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第四章
(四)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 根源, 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 之为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之为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②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又脱离了 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革命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革命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③不少领导人看问题很片面,存在绝对肯定 不少领导人看问题很片面, 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后期
1917年俄 1917年俄 国十月革 命以后, 命以后,传 播马克思 主义
(三)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②是中国现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④推动了文化平民化和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⑤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小结: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 1915年陈独 秀在上海创 青年》 办《青年》 杂志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 领导核心。 领导核心。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2.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 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 国革命有了新前途。 国革命有了新前途。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第三节
四、无产阶级的壮大
小组竞答:
1、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年代? 2、中国无产阶级产生那些地区? 3、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最早产生于那类企业? 4、中国无产阶级来源? 5、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四、无产阶级的壮大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壮大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外资 企业
洋务 派企 业
民资 企业
进 一 步 壮 大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2 、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之所以行不通, 主要是因为( ) A、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实业救国 ”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D、 “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一、历史背景
国际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控制 辛亥革命推动
发展机遇
政治前提
国内
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实业救国思想
指导思想
辛 亥 革 命 的 成 功
二、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概况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概况表
时间 基本特征 部门 代表 企业家 南张 北周
1912 — 1919
“短暂的 春天”
纺织业 面粉业
三、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
表现
工厂数、资本额激增
轻工业发展迅速
体系不完整
特点
力量弱小
无 产 阶 级 的 壮 大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依赖性强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启示 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进一步发展
1912—1919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辛亥革命的推动 资本主义萌芽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 列强放松侵略 洋务运动刺激 原因 维新变法的促进 群众斗争的推动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 新政奖励实业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民族资产阶级产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 发起新文化运动; 生,早期维新思 影响 历史舞台,发起戊 无产阶级壮大,为 想出现 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中共奠定阶级基础
近代史复习纲要3-4章
近代史复习纲要3-4章第三章:辛亥革命(创立三民、宣传辩论、武昌起义、果实被抢、军阀统治)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民族危机,社会矛盾激化(国际上《辛丑条约》+国内拒俄、拒法、抵制美货,收回利权及四川保路运动)2.导火线:新政破产→新政内容→1906废除科举→颁布商律→皇族内阁(13人,9满族,7皇族)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其骨干力量是资产姐姐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二、革命派的活动即革命前期准备1.组织:1894.孙中山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香港兴中会总部,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著书立说:1)章炳麟《驳》→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邹容《革命军》→阐述民主革命正义性和必要性,建立中华共和国3)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抨击瓜分阴谋,号召推翻清政府3.组织建党:1)兴中会成立后又成立:黄兴华兴会,蔡元培光复会,科学补习所,岳王会2)1905孙中山、黄兴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政党/标志民革新阶段,孙为总理,黄为执行部庶务,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机关报《民报》。
三、三民主义学学说,革命与改良辩论1.三民主义学说内容及评价:民族、民权、民生→P44-P55(多选、简答、论述)2.革命与改良辩论:“三个要不要”→P55(多选,简答,注意与P35页的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区分开来)1)内容:要不要革命手段翻清,这是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2)意义:划清革命改良界限,民主思想及三民思想广泛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3)局限:未能认清帝国主义本质,民主制度理解局限在形式上,未把土地改革和反封建联系起来,没能解决农土地问题。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1.四川保路运动:粤汉、川汉铁路,四川省为主,赵尔丰,成都血案2.武昌起义:1911.10.10,占领武昌,控制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都督3.中华民国成立1912.1.1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局限性→P48(识记,单选、多选)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局限性及经验教训→P49(简答、论述)1.意义:1)推翻清王朝2)宣告君主专制结束和民国建立3)思想解放4)社会经济、思想等变化5)反帝2.局限:1)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2)没充分发动依靠民众3)没建立坚强革命政党3.经验教训:1)只推翻清政府,没完成反帝反封任务2)资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需要新探索,谋新出路三、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和反对北洋军阀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一次护法→二次护法)1.北洋军阀统治的方式或表现1)政治上:A扩军、立特、立法、杀革命党, B毁弃民主制度、暗杀宋教仁、遣散国民党和议员、炮制《中华民国约法》2)经济上:维护帝、地、买办资的利益 3)文化上:尊孔复古,遏制思想解放2、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1913二次革命:李烈钧、黄兴,南京讨袁,战事集中于九江、南京2)1915护国运动:蔡锷,云南反袁称帝3)1917一次护法:孙中山,广州,依靠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饶打直系军阀4)1920二次护法:孙中山,广东,依靠陈jing明,孙登永丰舰指挥→二次护法失败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共诞生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前的世界形势:1.1914-1918一次世界大战2.1917俄国10月革命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4.凡-华体系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阵地、内容、意义、局限性1.代表人、著作、主阵地:陈独秀《新青年》、蔡元培北大校长,李大钊、鲁迅、胡适撰稿,北大和《新青年》成主阵地2.内容:1)民主和科学→P57(展开,简答,论述)2)提倡白话人、新文学3.意义:是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1)反封建2)宣传民主科学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4.局限性:了解便可.李大钊最早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P58三、五四运动→条件、导火线、过程、特点和意义→P59(多选、简答)1.特点:1)新时代即社义革命2)新力量增长即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3)新文化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德国一切权利转给日本3.过程:1919.5.4北京学生天安门示威,口号…,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至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转至工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5官方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官方笔记-精讲5必修二·1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知识点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中共三大召开①时间:1923年6月。
②内容:大会集中讨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2)中国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国民党一大召开①时间:1924年1月。
②内容: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国民党“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2.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阶段:工农运动再次高涨(恢复和发展)。
(2)第二阶段:黄埔军校建立。
(3)第三阶段:孙中山逝世。
(4)第四阶段:中共四大。
(5)第五阶段: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
五卅运动:1925年上海的“五卅惨案”掀起全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
五卅运动,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
省港大罢工(世界罢工之最):1925年6月起,广州、香港两地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
这次大罢工前后坚持了16个月。
