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教学模式下,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新认识

合集下载

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一千字

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一千字

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一千字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因材施教议论文800字,供大家参考。

人生而不同,而观世人一生的轨迹,最后取得的结果更是千差万别,有人立身于山巅,俯视众生,一览众山小,有人埋身于人海,碌碌无为,终此一生,这些人不一定就有多么不如优秀之人,差别的一部分可能就来自于教育方法的不同。

我认为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人终生受益。

不同类型的植物喜好不同,不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培养。

而人出生时就已然在遗传因素、家庭等各方面有所不同,而之后的教育方式就更不相同,没有适合所有人的一种模式,教育方式没有绝对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

一个自卑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与赞扬,可如果把这鼓励与赞扬给了一个自负的孩子就很难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在接受着各种不同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适宜的教育使人的长处得以发挥,弱项得以弥补,而不适合自身的教育则可能使自己偏离了方向,做一些无用功。

一块玉石天然形成,有其自己特有的形状、颜色及纹理,能发挥它的美好的,是依着它的形状与颜色进行顺势的雕琢,将它一点点的颜色变化莫测也形成一种美的亮点。

而生硬的按照一种方式进行雕刻则丧失这种美感,浪费了它的亮点。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应该能使一部分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生硬统一的教育方式也会便一部分学生失去他应有的姿才,盲目得进行其他行为。

茶树只有接收降雨才能茂盛,而进行浇水灌溉却不能让它茂盛。

植物尚有自己的耕植方式,那么不同的人所需的教育方式也应是不同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的成长要比树复杂,因材施教是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

对人的教育不断用完全统一的方法。

于合适之法给予合适之人,将钻石进行合适的打磨,使能将原有的光彩化。

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集合7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集合7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集合7篇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220xx年xx月,我们在xx师范大学参加了xx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将个人培训心得总结如下:一、培训规模宏大本次培训是由xx省教育厅精心组织,xx师范大学具体主办,各地市精选优秀老师共计300多人参加,可见本次培训规模之大,人员之多,任务之重,所有组织方、承办方和xx来的与会老师都非常重视,他们认真准备,提前到位或报到,做好了一切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内容丰富本次培训的科目主要有英语,物理,生物和语文四个科目,主要涉及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师德师风,创新培养,教育科研,学科研讨,分科指导,总结回顾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新颖,收效很大,反响强烈。

三、培训理念前瞻在这次培训中,开班典礼上教育部和教育厅领导都对培训的意义,培训的目的,培训的要求,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要求,要求老师们要尽快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改革,提高效率。

曹xx老师对高中教训改革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证,特别印象深的是他对目前教育存在问题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一是事业规模大,二是发展速度快,三是师资投入经费少,提出了教育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目前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同时提出了实施教育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自身发展和教室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曹老师还提出了改革不是目标,发展才是目标的观点,这一观点很新颖。

尚xx院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一课中,提出的观点更为新颖,如对于互联网而言,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想不到的速度会出现,特别是狗狗地图的巧妙使用,余额宝如何帮你理财,国外国内微课程网站,翻转课堂,手机打分软件,英语作文自动批改软件,百度翻译,游戏在学习中作用,大数据,人立方,百度迁徙等的使用,让我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环境中对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些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苏xx老师教我们如何培养师德师爱,开篇以大爱无疆看师爱,从最美老师张丽莉谈起,给我们讲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核心,师爱是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程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多样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中小学发展规划和纲要》(2010-2020)提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也就意味着,高中课改必须从自己的教育对象—-不同潜质的学生入手,着力建构能够适应当代中学生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诉求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和研究课程的多样化。

什么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是指发展学生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也指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包括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等。

发展学生、解放学生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生的个性化充分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向本真的回归。

用什么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就是课程,多样化的课程。

课程是指在学校由于教师的作为,而使学生所遭遇到的一切;包括学校所承负的责任,授予学生的一切经验,是学校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规划方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所有(教师、学生)活动、所有(责任、经验)目标达成的依据。

也就是说,课程就是学校为学生做出的一种学习规划,是一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规划,一种基于学生个性化诉求的发展规划,也是一种未来人生规划的预演。

它决定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多样化的课程架构首先源于教育学对“人”的理解,它明确提出: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人作为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本身就孕含着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个体生命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及个体间的差异性。

教师八不准心得体会(精选7篇)

教师八不准心得体会(精选7篇)

教师八不准心得体会教师八不准心得体会一、心得体会格式1、首先需要有一个标题,一般可以是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或是关于XX活动(工作)心得体会。

2、然后就可以进入正文了,开头需要简述一下要写的有关内容的基本情况,主体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或递进式结构逐步深入主题。

