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

合集下载

以课程思政推动马克思主义 引领高校社会思潮

以课程思政推动马克思主义 引领高校社会思潮

以课程思政推动马克思主义引领高校社会思潮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二、以课程思政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高校课程思政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和思想引领中,以课程为载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方面,课程思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和社会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

在专业课程中,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专业领域中,推动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在经济学专业中,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研究国内外经济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

三、以课程思政引领高校社会思潮高校是知识分子和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是社会思想潮流的重要源泉。

而课程思政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引领高校社会思潮。

通过深入开展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社会问题等,使他们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

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状况,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深入社区,了解社会底层的生活和困难,启发学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构建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课程思政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注重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加强专业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促进专业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素养。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对策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对策

摘要: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积极探讨其有效的方式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需要。

本文在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高校来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高校应立足以人为本,使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对象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1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所谓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利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解决中国特殊国度的问题。

所谓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合时代特征,通过吸收时代内容,进一步使得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步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时代的问题,进一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所谓大众化就是为了使人民大众便于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将其通俗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互结合,进一步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为群众所掌握,以及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

2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意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是高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点所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完成“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又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大学生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加嘹亮地吹响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文化强国挺进的号角。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这进一步指明了两者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首先要深刻把握这两者的实质关系。

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之“魂”,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是承载文化精神价值之“体”。

抓住这个“魂”,“体”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建好这个“体”,“魂”才能广泛传播,发挥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教兴校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的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高等教育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

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探索凝练高校教师和学生核心价值观,以高校自身建设的突出成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主要途径。

要坚定不移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力量,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坚持用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鼓舞师生斗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起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师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

试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试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VO . NO. 1 11 3
J 12 1 u. 0 2
试 析 高 校 校 园文 化 建设 中 的马 克 思 主义 大众 化
孙 成 武 , 佳 素 刘
( 东北 师 范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吉林 长 春 1 0 2 ) 3 0 4

要 : 校 校 园文 化 建 设 是 实现 马 克 思 主 义 大众 化 的有 效 载 体 , 推 动 "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过 程 中 高 在 3 -
பைடு நூலகம்
发 挥 着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目前 , 国 高校 在 利 用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方 面 已取 得 了 一 些 成 我
绩 , 也 存 在 着 一 些 问题 , 但 因此 , 须 采 取 切 实可 行 的 对 策 和措 施 来加 以 解 决 , 而 不 断探 索 和 开辟 '代 中 国 必 从 3 -
马 克 思 主 义 大众 化 的新 途 径 。
关键词 : 高校 校 园文 化 建 设 ; 当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 众 化 大 中图 分 类 号 : 4 1 G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8 0 ( 0 2 0 — 1 5 0 1 7 . 1 6 2 1 )3 0 0 —6


高校 校 园文 化建 设 是 实现 马 克 思 主义
文化 交汇 的重 要 场 所 , 校 园文 化 建设 对 于 推 动 其 当代 中国马 克思 主义 的大众 化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作
用 。高校 校 园 文化 建 设 的 状 况 如何 , 仅 直 接 关 不 系到 马克 思主 义 大 众 化 在 高 校 的实 现 程 度 , 且 而 会直 接影 响 到 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 在 整个社 会 的发 展进 程 。本文 试 从 三 个 方 面 , 高校 校 园文 化 建 对 设 视 域 中的 马克思 主义 大众 化 问题做 一粗 浅 的探 讨 和 分析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先进的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旗帜。

本文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是根本。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进行阐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高校校园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等学校形象、文明程度、综合实力的真实反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甚为深远。

高校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关系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

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一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这段表述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更为清晰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决定了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进取精神的统一。

2.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目前,各高校保持着良好稳定科学发展的态势,校园文化在高校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价值观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价值观建设

2012年11月刊改革与开放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价值观建设探析刘秀珍官士军(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高校校园价值观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高校发展最本质的动力源泉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角度探析高校校园价值观,对加强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当前很多大学生价值选择错位、思想迷茫、个人行为失范,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通过对校园精神文化进行思考和剖析,并采取理性的策略措施推进校园文化价值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校园价值观、树立标准、展现理想、坚定信念。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价值观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一、高校校园价值观建设的内涵和功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也是每一个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历史积淀而成的,它体现着大学发展自身的特点、传统价值,而校园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最深层、最隐蔽的因素,既价值标准。

