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重点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的相互联系与沟通。

它主要包括对外公共关系(企业与客户、股东、政府、媒体等)和对内公共关系(企业与员工、供应商等)。

公共关系通过各类传播媒介,借助信息技术,传播企业信息,促进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维护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公共关系的建立要遵循公平、公正、真实、诚信等基本原则,做到理性沟通、平等相待。

2. 识别利益相关方:企业要认真辨明其利益相关方,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满足其需求提供服务和支持。

3. 保持透明度:企业应该及时、真实、全面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保持与外部社会的透明度。

4. 建立良好关系:企业需要与利益相关方建立稳固、长久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形象。

5. 公共关系协调一致: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协调合作,统一战线,共同为公共关系服务,形成合力。

三、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1. 目标明确:明确公共关系的目标和方向,制定明确的策略和计划。

2. 关键利益相关方的重视:企业应重视对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心和维护,维护其对企业的良好印象。

3. 多方位宣传:运用多种媒介和传播方式,积极宣传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

4. 定位清晰:企业要对外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业务范围,做到内外一致。

5. 危机公关预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处理预案,及时有效的应对危机。

四、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策略1. 媒体公关:企业要积极与媒体合作,通过新闻稿、专访、报道等形式,传播企业的正面信息,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 社交媒体公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企业要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顾客的归属感。

3. 危机公关: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护企业的形象和利益不受损害。

公共关系学复习(各章重点)

公共关系学复习(各章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

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

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公共关系学章节重点

公共关系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有效塑造自身形象,运用传播手段实现组织与公众双向沟通的管理科学与艺术。

2.公共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三大要素: 主体,客体,媒介)1)公共关系主体一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2)公共关系客体一公众3)公共关系媒介一传播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什么?①从主体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②从对象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有关的所有对象;人际关系包含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

③从内容看,公共关系处理组织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私人事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历史沿革1.公共关系是由哪两个美国人创立的?艾维•李、爱德华•伯尼斯2.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②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传播手段和通迅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④尊重人的需要和情感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条件。

第三章公共关系职能1.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职能?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与沟通;形象管理;宣传引导;协调关系。

第四章.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1.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部的类型。

(p51)①部门所属型②部门直属型③领导直属型④职能分散型3.、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p53)①综合服务咨询公司②专项业务服务公司③特定行业服务公司4.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①诚实高尚的品德②较强的自信心③广博的知识④较强的学习能力第五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1.公众的涵义是什么?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公众的特定含义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2.公众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p66)①整体性②共同性③相关性④多样性⑤变化性3.如何对公众进行分类?(P68)①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划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四种。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定位总是根据组织的自身特点,同类组织的情况和目标公众的情况三个要素来实行的。

组织形象的特性:1。

组织形象的主观两重性。

2.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3.组织形象的相对性.4。

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关系是公共关系要素分析的起点。

对关系的确认应当承认关系的三个特性:1.关系的客观性。

2。

关系的效能性。

3。

关系的时代性.关系的构成要素是主体、媒介、客体,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分别为社会组织、传播、公众。

公共关系的特征:错误!事实为依据:1。

真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2。

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

3.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错误!以沟通为手段:1。

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2.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

3.立足于长远的沟通。

错误!以互惠为原则:1.公共关系明确认定利益目标。

2.公共关系的道德是“大家都赢”。

公共关系对组织的功能(直接功能):一.监测环境,指观察与预测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公共情况和其他环境变化情况。

错误!搜集信息。

1。

公众需求信息.2。

公众关于产品形象的信息。

3.公众对组织形象评价的信息.4。

公众其他信息。

5。

其他社会信息。

错误!研究信息。

二.1.公共关系部门为组织决策提供有关环境的信息。

2.公共关系部门帮组组织决定决策目标。

3。

公共关系部门帮组组织拟定决策方案.4。

公共关系部门帮助组织实施决策方案。

三。

宣传引导.四。

沟通协调。

五.全员教育。

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间接功能):1。

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

2。

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

3。

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

4。

社会政治环境的优化。

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核心。

他有1。

塑造形象的意识。

2。

服务公众的意识.3真诚互惠的意识.4。

沟通交流的意识。

5。

创新审美的意识.6.立足长远的意识。

还需要有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公众的含义:所谓公众,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

