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液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快45例临床分析
三黄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
LI 材料 病例选择条件为: 体温在3 ℃以 8
下, 腹部查体无明显的反跳及肌紧张, 白细胞总数 在(1.0以.5)x 09 L , l / 中性粒细胞在8 %以下, 5 B超包 块体积在(4x x 一 x7x 0 c时以下。发病年龄均 5 4 1 1 ) 0 为 2 一 岁的已婚妇女 10 例, 4 6 0 0 其中5 例有轻、 3 中度发热(37 2一 . 38℃) , 均有下腹部持续性胀痛或 隐痛, 偶有阵发性加剧。 例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 0 1 激症状。 例有下腹部压痛症状, 80 内诊可触及盆腔 一侧或两侧有囊性质韧包块, 或伴有宫颈举痛或 后弯隆触痛。 例有轻度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5 1 实验
【 w r 】s n ua l q 记。 o 一 二 曰 to Key o d s a h n i u , n ,m , n坦叮。 g i n e t n i
我院于2( 月 ) X 年3月至今, 采用三黄液保留灌肠 治疗盆腔炎症性包块10 例。 0 经过7d灌肠治疗后取 得了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L材料与方法 明显为 3 例, 因复发急性盆腔炎, 再次形成炎性包 块。 疗程最短为7 , 12 包块体积缩小一半, d 平均 d 14阳 达到治愈。 21d
介 即i 一 t习 d b~ 以山,9 9, . 19 2 收藕日期:以 7一 刃 1压15
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在(8。 12‘ l o今 中性粒 4一 5)x L,
细胞在75%一 85%以下, 超包块体积在(3x5x4一 B sx 7x )c扩, 9 呈不均匀性包块, 光点、 光带分布杂乱, 部分包块内有液性暗区,暗区内有不均匀性散在 回声, 积液腔的边缘不规则。 1. 治疗方法 三黄液: 黄蔑、 2 黄连、 黄h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4.4%,治疗组有效率为93.3%,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临床观察慢性盆腔炎为妇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炎症病变的总称[1]。
慢性盆腔炎大多由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规范而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随着时间延长,炎症组织机化增厚形成瘢痕,局部微循环障碍致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及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2]。
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我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住院患者90例,年龄18至62岁,病程2个月~25年不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腰骶酸痛、大便或性交时痛、痛经、白带增多或阴道流血、原发或继发性不孕、有宫腔或腹部手术史,或急性盆腔炎史。
近期均未进行抗炎治疗。
妇查:宫颈有轻微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增厚或有条索状物,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受限,有大小不等的肿块、压痛明显。
B超检查:双侧附件增厚,有些后穹隆有少量积液。
病情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将纳入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症状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采用西药0.9%的氯化钠加头孢呋辛1.5,替硝唑100毫升日二次静脉注射,连用7天一个疗程。
1.2.2 治疗组采用中药盆炎利湿汤保留灌肠方法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一、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慢性盆腔炎在中医诊断中,多属于慢性下焦湿热之证。
湿热内蕴,郁结不舒,蕴结生热,从而导致盆腔脏器淤滞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形成慢性炎症。
情志抑郁、过劳劳累、饮食不节等也是慢性盆腔炎的常见病因。
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肠是人体重要的气血津液运行之地,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通过中药保留灌肠可直接作用于大肠,从而改善患者的盆腔环境,净化湿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中药保留灌肠具有药物直达病变部位、药效迅速显著、减小内脏负担等优点,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药保留灌肠能够迅速导入药物,促进炎症病灶局部的吸收和排出,从而缓解盆腔的症状。
中药保留灌肠在改善患者盆腔环境、缓解炎症和疼痛方面有显著优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四、实证研究验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为验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我们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
选取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
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盆腔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盆腔环境,净化湿热,清热解毒,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
并且相对于常规西药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的疗效更为显著。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观察
表 1 两组年龄 、体温及 B超检查结果
注 : ( )其中 1 1 6岁患者为阑尾切 除术后盆腔脓肿 。 表 2 宫颈分泌物培养 ( ) 例
13 疗 效判 定 标 准 .
