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国共合作
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第一次: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屡屡失败,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决定与中共联合,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北洋军阀;中共在革命进入低潮后认识到,面对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对敌。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接受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二次:面对日本侵略的步步深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明确表示了联共抗日的决心,红军改组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国共合作的战役有哪些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国共合作的战役有哪些国共合作时间提起国共合作,很多人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在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面,总共有两次十分著名的国共合作,并且这两次国共合作都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果,都以战争的胜利而告终的。
那么,这两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呢?国共合作时间可以说是处于中华民族的危亡之际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是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的,当时的国内情况是十分危急的,基本上是到了一种民族命运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的。
从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了合作的关系,而到了1927年的时候,由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最终国共两党的合作得以破裂,可以说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终结标志。
而国共第二次合作则是在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对外抗战中,即是抗日战争时期。
自从1937年的爆发的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对外的抗战目标,即开始了正式的国共合作。
而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与1946年的时候,国共两党的关系正式破裂,可以说是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国共合作时间总共有两个,每一次国共合作都是出于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可以说只有形成了统一对外的战线,才能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也能够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应先。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国共的两次合作是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二七”惨案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才真正领悟到,要想打败强悍的敌人,就必须要联合别的武装力量共同作战。
于是,共产党选择了当时赞成革命的国民党。
而国民党内部急需改组,也需要共产党的帮助。
在这种大形势下,两党的合作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起来。
1935年,共产党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建立了统一战线。
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就此拉开了帷幕。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颇为曲折。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蠢蠢欲动,中日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化,最后终于发生了卢沟桥事变。
国共的两次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共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年8月,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共产党的让步,在三年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军队,没有领导权)。
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破裂: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势促使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1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共合作中的经验教训
01
02
03
求同存异
在合作中,双方应寻求共 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同时 保持各自立场和原则,以 实现和平共处。
遵守国际准则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应遵 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尊 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合作共赢
通过和平合作,各国可以 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地区 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国共合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促进国际反法西斯同 盟的形成
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形成了国际 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 的友好关系
国共合作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 友好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为地 区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影响美苏关系
国共合作对美苏关系产生了深远 影响,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国共合作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
国共合作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有力支持。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成为地区和平稳定 的基石,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促进世界和平运动
国共合作的成功鼓舞了世界范围内的 和平运动,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 展。
加强政治协商和团结
面对共同敌人,各党派之间应加强政 治协商和团结,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要点二
保障人民利益
各党派的合作应始终以保障人民利益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损害人民利 益。
要点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
在合作过程中,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避免出现内部矛盾和分裂。
03
国共合作与中华民族复兴
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促进作用
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借鉴意义
近现代史论文-国共的两次合作
国共两次合作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都创下了很大的成就。
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
国共两次合作虽然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导致所表现出从合作内容到合作形式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国共两次合作汲取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更快更稳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
而要对付帝国主义及其中国代理人即各反动军阀的势力,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
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时,党员不过四百余名。
而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
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
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那时,中国共产党还很弱小,甚至主要活动都要在地下展开。
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中共主要是开展工农革命,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领导权,破坏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关系彻底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当时的形势是,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表格
主要矛盾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中 国人民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时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 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共 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但到了大革 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国民 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最终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
次国共合作的对比表格
第二次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 险,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 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 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到1946 年6月结束。
对象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以国内封建军阀即北洋军阀为主,因而 以国民革命运动的形式出现。
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部分权 利,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而使合作破裂。
国共第一次合作酝酿过程中,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 合作方式 会力量,只是强调“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
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是全面侵华的日本法西斯,因而以民族独立 战争的形式出现。
国共两次合作比较表格
以下是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表格: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时间
1924-1927年
1937-1946年
背景
为了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屠杀了许多革命群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
结果
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合作继续
意义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转入地下,进行革命斗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屠杀了许多革命群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
总结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
总结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特定历史时期达成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历经了两次,一次是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另一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
两次合作都是为了实现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的目标,总结出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首先,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表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放下了过去的争端,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这种团结一方面加强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力量,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为日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面对内部外部的各种挑战。
这种团结不仅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
因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
其次,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表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是国共合作的基石。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始终坚持中国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原则,制定了抗日战争的具体策略和战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国共两党也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了从经济的自力更生到国防的自主自强。
这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确保了国共合作能够真正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利益。
总之,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的总结表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是国共合作的关键。
这两次合作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史料及解析】两次国共合作和国共十年对峙
【史料及解析】两次国共合作和国共十年对峙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也适合两党之间的关系,学生一定要注意在两次国共合作中间有一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⑴原因:①中共方面: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共“二大”正式确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②孙中山方面:接受建议,同意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⑴在国共两党推动下,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926年7月北伐⑵失败:1927年蒋发动“四一二”政变,汪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革命失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7、15----1937、7、7)1、中共探索出中国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⑴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⑵1927年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⑶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日本大举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又进逼华北。
3、国民党政策:“攘外必先安内”实质是对日妥协、对红军围剿4、红军长征⑴原因: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②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⑵经过: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 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两次国共合作的分析对比
两次国共合作的分析和对比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大革命”。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共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拉开帷幕。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它是中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同时也和当时国民党的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字:背景原因条件意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而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时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在几经挫折后,没有多少实力,而且成分复杂,组织松散。
但它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势:一是它的领袖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是有威信的。
二是在中国南方建起了一块能够容纳各种革命力量进行活动的根据地,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三是孙中山在经历多次挫折后,深感其领导的革命必须改弦易辙,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革命。
因此,中国共产党准备建立统一战线。
2、原因:A.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两次国共合作课件(8张)
分裂:十年内战时期 (1927——1936年) 标志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对抗: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井冈山会师 农村革命根据地 古田会议 革命道路
长征 原因 长征的胜利(路线) 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
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经过: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
3.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 游击队改编为 新四军。
4.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次国共 合作正式实现。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
功绩:第二次国共合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形成,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 七七事变 中国红军改编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战胜利
第二次分裂:内战时期(解放战争) (1946——1949年)
两次国共合作与分裂
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 合作 对抗 再合作
再对抗
创办黄埔军 校,进行北 伐战争,基 本推翻北洋 军阀的统治。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军阀
与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
经过:1.中共三大……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两党 合作正式实现。 主要成果: 1.建立黄埔军校。
重庆谈判
内战爆发 重点进攻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 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启示: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 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
两次国共合作
特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实行党内合
作,包括四个阶级(工、农、小资产阶 级、民族资产阶级),以新三民主义为 合作政治基础,主要解决国内阶级矛盾。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党外合作,除少 数汉奸外,都积极投入,不论阶级党派, 不论海内海外,捐弃各种恩怨,有力出 力,有钱出钱,同仇敌忾,团结协作; 没有联盟的组织形式,也没有书面的共 同纲领,一切行动围绕着打败入侵者; 两支军队、政权并存;赢得世界各国爱 好和平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5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留给后人哪些
启迪?
