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对学生实施行为规范教育

合集下载

规范学生课间行为的方案

规范学生课间行为的方案

规范学生课间行为的方案一、引言学校是培养学生礼仪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课间休息时间,一些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当行为,影响了校园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提升学生课间行为的规范性,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方案。

二、营造良好课间氛围1.鼓励开展各类有益课间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如文娱演出、体育竞技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尊重和合作意识。

三、强化课间行为管理1.明确课间行为规范制定明确的课间行为规范,包括不准追逐打闹、不准乱丢杂物等,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

2.建立监督机制学校应设立特定的监督人员,以及监控摄像等设施,加强对课间行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当行为,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

四、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1.开展课间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学生自我管理课程,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规范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在课间时间内自觉遵守规定。

2.设立课间行为奖励制度根据学生的表现,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如荣誉称号或小礼品等,激励学生积极听讲、遵守规范,形成良好的课间行为风气。

五、加强家校合作1.家长的引导与监督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加强对学生课间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在课间的行为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教育。

2.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与家长分享学校规范学生课间行为的相关经验和措施,互通家校之间的想法和建议,共同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提供支持。

六、建设舒适的课间环境1.优化校园设施学校应提供足够、安全、舒适的课间休息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间环境,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2.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课间休息场所,保持环境整洁,并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加强师生共治1.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要自觉履职,起到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间行为习惯,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班级行为规范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班级行为规范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班级行为规范计划一、前言为了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制定了本班级行为规范计划。

本计划旨在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1.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等。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主动复习等。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卫生、遵守纪律、合理作息等。

三、具体措施1. 道德品质培养1.1 举行主题班会,定期组织孩子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加强家校联系,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1.3 设立“道德榜样”奖项,每月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学习习惯培养2.1 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2.2 开展学习小组活动,鼓励同学们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2.3 定期进行学业考核,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生活习惯培养3.1 制定班级纪律规定,明确奖惩措施,让孩子们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3.2 开展卫生保健教育,教导孩子们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3 组织户外活动,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执行与监督4.1 本计划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班级教师共同参与。

4.2 设立班级纪律检查小组,由学生代表组成,负责监督执行情况。

4.3 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五、效果评估5.1 每月对孩子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记录在案。

5.2 学期末进行总体评估,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

5.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班级行为规范计划。

六、附则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以上就是我们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班级行为规范计划的主要内容。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班级学生行为管理细则

班级学生行为管理细则

班级学生行为管理细则引言:一个良好的班级学生行为管理细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维护班级秩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学生守则的制定、学生的基本权益、学生的基本义务、违纪处罚与奖励机制、班级民主管理、班级活动的组织与参与、师生关系的建立、家校合作、心理疏导与教育、纪律教育与道德教育、行为典范的示范与宣传、总结。

一、学生守则的制定为了确保班级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班级学生守则应当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制定。

班级学生守则应包括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的实施、学生的道德素养等内容。

学生守则的制定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合理的原则,便于学生理解和遵守。

二、学生的基本权益每个学生都应享有平等、公正的权益。

班级学生行为管理细则应保障学生言论自由、个人尊严、隐私权、相互尊重等基本权益,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特点。

三、学生的基本义务学生有义务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此外,学生还应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共财物等。

四、违纪处罚与奖励机制班级学生行为管理细则应设立相应的违纪处罚和奖励机制。

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

而对于表现优秀、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公正的奖励和表彰措施,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班级民主管理班级应建立健全的民主管理机制,形成集体决策的氛围。

通过定期班会、班级委员会等形式,学生可以就班内事务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参与决策和管理工作。

这样的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精神和民主参与意识。

六、班级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班级应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班级文艺汇演、户外拓展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术、体育竞赛以及社会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主动学习能力。

七、师生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班级学生行为管理细则应鼓励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建立。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一、通过榜样示范训练学生行为规范在学习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以良好的典型去感染学生,影响其行为。

在进行训练时,可以先培训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成立“行为示范队”。

有了“行为示范队”,同学们在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日常行为日趋规范。

经过一段时期之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通过周会、黑板报等形式予以表扬,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同学们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积极性。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小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极强,教师的思想、行为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