治愈:腹痛 消失,白带正常 ,体温 正常 ,妇检及 B 超检查
盆腔包块消失。
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检及 B 超检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
对照组 则加用 口服中药银翘解毒汤 治疗 ,7 1 ~ 0天为一疗程 。
一
疗程 未治愈者续行第二个疗程 , 同一 台 B超机 , 用 专人观察
( 下转第 9 5页)
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
・l O ・ O
2 0 年 9月第 l 08 7卷第 l 期 8
C i c1o ma l ia .u l n 1
・
中医 中药 ・
20 0 8年 9月第 1 卷第 1 7 8期
C ii lo ra l c unl n aJ
4 讨 论
确实的疗效 。方中金樱根、千金拨清热解毒 ,收剑 止血 ,穿心 莲、十大功劳解毒利湿 ,当归 、鸡血藤、党参补血益气 ,活血 化瘀,引血归经 ,标 本同治;桂技苓丸中桂枝、芍 药,一阴一 阳,茯苓 、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者 ,所谓有其正气,桃仁 以 之破恶血消症癖而不嫌伤胎血者, 所谓有病则病当之 也。 诸药 相互协调 能抑制血 小板聚集 ,降低全血粘度有 明显抗 凝血作 用, 能缓解子 宫痉挛镇痛等 , 两方联合应用简单方便对 治疗慢 性盆腔炎或固瘀血 内阻, 血不循经所致 的经间期 出血, 起到 了
以逐渐蓄积,阳气 内动此时为阴阳之积 聚,转化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如若体 内调节功 能失常,阴精不足 阳气燥动或湿热 内蕴。 瘀血 内留等
研究论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分析及护理
65726 临床医学论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分析及护理慢性盆腔炎是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且不易治愈的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1]。
慢性盆腔炎多是由于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症改变所致,以往盆腔炎多是分娩、流产和妇科手术后病原菌进入创伤面而引发的感染[2],近年来多发于下生殖道感染逆行至上生殖道的感染。
长期或反复多种抗生素的联合治疗有时并无显著疗效,严重危害着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效果,还有清热解毒、暖宫散寒的作用[3]。
临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临床疗效好和无副作用的优点,同时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同时对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研究特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xx年2月到20xx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8.7±1.87)岁,病程1个月~13年,已生育51例,未生育50例,未生育有流产史19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7.5±1.57)岁,病程1个月~12年,已生育26例,未生育23例,未生育有流产史9例。
对照组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8.5±1.78)岁,病程3个月~13年,已生育25例,未生育27例,未生育有流产史10例。
本研究患者均有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和白带增多症状。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患者克林霉素磷酸酯5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d,一周为一个疗程,继续予以口服抗生素加强一周治疗。
中药灌肠用于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第17卷第30期 183中药灌肠用于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韦祖巧(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药灌肠用于治疗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选择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药灌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药灌肠;抗生素;盆腔炎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30.120本文引用格式:韦祖巧.中药灌肠用于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183,188.0 引言盆腔炎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属于比较难根治的疾病,易反复发作,病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1]。
该病会导致妇女出现腹痛,使生育期妇女增加不孕、宫外孕的几率,严重时会出现盆腔炎性包块,给妇女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2]。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通常采取抗生素治疗,对于部分反复发作的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极易引起耐药性,甚至导致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无法坚持长期服用[3]。
本文通过采取中药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盆腔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在将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选择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疗效观察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疗效观察目的对采用中药灌肠方法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3月~2010年3月这一年里,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西医传统方式进行治疗。
停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回访。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加以对比分析,并比较复发率。
结果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其总体有效率为95.6%,B组的总体有效率仅为75.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复发率也远远低于B组。
结论采用中药灌肠方法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标签: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疗效观察在所有的妇科疾病中慢性盆腔炎最为常见且较为多发,是因为对急性盆腔炎没有进行彻底、有效的治疗,从而导致炎症不消,症状不减,病症不愈,复发率高,给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影响[1]。
其主要患病部位包括:输卵管、子宫内膜、盆腔腹膜、卵巢出现慢性炎症表现。
在临床上具体表现为:神经衰弱、不孕、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等症状。
此病具有病情顽固,难以痊愈,急性发作等特点。
临床上仅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效果很不理想[2]。
