此,施肥时需要提供充足的氮、磷、钾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帮助植物生长。
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目的与意义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旨在通过对土壤进行全面的化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合理配置肥料种类和用量。
这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与意义:1.精确施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为种植小麦提供精确的肥料配方和用量,以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
2.高效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能够避免浪费肥料和过度施肥,充分利用肥料养分,提高施肥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3.保护环境:通过精确施肥,可以避免施肥过量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三、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步骤1.收集土壤样品:根据试验区域的不同,采集代表性的砂姜黑土样品,将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一小部分作为试验样品。
2.化验分析:将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测定。
3.根据化验结果确定配方:根据化验结果,针对不同养分含量和小麦的需求,通过计算和比对,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4.执行配方施肥:根据确定的配方和用量,将相应的肥料按照合理的比例混合后,均匀施入试验区域,在播种前或播种时进行施肥。
5.试验监测: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定期监测植株的生长情况、叶片颜色和营养状况,记录生长指标和产量等数据,以评估施肥效果。
砂姜黑土的成因与改良利用
所 在 地 的 实 际情 况 。 定适 当 的计 划 和 制
采 用 适 宜 的措 施 。所 谓 “ 因时 制 宜 ”就 , 是 要 考 虑 各 地 的 砂 姜 黑 土 所 处 在 的 不 同 治理 阶段 , 别 制 定适 当 的 计 划 和 采 分 用 适 当 措施 。 砂 姜 黑 土 主 要 开 发 与 治 理 措 施 有
砂 姜 黑 土 是 在 暖 温 带 半 湿 润 气 候
条 件 下 ,主 要 受 地 方 性 因素 ( 形 、 地 母 质 、 下 水 ) 生 物 因 素作 用 , 成 的 一 地 及 形 种 半水 成 土 壤 。 剖面 构 型 为 黑 土 层— — 脱 潜 层 — — 砂 姜 层 。 在 1 5 深 的控 制 .m 层段内 , 必须 同时 具 有 黑 土层 与砂 姜层 两 个 基 本 层 次 。 且 黑 土 层 上 覆 的 近 期 而 浅 色 沉 积 物 厚 度 必须 小 于 6 c 。 0 m
失调 。
一
精
水 , 地 下 水 位 逐 渐 下 降 , 姜 黑 土 底 使 砂
部 的潜 育 层 下 移 . 潜育 层 上 都 呈 现 脱 原
此 ,砂 姜 黑 土 的综 合 治 理 和 开 发 利 用 ,
均 需 因 地 制 宜和 因B f 宜 。 所 谓 “ -S ] ,U l 因地 制宜” ,就 是 要 根 据 砂 姜 黑土 的特 性 及
潜育化 , 氧化还原 电位值增高 。 据测定 ,
1 0 I 0 m 的 脱 潜 育 层 氧 化 还 原 电 - c 处 0 5 位 值 ( )达 5 2 v E h 0 m ,接 近 耕 作 层 的 59 v 3 m 。几 千 年 来 的人 为 耕作 , 裸 露 使 的黑 土 层 逐 渐 分 化 为 耕作 层 、 底 层 及 犁 残 余黑 土 层 。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1. 引言1.1 砂姜黑土及其特点砂姜黑土,又称淮北黑土,是淮北地区一种典型的黑色壤土。
其主要由淮北地区的黄壤演变而成,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土壤结构。
砂姜黑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适宜种植作物生长。
砂姜黑土还具有良好的肥力,含有丰富的养分,可以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砂姜黑土是淮北地区一种优质土壤类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适宜种植各类作物,尤其适宜种植小麦。
对于砂姜黑土种植小麦而言,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接下来将介绍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相关内容。
1.2 小麦生长特点小麦生长特点是指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和规律。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是一种比较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类型,因此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对于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生长特点主要包括生长周期长短、生长速度、生长旺盛期、生长阶段等方面。
一般来说,小麦的生长周期大致分为发芽期、生长期、穗肥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小麦的生长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在生长旺盛期,营养需求较大,对土壤中的养分要求也相应增加。
小麦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小麦喜光,受温度影响较大,在高温干旱或低温湿冷条件下生长会受到抑制。
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方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于农民增加收益具有积极意义。
在进行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时,需要充分考虑小麦的生长特点,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2. 正文2.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主要包括试验地点选择、试验方案制定、试验区划设置、施肥方案确定和对照组设置等内容。