3、结尾部分可以总结一下全文,最后要注意署名,写作日期是放在文章最末尾。

二、教师八不准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八不准心得体会(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八不准心得体会1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

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

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十不准”的深层含义。

《教师十不准》中主要说的是师德问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知识,更要给予爱。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由于他们年龄小,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所以他们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这时,我们就要宽容的对待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爱孩子,还要学会信任、鼓励、安慰孩子,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氛围,用自己的温暖与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孩子。

特别是那些农村孩子,更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心、爱护。

不歧视他们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爱岗位、爱孩子,才是教师应该努力培养的基本道德品质。

以有效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范文7篇

以有效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范文7篇

以有效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范文7篇心得体会的记录一定要深刻,这样的心得才最有价值,想要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我们就必须人活着呢分析事情的发展情况,以下是精心为您推荐的以有效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1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聆听了师训中心四位老师的讲座,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对校本研修、高效课堂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几位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非浅,进一步增强了我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一、教育观念要更新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使我感到压力更大,作为教师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

二、教育教学理论要加强过去我对校本研修概念模糊,似是而非,不知校本研修究竟是什么?这次培训,听了陈大勇老师《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我才恍然大悟。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校本研修机制。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能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校本研修,能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含金量”;能以文化的力量推动老师专业成长。

能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

能使教学反思追求有效性三、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永远的追求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辨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辨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辨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辨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字:教育学生教师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教育界最流行的名句,还有等同的一句是“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教师们对此并不一致地赞同。

反对者认为,如果学生都能教好,那为什么国家要设这么多的监狱?人根本不会犯罪;即使有人犯罪,还不把罪犯送到学校里,交给教师?如果学生都能教好,那如果给你一批白痴,你能把他们培养成才吗?赞同者认为,这句话找不到任何差错,教育经验告诉人们,一些被人认为教不好的学生,经过好教师的精心教育,真的教好了,还成了著名人才。

这句名言究竟是对还是错?1. 永不放弃是教育的真谛任何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时限、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

学生进入某一学段学习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行为习惯。

他可能基础差,行为习惯差。

教师接收到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起初想尽办法转变他,让他从基础抓起,从行为习惯抓起。

如果教师的努力能够使学生转变,学习和行为习惯有明显进步,教师就继续努力,使学生不断进步,直到使学生成为好学生。

如果教师的努力使学生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学生依然很差甚至更差,教师就会泄气,并认为,此学生是教不好的,最终,教师不得不放弃努力。

教师放弃努力后,教师给了学生以消极暗示,学生自认为自己很笨,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学生自己也放弃努力,从而成为真正的教不好的学生。

一个学生,在某个教师看来是教不好的,另一个教师却把他教好了,这种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因此,学生是否教得好,跟教师的教育能力、努力、条件有关。

对于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学生,确实不存在教不好的道理。

但是,如果智力、身体、心理存在问题,应另当别论。

教师不能用残疾人难以培养为天才来证明世界上确实存在教不好的学生。

如果把一个恶贯满盈的犯罪学生,在三年初中阶段,把他培养为一个被公认的人才也是不切实际的,尽管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是,经过教师的精心培养,使他改掉坏习惯、不再犯法犯罪,在三学年里学完规定的课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培养目标不要过高,一般还是做得到的。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怎样做一个好教师,不仅是新上讲台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对每位教师都是个永恒的题目。

本人已是一个有着多年教龄的教师,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当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一直都是我在思索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所不断追求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

”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

教师必须“立德树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做一名好老师应该有职业之爱。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从而会产生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并且具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热爱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

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一切服从工作需要,自觉地积极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结合自己的岗位和教学实际, 进行“全人教育”、“精英教育”。

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文化的服务。

做一名好教师,还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而敬业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

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你。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

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

师爱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的权利,充分沐浴爱的霞光。

文理分科的利弊辩论赛

文理分科的利弊辩论赛

文理分科的利弊辩论赛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教学,关系到能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理想大学院系继续深造的众多现实性问题。

我方认为: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教学指的是侧文侧理的教与学,它是一种粗略的大致的区分。

它有三个特点:全面性、侧重性和发展性。

我方认为判断利大还是弊大的标准是: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奠定基矗理由有三:第一: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高中文理分科教学利大于弊。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认知系统各种因素基本趋向稳定状态,智力的品质和个别差异基本定型。

