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次国共合作比较
国共一二次比较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什么?
国共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敌对阶级、政党之间的合作,它同大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较有许多特点。
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国共第二次合作仅仅是以抗日为目标的联盟,两党合作的基础实际上仅仅是抗日而没有两党公认的合作的共同纲领和具体组织形式。
第二、国共第二次合作是两党的武装联盟。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一方面开辟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场,另一方面由于国共两党的武装联盟是两个敌对阶级间的联盟,因此,必然存在尖锐的斗争,而且以局部的武装冲突表现出来。
由于我党制定了正确的斗争原则,坚持针锋相对的斗争,才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保存和发展了革命阵地。
第三、中共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各个革命阶级同本来是阶级敌人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合作,因而,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联盟。
这种联盟之所以能形成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表现出的两面性决定的。
因此,也必然存在尖锐的斗争,它不仅表现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而且还表现为激烈的军事斗争。
由于我党制定了一整套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才粉碎了蒋介石从各方面的进攻,坚持了国共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一、不同点
1)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3)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4)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不同:
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小,国民党同样需要和共产党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相同点:
1)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2)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3)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
派代表直接帮助。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
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4) 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
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
失误而最终失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
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浅谈两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两次国共合作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上共有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发展了民主革命,推进了北伐战争,后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下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共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共合作形成。
1946年,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也宣告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
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中华民族的觉醒更进一步。
这些事实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
几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党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对一致的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蚀和剥削的历史任务。
在这个历史问题上达成共识是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
所以国民革命或者联合抗日只是这个问题的现实反映和外化,国共两党在必要的历史时刻选择比较宽容的方式相互利用以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时,国共两党的独立性都相当大,并且缺少共同的政治纲领,可以说是在各自为战。
但是爱国热情是相当强大的驱动力,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与日本军队顽强抗争,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做殊死的抗争。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各个战场上,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两个战场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不但挫败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而且使其陷入人民战争之中而无法自拔。
国共两党军队的战斗和牺牲,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比民主革命时期的两次国共合作

本 上消灭 了吴佩 孚和孙 传 芳的军 队 ,重创 了张作 霖的部 队 ,沉重打 击 了北洋军 阀的统治 ,加速 了 中国革命 的进程 。 抗 日民族 统 一 战线 建 立 以后 。国 共两 党 开始 了正 面 战场 的 抗 战 。 国 民党 正面 战 场 的淞 沪会 战粉 碎 了 日军 三个 月 灭 亡 中 国的计 划 。八 路 军 一一 五 师取 得 的 平型 关 大捷 是 抗 战 以来 的 首次 大 捷 , 台儿庄 大捷 是抗 战 以来 取 得 的最 大 的胜 利。 1 9 3 8 年1 O 月 ,随着 广 州 、武汉 的失 守 .抗 日战 争进入 到 了相持 阶段 ,日本 开始采 取 以政 治 斗争 为 主 , 以军 事 斗争 为辅 的方针 。企 图拉 拢 国 民党 。 1 9 3 8 年 国民党 召开的 五届五 中全 会 。确 立 了溶共 、防共 、限 共 、反 共 的方 的 民主派 。于是 中国共产 党 开始谋 求 同国 民党 的合作 。而 当时的 国 针 ,先后 发动 了两次 反共 高潮 ,但在 中共 的回击 和 国际的压 力下 , 民党 内组 织涣散 。成 分复 杂 ,地 方军 阀陈炯 明叛 变 之后更 使孙 中山 国民 党不 得 不继 续 维持 着 统 一 战线 ,并最 后 取得 了抗 日战争 的 胜 认 识到 “ 南 北军 阀如 一丘 之貉 ” ,要想 改组 国 民党 。必须 寻找 新 的 利 。 力 量 。中 国共产 党领 导 的工人 运 动虽 然失败 了,但是 引起 了孙 中 山 再次 ,从 合作 的结果 上 ,第一次 国共 合作在 某种程 度 上来说 是 和 国 民党 的注意 ,再 加 上共产 国 际的 帮助 ,孙 中 山同意 与共产 党进 失 败的 ,第二 次国共 合作 实现 了近代 中 国第一次 反抗 外国侵 略 的完 行合作。1 9 2 4 年 国 民党 ~ 大 的召 开标 志着 第 一次 国 共合 作 正 式形 全胜 利 。 成 ,两 党合 作 的基础 是新 三 民主义 及 “ 联俄 、联 共 、扶助 农 工” 的 当北 伐 部 队打 倒 长 江 流域 后 ,威 胁 到 了帝 国主 义 在 中 国的 利 三 大政 策 。但是 。合 作 的方式 采取 了党 内 合作 的形式 ,即共产 党 以 益。同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联合帝国 个 人 身份加 入 国民党 。但 共产 党保 持组 织 上和政 治上 的独 立 性。但 主 义开始 了对 革命 的破 坏 行动 。蒋介 石先 后发动 了 中山舰事 件和 整 是 这种 合作 方式 是建 立在 不平 衡 和不平 等 的基础 之上 的 。共产 党代 理 党务 案 ,篡取 了党权 和 军权 。随之 而来 的四一 二和 七一 五反革 命 表 的无产 阶级 和 广大 人 民群众 的利 益 ,他 们 的 目的是 建立 无产 阶级 政 变彻 底暴 露 了蒋介 石的 反革命 阴谋 ,他 开始大 肆逮 捕和屠 杀共 产 政权 。而 国民党 代表 的是 资产 阶级 的利 益 ,他们 的 目的是 建立 资产 党人 ,维持 了三年 的第 一次 国共合 作就这 样破 裂 了。 阶级 共 和 国。不 同 的阶级 利益 必 然会导 致合 作 方式和 合作 基础 的不 国共 两党 的第 二次合 作则最 终打 败 的侵 略者 ,取 得 了近 代 中国 稳 固。而 随 着共 产党 力量 壮大 ,必 然会使 国民党 提高 警惕 ,当两党 第一 次反对 帝 国主义 的完全 胜利 ,从 而使 中华 民族从 危亡走 向 了振 的 力量对 比发 生 改变 的时候 。这 种合 作方 式注定 最终 将会破 裂 。 兴 。