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X】31号)、《X 省土壤污染防治201X年行动计划》(X政办发【201X】53号)及《X 市土壤污染防治201X年行动计划》(市政办发【201X】63号),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实现201X年阶段性目标,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增加,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1.有序推进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依据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全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责任单位:环保局、财政局、国土局、农委)2.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培训,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责任单位:环保局、发改局、财政局)3.有序推进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数据库。
(责任单位:环保局、发改局、财政局)(二)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推进耕地安全利用4.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保部农业部令第46号),环保局对全县范围内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委负责组织实施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责任单位:环保局、农委)5.推进耕地安全利用。
存在农产品超标耕地的区域,根据国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制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安全利用措施。
农委要制订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指导及服务。
(责任单位:农委)6.加强经济林地土壤环境管理。
严格控制林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广泛采用易被降解的含有自然界中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脂肪酸、核酸等成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探索和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的途径,开展生物上的天敌防治法;加强对重度污染经济林地、园地产出食用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3篇)
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按照《省人民政府___加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___年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市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___年)》、《___年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为确保土壤污染防治重点攻坚目标任务圆满收官,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___土壤污染防治法》,扎实推动净土保卫战,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部门有责”,聚焦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主要目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全县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___;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建立全县耕地质量分类清单;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全县受污染耕地、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全部实现安全利用;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三、重点任务(一)强化土壤环境调查监测1.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按照省的统一部署,___年底前,协助完成全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全面掌握重点行业在产企业和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分布,建立全县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___。
(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开发区、城区工业聚集区)2.优化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完善全县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国控、市控点位例行监测。
按照市年度监测计划,积极开展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督性监测,监测结果上报市生态环境局,纳入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统一管理使用。
对监测发现的土壤超标情况,进一步开展溯源排查,查明并及时阻断污染源。
(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3.加强重点区域耕地土壤环境监测。
依法对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污水灌溉等区域农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范围、风险水平等。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不断扩张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防治和治理土壤污染,我国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净化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十条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1. 坚决遏制土壤污染源头土十条第一条的核心要求是坚决遏制土壤污染源头。
这包括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强污染物治理和处理技术研发。
2. 推进土壤环境监测与调查土壤环境监测与调查是防治土壤污染的基础工作。
土十条要求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施全面的土壤环境调查,建立动态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
3. 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土十条要求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明确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安全阈值,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4. 加强土壤修复与治理土壤修复与治理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
土十条要求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推广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建立健全土壤修复资金支持机制。
5. 完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土十条要求完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理和排污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6. 推动土壤环境相关产业发展为了促进土壤环境相关产业的发展,土十条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投资兴业,推动土壤修复与治理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
7. 加强土壤环境宣传教育土十条要求加强土壤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参与土壤环境保护。
8. 坚决打击违法行为为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土十条要求坚决打击违法排放、非法倾倒等土壤污染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
9. 加强土壤环境国际合作土十条要求加强土壤环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公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2篇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精选2篇(一)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是指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计划,旨在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和减少土壤污染,维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土壤环境调查和监测:对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土壤环境状况和污染源的分布情况。
2. 排污管控和监管: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排放管控和监管,推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测体系,防止污染物进入土壤。
3. 污染土壤修复: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4. 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对农药、化肥和养殖废物等农业活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的控制,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村环境保护。
5. 城市土壤管理: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控制城市污染源对土壤造成的影响,确保城市用地和建设活动不会对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6. 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土壤保护和修复的实施。
7.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鼓励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公众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管理手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和人民的健康。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精选2篇(二)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包括:1. 控制源头污染:通过限制和监管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有效管理废弃物,减少土壤污染源的排放。
2. 沉积物和污染土壤的清理和修复: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方法,清理和修复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复原土壤的自然功能。
3. 合理农业和园艺实践: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科学耕作和旋耕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风险。
4.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建设生物质燃料和有机肥料的生产设施,将农作物剩余物和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避免其在土壤中累积。
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22〕31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2 年 5 月 28 日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漂亮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份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管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预、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漂亮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 2022 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 2030 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 2022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0%摆布,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到 2030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2022 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2 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全文)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xx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xx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x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xx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四篇)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起草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防治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土壤污染的挑战,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制定了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1. 制定和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壤保护政策体系。
2.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和技术水平。
3.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4.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减少土壤污染产生和扩散。
5. 提升社会公众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措施1. 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推动土壤修复技术应用,优先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2.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风险。
3. 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和效果。
4.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
5.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
6. 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土壤环境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评估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土壤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和执行效果。
2. 推动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实施,达到治理效果,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增强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良好态势。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力度,不断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土壤修复技术水平,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保护氛围,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土壤,保障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都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人
民生活质量而制定的计划。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减少水源、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的质量