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

(要求掌握的,要背的)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文化心理条件—由“理性”转向“人性”。

美国文化体系中3个突出的特性: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形成了尊重人性、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和成长的土壤。

社会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自由、平等、博爱等已经得到广泛宣传,资产阶级的统治必须顺势而为,实行所谓全民参政的“民主政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是通过代议制、纳税制和选举制来实现的,这就使得当权者不能不注意与社会各界公众搞好关系,惟有这样,方能赢得选票,争取民心,保住官位。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发展到自由竞争阶段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必须通过购买不同工厂生产的商品才能获得所需,这就形成了一个及其活跃的开放性的关系网络,并导致信息量的剧增和竞争的出现,企业必须注重信息传播沟通和树立自己形象,现代公共关系应运而生。

物质技术条件——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各种形式的传播和沟通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了。

印刷技术日益提高,报刊媒介遍及千家万户;电子技术不断进步,更带来广播、电视、电影、电话等电子传播媒介的普及;信息传播范围的扩大和速度的提高使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并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方法。

.公众的含义公众是指与社会组织相关的有共同利益需求的个人、群体、组织集合而成的整体,它是以某个特定组织为核心而形成的特殊利益的共同体,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公众的特点1.共同性:是指在组织的公众中,由于共同的目的、需求、意向、问题等,使一群人或组织有相同或类似的态度和行为。

2.可变性。

由于利益、需求和爱好的因素,每个社会组织的公众都处于相对变化之中;组织由于经营管理、服务产品的变化,公众的性质、形式、数量、范围和存在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3.多样性。

不同类型公众有不同利益诉求,同一类型的公众彼此也有很大差异;公共关系的界定●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自考 公共关系学 重点

自考 公共关系学 重点

公共关系概论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代表:弗兰克·杰夫金斯—传播论-侧重传播的属性蔡尔滋-社会关系论-侧重社会性理论:管理论/ 传播论/ 传播管理论/ 咨询论/ 社会关系论/ 综合性定义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组织机构沟通对象——相关公众工作手段——传播沟通媒介过程——信息的双向交流目标——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三、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公共关系观念公共观念种类:公众观念、传播观念、服务观念、形象观念、互惠观念、协调观念组织结构为了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提供传播谁带你、互惠服务,来协调双方关系。

四、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堪称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2.巴纳姆时期—报刊宣传活动3.艾维-李—公共关系职业化公共关系之父4.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 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旗手/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于美国。

1923年,爱德华-伯尼斯出版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

1947年,波士顿大学成立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培养公共关系学士及硕士。

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两人出版《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五、公共关系的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协调、通过服务1983年企事业单位出现公关职能部门1985年成立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1986年成立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1987年成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北京)标志着公共关系在国内已得到正式确认和接受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一)性质和地位性质:传播性、沟通性地位:边缘、中介肩负责任:建立联系、沟通信息、咨询建议策划组织、辅助服务(二)名称我国政府具有公共性质的部门:新闻办、信访局/处、交际处、联络处、对外宣传处(三)模式公共关系委员会(发挥“总调度”作用)高层领导直属型部门并列型部门隶属型(归属于销售部门、广告宣传部门、联络接待部门、办公室)(四)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优点: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缺点: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二、公共关系公司 1985年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成立(一)类型公关公司类型按内部业务划分:专项业务服务公司/ 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综合服务咨询公司按经营方式划分:合作型公司/ 独立型公司(二)组织机构行政部门/ 规划审计部门/ 专业技术部门/ 国际和地区部门(三)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优点:较为客观公正/ 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较灵活,适应性强缺点:关系较疏远/ 运作成本较高三、公关关系协会(一)公关关系协会成立时间轴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86年上海市公共协会1987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1991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二)公共关系协会主要活动内容联络会员、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专业培训、普及知识、编辑出版刊物四、公关人员日常工作(一)公关领导及其日常工作日常工作:1.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2.对人力、经费、设备、时间加预算和分配3.领导全体公关人员开展工作4.内调外联,协调各方关系特殊工作:1.出席组织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会议,参与组织最高层的决策活动2.充当组织发言人,主持由组织主办的新闻发布会,负责向社会各界人士解释说明组织的有关政策和行为3.充当组织的外交代表,出席主持各种社交活动,在本组织与其他组织或公众的交往活动发生重大问题时,亲自到现场处理解决。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行中自觉地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有计划、真实地、持续地开展各种活动,使社会组织与公众相互适应、相互了解、互利互惠,以便塑造组织良好形象的管理工作。