大大增 强 了中 国人 民 的 自尊心 和 自豪感 ,唤 起 了民族 团结 的巨 2 0 世 纪末 3 0 年 代 初 ,资 本 主 义 国家 的 经济 危 机波 及 到 日本 。 大力量 。为 中国 民主革命 的胜 利奠定 了坚 实的基 础 。 为了转移本 国人民的视线 ,掠夺更多的商品和原料产地 。日本于 尽 管 两次 国共合作 有 着诸 多的 区别 ,但 是我 们可 以看 出国共 两 1 9 3 1 年 发 动 九一 八 事 变 ,占领 了中 国东 北 ,随后 又 发动 了华北 事 党合则 两利 ,斗则 两伤 。每 当 国家处 于生 死关头 之际 ,国共 两党 都 变 ,企 图把华 北 变成第 二个 东北 。随后 又发 动 了七七事 变 和八一 三 能够抛 弃前嫌 ,不 计较 个人 的利益 得 失 。团结合 作抵御 外辱 。两 次 事 变 ,开 始 了全面 侵 华 。中 日的 民族 矛盾 上 升到 了 当时社会 的主 要 国共合 作为 我们提 供 了丰 富的经验 和教 训 ,以史 为鉴 ,将极 大地 有 矛盾 。在 中华 民族 面对 亡 国灭种 的危急 时刻 ,国共两 党又 一次从 民 益于祖 国的 和平统 一和 中华 民族的伟 大复 兴。 族 大 义 出发 ,走 上 了合 作 的道 路 。 1 9 3 5 年1 2 月 中国共 产 党 在瓦 窑 作 者简 介 : 堡 召 开会 议 ,确定 了建立 抗 日民族 统 一战 线 的方针 。 1 9 3 7 年9 月2 2 孙 笑彦 , (  ̄ 9 8 8 - ) ,辽宁 阜新 市人 ,法 学硕 士,研 究方 向: 中共 日国 民党 中央 通讯社 发 表 了 《 中共 中央 为公布 国共 合作 宣言 》,次 党 史 日蒋介石发表谈话 ,事实上承认 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第二次 合 作正 式形 成 。 国共 两 党 的第二 次合 作采 取 的是党 外合 作方 式 ,即 两个 政权 、两支 军 队的对 等合 作 。 中国共 产党在 合 作 中做 了重大让 步 ,承 诺在 合作 后把 工农 政府 改 名为 中华 民 国特 区政 府 ,红军 改 名 为中国革命军。后来依照协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主力红军改 名 为国 民革命 军 第八 路军 ,后 又将 南 方的 游击 队和红 军 集 中 。改名
两次国共合作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联合阵线或统一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历史上有名的两次国共合作却也有着各自的异同点。
1)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不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危机之中,而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非极其强大,至于国民党方面,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
所以,国共两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所造成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当时,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
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而国际上,以苏联、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正在与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轴心国交战,中国获得国际援助十分有限,所以为了抵抗在科技方面都占有优势的日本,国共两党不得不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任务是有所不同的,第一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任务,而第二次则是把抗日救亡当作目标。
2)两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不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并肩作战,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国民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的是党外合作。
3)两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两次国共合作的倡议都是中共方面率先提出的,而且中共方面还为促成国共合作积极行动,并提供对国共双方乃至民族和国家利益都有利的合作方案。
国共的两次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共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年8月,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共产党的让步,在三年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军队,没有领导权)。
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破裂: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势促使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相同点
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
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 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 体行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不同点第一次第二次合作方式政治基础合作结果中共成熟状况和采取方针党内党外新三民主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途破裂维持到抗战胜利幼年缺乏理论修养斗争经验党中央妥协退让放弃领导成熟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两次国共合作相同点背景相同
两 次 国 共 合 作
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 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有何变化? 概括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谈谈你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认识。
变化:合作到分裂;分裂到再次合作;合作到再次分裂。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原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作用与反作用)
练一练 1、第一次两党合作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但这种共同 的政治基础还存在原则上的区别,其根本原因是 ( C) 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C.阶级立场不同 D.世界观不同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是( D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整理党务案 C、中山舰事件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相同点是( A ) A.都反对帝国主义 B.结果都获得完全胜利 C.合作形式都是党内合作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共合作中的经验教训
01
02
03
求同存异
在合作中,双方应寻求共 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同时 保持各自立场和原则,以 实现和平共处。
遵守国际准则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应遵 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尊 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合作共赢
通过和平合作,各国可以 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地区 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国共合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促进国际反法西斯同 盟的形成
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形成了国际 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 的友好关系
国共合作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 友好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为地 区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影响美苏关系
国共合作对美苏关系产生了深远 影响,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国共合作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
国共合作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有力支持。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成为地区和平稳定 的基石,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促进世界和平运动