高等院校文化建设中,价值观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高校校园价值观建设的内涵费希特曾经说过“精神是学校的魂魄,精神在,学校在。

”。

可见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园价值观、校园精神与校园形象的有机结合,所以校园文化价值观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

校园文化价值观,是全校全体师生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校园意义的终极判断,是学校发展最本质的动力源泉和基础,体现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

就校园文化价值观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学校使命的认知和态度,规定着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在学校文化中具有统摄作用。

例如,如果学校的价值观突出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育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的自由、审美、个性的发展。

把自由发展多元化的个性还给老师和学生。

如果学校的价值观侧重的是提高学生成绩,追求升学率,那么无疑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将被压抑。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
效 的 途 径 和方 法 。 比如 , 强 理 论 工 作 者 队伍 建 设 , 快 创 加 加

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为推进 当代马克思主 义大 众化
统 一价 值 观 念
( ) 一 的 价 值 观 念 是 推 进 当代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一 统
题 中应 有之 义
新 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步伐 , 产出一批人 民群众喜 闻乐
十 七 大 报告 中 向从 事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的 专 家 学 者 提 出 的 一 泛 深入 的宣 讲 活 动 , 理 论 成 果 内 化 为 人 民 群 众 的 自觉 认 将
可; 注重价值观念 、 道德规范 的引领 , 夯实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的践行根基 ; 紧密联 系政 治、 经济 、 文化 、 社会建设 的 目标 , 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过程 中实现政 治 民主、 经济 发展 、 文 化传承和社会进 步的多 向互 利等等 。在 众多 的途径 与方法
体 系。马克思主义作 为人们认识世界 、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 武器 , 要想发挥对 实践 的巨大指 导作用 , 就必须 大众化。正 如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 学批 判 >导 言》 中说 :批判 的武 “ 器 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 物质 力量 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
毁 ; 是 理论 一 经 掌 握 群 众 , 会 变 成 物 质 力 量 0… 可 见 , 但 也 1 9 9 大 众 化是 马克 思 主 义 的 本 质 属 性 和 必 然 要 求 。 但 是 这 个 大 众
凝聚作用 、 激励作用 、 向作用 、 导 约束 作用 以及辐 射作用 , 这 些作用通过师生 的互 动以及开 展丰富 多彩 的校园文 化活动
表现 出来。校 园文化的凝聚作用 , 以把人们 团结在 中国特 可 色社会 主义 的伟大旗 帜下 ; 校园文 化 的引导作用 , 以帮助 可 人们培养 良好 的思 想道德 品质 ; 校园文化 的辐射 作用 , 以 可 对社会主义政 治、 经济 、 化 、 文 社会 建设 产 生积 极 影 响。因 此, 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是推进 当代 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最有 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研究
在思想建设方面,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 新成果武装全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我国在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 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 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制度建设方面,党积极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改革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 有效提高了党的纪律性和组织性。
在组织建设方面,党通过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等措施,不断优化干部 队伍结构,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
深化阶段(1992-2002)
01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标,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 化。
02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的修正案,将“依法治 国”写入宪法。
03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 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战略任务。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又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 生活。
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党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治体制改革的民主性和 科学性。同时,党还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确保基层组织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
攻坚阶段(2002-20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三进”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三进”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学报! 社会科学版" '!"!!'@A!!" ,!JN@@I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A 卷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 三进 的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三进$的理念就是解决#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指导地位(高校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大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是高校加强# 三进$ 工作的内在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三进 中图分类号QF#ECCC文献标志码$CCC文章编号EFJ!K"LAM!"!!"!K""!JK"J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理论体系丰富和继承了马克思主 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时代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用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 三进$ !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是当前重要的职责和任 务) 高校#三进$'需要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知识体系与信仰体系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这一科 学理论体系的#严密逻辑$ *E+ %处理好#三进$过程中理论化与大众化(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外化与内化( 教育目的与手段等#四种关系$ *!+ '而且需要正确认识#三进$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第 @A 卷第 ! 期 B)-'@AC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高校 三进 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孟东方E 杨维东! 刘富胜!
!EI重庆师范大学C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C#"E@@E%!I重庆工商大学C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C#"""FJ"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作者:雷颖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20期“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艺观是指人们对于文艺的根本看法,是其世界观在文艺上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伟大学说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而且相应地揭示了人类意识部门包含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