和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些重点措施:
1. 加强水资源保护:保护水源地,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确保可持续利用。
2. 改善供水设施:改善城乡供水设施,减少饮用水污染风险。
3. 加强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4. 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农田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5. 加强湖泊和河流治理:对于已受污染的湖泊和河流,进行治理和修复,恢复其生态
功能。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减少土壤污染,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粮食安全
和环境质量。
以下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些重点措施:
1. 加强土壤污染源控制:加强工业和农业的土壤污染源治理,减少土壤污染的排放量。
2. 促进土壤农业利用:推动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土
壤质量。
3. 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和开发土壤修复技术,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恢复。
以上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些常见措施,具体的执行细节和措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最新)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存在污染,高产肥沃农田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退化日趋严重。
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土壤安全利用和土壤风险管控为主线,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综合保护,提升土壤功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优化土壤环境系统,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基本原则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管理、综合治土、污染担责”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土体系。
三、工作目标到xx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区域稳中有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xx年,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改善和提升。
主要指标:到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四、重点任务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一)实施黑土地保护。
开展黑土地保护提升行动,制定《xx 市黑土地保护治理实施方案》,保障黑土区土壤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
重点在以梨树县为主的中部黑土核心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壤耕层建设、土壤养分平衡和有机质提升等培肥工程。
在以伊通县为主的东南部地区重点进行水蚀治理,以坡耕地治理为中心,采取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提高坡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实施坡耕地改造工程、水土保持和土壤养分平衡工程。
在以双辽市为主的西北部地区重点进行风蚀治理,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养分平衡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
到xx年,逐步恢复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2%以上,耕层平均厚度达到20厘米以上,黑土区耕地质量显著提升。
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背景介绍土壤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忧虑。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势在必行。
2.目标和任务2.1 目标(1) 确保土壤质量稳定和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加强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3) 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土壤污染风险和影响;(4)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法规和政策支持。
2.2 任务(1) 完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推动全国土壤污染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2) 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评估报告;(3)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4)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对严重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5)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规和政策支持。
3.主要措施3.1 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估(1)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网络,推动土壤污染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2)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3) 加强土壤污染监测技术研究,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4) 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评估报告,及时发布土壤污染状况信息。
3.2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1)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 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修复效益和节约成本;(3)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科学的施肥和农药使用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4) 加强工业废弃物和固体废物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
3.3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1) 制定土壤修复方案,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环境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合适的修复技术;(2) 组织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对严重污染区域进行修复治理;(3) 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修复工程的实施能力。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3篇)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改善我县土壤环境质量,根据《____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___》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____和____、四中、五中、____,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治理、控新减存、示范先行”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全面实施我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
到____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____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指标。
到____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____%左右,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达到____%以上。
到____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____%以上,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达到____%以上。
三、重点任务(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
依据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详查工作方案,开展我县土壤环境污染详查。
____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____年底前,对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化工、焦化(含陶瓷)、电镀、有色金属加工、铅蓄电池企业及其他土壤潜在污染企业用地展开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掌握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县环保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农经局、经信局、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以下均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新城区建设管委会落实,统称为各地区政府且不再列出)2.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完成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省控点位布设工作。
(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发改局、经信局、农经局等部门配合)3.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治理土壤污染,确保土壤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治理。
严格控制工业废物、农业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物的减排工作,减少土壤受到的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加强土壤修复工作。
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减少土壤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土壤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要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总之,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
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为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实现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让我们的土壤更加肥沃,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立法进程,系统构建标准体系,全面强化监管执法。
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着力推进安全利用,全面落实严格管控,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
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明确管理要求,建立调查评估制度,落实监管责任。
五、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强化空间布局管控。
六、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严控工矿污染,控制农业污染,减少生活污染。
七、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监督目标任务落实。
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推动
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
强化政府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开展宣传教育。
十、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落实企业责任,严格评估考核。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发布)
【法规标题】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发布)【发布部门】国务院【发文字号】国发〔2016〕31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发布时间】2016-05-28【生效时间】2016-05-28【关键词】环境,土壤与地质环境【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5月28日(此件公开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受污染的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导致粮食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
当我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农产品时,有害物质会在体内积累,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其次,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雨水冲刷、地下水渗透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
其次,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
将农用地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对不同类型的农用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对于优先保护类农用地,要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质量不下降;对于安全利用类农用地,要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于严格管控类农用地,要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
在建设用地方面,要加强准入管理。
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对拟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土地,进行土壤环境调查评估。
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进行开发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确保土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企业要
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公众也要增强土壤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的管控。
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等都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对这
些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业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要推
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对土
壤的污染。
其次,加强土壤污染的修复工作。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
可以通过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堆肥等方法,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降
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另外,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
测网络,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的情况,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准确评估,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督
检查,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土壤环境的整体质量。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认识。
