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什么
统编版高中历史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取得长沙大捷,英国《泰晤士报》称:际此远东阴云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耀夺目。
以下有关对长沙会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成为扭转远东战局的关键B.抗日战争由此进入防御阶段C.未改变中国战场的整体格局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2.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进行了参议员选举工作,最后选出由共产党员为参议长、2位国民党员为副议长,共计参议员197名的临时参议会,其中共产党员参议员46人,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落实B.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得以扩大C.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中共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战主战场3.下图是日本对外扩张示意图,黑色和灰色代表不同时期扩张的范围(含日本本土)。
这幅图最早可能出现于()A.《马关条约》签订后B.《辛丑条约》签订后C.九一八事变后D.七七事变后4.下图为1945年12月画家丁聪创作的漫画,它呈现了国民政府制造的镇压各校师生和社会人士反内战、呼吁和平的“昆明惨案”,刻画了政府需要的“良民”形象。
作品旨在揭示()《“良民”塑像》A.国民政府实行独裁B.知识界以静默形式继续抗议C.人民渴望民族独立D.被奴化的国民成了东亚病夫5.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是()①杨靖宇②周保中③李兆麟④冯玉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6.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7.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蒋南翔振臂发出这样的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激起了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
此运动是()A.五四运动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C.一二·九运动D.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A.1945年8月B.1945年9月C.1945年10月D.1945年11月9.下面是衡阳某纪念碑前门图。
国共合作第二次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动力
国共合作第二次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动力1945年8月15日,二战的胜利和日本投降宣告中国抗战胜利,同时也宣告了国共两党的国内战争。
这个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因为两党在意识形态、势力范围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分歧。
然而,在1945年底,国共两党因为某些政治原因和经济动力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本文将探讨国共合作第二次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动力。
一、政治原因1.抗战胜利后面临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非常复杂。
一方面,国共两党需要处理战争中的伤亡和灾难,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应对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压力。
为了重新建立国家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国共两党需要共同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2.美国的干预和介入美国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干预使国共两党都感到压力。
对于国共两党来说,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政府的独立性,他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抵制美国的干预和介入。
3.两党内部的变化和调整国共两党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变化和调整。
国民党在抗战中对战争和后期的管理处理不善,因此被国内外舆论批评。
而共产党在抗战中表现良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
因此,国共两党需要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成为国家治理的合作伙伴。
二、经济动力1.经济重建的需求抗战期间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经济重建是至关重要的。
国共两党需要共同合作来重建经济基础,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2.农村经济问题的解决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得到了很多农民的支持和信任,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经济措施来解决农村经济问题。
国共两党合作可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协作,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利益。
3.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放的需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放也是国共合作的经济动力之一。
国共两党合作可以共同整合资源,实现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总之,国共合作第二次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动力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结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特点
的方 针
,
镇 压 刚 刚 兴 起 的 抗 日救 亡 运 动 行
“
加紧
围剿
”
红 军 和 革 命根 据 地
,
对 日木 帝 国 主 义 则 实 加 深 了 中华 民
绝 对不 抵 抗
。
”
的 政策
“
,
这 种反动 的误 国政策
”
助 长了 侵 略者 的 野心
族 的灾难
直到
,
华 北事 变
以后
一
,
由 于 日蒋矛 盾 加 深
由 于 国 民党 对 红 军 和 革 命
围剿
我 党 处 于 严 酷的 战 争 环 境
“ ”
;
而 共 产 国 际 长 期 以 来 关 门 主 义 策略 以及 他 们 由于 对 国 内政 治 形 势 和 阶
“ ”
的 影 响 和 王 明 教 条 宗 派 集 团 在 党 中央 处 于 统 治 地 位 级 关 系 的 错误 估 计 而 推 行 的 潮
一 九 二七 年 第 一 次 国 共合 作破 裂 后 党
。
,
国 民党 蜕 变 成 了一 个大 地 主 大 资 产 阶 级 的 政
,
它 在 全 国 实行 白 色 恐 怖 统 治
。
残 酷地镇 压革命
事 变 发生 后
“
,
进行
“
剿共
”
内战
,
其 结 果 是 日木
”
帝国主 义打 了 进来
“
九
一八
,
”
国 民党坚 持” 攘 外必 先安 内
,
抗 日 .找 争 是 在 国 共 两 党 合 作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的 党 为 主 体 的 抗 日民 族 统 一 战 线
考研历史选择题
2005年适用于: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8分)共和行政,党锢之祸,慧能绍兴和议,几何原本,戴震
2006年
一、名词解释 陆贾, 关汉卿,后周世宗改革,废两改元,五一六通知,立三路线, 北洋海军,蒲安臣使团,铁路国有政策
二、简答题1、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2、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3、建国初期整顿经济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1、比较唐代都城和宋代都城在建筑上的主要区别,并说明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2、义和团运动除了反洋教的原因之外,还是中国社会其他引述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这些因素有哪些?义和团失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都有哪些?3、分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建国方针、共产党建国方针以及中间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1999年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董仲舒 厘金 绍兴和议 公车上书 明代内阁制 皇姑屯事件 亚罗号事件 资源委员会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两税法实行的主要原因、内容、意义。2、简析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3、评析中共《五四指示》
2000年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资政新篇》 戊戌六君子 中国同盟会 新生活运动 抗战建国纲领 交子 约法三章 侯景之乱
2001年
一、名词解释(40%)胡服骑射 董仲舒 河阴之变 府兵制 永贞革新 唐蕃会盟 绍兴和议 徐光启 萨尔浒之战 四库全书
两次国共合作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联合阵线或统一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历史上有名的两次国共合作却也有着各自的异同点。