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文艺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也属于精神领域的特殊活动。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和阐述一切文艺现象,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即阐述了文艺的政治倾向性和艺术真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政治倾向性,即倡导运用文艺作品表达创作者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正确政治立场。

文学艺术在政治倾向的表达方式上同政治、哲学等其他意识形态是不尽相同的,创作者政治态度的表达应同社会的前进方向相一致,并寓于作品的真实表达之中,且正如恩格斯所说“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P384艺术真实性,即倡导创作者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坚持对真实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客观反映,文艺作品中应包含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主张作家、艺术家勇敢地面对实际生活,正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因此,文艺的政治倾向性与艺术真实性二者辩证统一,且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充分体现文艺功能。

文艺功能是指文艺对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

文艺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性中,大致包含文艺育德功能、文艺认识功能和文艺创造功能三部分。

国内校园文化的发展

国内校园文化的发展

国内校园文化的发展引言国内校园文化是指在中国各级教育机构中形成的特有文化,它包括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交往模式以及各类校园活动等方面。

校园文化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等多个方面探讨国内校园文化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1.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体制逐渐建立,校园文化也开始发展。

在这一时期,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校园文化主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导,强调集体主义和纪律性。

学生活动多以政治宣传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

1.2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校园文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学生活动逐渐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西方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增强,国内校园文化开始融合中西方元素。

二、特点与表现2.1 多元性国内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班级都有各自独特的校园文化。

这种多元性体现在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2.2 民族性国内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例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在校园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2.3 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内校园文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常态,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在中国高校中越来越常见。

国内学生也积极参与各类国际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加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影响与意义3.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内校园文化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身心、释放压力的机会。

3.2 培养社会责任感国内校园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各类志愿者活动、公益项目等,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3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内校园文化既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积极创新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精神文化繁荣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精神文化繁荣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引领高校 精神文化繁荣发展
狄 阳 群
( 江苏技 术师范学院 机械 与汽车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 3 0 ) 10 1

要:高校有着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力量和责任。高校精神文化具有正面导向、 凝聚激励 、 约束规范等功能 ,
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 对大学生的健康成 长、 对学校的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
设有重 大意义 。高校要深入学 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届六 中全会精神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自身的精神文
化繁荣发展 。 关键词 : 高校 ; 高校精神文化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 4 6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 5 2 2 1 )2 0 9 —4 6 4 8 2 (0 1 1— 0 3 0
熏 陶 、 志磨 练 和人格 塑造 , 生 一种 巨大 的 向心 意 产 力 和凝 聚力 ;也 可 以对 学 校 正走在时代的前列。
当前 ,我 国经济社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社 行为上的约束作用 , 使他们 自觉地正视道德 冲突 , 会信息化 的严 峻挑战。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在高校 解 决道德 困惑 , 明辨 是非界 限 。尤 其对 大学生 的成 校园的渗透、信息传播形式 的便捷化多样化和传 长能 产生潜 在 而强 烈 、 持久 而深 远 的影 响 , 而是 播速度的快速化 、 因 以及现代 9 后大学生呈现的个 0 种深沉而强大的教育力量。高校精神文化具有 性化等特征 , 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也面临新 的挑战。
进步的力量和责任 。


高校精神文化 的内涵和功能
般而言 , 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 、 精神 办学风格及在精神文化熏陶下师生立身行事 的个 文化 、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 中 , 其 精神文化最为 性 表 现 。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做了明确阐述,并且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策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有利于推进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党的十八大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做了明确阐述,并且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策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有利于推进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学校这个特殊场所中的集体体现。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要提高他们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提高每个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为每个大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大学生文明素质校园文化是生活在校园里的人,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以及工作生活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无形的资产。

这种无形的资产可以对几代甚至更多的人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有着较好的育人功能。

