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虎妈_和PISA竞赛结果看中式和美式儿童家庭教育_李瑞
一位中国中学生接受美式家庭教育“改造”记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位中国中学生接受美式家庭教育“改造”记一个名叫龙龙的中国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屡屡夺冠,是学校重点培养的高材生。
可是他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早上起床还要父母帮着穿衣服。
龙龙的母亲说,过去他们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父母可以满足一切要求,所以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就怕孩子受委屈,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干。
令父母不解的是,他们付出越多,孩子越不领情,时常莫名其妙地向父母发脾气。
一次,母亲发高烧,龙龙一杯水都没端给母亲,甚至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
龙龙的父母咨询心理医生。
医生说,孩子是“人格缺陷”。
无奈之下,父母忍痛将孩子送来参加国际学生培训项目。
已经接纳过几个中国孩子的帕克对记者说,中国孩子有不少优点是美国孩子应该学习的,比如聪明好学、理解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但他们共同的缺点是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弱等。
帕克说,龙龙刚到他家时,对干家务最反感。
当其他孩子高高兴兴地帮厨时,龙龙要么傻站在一旁,要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一次,帕克让龙龙把垃圾拿去扔了,龙龙说,“我还没学会呢”。
帕克说,“如果你今天不把垃圾倒了,就别想吃晚饭”。
龙龙尽管闻着最喜欢的烤鸡腿馋得不行,但就是不屈服。
帕克全家和龙龙的父母前后方密切配合,又是心理辅导,又是软硬兼施,龙龙坚持到半夜,终于去倒了垃圾。
从那以后,每天倒垃圾成了龙龙的“必修课”。
以后他又学会了为自己准备中餐,学习之余还常常帮厨,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获得了当地颁发的志愿者贡献奖。
谈起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最大区别,研究教育学的帕克说,就其所见所闻而言,他感到不少中国父母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而美国父母一般不溺爱孩子。
帕克还回忆起自己孩提时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次,全家去野营。
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要求每个孩子为大家准备不同的东西。
帕克负责饮用水,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他少准备了一份。
野营途中,他口渴难忍,向父母要水喝,但遭到拒绝,结果愣是一口水没喝上。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家庭教育方式又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异同,并探讨其原因及影响。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 教育理念美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更侧重于传承和继承,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学业成绩和社会责任感。
2. 教育方式美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倾向于采用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而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更注重规范和约束,通过严格的家规和教育方式来塑造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3. 家庭角色在美国,父母更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和互动,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而在中国,父母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更为严格的角色,对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更多的干预和指导。
三、文化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1. 文化传统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这种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
2. 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对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国,成功被视为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结果,而在中国,成功往往被视为个人品德和家庭荣誉的体现。
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式和目标上的不同。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异同及原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使孩子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略论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虎妈战歌》现象引发的价值观思考
作者: 梁晓雪
作者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出版物刊名: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44-14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家庭教育 价值观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摘要: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虎妈战歌》是其近期出版的自传体性质的力作,主要介绍她如何以中国传统方法教育两个-k-~l,。
蔡氏认为,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该书自出版之日就激起热烈反响,聚焦了激烈的文化冲突。
本文结合中关主流媒体对该书的评论,借鉴施瓦茨的价值观量表,探析中美两种文化间的价值观差异,即中国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注重个人主义,从跨文化视角为我国家庭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从《虎妈战歌》看现代中美家庭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从《虎妈战歌》看现代中美家庭教育的碰撞与融合摘要: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近期根据自己教育经验总结出版的自传体性质的新书《虎妈战歌》(《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引发了中美两国教育界对于家庭教育问题的讨论。
该书以蔡美儿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严格要求其两个女儿学习音乐的故事为主线,重点讨论了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异同。
其中重点涉及到的“圈养”和“放养”问题,激起了热烈反响,体现了中美在家庭教育理念上的碰撞与融合。
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点,探析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差异,以期为中国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虎妈;中美;家庭教育;碰撞;融合《虎妈战歌》(《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近期所作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自传体性质的新书。
在书中,蔡美儿教授自称“虎妈”,在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教育方式,让两个女儿在学习阶段,尤其是音乐方面,取得了令绝大多数美国家长羡慕的成功。