作为一个教育者,其本身就是榜样,就是楷模,学生会在不自觉中被感染、被熏陶。

因此,班主任要严于律己,模范执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通过活动养成学生行为规范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活动、少先队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各种活动本身都包含着教育的内容,如班会、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等包含遵纪守法的教育内容;军训、参观、浏览、调查、学农、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包含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的教育内容。

班主任要根据训练内容,精心地创设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从小处入手,抓细抓实,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班风班貌。

在新班级的建设中,我始终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做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制度化、内容系统化、训练经常化。

平时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行为学习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指出存在的不足。

此外,坚持行为规范训练和教学相结合。

通过教学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训练和指导;并与学校整体德育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的礼仪大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正确实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笔者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1.行为训练法:行为习惯一般是通过模仿,经常重复某一行为或通过反复联系后形成的。

班级课堂行为规范

班级课堂行为规范

班级课堂行为规范一、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班级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积极性。

二、尊重师长学生应该尊重师长,遵守师长的教育指导,听从教师的指挥和安排。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保持安静,认真听讲,不得打断教师讲课,要尊重教师的权威和专业性。

三、爱护学习环境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学习环境的建设,保持教室的整洁卫生。

不要在教室内乱扔垃圾,不得写乱涂乱画。

倡导保持教室整洁的行为,每节课之后要把桌椅和教学用具摆放整齐。

四、礼貌待人学生应该学会与人为善,待人彬彬有礼。

不得使用粗言秽语,不得欺负同学和辱骂教师。

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感受和权益,在与同学交流时要多一份互帮互助的精神。

五、专心听讲课堂上,学生应该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不得在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不懂的问题。

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言辞得体,不得嘲笑和批评他人。

七、禁止作弊作弊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严重影响学习的公平性和诚信度。

班级课堂行为规范中严禁作弊,学生必须自觉维护考试的公正,独立完成每一项考试任务。

八、守时守纪学生应该守时到校,不得迟到早退。

在课堂上要遵守秩序,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要按时提交作业和完成任务,不得拖延。

守时守纪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九、合理使用手机手机是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但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合理使用手机,保持手机静音状态,不得在课堂上打电话、发短信或者使用社交媒体。

手机的使用应该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进行。

十、参与课余活动班级要有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参与课余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拓展学生的眼界和兴趣爱好。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家长”的角色。

“德育”是指以德为本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1.制定班级行为规范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是管理班级的首要任务。

班级行为规范应该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热心投入。

班级行为规范不仅仅是说一些简单的礼节和社交规范,它应该涵盖学生的大部分行为。

如:守时、讲礼貌、爱护公物等。

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时,班主任应该列举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规范,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签字,以表示遵守规范。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小学班级中,班主任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组织者。

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由地选择小组,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可以监督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协作。

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3.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行为德育教育中,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班主任应该学会及时赞扬学生的优秀行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德育教育。

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如表彰优秀学生、推荐表扬信等,来鼓励学生。

同时,班主任应该注意,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和性格。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在小学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

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如:组织班级讨论、角色扮演等,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矛盾和冲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5.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班主任应该注重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弱点。

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一、引言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是为了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制定的。

它旨在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促进班级的团结和进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及其重要性。

二、校园文明礼仪校园文明礼仪是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它体现了学生们对他人尊重和自我修养的表现。

学校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文明行为,包括对老师的尊重、保持队伍的整齐、礼貌用语的运用等。

只有在校园文明礼仪得到重视和遵守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规范课堂行为课堂行为规范是班级学生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注意听讲、不打扰他人、按时上课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培养自律的意识和品质。

通过规范课堂行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活跃度。

四、加强自习管控自习时间是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时段。

而学生在自习室的行为举止也直接影响着学习氛围的形成。

班级应该制定自习室管理制度,规定学生在自习室内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干扰他人学习。

此外,还可以加强自习室的监管,确保每个学生能有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班级应该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教育学生如何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学生应该自觉遵守班级卫生制度,保持自己的座位整洁,不随意乱扔垃圾等。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能提供一个清洁、健康的学习环境,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发展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学生在校园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与,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文学社、体育协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班级可以制定学生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才艺、提升自我价值感。