试验地点选择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统一性的砂姜黑土地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试验地点时,要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种植历史等因素。
制定试验方案是试验设计的关键步骤,需要明确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根据砂姜黑土的特点和小麦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和试验设计方案。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一、研究目的砂姜黑土是淮北地区的一种典型土壤类型,该土壤适宜作为小麦的生长。
为了探究最适合砂姜黑土种植小麦的土壤肥力配方及施肥方法,本试验选取砂姜黑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探讨最佳施肥配方和施肥时机,为该地区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试验地点:选取淮北地区一处砂姜黑土地作为试验点。
2.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3. 试验配方:根据试验地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对养分的需求量,设计了6种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氮肥处理、磷肥处理、钾肥处理、有机肥处理、全配方肥处理。
4. 施肥方法:试验中采取了分季施肥的方式,分别在播种前、拔节期和灌浆期进行施肥。
5. 试验测定: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对小麦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监测和统计。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次试验,预期能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 通过对砂姜黑土的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确定出最适合该土壤类型的小麦施肥配方,并找出最适宜的施肥时机。
2. 获得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生长情况的比较数据,进而确定出最适合该地区小麦种植的施肥方法。
3. 进一步探讨小麦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特点,为砂姜黑土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四、意义和价值1.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为淮北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推广最适合该地区的小麦施肥配方和施肥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为砂姜黑土地区的其他农作物的施肥提供参考,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积累。
3.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可以进一步完善土壤养分管理体系,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进展目前,本试验已完成了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选取和设计工作,并在试验点进行了试验的正式施行。
目前正在进行小麦的生长情况监测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预计在未来数月内,可以获得初步的试验结果,并形成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六、结论与展望经过该次试验,我们将获得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地种植小麦的最佳施肥配方和施肥方法。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相关标准和方法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相关标准和方法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指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性质特征和功能,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于土壤研究和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壤系统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功能,为土壤科学的发展和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主要包括土壤形成过程分类、土壤性质和功能分类、土壤类群划分和命名等方面。
1. 土壤形成过程分类土壤形成过程分类是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发育时期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
主要包括准稳定土壤、发育土壤和黄漠区土壤。
准稳定土壤主要指具有初步发育特征的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发育土壤主要指经过了一定发育时期,形态和结构发育较完善的土壤;黄漠区土壤主要指特殊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如沙地和沙丘地区的土壤。
2. 土壤性质和功能分类土壤性质和功能分类是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及土壤的功能特点来进行分类的。
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性、养分含量、保水性和保肥性等方面。
例如,根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类为有机质贫瘠土壤、有机质中等土壤和有机质丰富土壤;根据土壤酸碱性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等。
3. 土壤类群划分和命名土壤类群是土壤系统分类的最小单位,是根据土壤性质和功能特点进行划分的。
常见的土壤类群有红壤、黄壤、土壤、黄褐土、砂土、粘土、沙壤土、黏壤土等。