她的两个女儿,不仅在学业上始终保持所有科目a的全优纪录,而且被誉为“音乐神童”:姐姐索菲娅14岁就登上了世界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妹妹路易莎12岁时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但上面的成功,均是由中国式的严酷家庭教育环境下取得的:一开始蔡美儿教授就对女儿们列出了“十不准”(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抱怨没有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除了体育和戏剧其他科目不是第一;不准练习除了钢琴和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不拉小提琴或不弹钢琴。
)。
以上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引发了美国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集体性思索。
一部分人认为,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别和文化冲突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别和文化冲突钱莉题记:“虎妈战歌”是西方中产阶层普遍对美国教育质量不满的情况下,华裔后代捡起“中国专制传统教育”的破烂,来应对美国教育失败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种手段当然在国外遭到了一直的反对。
但是在国内却有大量的“虎妈”认为理所当然,在认真严格地执行这种摧残式教育,中国虎妈们制造出了大量不懂得基本人格和尊重的“中国下一代”。
其实,无论持美式的“宽松教育”或中式的“严格教育”,其结果都有一偏,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教其心,育其身”,是让孩子们激发内心强烈的活力和愿望,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刻苦学习。
当学生们在扫地的时候都自动地在背诵英语课文的时候,当家长们惊讶孩子们回家晚上说梦话都在“背书”的时候,“学习”就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内化的“习惯性自觉”,哪里需要什么“虎妈”来监督逼迫呢?连奴仆都不能在鞭打之下发挥最佳的效率,怎么可能指望学习这种强调内在自觉的“劳动”,在“虎妈”的淫威下就能够成为卓越的人才呢?真正优秀的学生,一定是喜欢学习的孩子,而不是“被迫服从学习要求”的奴仆。
不久前,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出版了自己的新书《虎妈战歌》。
该书,讲述了这位华裔以高期待和严格的教养方式培养两个女儿的故事。
她的两个孩子与很多出色的华人一样,在学业和音乐上有非常卓越的表现,在当地被人称为神童。
此书一经上市,便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应以及对于中美教育方法的激烈讨论。
随即,这股热浪蔓延到欧洲、亚洲,虎妈也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焦点。
“虎妈”的教育有什么特色? 这种教育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为什么知名大学教授会采取这样的教育方式?剧烈反响的背后折射的是什么样的中西文化冲突?中西方对于虎妈现象又会各自抱着怎样的态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虎妈“的了解,研究和思考。
从《虎妈猫爸》看中西式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虎妈猫爸》看中西式家庭教育的差异*本文来自豆瓣用户五月的个人日记,原题“《虎妈猫爸》观后中西家庭联想”2011年,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蔡美儿Amy Chua的书《虎妈战歌》由企鹅出版社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一片哗然。
CNN,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等大媒体争相采访蔡美儿,听她讲美籍华人母亲育儿标准。
我也买了一本,读完之后暗笑,这个被美国成千上万父母声讨的“令人发指的残忍”母亲,在中国也只能算个温和严厉型。
弹不完琴不准上厕所算什么,美国人听了依旧被国人推崇的头悬梁锥刺股,会如何想呢?上周我看完了《虎妈猫爸》,边看边想,这部剧真该被介绍到美国来,我相信,在100%的美国人对其群起攻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父母冷静地思考,西方重鼓励夸奖的教育模式,是不是也有它的缺陷。
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对学校的服从,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是不是也有西人可借鉴之处。
这样说,并不是表明我赞成九个成人-四个祖父母,加上父母,大姑子,小舅子,还有一个努力争取做小三的所谓教育专家,各怀主张,来调教征服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这种混乱局面。
正相反,我对他们的做法深恶痛绝,那简直是一种变相的虐待,那大概也是最令西人瞠目结舌的行为。
在美国,只有父母才有权利决定孩子教育,祖父母们一般很自觉,如果没有接受到邀请,连建议都不会提出。
大姑子小舅子根本就是外人,他们很可能被问到都不会发表意见。
但每件事都有正反面,中国家庭也许对子女太过关注,但也反映出中国家庭的紧密,他们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只是他们的关心过于急迫,祖父母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
试想,如果罗素毕胜男事先和双方父母坐下来,经过讨论大家共同制定出一套方案,并且分配责任和角色,孩子的日子是不是好过一些?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是会小一些?美国父母讲孩子的心理成长,讲尊重。
我的公公婆婆对他们的儿子儿媳教育孩子就有微词,但他们只是偶尔给我们嘀咕两句,绝不会给他们的儿子儿媳说,我们自然也不会去传话。
关我屁事啊。
正是这种过于讲究各自的独立,给彼此漠不关心的疏远感,使美国的家庭关系相对松懈。
_虎妈式_家庭教育的价值何在_吴非
人民教育2011.6REN MIN JIAO YUHONG ZHU红烛WENHUA文化几年前曾有加拿大华侨向我介绍华人子女的教育,说在加拿大的一些学校里,如果一个班上转来两个华人孩子,那么学习最好的加拿大孩子只能做第3名;如果来了8个中国孩子,那加拿大孩子至多只能做第9名了。
我听后觉得言过其实,这也太夸张了。
这两年听到的情况是,在北美许多城市,随着移民的涌入,一些公立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多是亚裔孩子,华人子女成绩的确比较突出。
于是华人子女家教模式也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乎类似前些年喧嚣一时的“哈佛女孩式”的各种“家教经”也欢腾起来了。
今年年初,耶鲁大学蔡美儿教授的《虎妈战歌》引发美国有关家庭教育的讨论,“虎妈”蔡美儿一下成为新闻热点。
虽然其后她发表谈话作了许多解释,没有了先前的锐度———也许是因为她发现那“十不准”注引发了太多的负面评价,有损教师声誉吧。
我估计她的本意并非是要写什么回忆录(毕竟才40多岁),也不一定是要挑战现代教育理论,只不过是要向社会显示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就而已。
无奈,她的判断力实在不强,她的“家教经”不但在美国社会遭遇阻击,就连她试图代表的中国家长也不买账。
客观地评价,一个并不具备现代文明素养的华裔教授,以她的自以为是又一次地贬低了中国教育。
热议已经过去,大家也冷静下来了。
教育界对“虎妈式家教”编者按:蔡美儿(Amy Chua ),自称为“虎妈”,有中国血统,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母亲,育有两女。
不久前出版了一本名为《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 -er )的书,她自称在教养子女上沿袭了中国传统的严教思想,书中介绍了她在教子方面的一些言行:绝不允许女儿获得A 以下成绩,每个周末或假期都要求孩子在学习数学、拼字和练习钢琴、小提琴中度过,绝不准孩子闲逛、聊天、无目的的玩耍、看电视、玩电子游戏。
她的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是:因为7岁的小女儿不能完美地弹奏一首钢琴曲,而强迫她连续练习数小时,中间不允许喝水和上厕所。
虎妈猫爸折射中西方教育
在我国有这样一句话“科教兴国”,可以看出教育乃国之大计。
然而,在每个家庭中,孩子教育问题又是重中之重,牵动每个家长的心。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也许是他们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也许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面子有光。
甚至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找到成就感………….教育的方式千奇百怪,目的却是殊途同归——希望孩子成材!最近在教育方面就出了2位比较特别的父母——虎妈,猫爸。
虎妈式教育简介虎妈式教育是一个新出现的名词,华裔教授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严格和严酷的执行教育方法中规定的每个细节。