通观高中各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各有侧重。

而文理分科教学既能让学生学习较为全面的知识,不弃文、不弃理,文理渗透,相互交融。

又能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所在,在学习上有所侧重。

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换一个角度,从哲学上来看,文科学生要学理科科目,培养科学精神,理科学生要学文科科目,培养人文精神,但是两者都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对方辩友,这不正是哲学中两点论和重点论辨证统一的原理给我们的启发吗?第二、高中阶段教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中文理分科教学利大于弊。

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除了完成基础教育任务以外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事实,高中阶段的教学不能为了基础而基础,而必须在完成基础的同时有所侧重。

高中文理分科教学恰好能达成这两个目标,能促使学生自觉地思考,对人生未来进行谋划,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

同时,在整个教育阶段中,高中阶段教学还承担着环节过渡与角色转换的任务,而高中文理分科教学能促使学生达成基础性目标的同时更好地使学生适应这种转变。

第三、高中文理分科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中文理分科教学利大于弊。

任何新事物都有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如今的文理分科教学在机制上更趋合理,教学理念、目标和手段都有了全新的发展。

教师招聘教育学必会判断题一(含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必会判断题一(含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必会判断题一(含答案)
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2.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延续和必要补充。()
3.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有效的途径。()
4.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实现个别辅导。()
5.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6.“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无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夸大了教师在发展中的作用,是“教育万能论”的体现。()
7.讲授法突出了教师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但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违背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应该摒弃。()
8.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9.我国新课改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
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1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12.师生关系表现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1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要写好教案。()
14.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5.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9.【答案】√10.【答案】×11.【答案】×12.【答案】√13.【答案】×14.【答案】×15.【答案】√。

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篇1我觉得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为师生是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名合格的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服务于学生,浇开每一朵小花。

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师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注重堂课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堂课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呢?我认为要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要讲清楚;第三步要学生听懂(要简单,不要讲得太繁杂);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好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好习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学习成绩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只需教师稍加提醒就能坚持住,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也是让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一次次实践。

它不但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得到多方面的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获得多样的快乐与收获,而且也是团结协作的好机会。

关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4-16T11:20:36.63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11月33期作者:侯仪饶冰冰[导读] 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提出在未来小学卓越教师领域将“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侯仪饶冰冰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北碚 400700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提出在未来小学卓越教师领域将“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小学全科教师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当前在我国以分科教师为主流的教师教育领域,全科教师尚属一个新课题,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厘清。

关键词:全科的“全”、机遇、挑战(一)全科教师产生的现实意义——应时之需的“被动的全”全科教师的政策设计与实施大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应时之需。

2006年,湖南省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科计划”,首次提出培养五年制专科层次的“全科型”小学教师。

由此肇始,江西、贵州、重庆、广西等省(自治区)相继把培养全科师范生作为解决农村教育现实困境的突破点,并逐渐将其学历层次提升至本科。

全科教师首先面向农村小学成规模定向培养。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计划生育的实行,农村常住人口流失,学校生源直线下降。

由于“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实际已经充当着‘全科教师’的角色,一个教师身兼多个学科教学任务的情况非常普遍”。

因此,相关省市在定向培养全科教师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音体美等小学科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

“一专多能”是满足教师尤其是艺体科教师缺乏的刚需要求。

公务员本题答案ABCD正确答案3...

公务员本题答案ABCD正确答案3...

1、思想深处支配教师严谨治学的是()A.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感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C.教育政策法规等要求D.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本题答案:ABCD正确答案:D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对教师职业及其活动行为给予价值性关注的独特领域。

()本题答案:对错正确答案:对3、师德修养要体现时代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本题答案:ABCD正确答案:C4、教师是以对人的培养教育为其专门职业的劳动者。

( )本题答案:对错正确答案:对5、下列教师的语言错误的是( )。

A“别灰心,这点困难一定不会难倒你的。

”B“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只能扫马路、捡垃圾。

”C“咱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

”D“你很出色,老师为你自豪。

”本题答案:ABCD正确答案:B6、思想深处支配教师严谨治学的是()A.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感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C.教育政策法规等要求D.崇高的使命本题答案:ABCD正确答案:D7、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化主要是通过与()的互动作用来完成的。

A.老师B.同学C.校长D.家长本题答案:ABCD正确答案:A8、教师有偿家教现象出现的主观原因有哪些?()A.教师的工资收入偏低,一部分老师心理失去平衡B.某些教师是心理防卫的失当。

C.教师的道德品质败坏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D.以上都是。

本题答案:ABCD正确答案:D9、调查表明,体罚中以压服、训斥、讥讽等手段损害学生人格的做法,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创伤是难以弥补的。

其心理伤害比起生理上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题答案:对错正确答案:对10、社会对教师的选择比社会一般行业要严格得多,不仅要求有教书的学识,而且要求有示范学子和世人的良好品行。

