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合集下载

论美国政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反经济危机措施

论美国政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反经济危机措施

收稿日期:2002-08-29作者简介:杜明才(1963-),男,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管理学系副教授。

论美国政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反经济危机措施杜明才(襄樊学院 管理学系,湖北 襄樊 441053)摘要:1929年10月以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灾难。

胡佛总统采取传统的自由主义措施挽救危机,不仅没有拯救经济,反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

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把美国资本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而延长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寿命。

关键词:大萧条;胡佛;志愿联合;罗斯福;新政中图分类号:K712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2)06-0081-05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到三十年代逐渐加深,给美国经济造成了深重灾难。

胡佛总统和罗斯福总统先后采取了反危机措施,但胡佛失败了,罗斯福成功了。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呢?这很值得我们探讨。

一在探讨胡佛总统和罗斯福总统先后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次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危害。

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倒闭,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经济倒退。

举几个材料就能说明问题。

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25种有代表性的工业股票价格,从1929年平均最后成交价格每股366.29美元,降为1932年的96.63美元。

1929年破产银行为659家,其储蓄额近2.5亿美元;1930年为1352家,其储蓄额为8.53亿美元;1931年破产银行为2294家,其储蓄额近17亿美元;1932年破产银行为1456家,其储蓄额近7.5亿美元。

1929-1933年共有10500家银行破产,占全国的49%。

[1]危机使企业破产,从1929年到1932年末,商号破产达17万家,其负债额近30亿美元。

经济危机也使大量的工人失业,1930年10月,失业人数为400万,1931年为700万,1932年为1100万,1933年达到了1400万。

1930年代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30年代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美国史概论结课论文1930年代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2班月影清1930年代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繁荣背后的危机谈到1930年代的危机,首先应该谈到之前的经济大繁荣。

与这段经济大繁荣相关的。

则是两位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和胡佛。

柯立芝和胡佛的胜利,反映了当时一系列问题。

如吏治腐败,在这期间,美国多个内政部长涉及到贪污、钱权交易等腐败事件;社会治安的混乱,如三K党用暴力对付他们心目中的敌人,他们的势力扩张迅速,不仅从南部扩张到中西部、西南部和远西部,而且逐渐由社会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原教旨主义”流行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虽然在政治上出现了保守倾向,但在经济上却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

据统计,美国国民的生产总值,1919年大约只有742亿美元,但到1929年已经增加到1031美元。

1929年时,美国工业产值超过了当时世界3个主要工业国家英法美的总和。

20年代的经济繁荣以汽车、电机和建筑三大产业为其支柱,但其它产业发展也很快,例如化学工业,收音机等家电工业,公共事业方面等。

20年代繁荣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大战的巨大影响。

因为战争增加了均需直接订货,刺激了粮食和食品的生产,由于战时对外投资的增加,美国有过去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但造成20年代空前繁荣的主要因素,是大规模生产在工业中的采用。

20年代,大规模生产方式逐渐由汽车行业传播到其它工业领域,成为制造业等相关产业中的主要生产方式。

这种大规模生产,由于需要更多的资本投资和更科学的组织管理和指挥系统,大大推动了汽车、电力、石油、橡胶、钢铁、煤炭、服装等领域的企业联合,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

但是,20年代的经济大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1)资本高度集中造成财富分配布局在1922-1929年期间,工业生产指数上升几乎50%,国民收入增加了约23%,但商业职工的人数却没有增加,占美国人口5%的人,竟占了全国个人收入的1/3;(2)农业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引言胡佛(Herbert Hoover)是美国历史上的第31任总统,任期为1929年至1933年。

他的执政年代恰逢大萧条时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在大萧条期间,胡佛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试图应对经济衰退,并在其总统任期结束时摆脱经济危机。

本文将探讨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以及其对经济复苏的影响。

背景1929年,美国股市遭受了一次大规模崩盘,被命名为“黑色星期四”。

这一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经济问题,导致全球各地的股市崩盘和经济衰退。

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萎缩,大量的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人们陷入了困境。

胡佛成为总统后,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在此情况下,他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减税政策:胡佛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措施,旨在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

他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并推出了一项紧缩预算的计划,以减小财政赤字。

2.加大公共工程投资: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胡佛增加了对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

这些项目包括修建公路、桥梁和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供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活动。