七、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行为规范

教学行为规范

教学行为规范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教学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教学行为规范既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责,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教学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范教学行为。

1. 教学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教学行为规范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对于教师来说,规范的教学行为是他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只有遵循规范的行为,教师才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于学生来说,规范的教学行为能够给他们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课前准备的规范一位好的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们应该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好教学计划,并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具。

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3. 上课准时的规范准时上课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应该提前到达教室,为学生做好积极的示范。

如果教师经常迟到或者早退,会给学生们传递一种不负责任和不重视学习的信息。

4. 语言表达的规范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用准确、流畅、规范的语言进行教学,避免过多的口头禅、方言和俚语的使用。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语音语调,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举止文明的规范教师的仪表举止对于学生的养成和教育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穿戴整洁,言谈举止得体。

同时,教师还要遵守教室纪律,不吃东西、接打电话或者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这些规范的行为将有助于学生树立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6. 严谨治学的规范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师应该独立思考、认真备课,对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同时,教师还要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7.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规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学校教师文明行为规

学校教师文明行为规

学校教师文明行为规文明行为对学校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学生的榜样和教育者,教师应该展示出良好的行为举止,以此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为此,学校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师文明行为规范,以期促进教师的修养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论他们的性别、种族或背景。

这就意味着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在批评和指导学生时,教师应注意措辞,尽量避免羞辱、侮辱或伤害学生的感情。

学校教师应该以柔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并以耐心和友善的态度解答学生的问题。

二、以身作则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

教师要守时、守纪律,在课堂上要保持秩序,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

教师不应该迟到早退,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打断别人的发言。

同时,教师还应该遵守学校的着装要求,穿着整洁大方,不得穿着暴露或不雅的服装。

三、与同事合作教师工作一般是团队合作的,教师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支持。

教师不应该诋毁、中伤或背后议论其他同事,而应该积极合作,共同进步。

如果在合作中发生意见分歧,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争吵或争执的方式。

只有通过和同事们的良好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四、与家长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注意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家长的权威和决定,争取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尽力而为。

五、注重师德修养作为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

教师应该尊敬他人,恪守道德底线,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进行贪污腐败行为和其他不良行为。

教师要廉洁自律,坚守教育公平和正义,以公正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袒或对学生实施不公平的行为。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作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是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日常工作中,我会采用各种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我常用的一些方法:1.示范行为作为班主任,我知道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做一个好的榜样。

我会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积极向上、热爱学习、乐于助人的态度,让他们从我的身上学到正能量,并且在平时的行为中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做出对学生有不好的示范。

2.言传身教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我会用自己的言行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学生。

我会在日常的交流中,提醒学生们要注重礼貌、友善、诚实等基本的道德要求,教育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我还会和学生分享一些正能量的故事和案例,让他们从中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念。

3.奖惩分明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会奖惩分明,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批评。

当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行为时,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当学生有违规的行为时,我会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4.个性化关怀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待学生要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关怀。

在德育教育中,我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帮助他们转变不良行为。

5.情感教育除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外,我还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我会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理解和宽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态度。

在处理学生的情感问题时,我会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获得关爱和温暖。

6.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我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会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如友谊、诚信、团结等。

学生上课行为规范

学生上课行为规范

学生上课行为规范作为学生,我们上课时的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学习效果和班级的教学秩序。

通过遵守上课行为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更好地与老师和同学们合作。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生上课行为规范。

第一、保持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应该保持秩序,不要随意讲话或打闹。

这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每个人专注于老师的授课内容。

如果有问题或意见,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举手提问或与老师商量,而不是随意打断老师或同学。

第二、尊重老师和同学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和同学,互相帮助和合作。

这包括不说脏话、不嘲笑或恶作剧他人,不互相打闹或争吵。

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保持专注专注是高效学习的关键。

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

这意味着不要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不要在桌上乱涂乱画,不要与同学交头接耳。

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展开合理的互动。

第四、按时到课、不早退学生应该按时到达课堂,不要迟到或早退。

这是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也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和学习。

