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故都的秋PPT

合集下载

《故都的秋》PPT优秀课件

《故都的秋》PPT优秀课件

《故都的秋》PPT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故都的秋》PPT优秀课件,共25页。

《故都的秋》PPT课件包含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层次结构、全文分析等内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连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

为了谋生,1934年郁达夫经青岛辗转千里,又回到了故都北平。

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使得郁达夫对眼前的“故都的秋”感受很特别,因而写下此文。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

浙江富阳人。

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

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起了他的爱国热忱。

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

后流亡到苏门答腊。

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1952被追为烈士。

主要作品有《沉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1~2段)总起,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第3~12段)主体部分,按照“清”“静”“悲凉”三个层次,描绘故都秋天的景色。

最后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

(第13~14段)总括全文,再次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要品“秋味”为何“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中国文人被压抑被摧残失意潦倒的太多太多。

所以,中国的文人到了人生的秋天,联想到自己事业不成功名无望,就不免发出种种的哀叹。

《秋声赋》《赤壁赋》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里的秋已经不限于自然的秋天,而是指人生的秋天。

“这秋的深味”,是中国文人几千年品尝出来的。

《故都的秋》ppt课件23张

《故都的秋》ppt课件23张

参考板书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黄酒 味柔 —— 白干 味烈

稀饭 味浅 —— 馍馍 味深
喻 体
鲈鱼 味清 ——大蟹 味浓

黄犬 范围小——骆驼 范围广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烘托 南国之秋:慢、润、淡
4、相当于文本中记叙、抒情的文字,第12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用意?找出段落中的表达作者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是“故都的秋”,为何要写“江南之秋” 呢?采用了怎样写法?
写江南之秋与故都的秋形成对比,以江南之秋反衬北国之秋的特色, 突出北国之秋更有味,有意境,有姿态,表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 热爱与向往之情。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3、阅读文本13段,思考这一段语言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修 辞手法?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秋意特别清、特别 静、特别悲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的苦闷和难以言讲的 寂寞这样的心境的真实流露。 故都的秋景原本无感情的景物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内外 和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诗情画意。
活动三:再度赏析
1、阅读文本第二段,思考作者在第二段写了“江南之秋” 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语句回答)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秋槐落蕊
请同学们找出所写之人、事、物、景 标出表现情感的词语,注意一些动词 形容词。从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像花而又不是花
“铺得 ”

,声音也没有”“极 极ຫໍສະໝຸດ 落蕊、“一条条”“ ”“清闲”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
的”
有点儿落寞 深沉
秋蝉残嘶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写“秋蝉”文字, 从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故都的秋》PPT课文课件

《故都的秋》PPT课文课件
12-13 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 秋;
思考
为什么 中国文人喜欢描写秋天?
秋景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
描写秋天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
作者介绍
郁 达 夫 1896-1945
课题释义
表明描写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描写的内容
故都 的秋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合的一种境界
文章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
故都秋景图
秋景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文章的结构
1-2 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3-1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写故 都之秋,赞美北国之秋;
原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 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 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 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 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 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故 都 的
记叙 分写(3~11段)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秋雨话凉
品秋味:悲凉 佳日秋果
品味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南国之秋:色彩不
总写(12~13段)
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
回味永。
眷恋
自学任务二
1. 内容:精读课文主体部分(3-12)。
2. 思考:
(1)作者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 面?
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 赏。
写给秋天 佚名 寂然的夜万籁无声,将睡未睡之际,窗外忽然响起了“唧唧”的虫 鸣,不似白昼的蝉鸣那么尖锐,也不像傍晚的蛙鼓那么嘈杂。“唧 唧”“唧唧”的虫声此起彼伏,婉转柔和,富有节奏,它们是秋天的 精灵。 暗夜中我想象不出它们的模样,据说这种秋虫生命十分短暂,朝生 暮死。若真是这样,今夜的鸣叫,该是一曲挽歌了。这些小可爱让 人无端生出怜惜和一丝敬意,它们唱着歌和这个世界告别,同时用 歌声告知这个世界,秋天到了。 万物有灵,而这灵一定是被一颗心包裹着的,即使草芥一般的秋虫, 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
思考讨论
总印象从开篇的文眼里来: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文眼)
南国的秋——慢、润、淡
对比
对比的作用:
更突出了北国之秋的特点,让人
觉得尤为悲凉。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观秋色:清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 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 “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 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

《故都的秋》ppt课件25张

《故都的秋》ppt课件25张
(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作业
在故都里,我们见识了郁达夫 眼中“清、静、悲凉”的秋。 那么你眼中的秋又是怎么样的 呢?请以记叙文的方式,写一 篇500字的小作文。
谢 谢 观 看
淡绿微黄 色彩饱和度低

