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及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9例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9例](https://img.taocdn.com/s3/m/dc130d836529647d27285227.png)
本文编辑 : 曹璐敏
04 3 ) 100
4 典 型 病 例
张 X, ,6岁 , 由 职 业 ,0 7年 4月 2 日就 诊 。 自述 : 女 3 自 20 6 半 年 来 时 有下 腹 坠 胀 疼 痛 , 骶 部 酸 痛 , 复 发 作 , 轻 时 重 。 腰 反 时 近 1个 月 症 状 加 重 , 下 午 疼 痛 加 重 , 带 下 量 多 , 黄 , 异 且 伴 色 有 味 , 经 腹 痛 。 舌 淡 黯 , 薄 黄 , 沉 涩 。B超 显 示 : 侧 输 卵 管 行 苔 脉 双
参 考 文献 :
张玉镇 (9 5一) 男 ,97年毕 业于河南 中医学院 , 士研 16 , 18 博
究 生 学历 , 主任 医师 。现 在 河 南省 商丘 市 第三 人 民 医院 工作 。 副
研 究 方 向 : 医治 疗 各科 疾病 。 中 收 稿 日期 :0 8— 5— 9 20 0 2
本组 4 9例 均 为 2 0 0 7年 的慢 性 盆 腔 炎 门诊 患 者 , 龄 在 2 年 3 岁 一 6岁 之 间 ,5岁 以 下 3例 ,5岁 ~ 5岁 4 例 ,5岁 以上 5 5 2 2 4 1 4 例 ; 程 最 短 6个 月 , 长 近 1 。 病 最 0a 12 诊 断 依 据 .
牛月华 (9 1一) 女 ,9 4年毕业 于 内蒙古 医学院 中蒙 医 17 , 19 系, 大学学历, 主治 医师。现在 内蒙古 自治区包头市青山 区中医 院中医妇科工作。研究方向 : 中医妇科的外治法研 究。
收稿 日期 : 0 2 8—1 2 0 1— 0 修 回 日期 :0 8—1 0 20 2— 8
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下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下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5dd6ce081c758f5f61f6717.png)
生活 ,也不影响工作 ,所 以病后不积 极治疗 。有的妇女 因过度
中药保 留灌肠加外敷下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陈燕波 陈桥花 徐 小玲
502 1 1 0) ( 东省 中 医 院妇 科 广 广东 广州
[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中药保 留灌肠加热敷下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8 6例慢性盆腔 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 ,
规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 。2 0 0 6年 9月 ̄2 0 年 8月,我 07
1资料 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
・6 7 ・ 0
维普资讯
・
论 著 ・
20 年 9月 ̄2 0 年 8月在本区住院的患者, 06 07 年龄 2 ~ 0
20 年 6 08 月第 5 第 6 卷 期
其注意不要滥用抗 生素 , 防止交义感染、建议对 中度以上宫颈 炎或 3 5岁 以上的妇女每年行 宫颈 T T检查,对 中、重度宫颈 C
炎 应 选 择 性做 阴道 镜 及 活体 病 理 检 查 后 给 予 治疗 。
32 乳腺疾病 的患病率 为 1 .9 ,以乳腺增生为主。近 . 46%
年来报道显示 ,乳腺癌 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 , 乳腺疾病
率为 8 . 1 %。结论 中药保 留灌肠加外敷较静脉 用药效果更显著。 4 关键 词:中药灌肠 外敷 慢性盆腔炎 复方毛冬青液 四黄水 蜜 护理 文章编号 :1 7— 0 5( 0 8 - 6 7 0 6 2 5 8 20 )6 00 — 3 们采用复方毛冬青液加四黄水蜜外敷下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
主要是盆腔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由于慢性炎症的浸润引起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局部增厚粘连,甚至组织挛缩,压迫神经纤维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现 总 结如 下 。
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4c3201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0.png)
临床探索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陈月霞 (淮安市中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灌肠,配以中药热敷及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桂红灌肠液灌肠治疗,配以中药热敷及穴位贴敷为辅的治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热敷;穴位贴敷;临床观察慢性盆腔炎为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临床西医治疗常采用抗菌药物,疗效不显著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
随着中医的发展和应用,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对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一定疗效。
单纯西药治疗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引起多种并发症。
本研究分析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7.20±4.18)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18±1.07)个月。
观察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6.29±4.15)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8.15±1.01)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能够配合检查、诊治、护理,并耐受相关治疗及用药;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先天性疾病患者;其他系统及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2651e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5.png)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毛琼冬黄海媖(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江西上饶334100)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女性常见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可造成患者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不孕[1]。
