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案

合集下载

《云南的歌会》教案1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1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15篇《云南的歌会》教案1【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__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__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__,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__的写法。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__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摩、品味__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过网络查寻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体现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特色。

【教学重难点】揣摩、品味__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学生微机室【教学设想】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氛围,整个课堂充满歌声。

【教学流程】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播放《蝴蝶泉边》对歌片段。

二、通过网页来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三、点击网页上的沈从文简介,在网上了解作家沈从文四、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注意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2、课文赏析:同学们以跳读的形式浏览课文,然后就近的几个同学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最想参加哪一种形式的歌会?理由是什么?⑴山野对歌:①谈喜欢的理由。

②人物片段赏析。

③欣赏一段云南精彩的民歌对唱。

④学生对歌比赛。

⑵山路漫歌:①谈喜欢的理由。

(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由学生即兴唱歌)②欣赏云南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歌声中进一步领略云南迷人的风光。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一首描写云南特色文化-彝族歌会的歌曲。

通过对彝族文化的深度探究,我们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多彩文化,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云南特色文化-彝族歌会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云南的歌会》的歌词和旋律。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聆听、欣赏《云南的歌会》来了解彝族文化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3)能够自由扭动身姿,感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三、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聆听彝族歌曲《云南的歌会》,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歌曲学唱:教授《云南的歌会》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唱练习。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合唱、合奏、合作等方式,表现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4、舞蹈编排:结合《云南的歌会》的舞蹈元素,指导学生编排一支简单的舞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图片、文化介绍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彝族文化。

2、实践教学法:结合听音乐、学唱歌、跳舞蹈等实践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和文化。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分工合作,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流程安排第一课时:音乐欣赏1、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彝族歌会吗?听过哪些彝族歌曲?请你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多媒体信息素材:播放《云南的歌会》的音乐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3、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彝族的音乐特点、唱法、舞蹈等。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直洋溢着美丽、动人的气息。

不同的地域、国家、民族,都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作为我国的多民族地区,云南的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云南的传统音乐中,歌会是一种流传最为广泛的音乐形式。

本文将介绍一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云南的歌会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歌会这一文化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对于歌会与云南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3. 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欣赏并模仿云南歌会中的民族音乐,学会制作简单的乐器;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歌会的特点及其地域、历史、文化背景;2.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和舞蹈,制作简单的乐器,组织较为复杂的团队活动;3. 开发学生的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性能力。

三、教学准备:听音乐器材,制作乐器器材,摄像机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部分通过观看一段云南歌会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一些云南当地的风土人情。

2.课堂讲解部分开始讲解云南的文化底蕴,云南的地理文化特色以及与歌会相关的历史文化现象。

为学生介绍歌会这一文化现象。

3.云南歌会制作手工及演唱部分在音乐教室里教授制作无限闯的方法,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学生对歌会的了解。

同时,让学生体验歌会的歌唱和跳舞,感受这种传统文化。

4.云南歌会团队协作部分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按照各自的学习方向,选择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组内分工合作,做好一个有质量的项目。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展开,学生需要共同合作,联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背景;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乐器、学唱云南的民间歌曲,提升音乐素养和美感鉴赏能力;3、了解和学习云南的传统舞蹈,提升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一个主题——《云南的歌会》,带领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来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音乐能力。

1、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1)通过老师介绍掌故以及图册、文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流派、演奏乐器、歌词和故事背景等;(2)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较具代表性的云南民间歌曲,带领学生上课亲手学习演奏弦乐器、口弦、竹笛、唢呐等乐器,体验并学会演奏云南民间歌曲;2、了解和学习云南传统舞蹈:(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云南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舞蹈类型、流派和舞蹈造型等;(2)选定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带领学生一起学起跳舞动作和编排整场舞蹈;(3)模仿和表演云南传统舞蹈,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

3、举办一场“云南的歌会”:(1)通过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切入,通过举办一场以“云南的歌会”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云南民间音乐、舞蹈,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和肯定,激励学生努力表现出自己的风采;(2)学生自行设计舞台布景、化妆造型,选择演出的音乐、舞蹈作品进行演出,进行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评价: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纠正和帮助。

