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效果分析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2007年以来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该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直接注资和连续降息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
在此过程中,政府筹资方式除发行国债外,另一种重要途径是发行国库现金券补充资金需求;同时,美国政府还加大国库现金操作力度,通过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方式向货币市场投放资金,增强市场流动性,稳定金融市场。
在此金融危机中,美国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美国国库现金管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主要做法美国国库现金管理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融资和投资。
融资主要是通过发放国库现金管理券的方式进行,而投资主要是通过国库现金定期存款的方式进行。
(一)增发国库现金管理券,补充政府资金需求现金管理券是美国财政部的一种重要短期融资工具,期限通常在一个月以内,主要特点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流通,类似于财政部向金融机构的短期拆借。
2008年美国现金管理券发行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发行次数多、金额大,及时筹措政府大量资金。
全年累计发行48次,发行总额14670亿美元,分别是2004-2007年同期发行次数和发行总额平均值的2.7倍和5.8倍(见表1)。
其中,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补充融资计划至2008年底,发行补充融资计划现金管理券30次,发行额高达10950亿美元;二是期限长,更加有利于政府资金运用。
2008年主要集中在30-100天(见表2),平均期限为81天,个别期限达到了328天,而2004-2007年发行期限最短只有1天,最长不过17天,其平均期限分别为11天、10天、9天和10天,期限增加有利于方便政府资金的运用。
由此可见,美国2008年特别是公布补充融资方案后,现金管理券发行额之大,发行次数之多,发行期限之长,均创历史新高。
(二)增加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投资,增强货币市场流动性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投资(TIO)是美国国库现金管理中的一项国库存款投资工具,它是通过单一价格招标方式将一定期限、一定规模的国库资金存放在存款机构。
美国是如何应对次贷危机的
美国是如何应对次贷危机的第一篇范文2007年,美国爆发了一场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面对这场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以下是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主要措施。
一、及时救市在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美国政府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危机不断恶化。
直到2008年9月,美国政府才宣布救助三大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家庭贷款银行,并斥资7000亿美元用于购买金融机构的坏账。
这些措施旨在稳定金融市场,恢复投资者信心。
二、救助金融机构美国政府不仅救助了住房贷款抵押公司,还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了救助。
例如,2008年9月,美国政府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了85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
此外,美国政府还采取了措施,限制金融机构的薪酬和福利,以遏制金融机构的高风险行为。
三、刺激经济为了缓解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
2008年底,美国政府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以创造就业岗位,刺激消费。
四、住房市场救助美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助住房市场,包括降低住房贷款利率、提供首次购房者的税收优惠、扩大住房贷款 modification 计划等。
此外,美国政府还推出了“占屋运动”,鼓励金融机构将闲置房屋推向市场,以抑制房价下跌。
五、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次贷危机,美国政府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2008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参加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共同商讨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在这次峰会上,各国达成共识,同意采取措施刺激全球经济增长。
第二篇范文在探讨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时,我们不妨从3W1H(What,Who,Where,How)和BROKE(Background,Reaction,Outcome,Knowledge,Evaluation)两个模型入手,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
美国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上世纪7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困难时期,经济危机的成因包括石油危机、通货膨胀、贸易逆差等问题。
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变货币政策、推动能源开发、加强贸易调整等。
首先,石油危机是1973年至1974年间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限制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供应,导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
这对于高度依赖石油的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重大冲击。
石油价格的暴涨导致了能源成本的急剧增加,许多公司遭受了巨大的压力,许多工人也失去了工作。
其次,通货膨胀也是经济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美国经历了高通胀的时期。
原因之一是越南战争,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大量增发货币导致货币供应过度扩张。
此外,石油价格上涨也增加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高通胀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贸易逆差也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压力。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贸易逆差急剧扩大,特别是与日本的贸易逆差大幅增加。
大量廉价日本进口商品对美国制造业造成冲击,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
贸易逆差加剧了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贸易政策成为经济调整的重要课题。
为了应对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改变了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来遏制通货膨胀。
这使得借贷成本增加,减少了消费和投资,但也成功地抑制了通胀。
其次,美国政府推动能源开发,鼓励国内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这包括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增加核能量的利用,以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此外,为了应对贸易逆差,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进口商品的监管措施,并与日本等贸易伙伴进行了贸易谈判。
以上措施使得美国经济逐渐摆脱了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调整使得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逐渐稳定。
美国的能源开发也减少了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了经济的韧性。