国共合作的成功鼓舞了世界范围内的 和平运动,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 展。
加强政治协商和团结
面对共同敌人,各党派之间应加强政 治协商和团结,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要点二
保障人民利益
各党派的合作应始终以保障人民利益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损害人民利 益。
要点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
在合作过程中,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避免出现内部矛盾和分裂。
03
国共合作与中华民族复兴
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促进作用
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借鉴意义
两次国共合作的分析对比

两次国共合作的分析和对比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大革命”。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共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拉开帷幕。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它是中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同时也和当时国民党的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字:背景原因条件意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而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时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在几经挫折后,没有多少实力,而且成分复杂,组织松散。
但它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势:一是它的领袖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是有威信的。
二是在中国南方建起了一块能够容纳各种革命力量进行活动的根据地,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三是孙中山在经历多次挫折后,深感其领导的革命必须改弦易辙,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革命。
因此,中国共产党准备建立统一战线。
2、原因:A.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国共两次合作评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改革和掌握革 命武装的重要性 。 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 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 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 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 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 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 的。 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 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 命成败的关键 。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 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 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 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 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 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 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 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 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 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 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 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 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 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 革命。
对国共合作的认识

3、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1、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三、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1.斗争目标不同。
第一次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的斗争目标是日本帝国主义。
2.参加的力量不同。
第一次是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第二次包括除汉奸、卖国贼以外的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及团体、海外华侨,更具复杂性和广泛性。
3.两党的历史地位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仅有小块根据地及不十分巩固的政权和军队,共产党既无政权也无军队;第二次合作时,两党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4.组织形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二次合作时,未形成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采取了党外合作的方式。
5.国际条件不同。
第一次时,虽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但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反对中国革命;第二次时,由于英美同日本矛盾重重,也支持中国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四、对国共关系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认识1.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缓和”的曲折发展历程。
2.规律性认识:“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基本经验:积极推进目前已出现的和解新气氛,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求大同,存小异”,“一国两制”,完成统一。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略方针、独立自主原则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两次国共合作比较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与深刻启示:1 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同时也为中共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 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使得外国列强刮目相看。
4虽然抗战辛苦,可是它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一,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二,在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问题上,政党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短期利益应让位于长远利益.第三,在政党合作中,要学会团结,妥协,斗争.二.罗斯福新政的启示: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2 、以工代赈 , 启动市场。
3 、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4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5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6 、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7 、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8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今天看,新政能取得成功,在于它通过提升中下层人群收入、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促进需求增长,使美国化解了经济危机并向消费型、福利型社会成功转型。