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西医多以抗生素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内蕴、癖毒内结引发,治疗上应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2]。
本研究以中药外敷联合灌肠为主,以抗菌药为辅,探讨该疗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4.78±3.04)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9±0.96)年。
观察组30例,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4.82±3.03)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5±0.93)年。
2组均经B 超、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中枢系统病变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03、20190602,规格0.25g )0.75~1.5g/次,2次/d ;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硝唑(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01、20191203,规格25mg ),首次剂【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30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联合中药外敷与灌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简易中药灌肠与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简易中药灌肠与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719a965dad02de80d4d840d8.png)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中药灌肠 液配 方 : 丹参 3 0 g , 赤芍 2 0 g , 败酱 草
3 0 g , 红藤 3 0 g , 三棱 1 5 g , 莪术 1 5 g , 香附 3 g , 延胡
对 慢性 盆腔 炎 的治 疗 , 过 去 均采 用 抗 生 素与 中 药灌肠 法 , 虽 有一 定 的疗 效 , 但 由于 中药灌 肠疗 程 比 较长 , 长期 的灌肠 者 易 出现 肛 门疼 痛 、 腹胀 , 药液 在 肠 道 内不能 保 留 4 h以上 的有 效 时 间 , 且 患者 不 能 单独完 成 , 依从性差[ 1 ] 。万 安 县妇 幼 保 健 院妇 产 科 从 2 0 0 9年 8月至 2 0 1 2年 8月采用 了一 种简 易 的中 药灌肠 方法 与药 渣外敷 对 1 4 4例慢 性盆 腔炎 患者进 行 临床 应用 观察 , 取得 了 明显 的效 果 , 介 绍如 下 。
部 。3 ) 用药 指导 : 治疗 期间 嘱患者加 强体 育锻炼 , 增
强体 质 , 提 高 自身免 疫 力 , 避 免不 必 要 的 妇科 检 查 , 禁食辛 辣冷 饮 。做好心 理护 理让 患者保 持乐观 的情 绪 。4 ) 在不 定期 随访 中 , 融人 人 文关 怀 , 跟踪 检 查 ,
7 4
南 昌大 学 学 报 ( 医学 版 )2 0 1 3年第 5 3卷 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Na n e h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2 0 1 3 , Vo 1 . 5 3 N o . 1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56bccdfb9f3f90f76c61b70.png)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 中药灌肠 ; 疗效观察 ; 瘕瘕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0 5 ( 0 7) 3 0 3 - 2 17 - 2 8 2 0 0 - 0 8 0
中图分类号 : 7 1 3 R 1. 3
慢性 盆腔炎 指女 性 内生殖器 官慢 性炎 症 , 由于长期 炎 症刺激 , 器官 周 围 粘 连 , 炎 药 物 不易 进 入 , 情 迁 延 不 抗 病 愈 。近年来我 们采用综 合疗法 治疗慢性 盆腔 炎 5 0例 , 效 疗 显著 , 现报 道如下 。
注 : 疗后 组 闻 比较 , < . 治 - 05 P 0
3 . 两组 患者 治 疗前 后症 状 体征 积 分 变化 比较 .3 2 见 表 3 。
表 3 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 比较
结 果
者加芡 实 、 车前子 各 2 : 包块 及条 索状物 者 加三棱 、 0 有 g 莪 术 各 9g 热毒 甚 者加 金 银花 1 , ; 5g 鱼腥 草 2 ; 0g 大便 干 结 者加 大黄 , T6g 槟榔 1 。 剂,, 0g 1 d 水煎服 , 分早 晚温服 。 另 将第 3煎浓 缩 为 10mL 于每 晚睡前 保 留灌肠 ( 5 , 经期 停止 使用 ) 7d 1 疗程 , 。 为 个 治疗 1 一 个 3个疗程 。 3个疗 程后观 察 两组 患 者 治疗 后疗效 、 主要 症 状 改善 情 况 、 状 体征 积 症 分 变化 、 治疗后 复发率及 不 良反 应 。计量 资料 、 治疗前 后积
结 果见 表 1 。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 例( ]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9481fd16f1aff00bed51e61.png)
( 情总 积 分 改 善 率 3 %一7 % ) 无 效 ( 情 总积 分 病 0 4 ; 病 改善 率 < 0 ) 3 % 。总 积 分 改 善 率 =[ 治疗 前 积 分 一治 ( 疗后 积分 )治疗 前积 分 ] 0 %。 , ×10
盆 腔炎 是指 女性 盆 腔 内生 殖 器官 及其 周 围结缔 组
造 成 痛苦 。我 们根 据 中 医传 统理 论结 合慢 性 盆腔 炎 的 证治 规律 , 运用 中药 内服 、 外敷 、 灌肠 、 炎 等综合 疗 法 抗
织 的炎 症 。8 %患 者感 染来 自 自身 即继发 于 性生 活 和 0
维普资讯
・
6 ・ 2
光 明 中医 20 0 7年 5月 第 2 2卷 第 5期
CG T M Ma 07 V l 2 5 JM C y20 . o2 .
