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功率》word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 功率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功率学案(新版)教科版11、3 功功率教师寄语: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知道功的两个要素,知道功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通过学习知道功率的概念、定义及单位。
3、通过自学例题能计算功和功率。
4、知道功的原理内容重、难点重点是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判断什么情况下做了功,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前置测评1、探究使用动滑轮时你能发现F和G以及S和h之间的关系是:自主探究(一)独立学习(10分钟)1、功的概念是什么?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功的大小等什么?功的计算公式如何?使用公式时,各个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4、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和“牛顿•米(N•m)”的关系如何?5、我们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吗?6、我们引入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它的定义如何?7、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使用时各个量表示什么意义?单位是什么?8、功率的国际单位“焦/秒(J/s)”和“瓦特(W)”是什么关系?9、本节用字母“W”表示了哪些意义?1 0、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省功吗?功的原理的内容、适用范围。
(二)合作学习(10分钟)1、对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组内讨论解决。
2、展示反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做好补充准备。
3、精讲归纳:师对重、难点进行系统总结,并让生适当做好记录加以巩固。
达标测试1、以下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A、提着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C、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D、煤矿工人推着小车前进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B。
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就越大C、机械的功率不同,做功一定不同 D。
在相同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3、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为()A、0JB、400JC、2000JD、2400J4、一个人用60N的水平推力推动下一个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2m所用时间为2s,他对箱子做功的功率是。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 功 功率 教案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 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 。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 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板书
设计
11.4功的原理及应用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轮轴:FR=Gr
斜面
课
堂
练
习
1.如图: 杆秤砣的质量为0. 5kg,秤钩悬挂处A与秤纽O间的距离为8cm,挂上重物后,秤砣移至距O点32cm的B处时,秤杆正好水平。求:⑴被称物体的质量。⑵刻度为3千克的秤星与秤纽O点间的距离。
2.用定滑轮匀速吊起重物,先后用F1、F2、F3沿图 中所示的方向拉绳子,则:()
11.3功功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第课时总序第节
课题
11.3功功率
研讨时间
执行时间
三维
目 标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 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计算机械做的功和不使用做的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原理。通过实验,设置物理情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二、功的原理
1.使用 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 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 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
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功率教案 (新版)教科版
功功率教学准备:一、情境导入第一幅:图中物理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物体的向上移动作出了贡献?第二幅:此人使出了最大的力推大石头,但是没有推动。
第三幅:网球在光滑地面上滚动上面展示的三幅图中,有的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有的力则对物体移动没有贡献。
物理学中的“功”有一种“贡献”和“成效”意思在里面。
二、功1、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功用“W”表示。
2、举例:小孩的拉力F拉小狗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小孩的拉力对小狗做了功,或简单地说小孩对小狗做了功。
叉车的举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或简单地说叉车对货物做了功。
锤子对钉子的锤力F使钉子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锤子的力对钉子做了功,或简单地说锤子对钉子做了功。
3、它们都做功了吗?有力且又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做功。
4、小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F缺一不可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以下三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①、物体没有受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如:踢球,脚离开后球向前飞了10m,人做功为零。
②、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
如:手推汽车没推动,人的推力对汽车没做功。
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不是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如:手提水桶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但手的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重力做功为零。
教材P82:他们的效果相同吗?小明用力拉没拉动,没有做功;小聪使箱子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做了功。
5、功的大小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W=FsF表示力,单位N;s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m,W表示功,功的单位是牛顿米。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人们给这个单位一个专门的名称——焦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一章第三节功功率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一章第三节功功率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我力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以“功和功率”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在设计活动中,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孩子们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功的概念。
2. 讲解:运用实物模型和课件,详细讲解功的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功的计算方法。
4. 讲解:引入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5. 实践:让孩子们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情况下的功率。
7. 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与功和功率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功和功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功功率
小组汇报 引领全班 学习,老 师协作指 导
合作探究, 使学生知 识技能同 步发展
(2)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抓举过程中将杠铃从地上到举过头顶,该 过程对杠铃是否做功?
(3)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提桶的力有没有对桶做功?