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在2009年3月~2010年3月这一年里,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9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中药灌肠疗法和西医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比较疗效,并在随访后比较复发率。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9年3月~2010年3月这一年里,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A组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35.2岁,患者病程在半年到10年不等;B组患者年龄20~51岁,平均36.1岁,患者病程在8个月到13年不等。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红光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红光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器官周围组织粘连,抗菌药物不易进入。
大部分患者已经过反复抗炎治疗,对抗生素敏感性差,不良作用大,不易长期使用。
我院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基础上辅用红光治疗仪局部理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5月~2007年8月住院确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5例,年龄24~52岁,平均35岁;病程1~9年,平均4.5年;已生育38例,未生育7例,未生育有流产史5例。
症状:下腹胀痛不适、腰酸,劳累或经期加重;月经周期不规则、量多、淋漓不净;白带量多。
体征:妇科检查宫颈有或无举痛,宫体轻度压痛,附件增粗,有或无包块,压痛。
1.2 治疗方法:(1)方药:丹参30 g,赤芍20 g,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40 g,鸡血藤30 g,鸭跖草30 g,紫花地丁30 g。
有包块者加桂枝15 g,茯苓25 g。
加水500 ml浓煎100 ml左右,加用普鲁卡因10 ml灌肠。
(2)操作方法及步骤:①治疗时间:选择在经净后3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每月10天,3个月为1个疗程。
②操作方法:嘱患者排便后取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
一次性肛管前端涂以润滑剂(肥皂水或石蜡油均可)后缓慢插入直肠10~15 cm。
用静脉输液法将40 ℃药液缓慢滴入,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 cm。
待灌完后卧床休息约30分钟以上,同时下腹部以红光治疗仪局部理疗。
3 结果3.1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完全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显著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未见改善。
3.2 结果:治疗1个疗程30例,2个疗程12例,3个疗程3例。
治愈26例,有效1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本组病例年龄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慢性盆腔炎病人病程均较长,易反复发作。
病程短、病情轻、及时治疗者疗效佳;反之,病程长、病情重、延误治疗者疗效欠佳。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
通过对慢性盆腔炎病因病理和中药保留灌肠的原理进行分析,揭示了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采用临床研究方法,并得出了临床研究结果,验证了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意义,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对于促进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治疗、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保留灌肠是指将中药药物通过灌肠的方式送入患者的结肠,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的效果。
与口服药物相比,中药保留灌肠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分解和吸收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疗效。
目前关于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临床实验,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并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缓解和炎症改善的疗效。
2.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对病因病理的调节和影响。
3.比较中药保留灌肠与传统治疗方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优劣,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4.分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5.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意义,为今后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 正文2.1 中药保留灌肠的原理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将中药直接通过直肠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作用于病灶:通过直肠黏膜吸收,中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盆腔炎的病灶,加快药物在患处的浓度,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61%和96.7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3.87%和74.19%,且差别均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腰骶部疼痛消失时间(5.39±2.25)d,下腹坠胀消失时间(5.60±2.69)d,盆腔肿块消失时间(10.13±5.61)d,白带常规正常所需时间(5.24±2.40)d均明显缩短,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传统中药保留灌肠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可作为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经典疗法予以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标签:慢性盆腔炎;保留灌肠;中药目前,慢性盆腔炎已成为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往往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周围结缔组织及其盆腔黏膜纤维组织增生所导致的盆腔脏器及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的慢性炎症病变[1]。
慢性盆腔炎具有病程相对较长,病情反复发作等显著的临床特点,严重者甚至会诱发不孕或异位妊娠症状的发生。
抗生素西药治疗是慢性盆腔炎的常规疗法,但在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常常也表现出一系列的相关弊端[2]。
因此,笔者以我院所收治的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对传统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探讨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年龄均处于23~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4±6.20)岁;病程均处于2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15±0.68)年。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观察
中药 保 留灌 肠 治疗 慢性 盆 腔 炎 4 O例观 察
何 秀 子
浙江省 上虞 市妇幼保 健 院 浙 江 上虞 3 2 0 13 0 关键词 慢 性盆腔 炎 中药保 留灌肠 临床 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 指盆腔生 殖器官包括 子宫体部 、输卵
2 治 疗 方 法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Pd O 0 。 . 5
2 1 治 疗 组 :采 用 中 药 保 留 灌 肠 , 另 外 视 病 情 轻 重 .
