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复习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试题及资料(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试题及资料(全册)第一单元:古代文明与周边世界1. 请简要介绍以下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2. 请描述以下对古代文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自然环境- 种植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的改善- 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1. 请简述以下朝代的基本特点:-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2. 请介绍以下统一中国的朝代及其代表性人物:- 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朝第三单元:南北朝和隋唐的政治格局1. 请描述以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 北朝- 南朝2. 请简述以下朝代的特点:- 隋朝- 唐朝第四单元:宋朝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文化状况1. 请介绍以下朝代的特点:- 北宋- 南宋2. 请描述以下宋代的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 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第五单元:辽金元时期的中国1. 请简述以下时期的特点:- 辽朝- 金朝- 元朝2. 请描述以下元代的政权特点和统治方式:- 元朝政权的建立和统治方式- 意外情况下的统治方式第六单元:明朝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经济状况1. 请介绍以下时期的特点:- 明朝前期- 明朝中期- 明朝后期2. 请描述以下明朝的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兴起第七单元:清朝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经济状况1. 请简述以下清朝的特点:- 清朝的开国和政权建立- 清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2. 请描述以下清朝的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和手工业的特点- 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特点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1. 请介绍以下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农业技术- 印刷术- 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2. 请描述以下古代文化艺术的特点:- 文学和诗词- 绘画和雕刻- 建筑和园林- 戏剧和音乐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试题及资料的概要。
如需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相关章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1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 红军长征
1、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时间:1936.12.12
经过: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结果:和平解决
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瑷珲条约》最多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导语:】这篇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一新闻两则毛泽东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阵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阵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据南阳。
3、新闻常识: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大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仔细揣摩有特别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充满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气力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孙犁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全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强,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情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既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已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小兰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__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 .实验研究; B .分析归纳; C .提出问题(或猜想); D .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答案】D、E C、A、B、D【解析】(1)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关系,应控制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材料不同,故应选D、E. (2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故顺序为CABD .点睛:(1)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2)研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一定要采取控制变量法.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___________。
且传播速度要 _____填大于、小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
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 听到对方的讲话。
【答案】固体能够传声大于固体传声的响度与材料有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解析】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有液体中次之,在气体最慢,所以在“土电话”中传播速度要大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
部编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班级:姓名: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 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ò (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主要的知识点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复习:数学:1. 基本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
2. 代数运算:代数式的展开、因式分解、配方法、分式的四则运算等。
3. 几何: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似性质、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语文:1. 课文理解: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结构、人物特点等。