6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迪
两次国共合作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民族危机感,才有 北伐战争的进行和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更需要各民族的团结。无论 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是每一 个炎黄子孙必须正视的问题以及应尽的责任。没有 民族大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社会的和 谐,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
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仍然坚持抗战,
但组织比较混乱,加上汪精卫投敌等原 因,国民党战场出现一些消极现象。 (2)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实行独裁专 制统治,长时间忙于剿共,使中国社会 状况继续恶化,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侵略 之机。9.18事变后,日本得寸进尺与国 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有关。7.7事变后, 基本上是仓促抗战,又实行一条不发动 民众参加的片面抗战路线,在相持阶段 制造了两起反共事件(进攻八路军总部 周边县城和皖南事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两次国共合作极 大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1.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 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没有北伐战争,就不 可能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没有第一次 国共合作,就没有国民革命思想的进一步发 展。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04
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与启 示
合作共赢的历史意义
推动中国近代革命进程
国共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使中国革命取得了 伟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民主。
实现民族团结抗日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高潮,两党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促进思想解放
国共合作期间,两党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了中国思想的 解放和进步。
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
01
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
02
国共两党应该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和问题。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03
国共两党应该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繁
荣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抵御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期间,两党携手作战,共 同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团结
此次合作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对于中国现代史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经验
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只有团结一致、共同 对外,才能取得胜利;而在内部矛盾和分歧方面,需要以协商和妥协的方式解决。这些经 验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THANKS
02
军事合作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广泛的军事合作。共产党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共同抵御日
本侵略。
03
政治合作
除了军事合作外,两党在政治上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国民党政府承
国共的两次合作与分裂
国共的两次合作与分裂: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两大政党,他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两党关系却不断发生变化。
(1)中国国民党的前身是中国同盟会,请问其的政治纲领和意义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3)国共两党之间曾经有两次合作,合作的标志、原因和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第一次合作:
标志——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
原因——国民党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成就——创建黄埔军校;北伐胜利进军,国民革命高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合作:
标志——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成就——结束十年内战局面,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国共两党之间也曾有两次分裂,分裂的标志和后果如何?
第一次分裂:
标志——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后果——国民大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十年内战开始,给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以可乘之机。
第二次分裂:
标志——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后果——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5)由问题三、四可知,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出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
(6)对于今天来说,有何现实意义?
①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②两党可以通过谈判,进行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联合阵线或统一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历史上有名的两次国共合作却也有着各自的异同点。
1)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危机之中,而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非极其强大,至于国民党方面,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
所以,国共两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所造成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当时,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
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而国际上,以苏联、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正在与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轴心国交战,中国获得国际援助十分有限,所以为了抵抗在科技方面都占有优势的日本,国共两党不得不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任务是有所不同的,第一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任务,而第二次则是把抗日救亡当作目标。
2)两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并肩作战,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国民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的是党外合作。
3)两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两次国共合作的倡议都是中共方面率先提出的,而且中共方面还为促成国共合作积极行动,并提供对国共双方乃至民族和国家利益都有利的合作方案。
同时自身也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
第一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还很弱小,甚至主要活动都要在地下展开。
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中共主要是开展工农革命,而在第二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已经独立自主的开展斗争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自身力量也不断的壮大。
4)两次国共合作的性质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四大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结成的全民族爱国力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两次国共合作共同的特点:
首先,两次国共合作是在面对共同的民族敌人的前提下完成的。
其次,国共两党在合作之前都意识到,通过两党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地集中中国的精英,解决中国当前最紧迫的历史任务。
第三,在两次国共合作之前,尤其是国民党,意识到其自身处于一定的政治困境中,急需外界因素解决,而共产党恰恰可以为其提供了必须的帮助。
对于共产党来说,也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来完成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统一战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
6)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结果的异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领导权,破坏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关系彻底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展开了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合作即告结束。
总之,国共两次合作最终都走向了破裂,这是由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