1)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不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危机之中,而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非极其强大,至于国民党方面,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
所以,国共两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所造成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当时,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
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而国际上,以苏联、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正在与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轴心国交战,中国获得国际援助十分有限,所以为了抵抗在科技方面都占有优势的日本,国共两党不得不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任务是有所不同的,第一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任务,而第二次则是把抗日救亡当作目标。
2)两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不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并肩作战,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国民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的是党外合作。
3)两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两次国共合作的倡议都是中共方面率先提出的,而且中共方面还为促成国共合作积极行动,并提供对国共双方乃至民族和国家利益都有利的合作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中国近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80分)
1、中体西用
2、万国公报
3、祺祥政变
4、黄埔军校
5、五卅运动
6、临时约法
7、1935年币制改革
8、史迪威事件
二、问答:(1、30分;2、3、各20分;共70分)
1、分析评述晚清督抚权力上升的原因和表现。
2、评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为什么说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新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3、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中国通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54分)
1、《贞观政要》
2、棉花革命
2、简评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新政”。
3、简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及其对中国国内外政策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两汉与隋唐在选官制度上的异同。
2、为什么要到1860年之后中国才会发生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西方学习的早期现代化运动,请进行分析和阐述。
3、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分共”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随之转入低潮。有人评论这一结果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国共关系之“当初”与“今日”的理解,并解释何以会从“当初”走向“今日”?
3、简述中共八大的主题及其历史功绩。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大量的农业和聚落考古的研究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此说能否成立,请论述之。
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中国国内外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1.简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2.历史背景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
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民族革命战线”。
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进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人民中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
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
国共合作第二次:共同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
国共合作第二次:共同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国共合作第二次:共同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时期。
然而,要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并非易事。
为此,1945年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分歧,国共合作第一次最终以失败告终。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回归使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一时期被称为“和平与发展时期”,国共合作也迎来了它的第二次。
国共合作第二次的背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许多挑战。
例如,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特别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才能实现中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
国共合作第二次的重要性国共合作第二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需要团结全国人民,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
而国民党则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力量的代表,需要通过参与政治生活,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此,国共合作是解决中国社会和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共同推动中国的稳定和发展。
国共合作的实践在国共合作第二次中,双方共同开展了多项实践活动,如合作抗战、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民主政治等。
这些活动有利于解决中国的各种问题,并加速中国的发展。
一、合作抗战在国共合作第二次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再次共同抗击外敌。
当时,中国正面临日本的入侵,共产党和国民党密切合作,共同打击外敌。
这样的努力也使得中国的抗战获得了胜利。
二、经济建设共产党和国民党通过合作,积极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
国民党在经济建设上的经验和资源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市场,同时也使共产党更有计划地开展了有组织的工业和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工业的迅猛发展。
三、文化交流国共两党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推动中国的文化建设。
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共关系
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共关系作者:金冲及文章来源:《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点击数:2500 更新时间:2008年01月09日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度合作。
这两次合作是在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
如果把它们作一些比较研究,是不是可以说,第二次国共合作有着四个主要特点:第一,它是在中日的民族矛盾处于压倒一切地位的时刻形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大革命,主要矛头是指向受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国内战争。
那时候,北洋军阀的统治已很脆弱:十多年的军阀统治和混战使它在国内极端不得人心,军阀阵营内部又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
所以,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开始,几乎是长驱直入,属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占领南京、上海后,蒋介石觉得自己羽翼已经丰满,便开始清共。
中日战争时就不同了。
“中日矛盾的尖锐化,把国内矛盾降低到次要地位。
”【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大纲《国民党三中全会后我们的任务》,1937年4月3日。
】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对外的民族战争。
日本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帝国主义国家。
它的野心又那么大,想要独吞中国,称霸东亚。
从“九一八”以来,它向中国不断进攻,一步都不肯放松。
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
”【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30页。