中国的土壤类群划分和命名主要是根据土壤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功能进行的分类,以保证土壤类群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为了准确划分土壤类群,中国土壤学会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土壤物理性质测试、土壤化学性质测试和土壤生物性质测试等。
例如,对于土壤物理性质测试,可以通过测定土壤质地、密度、孔隙度等指标来确定土壤的类群;对于土壤化学性质测试,可以通过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来划分土壤的类群;对于土壤生物性质测试,可以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等指标来确定土壤的类群。
日照土壤类型
日照土壤类型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其土壤类型因地形、气候、水文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而异。
总体来说,日照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棕壤、砂姜黑土、潮土和盐土等。
以下是对这几种土壤类型的详细描述:1、棕壤:棕壤是日照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物积累和脱钙化过程有关。
棕壤的pH值通常在6.5到7.0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由于母质多样,棕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较大。
尽管日照市山地棕壤的养分含量不高,但它们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适合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砂姜黑土: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东港区和岚山区的一些低洼地区,是典型的半水成土壤。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黄河、淮河带来的沉积物密切相关。
砂姜黑土的表层质地相对较轻,砂姜层则相对较重。
由于母质中含有的矿物元素不同,砂姜黑土的养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也有所差异。
这类土壤的pH值通常在6.0到7.0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在改良利用方面,砂姜黑土需要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水土保持,同时采取深耕晒垡、掺砂等方法改良土壤质地。
3、潮土:潮土是日照市仅次于棕壤的第二大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沿海一带的平原地区。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河流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密切相关。
潮土的质地多为砂质或砂黏相间的亚类,通透性好,适合于种植多种作物。
同时,潮土的pH值一般在7.0以上,呈碱性反应,这与其成土母质中碳酸钙的积累有关。
针对潮土的改良利用,需要合理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同时加强水利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4、盐土:盐土主要分布在日照市沿海一带,是典型的滨海盐碱土。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海水浸渍和地下水影响密切相关。
盐土的pH值一般在8.0以上,呈碱性反应。
由于盐分高、养分低、通透性差,作物在这样的土壤上生长受限。
为了改良盐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洗盐、排水、种植耐盐作物等。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土壤类型外,日照市还分布有部分其他类型的土壤,如黄棕壤、紫色土等。
河南省砂姜黑土与潮土系统分类研究的开题报告
河南省砂姜黑土与潮土系统分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砂姜黑土和潮土是河南省两个重要的土壤类型。
砂姜黑土属于耕地土壤,广泛分布于河南省北部地区;潮土则主要分布于洛阳市和周边地区。
这两种土壤的分类和研究,对于了解河南省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潜力和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目前,虽然对于砂姜黑土和潮土的研究已经有所积累,但是对于它们在系统分类学上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土壤类型的分类也面临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的系统研究。
二、选题意义2.1 促进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砂姜黑土和潮土属于河南省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其分布和特征对于河南省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两种土壤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大小结构、发育特征和土地利用潜力等内容,有利于对其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和利用。
2.2 加深对土壤类型分类学的认识和应用系统分类学是土壤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此次对砂姜黑土和潮土的系统分类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土壤类型分类学的认识和应用。
对于土壤类型分类学在其他土壤类型和土地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也会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2.3 推动河南省土壤科学研究的深化河南省土壤科学发展较为成熟,本次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土壤科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提高河南省在国内和国际土壤科学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对河南省砂姜黑土和潮土进行系统分类:(1)砂姜黑土和潮土的形态学、物理学、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测定;(2)根据实测数据,对砂姜黑土和潮土在土壤分类方面进行初步的归类;(3)应用地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分类和等级划分,进一步分析土壤类型的特征和潜力。