主体:社会组织目标:塑造组织形象客体:公众手段:传播原则:求真务实、互利互惠、双向沟通、持续创新公共关系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

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求真务实:(1)向公众说真话(2)用行动来证明互惠互利:(1)公众利益至上(2)创造多赢局面双向沟通:沟通双方传递相互理解的信息,通过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改善信息的不对称。

持续创新:策划富有新意,形式富有创意。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一、信息职能:发挥收集信息,监测环境的作用。

二、参谋职能:发挥咨询建议,参与决策的作用。

三、宣传职能:发挥对外传播,监控舆论的作用。

四、协调职能:发挥内求团结,外求稳定的作用。

人类早期公共关系的特征:1、自发性和盲目性2、政治性和伦理性3、传播手段简单化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公关四步工作法:调查→策划→实施→评估1、社会政治原因—民主政治民主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而民主政治的每一步都需要公共关系活动的配合。

民众社会地位提高,公众队伍形成,老百姓有了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可能。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公共关系运行的重要保证。

2、社会经济原因—市场经济大规模生产需要大批工人和管理者,组织、协调好他们的关系至关重要,专业分工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催生了共同沟通手段的诞生。

市场经济需要解决市场信息的收集、判断、运用及买方市场条件下如何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定位。

3、社会文化条件—人性文化人际关系理论注意到了工人的人格尊严以及个人价值,使行为科学和人性文化融为一体。

这种尊重人性、尊重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个性化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产生的精神源泉。

4、社会技术条件—大众传播技术传播技术与传播有关的信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的出现及运用,为现代公共关系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支持。

00182《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00182《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2023年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2023年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组织与公众之间旳双向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旳科学与艺术。

2.组织形象:公众对于社会组织旳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旳体现与特性在公众心目中旳反应。

3.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旳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旳目旳与政策具有相称影响力旳个人和团体。

4.传播: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互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旳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旳信息交流与分享。

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过程中所特有旳一种社会现象。

5.认识度:一种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旳程度,其包括被认识旳深度、被知晓旳广度两个方面。

6.美誉度:一种社会组织活动公众赞美、称誉旳程度,受公众予以美丑、好坏评价旳舆论倾向性指标。

7.公共关系意识:属于一种现代经营管理思想、观念和原则,是公共关系实践在人们思维中旳反应,且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8.消费管理: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消费引导,组织消费者旳系列化。

9.内部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组织内部横向旳公众关系与纵向旳公众关系旳总称。

10.广告性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广告是通过购置专业传播媒介旳使用权,为社会组织自身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认知度、美誉度、友好度旳广告。

11.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活动: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指在确定专题内容后,直接通过人际交往、沟通、协调来进行组织与公众旳关系协调。

(以公共关系协调为本质、人际交往为形式)12.新闻筹划:是在服务于组织旳公共关系总目旳旳原则下,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最新为特点旳信息旳制造、选择、加工、编辑、传播、反馈等一系列活动旳运筹筹划过程。

13.新闻制造:指筹划、制造具有新闻价值旳活动或事件。

14、公共关系筹划: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旳现实状况和目旳规定,分析既有条件,筹划、设计最佳行动方案旳过程。