贸易政策的调整有效地降低了贸易逆差,保护了国内产业。
美国次贷危机的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的对策一、美国采取的措施1.1美联储采取的措施美联储除采取连续大幅度地调低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再贴现率等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以外还采取了各种非常规措施。
(1)创新流动性管理手段。
一是调整贴现政策。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50个基点,使其与美联邦基金利率之差由此前100个基点缩小为50个基点,贷款期限延长至30天。
2008年3月美联储再次下调贴现率75个基点,使其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缩小至25个基点,贷款期限延长至90天。
二是创新融资机制。
2007年12月12日,美联储采用定期贷款拍卖机制TAF。
2008年7月30日,美联储推出84天期TAF,以更好地缓解3个月期短期融资市场的资金紧张情况。
美联储于2008年10月6日将TAF总规模扩大至3000亿。
三是采用新融券机制。
四是采用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
向一级交易商开放贴现窗口,提供隔夜贷款。
五是采用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MLF。
六是采用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
2008年10月7日,美联储宣布创建CPFF,为美国的银行、大企业、地方政府等商业票据发行方提供日常流动性支持。
(2)救援金融机构。
首先是对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救助。
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紧急批准了JP摩根与贝尔斯登的特殊交易,即纽联储通过JP摩根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其流动性短缺问题。
其次是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救助。
2008年7月13日,以美联储将在两家企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其他审慎性监管中发挥咨询作用为条件,美联储将允许“两房”直接从纽联储贴现窗口借款。
再次是对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救助。
2008年9月16日,以美政府需获得A工G79.9%的股权以及持有其向其他股东分红的否决权为条件,美联储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的高息抵押贷款。
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允许AIG以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作抵押,再次给予AIG378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最后是采取国际联合救援。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是其对全球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仍然在持续。
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纷纷开始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以期稳定国内经济,避免类似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
一、美国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前,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开始破裂,随后各类贷款违约导致了金融系统的崩溃,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
在此后几年中,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场危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该政策以央行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为手段,注入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以期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在2013年推出,一直持续到2017年。
虽然这一政策确实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等不利后果。
二、欧洲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十分严重,部分欧洲国家由于长期的赤字问题已然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欧洲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大多以减少开支、提高税收和实施紧缩政策为主。
这一政策使得部分国家的公共服务逐渐减弱,而失业率和经济压力也开始上升。
另一方面,欧洲央行也实施了类似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政策,以期通过增加借贷的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欧洲央行的政策并没有像美国央行所产生的效果明显。
三、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危机后明显放缓,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期通过基础设施的发展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中国还实行了多项减税政策,这使得企业得以缓解经济压力,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中国还逐步开放了市场,加强了国际合作,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危机后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
四、日本的经济政策在危机后的几年中,日本的经济表现并不理想。
尽管日本央行也实施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但由于日本的经济结构问题严重,市场对这一政策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反应。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一、调整货币政策- 第一点: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通过降低联邦基准利率,使得借款成本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 这一政策可增加信贷供应,提高消费者信心,并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鼓励其进行投资和招聘。
- 第二点:量化宽松政策,提振经济信心。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购买长期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刺激市场活动和贷款。
- 这种政策可以减少长期利率,推动资金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提振股市和房价,增强经济信心。
- 第三点:精确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适时调整通货膨胀目标,通过向市场灌输预期,影响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以控制实际利率和消费行为。
- 这种管理机制旨在稳定物价水平,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可持续性。
二、规范金融市场- 第一点:加强监管力度,杜绝金融风险。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
- 强化对银行资本充足率、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监管,优化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 第二点:改进金融稳定工具,提高应对能力。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开发创新的金融稳定工具,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 比如,扩大货币互换行为,加强与其他国家央行的合作,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 第三点:增强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不确定性。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加强信息披露,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经济数据,降低市场不确定性。