2. 语法知识:词语的词性、句子成分、语法关系等。
3. 写作技巧:叙事、说明、议论等写作方法和技巧。
英语:1. 词汇和短语:学习常见的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
2. 语法知识:时态、被动语态、虚拟语气、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
3. 阅读理解和写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写作日记、信件等。
物理:1. 力和压强:学习力的概念、单位、力的合成分解、力的平衡等。
2. 机械能与功率:学习机械能、功率的概念、计算和运用。
3. 电路:学习简单电路的基本元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
化学:1. 元素和化合物:了解元素的概念、符号、周期表等。
2. 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过程等。
3. 酸碱中和和盐的生成:学习酸碱中和产生盐的化学反应。
生物:1. 动物和植物的古今变化:了解动物和植物的进化历程、分类和特征。
2. 遗传与进化: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突变和自然选择等。
3.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能量流等。
历史: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学习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
2.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了解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古代科技成就。
3. 文化传承和交流:学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交流现象。
地理:1. 地球和地图:学习地球的构造、天地方位和地图的制图方法等。
2. 自然地理: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地理现象和特点。
3. 人文地理:学习人口、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等人文地理现象。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及转变: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相互转变。
- 物质的密度:定义、计算方法和密度大小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 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组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解过程的实验现象。
- 物质的燃烧性:燃烧的条件、燃烧产物的形成和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物质的比热容:定义、计算方法和比热容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光的传播和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现象和应用。
-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的方向和发生反射的条件。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和应用。
-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的基本规律、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体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和判断标准。
-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概念和实例。
- 物体的速度:速度的计算方法和速度与运动方向的关系。
- 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减速运动的判断标准。
- 物体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 热能与能量转化:热能的传递方式和热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的转化。
- 光能与能量转化:光能的获取和利用。
- 电能与能量转化:电能的产生、传输和利用。
生物和环境- 生物链与食物链:生物链和食物链的组成和结构。
-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对策。
- 能源问题与保护:能源的分类、利用和保护。
- 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植物的作用和人类的依赖。
科学实验基本技能- 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步骤。
-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详细记录。
- 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 结果的交流与评价: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沟通交流。
以上是人教版八上科学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道法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资料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会判断3、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4、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的成长与社会有什么关系?〔1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原因、意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变有哪些?〔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八上数学总复习各章知识点总结及整理
八上数学总复习各章知识点总结及整理.doc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各章知识点总结及整理引言随着学期的结束,对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及整理。
第一章:实数1.1 实数的概念理解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1.2 算术平方根学习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理解平方根的性质。
1.3 平方根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第二章:代数基础2.1 代数式理解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2 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习方程的应用问题。
2.3 因式分解学习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理解因式分解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几何初步3.1 线段、角学习线段的性质和角的概念。
掌握角度的分类和计算。
3.2 相交线与平行线理解相交线的性质。
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3.3 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定理。
第四章:函数4.1 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解析式、列表和图形。
4.2 一次函数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学习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应用问题。
4.3 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数据的整理。
掌握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5.2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学习概率的计算方法。
复习策略系统复习:按照章节顺序,系统地复习每个知识点。