三:中日关系(一)、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1、古代中日关系:(1)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到中国学习交流。
(2)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日本。
(3)明朝时期,日本倭寇入侵中国沿海,戚继光抗倭,解除了倭患。
2、近代中日关系:(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2)1900年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37年—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制造了南京大屠杀、重庆五三、五四大轰炸、六五大惨案等暴行。
3、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1)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发表《中日联合申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问题分析:1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a、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b、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战争给中国人民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维护和平。
国共两党合作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国共两党合作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长河中,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它不仅对中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例题与知识点。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革命形势严峻。
1、合作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不聊生。
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多次革命斗争中遭遇挫折,认识到需要新鲜力量的加入。
同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但也意识到要联合其他革命力量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2、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合作的成果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926 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例题: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答:国共两党的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北伐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1、合作的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国共两党也摒弃前嫌,再度合作。
2、合作的形式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
3、合作的成果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都是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成果。
例题: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创造了前提;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两次合作背景及意义

国共两次合作背景及意义国共两次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在中国历史上两次达成合作共识的事件。
第一次合作发生在1922年至1927年,第二次合作则发生在1936年至1947年。
这两次合作背景各有不同,但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国家统一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中国陷入政治动荡和社会危机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独立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威胁,社会经济也面临着严重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实现国内的和平统一和国家的独立解放。
在这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入国民党,成为国共合作的一部分,为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这次合作中,两党共同成立了“黄埔军校”,加强了军队建设,为后来的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这次合作中,共产党向农民和工人发动了革命,并推行了一系列的农村政策,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广大的社会基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走向破裂。
这便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927年,国民党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全面清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在这个时期,共产党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这段时期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然而,这次合作的失败也让共产党对于国家统一和革命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则是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国内战争和外部威胁。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着日本的侵略和威胁。
为了抵御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再次达成了合作共识。
在这个合作中,两党共同组建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保卫国家的独立。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通过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这次合作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抗日理念,团结了全国人民。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并且在革命军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
不同点
革命任务
合作方式 政治基础 合作结果 中共成熟 状况和采 取方针
第一次
打倒列强、除军阀
党内 新三民主义 中途破裂
第二次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党外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Fra bibliotek维持到抗战胜利
幼年,缺乏理论修养、 成熟,坚持以斗争 斗争经验,党 中央 求团结的方针 妥协退让,放弃领导 权
两次国共合作相同点
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