- 定期发布货币政策报告,解读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三、加强国际合作- 第一点: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全球金融安全。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改革,提升全球金融安全和稳定。
- 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主要央行的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
- 第二点:促进贸易自由化,减少保护主义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路径
美国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路径2008 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美国华尔街爆发,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危机不仅导致了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和破产,还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消费和投资急剧下降。
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调整,美国经济逐渐走上了复苏的道路。
那么,美国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究竟采取了哪些路径呢?首先,美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巨额的财政支出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对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投入等。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复苏。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和更新老旧的道路、桥梁、港口和电网等。
这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还带动了建筑、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对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支持也是财政刺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在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投资。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其次,货币政策的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联储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并通过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QE),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降低了长期利率,刺激了企业和个人的借贷和投资。
这有助于缓解信贷紧缩的局面,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此外,美联储还通过与其他主要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确保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稳定,避免了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和蔓延。
再者,金融监管改革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保障。
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由金融领域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冲击了美国,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美国的银行、房地产行业等都受到了重创,这一场危机让无数人失去了工作和家园,对美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那么,美国金融危机是如何爆发的呢?如何制定对策以避免再次陷入类似的危机中呢?一、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1.信贷泡沫在这场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经济状况一直很好,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但这种繁荣并不是真实的,是建立在信贷泡沫之上的。
银行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放宽了贷款的标准,很多人得到了本应该贷不到的款项。
这种泡沫导致了美国房价的不断上涨,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2.次贷危机由于银行放宽了贷款标准,很多人拿到了无力偿还的贷款,这种贷款被称为次级贷款。
在这些贷款之上,又发行了一系列的金融工具,如抵押贷款债券、信贷衍生品等,这些工具难以追踪其具体的价值,也很难评估其风险。
3.太平洋沿岸的房地产市场崩盘许多人都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当时,美国的排距式社区一度受到了欢迎,很多人将他们的生活补贴用来购买这些社区中的豪华住宅。
但是,这些房屋的价格一直在下降,并在2005年达到了峰值。
当很多人无法支付贷款时,银行不得不开始收回这些被担保的房屋并将它们拍卖。
4.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在2007年之前,许多美国金融机构过度地依赖了借入的资金,同时还存在着越来越多的资产负债表。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杠杆化”,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金融机构的崩溃或倒闭,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二、对策分析1.加强监管为避免再次陷入金融危机,美国必须加强监管,设定更为严格的金融规则和政策,并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
监管机构应该对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实行更严格的监管。
2.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时,许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很低,他们的业务和放贷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此,应该向银行注入更多的资本,提高他们的资本充足率,以减轻风险和加强市场稳定性。
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评析
上, 巴马上台伊始所面 临的严峻形势堪 奥 L - 世 纪 三 十 年 代 面 对 经 济 大 萧 条 的 B  ̄十
罗 斯福 总 统 。
对 金 融机 构 的 监 管 甚 至 直 接 干 预 , 巴 马 奥 政府对 20 0 9年 3月 发 生 的 美 国 国 际 集 团 高管 分 红事 件 的处 置 即为 明证 。 联 储主 美 席 伯 南 克 曾 表 示 , 来 无 论 任 何 类 型 的 金 未 融 机 构 , 要 其 对 金 融 市 场 构 成 系 统 性风 只 险 , 必 须 接 受 对 其 风 险 管 理 进 行 的 严 格 就 监 管 。 针 对 这 场 危 机 的 肇 事 者 — — 华 尔 街 ,奥 巴 马 政府 发 起 了 7 O年 来 最 为 严 厉 的金 融 监 管 改 革 。 在 2 0 09年 国 情 咨 文 演 说 中 , 巴 马大 声 疾 呼 : 为 了保 证 这 种 大 奥 “ 规 模 的 危机 永远 不 再 发 生 , 请 求 国会 迅 我 速 立 法 , 终 改 革 我 国早 已过 时 的行 规 则 的 时 候 了 , 使
我 们 的金 融 市 场 奖励 奋进 与 创 新 , 罚 投 惩 机 取 巧 和 滥 用 权 力 。 ’00年 7月 2 '1 2 l同, 美 国 国 会 两 院 表 决 通 过 的 金 融 监 管 改 革
不 顾 城街 的疾 苦 , 求华 尔 街 的繁 荣 。 ’ 只 , 在
总 统 就职 演 说 中 ,他 明确 表达 了 自己对 市
场 边 界 问题 的思 考 :我 们 提 出 的 问题 也 不 “ 在于市场 力量是替天行道还 是为虎作伥 。 市 场 在 生成 财 富和 传 播 自 由方 面 具有 无 与
伦 比的 力量 , 这场 危 机 提 醒 我 们 : 有 严 但 没
从次贷危机分析美国危机救助措施及效果