重点强化: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错题回顾:对错题进行总结和回顾,避免重复错误。
模拟测试: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复习效果。
结语通过对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的总结及整理,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为期末考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全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一、疆域1、位置优越中国地处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这种地理位置为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方便了对外交往与合作,因为中国东濒太平洋,拥有多个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而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2、国土辽阔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当,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中国的领土四至为:最东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为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最南为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为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线(53°N)。
中国的陆上疆界长达2万多千米,海岸线则长达1.8万多千米。
中国陆上邻国有14个,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渤海、琼州海峡是中国的内海。
中国的主要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和海南岛。
3、34个省级行政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详见教材第8页。
除此之外,中国的地理位置还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主要涵盖了我国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科技文化成就,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繁荣与变迁。
本册书的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既包括了、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涉及到了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轮廓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把握以及历史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认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内容。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5.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全册)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提纲(全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P5图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如许自在糊口的很少,多半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5、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二、译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3、核舟记七..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船从头到尾长度八分多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声音的样子。
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5.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黃不相同。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7.嘻,技亦灵怪矣哉。
7.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三、回答以下问题1、能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表达作者对核舟的感情和态度的句子是技亦灵怪矣哉!3、舟上并没有“赤壁”二字,你是怎么知道苏轼和朋友游的是赤壁?答:苏轼曾游过赤壁,并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核舟的窗户上的字正是出自这两篇文章,核舟正是通过这一点表明苏轼和朋友游赤壁的。
4、第二段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然后才介绍黄庭坚和佛印?答:因为核舟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二、译句答案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从哪几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答:(1)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2)人人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大同”社会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各种年纪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3)尤其对矜、寡、孤、独、废疾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
3、文章从哪两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答:两方面,一是社会制度,二是社会公德。
4、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答:天下为公八年级上册:三峡二、句子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异常凄凉。
二、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
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表达古三峡滩多水急行船危险的用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关心渔者的人文情怀。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如何赏析此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六、闲人:反映了作者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又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七、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二、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观潮》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农历十六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当……时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尔:突然. 略:一点点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去,往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7、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8、如履平地履:踩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岸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答案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3、如履平地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答案1、解释下列词语(1)既望: 农历十六(2)既而: 不久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而,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远,近。