可以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下:(1)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人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采用360度评价法,让学生在班级同学、老师、亲友等多方面得到评价和肯定;(2)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答辩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讨论,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全面的《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全面的《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全面的《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由来、演出形式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3.为学生成长提供全面的音乐艺术教育,增强学生与校园文化的互动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演出形式和艺术特点。

3.学习《云南的歌会》的曲目,演唱技巧和技能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云南的歌会》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掌握《云南的歌会》的演唱技巧和技能点。

四、教学内容本文的教案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导入、展示、讲解、实践和总结。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云南的歌会》最基本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于这种文化艺术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展示播放一段云南的歌会演出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云南的歌会》这种艺术形式,以此引发他们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与好奇。

3.讲解围绕《云南的歌会》,向学生提供更为详细的知识和背景,并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评析不同时期的《云南的歌会》演出作品和风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互动和讨论。

4.实践通过对《云南的歌会》最具代表性的几首歌曲进行演唱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演唱技巧、体验歌曲的韵律和节奏,不断提升自身音乐技能。

并通过配合简单的乐器演奏和音乐灯光等元素,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云南的歌会》的视听冲击力和情感内涵。

5.总结总结当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收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发表对于《云南的歌会》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教师帮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2.演唱实践法3.讨论互动法4.多媒体法六、教学评价1.考试:根据学生在实际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和技能点掌握情况,进行考试及评分。

2.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演唱和互动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

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

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

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教学难点)3、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

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师生欣赏。

教师讲解导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感受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云南的歌会》的教案

《云南的歌会》的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一文。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3)学会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借助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收集有关云南歌会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云南的歌会》的朗读与背诵。

2. 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的学习。

3. 云南歌会中几种基本唱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云南歌会中几种基本唱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云南的歌会》全文。

2. 与云南歌会相关的音像资料、图片等。

3. 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魅力。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描述了云南歌会的哪些特点?(2)小组汇报: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云南歌会的背景、意义。

(2)讲解云南歌会中几种基本唱法。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模仿云南歌会的唱法,进行实践操作。

(2)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展示。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云南的歌会》。

(2)收集更多关于云南歌会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朗读、背诵、讨论、实践环节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云南歌会的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云南歌会的魅力。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这次作者为您整理了9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伴侣、小伴侣们。

教学重点:篇一体会文章三个唱歌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教具预备:篇二录音机、课件教学难点:篇三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留意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力量目标:了解及其创作风格;揣摩课文所写歌会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怜悯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体会的情感。

2、德育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领会民族风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楚精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开只有简洁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详细内容;还要避开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掌握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入新课↓简介↓整体感知: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研读探究:山野对唱、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课堂练笔↓提问总结↓拓展延长↓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具体到将老师、同学的全部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当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晰地再现。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同学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蝴蝶泉边》的视频材料后导入:同学悄悄地观赏倾听初步了解云南的民歌及相关传统二、简介简介沈从文作品及风格仔细听读了解名家作品,积累文学学问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现]考查生字词的读音及词语解释同学乐观参加检查同学对基础学问的把握状况四、整体感知媒体展现问题: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同学仔细阅读、思索并踊跃回答问题用简洁的问题带领同学走进文本五、研读赏析用多个问题及媒体图片层层深化的引导同学认真仔细地探究文本仔细阅读、思索、回答及发问1.要同学由浅到深地真正了解歌会的相关学问,符合认知规律;2.有感情地阅读及赏析文句,培育同学的阅读鉴赏力量;3.趣味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同学爱好,活跃课堂气氛;4.师生间的互动,让同学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仆人,增加了同学学习的乐观主动性,培育了综合力量。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的浓郁的民情民风。

2、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场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的优美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法。

3、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2、表情朗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3、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展示了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

4、学生齐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云南歌会淳朴自然,浑大壮观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1、提问: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四、赏析品味,揣摩语言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读后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学生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角度反复品味其精妙。

提问: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的有关片段,试着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第一段重写实,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云南歌会教案

云南歌会教案

【篇一】云南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前言语文的元素何其多兮,语文的内涵何其博兮。

一堂语文课,在执教者眼里,总希望它能最大限度地承载语文学科的元素和内涵,而一1、发掘文本,让学生充分感受云南歌舞民族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2、学习本文进行场景描写时,点面结合、烘托渲染的写作手法。