虎妈式教育部分内容◆ 不准在外过夜◆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不准抱怨不能参加校园演出◆ 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虎妈的性格分析虎妈粗暴吗,相当粗暴,非常粗暴,但她并不简单。
就这个案例来分析一下她的粗暴而不简单的成功之处。
她的没有针对小女儿本书进行指责和批评,而是针对所设定的目标给出具体的而明确的练习要求。
没有因为小女儿不想练习就采取简单的体罚,譬如打手心、罚站等做法,而只是要求其坚持在钢琴旁边进行练习,不能分心去干别的事情或消极抵抗。
这一点与某些中国父母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暴打一顿的做法显然有着天壤之别。
1. 在整个过程中,她保持了耐心、克制、冷静、理智,以及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当小女儿失去信心,放弃努力,花样百出的不肯练习时,虎妈没有失去耐力和冷静,而是目标明确的加以坚持和引导。
2. 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办法。
强制小女儿去反复练习也要讲方法,要有正确的办法。
虎妈自身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并且陪着女儿去听了每一节钢琴课,不仅有指导大女儿学钢琴的经验而且还操办了大女儿的几场音乐会,因此具备了指导小女儿进行练习的能力,在练习中不是简单的要求小女儿反复练习,而是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变换使用,或者分解练习,或者综合演练,逐步推进,在小女儿难以坚持的时候,或者顾虑或者强制,最终使得小女儿取得突破,并且在随后的公开演奏中取得了成功。
材料阅读题“《虎妈战歌》引发家教争议”阅读答案
材料阅读题“《虎妈战歌》引发家教争议”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前不久,美国华裔妈妈、大学教授蔡美儿在美国出了一本《虎妈战歌》的书。
在美国,“虎妈”以“中国式”教育将两个女儿调教成全A生以及钢琴和小提琴演奏能手。
她管教两个孩子,为孩子规定了“十不准”:不准夜不归宿,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有科目成绩低于A,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蔡美儿总结,与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鼓励和赞誉相反,中国妈妈认为孩子天生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可以用训斥甚至威胁的方式对他们施压。
中国虎妈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是: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有美国读者评论说,蔡美儿的做法是虐待儿童,进而延伸到亚洲人没有创造力就是这种育儿方式的后果。
但也有不少美国家长表示,西方人应当借鉴这种严格的管教方式,并坦承自己也是“虎爸虎妈”。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对蔡美儿的家教方法,你有什么见解?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17.《虎妈战歌》引发家教争议。
或《虎妈战歌》引发中美教育方式的争论。
答案示例一:“虎妈”的教育之道,在很多方面颠覆了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基本原理。
严苛管制、强化训练、高压和惩戒通常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从小就严重厌学。
一个生活在压力和威逼之中、没有梦想和内在学习兴趣的孩子,长大后虽然可以谋取学位和职业,却不大可能成为有高度智慧的优秀人才,单纯追求学业导致社会化程度不足和个性缺陷。
答案示例二:虎妈的做法无可厚非。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孩子成才、成人,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教育的手段可以多元,严教与宽教都只是教育的手段。
儿童在成长时期,还缺乏对外界的是非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父母对其思想与行为的规范必不可少。
2013年国考面试热点:如何看待“狼爸虎妈中国式教育”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家整理的辅导资料,供⼤家学习参考。
⼀、热点概述 "虎妈",美国耶鲁⼤学的华裔教授。
原名蔡美⼉,近⽇她出版了⼀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
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法管教两个⼥⼉,她骂⼥⼉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
蔡美⼉为两个⼥⼉制定⼗⼤戒律,⾃称"采⽤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压⼿段,要求孩⼦沿着⽗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
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视或有玩伴的长⼥,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录取,已决定上哈佛⼤学。
有⼀位⽗亲,他的⼝号是"三天⼀顿打,孩⼦进北⼤",只要孩⼦的⽇常品⾏、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
他的四个孩⼦中的三个被北京⼤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
⼆、相关评论 对于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成才观,北京师范⼤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啸认为,对于家长来说,不要仅仅关注孩⼦的学业成绩,要看看孩⼦幸福吗,他在班⾥被同学们接受了吗,不要⽼是看中分数,在那种向分数看齐的畸形成才观下,不要说成"才",成"⼈"都很危险。
复旦⼤学附属中学校长郑⽅贤表⽰,教育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1000个孩⼦有1000种教育的⽅法。
不论是"虎妈",还是更早前的"哈佛⼥孩"、"耶鲁男孩",这些都是个案。
他们的成功,是建⽴在许多不成功个案的基础上的。
我们看到的,是成功的案例,但我们看不到按照同样⽅式培养的并不成功的孩⼦,⾄少是世俗的眼光中不成功的孩⼦。
因此,所谓"虎妈"之类的教⼦⽅法,并不具备指导和推⼴意义。
教育是最个体化的内容,只有根据孩⼦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如果没有"孩⼦进北⼤",谈到这种"三天⼀顿打"的体罚和棍棒教育,舆论和公众必会很不屑,必然会⽴场坚定地认为这是⼀种落后的、摧残孩⼦⾝⼼的教育⽅式,应该被抛弃,不能随意打骂孩⼦,要尊重孩⼦。
“虎妈”教育成败论及其借鉴——从中国妈妈的视角
“虎妈”教育成败论及其借鉴——从中国妈妈的视角【摘要】《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在美国出版以后,其“中国式”教育方法让欧美读者关注、惊讶、褒贬不一。
它迅速点燃了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论战。
这场论战很快燃烧到了中国。
文章通过对此书的文本解读,列举了虎妈与孩子发生的冲突并进行归因,归纳出“虎妈”的教育信条,并分析了其教育的成败,最后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国情,对中国妈妈应该从虎妈的教育中如何借鉴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虎妈战歌;中国式教养方式美籍华裔女教授蔡美儿,以一本《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在美国高调宣扬自己的“中国式”严教,她也因其严苛的家庭教育方式而被戏称为“虎妈”。
她的书在美国出版后,其“中国式”教育方法让欧美读者关注、惊讶、褒贬不一,可谓迅速点燃了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论战。
这场论战很快燃烧到了中国,它为国内教育界人士带来的,当不只是情绪上失之盲目和偏狭的“自豪”,更多的应该是冷静与理性的反思。
一、《虎妈战歌》的文本解读(一)虎妈与其女儿的冲突(以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序)1.虎妈vS露露——教露露第一次学钢琴虎妈给露露示范弹钢琴,露露仍拒绝学习并胡闹。
虎妈把她拖到院子里,在-6℃寒风中冻她,露露拒绝妥协和屈服。
虎妈通过乞求、哄骗加贿赂,终于把露露拉回了屋里(P13 -14)。
2.虎妈vs露露——带露露进音乐学校露露拒绝上小提琴课,虎妈威胁说要打她屁股,不许她吃晚饭,终于把她带到了音乐学校( P49)。
3.虎妈vs索菲亚——骂索菲亚像垃圾在一次和朋友聚会的晚餐上,索菲亚的行为对虎妈构成极大的不恭时,虎妈说她像垃圾(P57-58)。
4.虎妈vs露露——露露没有做加分题虎妈责骂露露不做加分题目,认为任何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都知道加分题是天经地义的。
