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35《将相和》2、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3、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

职位比廉颇高。

)4、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渑池之会1、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4、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句子:“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

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将相和》两课时导学案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将相和》两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6.将相和(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强、划、相”,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维能力:连词成句地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审美创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强、划、相”,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一、走近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二、资料连接:本课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比较强的诸侯国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史称“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

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于是企图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三、快速阅读,完成以下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A.春秋时代B.战国时代C.秦朝(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A.击否B.鼓瑟C.唱歌(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

()(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材解析《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Part.0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读快,可以达到,但一边读快,一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需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人物特点,也需教师予以点拨。

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

教学时,在上一课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基础上,连词成句地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再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把握人物形象。

Part.0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1.记下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通过事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Part.04重点难点重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Part.05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理清文章的脉络。

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难点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Part.06教学流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将相和教案学习目标2、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资料,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A案第一课时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资料1、导入:你必须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明白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

(生读)2、破题、解题。

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资料,领悟文章中心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能够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务必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6《将相和》导学案(五)课外延伸,扩展思维1.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2.说一说课文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①三个故事情节之间密切联系;②通过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六)作业布置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2.课外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

六、说板书设计:将百战百胜(居功自傲)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6.将相和相智勇敢(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不畏强暴)和(以国家利益为重)思维拓展,深化认识学完了课文,你知道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负荆请罪”是果,“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是因。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教学板书]将百战百胜(居功自傲)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6.将相和相智勇敢(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不畏强暴)和(以国家利益为重)[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做游戏,体会如何扩大视域。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游戏中初步明白了“连词成句地读”的阅读方法,紧接着,我通过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使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让不少同学在掌握本课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还同时运用了前面所学的“注意力集中”和“不要回读”等阅读方法,这令我很欣慰。

在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时,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问题,记录阅读时间,并提醒学生继续有意识地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整体感知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

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

(板书:蔺相如廉颇)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

二、切入,直击冲突处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三、品读,感受蔺相如(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

)3、比读一、三句:出示句子: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和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课时布置】3课时(展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三、初读课文,同学自悟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一起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⑴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⑵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⑴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⑵讨论交流。

4、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熟读课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2篇】将相和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 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课时安排3 课时(展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三、初读课文,学生自悟1.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 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 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4. 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

谁来读一读?2.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3. 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在气头上的廉颇。

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二、解析完璧归赵(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1. 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

为了使你的劝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2】篇〗设计说明《将相和》课文篇幅比较长,适合对学生“快速阅读”这一能力点进行训练。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这一课,重点要解决三个难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采取“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制作含有重点句段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板书课题:将相和)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秀推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连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三个小故事。

你们能从标题中看出是哪两个人物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将”“相”各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读文去看看吧!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给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想想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得问题准备组内讨论。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读文,纠词正音。

2、交流三个小故事所加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3、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初步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出有价值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

4、教师同学生共同分类归纳重点问题(1)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要说“这块比上有点儿小毛病?”蔺相如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让蔺相如回国?(2)渑池之会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3)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廉颇至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为什么要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四、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勾画重点问题答案,为下一节课的汇报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廉颇和蔺相如,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机智和风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点问题提示。

引导: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故事?练习多读读,自由结组,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三、围绕“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为什么?”这一话题,交流讨论并指导朗读。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故事和他们的贡献,为本课的研究做铺垫。

2.在引入课题时,可以通过介绍___的背景和著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在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解释“将相和”的含义,引导他们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4.在学会字词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口头提示,帮助学生准确地读音和认识生字词语。

5.在细读课文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6.在感悟人物形象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人物形象和行为,引导他们领悟人物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

理解故事情节(用时:15分钟)1.指导学生阅读完整的第一个小故事,并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回答自学问题,梳理故事情节。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组合作,表演故事情节(用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表演第一个小故事情节。

2.其他小组成员观看表演,评价表演的流畅程度和情感表达。

3.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表演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练默写,巩固生字(用时: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笔画顺序。

2.学生自主练默写生字,并互相检查。

3.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回顾教学内容(用时:2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研究效果。

感悟体会在研究___的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首先,我们可以回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通过讨论这些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了解___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其次,我们可以进行批注式默读,画出描写___言行的句子,并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等方式,更加深入地感受___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