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 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 体行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 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关系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沉重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2、第一次分裂则导致了国共十年对峙和内战,给日 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3、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扭转了 近代百年以来反侵略屡败的局面。 4、第二次分裂又导致了双方三年多的内战,祖国至 今不能统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坚持到抗战胜利后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其他原因还跟共产党 的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国际、国内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有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放弃革命的领导权,压制和解散工农运动、工农武装。导致第 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 义以沉重打击,但国民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反共高潮,提出三个坚持、三个反对;公布 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事实,揭露其破坏抗战的阴谋;军事上 予以坚决回击。以斗争求团结。结果第二次国共合作直到抗日 战争结束,取得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胜利。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试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摘要】20世纪中国的民主革命其间,国共两党共进行了两次合作通过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对于我们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国共合作汲取教训积极意义国共两党在历史上的两次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然而由于国共两次合作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所表现出从合作的内容到合作的形式不尽相同,两次合作都未能延续下来。
一、国共两次合作的形成、形式、内容1.国共两次合作的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比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比较顺利,完成的比较彻底,也取得应有的效果,而第二次合作较第一次合作来说难度较大,合作也是表面的。
这次合作国共两党之向积怨十年,有着直接的利害冲突,只有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蒋介石才发表“庐山抗战讲话”,做出一致抗日的样子,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从这个意义说第二次国共合作是被动的,形式上的合作。
2.国共两次合作的形式: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的组织形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的形式,也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次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不同的是,还有各自的政权和军队。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由两党的主要成员组成中央和地方委员会和联合政权,并共同建立武装;而第二次合作,虽然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称为区政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但国共两党有各自领导的军队和政权。
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只是国共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在有关大中城市和地区设立中共办事处和八路军办事处,作为加强联络和协调两党关系的渠道。
3.国共两次合作的内容: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一个国民党“一大”宣言作为合作的政治纲领,以完成对国民党的改组和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主要内容;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一个正式的共同纲领,中共中央于抗战后即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总的三项目标和四项诺言后,经国民党中央社发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但它主要打击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军阀。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04
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与启 示
合作共赢的历史意义
推动中国近代革命进程
国共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使中国革命取得了 伟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民主。
实现民族团结抗日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高潮,两党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促进思想解放
国共合作期间,两党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了中国思想的 解放和进步。
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
01
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
02
国共两党应该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和问题。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03
国共两党应该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繁
荣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抵御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期间,两党携手作战,共 同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团结
此次合作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对于中国现代史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经验
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只有团结一致、共同 对外,才能取得胜利;而在内部矛盾和分歧方面,需要以协商和妥协的方式解决。这些经 验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THANKS
02
军事合作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广泛的军事合作。共产党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共同抵御日
本侵略。
03
政治合作
除了军事合作外,两党在政治上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国民党政府承
两次国共合作比较之我见

,
谈不 上有什 么 政治 斗 争 的 经验 党 的正 确 的 领 导 核 心 还 远 未形 成 党 对 中 国 革命 的 一 系
列 理 论 问 题 和 实 践 问 题还 刚 刚 开 始 探 索
, , ,
,
。
而 共 产 国 际 由于 远 离 中 国
,
实 际 对 中 国 革命形势 及对 中 国 国 内阶 级 力 量 的分 析判 断都与事 实严 重 不 符 因 而 在统
差 别 从 根 本 上 讲 在 于 两者 的 成 熟 程 度 不
革命 时 期 以 推 翻 北 洋 军 阀 的 统治 为 目 标 的 第 一 次 国共 合作 和 为 抗 击 日本 帝 国 主 义 的 侵 略 而 实 行 的第 二 次 国 共 合 作
, 。
第 一 次 国 共合作 由 于 国 共 两 党特别 是
一 战线 指 导 方 针 上 也是 一 误 再误
,
。
党 的 三 大 接 受共产 国 际 的 决议 与 国 民 党进
,
:
共 合作 双 方 有 共 同 的 政 治 纲 领 这 就 是 新 三 民 主 义 第 二 次 国 共 合作 中 双 方 没 有 正 式 的共 同纲 领 只 是在抗 日 这 面 旗 帜下 联合 对敌 ; 最 后 两 次 国 共 合作 的结 局 不 同 对 上 述 分析 笔者 基本赞 同
, , , 。 , 。 , , ,
代表 不 同 阶 级 利 益 的 政 党 为 反 对 共 同 敌 人 而 进行 一 定历 史阶段 的合 作 这 在 世 界
近 现 代史 上 是 屡 见 不 鲜 的
。
,
如何 判 定这 种
合作 的 成熟 程 度 呢 ? 我 们认 为 大 致 有 以 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方式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表现 创办黄埔军校,开展北伐斗争
同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 意义/作用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破裂方式 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军
国共第一次合作 时间 任务 标志 1924年-1927年 打到军阀,统一全国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37年-1946年 抗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国民政府发表共同合作宣言 党外合作:国共分别领导抗日武装,相互配合 红军统一整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番号:国民革命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