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早期现代化
北大的发展历史
北大的发展历史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191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大学,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所恢复本名的高等学府。
北大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曾数次经历战火与动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大成为了培养中国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后,北大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办学规模,开展了不同领域丰富多彩的教育和科研,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北大在创新领域持续发力,成立了众多创新型科研机构,设立了多个创新实验室,不断壮大自己的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了自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北大在培养卓越人才方面也有所突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才俊前来求学,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国内外名流,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北大将继续秉持“博学、宏达、厚德、阳光”的校训,践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不断推进自己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以更高的目标、更严格的标准,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卓越人才,为中国的崛起和国际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
school badge
•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 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它构成 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 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同时,“北 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用 “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 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 步的脊梁。
Famous people
End
•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 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 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 相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 斯诺 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 观之一。
Motto
• Peking University has not identified the motto. The famous motto has two, one is known as "freedom of thought, absorb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second is "patriotic progress democratic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Start time :July 3,1898
• Peking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1898, the beginning of the Capital University, is China's first National University, the first university i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modern China, its establishmen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
北京大学校门
[2]
北大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机构,也是近代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并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北大是中国近代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大学,最初也是当时的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学统,建立之初身兼传统太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正统,又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民国元年(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3]
五四运动中,国立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
民国八年(1919)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被誉为“北大中兴时期”。“那个时候,大家自然感觉出一种新的兴奋,那就是打定主意,不顾一切,要努力把这个学校办好,努力给北大打好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从1930年到1937年的七年时间里内,蒋梦麟先生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舟的航向,竭尽智能,总希望把这个学问之舟平稳度过中日冲突的惊涛骇浪。北大得以平稳前进,仅偶尔调整一下帆篷而已。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没。
北大历史及简介
北大历史及简介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与地方共管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是“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这是清政府成立的一所国立大学。
1912年,它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并于1919年成为一所现代化学制的大学。
此外,北大还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心之一。
自成立以来,北大始终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培养出了无数杰出人才,如钱学森、李政道、张充和、郭沫若、毛泽东等。
北大的办学宗旨是“爱国进步,为人类做出贡献”,坚持“知行合一”、开放、包容、创新、卓越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的创新精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北大是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之一,现有19个学院、12个直属部门,涵盖哲学、经济、法律、教育、文学、历史、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医学、农学、管理等学科门类。
北大的教学、科研、服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北京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
同时,北大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全国各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大的校园占地453公顷,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施和令人惊叹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其象征性建筑——“百年讲堂”,它位于紫竹院校区中心地带,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标志性建筑,自1960年代起就成为许多文化、艺术、学术活动的场所。
此外,北大还拥有美丽的园林、历史建筑、现代图书馆等多个景点,是游客们前往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
总的来说,北大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它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和世界的各个领域中。
作为一所重要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北大在推动中国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创建的现代国立大学之一,其前身是创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