无论是各种校园管理制度、条例、措施的制定,还是校容校貌、教学科研设备状况等物质文化的布置,各种教学内容、校园文化活动的精心设计,都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培养对象在这种特殊的精神环境和氛围中健康的成长,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现有的经验、兴趣、信念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及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依托校园文化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依托校园文化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在 当代 中国的本土化
及化 , 从 而使 广大 学生树 立正确 的人 生观和世
界观,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校 园文化
总之 , 将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是
马克 思主 义理论 作为 我 国建 设有 中 普及 化 , 最重 要 也是 最 根本 的就 是 本土 马 克思 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 使许 多人 走 上 了革 命道 路 , 成 为革 命 者 的行 动指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意 识 形 态 领 域 的指 导 地 族 的文化 传统 , 马克思 主义才 能更好 地被人民群众 整 合大众 的思想 情感 , 充 践 中 ,
位 。在 承担 培养社 会 主义接班 人使 命 的 分展现 出中华 民族 的思维模式 、 才可 以转化成 强大的物质 价值取 向 所理解 和掌 握 ,
广大 人 民群 众深 刻理解 、 掌握, 并 自觉运 用马 任务 的完 成需要 理论 的正确 指导 。在实 理论在 当代 中国的普及化 克 思主义理 论 。在高校 推进 马克 思主 义大众 践 中 , 毛泽 东 同志曾指 出 : “ 各级 党委应 当 理论 只有被广 大群 众所掌 握 , 才能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指导思想 , 广 大社 化 、 通俗化 , 为大众所接受 , 并 内化为他们
会 成员 对这一 理论 的接受 与认 同程度 是 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所 以, 在普及马克思 南, 并最终取得 了革命 的胜利 。然而 由于 十分重要 的。马克 思主义 不是某 一个 国 主义理论的过程 中, 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 当今 国 内外形势 的变化 给 马克思 主义带 更要 在实践 中采取老百 家独有 的静止 不变 的理论 , 它 是世界 的 、 确 立其主导地位 , 来 了新 的挑 战 , 在一定 程度 上影响 了人们 姓 容易接受的方式 , 使 其真正地认 同并主 民族 的 、 与时俱进 的 。因此 , 我们 在马克 对马克 思 主义 、 社会 主义 的信仰 , 影 响 了 思 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中要结合本 国 、 本 民 动 地去践 行马 克思主义 理论 。只有 在实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大众化, 即包括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
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 是要使这些理论成 象。最后 , 高校校园文化所呈现和传承的文化, 是所有校园 为广大群众的行动指南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 其二, 马克思主 人在大学校园这个场所里所传承、 创造并享用的物质文化、 义大众化是指用通俗易懂、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深奥的 精神文化 、 制度文化和行为( 活动) 文化。因此, 高校校园文 理论转化成老百姓所能理解、 掌握的语言 , 是一个通俗化、 具 化是指在校园这个区域 内, 以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为主
2 6
马 克思 主义 大众化视 野 下 的高校校 园文化 建设
文化建设中, 体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高校校园文 首先 , 高校校园文化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其指导思想, 对其他
化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大学生思想道德、 身心健康、 公民意识、 各种文化进行评价、 比较、 选择, 帮助大学生认清各种文化思 政治认同教育、 科学文化等各种素质的多方面培养。我国是 潮的本质 , 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交流、 交融、 交锋中
自 《 十七大报告学习 辅导百问》 :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即指 不同的学者对高校校园文化有不同的定义, 首先, 高校校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抽 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 包括全体教师、 学生和工作人员。这 象到具体、 由深奥到通俗、 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 些人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 也是享用者。其次, 高校校园
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 … 根据这一定义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化是所依附的场所是大学校 园, 包括学校的传统、 价值取
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

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

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

$number {01}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2023-12-01汇报人:•引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与内涵•改革开放初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1978-1990)•深化改革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1991-2000)•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2001-2018)•未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展望与建议•结论与参考文献01引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还对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为未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成就、经验与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0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与内涵定义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形态。

它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特点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多元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等特点。

它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学校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体现。

同时,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和演化,适应和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人文性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价值。

它鼓励人们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传承文化、创新思维和提升素养。

教育性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其校园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性。

它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校园活动中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还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之关系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之关系研究

472013年Vol.28No.1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12-16作者简介:赵 岚(1969-),女,江苏江阴人,副教授,从事学生管理向的研究。