(4)推讲桌没推动,推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5)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
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距离(s)
观察讨 论,小组 互助学习
现在,你们知道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是否做功了吗?
2、讨论三种不做功的特殊情况(出示 PPT),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同 学们师友合作完成。
提出三种情况:
培养学生 善于观察 生活,从个 性中发现 共性,激发 学生兴趣
有力无距离;
有距离无力; 有距离有力,但力与方向垂直 讨论练习,学生完成学习单任务一。 讨论以下几种情形,对物体是否做功: (1)火箭升空,燃烧的气体有没有对物体做功?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 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能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小明用 10N 的水平力推一个重为 50N 的木箱匀
速向右移动了 10m,求在此过程中: (1)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F=50 N
(2)重力对木箱做的功; (3)小明对木箱做的功。
10 m
G=100 N
四、课堂小结
一、做功
板
两个必要因素
书
设
二、功的计算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3功、功率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3 功、功率教学设计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课,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导向的方式,通过孩子们亲自动手实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功和功率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滑轮组、测力计、计时器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关于功和功率的一个生活实例,如攀登高山时,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是因为攀登高山需要克服更大的重力。
通过这个实例,让孩子们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2. 实验探究: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通过测力计测量重物的重量,通过计时器测量物体移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功和功率。
3. 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我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功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通过实验现象,理解了功和功率的概念,并掌握了计算方法。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堂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攀登高山的生活实例来引入功和功率的概念。
这个实例的关键点在于,它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3节 功 功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3节功功率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3节功功率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设备,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它们是如何做功的。
2. 讲解功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为:W=FS。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力的作用,了解如何测量力和距离,从而学会计算功。
4. 讲解功率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功率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用公式表示为:P=W/t。
5.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测量时间,从而学会计算功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如计算人爬楼梯的功率等。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活动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动手能力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所提高。
但在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功率的计算公式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功和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自行车等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与功和功率的关系。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功功率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讨论法的开展: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功和功率相关的问题。这种小组讨论法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我会结合实验和演示进行讲解。例如,我会让学生用手推物体,并观察物体的移动情况;或者我会展示电梯上升的过程,并让学生思考电梯所需的功率。通过这些实验和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功和功率知识进行解决。例如,我会让学生计算一个运动员在跑步比赛中每分钟完成的功,或者让学生计算一个电梯上升一层楼所需的功率。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将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讲解和示例,通过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应用功和功率的概念。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
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和功率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4.对生活的关注和应用意识:通过设计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注重情景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一些与功和功率相关的实际场景,如运动员举重、汽车行驶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情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一章第三节功功率
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功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二是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 功的概念:物体由于外力作用而移动一定的距离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即 W = F s。
3.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4. 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即 P = W / t。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2. 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和功率的实际例子,如运动员举重、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和功率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板书设计:板书功和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示例。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5m所做的功。
(2)计算一个功率为20W的机器在10s内所做的功。
2. 答案:(1)功 = 10N 5m = 50J(2)功 = 20W 10s = 200J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锻炼、工业生产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最新初中物理科教版八年级下册11.3功 功率教案 教学设计
11.3功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3.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4.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5.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6.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功的两个要素,知道功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3.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教学难点】1.能计算功和功率。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匀速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学生实验3:用手将书包匀速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匀速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教科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11.3 功 功率17