3、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浓郁的歌舞民族文化的氛围中,体验语文的情趣,增长语文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文章对“云南的歌会”的描述中,感受云南歌舞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

2、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文章点面结合、烘托渲染的写法。

教学构想1、从以上设置的目标可看出,本堂课学生感受的东西可能比认知的东西要多。

那么本堂课究竟想要收获些什么呢?那就是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和语文课堂的人文情趣,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化情趣的浸润中得以潜移默化。

而这正是本堂课所要努力追求的。

2、用语文活动贯穿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语文活动中,感受文本,品味语文,以体现“动感课堂”的理念。

教学过程一、第一板块引入“文化”1、师生话谈“民族标志”。

2、师生欣赏视频,由“民族标志”猜测“民族名称”。

3、师生走进云南,引出课题。

二、第二板块品味“文化”1、读一读,整体感受云南的天地给你的第一印象。

请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表达你的第一感受。

2、想一想,云南的大地上,处处都有歌声,作者对歌声的描绘也是贯穿文章始终,可是我们并不觉得重复,厌烦,相反,我们却觉得一路下来新鲜不断,稀奇不断,这原因何在呢?3、品一品,云南的妹子怎么样?赏一赏,云南的风光属第几?悟一悟,云南的妹子、云南的风光与云南的歌会有什么联系?三、第三板块演绎“文化”1、能有这一趟美丽的文化之旅、风情游,得感谢文化大师沈从文,简介沈从文。

2、请同学们也来做一回文化使者,根据课文内容,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你的旅游产品“云南风情X日游”;模拟一位当地“赶马小子”或“赶马小女孩”,展示一下美妙异常的“云南风情”。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云南的歌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领略其独特的魅力;2.学生能够通过听歌、跳舞、演唱等形式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感悟其文化内涵;3.学生能够发掘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合唱、合作演唱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云南的歌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2.通过听歌、跳舞、演唱等形式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感悟其文化内涵;3.发掘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合唱、合作演唱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1.如何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云南的歌会的文化魅力。

四、教学方法:1.翻阅资料、集体讨论+教师讲解;2.欣赏音乐、活动演唱、表演才艺。

五、教学内容:1.云南的歌会是云南地区传统的歌唱、舞蹈、器乐演出形式之一;2.云南的歌会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当地的传统风情、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3.学生可以通过听歌、跳舞、演唱等形式来感受云南的歌会,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4.学生还可以在活动中发掘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合唱、合作演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六、教学过程1.介绍云南的歌会,让学生知道云南的歌会是什么。

并分组分别介绍当地的表现形式、器乐演奏、唱腔等方面,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云南的歌会。

2.欣赏云南的歌会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可以听到其中的锣鼓、铜锣、木鱼等器乐演奏,以及各式各样的唱腔。

3.挑选一些经典的云南歌曲,让学生进行聆听,并将歌曲歌词收集整理,让学生理解歌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4.选择一首歌曲,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从声音的平衡、节奏的掌握、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

5.通过欣赏舞蹈表演的录像,看看舞蹈中的身体协调和动作的优美程度,然后选择一首歌曲和配乐,引导学生自组成一支舞蹈队伍,安排每个学生的表演角色,最后全助力表演。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一些云南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云南歌会与其他地区歌会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

(3)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激发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

(2)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民族风情的理解。

(2)如何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民族风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提炼课文主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练习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深入研究云南歌会,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音乐文化特点,了解云南的歌会。

2.学习和练习云南歌会中常见的音乐表演形式和曲调。

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演云南歌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

2.学习并掌握云南歌会的常见音乐曲目和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云南歌会的音乐曲目和表演形式的掌握。

2.学生具备欣赏和表演云南歌会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相关的云南歌会音乐和视频资料3.曲谱和歌词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15分钟)通过展示云南的美丽风景、丰富的民族文化等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云南的基本信息。

Step 2 了解云南歌会(20分钟)讲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意义和影响。

Step 3 学习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30分钟)介绍云南歌会中常见的音乐曲调和表演形式,如花灯鼓、金瓶萨、金锅打、黄钟调等,并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独特魅力。

Step 4 学习云南歌会的歌曲(40分钟)教学云南歌会中常见的歌曲,让学生学习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并进行合唱练习。