学校历史北京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曾在1862年创办的顺天府学堂,然而当时的学堂规模很小,没有正式成立学校机构。
直到1898年,清政府成立了京师大学堂,标志着北京大学的正式创办。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以西方学习方法为主的现代高等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伟大的学术和政治人物,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校园景观北京大学占地约273公顷,并且拥有多个校区,在校园中有着多个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和景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关新园。
中关新园是北京大学的主校区,也是北京大学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着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园林景观,如钟楼、教堂和致远楼等。
另外,北京大学校园还有国学馆、红楼、维夫堂等其他知名景点,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学术声誉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北京大学自创立以来就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而闻名于世。
学校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研究水平。
尤其是在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北京大学拥有世界级的研究团队和教育资源。
此外,北京大学不仅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声誉,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口碑。
许多世界各地的学子都梦寐以求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以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和学术研究成果。
招生情况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的招生竞争非常激烈。
每年,数以万计的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功入学。
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考试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类别,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科目。
符合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并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
国际交流北京大学也非常重视与国际著名高等学府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教授和学生的互访,并举办一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0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最全院校排名及简介
公共管理专业考研院校排名及简介公共管理专业旨在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文秘、电子政务导论、行政学等。
力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公共部门管理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制、国际惯例和规则,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需要。
以下是关于公共管理专业考研院校排名情况,新祥旭小编主要列举了5所,此次排名无先后之分,仅供参考: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双一流”高校,也是国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和“2011计划(协同高校)”重点建设的高校,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学府”,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2001年6月组建之初,就提出了“远见、求实、创新、奉献”的院训。
学院的近期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国公共管理领域学科布局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科研成果最显著、人才培养最出色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
该学院现设有行政管理学系、土地管理系、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育研究所、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与公共安全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财政研究所。
其中,行政管理学系是我国最早开展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的机构之一,土地管理系是全国第一家设立土地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
博士研究生专业主要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硕士研究生专业主要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法学、行政管理(教育行政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劳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硕士(M P A),并招收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北大简介
理学部 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软件与微电 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文学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哲学系(宗教学 系),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部 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系 社会学系,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 学院,人口研究所,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部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 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 院,口腔医院,第六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首钢医院12所 教学医院 跨学科类 元培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国社会科 学调查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 深圳研究生院 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1 、著名校友
胡适(1891.12.17—1962.2.24) 对北大的贡献是:五四后的北大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自成一体,独领风骚。 其自由传统的形成首功在蔡元培,但与陈独秀、胡适、傅斯年等人的努力也密 不可分。胡适是北大知名教授、“革新健将”,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中兴” 北大功不可没。校长任期:1945年10月至1948年12月。 个人成就:国学大师,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哲学家。以倡导“五四” 文学革命著闻于世,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 简介: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1910年 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 家杜威。1917年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被聘北大教授。作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他与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 引发了当时中国的文学革命。他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 《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 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1902年出版的《尝试集》成 为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 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 之作。 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 《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 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对二十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 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 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 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 (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中国近代教育史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如果说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是独立形成与发展的,那么中国近现代的高等教育则是中西教育结合的产物。