】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的关头。
谁主张并实行团结抗日,谁就得到人心;谁违背这一点,谁就失去人心。
这就决定这次国共合作能比较长时间地保持下去。
第二,它是在国共两党经历了十年内战后重新携手合作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时,情况简单得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党,成立还只有两三年时间,它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表明同国民党合作的诚意;中国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也把中国共产党人看作“新血液”【注:《宋庆龄选集》第109页。
】,愿意彼此间开诚合作。
这次合作的初期,发展是比较顺利的,成效是显著的。
但这以后,1927年4月,从国民党发动突然袭击开始,双方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内战,这是一场生死的搏斗。
国共合作第二次: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国共合作第二次: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国共两党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
为了实现国共合作,两党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并通过军队的统一部署和优化治理,最终形成了“进京赶考”,实现了和平解放和政权的和平移交。
但是,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合作短暂而艰辛,结局令人遗憾。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矛盾的加剧,国共两党逐渐失去了合作的基础,最终陷入了长时间的内战。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惟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政治智慧,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今天,国共两党同为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共两党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在面对当下压力与挑战,发挥两党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寄予厚望的目标。
一,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必要性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国共两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目标和主攻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发挥各种力量的作用,构建起多元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
国共两党作为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其参与和协力,对于实现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共合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这一重要性,两党之间的合作既是政治上的需要,也就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
其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需要在当下种种挑战的背景下有所了解。
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压力,其中包括:全球贸易环境的动荡与不稳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资源压力与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与决策之间的关联性极为复杂,需要政党之间的合作共赢来应对。
另外,国共合作的必要性还在于两党在思想上存在的差异。
当前,两党对于很多关键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例如治理体系、权力监督、经济创新等。
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难题。
党史考试简答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客观上,主要是敌强我弱。
主观上,则是由于中共处于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还缺乏深刻的了解,革命斗争的经验更少。
右倾投降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无法抵抗反革命势力的突然袭击。
此外,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虽有过许多正确的指导,但由于了解中国国情不够,也出现了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
第一次大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上起了哪些重要作用?答:其一,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和工农群众运动的风暴,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这在现代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其二,中国人民在思想上相当普遍地受到这次大革命的洗礼,反帝反封建目标和新民主主义逐渐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是一次革命思想大启蒙运动。
其三,中国人民开始组织起来。
使“团结就是力量”的理论深入民心,中国人不再是一盘任人践踏的散沙。
其四,大革命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
一部分人懂得了要获取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道理。
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了哪些深刻的经验教训?答:(1)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只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3)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4)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国共合作第二次:加强对外交流,共创美好未来
国共合作第二次:加强对外交流,共创美好未来一、引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状态,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但却没有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上独立自主地发展。
国共合作自1922年的第一次到1949年的胜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之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共合作第二次,特别是加强对外交流,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意义。
二、国共合作第二次的背景国共合作第一次的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两党对于革命政权的性质和组成不一致和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看法不同,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合作第二次的背景与第一次相似,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际和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压力,需要寻求外界的支持和援助。
同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已经逐渐增强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抗击日寇的军事实力和政治组织能力。
三、加强对外交流的重要性1. 扩大中国在世界地位和影响力加强对外交流,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既有促进革命胜利和国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有国际和国内的客观条件和要求。
从历史角度上看,我们可以认识到,一直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开放的民族。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贸易,甚至是政治、科技、文化、艺术以及宗旨等等这些领域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开展对外交流,中国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形象,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 让中国革命的力量得到更广泛的转化当普通民众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含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保护中国的国土和保障最广大群众的利益。
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担负的责任,他们的良知和本能都会为之鼓掌致敬。
通过开展对外交流,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加入到革命斗争中来,让中国革命的力量得到更广泛的转化。
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也可以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在国民心目中的信誉度。