乔向东(1969-),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从事教育管理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0SJD880117。

校园文化凭借其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在校园中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伴随大学生很长时间,甚至会随着大学生加入社会工作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

所以,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变得尤为重要,这也将使其成为主要的推广渠道。

一、校园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深析(一)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青年走向社会之前所经历的一种亚状态的社会文化。

校园文化的基本含义是校园主体在从事教育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等资源的总和。

学校主体即是校园的师生、工作人员等。

他们参与校园建设的正常运作,并通过学习、管理等活动以多种方式展现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风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结果展示。

良好的校园风气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约束都有深远的影响。

校园的规章制度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校园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保障了校园的稳定发展。

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对校园主体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使之能时刻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

其不仅能够对学校个体成员有引导作用,还对整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也以软约束力等方式对学生的身心进行监督和规范。

例如,学校出版的大学生行为准则和校园群体的舆论力量。

但是这种约束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才能使这种约束保持平衡稳定。

校园作为社会的亚状态,两者之间就有很多相似性。

校园是一种多元文化展示的平台,校文化的强大包容性能够让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成员和谐相处,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摘要]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培养青年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影响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保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校园文化价值引导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培养大学生,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校园文化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目前,高校面临着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尤其是直接影响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硬任务,牵扯了领导的主要精力,加之在人们的观念中,校园文化往往被看成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其功能和作用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因而,时至今天,校园文化不受重视的现象依然存在。

事实上,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和成效,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

任何一所学校,如果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就等于放弃了最基本的育人阵地,就难以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

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一些影响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代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价值观、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在大学这个知识密集、人才密集、价值多元的平台上交流、交锋、交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尤其是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信息传播的便捷,一些新的社会思潮更容易迅猛传播开来,使一些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难以适从。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论坛·交流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年第18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王俊勇(西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1)【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学术性、传承性、时代性、意识形态色彩等特征,这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在特征有着一致性。

时代又赋予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利条件,使其能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真正发挥其作用,须做到三点:敢于、积极回应重大社会现实与理论问题;增强学术性,培养学术拔尖人才;把校园文化传统融入思政教育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校园文化 学术性【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18-02高校承担着培养青年的重要任务,高校校园文化的气质直接影响着这一重要任务的完成。

因此,塑造积极向上、引领时代潮流的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人物。

高校培养出的合格人才首先应具有与社会主义建设相一致的价值观,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特征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了概念界定,本文认为,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师生文化活动为载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积淀的体现学校办学特点的,又在不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背景下反映时代风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从这一概念出发,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学术性、传承性、时代性、意识形态色彩等特征。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学术性,这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类型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和重要标志。

高校是培养人才、创新思想的重要场所,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核心。

这客观上要求高校具有与其它类型文化不同的学术性。

学术性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传承性。

由于大学在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方面所承担的特殊使命,而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特点,这就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建立在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基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 规 避 并 消 除 其 负面 影 响 , 进 而 塑 造 与 学校 历 史 、 发展相符 合 , 与 专业结构 相适 应, 形 成 师 生 间 互 动 的 校 园 文
化, 为 高校 的发 展 提 供 内在 支撑 和 外部 动 力 。 实现 社 会 主 义 高校 校 园文 化 的 大 发 展 大 繁 荣 。
吴 丹
南京 2 1 0 0 2 3 )
( 南 京财 经大 学金融 学 院 ,江苏
[ 摘
要] 随 着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发展 和 完 善 , 文 化 为 政 治 制度 提 供 了 合 法 性 的 理 论 依 托 , 并 为 社
会 发 展 的 方 向提 供 了有 益 的 参 考 。而 当前 中 国 的 各 种 文 化 呈现 开 放 性 和 多样 性 的 特 点 , 更 需 利 用好 其 正 面 效
主流意识形 态建设 , 用 中 国化 、 时代化 、 大 众 化 了 的 马 克 思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基 础 。在 搞 好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主义 来 武 装 广 大 人 民 , 特 别 是 青 年 一 代 的 头 脑 。理 论 只 有
与实践相结合 , 才 能 永 葆 生 命 力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的 理 论 来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 中国化 ; 校 园文 化 [ 中 图 分 类 号] G6 4 1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1 0 0 9 — 2 3 2 3 ( 2 0 1 4 ) 0 5 — 0 0 6 2 — 0 2
点 就是 其 与 时俱 进 , 理论联系实际 , 在 实 践 中检 验 和发 展 真 理,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最 重 要 的 理 论 品 质 。而 正 是 文 化 的 不 断 发 展证 实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的顽 强 生命 力 。 文 化 的 发展 和 繁荣 有 利 于拓 展 师 生 的 视 野 , 提 高 其 创 新精神 , 增加其 思维 的多 样性 和层 次性 , 培 养 其 良好 的 品
内在 联 又 是
三、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和 校 园 文 化 发 展 繁 荣 的 路 径 分