4 体 会
及 炎症 侵袭位 置配合 盆 腔微 波 治疗 仪 。灌 肠 方组 成 及 配制方 法 :红 藤 、蒲公 英 、白花 蛇舌 草 、败 酱 草 、晚
妇 女 阴 道 及 子 宫 后 方 紧 邻 直 肠 ,肠 粘 膜 血 运 丰 富 , 中
灌 肠方 法 :取 药 液 1 0 0 ml 0 ~2 0 ,药 液 温 度 以 3 8
~
4 ℃为宜 。嘱患 者先 取左 侧 卧位 ,并用 小 枕头 垫 高 O
臀部 约 l c O m,选 1 ~ 1 6 8号 导尿 管并 用 石蜡 油润 滑 管 前端 ,插 入 肛 门 1 ~ 1 c 5 8 m,于 1 ~2 mi 0 0 n缓 慢 注 完
3 1 疗效 标 准 :①治 愈 :腹 痛 消失 ,白带 正常 ,体温 .
正 常 ,妇检及 B超 检查盆腔包 块消失 ;②有效 :腹痛消 失或减轻 ,白带正常或接近 正常 ,妇检及 B超检查 盆腔 包块明显缩小 ;③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
腰骶 部酸痛 ,常在 劳 累 、性交 后 、排 便 时 及 月经 前 后 加重 ,可伴 有低热 、月经 增多 和 白带增 多 ;② 妇 科 检 查 :子 宫常呈 后位 ,活动 受 限或 粘 连 固定 ,输 卵 管 炎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
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并辅以全面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结果:40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后,痊愈28例(70.0%),有效9例(22.5%),无效3例(7.5%),临床总有效率是92.5%。
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并辅以精心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护理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特选择我院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妇产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1]予以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程度不一的下腹腰部酸痛、子宫活动受限压痛以及带下加多等症,大都有子宫活动受限、子宫后倾或粘连固定,或是输卵管加粗压痛,或是子宫旁片状加厚压痛等体征。
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3±2.5)岁;患者病程5个月~5年,平均(2.8±0.6)年。
1.2 治疗方法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方剂组成主要有大血藤10g、制没药10g、蒲公英15g、鸭跖草10g、车前草15g以及败酱草10g等加500mL水文火煎煮半小时后,留汤汁200mL,待药汁冷却到40℃左右备用;灌肠治疗前将大小便排空,选择左侧屈膝卧位,用枕头垫高患者臀部约10cm,将肛门完全显露,对肛周进行常规消毒;肛管前端用石蜡油润滑后逐渐置入肛门,置入约20~25cm,于肠道均匀缓慢地注入灌肠液,注入速度为每分钟5mL,完成灌肠后拔除肛管;完成上述操作后以左侧卧位休息10分钟后替换为右侧卧位10分钟,将灌肠液保留约1h;一天治疗一次,一个疗程是10天。
中药三黄液灌肠治疗腔炎性包块30例分析
中药三黄液灌肠治疗腔炎性包块30例分析盆腔炎性包块过去均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疗程长,不易治愈。
我院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用中药三黄液保留灌肠,其疗程短,治愈率高,且简便、经济又无痛苦,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1995年1月至1997年10月住院确诊的盆腔炎性包块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抗生素辅以三黄液灌肠;对照组30例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
其症状均以下腹痛、腰骶痛为主,伴有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体征:妇科检查子宫颈有举痛及宫体有压痛,盆腔或附件区触及不活动、界限不甚清楚的触痛包块。
其年龄分布、体温、辅助检查及B超显示包块大小。
以上两组的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
另外,两组的宫颈管分泌物培养与后穹窿穿刺抽出液镜检结果经统计学检查,两组亦无明显差异。
1.2方法两组均在应用抗生素1周的基础上(用药种类、剂量相同),治疗组加用中药三黄液(黄连、黄柏及黄芪各15g,煎成汤剂100ml)保留灌肠,温度(40±1)℃,每日1次,10~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加用理疗、口服中药等综合治疗,也以10~14天为1个疗程。
1个疗程未治愈者,续行第2个疗程。
用同一台B超机,专人观察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腹痛消失,白带正常,体温正常,妇检及B超检查盆腔包块消失。
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检及B超检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2结果以1~2个疗程统计疗效,治疗组1个疗程治愈率为60%,其中疗程最短的为7天;2个疗程总治愈率为80%。
其中包括3例盆腔脓肿。
对照组1个疗程无抬愈者,2个疗程治愈率为23.33%,其中最短疗程为16天。
两组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3.1妇科盆腔炎症不同于其他内脏的炎症,大部分为逆行感染所致,致病菌经子宫内膜感染后,侵犯子宫肌层、浆膜层。
最后累及宫旁结缔组织,或经子宫内膜使输卵管内膜受累后,再经输卵管伞端播散于盆腔结缔组织;同时妇女内生殖器官位于腹腔的最低处,炎症吸收慢,易迁延致慢性炎症或炎性包块形成。
中医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分析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数由细菌感染引起。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盆腔炎的治疗中。
