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农夫与蛇(两则)》侯亚龙#精选、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农夫和蛇》两则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农夫和蛇》两则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背景。
分组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两个故事。
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和情节发展。
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深入探讨故事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2.2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全班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农夫和蛇》两则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阅读记录表或讨论指南。
教学PPT或黑板。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全班交流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学生对故事主题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4.2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作业5.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故事改编,深入体验故事的主题。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或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农夫和蛇》的读后感或故事心得。
让学生收集一个与道德观念相关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难点与策略理解《农夫和蛇》两则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6.2 教学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观念。
《农夫和蛇》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把握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情节和寓意。
(3)能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善良、仁慈的品质的尊重和向往。
(2)培养学生对背叛、虚伪的行为的警惕和反感。
(3)培养学生对待事物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做到明辨是非,不盲目跟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农夫和蛇》两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寓意。
(2)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书写。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能够对故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理解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本《农夫和蛇》两则。
(2)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3)教学卡片、图片等教具。
2. 教学设备:(1)黑板、投影仪等。
(2)录音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具,引导学生对故事主题进行猜测。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对故事中的生僻词语进行解释。
(2)讲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4. 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思考题解答,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对故事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篇简短的故事梗概。
2. 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写一篇关于角色的心理活动的短文。
3.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中的道理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农夫和蛇》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能够把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会通过故事了解人生哲理,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让他们明白善良对待他人是一种美德。
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让他们明白对待事物不能仅仅看表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通过故事学会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农夫和蛇》两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特点,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5. 案例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类似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和对待事物。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作业布置:1. 抄写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是否理解了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4.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农夫和蛇(两则)》。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农夫和蛇(两则)》。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品所传达的道理。
(2)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组内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答学生的疑问。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练习与拓展:(1)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3. 拓展阅读评价:检查学生拓展阅读的笔记和心得,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收获。
《农夫和蛇》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把握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情节和寓意。
(3)能够运用词汇和句型讲述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认识善恶有报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农夫和蛇》两则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词汇和句型的运用3. 教学难点:寓意背后的道德观念的领悟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动画引入故事主题。
(2)引导学生回顾农夫和蛇的相关知识。
2. 新课展示:(1)讲解《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理解寓意。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2)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
4. 巩固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运用词汇和句型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故事内容,巩固词汇和句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动画或实物等,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农夫和蛇》两则的原文。
2. 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农夫和蛇》的故事。
(2)理解两篇故事的寓意,分析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3)学会使用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2)学会对比分析,理解不同故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农夫和蛇》的故事。
(2)理解故事寓意,分析道德教育意义。
(3)学会使用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对比分析不同故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篇故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农夫和蛇》两则故事。
2. 课件:故事内容、角色形象、寓意分析等。
3. 辅助材料:相关成语和典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篇《农夫和蛇》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故事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篇故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寓意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寓意,阐述道德教育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运用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词汇。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分析并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教育,培养善良、正直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农夫和蛇》两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与一条受伤的蛇之间的故事。
故事通过农夫和蛇的互动,传达了善良与恶报的主题。
2.2 课文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寓意。
难点:理解文中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农夫和蛇这两个角色。
提问学生对农夫和蛇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生僻词语的意思。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寓意。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农夫和蛇的行为及其后果。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善良与恶报的关系。
3.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学生选择一个角色,write一篇心得体会,表达自己的感悟。
4.2 作业要求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第五章:评价与反思5.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5.2 反思与改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教学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反思结果,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农夫和蛇》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文本。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农夫和蛇》两则。