1 . 加强理论教育和 学习
高 度 重 视 理 论 课 的 学 习 。面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新 要求 , 我 们应 进 一 步完 善社 会 主 义核 心加 值 体 系 , 持 续 加 强
教 育 工作 会议 精 神 、 教 育 规 划 纲 要 和 第 十 九 次 全 国 高 等 学 校 党 的建 设 工 作 会 议 , 围绕 制 定 学 校 “ 十二 五” 发展规划 , 深 化本科培养模式和研究生培 养计划 改革 , 积 极 开 展 高 水 平 大学建设大讨论 。 在 实 践 和 理 论 上 达 到 自觉 的 高 度 , 就 必 须 真 正 把 握 其
文化 。
论体系 , 但是它更强调具体地 、 历 史 地 分 析 和把 握 不 同社 会 的特殊 矛 盾 和特 殊 规 律 即 “ 把握 特 殊 对 象 的 特殊 逻 辑 ” ( 《 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 》 , 第 1卷 , 第 3 5 9页 ) 。放在 当代 中
国, 就要 求 高 校 坚 定 不 移 地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 , 把 加 强 党 的 建 设 作 为 推 进 学 校 发 展 的原 动 力 , 认真贯彻 全 国
2 0 1 4年第 5 期 ( 总第1 4 7 期)
牡 丹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0URNAL OF M UDANJ I ANG COL LEGE OF EDUCATI ON
NO.5,2 0 1 4
Se r i a l NO. 1 47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与 高校 校 园文化 的发展 繁 荣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是 高 校 校 园 文 化 发 展 繁 荣 的 基
础 和前 提
加强 和改 进 高 校 党 的建 设 , 是 促 进 高 校科 学 发 展 、 建 设
高 等 教育 强 国 的根 本 保 证 , 是 全 面 贯 彻 党 的教 育方 针 、 培 养 社会 主 义 事业 建 设 者 和接 班 人 的 必 然 要 求 。《 中 国 共 产 党 普通 高 等 学校 基层 组 织 工 作 条 例 》 对 高校党建 工作提 出 了 新 的 要求 , 高校应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工作 , 为 高 校 党 建 促 进 高 校 科 学 发展 提供 支撑 和保 障 。
的 同时 , 注 意搞 好 社 会 主义 文 化 建 设 , 实 现 校 园 文化 的 大 发
展大繁荣 。
源于实践 , 又 用 于 指 导社 会 主 义 革命 和 建 设 , 取 得 了 巨大 成
绩 。今 天 , 仍 需将 这 一 理 论 与新 时 期 社 会 主 义 的 实 际 相 结
马 克 思 主 义是 研 究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普 遍 规 律 的进 步 的理
德, 在 为 自然 科 学 研 究 、 社会科 学研究做好 准备的 同时 , 为 其 将来 走 上 工作 岗位 并 取 得较 为显 著 的 成绩 提供 良好 的 心
理基础。
马 克 思 主 义 是 理 论 实 践 性 的 内在 要 求 , 其 根 植 于 现 实 世界 , 通 过大众化进程 , 使得 人民群众更加 认同 , 使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由精 神 力 量 变 为 人 民 群 众 思 考 问题 、 解 决 问 题 的 思 想 源 泉 。而 大 学 生 是 社 会 中 最 活 跃 的 因 素 , 需 要 他 们 当 好播种机 , 更 好 地 理 解 党 的方 针 政 策 , 进 而 构 建 和 谐 的 校 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