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中国不会亡
“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
向。”------顾颉刚
顾延历 先安史 生出学 将版家 书的顾 捐《颉 献论刚 给持先 图久生 书战收 馆》藏 收。的 藏一一 。 九九
五三 三八 年年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的发展
㈠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洛川会议后, 中共领导军民 在华北、华中、 以及华南和东 北地区广泛开 展游击战争, 即配合了国民 党的正面战场, 又发展壮大了 自己。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 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 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 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冯玉祥
马 占 山
马占山
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 政策
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
中 共 八 一 宣 言
1895年甲午战争签订了割地 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 使日本成了“暴发户”。
旅顺大屠杀,全城百姓仅剩 36人埋尸体!
1927 年 “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
《田中奏折》
“惟欲征服支 那,必先征 服满蒙。如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 那。”
4个半月占领东北
“九一八”事变使 中日民族矛盾开 始上升。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侵略和独占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 的方针,逐步形成“北进”的大陆政策和“南进”的
海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国策。
明治天皇
确立“开拓 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 方”的对外 扩张政策;

国共合作第二次:拓展合作空间,促进共同发展

国共合作第二次:拓展合作空间,促进共同发展

国共合作第二次:拓展合作空间,促进共同发展国共合作第二次:拓展合作空间,促进共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共两党在中国的政治局势和国家生活中所做出的努力得以充分体现。

与此同时,两党之间的互相合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种合作形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国家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世纪30年代,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复兴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个时刻,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共党)与中国国民党(以下简称国党)双方再度合作,共同应对外侮。

这便是国共合作第二次。

一、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国共合作第二次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开始联合开展抗日运动。

同时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

各地方兵力的调配,以及对于战争中重要事件的相互协调,让国共两党的合作得以全面展开。

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的红1军团,在国共合作中胜利完成了横渡,从而参加了抗日战争。

共同缔结的协定,为共同抗日奠定了战略统一的基础,奠定了“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基本方针。

此外,一批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军官,也在国民革命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西北地区的一系列抗日战斗,最终得到了完美合作的证明。

总之,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为国共合作在战争中达成共识,为共同抗日建立了牢固的基石。

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国共两党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1941年松江会议上,国共两党达成了《抗战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临时条款》,共同制定出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发展计划。

在根据地经济建设中,国共两党强调实施“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推行民族工业的发展,抓住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和组织工人和农民群众,使得根据地经济的发展稳定向前推进。

此外,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发展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着力于挑战帝国主义传统的教育文化体制,全面理顺国家的发展思路。

通过这些尝试,国共两党进一步拓宽了合作空间,促进了社会的共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国共合作的局限性与挑战然而,国共合作第二次也存在局限性与挑战。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及对第三次合作的展望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及对第三次合作的展望

认识国共 两党第 三次合作 。 促进祖 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同仇敌忾 . 帝反封—— 第一 次国共合作 反
第一次国共 合作 是从12 年1 9 4 月起 至l 2 年7 9 7 月止 , 历
பைடு நூலகம்
时三年半。l2 年 1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的 94 月
召开 , 志着国民党 改组的完 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标 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 , 帝国主义进 一步对 华侵略 , 北洋 军 阀格局混乱 , 工农业 横遭破坏 , 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 民族 亡 国危险与 日俱 增。因此 , 推翻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 中
的国民党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领导者 , 曾领导过辛


亥革命那样的伟大斗争。它有着5 多万名党员, O 在中国有
着较广泛的影响。辛亥革命后 , 孙中山发动的一系列革命 摧
【 作者简介 】 刘慧(905 )女 , 宁省朝 阳广播电视 大学 中文差师。 18 . , 辽 一
维普资讯
13 年 “. ” 9 1 91 事变 , 8 日本 帝 国主义 占领 了东北 全境 ,
又继续 以蚕食手段 踏进 了中国东北地 区 ,中华 民族 又 面 临着亡 国 的严 重危 机 ,中华 民族与 日本 帝 国主义 的矛盾
家分割下去, 由帝 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瓜分蹂躏 ; 或者联合 切力量,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斗争, 促进国家的统 和 独立 。第二次 国共合作之前 , 日本帝 国主义要变 中国 为殖 民地 , 民族 同样面 临着亡 国危险 。在这个事关祖 中华
主义在华统治 。
国共 合作 的根本 出发点 ,也是 国共合作 的一条宝贵经验 。