3.保护主义政策:胡佛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他签署了一项保护关税法,提高了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并限制了对外国产品的进口。

4.成立复业救济委员会:胡佛于1931年成立了一个名为“复业救济委员会”的组织,旨在为失业者提供帮助和援助。

该委员会提供了就业培训和临时工作机会,以帮助受到失业影响的人们重新找到工作。

反危机措施的影响尽管胡佛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但这些措施未能在其总统任期内有效地应对大萧条。

实际上,情况进一步恶化,失业率继续攀升,企业破产和银行倒闭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很多人批评胡佛对危机的反应不够积极,并认为他的政策过于保守。

然而,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为后来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的“新政”铺平了道路。

罗斯福在接替胡佛成为总统后,推出了一系列更激进的政策来应对大萧条,这些政策被广泛认为是更成功的。

30年代经济危机 课件

30年代经济危机 课件

加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和政愤治怒危的机工:人社砸会碎动工荡厂(的阶玻级璃矛盾 加剧),法西斯主义泛滥,资产阶 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政治危机) . ------从局部看
纳粹独裁希特勒在发表演讲
大危机的政治影响
各国社会 矛盾激化
各国之间 矛盾激化
各国与殖 民地矛盾激化
社会危机
法西斯上台
国际局势紧张
战争危险
三、应对经济危机
1、胡佛的反危机政策——“自 由放任”政策
在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的胡佛是一位“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他 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 心。他说:“如果我当选, 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 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大国崛起·美国》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自由放任主义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 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 ”。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1、美国的虚假“繁荣”
【合作探究】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虚假“繁荣”的
原因: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
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原因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活艰难
①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和形成
认真思考:为什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 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提示:从 ①美国的经济地位; ②世界市场等角度思考
阅读材料,总结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1: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 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 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 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复习: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复习: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张,导致二战爆发
【典型例题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 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 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 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A,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调控为经济发展主要手段,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 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以摆脱经济危机。
整顿银行政策产生的积极结果: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罗斯福在签署文件
为了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1933年3月12日,罗斯 福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关闭 银行的原因及联邦政府重整金融系统的措施,同时宣布 将陆续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重新开业。
核心 , 对工业加强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 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社会救济与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 公共工程 签署《劳工关系法》, 加强社会立法 成立劳工委员会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爆发标志: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2、原因:
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⑵主要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⑶具体原因: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 ③股票投机增加市场不稳定 ⑷政策原因: 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改变美国命运的抉择 ——罗斯福新政
路在何方

胡佛总统和经济危机

胡佛总统和经济危机

胡佛总统和经济危机赫伯特·胡佛,1929年3月4日入主白宫,没过多久便遭遇了历史上空前严重、深刻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学术界一般称之为“大萧条”。

“大萧条”是资本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前,生产的增长和经济的高涨,促成了20年代美国空前活跃的证券市场。

1927年以后,伴随着时隐时现的投机狂潮,股市价格失控,终于在1929年夏季飙升至极端不合理的地步。

以英格兰银行调高利率为诱因,触发了纽约股市的动荡和最终崩溃。

纽约股市的崩溃引起美国各个经济环节的连锁反应。

1929年美国经济进入最为严重的萧条,到1933年达到顶点。

期间,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厂停工,出现大规模的失业队伍,恐慌席卷全国。

为应对通货的紧缩,欧洲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欧洲金融体制崩溃。

30年代的大危机,削弱了对于一种自我管理的经济体制——即“资本主义”的信念,加强了政府管理的趋势。

1929年10月24日,以纽约证券市场崩溃为起点,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的严重经济危机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工商业急剧下降,失业人口猛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到最低点。

10年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

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胡佛政府被迫采取一些反危机措施,但影响不大,接着193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又加深了美国国内的危机。

但是,在美国激烈动荡急需一场伟大社会变革运动到来之时,胡佛却老调重弹,很快便失去了大多数美国人的信任。

到1932年大选时,胡佛已越来越不得人心,人们期望着通过大选把政府交给一位新领袖和一个长期在野的政党。

而共和党内一时找不出另一个更适合的人选,在这年6月举行的美国代表大会上,只好再提名胡佛为该党总统候选人。

美国当时的现状与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所描述的景象截然相反!他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预言“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两辆车。