清秋
写景角度 感官角度、色彩角度
分析完这五幅秋景图,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要详写 这些景色呢?
名胜古迹中作者所欣赏的也是一些平常的自然 景观,而这几幅秋景图中的景物取材于大自然, 甚至随处可见,所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 表现秋的色、秋的声、秋的味,也反映了作者热 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审美品味。
作者既然写了故都的秋,为何还要写江南的秋呢?
以江南的秋烘托对比北方的秋,衬托北方秋天的醇厚、浓郁
思考文中那些自然段描写了“故都的秋天”,写了秋天的什么?试用几个简 洁的词语概括。
秋院清晨(3)
秋槐落蕊(4)
秋蝉残鸣(5)
秋雨话凉(6-9)
秋日胜果(10)
这五幅秋景图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三段,进 行赏析。
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哀痛。
故都的秋具有怎样的特点,让郁达夫如此怀念?(试看找出课文中最简洁的能够概括故都 秋天特点的句子)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静、悲凉
奠定全文的基调和底色
文中除了故都的秋,还有没有描写了其他地方的秋呢? 请读1、2自然段,找找作者眼中其他地方的秋的特点。
江南的秋:慢、润、淡
2.课文最后两节作家采用了什么手法?
第12节,承接上文,呼应开头,同时采用了一组鲜明的 对比,说明北国之秋味烈、味深、味浓、味久,南国之秋 味润、味浅、味淡、味短。
最后一节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和向往之 情。

《故都的秋》 课件(共39张PPT)

《故都的秋》 课件(共39张PPT)
12
小院清秋
清晨静观 秋光细数 小院秋晨
秋蕊轻扫 秋槐落蕊
落蕊铺地 槐之秋韵 落叶知秋 落蕊留痕
秋蝉残鸣 秋蝉残声 秋蝉悲鸣 寒蝉啼秋 秋蝉哀啼
秋雨闲情
寒秋落雨
秋果奇景 盛季秋果
清秋佳果 秋果佳韵
五 四 三 二一 故
秋 秋 秋 秋秋 果 雨 蝉 槐院 奇 话 残 落清
都 秋 景
景 凉 鸣 蕊晨 图
性格:抑郁善感(早年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 受屈辱和岐视。) 代表作品:《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创作风格:“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感伤情怀、主观色彩 浪漫主义倾向
作者自幼丧父,遍尝艰辛,后留学日本,饱受 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多有“临风殒泪,对月伤
我 情”式的才子风范。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 介 夫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他本 绍 身对秋有偏爱,写下了很多关于“秋”的作品: 作 《雁荡山的秋月》、《天凉好个秋》、《立秋之 者 夜》、《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
百万
年里
杜 甫
多 病
悲 秋
《独常
登登作
高台客
》。,
故都的秋是———,————;
故都的秋是______,________.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两个句子:
故都的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文中又是怎样对比的?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黄酒不如白干性烈,稀饭不如馍馍解饿, 鲈鱼不如大蟹味厚,黄犬不如骆驼个大。比 较点是“秋味”,突出了北国之秋比南国之 秋更够味,更符合作者的心境。
掩卷沉思,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 是颂秋还是悲秋?(第12段的议论能否删去?)

《故都的秋》ppt课件41张

《故都的秋》ppt课件41张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 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第5段)
秋蝉残鸣图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几声秋虫的哀鸣,以动衬静,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 悲凉的气氛,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秋雨话凉图中秋雨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此背景下,郁达夫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4年7月从杭州 经青岛去北平,到北平后,对故乡的眷恋和国事的危急,使他触景伤情, 于1934年8月写下《故都的秋》,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 凉”心绪。在作者心里,对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
阅读教材,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本P106输入-108《故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小说多以 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 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 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 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秋槐落蕊 图(4)
秋蝉残鸣 图(5)
秋雨话凉图 (6-10)
秋果奇景 图(11)
文章结构
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 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忆秋)。 分写(3-12) 记叙故都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绘秋)。 总括(13-14)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 之秋无比眷恋之情(恋秋)。
都的秋》思考:
你 的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目 故都指
的是哪里?
自学指导一 2分钟