时间划分:近代时期: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高等教育——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现代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今近代时期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1、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为标志,直至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类似这样的高等学堂近30余所。
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
这一时期的新式教育机构无一定体系,大都带有鲜明的母体胎记,反映了新式学堂、新式教育处于草创时期的特色。
重要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他们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伴随的重大事件:洋务派洋务运动2、1895年创办的天津西学堂(1903年改为北洋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
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设立,成为第一所正式以“大学”为称谓的高等学府。
20世纪初,官办大学进一步发展,到辛亥革命的1911年统计,清末高等学校,除官办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外,还有各省设立的高等学堂27所,此外,还设立了一批专门学堂,这批学堂的举办,可视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声。
这一时期改造书院,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和专门各级各类学堂,废科举、兴学校、学西学已深入人心。
3、20世纪初(1902——1903年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全国性学制——《癸卯学制》。
壬寅癸(gui)卯学制作为中国近代一个较为完备的学制,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1905年科举制正式被废除。
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以日为师”的氛围。
重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伴随的重大事件:维新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小结:从洋务高等学堂的创办到京师大学堂的诞生,从癸卯学制的颁布到废科举、立学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在西方高等教育的冲击之下,开始被迫纳入西方的现代高等教育某些制度和形式,开始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大学”身份(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联盟)的重要成员。
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中国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同时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第一的大学,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科都是它的强项。
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北大有35个一级学科列全国前3名,数量高居全国高校第一(比第二名多11个)。
北京大学是中国大陆高考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高考成绩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北大录取。
截至2011年,北京大学历年录取的各省市“高考状元”人数以及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金银牌得主人数均高居榜首。
院士:据北京大学官网资料显示: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
办学条件:截至2011年5月,北京大学普通本科学生14465人、硕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
学科建设: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中,北大参评学科48个,排名第一的学科16个、排名前三的学科35个、排名前五的学科38个,数量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北京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1个,同样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多出32个)。
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北大的理科、文科、医科实力均为全国第一。
师资力量:截至2011年5月,1597名正高级教职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227名)。
截至2011年12月,文科资深教授42人,长江学者119人(全国第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3人(全国第一);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
北京大学介绍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
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校训!!!北京大学并无明确的校训!!!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都不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校歌
北京大学并无校歌。
《燕园情》作于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之后,一度被
认为北京大学校歌,但从未得到校方的正式命名,在创作之初也并没有被当成
校歌来写作。
年份最高分平均分省控线录取批次专业分数线
2015 721 692 548 一批。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变迁:初建与逐步体系化的专科教育时期(1947—1955年)(一)
【事业·管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变迁:初建与逐步体系化的专科教育时期(1947—1955年)(一)●谢运萍 (北京大学 北京 100871)[摘 要]1947年,王重民先生在国立北京大学创设图书馆学专修科。
在历经了北平解放、课程改造、院系调整、专业改革与“全面学苏”的教育改革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由自主性较强的附属于中文系的专修科转型为由国家收编的重要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机构。
在1947年至1955年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陆续制定了面向大学肄业生及毕业生的二年制专科课程体系、面向高中毕业生的二年制课程体系、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效仿苏联的二年制及三年制课程体系。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图书馆学专修科的课程体系受创设者、授课对象、学制、国家教育政策和图书馆事业建设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课程内容“业务化”、课程结构“固定化”、课程教学“集体化”与教学方式“实践化”的特点。