从次贷危机分析美国危机救助措施及效果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为全球危机,其爆发的烈度之强、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令人震惊,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滑落。
在危机中,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
本文对美国在本次危机中实施的救助措施进行总结,希望通过汲取其危机救助经验,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关键词:次贷危机危机救助流动性冲击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机构迅猛扩张,金融创新不断泛滥以及风险评估滞后,这些最终导致对金融工具风险认识不足。
2006年8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成本,抑制了房地产需求,引发房价下跌。
而房价下跌造成按揭违约风险大幅增加。
最终于2007年8月引发了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危机(简称“次贷危机”)的爆发。
危机令大量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损失,一些甚至宣布破产。
引发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包括屋主无力供按揭房贷、房屋价格下降再融资难度增加、金融市场借贷双方对风险的判断不足、危机发生前联邦利率大幅调升而刺激的抵押贷款剧增以及包括证券化在内的金融创新等。
这些复杂的因素互相纠集,令次贷危机变得多变而复杂。
就金融体系来看,危机所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四类:信贷风险、资产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赖账风险(Counterparty risk)。
首先,从信贷风险来看,通过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段,按揭贷款被打包成各种复杂的投资工具,包括按揭证券(MBS)、债务抵押债券(CDO)等。
这些金融工具将信贷风险转嫁到了第三方投资者身上。
投资者在收到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同时,也承受着附着在抵押资产上的信贷风险。
其次,从资产价格风险来看,MBS和CDO等金融工具的资产评估很复杂。
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一方面与抵押物的价值和计算方式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这些金融工具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
而这两方面也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造成了这些金融工具具有较强的波动性。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1990年代初期,美国的繁荣时期伴随着一个名为互联网泡沫的巨大风险,随后,美国经济的表现开始出现问题。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已成为难以抵抗的力量,最终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本文将探讨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危机的措施。
1. 原因分析1.1 不良住房贷款导致的财务危机美国房屋市场是2008年危机的起点。
在2000年和2006年之间,美国房屋市场骤然上涨,大量的住房贷款已经被授予予不符合借款资格的人。
由于政府、银行和不动产开发商等各方利益的推动,房屋市场被大大地膨胀,但随着利率上升和就业岗位的缩减,很多借贷者不再能够继续支付早先的住房贷款。
在2007年,美国房屋市场价格急剧下降,这是经济危机的开始。
1.2 全球化带来的重重阻力全球化让很多公司可以在各个国家展开业务,大量商品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易。
企业作出投资决策时常常会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最大化利润。
全球贸易和投资在某些情况下确有益处,但也带来了重重的压力。
例如,全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从美国流到亚洲,并且导致企业更多地考虑投资全球最便宜的地方。
由于全球化,许多公司和金融机构赚取了大量利润,但这种利益收益不平等的结果在2008年危机期间变得显而易见。
1.3 金融机构的问题美国金融市场一度是以创新和机会为特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变成了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高度集中化的统一市场。
巨型投行经常操纵市场,甚至令它们自己存在于危险之中。
与此同时,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往往依赖于有限数量的投资,这使他们更加容易受到特定行业的重大影响。
当2008年,金融机构输掉了追求赢利的手段,整个市场就出现了全面崩溃。
2. 应对措施2.1 增强监管机制和规章制度美国对此事的应对措施是重新设计并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完全遵守规则。
在美国,有限责任自然人企业(LLP)是特殊的一种关系模式,不涉及货币上的投资。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财政刺激计划。
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从金融救援到实体解困,从应急式的“危机处理”到长期性的“结构调整”,其使用频率之高、政策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强实属罕见,对遏制经济深度下滑,提振美国经济,促进美国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重拾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政策框架。
金融救援计划(一)金融救援的目标与途径美国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
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家庭金融资产缩水20%。
为挽救频临崩溃的金融系统,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决策当局“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
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
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二)美国两轮金融救援计划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途径,布什政府(7000亿)和奥巴马政府(1.5万亿)实施了总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两轮金融援助计划:1、布什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TARP)内容要点: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计划。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影响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影响1、 美国采取的措施1 金融救助方案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下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各国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有资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美国的金融救助政策最早强调购买不良资产.2008 年 10 月,美国政府通过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就包括高达 7000 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方案,用于购买金融机构问题资产以及帮助金融机构注资.为了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流动性,美联储还推出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相对而言,美国在向金融机构直接注资方面,因为担心有“国有化”嫌疑,表现较为迟疑.2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各国经济刺激方案均包括减税、增加公共投资等内容.财政政策是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猛药”,也是“补药”.短期内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保增长、促就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维持社会稳定,从长期来看又可以扶持新兴产业、加速结构调整.