13 观察 指标 与疗 效评 定 : . 治疗 前后 观 察 患者 临 床 症 状 并 作记 录 。按照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卫 生 部药政 局 制 定
2 结 果
邪 , 气 润肺 。方 中杏 仁 降气 止 咳 , 衣 疏 风 宣 肺 , 宣 蝉 南 沙 参 养 阴润肺 , 兼有 祛 痰 之功 , 三者 共 为君 药 , 贝母 川
润肺 化痰 止 咳 , 百部 润 肺 止 咳 , 紫 苑 、 炙 制枇 杷 叶化 痰
2 1 两 组患 者治 疗前 后 症状积 分 改善 情况 : . 见表 1 。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ca5b88b9d528ea81c7798b.png)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
方法:少腹逐瘀汤加减加保留灌肠。
结果:治愈8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5%。
结论:该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可靠经济有效。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慢性盆腔炎治疗资料与方法6年6月~8年6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例年龄~8岁平均6岁且都有生育史经产妇例初产妇1例。
诊断标准:全身症状多不典型涉及范围较广主要症状为慢性腹痛以下腹为主呈单侧或双侧隐痛、坠痛或胀痛。
部分伴有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剧可伴低热易感疲劳月经失调神经衰弱等症状。
体征可有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压痛、增厚、附件区包块等。
辅助检查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后穹隆可有少量积液。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提示包块或积液消失;②好转:症状完全缓解或部分体征消失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③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b超提示炎性包块及积液无改变。
治疗方法:内服加保留灌肠。
①内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当归15g赤芍1g川芎1g红花1g桃仁1g五灵脂15g没药15g 蒲黄1g元胡1g干姜15g小茴香1g川楝子15g鱼腥草15g。
脓性白带味腥重者加土茯苓、败酱草各g;少腹痛经量少加附子1g变干姜为炮姜6g;有包块者加红藤g荔核15g;月经量多者加益母草15g地榆炭15g;带下量多、便溏、腹胀者加黄芪15g云苓1g;大便干加大黄1g;腰痛怕冷加杜仲1g菟丝子1g。
用法:每日1剂二煎同前煎兑汁分次口服1日为1疗程连用个疗程。
②保留灌肠:用妇炎灌肠方灌肠方药组成为:地肤子15g蛇床子 15g土茯苓15g红藤15g败酱草15g蒲公英g白鲜皮15g柴胡1g丹参g三棱15g莪术15g。
水煎后除去药渣放凉于月经过后7日开始保留灌肠1~15ml/次每日1次1日为1疗程连用个疗程与内服药同时应用。
结果6例患者痊愈8例(6.9%)有效15例(.6%)无效例(6.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a16a76e9524de518964b7dbe.png)
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方法,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痊愈15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99%,明显高于对照组74.70%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药内服结合药包外敷,中药灌肠方法:(1)中药内服: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元胡15 g,香附15 g,红花10 g。
腹冷腰酸者加五灵脂10 g,木香6 g,小茴香10 g;白带多、腥臭、色黄者加土茯苓15 g,苦参15 g,黄柏15 g;病程长、体质差者加黄芪30 g,薏米30 g,白术15 g;腹硬结、胀痛者加莪术6 g,三棱10 g,没药6 g,乳香6 g。
水煎200 ml左右,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中药包外敷:透骨草30 g,红藤30 g,当归尾15 g,赤芍15 g,元胡10 g,丹参15 g,莪术10 g,三棱10 g,红花10 g,桃仁10 g,没药10 g,乳香10 g,白芷10 g,川椒10 g。
将上述中草药碾成粗粒状装入棉布袋中扎好,隔水蒸15 min左右,拿出用毛巾包裹,温度略高于体温,敷于患者下腹部,至皮肤发红毛细血管充盈为宜,约20 min,1次/d。
(3)中药灌肠:红藤30g,透骨草30 g,乳香20 g,川穹15 g,丹参15 g,制没药20 g,益母草15 g,鸡血藤12 g。
有肿块者加莪术、三棱,白带多者加芡实、椿根皮。
水煎,过滤,取l00~200 ml药汁,温度控制在38 ℃左右。
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将臀部垫高30°,屈双腿,将肛管头涂抹少许凡士林,将润滑后的一次性导尿管经肛门缓缓插入,深度约10 cm,使用100 ml无菌注射器经导尿管将上述药液缓缓推入,完成后抽出导管,使用无菌纱布加压肛门口以防药液外溢,保留30 min以上,1次/d。