“额外的分数并不是额外的,它就是实实在在的分数。
虎妈战歌英语读后感
虎妈战歌英语读后感【导语】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虎妈战歌英语读后感(共1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篇1:虎妈战歌英语读后感虎妈战歌英语读后感Earlier this year, a book on parenting memoir of the tiger mother battle hymn sens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parking a heated debate about education thought idea, this also caused wide atten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 author Amy chua, a chinese-american, Harvard University, bachelor of arts and doctor of law, the Yale university professor. Approximate the sheep in Europe and the relaxation education situation, Ms. Chua in Chinese parents' high expectations and strict parenting to two children Finally two children are outstanding, learning and music are all very good, is the envy of achievements, locally known as music child prodigy. The tiger mother warsong “reveali ng the author experienced a course of raising two children and parenting experience.Read the book, page by page feel Amy chua education child's real and true feelings, amazing chua's devotion and dedication, experience the extraordinary Cai Meier and absolute, step by step into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the author, Amy chua and her two children image lifelike show in sight.Cai Meier writes:Bee an ”expert, actually there is no fun at all. Any skills to master, must pay the hard work. And from the nature of children, never love. Therefore, the beginning don't give them opportunities to choose don't work hard, it bees crucial.“”Don't give children choose not to opportunity“, became the basic idea and starting point of the Cai Meier parenting. Nothing is born likehard. The children more love with open arms to embrace. American education special emphasis on respect for the child, often give children the right to choose. As a result, many children will choose to give up very easily. And as a parent, the most unfavorable to protect the behavior of the child's self-esteem, is to see their children gave up the attempt in the face of hardship, but their inaction.Don't give children choose don't work hard, is to help children choose to chance. Let the child choose a meaningful things, then concentration and strength to rush toward, perseverance. Actually, the process itself, the children can benefit from life. Develop children treatment enterprise ”concentration and strength to rush toward, perseverance“ attitude and will quality, this is the direction of chua's parenting. Don't give children choose don't work hard, this is really a parenting is the best choice. Strict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it is Amy chua's parenting patterns,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is Amy chua said.篇2:虎妈战歌英语读后感I have recently read 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 published by The Penguin Press in . This autobiography was written by the Chinese American woman Amy Chua, a tenured professor in Yale Law School. She causes a sensation because her strict but unique parenting which brings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her two daughters.This autobiography tells the course of Amy Chua how she raised the two daughters in Chinese parenting way.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t the first part, it gives some introductions of the two daughters, the family. And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s, the writer tells more details in the process of raising her two different daughters and the difficulties she was confronted in the process,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success the daughters achieved in music which brought Amy Chua pride as well as thewhole family.To some extent, I don’t like Amy’s parenting in some aspects. In my opinion, she deprived the nature of children and pushed too much pressure on their children, especially on Lulu who was under the shadow of her excellent elder daughter—Sophia. While I was reading the third part in the rebellion part, I couldn’t control my own emotion, I felt what Lulu felt and even hated against her selfish and autocratic mother.I couldn’t understand why Amy didn’t let Lulu get up from sit, for water, not even to go to the bathroom when Lulu just wanted a rest during the long hours’ practice of violin. She made Lulu practice violin all day during the family’s vacation a broad. She spoiled the vacation by letting the other family members waiting the practice. She was unreasonable.But next what I do is to admire her.There is an old Chinese saying “property can never last for three generations”。