3.2 研究方法(1)野外取样和实验室测定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目标区域进行野外调查和取样,应用一系列实验室技术测定土壤物理学、化学特征等参数,获取土壤基本数据。
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之间的参比研究
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之间的参比研究作者:谢红虹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2期谢红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土壤发生学分类在我国历史久远,而土壤系统分类则是该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把相关的发生学分类所积累下来的土壤资料更好的加以利用,本文对两种分类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参比.关键词:土壤;发生学分类;土壤系统分类;参比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6-0040-021 我国土壤分类发展的主要阶段1.1 古代朴素的土壤分类阶段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气候和自然条件都比较复杂,由于地区差异等原因,造成了土壤种类较多,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的《禹贡》中按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九州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埴、涂泥等.而在《管子·地员篇》中则根据土色、结构、空隙、质地等肥力条件,并结合其他的多种自然条件,将九州土壤分为18类,每类又分为5级,这也就是常说的“九州之土凡九十物”.此为我国古代朴素的土壤分类阶段.1.2 我国近代的土壤发生学分类阶段我国近代土壤分类起步要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土壤学家梭颇(J.Thorp)指导下,引进当时美国的马伯特土壤分类,因此我国近代受美国早期土壤分类影响较深,宋达泉(1950)在《中国土壤分类标准的商榷》中列举的中国土壤分类仍属美国马伯特土壤分类.而在1954-1958年,我国在学习苏联土壤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创建和发展了自己的土壤科学体系,并分别于1958-1961年、1978-1985年在全国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土壤普查,最终确立《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此为我国近代土壤发生学分类阶段.1.3 定量化的土壤系统分类阶段为了满足农业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并适应国际土壤分类发展的新趋势,与国际土壤科学接轨,我国在1984年开始对我国现行的土壤系统进行改革.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修订和补充,先后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使得我国土壤分类学发展步入了定量化分类的崭新阶段.2 对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进行参比的意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代表我国土壤分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是由于发生学分类经历的时间较长,在我国土壤分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响甚远,另外,我国目前已有资料,也都是通过长期土壤发生学分类体系联系实践而得到的.而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在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基础上拟定的《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不但丰富了土壤发生学分类,并吸取了土壤系统分类的一些内容.因此,通过参比,可以把相关的在发生学分类基础上积累下来的土壤资料加以利用.此外,当前我国土壤的分类存在着定量的系统分类和定性为主的发生学分类并存的现状;而国外的情况与我国有所差异,国际土壤分类的趋势是把诊断层与诊断特性作为基础的途径,并且在21世纪很有可能形成一个为各国土壤学家所普遍接受的统一土壤分类.在此趋势下,把我国的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进行参比,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3 土壤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之间的简单参比由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与土壤系统分类的依据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了这两个分类系统很难简单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只可做近似的参比.3.1 两种分类系统的依据参比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着重分析土壤和成土因素以及当地的地理景观间的各种相互关系.总之,土壤发生学的分类是绝对按照发生学的原则来进行的,同时以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而我国土壤系统分类所依据的指标是可直接感知和定量测量的土壤属性,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系统化、定量化的进行土壤类型的划分.3.2 两种分类系统的分类单元参比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从上而下共设立了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其中,对那些具有共性的土类统称为土纲,亚纲是对土纲范围内土壤群体的续分,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亚类是土类的续分,土属是承上启下的意义单元,土种是是基层单元,变种是土种范围内的变化.