阐述国共两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怎样说出你的理由

阐述国共两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怎样说出你的理由

阐述国共两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怎样说出你的理由国共两次合作,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国共两党关系历史上出现的两次合作时期,分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

第三次合作的前景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国共两次合作的前景有好有坏,并且受到许多诸如历史背景、意识形态、党派间矛盾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前景较为乐观,因为当时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抵制帝国主义入侵、国家独立解放和实现民主共和的共同目标下遂行合作。

然而,由于互相间的矛盾和国共力量对比的改变,第一次合作最终走向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前景则相对复杂。

该次合作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使得国共两党被迫联合抵抗,形成了著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然而,即使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和领导权之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合作的前景。

尽管有这些困难,第二次合作最终还是实现了共同抗战的目标,最终赶走了日军并取得了胜利。

有鉴于此,对于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首先,当前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两党领导人强调合作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这为第三次合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现代中国面临的挑战与过去不同,如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来共同应对。

在这些问题上,两党都有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他们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达到目标。

然而,要预测第三次合作的前景也不容易。

除了历史因素之外,当前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差异仍然存在,这可能对两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构成障碍。

此外,两党在权力、利益和人事方面仍存在潜在的矛盾。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合作的前景可能会受到影响。

然而,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个人认为第三次合作的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国共两党都是中国政治的重要力量,都对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负有责任。

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共同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姓名:Kevin 学号: 成 绩: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一、国共两次合作背景第一次合作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中国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需要强有力的同盟者。

第二次合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两次合作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但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是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而第二次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二、国共两次合作原因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还有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等。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以后,国内形势日趋严峻,迫使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党派迅速作出抉择和反应,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原因是中共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也是国民党政策转变的结果。

国共抗日

国共抗日
国共两党抗日的地位和作 用
国民党
指导方针:片面抗战路线
地位:正面战场,主战场
共产党
指导方针:全面抗战路线
地位:敌后战场
态度:比较积极组织抗战
情况:四次会战 结果:节节败退、丧师失地
情况:开展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根据地 结果: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牵制了日伪军, 配合正面战场
下一问
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在九一八事变后,9月20日,中共中 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 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 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 战争。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 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 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 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 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 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 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共合作最终形成(标志P148)
正面战场

在十四年的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发动投入十万兵 力以上的大型会战就有22次,大型战役如忻口会 战、台儿庄等就有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 战死疆场的中国国民党将军就有206人。陆军牺 牲、失踪者共3211419人,空军牺牲4321人, 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全部打光。在1929至 1933年自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的两万五千名青 年军官中,就有一万名青年军官壮烈牺牲.在全面 抗战爆发的前几个月,从山海关到上海会战,从武 汉会战到历次大会战和大战役,中国国民党军队 成连、成营、成团甚至成师壮烈牺牲者,不可胜 数……
第二次长沙会战

阐述国共两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怎样?说出你的理由

阐述国共两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怎样?说出你的理由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至1927年)1、时代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

而要对付帝国主义及其中国代理人即各反动军阀的势力,相对来说,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

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时,党员不过四百余名。

而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

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2、合作经过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造成了“二七惨案”。

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共产党提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提出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源自1894年组成的兴中会,有辛亥革命的传统。

民国成立后,北洋系军人在北京掌权。

国民党几经改组,至1919年再经由中华革命党改组而成。

孙中山在1917年及1921年先后两次于广州建立军政府,进行护法。

但是国民党在广东的实力来源依靠向孙中山效忠的各南方军人,而各军人派系林立,亦每与孙中山意见相左,屡次出现“叛变”情况,孙中山多次被迫出走。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希望汲取俄国成功革命的经验,亦希望得到俄国援助及共产党人支持,建立属于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略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略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作者: 刘书礼
出版物刊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6-89页
主题词: 第三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台湾当局;一国两制;国际环境;大陆;基辛格;祖国
摘要: <正> 自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愿同中国国民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以来,国内外各方面反应强烈。