湖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编辑人:丁济亮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洋务运动期间开平煤矿生产的煤,要优先供给天津机器局和轮船招商局作燃料用;汉阳铁厂主要是为卢汉铁路制造钢轨和为湖北枪炮局提供原料,这种现象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A.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完全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洋务企业没有平等的发展机会C.封建垄断阻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自由发展D.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2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要求群众剪辫的通令。

当时“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

留辫者“非讥之为豚尾(猪尾巴),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

这主要反映出A.辛亥革命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辫子的去留成为衡量是否革命的唯一标准C.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重要标志D.辛亥革命以后“断发易服”之风拉开序幕26.1919年4月底梁启超致电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

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

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梁启超在这封电报中建议:请政府“严责”全权大使,一定不能在和约上签字。

这表明A.当时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妥协退让B.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D.梁启超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思想27.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由此可见,该报告应该是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D.《论十大关系》28.1982年8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指出“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各国所采取的政策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各国所采取的政策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各国所采取的政策一.大危机在美国的爆发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的高涨。

这种持续高涨重婚了美国人的头脑,沉声了美国“永久繁荣”的幻觉,人们甚至认为美国已经彻底拍拖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但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严重的失调。

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

工业部门的开工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其次,垄断家具了收入分配不均,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矛盾。

再次,美国面对着严重的国际经济部平衡,到1920年,欧洲等地区国家共欠美国约133亿元贷款。

直接引起危机爆发的是持续的投机狂热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房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然而大危机还是到来了,1929年9月3日,股票价格上涨到最高点以后开始下跌。

到10月24日,股票市场出现剧烈的下跌!,以后,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从股票市场价格狂泻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30年代大危机,大批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业生产持续3年下降。

到1933年,整个国家的金融信贷体系已经陷入崩溃!发生在美国的大危机,通过利率传导机制,价格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波及许多殖民,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0年代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破坏最严重,影响最甚远的一次经济危机。

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家对大危机的爆发的原因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这些观点和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层面!关于1929年美国爆发国内危机具体原因第一,美国建筑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

第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停滞第三,农业长期的慢性萧条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四,美国银行制度存在结构缺陷第五对美国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质疑关于30年代大危机制度层面的原因第一,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他们人为造成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第二,货币学派的观点。

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他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会使其稳定性遭到破坏第三,制度学派的观点。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学院:理学院专业:统计学班级:1124001*****学号:************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一、背景及当时经济状况1929年10月以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灾难。

胡佛总统采取传统的自由主义措施挽救危机,不仅没有拯救经济,反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整个大危机期间, 引起了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

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抛出1 300万股, 超出正常标准的100万股以下, 在10月29日最糟糕的一天,抛出股票1 650万股, 开始了经济大危机时期。

从10月24日到12月底, 纽约市场股票价值总共下跌了450亿美元左右。

从1929-1932年间, 由于跌价而造成的证券贬值, 美国为840亿美元。

危机期间, 股票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达51%。

1928年美国发行的有价证券共13亿美元, 到1933年只有160万美元。

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共10 500家, 占银行总数的49%。

美国的进出口在1930年为10.1亿美元, 而1933年只有10万美元。

大危机使失业人数达有史以来的创记录水平,失业率高达24.9%。

大危机使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企业倒闭, 大量工人失业。

1932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与1929年相比, 下降了46.2%。

危机期间美国的机床制造业下降了80%, 生铁下降了79.4%(倒退了37年), 钢铁下降了75.8%(倒退了28年), 汽车下降了74.6%, 采煤量下降了40.9%。

最严重时汽车的开工率只有5%。

企业倒闭数在13万家以上。

这次大危机的明显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渗透各个领域、波及全世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全面危机。

以往经济危机周期的过程,是由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的, 这次在大危机的谷底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 而是持续萧条, 到了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经济危机。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效果分析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效果分析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效果分析内容摘要:1929年美国胡佛总统的“市场不干预主义”贻误了治理金融危机的最佳时机,使经济危机恶化并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但并未彻底化解产能过剩。

80年代初对储贷协会管制的放松短期内缓解了金融危机,但最终将矛盾加剧;80年代末对储贷协会救助和监管并举的政策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突发性金融危机,对金融系统注资、组织金融机构自救、树立市场信心,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政策(一)胡佛总统的政策及后果1929年,美国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当时“市场不干预主义”占垄断地位,美联储面对股灾袖手旁观,造成了股市崩溃和经济大萧条。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政府被迫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机措施。