中药外敷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c9c2b68caaedd3383c4d320.png)
1 资 料与 方法
1 一般资料 :全部 10例慢性盆腔炎均为我院 门诊或住院患 . 1 0 者 , 龄 2_ 5岁 , 均 3 年 04 平 5岁 , 程 最 长 1年 , 短 1 均 有 以 病 最 月
中国中医药咨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4・ 1
21 0 0年 1 2月中 第 2 第 3 期 卷 5
De e e 2 1 e mb r 0 0 V0 . 1 2 No 3 -5
J u n lo iaTrdt n lChn s dcn nomain o r a fChn a io a ie eMe iieI fr t0 i
1 治 疗 方 法 . 5
1 . 中药外 敷方 : .1 5 苦参 2 g 虎杖 2 g 败酱草 1g龙胆 草 6 , 0, 0, 0, g 大 黄 1g 川 芎 6 , 皮 1g 红花 6 , 5 ,I g丹 0, g 山棱 1g 莪 术 1 g青 皮 0, 0, 1g 当归 1g 粉碎成细末 , 10 5, 0, 取 0 g药粉用蜂 蜜调成糊状 , 用草 纸包裹展 平置于下腹 部 , 避开月经期 , 神灯理疗一 日二次 , 用 每 次 3 分钟 , 0 一周 为一疗程 , 病情顽 固者 2 3 - 个疗程 。 1 . 中药灌肠方 : .2 5 公英 2 g 地丁 2 g黄柏 1g 红藤 2 g败酱 0, 0, 5, 0, 草 3 g 连翘 2 g黄连 6 , 0, 0, g桃仁 1g 红花 6 , 0, g加水 5 0 l煎液脓 0m , 缩到 2 0 l每 日一次 , 留灌肠 , 肠前排空大 小便 , 0m , 保 灌 避开月经 期, 7天 1 程 , 疗 程 症状 体 征 明显 好 转 , 疗 程 疗 效 更 为 疗 2个 3个 显著 。
中医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7例临床观察
![中医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7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166bfabf524ccbff1218489.png)
中医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4 7例 临床观察
杨 华
( 乌兰察布市 中心 医院,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 1 2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观察 中医灌 肠治 疗慢性 盆腔 炎的 临床疗
效。方法 4 7 例慢性盆腔 炎患者采用中药每 日 1 剂煎汤灌肠 ,
减轻 , 症状减轻 ; 无效 : 下腹痛及带下病及发作次数无改善或加重。
直接原 因 : 分娩者 占 1 O例 , 流产者 1 3 例, 官腔手术者 1 8例 , 经
期不 洁者 6例 。
药: 败酱草辛 、 苦、 微寒 , 人 胃、 大肠 、 肝经 , 辛能散结 , 寒能泄热 ,
又有活血 之功 ; 红 藤苦 、 平, 人 胃、 大肠经 , 长 于清热解毒 散结 ; 黄芩 、 黄柏性味苦寒。 五药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 丹参 、 赤芍 、 仙鹤草 、 茜草 、 大黄为佐 药 , 诸药共奏止血活血不 留瘀之效 。皂 角刺性味辛温、 活血消肿、 排毒散结 , 其温性反佐余药苦寒之性 , 相合共奏清热化湿 、 活血散结之效 。 由于盆腔 内静脉丰富 , 且与
2 结 果
每 日1 次, 4 5 d为 1 疗程。 结果 1 2 例, 有效 5 例, 无效 2 例。结论
4 7 例 患者临床治愈 2 8 例, 显效 慢性盆腔 炎 中医灌肠 治疗可
本组 4 7例患者临床治愈 2 8例 ,占 5 9 . 6 %,显效 1 2 例, 占
2 5 . 5 %, 有效 5 例, 占1 0 . 6 %, 无效 2 例, 占4 . 3 %。
一 0固回圈国目雹回国国
分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 这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着极大 的帮 助。心理疏导 能对 患者 的诊疗过 程产 生积极的影响 , 其技 巧也 很重要 , 对患者 的心 理进行疏通 引导 , 从 而治疗及 预防心理疾 病, 促进身心健康I 5 1 。要求医生要学会换位思考 , 使 患者打开心 结, 以达到健康积极 向上的 目的。 中西药结 合并辅 以心 理治疗焦虑 症状在 临床 上有不 可替 代的疗效 , 本文结果显示 , 焦虑量表评分 比较 , 观察组 与对照组 在治疗后有 显著差异 ( P < O . O 1 ) ; 观察组 总有效率 为 9 5 . 5 5 %, 对
中药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
![中药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89d92baf45b307e87197e9.png)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年第 2 00 O卷第 1 期
Z ei gJ C hj n I WM( o 2 o 1 o0 a T V 1 0N , 1 ) . 2
中药灌 肠辅 助治疗 慢性 盆 腔炎 6 3例
游琦勋
关 键词
福建 省平 和县 人 口与计划 生育局
平 和 3 30 6 70