而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从上而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其中,土纲是根据主要成土过程所产生的性质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亚纲是根据现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质划分,土类是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质划分,亚类是土类划分的辅助级别,土族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3.3 两种分类系统的命名方式参比我国土壤分类系统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命名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纲名称,即亚纲名称为连续命名.土类和亚类以下又分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础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类,以及土属,土种和变种.例如:土类黑钙土,前缀亚类为淋溶黑钙土,土种为厚层淋溶黑钙土,变种为壤质厚层淋溶黑钙土,即壤质(变种)厚层(土种)淋溶(亚类)黑钙土(土类).而系统分类的名称是以土纲为基础,其前叠加反映亚纲、土类和亚类性状的术语,就分别构成了亚纲、土纲和亚类的名称.各级类别名称均选用反映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名称,部分选有发生意义的性质或诊断现象名称,复合在两个亚类形容词之间加“-”.命名中亚纲、土类和亚类一级中有代表性的类型,分别称为正常、简育和普通以区别.土族命名采用土壤亚类名称前冠以土族主要分异特性的连续命名法.4 结语4.1 在对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进行参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把握特点,发生学分类中相对稳定的是土类,有部分没有土纲和亚纲,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以系统分类中的亚纲和土类进行参比;二是要占有充分的土壤资料,本文只是把两种分类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参比,如果要进行更多的、更详细的参比,就需要占有更多准确翔实的资料;三是要选择典型土壤,两种分类系统中的土纲加起来就有26个,如果到了亚纲或亚类的话,数量就会更多,不可能对全部类型进行参比,所以要选择典型的土壤类型进行参比.4.2 我国两种分类系统并存的局面可能还会沿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不能完全去否定发生学分类,因为系统分类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之中;除了进行国内两种分类系统的参比之外,我们也可以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分类系统进行参比,让我们的土壤分类方法与世界接轨,并争取早日走在世界前列.参考文献:〔1〕李天杰,等.土壤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2〕李立平,等.中国土壤分类体系的发展[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1-6.〔3〕徐咏文,等.浅析中国土壤分类的发生与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5-10.〔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协作组著.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5〕Zhang H T,Zhou Y,Birnie R V,Sibbald A,Ren Y.Analysis and Design of Soils and Terrain Digital Database (SOTER)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Method. Pedosphere.2003.。
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我国的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区气候上干湿交替明 显,成土母质质地较黏重,因此土壤中黏粒含量较高, 一般在 30% 左右[1-3]。砂姜黑土的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为 主,其次是伊利石[10, 25],其蒙脱石的来源是新生成作 用,即在含有盐基和二氧化硅的碱性水溶液作用下, 通过非膨胀性铝硅酸盐黏粒的复硅作用而产生或者由 原生矿物向次生矿物转化而成[25]。较高的黏粒含量、 富含蒙脱石以及明显的干湿交替导致砂姜黑土土体容
第4期
李德成等: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625
所溶解的碳酸钙,在不同的环境和景观条件下有所不 同。
砂姜(图 3)一般呈黄白色、灰色,个体粒径大 的可达 30 cm 以上,最小的不及 1 cm,具有不规则的 蛋形外貌,呈姜状、核状或浑圆状。按砂姜的形态和 发育程度,可分为面砂姜(雏形钙质结核)、刚砂姜(完 形钙质结核)和砂姜盘(钙质硬盘)3 种[19-20]。面砂姜 是分散碳酸盐在硅酸、二氧化物、三氧化物、Fe 和 Mn 等物质的参与下,与土胶结而成的细碎小颗粒,质 脆易碎,与周围的土体渐次过渡,一般在 70 cm 深处 出现,形成年代大致为 6820 ± 140 Y.B.P(Q42 地质时 期);刚砂姜除含隐晶质和微晶质碳酸盐基质外,有的 尚包裹石英、长石、方解石等颗粒和 Fe、Mn 结核, 孔洞附近出现再结晶的方解石,在外力作用下固化而 成,结核紧密且质地较坚硬,与周围的土体过渡明显, 形似单个生姜状,一般在 1 m 左右出现,形成年代大 致为 14150 ± 260 Y.B.P(Q3 3 地质时期);硬磐层是在 富含 HCO3--Ca2+-Mg2+ 型地下水长期作用下,碳酸盐 与砂、砾石、土及动物化石胶结、固化而成水平层状 分布,质地坚硬,一般在 3 m 左右出现,形成年代一 般>40000 Y.B.P(Q33 地质时期)[18-22]。砂姜的全量 化学组成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从面砂姜-刚砂 姜-砂姜盘,SiO2 含量依次分别为 47.4%、24.3% ~ 31.5% 和 18.5%,CaO 含量分别为 16.5%、20.5% ~ 34.6% 和 36.7%,CaCO3 分别为 28.6%、50.7% ~ 60.4% 和 65.6%, 存在 SiO2 不断降低,CaO 和 CaCO3 逐渐增加的趋势; 而周围土壤的 SiO2、CaO 和 CaCO3 含量分别为 63.2% ± 6.3%、4.1% ± 4.0% 和 5.8% ± 6.9%,与砂姜相比,显 然土壤的 SiO2 含量高,而 CaO 和 CaCO3 含量低[18-22]。