(1)写“形“的句子是: 仅如银线(2)写“色”的句子是: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写“声”的句子是: 如雷霆,震撼激射(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垫。
八年级上册:12、湖心亭看雪二、译句答案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1、(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像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答案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1 新闻两则芜.湖(wú)阌.乡(wãn)荻.港(dí)鄂.豫区(â)溃.退(kuì)锐不可当.(dünɡ)歼.灭(jiün)要塞.(sài)二十八宿.(xiù)绥靖..(suíjìnɡ)阻遏.(â)杜聿.明(yù)2 芦花荡拂.晓(fú)瓦砾.(lì)地窖.(jiào)匍匐..(pú fú)舀.出(yǎo)疟.疾(nûâ)泅.着(qiú)提.防(dÿ)竹篙.(ɡüo)苇.塘(wþi)疟.子(yào)寒噤.(jìn)水淀.(diàn)吆喝..(yüo he)一梭.机枪(suō)蹿.(cuün)仄.歪(zâ)趴.(pü)扒.(bü)飒.(sà)转弯抹.角(mî)3 蜡烛烧灼.(zhuï)桥头堡.(bǎo)地窖.(jiào)匍匐..(pú fú)颤.巍巍(chàn)契柯..拉耶夫(qì ký)腋.下(yâ)更.夫(ɡýnɡ)手臂.(bì)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züng)物给.予(jǐ)琉璃..(fà lánɡ)..(liúlí)珐琅晨曦.(xÿ)掠.夺(lûâ)瞥.见(piý)箱箧.(qiâ)令人惊骇.(hài)眼花缭.(liáo)乱5 亲爱的爸爸妈妈杀戮.(lù)悼.念(dào)屹.立(yì)蜿蜒..(wün yán)荒谬.(miù)练习簿.(bù)憧憬..(chōnɡ jǐnɡ)聂华苓.(línɡ)呵.护(hý)纳粹.(cuì)片纸只.字(zhÿ)缭绕.(rào)6 阿长与《山海经》骇.(hài)疮.疤(chuünɡ)掳.(lǔ)诘.问(jiã)惶.急(huánɡ)霹雳..(pÿ lì)孀.(shuünɡ)惧惮.(dàn)震悚.(sǒnɡ)懿.(yì)憎恶(zýnɡ)颈.(jǐnɡ)灸.(jiǔ)矩.(jǔ)7 背影簌.(sù)游逛.(ɡuànɡ)妥贴.(tiý)踌躇..(chïu chú)琐屑.(xiâ)箸.(zhù)晶莹.(yínɡ)差使(chüi)蹒跚(pán shün)奔丧(býn sünɡ)8 台阶涎.水(xián)尴尬..(ɡün gà)凹凼.(dànɡ)黏.性(nián)镶嵌.(qiàn)蹿.上(cuün)倔强..(juã jiànɡ)门槛.(kǎn)庄稼茬.(chá)硌.(ɡâ)9 老王蹬.车(dýnɡ)惶.恐(huánɡ)田螺.眼(luï)夜盲.症(mánɡ)荒僻.(pì)塌.败(tü)压.根儿(yà)翳.(yì)取缔.(dì)凑.合(cîu)镶嵌..(xiünɡ qiàn)伛.(yǔ)骷髅..(kū lïu)攥.着(zuàn)滞.笨(zhì)愧怍.(zuî)10 信客唏嘘..(xÿ xū)嫉.妒(jí)噩.耗(â)猝.然(cù)诺诺..(nuî)呵.斥(hý)诘.问(jiã)包扎.(zhü)直扎.(zhü)颠沛.(pâi)文绉绉..(zhōu)焦灼.(zhuï)伎俩..(jì liǎnɡ)吊唁.(yàn)跋涉..(bá shâ)11 中国石拱桥弧.形(hú)拱.桥(ɡǒnɡ)陡.坡(dǒu)匀称..(yún chân)惟妙惟肖.(xiào)洨.河(xiáo)桥墩.(dūn)堤.(dÿ)砌.(qì)漳.州(zhünɡ)涧.(jiàn)12 桥之美煞.风景(shü)和谐.(xiã)点缀.(zhuì)笼.统(lǒnɡ)脂.粉(zhÿ)强劲.(jìnɡ)着.重(zhuï)前瞻.后顾(zhün)孕.育(yùn)脂.粉(zhÿ)13 苏州园林轩榭..(xuün xiâ)池沼.(zhǎo)丘壑.(hâ)模.样(mú)重峦叠嶂.(zhànɡ)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ɡ)镂.空(lîu)蔷.薇(qiánɡ)14 故宫博物院矗.立(chù)鳌.头(áo)琉璃..(liú lí)额枋.(fünɡ)迥.然不同(jiǒnɡ)攒.(c uán)金銮.殿(luán)蟠.龙(pán)鎏.金(liú)藻.井(zǎo)檀.香(tán)御.花园(yù)妃嫔.(pín)湛.蓝(zhàn)修缮.(shàn)鸣钟击罄.(qìnɡ)诏.书(zhào)中轴.(zhïu)15 说“屏”纳.凉(nà)帷.幕(wãi)伧.俗(cünɡ)忒.(tuÿ)休憩.(qì)韶.光(sháo)16 大自然的语言翩.然(piün)孕.育(yùn)炎.热(yán)簌.簌(sù)销声匿.迹(nì)风雪载.途(zài)物候.(hîu)农谚.(yàn)连翘.(qiáo)悬殊.(shū)17 奇妙的克隆繁衍.(yǎn)囊胚..(nánɡ pýi)蟾蜍..(chán chú)哺.乳(bǔ)脊椎..(jǐzhuÿ)性腺.(xiàn)胰.蛋白酶.(yímãi)分泌.(mì)濒.临(bÿn)孵.化(fū)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遗骸.(hái)褶.皱(zhþ)劫难.(nàn)追溯.(sù)两栖.(qÿ)鸟臀.目(tún)骨骼.(ɡã)衍.射(yǎn)潮汐.(xÿ)硅(ɡuÿ)19 生物入侵者劫掠..(jiã lûâ)失衡.(hãnɡ)扼.制(â)遵循.(xún)霍.乱(huî)归咎.(jiù)酝酿..(yùn niànɡ)栖.息(qÿ)繁衍.(yǎn)水域.(yù)五彩斑斓.(lán)啸.聚山林(xiào)20 落日的幻觉遐.思(xiá)绮.丽(qǐ)绚.丽(xuàn)殷.红(yün)喷薄.(bï)气息奄奄..(yǎn)21 桃花源记遂.迷(suì)邑.人(yì)间隔..(jiàn ɡã)语.云(yù)豁.然开朗(huî)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ün mî)郡.下(jùn)黄发垂髫.(tiáo)刘子骥.(jì)便要.还家(yüo)诣.太守(yì)舍.船(shþ)屋舍.(shâ)缤.纷(bÿn)怡.然(yí)22 短文两篇德馨.(xÿn)苔.痕(tái)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甚蕃.(fán)淤.泥(yū) 濯.(zhuï)清涟.(lián) 不蔓.不枝(màn)亵.玩(xiâ) 噫.(yÿ) 颐.(yí)鲜.有闻(xiǎn) 隐逸.(yì)23 核舟记洢.(yÿ)器皿.(mǐn)罔.(wǎnɡ)贻.(yí)轩敞..(xuün chǎnɡ)峨.冠(ã)矫.首(jiǎo)黍.米(shǔ)八分有奇.(jÿ)轩.(xuün)箬.篷(ruî)糁.之(sǎn)多髯.(rán)衣褶.(zhþ)袒.(tǎn)诎.(qū)椎髻.(jì)壬戌..(rãn xū)甫.(fǔ)篆.章(zhuàn)24 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ɡuü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幼有所长.(zhǎnɡ)男有分.(fân)谋闭而不兴(xÿnɡ)25 杜甫诗三首决眦.(zì)未了.(liǎo)搔.(süo)簪.(zün)逾.墙(yú)邺.城(yâ)戍.(shù)老妪.(yù)幽咽.(yâ)26 三峡阙.处(quý)襄.陵(xiünɡ)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林寒涧.肃(jiàn)猿.鸣(yuán)长啸.(xiào)曦.月(xÿ)急湍.(tuün)长啸.(xiào)重岩叠嶂.(zhànɡ)27 短文两篇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â)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ɡ)竹柏(bǎi)28 观潮雷霆.(tínɡ)杨诚斋.(zhüi)艨艟..(mãnɡ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þ)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ÿnɡ)29 湖心亭看雪更.定(ɡýnɡ)毳.衣(cuì)雾凇.(sōnɡ)沆砀..(hànɡ dànɡ)一芥.(jiâ)崇祯..(chïnɡ zhýn)铺毡.(zhün) 喃.喃(nán)更.有此人(ɡânɡ) 强.饮(qiǎnɡ)30 诗四首晨兴.(xÿnɡ)荒秽.(huì)荷.锄(hâ)草木长.(zhǎnɡ)侯骑.(jì)燕.然(yün)帘旌.(jÿnɡ)徙.倚(xǐ)文学文化常识第2课芦花荡作者:孙犁选自《孙犁文集》孙犁,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芦花淀》(作品集),散文《黄鹂》(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