继布什政府出台 1680 亿美元减税方案之后,2009 年 2 月奥巴马政府又通过了总额为 7870 亿美元的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等.调整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已超过了罗斯福新政、马歇尔计划时期美国政府的支出规模.美国的刺激方案主要包括减税和扩大公共支出.在最新的刺激方案当中,减税约占 35%.奥巴马经济刺激方案中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支出项目,有着短期和长期双重战略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地短期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是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有智力、技术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保障.因此,方案中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新能源技术方面.3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表现出趋同的特征。
社科院-美国政府危机应对措施:内容、效果与前景-090615
美国政府危机应对措施:内容、效果与前景2007年6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储邦储备委员会(下简称:美联储)采取了较为果断的措施。
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爆发在日本的金融危机,发生的美国的金融危机在规模、深度、影响程度上,都远远要大于前者,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更多的担忧。
尽管如此,从某些方面来看,美国显然在这次危机的处理上占据了一定的先机:首先,由于日本的历史经验,对于危机的影响机制已经较为明确,金融危机借由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进行扩散,并影响到实体经济,这一点在日本的经验中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只是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机制才受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美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反应迅速,力度也比较大。
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上,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最后,也许只能说是庆幸,伯南克在金融危机时期持掌美联储,也为美国应对金融危机增添了些许胜算。
尽管拥有以上有利条件,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仍然是任重道远,到目前为止,虽然危机蔓延的速度已经有所回落,但是,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仍然没有看到谷底。
从2007年9月,美联储降低联邦基准利率以来,美国政府的救助行动已经持续一年半之久,本文将回顾这一年半中美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出台的相关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并对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前景进行展望。
一、美国政府危机应对措施的主要内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因此,在总结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时,这里也主要关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美国财政部的财政政策。
(一)货币政策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减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样做可能可以实现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金融机构从美联储借款的成本更低,二是由于联邦基准利率下调,其他市场的利率也受压下调,可以减少市场借款人的支付压力。
June 6, 2009李众敏lee.zmin@图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联邦基准利率的变化(单位:%)数据来源:美联储。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实施情况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美国金融市场也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政府采取了若干政策,试图解决危机并恢复经济运转。
本文将会分别探讨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政策一:救助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初期,联邦政府急忙推出了“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向陷入危机的信贷机构提供7000亿美元的救助,以缓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
然而,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不少人认为这是政府向失误银行划拨纳税人的钱而不是解决危机的最佳方式。
实施情况:尽管政府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在立法过程中遭遇了不少阻力,但其最终仍然得到了通过并得以实施。
在政府的救助下,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得以避免了破产。
然而,这些救助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对,许多民众对政府的救助政策感到失望和不满,也导致了政治分歧的加剧。
政策二:降息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流动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在2008年下半年多次采取了降息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之间。
这一政策旨在降低企业和个人借贷的成本,促进投资。
实施情况:联邦储备委员会几乎达到了其希望实现的目标,将短期利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不过,这一政策并没有完全刺激经济增长,投资需求增长较缓慢。
经济的复苏也比较缓慢,需要更多措施来加速。
政策三: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在降息政策未能产生预期效果时,美国政府进一步采取了其他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大规模购买债券和美元掉期协议。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刺激计划,减少税收和提高政府支出,以提高国内市场需求。
实施情况:结果显示,这些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就业和消费。
实际上,这使得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结束后得以迅速恢复正常。
小结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胆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尽管这些政策有不同程度的成效。
然而,这些措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政治和经济分歧也一直存在。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在危机期间的行动为其他国家的应对措施提供了参考,并为全球采取维持经济稳定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走过金融危机——美国危机应对政策分析
国 库 券 出 售 给 私 人 部 门 以 获 得 性 风 险 ”特定 机构 提供 了帮助 。 资金 。联储 作 为最 后 的借 款人 , 美 联 储 的做 法 某 种 程 度 上 违 背 在抵 押 的基 础 上 向 资 信 良好 的 了“ 信贷 分配 ” 的标 准 , 向特定 即
以及货 币市场互助 基金 。提供短 资产 的 38 20 /。 0 9年结束之前 , 联
期 流 动 性 是 中 央银 行 的主 要 功 储 预 计 将 会 累 计 购买 1 5万 亿 . 2
S资 产和 2 0 0 0亿 能之 一 , 美联 储通 过 贴现 窗 口向 美元的机 构 MB
商业 银行 提 供 贴 现 可 以 满 足 存 的机 构 债 ,并 在 6个 月 内 购 买