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提前告知老师并得到允许。

第五、整洁有序学生上课时应该保持自己的座位整洁有序。

不要把垃圾乱扔或写字台弄得一团糟。

同时,学生也要保持个人卫生,保持整洁的仪容仪表,不随随便便地吃东西或做出不雅的举动。

第六、完成课堂任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这包括听讲、做笔记、完成作业等。

完成课堂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尊重他人的观点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要轻视或嘲笑他人的意见。

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虚心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在争论中互相尊重。

这样不仅有助于思维的开拓,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八、遵守课堂规则学生应该遵守课堂规则,如不乱动他人的物品、不随意站起或走动、不擅自离开教室等。

班主任工作计划主要措施和方法

班主任工作计划主要措施和方法

班主任工作计划主要措施和方法班主任工作计划主要措施和方法班主任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学生管理、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其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主要措施1.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方式、纪律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班主任应当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纠正。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班主任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积极开展家校沟通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者,班主任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方面的情况。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管理,还需要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进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班主任应当与任课教师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同时,班主任还应当定期组织班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组织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班主任应当积极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方法1.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班主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将工作计划分解成具体的任务,明确任务的完成时间和责任人,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2.借助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跟踪学生的表现,并进行有效的反馈和处理。

学生规范行为培养方案

学生规范行为培养方案

学生规范行为培养方案在学生发展中,对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还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因此,学校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规范行为培养方案。

第一,明确目标。

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或不同问题,明确相应目标。

例如,对一年级学生可以提出“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对高年级学生可以提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

只有明确了目标,学校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规范行为培养。

第二,制定行为规范。

基于学校的特点和教育理念,需要制定适合学校文化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应当包括学生在校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并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

第三,建立纪律机制。

规范行为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纪律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纪律机制,包括奖励和惩罚措施。

对于积极遵守行为规范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奖励。

对于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应当适当进行惩罚。

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遵守规范,又可以警示其他学生。

第四,多元引导。

学校在规范行为培养中要注重多元引导。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问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引导。

学校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问题特点,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

对于特殊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对于纪律问题严重的学生,可以进行专项培训等。

第五,营造良好环境。

学校除了要进行规范行为的培养,还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学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规范行为的活动,如班级文明创建、校园志愿服务等。

第六,家校合作。

学校的行为规范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一方,还需要与家长形成合力。

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情况,并共同制定相应的规范行为培养计划。

通过家校合作,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班级管理制度规范行为准则

班级管理制度规范行为准则

班级管理制度规范行为准则一、目标设定班级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提升班级组织能力和学习氛围。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自律与自觉学生应该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班级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旷操,遵守课堂规则,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活动。

三、尊重与宽容学生应该尊重师长和同学,不侮辱、欺负同学,不对老师和同学进行人身攻击,包括语言和行为上的攻击。

班级应鼓励包容和宽容的氛围,互相帮助和支持。

四、文明礼仪学生应该遵守文明礼仪,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卫生和整洁的环境,注意个人形象和仪容仪表,注意用语文明,尊重他人的隐私五、诚实守信学生应该诚实守信,不抄袭、作弊,不伪造签名和通知,不散播谣言和不实信息,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活动,按时交作业和完成任务。

六、团队合作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班级和团队的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不拉帮结派,不孤立他人,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七、公平公正学生应该对待每个人一视同仁,不歧视、排斥他人,不以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为评价标准,班级应该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方法。

八、健康生活学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不良娱乐,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

九、活动规范学生应该遵守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规范,尊重组织者和活动规则,积极参与活动、讲座、讨论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十、沟通和协商学生应该善于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和矛盾,互相尊重和包容,共同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和稳定发展。

总结班级管理制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通过遵守行为准则,学生能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并将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延续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班级管理制度对于班级的组织能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范本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范本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范本一、养成良好教师形象每位小学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修养,穿着整洁、庄重,举止文明、得体。

教师应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精神风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保持教学秩序1. 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制定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计划。

确保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条理、有重点,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2. 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良好的纪律,做到轻声语,优雅动作。

语言幽默风趣,灵活变化,以儿童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时间控制,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节奏,适当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保证学习与休息的平衡。