从“虎妈狼爸”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及其反思
基础教育摘要通过对“虎妈狼爸”在学习上严格要求、限制孩子自由、注重传统文化和多方面培养孩子等家庭教育表现的分析,揭示其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有着共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从而有利于全面地对“虎妈狼爸”式教育进行评价,最终在家庭教育上进行反思,提出父母要做到学会相互沟通、制定家庭规矩、培养综合素质、建立惩罚制度和重视发展的阶段性等建议。
关键词虎妈狼爸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反思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Education View and Its Re原flection from"Tiger Mom Wolf Dad"//Wang Xiaoya Abstrac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perfor-mance of"Tiger Mom Wolf Dad"in terms of strict requirements for learning,restricting children's freedom,paying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raining children in many ways,it is re-vealed that it has the same educ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educa-tional purpose,educational method and educational metho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view,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Tiger Mother Wolf Dad" education,and finally to the reflection on the family educa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parents should learn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make family rules,cultivate comprehensive quality,estab-lish punishment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ages of devel-opment.Key words Tiger Mamma Wolf Dad;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education view;reflections2010年,一本《虎妈战歌》掀起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激烈讨论,有人对“虎妈”的教育方式表示了极大的赞同,认为严厉的教育方式是培养精英的必要条件,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的态度,不关注孩子自身的需要,一味地打压只是为了实现父母自己的梦想,而非孩子的梦想。
中美家庭儿童教育差异
中美家庭儿童教育差异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导致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美两国家庭中,教育方式的不同带来了儿童教育上的种种差异。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理念、学习压力、自主性培养和家庭参与等方面比较中美家庭儿童教育的差异。
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家庭普遍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突出,强调孩子的成绩是对家庭的荣誉。
这种观念体现在课外辅导班的普及、强化班的盛行等现象上。
与之相对,美国家庭更注重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学习压力的差异中国教育制度中的功利性导致学习压力常常成为中国儿童和家庭的负担。
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考试和各类升学压力。
相比之下,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强调常规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平衡。
美国家庭通常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
自主性培养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纪律和顺从,在家庭中也反映出来。
孩子被要求遵守规则,服从长辈的安排。
相对而言,美国家庭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鼓励孩子主动决策,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实际问题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决策权。
家庭参与的差异中国家庭普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介入,力求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
父母会陪同孩子完成作业,为他们安排各种活动和课外班。
而美国家庭倾向于更多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美国家长更多地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孩子发展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兴趣。
通过比较中美家庭儿童教育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碰撞。
中美教育各有优势,无法简单地界定哪种方式更好。
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结合孩子个体的特点,寻找适合的教育方式。
总结:无论是强调成绩还是注重全面发展,培养自主性还是侧重兴趣培养,中美家庭儿童教育都各自有其特点。
中美教育的差异不仅体现了两国的文化差异,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虎妈”坚持严格的“中式教育”
“虎妈”坚持严格的“中式教育”继《虎妈战歌》出版引起的中西方教育话题的热浪之后,“虎妈”蔡美儿带着一家老小首次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演讲。
此次中国行的第二站,在上海的活动,“虎妈”还和以“宽松放任”的教育方式闻名的“猫爸”进行了交流。
美国的“虎妈”坚持严格的“中式教育”,认为“富不过三代”,而中国的“猫爸”却认为“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成熟,不需要我们为他铺路、做选择”。
成功的中国家长反对“中国式”教育本身就生长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蔡美儿,在父母严格的教育下,一路以来都顶着“特优生”的头衔。
在哈佛毕业时是“极优荣誉生”,现在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终身教授。
在这样的环境中,家里的四姐妹,除了她之外,另外两个也分别是耶鲁和哈佛的博士,就连患唐氏综合征的小妹妹,也在父母的教育下,成为残奥会的金牌获得者。
活动中,“猫爸”常智韬一直笑眯眯的听着“虎妈”严格的教育故事,并称自己其实不愿意参加公开活动,这次是为了分享不同的教育故事,才前来和“虎妈”对谈。
“猫爸”的女儿常帅在去年被哈佛大学录取了,跳了12年舞,经常因为出访或演出而逃课,但在学校期间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
提倡自由发展的“猫爸”温柔地反驳着“虎妈”的观点,在他看来,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和成功模式,“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成熟,他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能力。
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都是不可复制的。
”来自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顾俊教授则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反对“虎妈”的教育,并称“虎妈”有这样两个听话的女儿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他的儿子是无论怎么说,都对他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但后来他明白了“水壶盖自己不打开的时候,你再怎么灌水也是浪费,其实他里面已经有水了”。
