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我们周围的土壤 (2)
1.我们周围的土壤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前进学校史爱东【教学目标】1.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2.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3.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土壤。
【教学难点】描述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教师在课前一周的周末让家长带孩子到田野,水塘边,花圃等地方去观察土壤并采集土壤带到学校,报纸,木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大家上周末都去哪儿采集土样了?谁来说说?2.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二、自主学习1.师:现在小组讨论,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师出示要求)(1)小组内讨论,周末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2)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处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4)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老师。
2.师:我们看看哪个组先完成了举手示意老师师:1.哪个小组说说周末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3.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处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三、观察泥土活动一:观察泥土(实现目标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1.师:播放周末采集土壤的照片2.师:现在小组长上来领取我们周末采集回来的土样,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3.师:观察土样、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土样的成分并作简单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1)外观:土样里的物质看上去像什么?(2)颜色:土样里有哪些颜色?(3)闻:土样里各种物质的气味。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详案及反思
《我们周围的土壤》课堂教学纪实及反思——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第三课156400 执教者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学梁有丰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我们周围的土壤采集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周围的土壤里的典型植物。
激活儿童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素养,这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对土壤的采集中,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家乡的山山水水的美丽壮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揭示自然规律的能力。
因此,采土-赏景-实验感悟-明理,可以作本课的基本思路。
《我们周围的土壤》是一堂有动、有静、有悟、动静结合的一堂实验课,本课的编程用意也就在于此。
师生课前到大自然采集各种土壤、认识典型作物是动得过程;观察土壤结构、沉积层次是静的过程、是赏的过程(赏大自然的美丽壮阔,赏土壤结构的神奇);分别用各种土和泥,搓泥蛋、摔泥娃娃等活动,不仅呵护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中也让他们感悟各种土的性质,这是动静结合的过程。
课堂上的实验是动(动手实验)——静(细心观察)——悟(感悟实验每步过程,总结其规律)——明(通过悟的过程了解土壤的构成和各种土壤的性质特征等)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
教学是要把重点放在课前活动和课堂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感悟实验活动的每步过程,了解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和各种土壤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特性。
苏教版科学三下《肥沃的土壤教案 (2)
5、教师小结形成过程。
6、你们想亲自看看表土层的形成过程吗?
7、我们可以怎么做?
8、解释:腐殖质
9、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
10、有同学想把动物放在里面,估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1、你们想用什么动物?为什么?
12、应该如何观察?
回顾和解释提制作肥料袋的要求:能长期观察并记录。
激发兴趣
明确研究内容
引导发现土壤有肥沃和不肥沃的差异
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认识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3肥沃的土壤Leabharlann 腐殖质蚯蚓对土壤有改良作用。
课堂反思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能够制作肥料带,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肥料带,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教学准备
小铲、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集中话题
植物喜欢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知道吗?
什么是肥沃的土壤呢?今天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
二、探索和调查
1、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你会发现什么?
2、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3、引导猜测: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肥沃的表土层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表格式教案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2.情愿靠近土壤。
教 学重点、难 点
让学生挖土,亲自观看发觉,土壤里到底有什么?并能专门好地去和同伴们进行交流合作。
教 学资 源
1.各种各样颜色的土壤(分别装在玻璃杯里)、小铲、放大镜若干、抹布、一叠报纸、记录纸。
2.学校花埔地段。
教学过程
导 航 策 略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表格式教案
教 学内 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P2—3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执教日期
三
维
目
标
知颗粒。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看结果。
2.猜一猜
3.活动:去花圃挖土壤看一看,找一找并做记录,注意安全(证实推测)。
4.汇报(先小组派代表汇报)。
1.提问:关于土壤,同学们想了解什么?
2.谈话:土壤里有什么?(猜一猜)
3.布置学生室外活动。
4.活动总结、汇报交流。你在土壤里发觉什么?
5.集体交流。
哪些是你们曾不明白?你还连续研究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5.激发有奇思妙想者。
四、拓展(预设5分钟)
1.画图:
2.课外连续研究。
1.用漂亮的画面展现你的发觉。
2.搜集有关土壤的资料,连续研究。
作业设计(预设5分钟):
独立完成:科学探究部分习题
1.交流:
2.点评:
调 整 反 思
一、激趣导入、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1.猜一猜:拿出杯子里的土壤,大伙儿一起猜。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二)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1课。
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土壤,知道当地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达到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
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需要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有:挖土壤的铲子1把、报纸若干(垫在桌上让学生放土壤)、抹布1块、清水,放大镜1个、2-3根玻璃棒或木棒。
以上材料每小组一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
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4.讨论:我们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5.按小组分发工具。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单元中的第一课。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
另外,我还将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土壤”的有关资料和调查我们周围的土壤种类及土壤中生长什么植物。
过去,我们认为:教学就是把书上有关的知识点讲完,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做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现行的教学更需要将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外,为他们更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拓展空间。
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更新我们的原有思维,并在科学课上有所突破。
在教学的准备方面,我遵循便于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原则,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研究。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富有特色的记录——探究土壤是动物们共同的家园——拓展延伸、续写科学诗,感受土壤给整个物质世界带来生命的多样性,和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土壤。
●能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常见的动物与植物。
●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的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亲近土壤。
●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找好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准备一些学生调查研究用的工具等。
(铲子、记录纸、笔等)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组织学生去观察土壤(土壤的颜色,土壤中有什么)。
教师提出适当的要求,如:小组分工明确,爱护校园内的环境,注意安全,观察要认真细致,记录要详细等。
学生将寻找到土壤中物体及各自所在的地点记录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用笔画出它们的样子。
此外,外出活动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土壤》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1课。
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土壤,知道当地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达到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
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孩子们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挖一挖,找一找。
1、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3、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
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word教案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看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认真观看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差不多明白的?你最惊奇的发觉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看结果。
教学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看、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
教学预备
找一块新奇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设计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差不多明白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4、你还想明白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明白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明白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刻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word教案
教学内容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
学
目
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看、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看结果。
4、明白土壤里有什么。
5、明白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6、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明白土壤里有什么。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表格式教案 (2)
学生活动:
(1)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看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
实地观看和记录是训练。
给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火花的机会,确实是在承认学生的摸索成果,鼓舞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是对土壤与生命的关系的考察研究,给学生初步渗透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和谐统一的思想。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依照实际情形分小组活动。
2.指导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的土壤里的情形。
注意:这时候学生往往会有一闪而过的许多念头,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说出来,这些思维的火花就说明学生进行了摸索,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往往就会有许多新奇的发觉,要注意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颜色:土样里有哪些颜色?