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

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

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

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

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导学案:《将相和》【导学目标】1.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内容,并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2.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分析故事的结构;3.学习欣赏诗歌的对仗和美感;4.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发现语言的美。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与学生共同回顾已学过的故事《将相和》。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理解故事1.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将相和》的主要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将相和》讲的是什么故事?- 故事的结构是怎样的?2.教师指导学生读一读故事,并进行组织性讲解。

同时,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故事中的将相们为什么要互相比拼?- 谁最终成为了将军的儿子?- 故事最后,为什么说“孰云不与君同舞?”有什么含义?三、欣赏诗歌1.将《将相和》剧本中的诗句抄在黑板上,教师读诵,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些诗歌的美感。

2.教师解释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诗句中的对仗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诗歌中的对仗能够体现出美感?四、深层含义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冬天和鸦卢卡庙的寓意,并讨论以下问题:- 冬天象征着什么?- 鸦卢卡庙代表什么?- 故事中的冬天和鸦卢卡庙有什么深层含义?2.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给出答案,并引导学生重新阅读相关的段落,加深理解。

三、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讲解了《将相和》的故事情节、诗歌美感和深层含义。

2.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实践应用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对《将相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在下一堂课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了故事的结构。

我们还欣赏了诗歌的对仗和美感,并理解了词语的深层含义。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从中获得一些思考和启发。

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三、自我提升
一、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zhào jí( )dà chén( )们shāng yì( )出兵的时间。
三、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秦国。
(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四、总结梳理
(9)感悟升华
1.熟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新
一、复习检查。(出示课件13)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四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反思人:
月日
(现 献)宝 (炒 抄)写
二、我能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名字,分别是 、 、
. 。
三、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导学案(2课时)
班级
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6.将相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为赵国指挥长平之战,但由于缺乏指挥经验,只会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的故事。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

本文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课文进行解读。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汲取智慧,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难点:对课文中的成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理解,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赵括指挥长平之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的重要性;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历史资料:准备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信息;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听到标准的发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战国时期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将相和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壁、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通过交流搜集到的历史人物故事,激发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2.了解历史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3.知道“将”、“相”指的是谁,理解课题的意思。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2.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七个比较强的国家,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就是最强的一个。

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

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

赵国处在两大国之间,因此在军事上和外交上的措施,就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期的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3.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时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介绍所了解的历史人物。

了解历史背景。

齐读课题。

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2.读准字音:诸、诺、怯3.识记字形:璧(壁)、秦(奏)4.理解部分词义。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臣”是翘舌音;“罪”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强、划、削”在本文中的读音,并掌握它们的其他读音。
3.熟读词语,组内说一说“请罪、和氏璧、上大夫、上卿”等词语的意思。
4.分段练习朗读课文,达到读通顺的程度,集体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生字和句子。
5.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通过写“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二人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1)朗读第一个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1)明确自学问题:讨论“渑池会面”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
1.组织学生自学时,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在体会人物性格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更要抓住他的动作,如“上前一步”“捧着”“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来感受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有了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基础,再学下面两个小故事就显得简单多了。不要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即可。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1.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4分钟)
1.谈话导入:你知道哪些历 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

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们想明白什么?“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

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

你此刻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

为了劝好,老师推荐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3、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推荐:推荐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能够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能够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比较,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18 将相和(导学案)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18 将相和(导学案)

第五单元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和《猴王出世》。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五和回顾·拓展五,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课题内容简说将相和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草船借箭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景阳冈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1.会认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记“限期、诡计、喜不自胜、天造地设”等词语,正确读写“商议、胆怯、负荆请罪、呐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4.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18.《将相和》………………………………………………………… 2~3课时19.《草船借箭》………………………………………………………………… 2~3课时20*.《景阳冈》…………………………………………………………………… 1~2课时21*.《猴王出世》………………………………………………………………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 3~4课时回顾·拓展五……………………………………………………………… 1~2课时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预习单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预习单导学案
三读课文
质疑问难
7
. 我查找的资料。
(
1)走近名人。
司马迁,字 子 长。西 汉 史 学 家、文 学 家。司 马 谈 之 子,
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他继 续 完 成 所 著 史 籍,被 后 世 尊 称 为 史 迁、太 史 公、历 史 之
父。主要著作有《史记》《报任少卿书》等。
查找资料
(
3)廉颇。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
4)蔺相如。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
5)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遮盖文字速读法。
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时,并不是眼球沿着每个字连续不断移动,
而是经常“眼停”时才能感知 字 句。阅 读 的 大 部 分 时 间 都 属 于 眼 停。每 次