河南省砂姜黑土系统分类归属及代表土系的建立
1.4变性土………………………………………………………………………..7
1.4.1
成土因素………………………………………………………………………。7
1.4.2鉴别特征…………………………………………………………………………8 1.4.3变性土与其他一些土纲的关系………………………………………………10 1.4.4亚纲及土类的划分……………………………………………………………11
the division according to the soil profile Was carried ined
5)According to calcic black soil
properties,determine the soill series division
position
in the Soil
Taxonomy.A
total of three soil groups of separation:Sha-Aquic carnbisols,Dar-Aquic
cambisols,Och-Aquic cambisols.
4)Based
division,is
on
1)According to
lime
calcic black soils morphology,physical
and
chemical Soi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preliminary
judgment黜likely
attributable to the
Taxonomy ofVcrtisols
A thesis submit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砂姜黑土的形成特点与改良措施
砂姜黑土的形成特点与改良措施摘要介绍了砂姜黑土的形成特点,对其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良措施,以期提高砂姜黑土地区耕地的肥力水平,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砂姜黑土;形成特点;理化性质;改良措施砂姜黑土是一种具有“黑土层”和“砂姜黑土”的暗色土壤,在安徽省广泛分布,由于受土壤环境因素及其内在性质的影响,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状态,是太和县主要的中低产土类之一。
砂姜黑土在太和县分布较广,全县31个乡镇均有分布,面积10.83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6.47%,其中以坟台、宫集、三堂、洪山、原墙、赵庙、双浮、关集、倪邱9个乡镇面积最大,均在6 666.67 hm2以上,面积为8.85万hm2,占全县砂姜黑土的81.75%,砂姜黑土分布地势低平,海拔24.9~30.9 m,地下水埋深0.56~3.10 m,雨季上升到1 m以内,有时会接近地表。
矿化度﹤1 g/L,水质多属于HCO3-Cl-Ca-Mg型。
现对砂姜黑土的改良利用途径进行研究,以利于提高砂姜黑土的肥力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1 砂姜黑土的形成特点砂姜黑土是太和县古老的耕作土壤,其成土年代久远,该土母质是由黄土性古老沉积物发育而成,是在该地区独特的地理、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富含碳酸钙的母质,经过淋溶沉淀积累、生物积累和旱耕熟化过程逐步演变而形成的区域性土壤类型。
砂姜黑土主要成土过程有以下2个阶段。
1.1 草甸潜育化成土阶段该阶段形成了2个基本发生层,即黑土层和砂姜层。
黑土层厚30~40 cm,多为暗灰色或黑色,质地重壤土至黏土,有机质含量不高,一般无石灰性,呈碱性反应;砂姜层位于黑土层之下,多为灰黄色重壤土,有潜育化特征,并有锈斑,夹有面砂姜(未硬化的石灰结核)和硬砂姜(已硬化的石灰结核)。
这2个基本发生层的形成不仅与土壤的水分状况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太和县地处暖温带地区的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以及富含碳酸钙的黄土性成土母质有密切关系。
砂姜黑土改良的原理与技术
砂姜黑土改良的原理与技术
砂姜黑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土质疏松、排水性好、肥力较低。
为了提高砂姜黑土的肥力和改善其土壤结构,可以采用改良技术,其中以砂姜黑土改良的原理与技术为主要内容。
砂姜黑土改良的原理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和矿物质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肥力。
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矿物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砂姜黑土变得更加肥沃,更适合植物生长。
砂姜黑土改良的技术主要包括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添加、深翻和覆盖等。
有机物质可以选择农家肥、腐熟堆肥、秸秆等,将其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深翻,使有机物质充分混合到土壤中。
矿物质可以选择石灰、磷酸二铵、钾肥等,将其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深翻,使矿物质充分混合到土壤中。
覆盖可以选择秸秆、草皮等,将其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起到保水、保温、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
砂姜黑土改良的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添加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量应该适量,过多会导致土壤肥力过高,过少则无法达到改良效果。
其次,深翻时应该注意不要破坏土壤结构,避免土壤板结。
最后,覆盖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材料,避免影响植物生长。
砂姜黑土改良的原理与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使其更适合植物生长。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改良方法和材料,以达到最佳效果。
长期定位施肥砂姜黑土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的开题报告
长期定位施肥砂姜黑土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的开题报
告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对于确定一定数量的土地的产
出能力及其稳定性、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不同气候