0 0亿长期 国库券资产 。 从联储 款机构暂时 的流动资金需 要 。美 3 0
联储通过 “ 主要 交 易 商 信 贷便 资 产 的第二 大项 可 以看 出 , 联储
同 利” 向主要 的交 易 商提 供 短期抵 和 美 国财 政 部 的 关 系 密 切 ,
押 贷款。主要交易商 可以通过联 时 , 美联 储通 过 直接 购买 政 府机
阅读 3:
走过金 融危机
一
美 国危机 应 对政 策 分析
口 杨浩勇 ( - 昆 明经济 技术开发 区) -南 Z
20 0 8年 冬 ,奥 巴 马 占尽 天 的传统 资金来 源 已经枯 竭 ,银行 时 . 利 当选 。但政 治 上 的胜 利 和 各类 贷 款人 将 房 屋抵 押 贷款 、 顺 并不 意味着经 济上 获利 。当选 总 汽车贷 款 、 信用 卡应 收账款 、 生 学
欧美国家的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
欧美国家的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引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应对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三个方面,对欧美国家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进行探讨。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的发行量和利率等方面的政策。
欧美国家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通过降低利率、放松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采取了零利率政策,并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等方式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的增长。
欧洲央行也以类似的方式降低了政策利率,并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政策。
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欧美国家实行了大力度的财政刺激政策。
例如,美国政府在2009年出台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支持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欧盟也出台了近2万亿欧元的经济复苏计划,其中包括了增加公共投资、提高就业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多项政策措施。
三、监管政策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不力,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重演,欧美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例如,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并设立了监管委员会。
欧盟也出台了类似的措施,加强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增加了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等。
结论虽然欧美国家在面临金融危机时采取了不同措施,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减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问题。
例如,货币政策降至零利率会影响到银行的存款和贷款,财政政策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上升。
因此,欧美国家需要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更加谨慎和深思熟虑,提高监管水平,为更加稳健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美国次贷危机应对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应对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应对措施如下:
1.注资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受创,其中金融机构损失最为严重,仅银行就有28家宣布破产,为了挽救这些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美联储动用大笔资金向金融机构注资。
2.降息与退税
为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与流动性紧缺,美联储在一年时间内大幅度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各国央行也纷纷降息,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欲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控制了此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此外美国政府还采取退税的方式用以鼓励消费。
3.国有化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政府开始考虑采取国优化的措施以回复市场信息,国有化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购买股份,其次是金融机构担保,最后是直接收为国有。
4.加强金融监管
政府处成立后,对金融体系采取了积极的监管措施。
美国财政部于2009年3月底提出改革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方案;5月政府公布了一项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新计划,该计划将一些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强制要求在交易场所上市交易,重点监管,以减少银行的“暗箱操作”,使市场信息更加透明。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及其启示
经济导刊222010 / 08金 融在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中,美国、欧洲各国政府均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金融救助计划。
除了备受瞩目的对金融机构注资、国有化和给存款人提供担保外,美联储危机管理的货币政策操作随着金融危机演变而不断变化和创新。
美联储认为金融危机时积极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减低金融市场对金融产品估值的不确定性和宏观经济风险,作用比平时更为显著。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第一,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并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由于金融机构资产损失严重,美国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货币市场上联邦基金利率升至6 %左右,超出了美联储原定的5.25%的目标水平。
为了降低市场利率,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目的是使联邦基金利率回到目标水平。
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决定降息50个基点,此后美联储持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至2008年12月16日,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0-0.25 %的低位,实际上启动了零利率政策。
而公开市场业务也连续操作,2008 年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向市场注入了86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旨在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信贷紧缩。
第二,运用再贴现政策增加流动性。
美联储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从市场获得资金以满足准备金要求,所以不鼓励商业银行从贴现窗口获得资金,商业银行也很少利用贴现窗口融资。
次贷危机改变了美联储的做法,不仅鼓励商业银行从贴现窗口获得资金,还缩小了再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幅。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宣布把再贴现率从6.25%降至5.75% ,此后,美联储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同时一再下调再贴现率,贴现贷款的期限也由过去的30天延长至90天。
到2008年底再贴现率降至0.15%的水平。
第三,启动对存款准备金付息手段。