许多人虽然认为第三次国共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实现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却持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可能性不大,有人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完全可能的。

现就其可能性的依据、采取的方式以及台湾时局的变化和政策法令的调整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1、有较好的国际环境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后,中美关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979年初,中。

【同步素材】三次机遇、工农武装割据和两次国共合作

【同步素材】三次机遇、工农武装割据和两次国共合作

【同步素材】三次机遇、工农武装割据和两次国共合作1.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1)第一次机遇: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

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2)第二次机遇: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3)第三次机遇: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

2.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 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1
一、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 三、个人观点
2
#1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对象:日本侵略者 基础:民族主义
主导:前期是国民党,相持阶段是共产党
结果:维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重庆谈判后破裂
3
影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
这是吴伯雄在完成拜谒中山陵仪式后,挥毫题词“ 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第三次国共合作似乎已经拉开了帷 幕,但它能持续多久呢,能最终实 现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吗?哪些因 素可能导致国共合作的再次遭到破 坏呢???
8
#4
预测第三次国共合作
1.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势:
国共前两次合作,都是坚持为了民族、国家和人 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次国共合作也不例外。 在这个大利益原则下,如果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 为了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反侵略 ,那么第三次国共合作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与和平崛起。
#2
分析两次国共合作
1、两次合作成功的背景因素:都是在面对着严重 的民族危机,不得不携手。。。 (今天的合作还存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吗?)
2、两次合作成功的基础因素:第一次是民主主义 和民族主义;第二次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两者的共识,今天两党的合作还存在 着共识吗?)
4
3.两次合作中出现的破坏因素:
9
2.合作的有利条件:
历史渊济
发展战略
10
民主试验
大陆发展
3.合作的不利因素:
①国民党暂时成为在野党 ②小部份台独势力
③美国、日本等台湾的所谓盟国的间接干涉
④认为搞两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错误观念

国共第三次合作展望

国共第三次合作展望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以及第三次合作的展望一、两次国共合作中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比较(一)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和革命任务两次国共合作,从总体上讲,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发生的。

其共同的革命任务,也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二)两次国共合作中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两次国共合作的主体。

这两个政党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合作中,在力量对比、政治性质乃至成熟程度等方面,均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三)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尽管两次国共合作最后均以破裂而告结束,但其实际的结局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几乎完全是在共产党人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大批共产党人和工农大众被血腥屠杀以至大革命失败这样的惨痛代价而告结束的,它使中国革命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处于低潮的状态。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由于共产党人已经成熟起来,他们不仅清楚地知道国民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能够正确地预见其将来。

因此,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并未导致人民革命力量的损失。

相反,这时的人民革命力量,已经强大到足以与蒋介石集团进行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后较量。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必须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挽救民族的危亡,抗击共同的敌人。

那么第三次国共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基础呢?爱国主义、民族利益、民族感情是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首先,大陆、台湾分离五十余年,尽管有的人曾企图让台湾独立,可两党在坚持只有一个中国这个原则问题上从来都是一致的。

这实际上也是在向着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统一的目标接近。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今天,国共两党面临着共同的危机----台独。

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共两党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

今天,在台独及其背后的外国势力威胁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从台湾国民党的现状来看,也是有必要的。

第六讲全民族抗战的艰难历程和最后胜利.

第六讲全民族抗战的艰难历程和最后胜利.