对话蔡美儿——女儿表示也要做严格的妈妈广州日报:当你对孩子采取比较“中国式”的严格教育时,你的先生会有不同的意见吗?蔡美儿:我先生一直说他很后悔,他父母当初没有对他严格一点,所以他现在一样乐器都不会。
中美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比较研究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美两国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的异同点。
一、家庭结构和核心价值观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家庭结构一般是多代同堂,父母、祖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家庭为重,强调孝道和家族观念。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结构更倾向于核心家庭,父母和孩子独立生活。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二、家庭教育方式1. 角色分工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起着不同的角色。
在中国,父亲通常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纪律和学业方面的教导。
母亲则更注重孩子的情感和生活需要。
而在美国,父母的角色更加平等,在孩子教育中分工更加灵活。
父母通常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并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2. 教育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更加倾向于对孩子的严厉要求和纪律要求。
父母通常会严格要求孩子的学业成绩,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美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快乐。
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和兴趣,重视孩子的自我实现。
三、亲子关系和沟通方式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和沟通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通常是权威性的,以他们的话语为主导。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多是单向的,父母很少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而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倾向于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四、教育目标和期望教育目标和期望也是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之一。
在中国,父母通常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追求孩子在学业方面的优秀表现。
而在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美两国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中美家庭结构、核心价值观、角色分工、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模式,并从中吸取经验,为优化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虎妈战歌》: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正面冲突
《虎妈战歌》: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正面冲突《《虎妈战歌》: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正面冲突》新闻由科学时报02月22日报道,转载。
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一部传记作品《虎妈战歌》的出版,旋即在中美两国引发了关于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大讨论,其争论的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几乎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那么,这部作品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引发中美两国社会各界交锋的焦点在哪里?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教育又该有怎样的启示?我们不妨来探寻一下——□郭英剑2011年刚刚到来的第8天,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选登了刚刚出版的《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这部书的一些片段。
毫不夸张地说,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大国,这应该称得上是第一次有人公开为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高唱“赞歌”。
可能读者都没有料到,正是这个片段,在几天之内,迅速地在美国各种媒体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借助于互联网,这部书的介绍及节选也很快传入中国大陆,几乎是同步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蔡美儿:一鸣惊人的耶鲁华裔教授这部书所以迅速地在中国引起关注,是因为这部书的作者具有中国血统,而且是世界名校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
蔡美儿(Amy Chua)现年48岁,其祖辈是福建人,后来移民菲律宾。
其父聪明好学,有数学天分,移民美国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蔡美儿是家中四姊妹中的老大,于1984年以最优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1987年以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
她在校时曾是《哈佛法律评论》执行主编。
蔡美儿是法学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其丈夫鲁本菲尔德是犹太裔美国人,同样为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
蔡美儿夫妇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索菲亚现年18岁,小女儿露露现年14岁。
大女儿早年学习钢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小女儿自幼学习小提琴,后来兴趣转向网球。
两人都曾参加多项音乐比赛并获得过各种奖项。
蔡美儿在书中介绍说,这本书“是关于一个母亲、两个女儿、两条狗的故事。
从《虎妈战歌》中探究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从《虎妈战歌》中探究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发表时间:2020-09-08T10:34:48.793Z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1期作者:殷颖[导读] 本文以《虎妈战歌》为例,浅析了美国华裔家长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的冲突与融合。
摘要:随着社会日益开放,移民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随着美国华裔数量的增长,中美家庭教育理念不同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以《虎妈战歌》为例,浅析了美国华裔家长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的冲突与融合。
关键词:《虎妈战歌》;中美家庭教育理念;冲突;融合;华裔父母1.蔡美儿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虎妈战歌》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作者蔡美儿(Amy Lynn Chua)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与栽培。
她的教育方式相当严苛,她禁止女儿参加玩伴聚会、在学校卖弄琴艺、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也绝不允许她们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除此之外,大女儿索菲娅十八个月就开始认识字母表,三岁开始阅读、简写、学习弹钢琴…倘若有让“虎妈”不够满意的地方,他甚至会用英语骂索菲亚“垃圾”。