其中,中医药灌肠疗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中医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一、中医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原理中医药灌肠是通过将中药溶液或药物直接注入肠道,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治疗方式与内服药物相比,能够更直接地作用于病灶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盆腔炎患者来说,灌肠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盆腔炎的病灶部位,发挥抗菌、消炎和疏通作用,加速病灶的康复。
二、中医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1. 抗菌消炎中医药灌肠中常采用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中药制剂。
例如黄连、连翘等中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通过灌肠的方式将这些中药直接送达病灶部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抗菌消炎作用,减少盆腔炎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2. 改善局部循环盆腔炎往往伴随着局部的充血和组织水肿,影响了患者盆腔的正常血液循环。
中医药灌肠可以通过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缓解局部的充血和水肿,加速病灶的恢复。
3. 疏通经络中医药灌肠有助于疏通经络,平衡气血流动。
盆腔炎往往与经络阻塞有关,导致气血不畅,导致炎症反复发作。
中医药灌肠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改善盆腔炎的症状,避免疾病的复发。
三、中医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应用前景中医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易操作中医药灌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比于其他疗法,灌肠过程简便,产生低副作用。
因此,该疗法适合大多数盆腔炎患者。
2. 安全性高中医药灌肠是一种局部治疗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域,减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相比于内服药物,灌肠疗法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
3. 综合疗效好中医药灌肠可以通过不同的中药组方来针对盆腔炎的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同时可以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艾灸等综合使用,发挥更好的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性交疼痛等症状。
中药保留灌肠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具有温通经络、消炎祛湿、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消炎药物等;中药保留灌肠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采用中药灌肠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3次,共计12次。
中药保留灌肠组在治疗前以及4周后进行了症状评分,主要包括疼痛评分、白带评分、性交评分等。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也进行了评估,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
研究结果显示,在疼痛评分方面,中药保留灌肠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带评分以及性交评分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临床疗效方面,中药保留灌肠组的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达到缓解炎症的目的。
中药保留灌肠在白带异常方面以及性交疼痛方面的疗效并不明显。
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来验证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46例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46例观察
黄逸玲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19)006
【摘要】@@ 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等.近年来发生率迅速升高,其主要原因为病原体增多,尤其是通过性生活传播的病原体.自1999年3月~2002年3月底,我们辨证施治盆腔炎4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86-286)
【作者】黄逸玲
【作者单位】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浙江,义乌,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13
【相关文献】
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效果及复发率观察 [J], 毛琼冬
2.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临床观察 [J], 邵雪艳
3.针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J], 李俊;汪宇翔
4.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J], 王丽美
5.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J], 孙楠楠;丁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应用