不 愈 。临床 根据 病 变特 点及 发 病部 位 的不 同 , 分别 称 为慢 性输 卵管 炎 、 卵管 积水 、 卵 管卵巢 炎 、 输 输 输
卵管 卵巢囊肿 、 性 盆腔 结 缔 组织 炎 。该 病病 情顽 慢
固, 长, 病程 易反 复 发作 , 纯 使用 抗 生素 治疗 效果 单
不甚满 意 , 长期使用 抗生 素易产 生痛 , 活动受 限 , 体 一侧或 双侧 附件增 宫
厚压痛 , 甚至触及炎性包块 。盆腔 B超有助诊 断。
2 治疗方法
群失调 。 中药浓 煎后保 留灌肠 操作简便 , 易掌握 , 药
物不经肝脏 , 免 口服药 对 胃肠 的刺激 , 避 局部吸收较
对照组给予 口服左氧氟沙星 02 , 天 2次 , .g 1 甲硝
3 1 疗效标准 .
痊愈 : 状体 征 消 失 , 科 检查 正 症 妇
[ ] 张玉珍. 1 中医妇科 学 [ . 京 : 国中医药 出版社 , M]北 中
2 0 . 1.1 0 2 3 6 3 7.
常, B超显 示正常 ; 有效 : 症状体 征 明显减 轻 , 附件 双 无压 痛 , 组织变 软 , 增粗 炎性包 块囊肿 缩小 , 无效 : 症
留灌肠 , 方 : 组 连翘 1g 金 银 花 、 藤 各 2 g 路 路 0, 红 0,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60例论文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60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189701f78a6529647d53eb.png)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6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剂量为 100ml/次、1次/d,月经结束后开始,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并于用药第10 天、20天各记录1次,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显效34,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 6%。
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疗效较好,作用机理主要变现为药物经肠粘膜静脉丛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有效的改善局部充血水肿,消除炎症,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中药灌肠;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17-02慢性盆腔痛(chronicpelvicpain,cpp)[1]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其定义为连续半年以上出现非周期性的盆腔、脐部及周围、腰骶部或臀部疼痛,并经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
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较为复杂,许多系统的疾病,如妇科疾病,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均能引起慢性盆腔疼痛,排除这些实质性器官病变,患者的心理疾病同样会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
但在能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的众多病因之中,妇科疾病占据了较大比重。
由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中可以看出,盆腔为腹腔的最低部分,其邻近的组织器官有子宫、卵巢、输卵管所以大多数的的妇科疾病,例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为慢性盆腔疼痛。
由于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在对其治疗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是经过临床经验的积累,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方面获得了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0病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患者年龄在23岁~53岁之间,平均年龄33.9岁。
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8年。
其中慢性盆腔炎患者36例,子宫肌瘤患者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例,卵巢囊肿患者4例。
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长期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同时伴有下腹部坠胀,劳累后或月经期间疼痛加重,或伴有月经过增多,易感疲倦等全身症状。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效果观察及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效果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ada8d224b73f242336c5fb7.png)