第十一章第三节《功功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分析理解功的原理,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讨论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和功的公式。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分析功的原理。
三、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一、力学中的功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二、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公式:w=Fs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N·m三、功的原理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功 功率11-教科版
《功功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并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具准备:课件大小矿泉水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这些过程需要推、拉、举、等,耗费一定的力气,在物理学如中何来描写这个过程呢?(做功)出示课件中三幅的图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一幅:图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物体的向上移动作出了贡献?第二幅:此人使出了最大的力推大石头,但是没有推动。
人的推力有成效吗?第三幅:人给网球一个向前的力使网球在光滑地面上滚动。
上面展示的三幅图中,有的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有的力则对物体移动没有贡献。
物理学中的“功”有一种“贡献”和“成效”意思在里面。
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问题引导 学生学习出示事例,学生根据对功的理解判断力是否做功。
(让学生画出物体移动的方向和力的方向。
帮助学生理解)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议一议:1.当你抱着一摞书不动时,你累吗?你做功了吗?为什么? 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5.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力做功了吗?总结;做功为0的三种情况:1、力不为0,距离为0 劳而无功2、力为0,距离不为0 不劳无功3、力不为0,距离不为0,力和距离垂直 劳而无功 讨论;人提着箱子上楼,提箱子的力做功吗?上楼的过程中要克服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个力?这个力做功吗?练习: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的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6)人提着箱子上楼活动;比较哪次活动中做的功多?动作1要求:请将一大瓶矿泉水平举在手中,从讲台左侧匀速慢慢走到讲台右侧。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功 功率12-教科版
课题功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具与教法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知识巩固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二)讲授新课问题: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有什么区别?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
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
比较物体做功的方法:方法一: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越少,做功越快。
温习回顾上一节的知识点。
在新课引入中通过具体的情景,积极思考,在引导下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引入物理量功率。
方法二: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提问】如果时间不同,做功多少也不相同怎么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
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用P表示功率。
2、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P=Wt P——功率W——功t——时间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1MW=106W1W=1J/s 1W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做功为1J。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3、常见的一些物体的功率:图片展示4、课堂例题练习:例1大石头质量为6 t,起重机的吊钩在15 s 内将大石头匀速提升了1 m,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是多少?5、知识补充:公式的进一步推导得出P=Fv相关例题的练习:例2.质量为50kg的物体,用50N的水平推力使它在粗糙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移动10m。
教科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11.3 功 功率2
《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功。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机械运动、运动和力。
学生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学习功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条件。
三、教学设计思想及设计理念:1.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受力分析法、阅读指导法及讨论归纳法。
2.利用视频、大量图片直观展示,结合物体受力分析作图,认识和理解功的含义,认清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况,并能正确判断。
知道物理学中的“做功”和日常生活中的“做工”的区别。
3.在讲授功的计算时,强调公式中各个物理量一一对应,单位统一,各物理量要使用国际单位,例题教学把分析过程分解成多个思维层次,降低难度。
4.本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与学。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环节三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课件展示】播放多媒体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以下三个实例,看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总结归纳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 功率 第1课时 功教案 (新版)教科版
3. 功功率第1课时功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力没有做功而是“劳而无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当有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各个力做功的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生活中的“功”是个多义词,功劳、立功中的“功”有贡献的意思;成功、事半功倍中的“功”有成效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凡是人们从事了脑力和体力劳动,都叫做“功”,那力学中的功又有什么含义呢?接下来让我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播放视频“叉车运货”:叉车搬运货物时,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一定高度.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教师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叉车和货物的运动情况,思考并评价叉车工作的成效.生:叉车给货物一个向上的力F,而货物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叉车向上的托力对货物作出了贡献,有了“成效”,这个成效体现在物体被举高了(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贡献、成效二词).对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就说叉车托起货物的力做了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功的一些知识.【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做功1.做功的概念教师由“叉车运货”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82页图11-3-2中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是指什么?总结: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教师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A.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不劳无功)B.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功.(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教师总结: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2)多媒体展示: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的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不做功)(2)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不做功)(3)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不做功)(4)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不做功)(5)人提着箱子上楼(做功)学生判断,集体订正.