次贷危机发生后,存款机构大多都紧缩了贷款投放,这直接降低了对准备金的需求,对联邦基金利率产生了下行的压力,如果不采取稳定性措施,联邦基金利率就可能一路下滑到零,这意味着利率工具的失效。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和挽救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和挽救措施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1. 低利率政策自1990年代以来,由于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和国内经济增长疲软,美联储持续降低基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低利率环境刺激了美国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导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大量高风险贷款。
2. 互惠基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互惠基金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一种繁荣方式。
投资者将资金投入互惠基金,而基金会投资与房地产相关的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各家金融机构向互惠基金出售更多的高风险贷款,以获取利润。
3. 低信贷标准一些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提高营业额,已经开始放松贷款标准。
这些机构开始向财务状况不佳的客户发放贷款,并给予更高的贷款额度。
4. 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垮台2008年,美国几家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垮台,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工作,股市也暴跌。
这些公司会取得大量贷款以进行投资,而它们的崩溃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了重大影响。
5. 房地产泡沫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的地产市场迎来了一波高潮。
由于低利率和资本流入,房屋价格大幅上涨。
然而,这种发展是非常脆弱的,因为这种现象缺乏实际价值支持。
一旦2007年房屋价格下跌,房地产泡沫就爆炸了。
这种情况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失去了家园,并对整个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挽救措施1. 雪中送炭计划为了减缓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提出了雪中送炭计划。
这个计划提供大量贷款和担保,以帮助债务危机的家庭、小型企业和地方政府渡过难关。
政府帮助各大银行增加资本,确保了它们能够继续经营。
瑞士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外国银行也从政府担保规划中受益。
2. 梅林计划为了保持金融流动性,美联储提出了梅林计划。
该计划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促进了银行间的贷款和借贷,为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流动性。
3. 创造就业计划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协调制定一项计划来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
在控制预算赤字的同时,政府向国内制造业、小型企业和研发领域提供了资金和担保,以帮助他们发展壮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效果分析内容摘要:1929年美国胡佛总统的“市场不干预主义”贻误了治理金融危机的最佳时机,使经济危机恶化并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但并未彻底化解产能过剩。
80年代初对储贷协会管制的放松短期内缓解了金融危机,但最终将矛盾加剧;80年代末对储贷协会救助和监管并举的政策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突发性金融危机,对金融系统注资、组织金融机构自救、树立市场信心,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政策(一)胡佛总统的政策及后果1929年,美国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当时“市场不干预主义”占垄断地位,美联储面对股灾袖手旁观,造成了股市崩溃和经济大萧条。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政府被迫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机措施。
1、“自愿合作”政策集中表现在1931年开始推行地方和民间团体自愿联合的政策。
1929年11月15日起,胡佛召开了一系列有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帮助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
2、农业保护政策1929年6月,国会通过一项农产品的销售法令,拨款5亿美元帮助农产品以不低于世界市场价格向国际市场推销。
为了防止农业继续恶化,1932年12月胡佛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
3、贸易保护政策1930年6月,胡佛签署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平均税率由33%增加到40%。
但这一措施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从而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4、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胡佛政府最重要的反危机举措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它于1932年1月22日成立。
该公司拥有5亿美元的资金,有权借贷15亿美元的免税证券,可以在全国30个城市设立办事处,用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贷款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
1932年7月,国会又通过了经济救济与工程法,使得复兴金融公司的借贷能力达到33亿美元。
5、促进就业1931年成立了失业救济局,但是胡佛强调主要由私人慈善机构来解决失业救济事项。
胡佛倡导轮流工作制度,要求公务员实行一年中有一个月的无薪休假,以便使更多的人获得工作机会。
强调社会应当关心失业者、儿童、老人、病残者,但是这种关心主要应当通过人们的自愿联合和地方政府的关照来完成,联邦政府的责任只是引导而不是具体干预。
然而面对1700万的失业大军,单靠地方和私人团体自愿互助,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在3月9日到6月16日百天时间里颁布了15项法案,实施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1、金融救助和监管并举1933年3月5日全国银行“休假”4天,以遏止挤兑导致银行倒闭风潮。
3月9日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再次延长银行缓付存款期限,规定银行须领取营业执照,并由财政部行使对银行复业的批准权,借以淘汰中小银行。
5月通过《联邦证券法》,加强对新发行证券的管理。
6月批准《格拉斯-史蒂格尔银行条例》,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以抑制银行利用客户存款进行证券投机活动;公布《银行存款保险法》,建立联邦银行存款保险公司,由政府对5000美元以下存款(后增至1万美元以下存款)实行保险,力图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
1935年8月公布新的银行法,加强联邦储备银行对会员银行的管理,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各联邦储备银行的监督。
此外,还通过复兴金融公司对私人银行发放大量贷款。
罗斯福政府还放弃了金本位制,并在1934年1月宣布美元贬值40.94%。
2、就业政策在工业及劳资关系政策方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实行强制卡特尔化以求消灭生产过剩,承认工人阶级某些基本权利以求缓和劳资矛盾。
中心法令是1933年6月公布的《国家产业复兴法》,规定在各行业中制订公平竞争法典,以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佣工人条件等,实际上是限制企业间的竞争。
该法还规定:工人有权选择参加并组织工会,以及通过自己的代表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雇主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3、农业保护政策在农业方面,罗斯福政府主要实行了限制农业生产和减少农村债务的政策。