3. 提高中国在文化领域的国际知名度文化得到国家的全力发展,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必要条件。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一、第二次国共合作首先是军事、组织、政治上的合作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促使国民党调整内外政策,也开始转变对共产党的政策。
国共双方广泛讨论了国共合作的一系列问题,双方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让步。
就几个主要问题(承认我党的合法地位、红军改编、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达成协议,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开始了两党合作的新时期。
八路军、新四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国民党军队合作,共同进行抗日战争,这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内容。
国共两党首先在军事上达成联合行动的协议,有利于促进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展毛泽东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作过精辟分析:“国共之再合作,就是从共同的利益中产生出来的,民族危机已到最高深度,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我们;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据。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因素,是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两党都重新审视和转变了自己的国内政策。
所不同的是,我党政策的转变是坚定的、彻底的,国民党政策的转变是动摇的、不彻底的;我党政策的转变是全心全意为民,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则主要是为自己的统治。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初,国内政治局面也一时出现了民主、团结的新气象。
国民党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存在,允许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和发行书刊,释放了许多政治犯,修改了一些反动法令和颁布了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新法令,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甚至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的所谓“共同防共”。
毛泽东指出: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
所谓互助,是两党都要发展,都要巩固,不可损人利己;互让,则是两党彼此作出必要的、积极的妥协。
抗战时期,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同时并存,并有其一致性。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统一性与独立性是辩证的统一。
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执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不是无原则的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国民党针对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出了政策和策略上的改变,从“武力剿共”改为“和平统一”,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根绝赤祸”。
国共合作第二次:实现共同繁荣,维护国际和平
国共合作第二次:实现共同繁荣,维护国际和平自从一次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共党领导下的国共合作宣布结束,国共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最终演变成为了全面内战。
此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解放战争夺取了政权。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迎来了充满希望和前途无限的新时代。
从此时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事业,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推进了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尽管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着内外多种不利因素,但中国共产党尽其所能,尽职尽责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社会重建。
国共关系的紧张开始在新中国站稳脚跟后逐渐得到缓解。
由于时局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逐渐缩小,产生了实现共同繁荣的契机。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华民族取得了继承和弘扬革命先驱的光荣任务,也为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打开了新的大门。
新的合作将更加积极、广泛和深入,将有助于实现国共两党的共同繁荣与维护国际和平。
国共两党的合作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包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
国共两党必须在全面战略中确立一个可持续的且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战略性目标,同时提高政治互信,展开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大力合作,建立友好互信的合作关系,为实现共同繁荣和维护国际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一、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国共合作的目的是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共同繁荣。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合作是解决问题和推动事情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面对多变的时代,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机遇和可能,促进各方面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国共两党之间保持合作是中华民族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双方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共赢的合作关系,共谋国家和民族发展大计。
两次国共合作的分析对比
两次国共合作的分析和对比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大革命”。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共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拉开帷幕。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它是中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同时也和当时国民党的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字:背景原因条件意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而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时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在几经挫折后,没有多少实力,而且成分复杂,组织松散。
但它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势:一是它的领袖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是有威信的。
二是在中国南方建起了一块能够容纳各种革命力量进行活动的根据地,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三是孙中山在经历多次挫折后,深感其领导的革命必须改弦易辙,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革命。
因此,中国共产党准备建立统一战线。
2、原因:A.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简析战时国共合作中的国共关系——以皖南事变为例
021史海钩沉简析战时国共合作中的国共关系“皖南事变”与战时国共关系背景概述截然不同的合作态度积极的共产党与消极的国民党。
1937年2月10日,中共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发表了《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五项要求以及四项保证,以作为中共第二次合作的前提。
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一经发表,立马引起了国民党内部抗日派的赞同,而合作意向并不强烈的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给出即刻答复。
同时,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却通过了“彻底取消所谓苏维埃政府及其他一切破坏统一之组织”的《根绝赤祸案》。
面对共产党的积极合作,蒋介石集团虽然宣布了停止内战,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戒备、抵制并无放松。
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面前,任何进步力量都应该被鼓励而不是打击。
共产党作为对抗日军的重要力量,何种集团组织要遏制、打击它,皆是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