1、“自愿合作”政策集中表现在1931年开始推行地方和民间团体自愿联合的政策。

1929年11月15日起,胡佛召开了一系列有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帮助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

2、农业保护政策1929年6月,国会通过一项农产品的销售法令,拨款5亿美元帮助农产品以不低于世界市场价格向国际市场推销。

为了防止农业继续恶化,1932年12月胡佛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

3、贸易保护政策1930年6月,胡佛签署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平均税率由33%增加到40%。

但这一措施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从而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4、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胡佛政府最重要的反危机举措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它于1932年1月22日成立。

该公司拥有5亿美元的资金,有权借贷15亿美元的免税证券,可以在全国30个城市设立办事处,用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贷款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

1932年7月,国会又通过了经济救济与工程法,使得复兴金融公司的借贷能力达到33亿美元。

5、促进就业1931年成立了失业救济局,但是胡佛强调主要由私人慈善机构来解决失业救济事项。

2.3.30年代的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讲解

2.3.30年代的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讲解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美国农民每人的现金净收入在1929年到1932年期间 从162美元跌到48美元。……农民的购买力只有1929 年的60%左右。——《美国的历程》
(J.布卢姆、S.摩根等著)
罗斯福竞选
•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 ,我们要制定出一 些计划来,把希望 重新寄托在那些压 在经济金字塔底层 ,被人遗忘了的人 们的身上。我为你 们和我自己在这里 表示决心,要为美 国人民举办新政
结合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讨论一下:为什么经济危 机会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 形成,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 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一 家 人 的 住 处
这位32岁的母 亲卖掉了房子和服 饰,以便全家七个 孩子能有吃的。全 家只能吃捡来的蔬 菜度日。
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
1907年,担任律师 1910年,担任纽约州参议员
1921年,
患脊髓灰白质炎(小儿麻痹症)致残
富兰克林.罗斯福
1928年,任纽约州长
1933年,任美国第32届总统
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 1933年3月——1937年1月 1937年1月——1941年1月 1941年1月——1945年1月 1945年1月——1945年4月
“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他干的是脑力劳动, 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一、新政实施前的美国
1933年,美国工业雇用的工人比1929年约少500万, 产值减少了一半多。
──摘自《美国的历程》 1932 年 9 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 3,400 万 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近于人口总数的 28%。而且还不包括1,100 万户农村人口。

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比较

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比较

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比较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大萧条时,胡佛与罗斯福的经济政策比较一、农业:胡佛政府建立联邦农业局,成立谷类稳定公司,收购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价格,减少农产品过剩。

罗斯福新政中则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产品价格,为减产减耕的农民提供补贴,做法和目的大同小异。

二、外交:胡佛政府展缓外国政府对美一切债务的偿付一年,提高欧洲对美的购买力,刺激国际需求市场。

后来的罗斯福在新政中也有效仿,只是他睦邻的对象改为苏联和拉美。

虽然胡佛政府也签署过危害颇大的霍利-斯慕特法案,但他扩大国内消费的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三、金融:胡佛政府建立金融复兴公司,扩大信贷和降低公司所得税,给资本家以财政援助。

罗斯福更令银行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

他敏锐地发现那时的银行业、金融业、证券业不但不能拉动农业、工业发展,反而正依赖着农业、工业奄奄一息。

四、社会福利:以工代赈并不是罗斯福的首创,胡佛在任时就曾提高道路、桥梁和公共建筑支出,创造就业机会。

但是胡佛未像罗斯福一样直接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来保障工人基本权利,他更愿意召集大企业家维持工资,继续经营,引导私人企业进行自愿联合,要求人们合作承担社会政治、经济责任。

五、整体:罗斯福新政是胡佛反萧条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说胡佛是自由放任的政策是很无理的。

胡佛也倡导国家干预经济,但他的应对措施却不如罗斯福的直接、有力和彻底。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的自治哲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人们和国会极力反对这种类似社会主义的东西。

而罗斯福当政时,大萧条已给人们心理造成很大打击,他们终于愿意赋予总统空前膨胀的权力,因此罗斯福才有放手去干的资本。

1929-1950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对大萧条的作用有人认为大萧条是资本主义周期性规律的必然经历,繁荣和萧条的交替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美国完全可以走出经济危机。