Step 5 练习和表演(4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云南歌会歌曲,进行歌曲排练和表演。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编创一些动作和舞蹈来丰富表演内容。

Step 6 欣赏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各小组的表演,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意见。

Step 7 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Step 8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撰写一篇关于云南歌会的总结和感想。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云南歌会的相关资料,并深入了解云南歌会的历史、表演形式和曲目等方面的知识。

也可以邀请云南歌会的专业演员或音乐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音乐表演。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6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

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播放《刘三姐》片段。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据说,解放前的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

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

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

今天,就让我们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

其余学生听读、熟悉课文,注意字音。

2、学生浏览课文,思考:沈从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可以在哪种场合欣赏到歌会?〕3、假设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加哪一种歌会?为什么?〔结合语段相关内容答复〕〔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完成目标1、3,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三、精读“山路漫歌〞,学习语言描写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默读第4段,圈点勾画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例如:3、3、本段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

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完成目标2,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会相互交流表达,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赏析能力,并积累优美词句,学会阅读〕四、借鉴运用,仿写句子。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整体思路以“短片”为导入,以“歌唱”为线索,以“情感”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五、教学流程(一)短片导入1.播放《彩云之南》flash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纠正。

)3.总结补充学生发言,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设疑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任务速读文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读”更有针对性。

)1.设置问题(1)你对文中哪些字词存在字音、字义方面的疑问?(2)速读课文,试着完成表格。

(借助多媒体出示表格)2.读文3.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1.不仅人在唱,鸟也在唱。

2.唱歌的地点: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点句段,发现文本意味。

1.精读全文,勾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段,并尝试在旁边写些注释。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

3.总结。

(四)透过问题,深入探究。

1.提出问题:(1)文中写了三个场景的歌唱,且都写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2)本文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是不是应该删掉些?2.同学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解决问题。

总结。

明确:(1)不雷同。

三个场景的描写各有侧重。

“山野对歌”侧重写人:“山路慢歌”侧重写环境:“山寨传歌”侧重写场面。

[专题范文]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专题范文]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专题范文]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和场面描述。

2.朗读、揣摩、品味语言,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述手法: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及场面描述。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资料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述。

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透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能够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山野对歌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山路漫歌金满斗会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透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资料,然后主要透过描述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

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和场面描述。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述手法: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及场面描述。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资料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述。

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透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能够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透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的歌会》教案
西泉中学蒋文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民族风俗。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3、教学方法:
以读讲、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内容,了解各地的一些民歌、民俗的民间文化。

(提问学生)什么是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

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听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播放两个地方的民歌音乐,请同学们说说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啊,你们都能听出来,说明你们对民歌还比较了解。

(这是我们西南地区的民歌,我们的国家真的很大,有很多不同的风俗等着我们去欣赏)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云南的民歌。

(板书:16 云南的歌会)
二、云南民歌的简介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

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作者简介:
(提问学生)本文作者是谁?(沈从文),他是云南人吗?(不是)是哪里人呢?(湖南凤凰人)。

那他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特别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了云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所以对云南的歌会比较了解)。

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说是《边城》。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四、学习、研讨课文
1.检查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
(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铁箍(gǖ) 熹(xī)

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1、问题导读,整体感知
①速读全文,并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云南歌会的印象。

(通过阅读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
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

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

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3、小组讨论课后练习一。

(8分钟时间)
(主要讨论哪三种不同场合,演唱的方式和内容,三种场合的特点,还有三种场合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读,然后与小组伙伴交流意见)
山野对歌部分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写人的哪个部位?哪个方面?写出了什么特点?由人能体会出什么样的对歌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为什么花很多的笔墨写环境、鸟儿?哪句话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全满斗会部分既有全局描绘,也有细部刻画,宛如电影画面中的全景和特写。

(写热闹的场面作者怎么写?)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五、小结与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云南的歌会,欣赏了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体会到了云南歌会的淳朴自然,气势壮观。

课下,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民歌、民谣。

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方法,等待对方解答”。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两首唱一唱,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三个场合方
式特点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
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山野对歌提问才情智力比拼唱歌人
互嘲互赞
山路漫歌自由歌唱自然成
趣唱歌的环境
村寨传歌民歌课堂气势壮观唱歌的场面
(“金满斗会”)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