()本题答案:对错正确答案:对11、“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的思考

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的思考

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的思考
闫冬良;马纪伟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3(000)019
【摘要】引用教育家关于教育本质、医学家关于医学职业的论述,阐述医学职业教育领域“好”学生和“合格”教师的评判标准,辨析新形势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提出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工作实践的新思路。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闫冬良;马纪伟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8
【相关文献】
1.再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J], 陈桂生
2.分科教学模式下,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新认识 [J], 唐学敏
3.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思考 [J], 欧颖
4.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话语的思考 [J], 付建春
5.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命题的多学科审视 [J], 赵永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

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怎样理解这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

这是正确的。

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让他们思想学习各个方面都齐步走,是不可能的。

就短期说,只要每个学生都在他们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

就长期说,教的学生部分成为优秀人才,多数成为合格公民,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

“教好”是一个过程。

一方面,昨天没有“教好”,不等于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没能“教好”,不等于明天不能“教好”。

另一方面,昨天有进步,还没达到“好”的标准;今天有进步,还是没达到“好”的标准;但坚持下去,不断进步,就能达到“好”的标准。

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提高的过程。

稍懂逻辑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不合逻辑的。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都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是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传媒和同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的。

如果给我们教育的是一个干净的学生,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教好的。

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干净的白纸,而是已经被家庭、被社会涂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但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最重要的老师(我们本身均有这样的体会,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我们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而不会发现自己像某个教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在此情形下有几个教育者能把这些学生教成所谓的好学生呢?还有,对这个“好”字该如何来理解呢?什么叫“教不好的学生”?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就是根据本人资质,在学业上尽自己所能,具有健全人格,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知识_真题及答案_2019下半年_练习模式

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知识_真题及答案_2019下半年_练习模式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每题均显示答案和解析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知识_真题及答案_2019下半年(31题)***************************************************************************************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知识_真题及答案_2019下半年1.[单选题]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A解析:2.[单选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答案:B解析:3.[单选题]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答案:C解析:4.[单选题]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下答案:B解析:5.[单选题]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答案:B解析:6.[单选题]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会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A解析:7.[单选题]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分科课程优缺点分析

分科课程优缺点分析

学校课程优缺点探析——以分科课程为例王爱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2021154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有教育就要实施教学,不管是刚开始的口耳相传式的教学还是后来的班级授课式的教学,以至今天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其内容主要是流行已久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等。

这也是人们对于课程的最普遍的认识,认为课程是教学内容。

当然了,发展到今天,我们对于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的争论已经不是很新鲜的见闻了,东方的“大教学小课程”,西方的“小教学大课程”已经均被人所理解,也明白其中各有千秋,抑或取其精华,综合两种观点,把课程与教学看做目的与手段的并列关系。

不过,我们这里所讲的课程还是把它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是在教学过程中,支撑教学活动的主干。

课程研究的100年来,对课程依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整合课程、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

虽然学校中存在如此多的课程,但是从学校诞生以来一直到今天的学校教学,其主力和发挥的最好的,历史最悠久的当属于分科课程。

一、分科课程的界定分科课程,通常又被称为科目课程(subject curriculum),不少人也把它称为学科课程。

其实这是不确切的。

现在课程理论中所讲的“学科课程”的英文是“discipline curriculum”,它含有学科综合性的意思,如数学学科,社会学科;而“科目课程”强调的是分科,如代数、几何、三角等。

两者之间的区别应该说是明确的。

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这种课程是预先安排的。

二、分科课程的历史发展从学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分科课程在所有课程的类型中,历史是最为长久的。

若追溯其根源的话,分科课程从学校教育产生始即已存在。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从而定“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以教学生;这可以被看做是分科课程的雏形。

新课程标准(1)

新课程标准(1)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改革起源编辑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改依据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

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

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价值。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人力资本理论。

其专注于经济增长、不顾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高巍读书笔记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

这两者的关系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行为的特征主要有外显性、动态性、个体性、目的性、情境性。

我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教学行为分为一下几类:按教学媒介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按师生间的协作程度可以分为教师独立的行为和学生辅助下的行为,按在教学中的地位可以分为主要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按目标达成的情况可以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按行为的具体性可分为陈述、指导、展示、提问、反馈、管理、观察、倾听、反思、以及评价等具体行为。

但是仅仅知道这些行为的划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深入的了解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联系有:目的相关性,活动的一致性,以及行为的对应性;区别在于:层次不同,角色不同,地位不同。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引和管理,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大的自我性,主要是基于自我考虑的,而教师的行为具有社会性,是基于社会考虑的,因而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和学生间的差别,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因利势导,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厉要求学生,最终知识经由学生的行为内化为他们的知识结构。