【知识点2】北伐战争☆1.北伐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伐战略方针:首先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知识点3】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1.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以“清党”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开始大屠杀(“七·一五政变”)。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主观原因:①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 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 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 向农村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简答题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 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原汁原味”)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 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 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 革命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根正苗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 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 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 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 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 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 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 作用。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总结 -回复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总结 -回复中国近代史纲要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事件和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以下是对每个章节的总结:第一章:思想启蒙运动和百日维新本章介绍了晚清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重点介绍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的思想贡献。
同时,本章还叙述了百日维新的兴起和失败,这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章:辛亥革命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进展和结果。
同时,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领导能力,以及革命党人不断努力的结果,最终推翻清朝的反动政府。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本章概述了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重点介绍了“四大新人”等杰出人物对新文化运动的推进。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兴起和结果,这次运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第四章: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本章介绍了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进展,主要阐述了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在此过程中的角色。
同时,本章还详细介绍了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民族统一的实现。
第五章:抗日战争本章介绍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进展,重点描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的表现。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新四军、八路军等人民军队的建立和作用,揭示了这些军队对中国解放的巨大影响。
第六章: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本章概述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进展,主要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同时,本章还详细介绍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和历史地位。
第七章:建设社会主义本章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农业合作化、国有化、人民公社等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和影响,揭示了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第八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本章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点阐述了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贡献和背景。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国际事件,揭示了中国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以上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的总结,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同时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间:1919年~1927年起始事件:五四运动~大革命失败导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中国掀起了一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
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历史特点以及历史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以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单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结束;战争引发了一系列革命,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简答]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2)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3)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单选]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简答、论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的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二、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北洋军阀的统治(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三、基本概念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国共合作大革命四、基本线索1、从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3、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
五、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六、教学难点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七、教学热点1、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2、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八、教学方式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2、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九、教学方法1、充分尊重教材,增补相关资料。
2、注重历史史实,史实引出史论。
3、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结合现实。
十、教学资源1、教材2、多媒体教学课件3、教学参考资料十一、教学时间3课时十二、教学流程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4、思考题十三、教学思考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十四、阅读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重点及答案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重点及答案解析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基本口号;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答:主要阵地:北京,上海基本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原因:第一,十月革命给中国人的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了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2、五四运动的特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所以,五四运动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答:特点: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任何政党都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答:新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要,明确了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开天辟地: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5、新三民主义、三大革命政策;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工人、农民、小资、民资等各革命阶级的联盟)答: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反对民族压迫;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 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 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 了先锋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 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 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 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 态革命的起点
“民主”与“科学” 与中国传统 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相容的境地。
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 礼教、生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 倡导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 家” 的目标不相适应。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 表《狂人日记》白话文小说。
辛亥革命后,不同的政党在选择自 己的行动方案,历史在选择不同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终于改变了近代中国 的命运,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并尝试着 回答这道历史留下的课题。
2006年,中共中央总 书记胡锦涛,作出了这样的 回答:
“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 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 性。”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 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 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 知识。
主要武器: 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资产 阶级
三民 主义
资产阶 级共和 国 人民民 主专政 的国家
资本 主义
无产 阶级
马克 思主 义
社会 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 陈独秀、 陈独秀、李大钊等