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具有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目前西医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药保留灌肠作为中医特设诊疗技术之一,疗效确切,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而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更是有目共睹,大大提高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妇科临床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伤寒论》第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仲景用猪胆汁以灌谷道内治疗便秘,开创了直肠用药的先河。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药保留灌肠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中医妇科学的领域更是起着不可忽略的治疗作用,它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药保留灌肠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应用。
1.理论依据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作用是立足于现代医学的解剖和传统医学的辨证论治之上的。
现代医学已证实肠粘膜具有吸收作用,而女性的盆腔有丰富的静脉血管相互吻合形成静脉丛。
通过导管把中药汤剂灌入肠内通过肠粘膜的吸收进入盆腔的静脉丛,再通过盆腔的静脉丛到达盆腔各个地方以发挥疗效。
而传统医学认为"肺主气,朝百脉,通调水道"、"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的药分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布散作用使药物到达全身而发挥作用。
2.临床应用盆腔炎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
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是因急性盆腔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遗留的病变,主要是因正气已虚而余邪未尽,气机不畅,淤血内停,阻滞胞脉所致。
主要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盆腔包块、盆腔积液、不孕等。
治疗以祛瘀为主,兼以扶正。
如用桂枝茯苓丸、宫外孕Ⅱ号方等加减。
痛甚着,可加用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湿甚者,可加厚朴、大腹皮、薏苡仁以行气祛湿;瘀滞者,可加川芎、大黄以活血祛瘀;热甚者,可加红藤、败酱草以清热解毒。
三黄液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快45例临床分析
三黄液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快45例临床分析
张承敏;师婕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32)13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三黄液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住院确诊的盆腔炎性包快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抗生素辅以三黄液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加用理疗治疗,同时观察患者体温、盆腔包快大小、腹痛及疗程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治愈21例,1疗程治愈率为(46.67%),2个疗程治愈34例,治愈率为(75.56%),而对照组1个疗程仅有2例治愈,1疗程治愈率为(4.45%),2个疗程治愈11例,2疗程治愈率为(23.33%),两组的1、2疗程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使用抗生素辅以三黄液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快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张承敏;师婕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01002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0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3
【相关文献】
1.三黄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
2.三黄液保留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分析
3.三黄液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4.三黄液灌肠联合微波物理治疗仪治疗盆腔炎54例
5.三黄液保留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效果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
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对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
方法将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的45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抗炎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之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对比。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传统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盆腔炎是现今妇科临床中的常见和高发病症,困扰着现代女性的正常生活。
盆腔炎多是由于生殖道上部以及其周围组织广泛发生的炎症表现,主要包括了子宫内膜炎、双侧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其中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引起的原因多是由于湿热邪毒侵及盆腔,气血瘀阻所致。
按疾病发病过程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盆腔炎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盆腔炎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而慢性盆腔炎主要是因为急性盆腔炎久治不愈所引起。