注意:在(3)中,人没有做功,电梯给箱子的支持力做了功.例题1(甘肃兰州中考)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C.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解析:A.用桨向后划船,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于是船就会向前运动,故A正确;B.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就是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速度为一定值,与所受到的力无关,故B错误;C.电梯对人有向上的力,并且向上移动了距离,故C错误;D.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而不是受到惯性,故D错误.答案:A教学探究点2功的计算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积极猜想并发言.教师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钩码匀速上升,并提醒学生观察后思考不同情况下做功的大小.第一次:用较小的力F1拉动钩码移动一段距离s1(用刻度尺可以量出);第二次:用与第一次相同大小的力F1拉动钩码移动较远的距离s2(s2=3s1);第三次:用较大的力F2拉动3个钩码移动一段距离s1(F2=3F1).通过三次实验比较可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总结:在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焦耳;符号:J;1J=1N·m.教师提问:1J的功有多大?如果同学们从地上拿起一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做功大约1J.学生自学教材P83页中例题.例题2 如图,高H为1m、长S为2m的斜面,其顶端有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沿斜面自由滑下,到斜面底端,重力做的功为()A.0B.10JC.20JD.无法判断解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物体在竖直方向下移的距离为1m,由W=Fs=10N·1m =10J,应选B.答案:B例题3 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这个人对球所做的功为()A.0JB.200JC.150J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解析:球的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球出手前,人对球做了功,因为球在人的推力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10m,题目中也没有交代这个距离为多少,所以无法计算出推力对球做了多少功;其二是球离开人在地面上滚动时,球不再受推力的作用而仅依靠惯性向前运动,人不再对球做功.所以他对球所做的功无法计算.答案:D例题4 如图甲所示,小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0—ls内木箱没有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给木箱的摩擦力B.1s—2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C.2s—3s内人对木箱的推力做功为6JD.如果3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A.木箱在0~1s内没有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等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图丙可知,在2~3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由图乙可知,在2~3s内推力F=4N,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4N;由图丙可知,木箱在1~2s内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物体间接触面与物体间压力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1s~2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丙图知,箱子通过的距离s=vt=2m/s ×1s=2m,由乙图指此时受到的推力F=4N,因此推力做功W=FS=4N×2m=8J,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如果3s后人停止用力,箱子仍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因此做减速运动,最后停下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B【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功的概念,理解了物理学中做功的特定含义,并能进行功的简单计算.请同学们在课后结合身边的实例相互交流和讨论,加深理解做功的含义.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功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谈到某人作了“贡献”,有功劳、立了功,做事成功、事半功倍等有“成效”,引出功,物理学中也谈到功,进而类比,发现物理学中说一个物体做功与现实生活中的功是不一样的,不仅包含“成效”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物体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物理概念与生活中谈到的某个量是有差距的,它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明确指出,让学生有牢固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时老师列举大量的实例,从而归纳出物理学中做功必须具备的两个因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做功概念的理解.2.在介绍功的计算公式时,可以不必讲述为什么是将力与距离相乘即为做功的大小.可以这样告诉学生,这是物理学中规定的.学生们有了识别哪些情况下力做了功的能力,再介绍物理学中规定的计算功的方法,就不难接受了.所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关键,然后教师通过适当的例题来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W=Fs计算功的大小.板书设计。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功功率教案新版教科版
5、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课程讲授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难点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用具
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环节
说明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功的单位
学习功的计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例题讲解(PPT)
学习功的计算
2、功率
1、PPT出示课件: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
总结:做功相同,比较时间
时间相同,比较做功
可见:做功的快慢与做功多少和做功的时间有关
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一种’贡献’和’成效’意思在里面.它是指:
1、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观察课件:他们做功了吗?
理解力的成效
理解功的概念
理解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功率的计算
课型
新授
电教设备
教具、实验仪器
多媒体、木块、弹簧测力计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PPT,观察图片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2、老师归纳(PPT),引出课题:
11.3功功率
学生归纳图片上的共同点
引入
二、新课教学
1、功
出示PPT,观察图片上的情景,了解力的成效。
2、功率的物理意义(PPT):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PPT)看表格,计算那个做功快。
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理解: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4、功率国际单位:瓦特符号:W常用单位千瓦符号:KW
其它单位及单位换算:
1千瓦(Kw)= 103瓦特(w)
1兆瓦(Mw)= 106瓦特(w)
1、有力无距(如劳而无功)
2、有距无力(惯性作用)
3、有力有距,但力⊥距(垂直无功
理解功的三种情况
4、功的计算
(1)功的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功的计算公式: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3)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理解功的定义
5、例题讲解(PPT)
理解功率的概念
理解功率公式及单位
理解功率的计算
学习功率
三、小结
(1)功的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功的计算公式:W=Fs
(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复习巩固
作业布置
A
自我评价1-3
C
自我评价1-3
B
自我评价1-3
特
教学
反思
教学方案
课题
11.3功功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概念及做功的条件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能够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功率及其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多媒体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