条件下,各种土地类型的肥力差别很大,肥力状况影响作物生长的能力,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砂姜黑土作为岩性褐土常常被用于水稻、小麦等粮
食作物的生产中,但其肥力特点一直没有被系统地研究过。
本研究旨在
全面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后砂姜黑土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在施肥方案制定
上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选取浑南县砂姜黑土为样本,以长期施肥田和不施肥田为
对象,进行调查和实地采样。
采用标准化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肥
力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检测指标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等,进而分析砂姜黑土的肥力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得出结论。
3.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砂姜黑土的肥力特点和演变规律,为后续
的施肥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弥补该领域上的研究缺口,为砂姜黑
土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4.研究创新和难点
本研究采用了定位施肥田和不施肥田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有
效地让结果更具可靠性。
但在研究中还需要克服实验操作难度大、实验
周期长的难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8FY110600)资助。 作者简介:李德成(1965—),男,安徽淮南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资源研究。E-mail: dcli@
624
土
壤
第 43 卷
图 1 我国变性土分布示意图(涂黑区域)[14] Fig. 1 Distribution of vertisols in China
径流缓慢。碳酸钙的来源同时还可能有地下水侧向流 动的补给。
砂姜的形成过程受到土壤水分移动和 CO2 分压变 化的影响,在有自由水流动的低吸力阶段,碳酸钙溶 解成为重碳酸钙,在相对干燥的高吸力阶段水分被土 壤基质吸收或者蒸发,碳酸钙重新沉淀析出,在土壤 颗粒表面形成碳酸钙沉积,并逐渐形成结核。水分的 补充可以是地表水,也可能是侧向的地下水流,碳酸 钙的来源可能有上覆黄土[23],也可能有地下水中本身
关键词: 砂姜黑土;变性土;土种;系统分类 中图分类号: S159
砂姜黑土是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低洼潮湿和排 水不良环境、经前期的草甸潜育化过程和以脱潜育化 为特点的后期旱耕熟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古老耕作 土壤[1-3],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淮北平原(皖北和苏北)、 山东半岛西部和北部的沂沭河流域、河南省西南部和 湖北省北部的南阳盆地 3 个区域,地形坡度多低于 2° ~ 3°,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 1 m,属于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的暖温带气候区。
3 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
3.1 变性土的系统分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中的变性土
的定义[24]:①在矿质土表至 100 cm 范围内有变性特 征;②矿质土表至 50 cm 深度内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 面。而变性特征主要是指富含蒙皂石等膨胀性黏土矿 物、高胀缩性黏质土壤的开裂、翻转、扰动特征,具 有以下条件:①耕作影响层(耕作层/犁底层)或土表 至 18 cm 范围内土层中黏粒(<2 μm)含量的加权平 均值≥300 g/kg;耕作影响层下界至 50 cm 或 18 ~ 50 cm 范围内各亚层黏粒含量均≥300 g/kg;②除耕翻或 灌溉外,大多数年份一年中某一时期在土表至 50 cm 范围内,连续厚度至少为 25 cm 的土层中有宽度≥0.5 cm 的裂隙;若地面开裂,≥50% 的裂隙宽度应≥1 cm; ③在上界出现于土表至 100 cm 范围内,厚度≥25 cm 的土层中具密集相交、发亮且有槽痕的滑擦面;④在 腐殖质表层或耕作层之下至 100 cm 范围内有自吞特 征;前者的裂隙壁填充有自A层落下的暗色腐殖质土 体或土膜;后者的颜色则因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不同而 异。可见黏粒含量、裂隙、滑擦面或自吞现象是变性 土诊断的主要指标,而与碳酸盐结核的出现与否无关。
1 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的收集
我国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山东、江 苏,面积分别大致为 165 万、90 万、54 万、26 万 hm2, 为此本研究收集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主要包括:① 安徽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撰的《安徽土壤》(1990)和 《安徽土种》(1990);②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编撰 的《山东土壤》(1990)和《山东土种志》(1990);③ 江苏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撰的《江苏土壤》(1991)和 《江苏土种志》(1991);④河南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 撰的《河南土壤》(1992)和《河南土种志》(1992)。