1933年5月公布的《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的奖励及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
政府控制小麦、玉米、大米、棉花、烟草、牛奶和猪肉等7种基本农产品的生产,与有关农场分别签订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租地付给农场租金。
4、加大对民生的支持力度针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困境和不满,罗斯福政府在公布《银行存款保险法》之前,还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
以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和《国家住宅法》等,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租低廉的住宅。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在加强环保的同时促进了就业。
在社会保障方面,最重要的法令是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规定由联邦按雇主支出工资额收税,作为失业保险金。
二、美国储贷危机时期的经济政策美国储贷协会是根据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的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而成立的,主要为美国民众提供长期性低利率住宅贷款,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储贷协会在业务上主要靠吸收短期存款来发放长期的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因此在资金运作上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借短放长,从而对利率变化异常敏感。
储贷协会在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爆发两次危机,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放松管制的政策短期缓解但长期加剧了金融危机1980年至1982年,大批储贷协会亏损严重,支付困难,储贷业出现严重动荡。
当时的美国政府认为储贷业问题的症结在于单一的资产结构,即资产集中于长期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解决办法是实行自由化,放松对储贷业的管制。
因此,美国国会通过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及加恩—圣杰曼法案,允许储贷协会经营传统上属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给了储贷协会更多的经营自由。
自由化取消了利率限制,增加了存款保险额度,从而使储贷协会能以优惠条件争取大量存款;新投资机会和筹款能力使储贷协会的冒险动机大大加强,因为如果投资高风险项目成功,亏损严重的储贷协会将免遭破产,如果投资失败,损失将由联邦储贷保险公司承担。
新政策刺激了储贷协会的迅速扩张,且投资方向明显倾向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油价下跌引致西南部经济衰退,房地产价格急剧下降,储贷协会的投资无法回收,贷款损失陡增。
1988年联邦储贷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已出现了750亿美元的赤字,入不敷出,无法再履行赔偿保险金的义务,储贷协会危机彻底爆发。
(二)布什政府再次采用金融救助和监管并举的政策1989年老布什上台,国会于8月通过了《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针对储贷协会危机提出了一揽子金融改革方案,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整顿储贷协会的问题:首先,法案授权增加500亿美元借款用以清理有问题的储贷协会。
其次,增加储贷协会的存款保险费和提高对储贷协会的征税,用于清理储贷协会的开支。
第三,提高储贷协会的资本比例。
第四,严格控制储贷协会的资金运用方向,规定不动产抵押贷款至少须占资产总额的70%,以往购入的“垃圾债券”须于五年内出清。
第五,更改储贷协会的监管体制,撤销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和联邦储贷保险公司,成立债务重整信托公司处理破产储贷协会的资产和负债。
该法案的执行耗资高达1660亿美元,相当于1989年GDP的3%。
1986年至1995年间,1043家机构清盘,总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
债务重整信托公司共接管了747家储贷机构,总资产达3940亿美元。
到1993至1995年间,破产机构明显减少,储贷危机才开始渐渐平复。
此次危机损失高达1530亿美元,其中1240亿来自于纳税人,其他200余亿美元的损失则由金融机构承担。
三、突发性金融危机救助政策(一)针对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股灾救助政策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点,跌幅达22.6%。
在“黑色星期一”股灾爆发后,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紧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股票市场进行救助,没有造成美国经济衰退。
1、发表声明,稳定市场情绪危机爆发一开始,有关官员就纷纷发表讲话稳定市场情绪。
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国家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表示,“联邦储备系统为支持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常运作,将保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同时,指挥美联储购买大量国债,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0.75个百分点。
2、紧急注入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危机爆发的第二天,由于担心经纪商和交易商破产,银行纷纷停止提供信贷。
同时,一些经纪商在星期一为了阻止股票下跌而买进了过量的股票,没有足够的现金向交易所支付保证金,而陷入了流动性困境。
为此,美联储立即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两家主要商业银行宣布降低优惠利率。
美联储的承诺使那些在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略微恢复了信心。
随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降低利率,市场流动性得到缓解。
3、鼓励机构自救股灾发生一周内,约有650家公司公开宣布要在公开市场上回购本公司的股票,这种大规模回购对股市产生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二)针对“9〃11”恐怖袭击的金融救助政策1、紧急注入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美联储对恐怖袭击的直接影响的反应,是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增强企业和个人的支付能力,特别是向金融企业提供流动性。
此外,美联储还要求银行为陷于暂时性流动性问题的借款者提供重构贷款,帮助企业和个人度过临时性的流动性危机。
2、连续降息,稳定经济运行虽然恐怖袭击造成的直接影响在10月份就基本结束,但中期来看,恐怖袭击打击了消费者信心,从而减少消费和投资。
在恐怖袭击后,为了防止冲击造成经济衰退,从2001年9月至12月美联储连续四次降息。
四、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的政策特点1、私营企业国有化是本轮救市最突出的特点,但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大房屋贷款融资机构,这种做法是史无前例;9月16日,美国政府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
濒临破产的私营企业国有化成为本轮救市最突出的特点。
不过,美国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面临同样困境的雷曼兄弟银行却没有享受到这种礼遇。
2、由独立救市转向联合行动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全球6大央行的救市行为由单独行动转向联合行动,9月18日,在美联储的倡导下,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日本及英国央行出台新的联合措施帮助稳定全球金融市场,旨在改善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
3、央行对金融系统注资、财政干预仍然是救市的主要手段作为最后贷款人,央行对金融系统注资是各国抗击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除上述6国央行外,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央行也通过直接贷款或回购向银行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