15、公共关系评估:根据公共关系认知度、美誉度、友好度所构成旳特定原则,对公共关系旳计划、实行及效果进行检查、评价,以判断其优劣旳过程。

公共关系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掌握公关七种的不同学说,及各自的侧重点。

答:1、管理说: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

哈罗博士研究分析了472个不同的公共关系定义后提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

杰夫金斯;3、传播管理说:这类定议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詹姆斯。

格鲁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5、关系说:蔡尔兹;6、协调说;7、形象说。

(二)、为什么说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答:因为: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3、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三)、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答:“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可以进一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四)、如何理解公关活动、公关观念?答: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关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五)、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形象”的概念?答:“形象”一讯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首先,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重视组织信誉;2、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3、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4、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资料 重点

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资料 重点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公众关系)2五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⑪管理论:①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②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⑫传播论: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⑬传播管理论: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兰里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⑭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

”⑮社会关系论:①美国斯林顿大学的蔡尔兹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②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编印的《中国职业大词典》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3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①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②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③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④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⑤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播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

)5公共关系状态即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首先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学重点

一、全员公关:1、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

2、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力搞好公关工作。

3、全员公关作用:(1)培养全员公关意识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2)培养全员公关意识有利于维持组织良好形象,使专家的策划不至于落空;(3)培养全员公关意识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

二、公共关系的公众(一)定义:任何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或隶属关系的群体、个人,正在或将会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社会群体。

(二)四个基本特征:1、同质性:指公众成员的同质或同质程度,即某一社会群体的各个成员都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对问题抱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行动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倾向。

2、相关性:指公众与组织之间的相关或相关程度。

大众是不与该组织发生关系、不影响该组织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群体;反之为公众3、特定性:处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在某个特定的领域里面临某个特定的问题,并由此与特定的组织发生特定的关系。

4、可变性:问题解决,公众自然消失;老问题解决,新问题出现;问题解决指日可待但公众期待提高。

(三)、公众的分类:A、横向(问题导向):1、内部公众: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

2、政府及各政府管理部门公众:对组织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3、顾客公众:组织所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群体。

4、事件性公众:由某突发性天灾、人祸、事件而形成的公众。

5、媒体公众:专事向社会传播信息、沟通意义、劝说态度的组织。

6、社区公众:社会组织所在地各种的组织和公众群体。

7、同行公众:属于同一行业的组织或业主。

B、纵向(公众与组织的相关性和自身的发展阶段):1、潜在公众:组织尚未与之发生关联的群体或组织。

2、自在公众:已于社会组织发生关联、已具若干意识但尚未联成自觉群体的公众。

3、知晓公众:对共同问题已经构成群体性自觉意识的公众。

4、行动公众:不仅已经知晓到问题的存在、而且正在准备或已经采取行动的公众。

公共关系学-熊源伟-重点-精

公共关系学-熊源伟-重点-精

公共关系学-熊源伟-重点-精、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含义:⑴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塑造组织形象。

⑵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

⑶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公共关系得三大构成要素(关系:缺一不可)㈠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社会组织、传播、公众1、社会组织:构成宏观大社会的个人的特定集合。

公共关系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社会组织的总体目标来制订自身的特定目标。

2、传播:人与人、人群与人群通过传播形成的关系。

公共关系作为关系的一种,通过传播来传递信息、协调公众行为、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3、公众:任何关系都由主客体双方构成。

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

㈡公共关系三大要素的协调1、社会组织的主导性2、传播的效能性3、公众的权威性4、主体、传播、客体的统一协调一切公共关系活动所追求的都是这三大要素的最优状态和优化组合。

最优状态和优化组合总是相对的,即协调是相对的,不协调是绝对的。

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所谓的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认知度、美誉度与和谐度,是评价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

⑵、“认知度”:表述的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知、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知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⑶、“美誉度”:即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给予美丑、好坏评价的舆论倾向性指标。

美誉度与认知度不同的是:认知度是中性的,不存在道德价值的判断;而美誉度则是褒贬倾向性的统计指标,是对组织道德价值的判断,不同的社会组织,其美誉度的体现有不同的内容。