身体-教学世界蕴藏其中唐松林范春香读书笔记我们人类的教学活动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教学活动就是对我们身体的认知,慢慢的才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的改造,而我们对社会的改造又是基于我们的身体的。

我们的身体在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孕育了我们人类的文明。

唯物主义的思想告诉我们物质是先于意识存在的,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都是为了为我们更好地服务,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需要身体的参与。

最早的知识都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科教学模式下,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新认识
作者:唐学敏
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4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否学好某一学科,主要还是取决于其自身的内在动机强弱,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性的,是外在的。

因此,判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就需要从学生对该学科所持有的兴趣以及被激发的动机来评价,而动机的强弱在于教师的影响。

关键词:范围;标准;兴趣;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81-0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界广为人知,同时也遭受很多教师同仁的诟病。

该话最初出自于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其原意是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上多想办法、多动脑筋,只要教师用心从事于教育教学工作,方法总还是比困难多的。

然而,这句话在今天的教育评价环境中,其本意已经渐渐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意思是将学生在某一学科的落后状态全部归咎于教师的无能。

客观地说,这种评价是有失偏颇的,其评价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没有从整体上看待学生的改变。

为了评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正误。

下面,我们把要讨论的范围定在具有正常智力水平且学习内容是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知识的学生。

那么对于这些学生,所谓“教的好”和“教不好”的评价,亦即进步与否的评价,就不能只看某一学科,更不能用一个学科的考试分数评价整个教师团队,这样的评价对那些教育效果显著的学科及其老师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

那么,单就某一学科而言,是否就可以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进行评价呢?换言之就是“在单一学科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种说法。

我们认为即使是这种说法,其是否合适还要具体分析,其适用范围也是受到限制的。

因为评价学生在某一学科是否进步,不能只关注其学科的考试分数的高低。

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这一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之外,还应该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反应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有的感兴趣、愿意学,有的不感兴趣、不愿意学;有的学得快得分高,有的学得慢得分低;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

鉴于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学科时尚且表现出如此多的差异,我们又怎么能只拿考试分数这一种标准一刀切地评价教师呢?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既如此,是否“在单一学科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说法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呢?也不尽然,这还需要分以下四种情况看:
第一种情况,学生从心底里对本学科不感兴趣,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均难以奏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用权威逼迫学生学习本学科内容,虽然学生大概也能在脑海里留下一鳞半爪的知识,但最终也不会改变其在这一学科不感兴趣、不愿意学的本质面貌,当然也不会改变其在考试分数的糟糕表现。

此时用“在单一学科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说法评价老师,是否合适呢?我们认为不合适。

毕竟学生不是天才,他也会有不愿学也学不好的一些知识,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力,但并不是每种智力都拥有很高的优势。

所以对于有些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的情况,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那句话来评价学科教师。

第二种情况,学生原来对本学科不感兴趣,现在经过教师多方教导之后开始对此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本学科。

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被激活,就这一点成就来说,学生是进步的,教师是教得好的,是有能力的。

类似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需要更多的不仅仅是努力,还有等待。

因为后进生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长久而不懈的付出终究会换来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因其考试分数尚未提高而忽视其内在学习动机的转变,也不能藉此评价教师教得不好。

因为假以时日,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的兴趣和考试分数肯定会越来越高的。

第三种情况,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但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一般,方法有限,思想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习本学科知识时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更有甚者,教师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进而导致学生在考试分数上增长有限或者不增反减。

学生因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渐渐失去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在单一学科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来评价教师才说的过去、站得住脚。

第四种情况,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教师也教得有声有色。

此时,师生之间相得益彰、如鱼得水,教师乐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学生乐在“师者,传到授业解惑者也”。

师生之间合作顺利,学生的学科成绩能保持较高水平,而且在学习之余还能有所创造。

老师教的更加自信,学生的积极反应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

这种师生双赢,共同发展的结果正是教育各方一致期望的结果。

这种情况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正好相反,师生之间没有相互埋怨,反而是相互成就。

综合以上分析,就某一学科而言,学生若在本学科上不具有天赋,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学,那么无论学生的进步多少,都不可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来评价教师。

学生若由不感兴趣在受教之后到感兴趣,由感兴趣到获得足够的发展,这就更不能简单的用陈老先生的那句话来评价了。

只有在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但因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法、思想等原因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甚至淡化了学生的兴趣,这时用那句话来评价才是合适的,应当的。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如何评价双方的作用是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安城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