闻:土样里各种物质的气味。
看:土样里都有哪些物质?看看垫在下面的报纸有如何样的变化。
(3)完成活动记录。(科学教材第62页)
各组举荐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发觉和疑问
板
书
设
计
我们周围的土壤
1、关于土壤,你明白些什么?
2、还有什么感爱好的问题?
3、有哪些适合研究的问题?
4、观看研究土壤的方法有哪些?(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
对事物的观看中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刻进行观看,说一说自己的发觉和感受。
3.组织学生讨论观看到的结果。
四、小结下课。
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讨论土样的成分并作简单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我们周围的土壤 (2)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 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 里是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 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 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 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 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collected traffics
土壤中有——
水 空气 矿物质颗粒
土壤的颜色都一样吗?
东北黑钙土
北方红壤土
中部黄土
荒漠沙丘
不同颜色的土壤
0 土壤里腐殖质含量不同 1
矿物质组成的不同
0
2
腐殖质
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
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土壤里的物质
水 空气 矿物质颗粒 腐殖质 。。。。。。
土 壤 里 的 居 民
表层 描述 土壤 里面
实验要求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单。
1
先用学过的观察方式进行观察
2
3
提到提示音立刻停止实验
保持桌面整洁
4
观察土壤
观察方式 看 闻 摸 ......
表层 描述 土壤 里面
SEO project tools
mind
hit
helps optimaztion
总结 Use
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根和她紧紧的抱。 ……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三年级科学下册了解土壤2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土壤》.docx
教学内容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课时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2、知识与技能:★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 .......考点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改备注导入新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精讲要点1、用沉淀法认识土壤屮的三种成分2、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互动提纲(1) 把上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2) 学生观察、记录。
(3) 小组交流、汇报。
(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教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自主学习流1、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程(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观察、记录。
(3)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些东西,这是上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 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
2、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① 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二)② 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 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 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 小结: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 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1)在渗水装置屮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 吋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 出的水的多少。
苏教实验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表格式教案
4、认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5、对来自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
学生
组织教学
提问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
讲
授
新
课
1、实验前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我们可能在土壤里发现什么?
1、记录自己在挖土过程中所看到的,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收获。2、观察土壤的样品,完成观察记录。3、学生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
教师
学生
教学意图
实
验
操
作
延
伸
与
拓
展
提问:现在你们已经观察过土壤,你们想研究关于土壤的什么新问题?
1、学生提问题。
2、学生对所提问题分类,然后讨论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资料获得答案,哪些可以回家作为一项长期观察的任务进行,哪些可以当场完成研究任务。
评
价
反
思
对本教案的意见或建议
课题
我们周围的土壤
重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需要了解土壤是各种物体的混合物,土壤中既有沙石土,也有动植物残体。了解土壤中的居民及它们在干什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4、汇报。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合作探究的精神。
实
验
操
作
1、告诉学生去干什么,向学生交代安全注意事项。2、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一块空地去挖土。3、带领学生观察土壤样品,4、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课桌用报纸铺好后,让每组的材料员到班级的资源角取土壤样品。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全单元教案设计(2)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我们四周的土壤教课过程设计一、导入1.讲话:今日,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
你们知道,在我们四周哪里有土壤吗?2.讲话:对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依据现有条件,指引学生确立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实地观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1.依据实质状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察看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沟通:描绘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察看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4.在察看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感性认识,提出假想,深入研究1.让学生回想过去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擅长让学生在平常研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擅长灵巧地运用这类方法。
2.教师给学生供应放大镜等工具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察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察看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察看土样,让学生议论土样的成分并作简单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议论:外观:土样里的物质看上去像什么?颜色:土样里有哪些颜色?闻:土样里各种物质的气味。
看:土样里都有哪些物质?还能够看看垫在下边的报纸有如何的变化。
( 3)把自己的察看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
(科学教材第 62 页)3.组织学生议论察看到的结果。
讲话:方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后介绍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认识土壤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发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察看,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如何分类?我们四周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何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同样?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去研究吧。
二、组织议论,沟通经验1.发问:对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讲话:如何分类,能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3.学生能够依据课前采集的一些资料,相互叙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活动过程:
(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了哪些植物?
(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壤研究结果”大白纸。
(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
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
3.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了解土壤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过程: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
△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
△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
●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Βιβλιοθήκη 植不同的农作物。教学过程设计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
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