三、合理分配学习任务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教师应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课堂互动1.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愿,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交流。

2.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错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六、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情和行为表现。

七、遵循教育教学原则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原则,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掌握教学内容的层次与难度,保持教学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德育的基础工程,核心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使“规范”的要求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奠定好学生成功的人生基础。

这其中,班主任老师任重而道远。

那么,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呢?1 要广泛宣传贯彻“规范”的目的和意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

为此,必须动员社会上一切力量重视这项工作。

“规范”的内容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学生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教育,达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一致,把对“规范”的贯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班主任可以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印发给学生和家长,做到人手一份。

在家长会、学生集合时进行宣传,在校园和社会上张贴“规范”的图片。

校园和教室内可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园地,宣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颁布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要求。

创造一种声势,使家长和学生从思想上得到应有的重视。

2 要深入学习体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学生了解和熟悉“规范”的内容。

学生只有在理解“规范”中每条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去贯彻。

例如:在低年级可根据年龄小的特点,由班主任老师结合图解逐条讲解。

高年级学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规范”宣讲团,结合实际宣传“规范”的具体内容,如“尊敬国旗”这四个字对小学生接受起来显得太抽象,为此必须伴随为什么要尊敬国旗,怎样做才叫尊敬国旗等一系列问题去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去尊敬国旗。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旗的来历、意义:了解无数革命先烈怎样为了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创建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了解无数的英雄模范以自己的先进事迹,给国旗增添了光彩,以此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尊敬国旗的字面意思,还懂得了内在的含义。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第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1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作为班主任,行为规范教育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我们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成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品德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一、重视个体差异,建立信任关系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需求。

班主任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家庭背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引导。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和需求,并针对性地进行规范教育。

二、以身作则,做行为规范的榜样班主任在学生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班主任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良好行为的认同和模仿。

班主任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行为与规范一致,让学生从自己身上看到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

三、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规则班主任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规则。

这些规定可以是关于课堂秩序、礼貌待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

规范和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并且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

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班主任能够增强学生对规范的接受程度和合作意愿。

四、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灵活教育学生在行为规范教育中,班主任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程度。

可以通过讲故事、举实例、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正确的行为选择。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良好行为的积极影响。

五、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当学生的行为不符合规范时,班主任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引导学生反思和改正错误。

反馈应尽量注重事实和行为,而非对学生本身的评价。

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意图和内心动机,并引导他们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

六、与家长合作,形成良好教育合力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和需求。

学生教育行为规范制定

学生教育行为规范制定

学生教育行为规范制定一、引言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范学生的行为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环境都至关重要。

二、背景介绍学生教育行为规范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律、守纪律的好习惯。

只有明确了行为规范,学生才能在学校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规范教育行为规范应该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学校应该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确保规范的制定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需求和利益。

四、规范的内容教育行为规范的制定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师长和同学、维护校园秩序、遵守个人卫生、认真学习等。

这些规范应该具有明确的条文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五、规范的宣传制定教育行为规范后,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如课堂讲解、校内广播、悬挂标语等。

只有学生们真正理解规范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

六、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制定教育行为规范只是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在其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七、规范的监督和评估制定了教育行为规范后,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规范。

八、规范的培养力度制定了教育行为规范只是第一步,学校还应该加大规范的培养力度。

通过开展Formative meeting,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规范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扎根。

九、规范的激励政策除了处罚措施外,学校还应该制定规范的激励政策,鼓励学生遵守规范。

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遵守规定。

十、规范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应该定期对教育行为规范进行评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

只有不断完善规范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校环境和学生需求。

十一、规范的效果通过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学生的行为将更加规范有序,学校的教育环境将更加和谐积极。

学生将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格式范文(五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格式范文(五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格式范文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未完全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些陌生的。

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1、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员”,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周末时间进行总结,通过监督员的汇报,评出“星级小标兵”。

(工作计划)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这学期利用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学生的爱班意识为班牌争得荣誉。

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可以利用校园故事会和班牌得星多少的评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另外,对于学生的书写读的姿势,采用“谁的小树长得最直”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在课堂上随时提醒与帮助。

4、以行为规范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示范班评比,开展“迈好成长第一步-以“礼仪教育”为重点”的特色班创建活动。