公共关系的特征基本特征是揭示公共关系的外在特点。

一、以事实为依据㈠真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㈡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㈢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二、以沟通为手段㈠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㈡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㈢立足于长远的沟通三、以互惠的为原则㈠公共关系明确认定利益目标㈡公共关系的道德是“大家都赢”二、人类早期的公共关系1、西方公共关系学者认为2300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关系著作。

公共关系学要点

公共关系学要点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1.公共关系的定义:指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

还有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和社会观念3.公共关系观念:指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公众5.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6.公众的分类:根据公众和组织的所属关系分:内部和外部公众、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分: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7.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和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换和分享。

8.传播的要素:信源(传播者,传者即信息的制造者),信宿(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符号,信息退通道传播的活动过程: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传播学研究的先驱H。

拉斯韦尔,集研究之大成,于1948年提出看著名的拉斯韦尔要素,即五w要素的理论。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反应如何9.宣传:是指社会组织有意识的把某种观念,意识,态度和情绪,以及风俗,信仰传播于社会的努力,是一种有意控制社会心理的活动。

区别:工作性质不同,工作方式也不同。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联系,共同的产生条件,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范围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10.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庸俗关系是指日常生活或经济交往中,利用金钱或职权,拉关系,走后门,套私情,为个人谋取好处等不正当的人际交往活动。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重点归纳一、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提出:“说真话”,“公共关系必须被告知”的命题。

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的领域。

二、公共关系所收集的信息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

三、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之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四、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关礼仪是公关人员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

五、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公众传播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明主政治建设:二是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六、卡特利普和森特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七、产品形象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

八、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塑造形象的意识。

九、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

十、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十一、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中,处于底知名度/高美誉度形象地位的状态为有待改善的公共关系状态。

十二、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稿中,新闻导语部分是整篇新闻稿的灵魂。

十三、完整的CI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即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通常译之为“企业识别系统”十四、为了加强形象宣传的视觉冲击力,企业可以实施CI战略。

十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十六、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二是外求发展。

十七、“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模式进行的。

十八、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求,其中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十九、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媒介关系。

二十、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决策阶层。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学重点

题型: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第一章1.研究公关的不同视野,给出公关的不同定义。

(1)管理职能说--强调公关的管理职能美国社会学家莱克斯.哈罗博士: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双向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公众舆论,并对之作出反映;✓它明确并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变化趋势的监视系统,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并有效地利用社会变化,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运用健全的、正当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的工具。

(2)传播沟通说--突出公关的传播和沟通属性著名学者格鲁尼格和亨特把公关界定为: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弗兰克杰弗金斯《实用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互相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向外的传播方式的综合。

(3)社会公众说--强调公关的公众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哈伍德L蔡尔兹教授: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都是公众性的,都是具有社会意义。

✓公共关系是为了公共的利益,协调和修正我们个人和企业的那些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2.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1)营利性组织:即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追求赢利的组织,如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宾馆饭店等。

(2)服务性组织:即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目标,为服务对象谋求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如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

(3)互利性组织:即以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如政治党派、群众团体、宗教组织等。

(4)公益性组织:即以国家和社会性利益为目标,维护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利益的组织,如政府、军队、治安机关等。

3.公众的性质(1)同质性。

公众的形成是因为公众的成员遇到了某个共同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发展变化将对公众成员的生活产生影响。

某个群体之所以被称为公众就是有了这一共同点作为相互联系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公共关系构成要素分析,其主体就是社会组织,客体是构成组织环境的公众,媒介就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信息传播沟通活动。

2.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即客体,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指的是:任何面临着某个问题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这种群体具有三种最基本的性质:同质性、群体性、可变性。

3.最早的公共关系研究:1906艾维·李德《原则宣言》(公关之父,第一人)标志着公共关系学科研究的开始:1923爱德华·伯奈斯《舆论明鉴》第二人新闻代理最主要的代表人物:19世纪后期、尼斯·巴纳姆4.现代公共关系活动两个直接源头一、美国现代政治竞选制度的发端。