切引起颅 内压增高的因素 , 如屏气 、 力咳嗽 、 用 擤鼻 涕 、 喷 打
嚏、 用力排便等 。打 喷嚏时 张大 口, 防止 喷嚏从 鼻 腔出 去 , 引 起脑脊液鼻漏。严密 观察鼻 腔有无 清水样 液 体流 出 , 禁 自 严 行拔除鼻腔填塞纱条 , 遵医嘱按时应 用抗生素 及降颅压 药物。
征象。
[ ] W. . 1 D 奥德 尔, . . 尔逊. 体瘤 [ . DH纳 垂 M] 北京 : 民卫 人
生 出版 社 ,9 86 6 . 19 :7— 8
本文 编辑 : 郭明兴
21 0 0 0— 4—1 2收稿
・
专科护理 ・
中药 保 留灌 肠 配 合 外 敷 治疗 慢 性 盆 腔 炎 6 O例 效果 观察 及 护 理
热健脾利湿之 品, 忌食 辛辣 、 肥甘 、 厚腻 、 湿 、 助 生痰 之品 。寒 凝气滞型多食温热性食物。 3 3 健康教育 做好经期 、 . 流产后 、 产后的卫生 知识宣教 , 保 持外阴部清洁 , 杜绝各种感染途径 , 积极预 防和治疗生殖 系统 感染性疾病 , 勿滥 用药 物 , 积极 参 加有 意 义 的体 育活 动如 散 步、 健身操等 , 注意劳逸结合 , 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
的 吸收 ; 另一 方 面 有 温 经 通 络 、 瘀 除 湿 之 功 能 , 同促 进 炎 化 共
症消退和炎性物质的吸收 , 减轻 疼痛 。因此 , 采用综合 治疗 的 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 ] 乐杰. 1 妇产科 学[ . M] 6版. 京: 民卫生 出版社 ,04: 北 人 2 济 河 南 济 源 44 5 5 6 0)
3 护 理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临床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d7847b6fd0a79563c1e72cc.png)
1 . 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本的舒适护理 , 为 患者 营造 安静 、 清洁 的休 息场所 , 尊重患者 隐私 , 及 时与患者 沟通 患者病情 发展 , 消 除患者对 于疾 病的恐惧 心理 , 为 患者 树 立尽早 治 愈疾病 的信 心 ; 为患 者安排 全 面细致 的身体 检
效: 不适症 状消失或 明显减轻 ; 无效 : 患者 病情无 明显 改善 ,
或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 1 . 6 统计 学方法 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岁; f 3 ) 同意参加 本次I 临床研究 。 1 . 2 排 除标 准 ( 1 ) 不符合本病 诊断标准 ; ( 2 ) 年 龄< 2 5 岁, 或> 4 5 岁; ( 3 ) 妊娠或哺乳 期妇女者 ; ( 4 ) 合并有 心 、 肝、 肾或造血 系 统及 肿瘤等严重 疾病者 , 或合并 有精神疾 病者 ; ( 5 ) 不 同意参 加本次临床研究者 。
疗组 : ① 中药保 留灌肠 : 采用丹 参 、 赤芍 、 蒲公英 、 鸭跖草 、 紫 花地丁等中药进行煎汤, 使用肛管插人直肠内进行灌注 , 1 次, d ;
②腹部 中药贴敷 : 取丹参 、 赤芍 、 蒲公英 、 乳香 、 没药 、 三棱 、 延 胡索 、 皂 角刺 、 透骨草 、 艾叶 、 刘 寄奴 、 断续 、 当归 、 川芎等 中药 进行研磨 , 热敷于患者下 腹部 。 用量可根 据患者症 状轻 中进 行增减 , 2  ̄ r d d 。 7 d 为 个疗程 ,连续治疗 3 个疗程后观察 临床 疗效 , 随访半年 , 观察半年 内疾病复发率。 1 . 5 疗效标准 参考《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嘲 拟定 。
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 ; 半年后 随访 , 治 疗组 复发 率为1 7 . 4 %, 对 照组复发 率为7 3 . 9 %, 治疗组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 P <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灌肠及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因未能彻底治疗或治疗
不恰当,病情迁延而致,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
其主要
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如已形成慢性附件炎,则可触及包块。
慢性盆腔炎不易根治,常因劳累、虚弱、外感风寒等而反复发作[1],严重影响妇女日常工作、生活及生殖质量,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多迁延顽固而难愈。
近年来,笔者用中医
辨证分型、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8例,年
龄20—51岁,平均34.71岁,已婚45例,未婚3例,病程6个月~9年,平均3.55年。
诊
断标准按照《妇产科学》[2]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妇科检查,以及实验室和B超检查确诊。
其中附件炎21例,子宫内膜炎或宫体炎12例,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8例,炎性包
块或输卵管积水7例(包块直径18~39mm)。