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3)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 过分贬低。它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 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改善 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挽 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 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造成新的、 更深刻的危机。然而,不能说新政的主要目的 是阻止农民及工人参加革命行动,因为当时美 国并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刘绪贻著《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
开阔视野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学术界对罗斯福新政评价不一,特列以下几种 观点仅供参考。 (1)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种 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它为垄断资 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 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 仿;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 的继承和发展。 ——黄安年著《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 质》
在美国历史上,罗斯福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 甚至有人认为“他对推动美国整个面貌迅速而激烈的改 变所做的贡献比任何人都要大 ”。
•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功?
(提示:请同学们从美国的历史与现实因素方面入手分析讨论)
1、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2、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 3、民主传统为新政提供了政治保障; 4、新经济理论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凯恩斯
滞胀 市场
福利
养老 教育 穷人 国家财政
增长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知识结构图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③ 政策原因: 纽约股市崩溃 ④ 直接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
3、危机的特点
① 范围广; ② 时间长; ③ 破坏大;

30年代的大危机(课件+教案+练习)

30年代的大危机(课件+教案+练习)

危机的启示
·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应对经济危机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构 建和谐世界。 ……
(即社会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 多少); 但是另一方面私有制使生产资料(土地、厂 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又都集中在少数资 本家手中,而资本家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根本不 顾社会需要进行生产,而是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 这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出现矛盾。
通过材料回答 ,生产和消费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①财富过于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生产过剩
相对购买 力的过剩
②多数消费者(无产者)工资低, 缺乏购买力 ③产品卖不出,积压、显得过剩
我来说影响
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美国: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示威游行 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矛盾尖锐,政局 动荡,政府纷纷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 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 德国:工人罢工接连,法西斯乘机得势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日本:军国主义迅速抬头 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 欧亚战争策源地。
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 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手里
贫富悬殊
生产能力增长
消费能力不足
生产与消费矛盾 20年代产品相对过剩
分期付款 刺激消费
汽车、收音机……按月分期付款。 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 没付清赊购的钱。 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 置新房。” 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 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美国经济 的发展和繁荣。
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经济“繁 荣”的假象,这就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的隐 患。

大萧条时期的胡佛政策

大萧条时期的胡佛政策

大萧条时期的胡佛政策尽管危机重重,当政的共和党政府却恪守自由放任政策,不肯着手干预经济。

在任的美国总统胡佛出生于贫困家庭,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靠个人勤奋学习而进入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中国的冒险生涯中挖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由于头脑敏锐,善于把握商机,胡佛很快就成为百万富翁。

一战之后,胡佛连续担任两届美国政府的商业部长。

以此身份,他大力推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导致了美国二十年代的繁荣,最后因政绩显赫而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

胡佛就任总统仅仅半年时间,1929年10月下旬,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就爆发了。

面对危机,一直信奉自由放任主义的胡佛顽固地拒绝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在1929年12月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他强调联邦政府还是少管闲事为好。

他向全国宣布,“我们在上一个世纪中,曾经历不下15次大的不景气”,“但是,我们每次从不景气中挣脱出来而走进新阶段时,所达到的总是一个比过去更繁荣的阶段,这一次我们也一定是这样的”。

胡佛坚持美国传统的政治理念,认为政府的职能只能是保证个人自由和公民的机会均等,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到了12月12日,危机已使美国经济面临崩溃,胡佛却发表声明,美国经济形势已“回归正常”、“基本上是好的”。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胡佛不断给美国人民画出一个个美丽的“大饼”:“失业最恶劣的影响将在60天内消失”,“我确信我们已走过了最险恶的一段”。

1930年7月,面对到白宫来要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挽救危机的各界人士,胡佛甚至轻描淡写地说:“先生们,你们迟来了6个礼拜,危机现在过去了。

”胡佛对付萧条的主要办法是自愿主义,即根据自愿原则,由私人机构救助失业者。

当通用电气董事长提出一揽子有联邦政府参与的救市方案时,胡佛大吃一惊,认为这是法西斯主义。

1931年2月胡佛声称,联邦政府的救济将摧毁美国人的品格,毁掉自治的根基。

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时的美国创下高达24.9%的失业率。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自由放任的美国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自由放任的美国