局限的合作区域战时的国共合作也是暂时的国共合作,是基于军事上的合作。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随后日军不得不放弃先前的速战速决方针,在对中国的正面战场上停止战略性进攻。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宣布了“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军队”的专制主义,确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并先后制定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异党问题处置办法》等反共文件,在各级党部设立“特别委员会”,强化法西斯统治,打击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组织,设立集中营来囚禁、屠杀共产党人、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
在11月11日的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把“政治限共为主,军事限共为辅”的方针转变为“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此后,德、意、日和英、美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都积极拉拢蒋介石。
蒋介石把这一形势看作是大举反共的极好时机。
”国民党在国共合作关系上首先打破了平静,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以民族危机为首要任务的国共合作产生松动。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新探
作者: 刘仲良
出版物刊名: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7-90页
主题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民党;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组织形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环境
摘要: 学界通常将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归纳为四点:成份极为广泛,队伍很复杂;国共两党都有军队和政权;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处于有利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1)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全民族组成的民族解放战争联盟,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人民与汉奸、亲日派的矛盾有着原则区别.不应过分强调统一战线内部斗争的尖锐性;(2)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以抗日救亡为旗帜,以求同存异、“两制共处”为合作的基本方式,不能说没有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3)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法西斯东方阵线的坚实基础,以国际环境的“有利而又复杂”作为它的特点,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
一、两次国共合作的相同点(1)从社会性质而言:中国的社会面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2)从相互关系而言:两次国共合作都因国民党力量的相对强大而都是以国民党为主、共产党辅之,在一定程度上共产党主动纳入到国民党集团的行动体系。
(3)中共是推动者,国民党是破坏者和终结者。
(4)从外界反映而言:两次国共合作都得到了国内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也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欢迎和声援,如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到了苏俄的指导和扶助,第二次国共合作得到了美国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5)从历史影响而言:推动革命发展。
二、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1)合作的具体背景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展开之际,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同封建军阀、大资本家的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发生在生死攸关的抗日战争之初,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
(2)合作的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以国内封建军阀即北洋军阀为主,因而以国民革命运动的形式出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是全面侵华的日本法西斯,因而以民族独立战争的形式出现。
(3)两党的相互地位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共两党都是较为弱小的党,不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但都是革命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已是执政党,但却是反革命的面目。
共产党通过武装割据只是控制着全国面积不大的根据地,是在野党,并仍是革命党。
(4)两党的结合程度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党内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党外合作(5)共产党的成熟程度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党还是一个刚成立不久处于幼年时期的党派,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中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特别是在发展自己的力量包括军事力量和预防国民党背叛革命方面准备不够,国民党破坏合作关系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又犯了极左错误,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已初步成长为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找到并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既打击了敌人又发展了自己。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特点看其合作程度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特点看其合作程度
付江红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情况下形成的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两党政权合作,也有两党军队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第二次国共合作处于一个既有利又不利的国际环境中.从这些特点来看,第二次国共合作始终处于松散的不牢固状态.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付江红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教务处,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1
【相关文献】
1.从国家间关系的称谓看国家间合作程度 [J], 管清友
2.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看祖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J], 刘长梅
3.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看祖国和平统一 [J], 杨发荣;瞿光华
4.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看《孙子兵法》谋略的体现运用及启示 [J], 马国彦
5.从新四军的几个主要历史关节看周恩来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的统战实践 [J], 童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什么?
国共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敌对阶级、政党之间的合作,它同大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较有许多特点。
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国共第二次合作仅仅是以抗日为目标的联盟,两党合作的基础实际上仅仅是抗日而没有两党公认的合作的共同纲领和具体组织形式。
第二、国共第二次合作是两党的武装联盟。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一方面开辟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场,另一方面由于国共两党的武装联盟是两个敌对阶级间的联盟,因此,必然存在尖锐的斗争,而且以局部的武装冲突表现出来。
由于我党制定了正确的斗争原则,坚持针锋相对的斗争,才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保存和发展了革命阵地。
第三、中共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各个革命阶级同本来是阶级敌人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合作,因而,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联盟。
这种联盟之所以能形成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表现出的两面性决定的。
因此,也必然存在尖锐的斗争,它不仅表现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而且还表现为激烈的军事斗争。
由于我党制定了一整套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才粉碎了蒋介石从各方面的进攻,坚持了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