6


·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1
. 借助课文或字典,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召 集(
zhāo zhào)
胆怯 (
i
è)
què q
乘 机(
chéng chèng)
侮 辱(
wū wǔ)
2
. 根据词义,给词语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 完璧归赵:
时 期,赵 国 得 到 了
。蔺相如
,最后

,秦 王 企 图
,被 封 为
② 渑池会面:
会上,秦王
,就
,最 后 又 立 了 功,被 封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深入研读,感悟体会(用时:27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完璧归赵”.2.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不辱使命,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3.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渑池会面”.4.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蔺相如在“渑池会面”时勇敢无畏,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的人物形象.5.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负荆请罪”.6.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廉颇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对于将相和好的原因,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蔺相如的话.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2.组织学生阅读原著.
1.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2.课后读原著.
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1)朗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 相和好.
(2)画出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3)分角色表演“负荆请罪”的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组织学生自学时,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提示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2.启发思考: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默读课文,回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2.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批注式默读.
在学生批注式默读时,教师可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在体会人物性格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更要抓住他的动作,如“上前一步”“捧着”“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来感受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有了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基础,再学下面两个小故事就显得简单多了.不要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即可.
4.故事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好课文.必要的时候,教师可进行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1)练习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前两个小故事是第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第三个小故事是结果.
在讲故事环节,教师不妨设一些奖项,如“故事大王”“讲故事能手”“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
五、规范写字,认真评价(用时:10分钟)
2.(1)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2)组内学生代表汇报分段情况,全班交流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个小故事(第1~9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第二个小故事(第10~14自然段)写渑池会面;第三个小故事(第15~17自然段)写负荆请罪.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臣”是翘舌音;“罪”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强、划、削”在本文中的读音,并掌握它们的其他读音.
3.熟读词语,组内说一说“请罪、和氏璧、上大夫、上卿”等词语的意思.
4.分段练习朗读课文,达到读通顺的程度,集体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生字和句子.5.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通过写“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二人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本文层次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时,要引导学生找到过渡段,再看看过渡段和哪部分内容联系更紧密.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总结讲故事情况.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1.(1)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组内练习讲一讲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
(2)小组内推荐代表给全班同学讲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讲得好.
1.在教学时,要提示学生区分同音字“壁”和“璧”.2.在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说出大致内容即可,不要强求小标题的准确性.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1.浏览课文,思考: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小故事的起止,并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1.谈话导入:你知道哪些历 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2.引入课题——将相和,并引导学生介绍司马迁.
3.导问:对于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1.交流收集到的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2.齐读课题,交流收集到的司马迁的资料,了解《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成的.3.交流:“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将相和”指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完成预习,了解故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对于题目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逐字理解法.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课件出示会认字.提示易错读音,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词语卡片,理解词语.
4.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6《将相和》导学案
课题
将相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 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用时:7分钟)
1.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2.引导学生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讨论、交流、归纳:蔺相如因“完璧归 赵”“渑池会面”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
2.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认识,达成共识,“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非常爱国.
1.(1)明确自学问题:“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研读体会.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个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不畏强暴、机智勇敢).3.(1)明确自学问题:讨论“渑池会面”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4.交流汇报自学情况.(1)朗读第二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思考、讨论、交流.(这些句子突出了蔺相如为维护赵国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同归于尽”等词语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5.(1)明确自学问题:讨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结组,研读体会.6.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1.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4分钟)
1.课件出示会写字,演示笔顺规则.
2.重点指导:献、典、怯、荆、罪.
3观察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2.随教师书空,注意易错笔画.
3.练写生字.
4.同桌互评.
教师应强调易错点,如:“臣”第二笔是短竖;“拒”右侧不是“臣”.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