一、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一)日本的侵华政策与“九一八”事变 1、日本的侵华政策 侵略和独占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侵华野心由来已久(明朝倭寇骚扰、侵朝战争) “大陆政策”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 陆 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
总方针。
日本灭亡中国的图谋:田中奏折
(四)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与暴行
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扶持伪政权:伪“满洲国”、北平伪“中华民 国临 时政府”、南京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汪精卫伪 “中 央政府”;在东北、台湾实行“同化政策”和奴化教 育。 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强制中国人的财产、发行 无 法兑现的“军用票”、集中沦陷区法币套购国统区外 汇
九· 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 一八事变。蒋介石
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 城。 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整个 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
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 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庐山谈话

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爆发,促使蒋介石最后

下联共抗日决心。7月17日蒋在庐山发表谈话,明确 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 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 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
淞沪会战( 1937.8.13—11.12 )
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 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 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

国共合作的历史与未来展望

国共合作的历史与未来展望

四、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努力及未来展望
(一)中共领导人有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思想
毛泽东 周恩来
叶剑英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毛泽东和平统一思想 (1956年提出,蒋介石执政)
(一)省亲会友、来去自由。 (二)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三)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四)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周恩来的“一纲四目”(1963年提出)
第一次秘密 和谈:毛泽 东提出“和
为贵”
第二次秘密 和谈:曹聚 仁代蒋为母
扫墓
第三次秘密 和谈:陈立 夫邀毛泽东
访台
(二)
海峡两岸试探性接触 ——建国后国共三次密谈
(三)新时期国共合作的共同基础
第一,在经济上海峡两岸现在都实行市场经济体 制,而且都加入WTO.这是国共合作的经济基础。
第二,苏联斯大林式政治体制垮台,世界政治从 专制、独裁走向文明、民主。
第三,孙中山先生是国共两党共同崇拜的伟人. 是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新形势下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意义重大
(四)新时期开创国共合作的新篇章
国共两党领导人历史性握手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
5月27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 访问团在南京拜谒中山陵。这是吴伯雄在完成拜谒中山陵 仪式后,挥毫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江泽民提出的八条和平统一主张 (1995年提出,李登辉执政)
❖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 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应坚决反对。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 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 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作为第一步,双方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进行谈判。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 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的。 (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主张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 济合作。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 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 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的优秀传统。 (七)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 益。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 ,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八)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 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 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历史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
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 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 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 (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
(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 加紧反革命扩张在,各地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 1927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
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经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 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 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 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 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 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
马英九在 520 就职演说中说道:“我深信,以世界之
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 荣之道。”希望大陆“为两岸关系的长远和平发展,创造
双赢的历史条件”。
5 月 28 日胡锦涛在会见吴伯雄时提出:“继续依循并 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富有成效的努力, 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增强广大台湾 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吴伯雄则回应说: “国民党已经将 2005 年 4 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正式列入党的政纲,这不仅是 对台湾民众而且是对两岸同胞作出的承诺。”

国共合作抗战和争取第三次合作

国共合作抗战和争取第三次合作

作者: 魏春芳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9-91页
主题词: 国共合作;日本侵略者;黄河流域;抗日救国;个人身份;吴佩孚;正面战场;三次反共高潮;敌后战场;亲英美派
摘要:<正> 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的历史,第一次,采取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形式,去影响和改造国民党。

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很快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第二次,则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即国共两党,在组织上各自保持对自己的军队和政权的领导作用的同时,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对与抗战有关的事宜,则通过国共两党的协商,求得解决。

这就是“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展望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展望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展望舒兰市十二中张亚娟历史是镜子,它促使人们看到过去坎坷的道路;历史也是路标,它引导人们踏上未来宽阔的坦途。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很有教益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首先,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推动了国民党走上革命化的道路,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其次,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壮大了共产党队伍,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再次是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国共合作后,在两党共同努力下,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军事人才,发展了工农运动。

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反帝风暴席卷全国,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迅速兴起。

在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后,接着就出师北伐,仅10个月时间就打垮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等几十万军队,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解放了半个中国,震撼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正所谓:同仇敌忾,反帝反封。

1931年“9.1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全境,又继续以蚕食手段踏进了中国东北地区,中华民族又面临着亡国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以及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立即投入了抗日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开始联合救国的伟大事业。

第二次国共两党重新合作,首先有力地动员了亿万军民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打败外来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中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提高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威望。

其次,国共两党联合抗击外来敌人,中国人民的军队,英勇奋斗,不怕流血牺牲,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一页。