《故都的秋》ppt课件36张

《故都的秋》ppt课件36张
小 玲珑小巧 逗玩邀宠
鲈鱼 体
黄犬
大蟹
可大快朵颐 得秋之爽气

骆驼
跋涉千万里 有秋之阔远

与 向 往
关卡二:寻找故都秋景图。
李华是南方人,他从未去过北方,但他也想看看北方的秋景。请 你为《故都的秋》中几幅秋景图命名,一解李华“思秋之苦”。
秋院晨景图(3) 秋槐落蕊图(4)
秋蝉残鸣图(5) 秋雨话凉图(6-10) 秋果奇景图(11)
积壹 累 字 词
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混混沌沌 ( hùndùn ) 潜意识 ( qián ) 廿四桥 ( niàn ) xiāo( 萧 ) 索 平 zè ( 仄 )
潭柘寺 ( zhè ) 一椽破屋 ( chuán )
着着单衣 ( zhuó zhe) 夹袄 ( jiá )
普陀山 ( tuó )
xùn鸽 ( 驯 )
李华: 谢谢你。但我还想更直观地欣赏秋景,你能帮我画出来吗?
关卡三:小组合作,画出“故都的秋”。
1
每个小组任选两 幅秋景图,以小 组合作的方式画 出来。
2
画的时候注意修 饰词,尽量还原 修饰词所描绘的 场景。
3
绘画结束后,小 组展示画作,并 介绍自己小组的 画作。
秋晨小院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 悲凉 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 悲凉 ,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
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 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 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静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 清 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 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 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 悲凉 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 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 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 课件 (共34张PPT)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 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 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 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 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 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中的 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 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 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 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五幅画面都 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 也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人生和时代的 感悟。
议展
作者在文中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品味 这个秋味的呢?
牵牛花、槐蕊、 秋蝉、秋雨、 秋枣
议 展 真正描写故都秋景的在什么地方?
3到11段
思考题:
1到2段写的是什么?用什么手法?
北国秋和南 国秋的比较。
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 秋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北国秋——清、静、悲凉 (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

1、理解题目《故都的秋》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学习重难点: 1 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致; 2 品味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品鉴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解题: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 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 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 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作者简介

郁达夫, 原名 郁文 ,字 达夫 ,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 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 代表作品《 》《 》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和《薄奠》、《迟桂花》等,1930年3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4张PPT)
蓝色、白色——冷色 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
秋槐落蕊图
思考与探讨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 落蕊?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 人一种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的遐想。只 有与自然交融,方能流露出内心深处的那份 “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的寂寞、凄凉情怀。
郁文
•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 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 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 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 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 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 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 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 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 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 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 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迷
解读秋景: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 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 分别给每幅秋景图命名
小院秋景图
本图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秋味
一椽破屋 —— 衰败 沧桑感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悠闲 破壁腰 —— 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清闲 落寞
整体感知:
1、“故都的秋”具有 什么特点? 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整体感知
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 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 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 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 的零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平的四季选读
•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觉得最要不得 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 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
•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 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 孙所保有的旧都城!”——北平的四季
寻章摘句味情思
• 怎样理解文中的四个对比: • 黄酒之与白干: 香醇与浓烈 • 稀饭之与馍馍: 清润与干硬 • 鲈鱼之与大蟹: 秀丽与霸气 • 黄犬之与骆驼: 细巧与粗犷
寻章摘句味情思
• 二、对比强调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
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 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 那么相对来说,北国的秋应该怎样?
寻章摘句味情思
• 相对来说,用作者的话说北方的秋应 该是:
• 草木凋得快: 肃杀之气,也就是“严 • 空气来得燥:多厉风”少雨,也是显得萧索 • 天的颜色显得深:
深沉、幽远
寻章摘句味情思
• 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 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 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 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小结
清静
悲凉
晨院静观 秋槐落蕊而知秋 秋蝉残鸣而报秋 秋雨淋人人话秋
秋日胜果之奇观
文人悲秋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 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汉)刘彻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健
•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秋: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 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 境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 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 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 声。
探究思考
• 北平有许多胜景,作者却写了这些在很多 人眼中并不起眼的景物,为什么?
4.此处为河谷地带,来自印度洋的暖 湿气流 沿河谷 深入, 导致此 地气温 较东西 两侧高 。 5.该日此地为阴雨天气,夜间大气逆 辐射强 ,气温 较高, 未出现 霜冻。 6.冷锋。冷锋符号画线在雨带南侧, 由北向 南移动 ,画图 略。
7.土地利用以绿地为主,绿地面积呈 增加趋 势;建 筑面积 增加最 多,水 域、其 他用地 、滩涂 持续减 少。 8.布局在郊区,地价便宜;远离市区 ,能有 效减小 对市区 的污染 ;临海 分布, 便于运 进原料 和输出 产品。 9.结合上题,主要从政策扶持,发展 有机农 业;提 高农业 技术, 科学施 肥;因 主要从 我国人 多地少 ,农业 生产压 力大以 及耕地 资源的 特点等 方面分 析加强 农产品 质量监 管等方 面分析.
一.听读课文,筛选信息。
文中作者对“故都的秋”充满了怎样 的情感?请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 一读,体会一下。
寻章摘句味情思
•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 味之殊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 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 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 味。
2.第4段作者看到槐树落蕊的感觉如何? 何以见得?
3.第5段可见作者对“秋蝉” 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4.第6-10段北方的秋雨有怎样的特点? 此部分为何会提到“都市闲人”?
5.第11段作者为何说北方的秋果也是 一种奇景?“奇”在何处?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一、小院秋晨
• 1、这是一个怎样的秋晨?特点是?
寻章摘句味情思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 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 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 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 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 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 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 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 这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或表现 方式?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 对比,列锦格。说明南秋视觉 冲击不够,印象不深。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三、秋蝉残啼
• 1、作者对秋蝉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 衰弱的残声:
悲凉
• 无论什么地方皆可听见啼叫: 以动衬静
• 家家户户的家虫: 不反感,如宠物 清
一字一句见情思
• 四、雨后秋凉
• 1、北方的秋雨,有何特色?
• 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 味,下得更像样。
• 奇:“忽而”“息利索落”“卷” 清
• 这段使用了哪些修辞? • 这说明南秋之于北秋,作者认为
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劲道不足
小结
• 《故都的秋》中秋晨、秋槐、 秋蝉、秋雨、秋果所组成的一 组有机结合的屏风,形成了一 种萧索、悲凉的情境,体现了 作者落寞、凄凉的心境。
北平的四季选读
•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 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 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 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 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 沉着,总归都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 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 妙。……
买来的肉体,我的哀愁,比自称道
德家的人,还要沉痛数倍。我岂是
无灵魂的人?不过看定了人生的命 运,不得不如此自遣耳。”