历史学科学案教案考点总结课时训练考前必备名师指导自由放任的美国课堂引入胡佛是美国的第31任总统。

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他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并预言,他会使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一辆车。

1929年3月4日,胡佛在就职演说中踌躇满志地说:“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达到了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了”。

可是他美丽的预言,不久就被经济危机无情粉碎了,他被嘲讽为“饥饿总统”。

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困境?这一困境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述了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及美国政府早期的应对。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爆发1929年10月,一场以__股票__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点拨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只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2.主要特点(1)范围广:首先在__美__国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2)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3)持续时间长: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思维拓展: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有哪些?①是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②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影响(1)经济方面:破坏社会__生产力__,浪费社会资源。

(2)政治方面:①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和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__殖民地__、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③空前激烈的__经济战__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点拨提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整个大危机期间, 引起了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抛出1 300万股, 超出正常标准的100万股以下, 在10月29日最糟糕的一天,抛出股票1 650万股, 开始了经济大危机时期。从10月24日到12月底, 纽约市场股票价值总共下跌了450亿美元左右。从1929-1932年间, 由于跌价而造成的证券贬值, 美国为840亿美元。危机期间, 股票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达51%。1928年美国发行的有价证券共13亿美元, 到1933年只有160万美元。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共10 500家, 占银行总数的49%。美国的进出口在1930年为10.1亿美元, 而1933年只有10万美元。
这里涉及如何估量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从历史的观点来看,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是美国内战以来美国发展高潮的一个顶点。从当时的情况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美国的竞争对手尚未恢复元气,各国缺少发展经济的必要资金,从而为美国的输出和商品输出创造的条件。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政局又为美国的经济繁荣提供了较好的政治环境。此外就国内经济因素而言,刺激经济发展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 大危机的恶化和各国政府的以邻为壑自保政策密切相关, 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而不利己,这表明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极为重要。大危机给人们的重要启示是正确认识经济危机的两重性。一般说来, 经济危机是坏事, 而不是好事。问题在于在一定条件下, 它能否变坏事为好事。在大危机期间, 许多人只认为这是件大坏事, 只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深化和资本主义末日的加速来临。然而, 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内部机制的过程中, 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出现新的良性循环, 逐步由坏事变为好事, 成为一种难得的机遇, 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的信号。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忽视了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 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在某种意义上, 这次大危机的恶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经济问题和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各国政府的政策负有主要的责任。这次生产过剩危机美国所受的影响所以最为严重,是由于长达60多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稳定时期刺激生产发展因素的逐步消失; 固定资本大规模极盛时期也已结束; 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带来了严重恶果; 严重的信贷危机使20年代盛行的分期付款的办法失灵; 农业的长期性慢性危机加深了工业危机; 企业开工不足, 失业大军的长期存在,使国内市场更加缩小; 信用危机加深了工农业危机; 高关税政策使世界市场愈来愈小。特别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蔓延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政策, 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1932年胡佛在竞选连任的演说中宣称:“我国今后100百年往那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 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1932年12月6日, 胡佛在第四个国情咨文中又说:联邦政府“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可见,在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哲学和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思想指导下,不可能对经济过热中的潜在危机给予高度注视,并采取相应防止的对策,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沃尔特·李普曼的见解颇有代表性, 他说:“或许, 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 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 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政治、金融和工业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失败的原因。有谁预见到了整个危机并预告了它的进程? 就我所知并无一人。”“有人说, 这是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它也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
3.危机和转机
怎样认识和评价1929研究成果使人们普遍认识到1929-1933年大危机并不是一两个因素造成的, 而是各种弊端和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中, 最主要的是要从内因去找。西方经济学家的各种药方不是否定资本制度, 而是为了完善资本制度, 在调整资本制度的内部机制上起了重要作用。不过一般学者回避了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问题。