从目前的治疗来看,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抗炎治疗为主,辅助以物理疗法,但由于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工作。
中医在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上就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不但可以提升盆腔炎治愈率,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对肝脏的副作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
患者年龄21~55岁,平均(39.64±9.14)岁。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对照组:常规的抗炎治疗,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头孢类药物及替硝唑注射液250ml,1次/天,7~10天为1个疗程。
试敏阳性者,给予其他抗炎药。
(2)观察组:在常规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操作前,讲解中药保留灌肠的过程,嘱病人先排大小便,以利于药物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 论
比性 。
质 的传 递 , 降低 神 经 末 梢 兴奋 性 , 能 起 到缓 解 韧 带 、 肌腱及肌 肉
1 . 2 方法 : 治疗组: 运动 疗 法与 中药 相结 合 。 即将 5 g冰片 、 2 0 g 独 僵 直 、 镇痛 的作 用 。 随着 病 变关 节周 围皮 肤 不 断 升温 , 皮肤 叶 1 的 活、 2 0 g 羌活 、 2 0 g 花椒 、 2 0 g小 茴 香 等 药 材 配 置 成 中 药 ,加 热 到 微 小血 管逐 渐 张 开 , 对 患 者局 部 血液 循 环进 行 改 善 , 促进 体 内新
练、 关 节主 动 运 动 、 机械 训练 及 关 节松 动 术 。 运 动 治 疗 则 是 让 患 者进 行 运 动 对 患 者 体 内残 存 的 牵 伸 挛 1 . 3统 汁学 分 析 : 采用 S P S S 1 2 . 0 软 件 对 数 据 进行 统 计 学分 析 , 计 缩 、 软 化 及肿胀 纤 维 组 织进 行 消除 , 以此来 增 加关 节 活 动 范 围及
例, 男2 1 例, 年龄 1 6 — 6 4岁 , 其中6 例桡 、 尺骨双骨折, 7 例肱骨 节活 动 范围 受到 限制 。
下段骨折 , 5例血 肿 或 单 纯 关 节 组织 挫伤 , 4例 桡 骨 骨 折 ,病 程 中药熏 蒸 足 常见 的 中 医外 治法 ,具有 局 部 药 物渗 透 及 温热 1 - 5个月 。对 照组 : 女1 2 例, 男 1 8 例, 年龄 1 3 — 5 8 岁, 其 中 4例 效 应功 能 。 上述 配 方 中 的冰 片等 药物 具 有止 痛 、 除湿 、 散瘀 、 活血 桡、 尺骨 双 骨 折 , 8 例 肱骨 下 段 骨折 , 4例 血肿 或 单 纯关 节 组 织挫 及 祛风 功效 , 熏蒸 不 仅可 以强化 人体 新 陈 代谢 , 且 能 加 快人 体 血 伤, 7例 桡 骨 骨折 , 病程 2 . 5 — 5 . 5 个 月 。组 间不 存 在差 异 , 具 有 可 液 循环 、 提 高痛 阂 、 松 解 粘连 、 消 除水 肿 。 温 热作 用 可延 缓 神经 递
数 资 料 对 比应 用 卡 方检 验 , 计量资料用( x ± s ) 来表示, 其对 比用 t 其 周 围组 织 肌力 ,运 动 训练 既 可提 高关 节灵 活 性 又可 强 化 关 节 检验 , P < O . 0 5时差 异具 有 统 计 学意义。 协 调性 。 本 研究 通 过对 患 者 的肘 关节 进 行旋 转 等 运动 , 使 患 者 的
肘 关节 功 能障碍 『 J ] . 浙 江 临床 医 学, 2 0 1 0 , 1 2 ( 1 ) : 5 4 — 5 5 . 【 3 】 李 忠, 楼 斐. 中 药熏 蒸 配合 电磁 渡 治疗 肘 关 节 强直 1 2 0例 [ 川 . 浙
肘关 节 是 由 尺桡 上关 节 、肱 桡 关 节及 肱 尺 关 节 结合 在 一 起 江 中医杂 志, 2 0 0 4 , 3 9 ( 1 0 ) : 4 3 6 . 所 组 成 的 复合 关节 , 它 的生 理运 动 功能 主要 包 含肘 关 节旋 后 、 前 【 4 】 冯玲 , 甘青, 朱 童, 等. 中药 熏 蒸 综合 康 复 治疗 肘 关 节功 能 障碍
结果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关节 活动度 的比较 ( i ± s )
相结 合 的方 式 在治 疗 T E D上 临床 应 用 价值 高 , 值得 推 广 。
参 考文献 f l 1 周 先 珊, 郭 知 学. 中 药 熏蒸 配合 运 动疗 法治 疗 创伤 学术会 议 论 文集 . 2 0 0 9 : 1 5 1 — 1 5 3 .
2 0 1 3年第 l 3期
8 9
1 .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0 9年 3 月一 1 1 年5 月收治的 6 0例 创 伤性 受 伤的 软组 织 的治 疗 , 以致 患 者 出现 离 经之 血 瘀结 肌 筋 , 随 着 骨
肘 关 节功 能 障碍 患 者 随机 均 分为 对 照组 与 治 疗组 。 治疗组 : 女9 骼 固定 时 间的增 加 患 者 的肌 筋就 会受 到 限 制 ,最 终使 患 者 的关
2 结 果
关 节能 够 按照 既定 节 律 与方 向运动 ,使 患 者 关节 周 围软 组织 内 环 境及 关 节腔 间 隙得 以 改善 。 本研 究利 用 运 动 疗 法 与 中药 熏 蒸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对 T E D患 者进 行 治疗 , 效 果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可见 , 运 动疗 法 与 中 药熏 蒸
臂 旋 前 等运 动 。T E D基 本 出现 在关 节 与 骨 的损 伤 之初 , 治疗 时 , 『 J ] . 实用 中西 医结 合 临床 , 2 0 0 7 , 7 ( 1 ) : 2 3 — 2 4 . 通 常 注 重对 患 者 的脱 位 及骨 折 处进 行 整 复 固定 ,而忽 略 对 患 者
4 5 — 5 5 %、 3 0分钟 , 每 日熏蒸 1 次 。同 时在 治 疗 过程 中 , 每 天还 必 陈代 谢 , 这样 既 可 降低 患 者体 内代 谢 及炎 症 产物 的堆 积 , 义 可 提
须进 行 3 — 5小 时机 械 训 练 , 分3 — 5次 完成 , 并 根 据 患者 关 节活 动 升 细胞 活力 , 强 化组 织再 生力 , 此外 , 还 有 利 于患 者 病 变 关 节 处 程度 及 方 向对 其 运 动强 度进 行 适 当增 减 。 对 照组 : 仅进 行肌 力 训 的组织 修 复及 水 肿 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