二、新闻代理的产生。

5.世界最大的公关公司之一:希尔-诺顿和博雅公司。

我国第一家合资专业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①快速发展②确定了公共关系管理的战略性地位③不断强化“平等、互动”的传播关系④公共关系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⑤强调公共关系管理的科学性⑥强调公共关系管理的伦理标准7.从公共关系这一特定的传播行为的角度看,五大功能是:①具有对社会组织环境的监察守望功能②具有对社会组织内外公共关系的协调功能③具有将组织的文化传统、科学技术、管理思想、产品等进行传播、普及、推广的教育功能④具有使公共得到游戏、消遣、愉悦和享受的娱乐功能⑤具有使社会和社会组织得以增进收益的效益功能。

8.了解公共关系的守望功能,教材p619.公关关系的市场教育①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对产品知识传播、普及、推广,通过对企业文化传统传承教育,让人们接受一个企业的产品,认识接纳一个企业。

②通过公众教育的手段,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进而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

③通过公共关系战略策划,把市场教育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战略手段,环绕消费这成长过程,全程跟踪进行市场教育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10.公关活动几个常用的模式①轮盘模式(步骤):目标、计划、控制、反馈。

②螺旋模式(阶段):调查研究、采取行动、实施传播、效果检测。

③环状结构(步骤):公关问题的确定、公关的计划和方案的设计制定、沟通及其他公关活动的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评估11.公关活动过程最基本的特征:有序的多次循环往复的发展运动。

这种循环运动时螺旋式上升的。

12.公关策划:广义的公关策划是从公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开始,到公共关系的策略、实施方案制定,到效果评估等全过程。

狭义的公关活动策划指的是在公关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解决处理公关问题的公关计划和具体方案的活动。

13.公关目标的基本类型:①传播信息型的目标②联络感情型的目标③改变态度型的目标④引发行为型的目标。

14.公关目标指定的方法:目标树的方法。

15.随机抽样的方法:①简单的随机抽样(是最简单的,还可乱用数字表作为工具)②等距抽样③分层随机抽样(分层同比、分层异比抽样)④整群抽样⑤分段随机抽样。

16.案头调查法:是一种间接收集社会、商业信息的方法。

它是利用公司内部和外部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料、情报等,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它与实地调查法不同,是纯资料性的收集整理。

17.信息采集的方法:案头调查法、实地调查法。

18.人类的传播方式:①自我传播。

特征是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为同一个体。

②人际传播。

特征有一、个体性。

二、参与度高。

三、从传播的信息看,其交流的手段丰富,符号多样化。

四、从传播的反馈看,其速度最快,交流的双方最易于相互调整适应。

五、人际传播是最富有人情味的传播方式。

六、人际间的个体传播不利于信息广泛、迅速、准确的传递。

③群体传播。

特征是传播者通过媒介、或面对面向大量的公众进行直接信息交流传播沟通的方式。

④大众传播。

特征有一、是一种间接性传播。

二、信息公众性。

三、能最准确地,以最快的速度,向最大量公众传播信息的方式。

四、信息反馈的困难。

五、告诉专业化。

六、对象的高度大众化。

⑤组织传播。

特征有一、特定的传播主体——组织。

二、组织结构影响下的传播活动。

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并存。

四、多元化的公众。

五、是一种有特殊目的的,受严格控制的传播。

六、综合运用了各种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

19.传播过程三项基本要素:信源:传播中信息的提供者(传者)、符号(载体,形式)、目的地(受众)。

20.葛罗尼格和亨特的公关传播模式表:教材P18321.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对说服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关人员使用大众传媒进行说服时。

意见领袖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者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未必是大人物,也可是生活中的人。

22.消费者导向:传统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以同质性高、无显著差异的消费大众为基础。

新形势下,4C’S理论要素:顾客、成本、方便、沟通。

23.传播整合:横向整合(营销传播工具的整合,对各类目标受众的信息整合)、纵向整合(即时间整合,在不同营销阶段,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产生协调一致、渐进加强的信息,达成传播目标。