二、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出于对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可行性的怀疑,促 使中国先进分子另辟蹊径,探索救国新方案。在经 历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 进分子做出的一种历史性选择。 (P100)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经明 显暴露出来。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 (3)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屡次失败的事实, 使国人对资本主义建国可行性产生怀疑。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靠的 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虽然成立 时只是很小的政党,却拥有马克思主义最先进的思想武器。 时只是很小的政党,却拥有马克思主义最先进的思想武器。 她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她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外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外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英国: 万两-——4900万两 英国:9600万两 万两 万两 法国: 万两——150万两 法国:520万两 万两 万两 德国: 万两——0 德国:2800万两 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 中国外贸赤字:1.66亿——1600万两 亿 万两 丝绸出口: 丝绸出口:87517担——131506担;新登记 担 担 工厂418家,新增资本 工厂 家 新增资本15858万元 万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通过借鉴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24;周学时:2。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其中讲授22课时,讨论2学时。
(五)面向专业全校各专业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
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8)这三部分内容。
导言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综述的学习: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2.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4.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 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量继续存在。
代替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 民国国民政府”。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 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 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 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 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 封建势力的联合。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 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 播。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 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 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 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过,在开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 种朦胧的向往。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 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 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 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中国人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 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第一 次提到马克思 梁启超
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介绍马克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月间
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1927年7月 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 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终失败。
真题训练
B
A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 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 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 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白话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封建迷信 反对旧道德 反对文言文 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5年7月 1925年8月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926年5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
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6年3月 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 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成为国民党内 新右派的代表
谢谢观看!
1927年1月 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 权益
《中国现代史》第四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四、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北伐战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1927年1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 义。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 央农民运动委员会。 湖南农民运动大发展:北伐前夕,湖南有农会会 员30多万人。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成立,易 礼容为委员长。
义。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二、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 5、北方人民的反奉倒段斗争 1925年11月,“首都革命”。国共两党领导,11 月28、29日连续两天举行大规模的群众示威运动。 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革命军与日军冲突; 八国齐集大沽口武力示威。 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段祺瑞为首的临时执 政府制造。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辞。图中(左起)分 别为:廖仲恺、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2、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主席, 聘鲍罗廷为顾问。 军政改革:成立军事委员会,汪精卫任主席,蒋 介石入选委员。整编国民革命军,建立党代表制、政 治部和政治工作制。 财政改革:财政统一,统一金融。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陈炯明;讨伐粤南军阀 邓本殷。 两广的统一。1926年6月1日;黄绍竑、李宗仁。
马林(1883—1942), 荷兰人。因帮助爪哇 人民革命斗争的成绩 而受到列宁赏识。 1921年6月-1923年10 月来华,对中共的建 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42年在荷兰反法西 斯斗争中被德国法西 斯杀害。
第一节 国民党的改组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案国民革命部分
第3、4学时:教学内容: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教学过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中共“三大”(中国共产党方面)背景: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暂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所以在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尽管这个党在几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少实力,并且成分复杂,严重地脱离群众,但是,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因此首先应当争取同国民党的合作。
杭州特别会议1922年8月,杭州西湖,决议:……时间及地点:1923年6月广州决议:(见书68面)2.中国国民党“一大”(中国国民党方面)背景:孙中山于是1920年11月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驻地,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孙中山受到极大打击,陷入困境。
他对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深恶痛绝,也透彻地明了与中共的合作将有利于推动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跳出狭小的圈子,从而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宣言》、《孙文越飞宣言》时间及地点:1924年1月广州决议: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见书68面)意义:这样就有了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产生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及其北伐战争。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中国近代史纲第四章第三节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共发 生工人罢工100余次,参加工人30万 人以上,培养了革命骨干,扩大了 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
最低纲领Βιβλιοθήκη 民主革命纲领的意义( 一 ) 中 国 革 命 的 崭 新 面 貌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 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半殖民 地半封建中国国情的初步结合。
创办黄埔军校
亡命 无 开 !军 二 这 ,的个 来希军 挽望官 救就学 孙中 是 校 中国 创 , 山的 造 独 危革一
——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北伐的进行
五卅运动--大革命起点
北洋军阀拥有 军队约80万人
北伐直系军阀吴佩孚、皖系军 阀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7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的进行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
黄埔军校的建立
-政 -治 周部 恩主 来任 校 长 - 蒋 介 石
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建于广州 长洲岛。至1927年7月,招收了 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 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 领和军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
(1)西湖会议: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
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以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中共三大(识记1)(按选择理解)
1923年6月,三大在广州召开。
会议内容: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国民党方面: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政府、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3年元旦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
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孙中山还吸收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3.国民党一大(识记2)及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形式(领会1)(按简答题理解)
●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 以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灵魂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 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统一战线的形式(党内合作的形式):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