蔡美儿对孩子的教育及其残酷,这点在性格较为叛逆的小女儿路易莎身上也体现的尤为明显。
当路易莎三岁,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蔡美儿的学琴要求时,她狠下心将女儿拖到室外零下六度的刺骨寒风中作为惩罚;当路易莎试图放弃学小提琴时她拳打脚踢着撕烂乐谱,开始她的威逼利诱,甚至口出恶言。
可以说,蔡美儿把“虎妈”这个词演绎的淋漓尽致,她的教育理念就是典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态度上强调了专制、权威,在方法上强调了灌输、强制,并只用“成绩”好坏来衡量孩子成功与否。
2.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冲突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就是中国普遍家庭教育的一个“极端版本”。
中国的父母大多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们的童年离“乡村田园抓泥巴的”生活很远,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上不完的兴趣班——音乐、美术、英语,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王蕴华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11(000)020
【摘要】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rn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rn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
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
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王蕴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8
【相关文献】
1.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2.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反思我国的家庭教育
3.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跨文化比较
4.从《虎妈战歌》探究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5.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跨文化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研究一、“虎妈”来了“我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帮助你的孩子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通常都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好!中国式教育比任何人都相信你的孩子——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有信心。
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孩子,无论孩子的能力如何。
”——蔡美儿,《虎妈战歌》当强调个性、自由发展、以鼓励为主的美式教育不断为全世界所学习和采用时,一位自称“虎妈”的华裔妈妈,在其出版的《虎妈战歌》一书中,展示了严厉的逼子成才的教育方式,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论战:到底是中式的严厉管教对孩子的培养更有效,还是宽松的美式教育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力?这位华裔母亲蔡美儿在美国坚持严苛的中式教育,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成功。
这些在某些中国家长看来,也许可以视为平常,但在崇尚自由的美国这一大环境下,就和美国主流社会家庭教育观格格不入。
这便使众多美国妈妈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反思美国化传统家庭教育观的得与失。
作为移民后代的虎妈,为了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铁律,传承父辈的严苛教育方式,坚持为孩子们选择学习古典音乐。
她在书中写道,“因为弹钢琴、拉小提琴不会让人在溺爱中走向堕落、懒惰和粗鲁。
”为此,她给两个女儿树立了十条家规,如“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抱怨没有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以及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等等。
这十条家规令举世震惊。
在书中,蔡美儿写道,不论是工作还是度假期间都为孩子寻找最好的老师,并在孩子学习期间寸步不离。
当女儿们违背家规时,她会直接骂她们“垃圾”,不准吃饭或上厕所。
作为虎妈,她认为母亲应在女儿们的生活中掌握绝对的权力,并要求她们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家规。
蔡美儿在女儿家庭教育问题上坚持中式传统的严教圈养,取代西式的宽松放养。
在书中,她写道,“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幸运的是,在这位虎妈的严格调教下,两个女儿在美国当地被人们称为“音乐小神童”。
大女儿索菲娅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小女儿路易莎在12岁那年,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书籍引发的另一讨论是关于“选择”。
蔡美儿认为,传统的美式家庭教育给予孩子过多的“个人自由”。
她在书中以及《杨澜访谈录》中多次提到,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自己选择是想出去玩还是学习,孩子多数会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
所以虎妈认为,就是因为在孩子们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前,无法自己做出明智、成熟的决定,因此家长要“凌驾于孩子的选择之上”,为孩子做出选择,而不是让孩子自己选择。
一些美国家长认为中国家长们长久以来给人留下“逼子成才”的印象,更有人说这种“逼迫”是虐待儿童,但蔡美儿认为“逼迫”是理所应当的。
蔡美儿在中书中提到了“良性循环”:在千难万难的“开头”,许多西方父母会选择放弃,然而中国父母却会在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
正如中国的老话“养不教,父之过”,在一些“中国妈妈”眼里,孩子未来成人阶段的表现直接反映了父母在其未成年阶段的引导和监督。
蔡美儿说,“中国妈妈”比“西方妈妈”更不能容忍孩子犯错,并不仅仅因为她们信奉“挫折教育”,而是从根本上,两者的思维方式就存在不同。
当孩子考试得B的时候,西方妈妈首先否定的不是自己孩子的努力程度,而是学校的测试和课程是否安排合理。
而在中国,恰恰是相反的。
在传统中国家庭里,父母要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
但要怎样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呢?蔡美儿认为,父母应让孩子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哪怕逼迫他们学习各种乐器、上各种补习班,并让他们擅长于这些事情,由此逐渐建立自信来保护自己。
这就是蔡美儿为什么为两个女儿分别选择钢琴和小提琴的原因之一,如很多中国妈妈,她认为自己知道能为孩子做出使其在成长阶段少走弯路正确的选择,从而为其赢得成年阶段的美好未来。
当然,虎妈的这种“另类”教育法在中国社会也许并不算另类,但这里,我们要把它放在崇尚自由至上的美国这一文化大环境下。
在美国社会,这样的“另类”无疑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美国社会对于她的书,她的女儿们以及她本人,评价各异,甚至针锋相对。
一些支持者认为,为了孩子日后的成功,就应该对孩子“狠”一点,让其更早适应社会竞争的残酷,听话的孩子少走弯路,最终获得更大的成就。
而反对者除了质疑蔡美儿有虐待儿童之嫌外,也指出虎妈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父母不应剥夺孩子的自由权,应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并给与孩子日后在其成年阶段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的权利。
二、PISA竞赛结果出炉引发的争议“这是一次巨大的警钟。
我们什么时候对美国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平庸的表现满足过?我们的目标是领导世界教育!”——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在蔡美儿《虎妈战歌》一书出版之际,一项涵盖了65个国家,从“虎妈”和PISA竞赛结果看中式和美式儿童家庭教育李 瑞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近年来,中美之间不同教育观的争论愈来愈激烈。