大危机表明, 不仅19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面临危机, 而且20世纪20年代那种已经偏离传统庸俗经济学,但仍反对大规模干预的自由放任主义也发生了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绝不是偶然的。正确认识三十年代大危机重演的条件,是研究30年代大危机的重要课题。首先, 繁荣与危机相关, 要居安思危, 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 防患于未然。正是20年代的相对繁荣景象, 使一些目光短浅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欢乐声中, 盲目乐观、高枕无忧, 不讲忧患意识, 听不得弊端舆论, 从而失去了应变时机。
但是这一时期同时存在如前面提到的潜在危机,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对潜在危机置若罔闻造成了恶果。许多政界和经济界要员宣称美国已经进入“永久繁荣”阶段,“已经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在20年代担任了八年商务部长,被誉为“伟大的部长”和“所有重要经济政策发言人”的胡佛,在1929年繁荣顶点时期入主白宫,1928年他在加州发表接受总统候选人竞选提名演说时称:“我们美国今天比任何国家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加接近取得消灭贫困的最终胜利。”1928年10月22日,他在纽约发表竞选演说时又说:美国制度“已将我们追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经验,在历史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传播得更远。”
美国的法西斯主义之所以未能得逞,原因在于美国在经济上的强大和稳固使得美国有可能用改良方法来阻止危机的蔓延,避免经济秩序的彻底破产;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民众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们宁愿寻求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新模式,而不愿接受法西斯主义的极权统治,美国的资产阶级两党都不愿法西斯主义上台。
这次大危机的明显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渗透各个领域、波及全世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全面危机。以往经济危机周期的过程,是由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的, 这次在大危机的谷底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 而是持续萧条, 到了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经济危机。这次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 不仅涉及生产领域, 而且涉及流通、分配等领域。
第七讲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一. 三十年代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
1.史无前例的浩劫
1929年10月下旬, 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危机为标志, 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和政治大危机,它很快向欧洲、北美、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 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4年, 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 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 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在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同时,还出现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伴随着资本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大规模的反饥饿运动和工人罢工运动高涨。1930年3月6日, 美国爆发了125万人参加的大示威; 1932年春夏,2万退伍军人向华盛顿进军, 导致政府在7月28日动用军队镇压。法西斯主义思潮的泛滥,在美国黑色军团、三K党和德美联盟等法西斯组织和右翼团体十分活跃,但是并不占主导地位。
1929年12月12日, 危机形势急剧恶化,胡佛则发表声明说: 美国经济形势已经“回归正常”、“基本上是好的”。1930年3月,他又宣布:“失业的最恶劣的影响将在60天内消失”。1930年5月2日,胡佛向国人宣布“我确信我们已走过了最险恶的一段”。1930年7月,胡佛对一些工商业代表来到白宫要求政府采取挽救危机的紧急措施时说:“先生们, 你们迟来了六个礼拜, 危机现在过去了”。
1929年3月4日,他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美国人民已临近最后征服贫困了,这是任何国家历史中所没有的”,“美国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最舒适的程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了。”显然胡佛对于潜在危机毫不在意,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危机更无思想准备。在一个不短的时间里,他否认危机的存在和严重,确信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可以帮助美国安度困境。他一直持乐观的观望态度和视而不见的驼鸟政策。他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说什么“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他把大危机看成“一种心理现象”,并用“萧条”一词代之以“恐慌”或“危机”,说这样不至于“那么吓人”。
二 赫伯特·胡佛政府的反危机自愿合作政策
1.软弱无力的“自愿合作”政策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蔓延,部分企业家为克服困境也强烈要求政府调整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胡佛政府也被迫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机措施。它集中表现在1931年开始推行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自愿联合的政策。1929年11月15日起,胡佛召开了一系列有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要求工商界、各个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帮助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12月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根据这一法令获益的只是富有的企业主。
1930年12月2日,他在国情咨文中宣称:“几个月前, 我们已经看到了经济复兴”。胡佛在1929年12月3日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 强调联邦政府还是少管闲事为好。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1931年12月8日, 胡佛在第三个国情咨文中说:“联邦政府应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
大危机迅速蔓延成为世界规模的农业危机, 它涉及到谷物、畜牧、林业等技术作业部门, 造成生产大破坏, 大批农民破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由于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的交织, 工业对农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和城乡居民购买力急剧下降, 加深了农业的慢性危机。农业危机造成的农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减少,又反过来使工业危机深化。大危机期间, 美国的农产品价格指数下降了56%, 农民总收入下降了57%。农业生产力的严重过剩引起了生产力的大倒退和大破坏, 许多农场手工劳动取代了机器操作, 农田管理质量急剧下降, 谷物、棉花等农作物烂在地里或被当作燃料, 牛奶、咖啡等饮料被倒入江海、牲畜被宰杀。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国民收入大幅度下降,美国减少了54.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