[关键词]图书馆学专业 课程体系 北京大学 教育史[中图法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21)06-0001-08[引用本文格式]谢运萍.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变迁:初建与逐步体系化的专科教育时期(1947—1955)(一)[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6):1-81 图书馆学专修科的创设与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国的图书馆学正规教育始于1920年创立的文华大学图书科[1],随后历经二十多年的更迭起落,至1947年初,中国存有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和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两所图书馆学人才教育机构。
1947年2月,访学欧美多年的王重民先生回国,在国立北京大学(即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和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先生的支持下,他开始在国立北京大学筹备图书馆学专修科。
源于自身在欧美各大图书馆的工作经历和对中西方图书馆事业的思考,王重民先生创设图书馆学专修科的初衷是培养“在图书馆管理及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方面,在整理中国文献遗产方面的人才”[2],这些人才不仅能管理文献,还能研究文献。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日益受到。
本文将围绕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展开,通过探讨现代化、教育、早期现代化和研究等关键词,分析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进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中,现代化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科技和知识的传入,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与变革。
这一过程中,中国教育逐渐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
教育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阶段,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中国教育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同时,教育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也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
早期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
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中,教育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是早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通过引进西方教育体系、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现代教育改革等措施,中国教育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研究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不仅需要对历史进行深入挖掘,还需要对现实进行认真分析。
通过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历程,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通过总结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研究。
通过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当时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探讨当时的教育改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中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的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封建社会时期。
在此时期,除了皇家家族的后代以外,其他人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封建社会的儒家文化,也为中国的教育打下了基础。
明清两朝后,中国的教育体制逐步完善,出现了徽派、浙江沪派等多种流派。
其中,明清时期的学堂教育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这时期的学堂教育以“读书于案,背书于心”为教育理念,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品德的培养,其中包括尊敬长者、团结协作等。
同时,学堂教育的普及,也拉近了不同地区人民的距离,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被后代称为“琅琊社”。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危机期。
新政府试图推动教育现代化,但由于多种原因,进展缓慢。
20世纪初期,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加剧,各地高校和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普遍恶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从1952年开始,中国实行了大规模的义务教育政策,确保了大多数儿童都能上学。
此后,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多所优秀高校的建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也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教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国际交流的扩大,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革。
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成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持,实现教育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现在都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
在现代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更加均衡分配,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助推人民群众全面发展,才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另外,当前中国教育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例如,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带来的教育资源和质量不均,以及一些地区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等。
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质量,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北大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
北大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
北大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开始的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的建设,北大一直站在中国革命的前线,为中国的独立、民主、自由和文
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辛亥革命时期,北京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们作为领袖和骨干人物,
参加了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运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陈独秀,他是北大
副教授,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北大创建了一系列思想
和文化团体,通过创办杂志和宣传,推动着中国思想的自由和民主化。
同时,北大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形成了中国现
代化的先锋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北大位于日军占领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威胁。
但是,北大的师生们并没有退缩,反而在危急关头表现得更加勇敢和
坚强。
他们秘密组织学生抗敌队,开展秘密活动,积极传播民主思想
和宣传抗日救国的理念。
同时,北大的教授也积极参与了军事和政治工作,为中国的抗战贡献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之一,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北大的校园成为了中国各个领域的精英和领导人才的摇篮。