2. 学生自由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二、讲解故事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农夫和蛇》第一则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农夫、蛇、旁白等)。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故事情节。
3.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
四、全班分享(10分钟)1. 各小组代表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讨论成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讨论,分享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农夫和蛇》第一则的故事内容和道德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农夫和蛇》第二则的故事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农夫和蛇》第二则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农夫、蛇、旁白等)。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故事情节。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农夫和蛇》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农夫和蛇》的阅读与理解。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农夫和蛇》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故事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相关信息。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利用黑板和教学卡片,辅助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农夫和蛇》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相关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分析讨论:20分钟总结提升:10分钟拓展延伸: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写作练习和小组讨论来进行评价。
5.2 教学反馈教师在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和主题。
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农夫和蛇》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
(2)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3)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2)运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农夫和蛇》两则,理解故事内容。
(2)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3)提前安排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农夫和蛇》两则,了解故事情节。
(2)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农夫和蛇》两则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农夫和蛇》两则,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问题。
(2)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情节。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农夫和蛇》两则故事的内容。
(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比较两个故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善恶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农夫和蛇》两则故事的内容。
(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分析比较两个故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 教学难点:(1)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价值观。
(2)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与蛇有关的话题。
(2)简介《农夫和蛇》两则故事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农夫和蛇》两则故事。
(2)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疑问。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比较两个故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举例说明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个关于“农夫和蛇”的小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中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农夫和蛇》两个故事的梗概和寓意。
(2)能够分析两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待人接物要真诚、善良,不能对敌人仁慈。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农夫和蛇》(两则)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表达。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对《农夫和蛇》两个故事产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总结故事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农夫和蛇》寓意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农夫和蛇》两个故事的教学文本。
2. 图片素材:与故事相关的人物、场景等图片。
3. 视频素材:与故事相关的动画或视频资料。
4. 角色扮演道具:如头饰、衣物等,用于课堂表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活动的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农夫和蛇(两则)》;(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3)学会的生词和重点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和表演的能力;(3)学会通过课文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3)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农夫和蛇(两则)》;(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3)学会的生词和重点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寓意;(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和表演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本课《农夫和蛇(两则)》的主题;(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类似寓言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4. 朗读、复述和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记忆;(3)学生表演课文故事,提高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农夫和蛇(两则)》;2.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生词和重点词语,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3. 思考课文中农夫和蛇的行为,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内容、主题思想和寓意。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农夫和蛇》两则的文本和译文。
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农夫和蛇》两则,了解故事内容。
收集相关的道德故事或实例,准备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农夫和蛇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农夫和蛇》两则,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4. 分享与展示: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道德故事或实例,展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5. 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善良和感恩的短文,表达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农夫和蛇》两则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善良和感恩的重要性。
2. 情境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和写作任务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倾听和沟通能力。
《农夫和蛇(两则)》教学设计1-公开课-优质课(北师大版七上精
《农夫和蛇(两则)》教学设计1-公开课-优质课(北师大版七上精《农夫与蛇(两则)》教学设计课前预习: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寓言和《伊索寓言》。
2、通过查字典,积累“怜悯、窜、念头、后患无穷”等词语。
3、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感知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以及寓意。
(关于寓意的感知不求全部学生都会。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积累生字词。
2、通过关键语句的反复朗读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懂得如何对待像蛇一样的人。
3、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提高阅读寓言能力。
评价任务:1、通过完成《语文助学》的预习积累和学习测评1-4题检查对《伊索寓言》和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堂提问和完成《语文助学》的学习测评5-8题,检查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则寓言,检查目标3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
其实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
你能举出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学生活动:讲述《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寓言故事。