再次,国共合作抗战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5个最大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毛概作业-浅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02

毛概作业-浅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02

浅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浅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这两次合作都有一定的基础,也关乎两党共同的利益。

既然,在一定的基础和共同利益下两党可以合作,那么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其实,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可能性是根据前两次国共合作来分析的。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第二次合作是共同抗日,第一次是因为两党的政治理念有一定的相似,而第二次则是因为日本的侵略损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国共两党之间的纷争在当时显得便没有那么重要了。

所以说,只要有合作的基础,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可能性就很大,那么,如果国共有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那么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根据两党目前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国共两党的合作基础应该是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从国共两党的前两次合作可以看出,国共合作是有利于双方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第二次合作更是打败了侵略者——日本,这场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首次胜利,所以说国共两党的合作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根据这两次合作可以看出,如果国共有第三次合作,那么合作的结果也必然是对两党都有利益的。

因此,只要两党之间出现了统一的利益点,那么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国共合作谈判历史上国共有两次合作,都发生在民族危亡的重大时刻。

第一次合作背景是列强侵占中国,军阀割剧混战时期。

第二次合作则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通常所说的国共合作谈判是指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六次谈判。

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以长远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和开放的胸襟,促成了国共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悍然侵略中国东北。

中国共产党为了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开始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6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兵谏的形式,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国共两次合作

国共两次合作

国共两次合作
郑旭东
【期刊名称】《中考历史》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中考预测】本考点在历年中考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具体考查北伐
战争、抗日战争中的三次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中共七大的内容和作用以及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

2013年中考将可能会以连战率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等热点材料切入.考查历史上国共两次合作和对国共合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及当今国共关系的发展情况等。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郑旭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J], 李建宁;
2.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中探讨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J], 冯善京
3.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J], 常三性;刘根朝
4.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看第三次国共合作 [J], 冯善京
5.论国共合作的恒定条件——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 [J], 赵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分析两次国共合作
1、两次合作成功的背景因素:都是在面对着严重 的民族危机,不得不携手。。。 (今天的合作还存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吗?)
2、两次合作成功的基础因素:第一次是民主主义 和民族主义;第二次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两者的共识,今天两党的合作还存在 着共识吗?)
4
3.两次合作中出现的破坏因素:
12
13
7
这是吴伯雄在完成拜谒中山陵仪式后,挥毫题词“ 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第三次国共合作似乎已经拉开了帷 幕,但它能持续多久呢,能最终实 现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吗?哪些因 素可能导致国共合作的再次遭到破 坏呢???
8
#4
预测第三次国共合作
1.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势:
国共前两次合作,都是坚持为了民族、国家和人 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次国共合作也不例外。 在这个大利益原则下,如果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 为了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反侵略 ,那么第三次国共合作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与和平崛起。
①利益因素:两党固有的阶级利益和政治利益的 分歧不时会凸显出来,冲突加剧导致破裂。 ②国际因素:第一次合作是因为列强勾结汪蒋集 团反共而破裂;第二次合作是随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进程而加剧了分裂的倾向。
5
#3
第三次国共合作
6
国共两党领导人历史性握手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
5月27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在南京拜谒中山陵。
9
2.合作的有利条件:
历史渊源 执政经验 法制建设 时代潮流
市场经济
发展战略
10
民主素:
①国民党暂时成为在野党 ②小部份台独势力
③美国、日本等台湾的所谓盟国的间接干涉
④认为搞两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错误观念
11
#5
个人观点
现阶段国共合作是必要的,也是有合作的基础和共 识的,两党合作将继续持续下去,这是一种大趋势 。 但是受到岛内和国际等多方面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国共合作的道路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共合作将主要局限于经济和 文教等领域,政治上的突破乃至实现统一大业需要 足够的耐心和难得的契机。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 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1
一、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 三、个人观点
2
#1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对象:日本侵略者 基础:民族主义
主导:前期是国民党,相持阶段是共产党
结果:维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重庆谈判后破裂
3
影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