北大的教育理念和学术传统也得到了全国的普及和推广,为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总体来说,北大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的作用和贡献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
无论是在思想启蒙、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还是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北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奋斗着,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未来而贡献着。
北京大学的历史
历任校长
1. 孙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 2. 许景澄(1900年春—1900年8月) 3. 张百熙(1902年1月—1904年1月) 4. 张亨嘉(1904年1月—1906年2月) 5. 李家驹(1906年3月—1907年8月) 6. 朱益藩(1907年8月—1908年1月) 7. 刘廷琛(1908年1月—1911年12月) 8. 柯劭愍(1910年12月—1911年12月) 9. 劳乃宣(1911年12月—1912年2月) 10. 严复 (1912年2月—1912年10月) 11. 章士钊(1912年10月—1912年12月) 12. 何燮侯(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13. 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14. 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7月) 15. 刘哲 (1927年8月—1928年6月) 16. 李煜嬴(1928年6月—1929年1月) 17. 陈大齐(1929年1月—1929年8月) 18. 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 19. 蒋梦麟(1930年12月—1945年10月) 20.傅斯年 (1945年10月—1946年7月) 21. 胡适 (1946年7月—1948年12月) 22. 汤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23. 马寅初(1951年9月—1960年3月) 24. 陆平 (1957年10月—1966年5月) 25.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26. 张龙翔(1981年6月—1984年3月) 27. 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 28. 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29. 陈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2月) 30. 许智宏(1999年12月—2008年11月) 31. 周其凤(2008年11月—现在)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作者:酒店预订达人()北京大学是当前中国学科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理科、新型工科、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医学学科是她的传统强项。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并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
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
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
有人用“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来评价北大的历史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
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育研 究
E 京大 学与 中国高等教 育的早期 现 代了 匕
◎任 艳 青 厦 门大学 高等 教 育研 究所
【 摘要 】1 1年蔡元培发起的北京大学改革 ,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起 了转折作用 ,促进 了现代大学在 中国大地上的 出现,加速 了中 97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而促进 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早期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从 四个方 面对蔡元培发起 的北京大学改革的意义予以阐述 ,分
陈独 秀 、 胡适 、 辜 鸿 铭 、刘 帅 培 、梁 漱 溟 等 批 学 者 部 足 在 蔡 元 培 的 强 力 推 荐 卜 进 北 大 讲 堂 的 。 同时 他 还 辞 退 了部 走 分 不 合 格 的 老 师 , 这 是 北 大 真 正 改 善 师 资 结 构 很 重 耍 的 ‘ , 使 北 京 大 学 真 正 步 实 现 了教 师 结 构 队伍 的 优 化 ,教 师 队 伍 的 整 体 特 征 为 青 春 、有 思想 。 据 i 1 年 98 卡统 计,从 有 统 计 的7 名 教授 的年龄 / J 6 看 ,3 岁 以 卜 4 人 ,5 岁 以上仅 有6 5 者 3 0 人 ; 这 一时 期 的 北 大 学 牛 的 甲 均 年 龄 为 2 岁 。 教 帅 队伍 年 轻 化 ,给 北 大 学 术 风 4
的 养 成 注 入 '诸 多 的活 力 。 r
1遵循 “ 想 自由,兼容并 包”, . 思 不拘一格延 聘教员 ,促进 师资结构 的早 期现 代 化 蔡 元 培 认 为 , “ 学 者 , ‘ 括 大 大 囊 典 , 网罗 众 家 ’之 学 府 也 。 ”1这 足 蔡 元 2 培对 现 代大 学 的 基本 认 识。他 认为 “ 对于 各家 学 说 ,依 各 大 学通 例 ,循 思 自由 原 则 ,兼 容 并 包 。 无 论 何 种 学 派 , 苟 其 言 之 成 理 ,持 之 有 故 , 尚 未 达 r然 淘 汰 1 之 命 运 , 即使 彼 此 相 反 , 也 听 他 们 自由 发 展 。 ” 口因 此 在 办 学 过 程 『 ,对 教 员 1 l 采 取 “以学 诣 为 主 的 方 针 ” 同标准 的核心 要 求 ,是 要何 利 于 学术 水平 的 提 高和 人 才 的 培 养 。一 方 面 , 他提 出 : “ 聘 教员 ,不 但 是求 有 学 的 ,还 要 求 延 于 学 问上 很 有研 究 的兴 趣 , 并能 _起 学 生 ) 『 的研 究兴趣 的。不 但 世 界的科 学 取最 新 的 学 说 ,就 是 我 们 本 国 固 有 的材 料 , 也 要 用新方法来整理它。” 在 兼容 并包 原则 卜 蔡元培 对 于确 有 , 真 才 实 学而 学术 观 点 、政 治 倾 向不 同 的守 旧学 者 , 仍 延 为 教 授 , 展其 所 K,埘 他 们 视 同仁 ,绝 不 歧 视 。 他 刚 }任 ,就 一 下 功夫 聘 请 了有 学 识 、 有 能 力 的 教 帅 。
为 _ 断提 高教学质量 ,蔡尢培 卜 『不 分重 视 教帅 的科 学 研 究工 作 。他 曾指 出 : 地 方 若 足 没 有 一个 大 学 ,把 有 学 的 人 聚 住 ‘ ,一 面 研 究 高 等 学 术 , 起 而 推 行 教 育事 ,永 没 有 发展 教 的 希 。 ” 他 把 教 学 和 科 研 作 为 高 等 学 校 的 两 个 职 能 ,认 为 是 并 行 不 悖 的 。他 认为 教 学 科 研 应 是 相 辅 相 成 、 互 相 促 进 ; ‘ 教 员 如 果 不从 事 科 学 的 研 究 , 个 则 他 的 教 学 就 难 免 陷入 抄 发 讲 义 求 进 步 的 状 态 。 在 蔡 冗 培 的提 倡 下 ,这 ~时 一 期 北 火 文 、理 科 教 员 中 的 学 术 研 究 取 得 了进 展 ,对 教 学 起 了促 进 作 用 。 蔡 元 培 是 以 西 方 现 代 大 学模 式 来 改 革 和 建 设 北 人 师 资 结 构 的 ,使 北 人 形 成 个 不 同 信 仰 、 不 同 学 派 的新 型 教 员 群 体 ,各 有 学 术 所 长 , 各 抒 已见 , 相 互 争 鸣 ,校 内 学 术 氛 浓 厚 而 活 跃 , 引 领 肴 全 国 的学 术 新 潮 流 。
别为 : 优化 师资结构 、转变学生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开创女生入 学先河。 【 关键词】高等教育;早期现代化 ;北京大学
鸦 片 战 争 后 , 中 国处 于 半 殖 民地 半 封 建 的 社 会 状 态 , 没 有 进 入 一 个 独 立 的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过 程 , 更 没 有 成 为 个 1: 业 化 国 家 。 但 是 ,在 新 中 国成 立 前 , 中 国 社 会 确 实 存 在 着 一 个 以 学 和 仿 效 幽 一 方 为 手 段 , 以 富 国 强 兵 为 手 要 H标 的 现 代 化 过 程 。 为 了 与 新 中 国建 所 进 行 的 现 代 化 加 以 区 别 和 比较 , 学 术 界将 之 称为早期现代化…。 2 世 纪 l年 代 巾 期 , _ I 等 教 育 0 O 1卅高 1 已经 有 了 2 年 左 右 的 发 展 J , 逐 渐 完 O 力史 成 _从 近 代 向 现 代 发 展 的 转 变 。 1 1 年 r 97 蔡元培根据 欧美大学 的原则 ,发起 的北 京 大 学 改革 , 不 仅 对 北 京 火 学 的 改 革 与 发 展起 了转折作 用 ,而 且促进 1现代 人 r 学 在 中 国大 地 上 的 出 现 , Jl 了 中 围 高 速 J 【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 从 而促 进 了 中 围 高 等 教 育 的 早 期 现 代 化 的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