5、继续作好行为规范示范员、行规之星、行为规范示范班的申报、评审工作,以评比树榜样,促发展提高。

6、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学文明,讲卫生,重礼仪,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营造“人人争当行为规范示范员,班班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的良好氛围。

7、继续推广《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整合的实践研究》这一德育研究成果,合理使用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参考教案,将行为规范教育切切实实落实到晨会、班队会、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各项活动、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等多元途径中,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加强实践与训练,探索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实施行为规范教育
作者:邓立飞
来源:《师道·教研》2011年第09期
班主任既是联系各科任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桥梁。

没有良好班规,班集体就会是一团乱麻,教学质量也不下降。

为此,班主任要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促进班风学风提升。

一、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一)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是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

社会对我们学生的行为规范素质提出了要求,作为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这一教育目标而言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

比如有的学生满口脏字,见钱眼开,自私自利,心胸陕隘,拉帮结伙,流里流气,缺乏教养。

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只有从小的问题抓起,从日常行为抓起,使学生懂得善恶美丑,才能祈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使他们符合社会的要求。

(三)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是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塑造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环。

校风不正、学风不正,很难培养出合格人才。

要想抓好校风、学风建设,我们也必须从抓行为规范做起,从思想上教育学生,从行为上约束学生,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风、学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四)行为规范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生工作中要贯彻“一手抓行为规范教育,一手抓日常管理”两手抓的格局。

既抓好了学生的教育问题,也加强了各项管理,从而使教育工作状况有条不紊。

将各种教育内容统一起来,归纳到行为规范教育中去统一实施,可以避免实际工作中的多张皮和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

二、如何实施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首先,要深入动员,使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明确行为规范教育的意义。

要召开动员会,全校总动员、年级大动员、班内具体动员。

全校动员要明确教育意义、目的和要求,布置全校教育安排。

年级动员要布置各年级抓行为规范教育的具体工作措施,班内则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行为规范,开展大讨论、自查、互检、找问题,订解决措施等,可利用全班参观、定班规班约等形式强化教育过程。

每种动员都应是一次深入的正面教育,切实使学生受到教育。

要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行为规范教育的意义。

其次,要安排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可根据教育意图灵活安排。

比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可参观纪念堂、博物馆、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可请先进人物做报告、组织观看升旗式、组织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爱国主义教育还可组织近代史、党史、抗战史的学习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可组织适当的集体活动;专业教育,学习态度教育,可请毕业生回校作报告、请学习优异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体会;文明礼貌,行为举止的教育可讲礼仪知识、定出礼貌用语,并提出要求;劳动观点培养、勤劳俭朴习惯培养、卫生习惯培养等,可组织劳动、检查着装、发型、手饰、内务、个人卫生等;纪律教育要重申要求,开大会正面教育等。

再次,要把行为规范教育与日常管理各环节要求紧密结合,并严格检查、发现问题认真处理。

行为规范教育期间,是一个强化纪律要求、强化日常管理的过程。

对学生工作中的各项规定都要重申要求,并布置认真检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只依靠宣传教育不够,必须强化纪律约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所有教育计划完成后,应进行总结表彰,对教育中涌现的先进班级、先进人物大力宣传,这是个正面导向的问题。

在人员组织上要调动政教处同志、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会、班团干部共同参加检查、监督工作,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安排的分工,以使工作安排有序。

在教育的宏观思路上,行为规范教育应符合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即:第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掌握,要明确行为规范条文的含义,头脑里没有它们的具体内容,没有深入理解就无从谈起按它的要求去做。

因此我们每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都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行为规范条文,逐条学习,还要能讲解。

老师要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地讲,学生要能熟练的讲出某一方面的要求。

第二,在深入掌握各条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行为规范的要求检查自己,评价他人,评价具体问题,能明辨是非,并形成违反行为规范可耻、遵守行为规范光荣的情感,从而从内心深处愿意按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在一定的情境下能够符合要求。

第三,经不断教育和约束,经不断养成教育,一些好的习惯开始形成,开始从被动遵守到自觉遵守。

责任编辑潘孟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