有宫腔操作史(人工流产,宫内节育环)37例.经
期不洁性生活7例。
中医辩证均属湿热瘀结证或气滞血瘀证者。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保留灌肠。
采用全国名老中医陈慧侬教授慢性盆腔炎灌肠经验方,药物组成:红藤30g 败酱草30g 十大功劳30g 忍冬藤30g 丹参20g 赤芍15g 元胡15g 皂角刺15g 三棱15g 莪术15g 两面针10g 黄柏10g 上药煎煮取200 ml,分2袋密封,每日100 ml,用去掉针头的输液
器连接中药袋及导尿管,并在导尿管前端涂润滑剂(液体石腊),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灌
肠时令患者取左侧卧位,垫高臂部约10 cm,将导尿管前端慢慢插人肛门约14~20 cm进行
药液灌注,滴速为每分钟30-40滴,灌注完毕后取出导尿管,卧床20分钟,嘱患者尽量使药
液在直肠内存留1小时以上,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每个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1.2.2 中药外敷。
采用广东省名老中医经验方双柏散,药物组成:侧柏叶60g、大黄60g,黄
柏30g、泽兰30g、薄荷30g。
将上药打成粉,加适量温开水、蜂蜜调成糊状,保持40℃左右,患者取平卧位,暴露下腹部,用压舌板将双柏散糊平摊于一次性薄膜上,敷药要厚度均匀约2~3cm,外敷下腹部,并用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每天1次,与灌肠治疗同步进行,10
天为1疗程,每个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及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③
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所减轻;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等无改善。
2.结果
痊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7.5%。
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
良反应。
3.体会
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盆腔脏器位于腹腔最低处且与外界相通,病灶不易消退与吸收,使病
程迁延,可引起不孕或异位妊娠,给女性带来颇多困扰。
西医常采用抗炎及理疗处理,疗效
不理想,而中医采用中药灌肠、外敷治疗,能使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疏通胞宫
经络气血,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且有显著的优势。
在中医古籍中没有慢性盆腔炎专门的论述,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等病证中。
其机理是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
结,瘀阻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笔者运用中医辩证,使用清热
解毒、活血祛瘀、消结散肿之中药灌肠及外敷,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具有经济、安全、可靠的优点。
灌肠方中红藤、败酱草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散瘀止痛;黄柏、
皂角刺、忍冬藤、十大功劳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丹参、
赤芍养血活血、化瘀消癥,主要成份丹参酮能调节全血及血浆黏稠度,扩张周围血管增加组
织供养,改善微循环[3];元胡、两面针行气通络、活血止痛。
双柏散中大黄外敷有活血止血、祛瘀消肿;侧柏叶凉血、止血,散肿毒;薄荷疏风散热、解毒;泽兰活血祛瘀;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上药外敷下腹部,通过温热的作用让药物到达患处,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
现代研究也证实大黄、黄柏、侧柏叶具有抗菌作用。
女性盆腔器官静脉丛密、血运丰富,血管交错成网、血流缓慢,直肠黏膜与盆腔器官相邻且
管壁薄,药物吸收快。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与外敷下腹部,可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粘连松解,
加快炎症吸收,改善局部循环,从而调整肌体免疫力,达到脏腑平衡、病变消除或改善的目的,提高治愈率,同时避免了长期用抗生素治疗而产生的抗药性,及内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了肝脏的负担,减少了对药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庞相荣.中西医结合三期四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7例[J].陕西中医,2007,28(7):796.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5
[3]罗之恺.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