通过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引导人们从日常生
活中做起,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促使各方面主体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共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源头治理、加强修复工作、加强监测评估和加强宣传教育,才能有效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好我们的土壤环境。
希望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23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2020年底,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得到了初步控制,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我们制定了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深化监测评估和风险管控、推动修复治理和科技创新等措施,实现以下目标:1.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整体状况进一步改善;2.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得到有效保护;3. 构建土壤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修订完善土壤环境管理法规,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提高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
制定并推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立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制度。
2. 加强监测评估和风险管控: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网络,提升监测覆盖率和监测精度。
加强土壤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实施不同区域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策略,制定土壤环境修复和农用地限制使用政策。
3. 推动修复治理: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焦点问题的治理力度,推进污染源清理、修复工作,实施土壤修复行动计划。
鼓励应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自然修复手段,推动绿色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4.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科研项目。
加强行业与学界、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土壤污染防治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5. 健全监管体系和责任机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能。
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动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与义务。
三、实施路径1. 建立统一的工作机制:成立土壤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明确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的协调进行。
2. 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大难题,对生态环境和人
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好我们的土
地资源,我们制定了以下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
的监测网络,对土壤污染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和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通过加
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攻关,研发出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修复
技术和设备,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提高土壤修复和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加强土壤
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对农业生产、工业开发、城镇建设等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监管,减少土壤污染源的排放,
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要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监管。
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
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形成有效的法治环境。
最后,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按照上述行动计划,全面加强土壤污
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最新)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x年是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x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启始之年。
为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环境风险预防、管控和土壤安全利用,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土壤污染防治xx年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增加,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一)强化土壤污染监测调查1.制订xx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按照国家、省进度要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农委、县卫健局配合)2.完成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组织开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培训,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农委配合)(二)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3.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县农委牵头,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配合)4.推进耕地安全利用。
存在农产品超标耕地的乡镇,根据国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制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安全利用措施。
县农业部门要制订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指导及服务。
(县农委牵头)5.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
加强灌溉水水质监测,确保灌溉用水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
严禁将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
(县水利局、县农委牵头)(三)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6.开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调查评估。
严格落实《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保部令第42号),xx年起,县环保局应当根据国家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有关规定,会同经信、发改、国土等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将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建设用地纳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并督促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土壤环境初步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1]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制定详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定,开展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成果审核。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
(环境保护部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二)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各省(区、市)每年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
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
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参与)(三)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利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
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
加强数据共享,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林业局等参与)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四)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配合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
适时修订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内容。
2016年底前,完成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2017年底前,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部门规章。
到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
各地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法制办、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五)系统构建标准体系。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完成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修订工作;修订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控制要求;修订农膜标准,提高厚度要求,研究制定可降解农膜标准;修订农药包装标准,增加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土壤的要求。
适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明确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完善土壤中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研制土壤环境标准样品。
各地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参与)(六)全面强化监管执法。
明确监管重点。
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以及产粮(油)大县、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等区域。
(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加大执法力度。
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监管网格,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管执法。
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
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项环境执法,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
改善基层环境执法条件,配备必要的土壤污染快速检测等执法装备。
对全国环境执法人员每3年开展1轮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完善各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处置救援能力建设。
(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参与)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七)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
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
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
划定结果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审定,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
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
(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牵头,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
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产粮(油)大县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
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
继续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
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参与)防控企业污染。
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九)着力推进安全利用。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
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
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2017年底前,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
到2020年,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达到4000万亩。
(农业部牵头,国土资源部等参与)(十)全面落实严格管控。
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有关县(市、区)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关措施。
研究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
继续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
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到2020年,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力争达到2000万亩。
(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参与)(十一)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
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
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
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
(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负责)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十二)明确管理要求。
建立调查评估制度。
2016年底前,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
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
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
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
自2017年起,各地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