在中国,家长们面对孩子们繁重的学习负担及就业压力,开始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而更愿意送孩子到国外接受西式文化和教育的熏陶。
而同时,近年来学龄儿童的教育及测试结果,如PISA竞赛,使美国家长们开始反思:是否西式教育太过于强调自由发展,而忽视了孩子学龄阶段基础教育?本文试从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Amy Chua及其出版的《虎妈战歌》一书及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浅议中式和美式教育方式,并试从这两种教育方式中寻找平衡。
关键字:虎妈;PISA;中式和美式儿童家庭教育;平衡324教学研究评估15岁左右学生能力的PISA竞赛结果公布:上海的学龄儿童在阅读、科学和数学方面成绩以大比分名列榜首,而美国孩子在阅读测试中仅排名第15位,在科学和数学方面则排到了23位和31位。
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在测试结果公布之后这样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警钟。
我们什么时候对美国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平庸的表现满足过?我们的目标是领导世界教育!”这反映了当下美国社会在教育方面的担忧,如美国基础教育在一些方面的欠缺。
如果美国国内对学龄儿童的教育真如美国人自己所说的是引导世界的教育,为什么多年来的类似PISA竞赛的结果总是频频显示出美国孩子们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平庸表现?同时,PISA数据显示,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学生报告的每周校内上课时间位于第14位,校外上课时间为第9位,校内外上课时间总量位于第12位。
那为什么中国学生普遍觉得课业负担偏重?设计的测试方案也许没有将家庭因素考虑进去——在中国,家庭可能是一所更严酷的学校,母亲也许是一位更严厉的老师。
我们也经常可以从媒体以及报刊中看到,现在大多数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经常加压。
回顾自己及身边朋友们的家庭教育,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三、中国化和美国化学龄儿童家庭教育之平衡美国的教育或许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妙,PISA测试结果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这是否说明了我们培养出了更出色的人才?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面对残酷的应试教育,如中国国内的高考制度,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中国家长们反思中式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时,美国妈妈也开始了对美式家庭教育的反思。
这如同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来:中国国内家长逐渐选择接受西式教育,而西方家长则开始怀疑美式教育而考虑中式教育。
美国对一次测试的成绩如此重视,对出现的一个虎妈如此热议,这也体现出美国家长对他们家庭教育的担忧,然而这是否可以证明我们的教育已经超越了美国的水平,或者说我们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比美国孩子更优秀?有人说,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也有人说,教育是多元的,那么虎妈女儿们的成功是否真的算“成功”?而我们从蔡美儿在写书到接受采访过程中,可以看到她对自己孩子从开始到现在的教育方式,也有着更多的思考、微妙的变化和平衡。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蔡美儿的小女儿路易莎。
路易斯在母亲严苛的逼迫下被培养成为“音乐小神童”。
然而,小女儿,如母亲形容的“是长着天使面孔的野丫头”,不像大女儿那么“听话”。
她叛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反抗母亲为她做出的选择,最终,在蔡美儿的允许下,路易莎按照自己的兴趣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打网球,并且她在网球上的天赋并不亚于小提琴。
这到底是蔡美儿坚持严苛的中式教育的结果?还是路易莎在美国崇尚自由的文化背影下选择的结果?女儿是成功了,但结果却和蔡美儿的家规以及期望完全相反,那么蔡美儿的教育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认为,蔡美儿以一位华裔母亲的文化角色,在美国这另一文化大背景教育自己的美国女儿们的过程中,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冲击,和女儿们一起学着平衡和调整,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正如虎妈本人所说,“这是个平衡的问题”。
蔡美儿后来这样认为,教育方式的选择,在于家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平衡。
她成功的特例,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多元的移民文化大背景和移民家庭这一小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如果是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普通家庭里,不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许会南辕北辙。
当杨澜和蔡美儿说起当下中国孩子的学习生活时,蔡美儿说,她不能想象现在中国的孩子每天有那么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她说“如果我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定会调整我的教育方式,会强调更多外出的自由和乐趣。
”所以这就是个平衡问题,如何平衡取决于你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之下。
在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社会,听话的孩子受到表扬,且父母对其管教非常严厉,而且要求其刻苦用功,孩子在其成年之后对父母的严厉管教心存感激。
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其严格管教以培养其自律,从而让孩子更早适应残酷的竞争社会,最终使孩子少走弯路并在成年阶段取得成就。
而在信奉自由至上的美国社会,逆反的孩子备受推崇,人人平等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从小就有选择“走弯路”的权利,不需要父母为他们规划。
美式教育更强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通过赞美来培养孩子自信,尊重孩子独立选择人生,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而负责。
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培养出来的必然是两种不同文背景下的两种优秀人才。
而当今社会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多技能、多思维的社会,若我们一味单方面强调中国化教育或美国化教育,未免过于偏颇。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结合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来的必然会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多边形的人才,正所谓,“中西结合,疗效好!”换句话说,也许孩子教育成功的关键,就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有效结合东西方教育方式,随时做适当的调整和平衡。
参考文献:[1](美)蔡美儿(Amy Chua)著.张新华译.《我在美国做妈妈》(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2] 胡子宏.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N].牛城晚报,2010.10.08.[3] 童话大王郑渊洁大谈教子心得[N].瞭望东方周刊,2004.[4]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OECD)中国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评测结果情况介绍统发稿,2010.12.8.[5] 陈晚.中美家教调查:虎妈PK猫爸[N].新民周刊.2011.03.08.[6] 凯特.泽尼克(Kate Zernike).“虎妈”努力澄清一些误解[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