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句子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原文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注释字词注释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
? 是:这 ? 异:区别 ? 兵:武器 ? 罪:名→动,归
罪 ? 斯:那么,就 ? 至:到,归顺 ? 焉:语气词,了
是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 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 有什么不同呢?(只要)大王不 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 都回来归顺的。”
语言现象总结: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4、古今异义 ?5、一词多义
(2)动词活用作名词
①请以战喻 战争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4)使动用法
?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 梁惠王曰:“寡人 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移 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察邻国之 政,无如寡人之用 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 加多,何也?”
? 之:取独。 ? 于:对于。
?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 河内:黄河以北 ? 凶:荒年,年成不好 ? 察:观察 ? 无如:不如,比不上 ? 加:更
? 食:第一个为动 词,吃;第二个 名词,食物
? 检:约束; ? 涂:通“途”,道
路;
? 莩:饿死的人
? 发:开仓赈济
? 岁:年成
(诸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吃的东 西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 (官府)却不知道开仓救济,百姓 饿死了,就说:“‘不是我(的罪 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是何异于刺 人而杀之, 曰:‘非我 也,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 至焉。”
1、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注释一、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翻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
按照季节砍伐树木,那木材便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对照翻译
孟子,选自《孟子》 1.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本文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都选自《孟子》。 3.《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4.《孟子》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 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粟:谷子,这里泛指谷类。亦然:也是这样。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东。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 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
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
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他自认为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了,因为他在河内发生饥荒时,将河内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并将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当河东发生饥荒时,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然而,他发现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自己的百姓也没有增加,因此感到困惑。
孟子用战争做比喻,向梁惠王解释了这个问题。
他说,如果两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战败的一方会丢弃盔甲和武器,然后逃跑。
有些人可能会跑五十步,而有些人可能会跑一百步。
如果跑五十步的人嘲笑跑一百步的人,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梁惠王回答说,这两者是不同的,跑五十步只是没有跑完全程,但也是逃跑。
孟子接着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应该期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的百姓多。
要想让百姓增多,就必须实行“仁政”。
他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使粮食丰收;不用细密的渔网捕鱼,使鱼鳖繁殖;按照季节砍伐树木,使木材得到充分利用。
这样,百姓就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满足,不会有过多的怨恨和不满。
孟子还提到了“王道”的概念,即通过实行仁政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百姓才能拥戴统治者。
梁惠王听了孟子的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改正。
他说,如果能够实行“仁政”,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归顺他,国家就会变得强大。
在当今社会,孟子的“仁政”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府应该关注民生,为百姓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及注解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及注解赏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孟子。
孟子通过写梁惠王与他的对话表明了要施仁政的思想。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及注解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导读: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
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夺:失,违背。谨:谨慎,指认真从事。庠 序:学校 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悌:敬爱父 母和兄长。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 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黎民:百姓。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ﻫ未之有:未有之。 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 决不会有的。”是决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 检:检点,制止、约束。ﻫ涂: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 年岁、年成。 “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 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斯:则、那么。至:到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 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无如:没有像……。加少:更少。加多:更多。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 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好战:喜欢打仗。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鼓,动词。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 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五亩大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 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 的衣服了;蓄养的鸡、狗、猪一类 的家畜,不错过它们繁殖时机,七 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从事 • 庠、序:古代的学校 • 申: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 悌:敬爱兄长; • 义:道理 •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 后置 • 颁:通“斑” • 负: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 2__________, 人皆有之. •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 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 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 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 5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 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 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 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 人才够叫大丈夫。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
谨庠序之教, ? 悌:敬爱兄长;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
? 义:道理
? 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 后置
? 颁:通“斑”
道路矣。
? 负: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百亩大的土地,不耽误农耕的季节, 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 饿肚子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 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 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行 走)了。
“五亩大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 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 的衣服了;蓄养的鸡、狗、猪一类 的家畜,不错过它们繁殖时机,七 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从事
数口之家可 ? 庠、序:古代的学校
以无饥矣;
? 申: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 2__________, 人皆有之.
?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 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 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 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 ?
耳:罢了,语气 助词
是:这。
?曰:“王如 ? 无:通“毋”,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全文注释及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全文注释及解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精编版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 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3、特殊句式
寡 人 之 于孟 国子 也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 母 一 迁
孟 母 二 迁
孟 母 三 迁
孟 母 断 织
“五亩大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 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 的衣服了;蓄养的鸡、狗、猪一类 的家畜,不错过它们繁殖时机,七 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从事
数口之家可 • 庠、序:古代的学校
以无饥矣;
• 申: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 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 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抛弃铠 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五 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逃跑五十 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你 觉得这)怎么样呢?”
•翻译第三、四段
• 曰:“不可。 • 直:只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是何异于刺 • 是:这
人而杀之, • 异:区别
曰:‘非我 • 兵:武器
也,兵也。’ • 罪:名→动,归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字词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字词及翻译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字词及翻译1.翻译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
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
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