迄今为止我国对砂姜黑土系统分类的研究尚少, 主要是所涉及的剖面数量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 途径是充分利用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的土种资料 [17]。由于当时各地区建立的基层分类标准不统一,定 量标准和定位信息缺乏,命名过多采用地方名和俗名, 造成同名异土或同土异名问题突出,因此依据第二次 土壤普查信息进行砂姜黑土的系统分类归属的判别应 建立在对每个土种的信息分析基础上。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Thorp 和周昌芸[4-5]就对我 国山东的砂姜黑土进行了研究,当时称之为“砂姜土”, 50 年代中期从土壤地带性的角度考虑将其作为褐土的 一个亚类,命名为“潜育褐土”[6],1958 年全国第一 次土壤普查后从土壤熟化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 土类,改名为“青黑土”[7]。1978 年出版的《中国土 壤》将其划为潮土的一个亚类[8]。1978 年 5 月全国土 壤分类学术交流会所拟订的“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 中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土类,正式命名为“砂姜黑土” [9],1990 年出版的《中国土壤》(第二版)中也将其作 为一个独立的土类“砂姜黑土”加以论述[1]。
砂姜黑土区具有砂姜形成所需的条件:①沉积了 较厚的富含 CaCO3 的粉土、粉质黏土的河湖沼相沉积 物;②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的干湿交替的自然环境 条件,造成富含 HCO3- -Ca2+ 的浅层地下水的垂直运 动,使成土母质处于地下水的变动范围内,且地下水
图 2 砂姜黑土剖面(山东临沭,2009.10) Fig. 2 Profile of Shajiang black soil
我国的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区气候上干湿交替明 显,成土母质质地较黏重,因此土壤中黏粒含量较高, 一般在 30% 左右[1-3]。砂姜黑土的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为 主,其次是伊利石[10, 25],其蒙脱石的来源是新生成作 用,即在含有盐基和二氧化硅的碱性水溶液作用下, 通过非膨胀性铝硅酸盐黏粒的复硅作用而产生或者由 原生矿物向次生矿物转化而成[25]。较高的黏粒含量、 富含蒙脱石以及明显的干湿交替导致砂姜黑土土体容
砂姜
图 3 砂姜黑土中的砂姜(安徽怀远,2009.10) Fig. 3 Shajiang (calcareous concretions)
2.3 砂姜黑土基本特性 根据对安徽、山东、河南、江苏 4 省砂姜黑土土
种信息的统计,砂姜黑土具有如下特征:①呈中性弱碱性反应,黑色土层的 pH 6.0 ~ 8.6;②有机质、N、 P 含量低,而 K 含量高,耕作层有机质含量 10 ~ 15 g/kg,残余黑色土层 8 ~ 10 g/kg,耕作层全 N 含量 0.3 ~ 1.7 g/kg,残余黑色土层 0.2 ~ 0.5 g/kg。全 P 含量多 低于 0.5 g/kg,速效 P 多低于 4 mg/kg。全 K 含量约 18.1 g/kg,速效 K 含量多高于 100 mg/kg;③耕作层和残余 黑土层的 CEC 较高,可达 200 ~ 300 mg/kg;④质地黏 重,黏粒含量 211 ~ 519 g/kg,矿物以蒙脱石为主,水 化云母次之;土体膨胀收缩性强,线胀系数(COLE) 7.5 ~ 8.3。
626
土
壤
第 43 卷
易开裂,开裂是变性土重要的一个成土过程。干时开 裂和湿时闭合的多次交替一方面是使砂姜黑土的土壤 剖面均一化,另一方面是在土体中形成了滑擦面和楔 形结构,三是地表出现黏土小洼地。滑擦面(图 4) 是变性土最重要的诊断特征,但我国对滑擦面的研究 甚少。何毓蓉和黄成敏[26]对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干润 变性土的滑擦面研究发现,滑擦面层的土壤颗粒组成 以黏粒(<0.002 mm)为主,重量比占 32.86% ~ 80.83%,其中尤其突出的是细土(<0.05 mm)含量高 达 90.39% ~ 94.31%;其黏粒的矿物组成以蒙脱石为主, 其次为水云母、高岭石等,这可能说明较高黏粒含量 和富含蒙脱石矿物是滑擦面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4期
李德成等: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625
所溶解的碳酸钙,在不同的环境和景观条件下有所不 同。
砂姜(图 3)一般呈黄白色、灰色,个体粒径大 的可达 30 cm 以上,最小的不及 1 cm,具有不规则的 蛋形外貌,呈姜状、核状或浑圆状。按砂姜的形态和 发育程度,可分为面砂姜(雏形钙质结核)、刚砂姜(完 形钙质结核)和砂姜盘(钙质硬盘)3 种[19-20]。面砂姜 是分散碳酸盐在硅酸、二氧化物、三氧化物、Fe 和 Mn 等物质的参与下,与土胶结而成的细碎小颗粒,质 脆易碎,与周围的土体渐次过渡,一般在 70 cm 深处 出现,形成年代大致为 6820 ± 140 Y.B.P(Q42 地质时 期);刚砂姜除含隐晶质和微晶质碳酸盐基质外,有的 尚包裹石英、长石、方解石等颗粒和 Fe、Mn 结核, 孔洞附近出现再结晶的方解石,在外力作用下固化而 成,结核紧密且质地较坚硬,与周围的土体过渡明显, 形似单个生姜状,一般在 1 m 左右出现,形成年代大 致为 14150 ± 260 Y.B.P(Q3 3 地质时期);硬磐层是在 富含 HCO3--Ca2+-Mg2+ 型地下水长期作用下,碳酸盐 与砂、砾石、土及动物化石胶结、固化而成水平层状 分布,质地坚硬,一般在 3 m 左右出现,形成年代一 般>40000 Y.B.P(Q33 地质时期)[18-22]。砂姜的全量 化学组成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从面砂姜-刚砂 姜-砂姜盘,SiO2 含量依次分别为 47.4%、24.3% ~ 31.5% 和 18.5%,CaO 含量分别为 16.5%、20.5% ~ 34.6% 和 36.7%,CaCO3 分别为 28.6%、50.7% ~ 60.4% 和 65.6%, 存在 SiO2 不断降低,CaO 和 CaCO3 逐渐增加的趋势; 而周围土壤的 SiO2、CaO 和 CaCO3 含量分别为 63.2% ± 6.3%、4.1% ± 4.0% 和 5.8% ± 6.9%,与砂姜相比,显 然土壤的 SiO2 含量高,而 CaO 和 CaCO3 含量低[18-22]。
砂姜黑土的母质多为老的河湖相沉积物以及近代 河流沉积物等,以石灰性母质为主,富含黏粒,黏土 矿物以 2:1 型蒙脱石类膨胀性次生矿物为主,在低洼 的富 Ca/Mg 环境下黏粒表面被 Ca、Mg 饱和,从而可 能会发育成具有高度的胀缩和扰动特性,旱季土体容
易出现裂隙,具有楔形结构和滑擦面等特征的变性土 [10]。因此一些学者如 Wilding 和 Puentes[11]、黄瑞采 和吴珊眉[12]、张民和龚子同[13]以及《中国土壤数据 库》[14](图 1)中均把砂姜黑土区作为变性土的主要 分布区。但并不是所有的砂姜黑土都属变性土[1],部 分砂姜黑土由于黏粒含量不高而不具备变性特征或 变性特征不明显,因此不宜划为变性土[15]。李卫东 和王庆云[16]通过对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 的 6 个砂姜黑土剖面的观察后发现 4 个具有变性特 征,2 个由于质地轻而没有变性特征,因此认为只能 将具有变性特征的砂姜黑土划归为变性土。笔者 2009 年 10 月陪同俄罗斯学者对安徽怀远县和山东临 沭县砂姜黑土进行了考察,虽然观察的 4 个剖面中都 有砂姜和砂姜盘,但仅 1 个剖面中存在明显的滑擦 面,也表明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的砂姜黑土全划为变性 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