)24.对比美日CIS上的不同,我国企业如何导入CIS:美国式的CIS着重于视觉项目设计、推行统一的广告宣传和企业对外公关;日本是CIS将由美国传入的视觉型CIS加以充分发挥,结合日本企业的内在文化,融入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而形成具浓厚文化意味的CIS。

我国企业应注意(结合一下几点答)1、产品日益同质化,凸显了形象竞争的重要。

2、信息爆炸需要高效化的传播方法。

3、应对消费多元、分众以及个人化趋势的需要。

4、市场全球化、竞争国际化,需要高效的形象整合手段。

25.企业识别系统CIS:一种通过规范组织、企业在传播中所运用的组织形象符号显征系统,如标志、色彩、字体、口号、行为等,从而使组织、企业的信息实现统一高效的传递,并在对象公众的心中形成对组织、企业形象识别,进而产生心理认同的组织形象管理方法。

由三个子系统构成:MI理念识别系统(核心)、VI视觉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

26.舆论的性质特征:①公众性与权威性②公开性与评价性③自主性与自觉性。

27.预防留言:在流言没产生之前,利用民意调查了解公众正在关心的问题以及感到疑惑的问题,以便预先改变流言产生的条件,向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消除事物的模糊性,是公众关心的东西清晰起来。

28.战略性议题管理:基本内容:对问题的确认、解释和设计反应、实施应对活动。

29.院外游说:原义指的是在走廊或休息室对国会议员进行劝说。

现代游说指的是某一组织直接或间接通过代表自己利益的游说代理机构或说客,与直接影响本组织的特定对象公众进行接触、劝说,使其建立起有利于本组织的态度、立场,并据此而采取行动,进而达到促使某项有利于本组织的政策、法令的确定或通过的传播沟通活动。

30.危机管理:指的是组织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的分析预测、监控预防、干预规避,对已发生的危机的处理、控制、化解、转化等一整套系统管理机制。

阶段:①预防②处理③善后.(危机公关基本环节:调查、决策、实施、善后阶段。

)31.显性成本:是会计成本,就是常说的料、费、工,属历史成本。

隐性成本:包括领导者的人格成本、信息成本、决策成本、团体影响力等。

32.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P教材304、30533.危机传播3T:①以我为主提供信息②尽快提供信息③提供全部情况。

34.公关新闻与一般新闻区别:它是直接为一个社会组织的目标服务的。

主要类型:①新闻性报道②舆论性报道③服务性报道④娱乐性报道。

新闻稿回答的新闻要素:谁,什么事,为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么样。

35.新闻发布会策划应注意的问题:①应有专门召集记者前来给与报道的新闻价值②要妥善安排发布会的时间和地点③确定会议主题,统一发布口径④确定新闻发言人(不是人,是一种制度)和发布会主持人⑤准备好新闻发布的文字资料,安排好现场参观,实物、图片展等活动⑥会场布置⑦请柬和邀请⑧做好经费预算和新闻发布总结。

36.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37.活动的种类:开放、展览、赞助活动。

38.媒介策划的原则:真(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善(维护公共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美(行为、传播、智慧之美)。

39.实现双向互动传播:①自由获取信息②传播权利平等③传播与反馈及时进行40.网络公关管理观念与原则:①树立平等的观念,坚持双向互动交流原则②树立重视信誉的观念,坚持网络公关真实性原则③梳理整合观念,简直网络公关的立体化原则④树立危机观念,坚持网络公关的时效性原则⑤树立积累的观念,坚持长期原则⑥树立创新观念,坚持网络公关的新颖性原则。

41.网络企业形象管理三部分:①网络行为识别系统②网络视觉识别系统③网络推广系统。

42.非语言传播特征:广泛性、模糊性、民族性、确定性、体态语的真实性。

43.演讲人::是演讲活动中信息传播的主体,是演讲信息的载体和发源地。

演讲内容:是通过演讲者的声音、表情和动作传达给公众的。

44.组织内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公共关系出版物,指的是由组织控制编纂制作的,以特定目标公众为传播沟通目标的书面或试听的公关传播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