二、检查预习(此环节也可以在晨读课中完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7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7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7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7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农夫和蛇教学目标:1、诵读这首诗,了解作者克雷洛夫,理解掌握成语“乔装打扮”2、体会这首诗的寓意,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交流、探究、讲读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李寄》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条巨蛇贪婪地残害人民的故事。
它无情的吞啮了九个小女孩,其凶残、贪婪的本性可见一斑。
但最终丧命于李寄利剑下。
《伊索寓言》中两则《农夫和蛇》中蛇更是狠毒,忘恩负义、本性难改。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农夫和蛇》看这首诗中的蛇有怎样的下场.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交流、探究新内容。
1、参照注释,了解作者。
课文选自《克雷洛夫寓言诗集》。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寓言作家。
2、范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朗读节奏.3、自由朗读诗歌,并参照注释学习成语“乔装打扮”.4、指名读,集体讨论评价:蛇的话应该怎样读,农夫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5、集体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一句话概括:蛇花言巧语想要骗取农夫的信任,结果被农夫识破,果断杀了。
6、交流、探究诗歌寓意。
①指名有表情的读蛇的话:体会蛇的特征。
②蛇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目的是什么,“蛇”像征什么样的人?③从农夫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农夫是个怎样的人?④农夫果断斩蛇说明了什么?四、迁移应用,拓展升华。
《农夫和蛇(两则)》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农夫和蛇(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3.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
4.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了解常识1.关于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
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和讽喻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二.走进课文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复述、概括故事。
这两则寓言通过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能对敌人心存任何侥幸,深仇大恨是难以和解的。
3.合作探究: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阅读练习、探究1.两则寓言的寓意除了故事结尾所说的而外,你还有其他的理解吗?2.第一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作“恶人”?3.第二则寓言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蛇说得有道理吗?四.品味词句1.课后练习四。
2.词句品味、积累(课后练习)五.谨记寓言学会做人面对此种情况你该怎么做?1.面对坏同学敲诈你的零用钱。
2.面对大街上不时遇到的乞丐。
六.奇思妙想故事新编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
农夫和蛇(两则)(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农夫和蛇(两则)(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2、培养学生概括、比较、判断的思维能力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正确理解善和恶,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自主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后患无穷:造句恳求:造句2、朗读课文,概括每节大意。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妻子讲话前后农夫对蛇的态度有何不同?(2)通过学习本则寓言,你应吸取什么教训?【合作探究】1、本则寓言中似乎正义的农夫不占理,邪恶的毒蛇却说的头头是道,你认为蛇说的有道理吗?2、这两则寓言写作上有什么共性?又有哪些不同点?3、本文是在宣扬“冤冤相报”的思想吗?面对仇恨,你持什么态度?请借助名言警句或俗语来回答。
【达标测试】1、一所大约生活在公元前______世纪,是_____人,《伊索寓言》有很多为我们所熟悉,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蛇得到了温暖,渐渐的苏醒过来了,等到他恢复了体力,活动自如是,便露出了残忍的本性,在农夫的胸口上,凶狠的咬了一口。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讲一则你熟悉的寓言故事。
第7课《农夫和蛇(两则)》教案[小编整理]
第7课《农夫和蛇(两则)》教案[小编整理]第一篇:第7课《农夫和蛇(两则)》教案第7课《农夫和蛇(两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能学写简单的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做农夫一样有善心的人,警惕蛇一样的恶人。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
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
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他写的寓言。
(二)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
有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
近世民间寓言的主题越来越广泛,诸如教人团结互助、忍让、不要贪多、以及教人不要骄傲、不要挑拨是非和狂妄自大等都是较常见的主题。
这种寓言的教育作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提高警惕,认识敌人的本质,不要上当;另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掌握事物的规律,提高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更好地做人和处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农夫与蛇(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3.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
4.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难点: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内容。
知识链接:
文学体裁: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
有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
近世民间寓言的主题越来越广泛,诸如教人团结互助、忍让、不要贪多、以及教人不要骄傲、不要挑拨是非和狂妄自大等都是较常见的主题。
这种寓言的教育作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提高警惕,认识敌人的本质,不要上当;另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掌握事物的规律,提高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更好地做人和处世。
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的道德光芒。
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
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
例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
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
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等。
但是,《伊索寓言》中也搀杂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说马幸福的驴子》)、向强者妥协(《芦苇与橄榄树》)等等。
3作者简介:伊索
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据历史学家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为富有智慧,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成为自由人后,伊索四处漫游,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深受希腊人民的喜爱。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自学导航】
预习检测【初读课文,独立完成】
1、初读课文,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冻僵()怜悯()纠缠()胸脯()隆冬() pī()开后huàn()无穷
2、解释词语
怜悯:隆冬:
纠缠:后患无穷:
喜笑颜开
乔装打扮
3、走进作品作者
《农夫和蛇(两则)》选自《》,这部作品集的主要内容为古希腊民间的以--------为主的小寓言。
其作者是----国---------所作。
4复述、概括故事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第一则寓言,完成下列问题:
(1)、农夫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2)、农夫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4)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2、阅读第二则寓言,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的表现作用。
A、窜_____,这个词语表现了毒蛇_____。
B、缩_____,这个词语表现了毒蛇_____。
C、恳求_____,这个词语表现了农夫_____。
(2)、似乎正义的农夫不占理,邪恶的毒蛇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毒蛇说得有道理吗?
(3)第一句话“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农夫和蛇(一)对我们的启迪:
农夫和蛇(二)对我们的启迪:
【展示提升】
1说话练习:你想对第一则寓言的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2本文两则寓言的寓意仅限于结尾的那些话吗?你是怎样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的?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达标测试】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怜闵残忍隆冬冻僵
B、砍柴版斧放弃胸脯
C、纠缠劈开仇恨恢复
D、苏醒尹索守候凶狠
2、判断正误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象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
(2)、寓言里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
(3)、寓言的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
3、读下面一则寓言,指出它的寓意。
饥饿的狐狸看到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却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谨记寓言,学会做人。
假如生活中你面对此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1)、面对坏同学敲诈你的零用钱。
(2)、面对大街上不时遇到的乞丐。
写作: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学后反思】从本文中我学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