——《沉沦》自序
郁达夫简介
• “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
• 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田。”
• “万一国破家亡后,对花洒泪岂成诗”
• “祖国呀祖国!…… 你快富起来!强起 来罢!”
•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郁达夫简介
• 志向:“老夫亦是奇男子,潦倒 如今百事空。只见人骑肥马去, 更无心唱大江东。”
• 零余者的悲凉,颓唐惨沮的情感 • 相逢同是天涯客,只 为佳人难再得。”
• 坎坷蹭蹬,飞鸿倦旅
郁达夫简介
• “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清 夜酒醒,看看我胸前睡着的被金钱
思考探究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 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之秋呢? 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 北山即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中 山门外,此诗尽显舒闲容与之态,然“坐 久”、“归迟”者,绝非仅在于落花、芳 草,作者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 南京);从中可想见作者人生所历之波澜。
• 有味:“咬”“一立”“缓慢悠闲”“微叹”
• (都市闲人的情态表现他们怎样的心境?)静
• 像样:一层秋雨一层凉
悲凉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五、秋日胜景 • 1、作者说这是一种奇景,怎么个奇法? • 2、怎么见得清、静、悲凉呢? • 淡绿微黄而不是火红 • 尘沙灰土而不是清朗 • 清秋之节有种冷落悲凉之感 • 3、GOLDEN DAYS是一种升华

——《沉沦》
总结
• “闲暇是一种包容着智慧、中庸、愉悦 诸文化因素的高尚的精神生活,是把 特定历史时间的真善美溶为一体的自 由境界”。
• ( 邹贤敏《闲暇与觉识——亚里多德 美学思想拾遗》)
拓展阅读
• 《想北平》老舍 •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 《秋声赋》欧阳修
第 二 课 时
解题
故都: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 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 在春天到北山游玩,为这雨后落花飘飘点 点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就写了这首 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爱春惜 时的情感。
• 岂有文章传海内; 欲将沉醉换悲凉。
——郁达夫自题
时代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 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 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 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 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 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 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 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故都的秋意
• 这些北国的名胜虽内蕴凄凉,但 都让人感觉非常典雅优美,可作 者并没有在意这些胜景,反而转 笔写其他的了,在他的心目中哪 些景物才应该是故都的秋的代表?
• 小院秋晨
• 秋槐落蕊
• 秋蝉残鸣
• 雨后秋凉 • 胜日秋果
1.秋季。在北半球,台风多出现在夏 、秋季 节;此 时亚洲 高压已 经出现 ,故此 时应为 秋季。 2.天气晴朗。此时我国京津地区位于 冷锋锋 前,受 单一暖 气团控 制且等 压线稀 疏。3.秋 冬季节 ,亚欧 大陆北 部降温 快,降 温幅度 大,气 温下降 引起气 流收缩 下沉, 形成冷 高压。
文人咏秋
• 毛泽东:“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 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
• 秋瑾也盛赞秋风:“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 之性劲且刚。能使群花皆缩首,助他秋菊傲 秋霜。”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 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 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补充资料
• 一九三五年春,作者在《寂寞的春朝》中 对时局的观感是:“中国的现状,同南宋 当时实在还是一样,外患的迭来,朝廷的 蒙昧,百姓的无智,志士的悲哽,在这中 华民国的二十四年,和孝宗的乾道淳熙, 的确也没有什么绝大的差别。”
萧瑟清静 凄清闲逸
• 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落寞悲凉
槐蕊意象
• 黄萎槐蕊结,红破莲芳坠。无奈每年秋, 先来入衰思。【开襟】白居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