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炙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合集下载

妇科中药灌肠方法

妇科中药灌肠方法

妇科中药灌肠方法妇科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制剂经由直肠注入体内,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它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

妇科中药灌肠的目的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盆腔、子宫、输卵管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消除炎症,改善子宫内膜环境,修复组织损伤,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效果。

妇科中药灌肠主要适用于一些妇科疾病,比如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首先,进行妇科中药灌肠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药物。

工具包括灌肠袋、灌肠管、橡胶塞等。

药物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药理作用选择,可以是单味中药制剂或者复方中药制剂。

然后,进行妇科中药灌肠的步骤如下:1. 进行肛门冲洗:使用温开水将肛门周围清洗干净,保持局部清洁。

2. 准备灌肠袋:先将灌肠袋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开水中煮沸,煮沸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

3. 准备药物溶液:将药物按照医嘱的用量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待完全溶解后静置片刻。

4. 灌药前准备:将灌肠袋放置在一个较高的位置,打开流量控制装置将水流放出,然后将灌肠管连接到流量控制装置上。

5. 灌药操作:将药物溶液倒入灌肠袋中,然后用手轻轻捏住灌肠管口,以防止药液流出。

患者可以侧卧,然后将涂有润滑剂的橡胶塞轻轻推入肛门进行灌肠。

当灌药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舒适感,患者可以调整灌肠液的速度和量。

6. 灌药结束:当一次灌药完成后,要让患者保持一定的时间,让药物充分被吸收。

然后让患者排空肠道,将药物排出。

7. 清洗工具:将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妇科中药灌肠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保持局部卫生,避免肛门和灌肠袋的感染。

在进行灌药操作时要轻柔、细致,并注意患者的身体舒适感。

如果存在不适或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停止灌药,并咨询医生的指导。

总之,妇科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生命之火--灸_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命之火--灸_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命之火--灸_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起于目内眦的经脉是A手阳明大肠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太阳小肠经参考答案:C2.膏肓穴的定位是A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B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C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D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参考答案:C3.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C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参考答案:D4.“若灸溏泄,脐中第一”出自()A神农本草经B医贯C针灸资生经D针灸大成参考答案:C5.下列哪些穴位对于血液黏稠度高有改善作用()A气海穴B关元穴C足三里穴D阳陵泉穴参考答案:B_C_A6.血脂包括A胆固醇B三酰甘油酯C磷脂D游离脂肪酸参考答案:B_D_C_A7.艾灸可以降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参考答案:正确8.秋冬是哮喘的多发季节参考答案:正确9.熬夜劳累是哮喘的常见成因参考答案:错误10.手太阴肺经腧穴包括A云门B天府C侠白D尺泽参考答案:B_C_D_A11.下列哪项表现符合骨性膝关节A关节疼痛肿胀B肌肉萎缩C关节畸形D活动受限参考答案:B_C_A_D12.风寒之邪侵袭胃部,常表现为A胃脘冷痛B食欲不振C四肢冰冷D呕吐清水参考答案:A_D_C_B13.艾灸的临床应用包括()A提高免疫B稳定血压C抗病毒 D抗肿瘤参考答案:D_A_B_C14.现代物理学疗法将许多新技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研制出各种理疗器材,其中模仿艾灸红外作用原理的有()参考答案:仿灸频谱治疗仪15.《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

”参考答案:灸之所宜16.《扁鹊心法》“保命之法,()。

”参考答案:灼艾第一17.火为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中记载:“火曰()。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患者张女士,31岁,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半年,月经色重,白带多且带黄,有腥味,头晕心悸,舌质淡白,舌苔白厚,尿频,手脚冰凉。

经过彩超诊断,确定为盆腔炎和宫颈糜烂。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余邪未尽、淤积胞宫,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损,从而引起经、带诸症。

针对张女士的症状,中医采用活血化瘀调经的方法进行调理。

经过3个多月的综合调理,张女士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到医院进行复查已经痊愈。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寻找正规渠道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安全有效。

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督脉隔姜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相应的病症。

下面是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材料:一块鲜姜、适量的盐和干净的毛巾。

2. 将鲜姜去皮,切成薄片或碎片。

3. 将切好的姜片或姜碎放入容器中,加入少量盐进行腌制。

4. 在治疗前,将腌好的姜片或姜碎取出,用热水温热。

5. 将温热的姜片或姜碎敷在督脉穴位上。

督脉穴位位于督脉的正中线上,从百会穴(头顶的凹陷处)起,依次向下至腰骶部。

6. 用干净的毛巾包裹住姜片或姜碎,保持温热。

7. 忍受适度的灸热感,一般保持10-15分钟,根据个人承受能力适当调整时间。

在进行督脉隔姜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使用新鲜的、干净的姜片或姜碎。

2. 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3. 灸热感过强或不适时,应及时停止操作。

4. 在进行灸疗时,最好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指导或操作。

以上是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但请注意,此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

中药内服加热熨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加热熨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征有 所改善。无效 : 经两 个疗程 治疗 后症 状 、 体征 无明 显变
化。
2 结 果
所有病例均 为我 科门诊患 者 , 共收治 6 O例 , 采用随机数 字表
法 分为两组 , 每组各 3 。治疗 组 : O例 年龄 1 8—5 0岁 , 中位 年龄 3 . 5 2岁 ; 病程 3个月 一 8年 , 中位时间 3 5年。对照组 : . 年龄 1 4 , 9— 9岁 中位年 龄 3 . ; 4 7岁 病程 5个 月 一7年 , 中位
为一个疗程 , 休息 3日后开始下一疗程治疗 。
13 疗效评定 标准 . 疗 效评定参照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 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准》 。显效 : J 自觉症 状 消失 , 妇检 恢 复正常 , 附件 区无 压痛 , 组织 柔软 , 体征 改善 。好转 : 自觉
炎” 为依据 , 据病 史 、 状 、 征 、 检 、 根 症 体 妇 B超 检 查等 确 诊。 排除标 准 : 诊断 为子宫 内膜异位 症 、 ① 盆腔结 核 、 盆腔肿 瘤 、
广。
【 关键词 】 慢性盆腔炎; 药内 中药热熨; 中 服; 中药灌肠
d i1 .9 9 ji n 17 0 6 .0 20 .3 o:0 36 /.s .6 2— 39 2 1 .6 03 s
中图分类号 : R 1 .3 7 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0 6 ( 02 0 0 8 0 6 2— 3 9 2 1 )6— 6 8— 2 直肠 1 c 以上 , 慢 注入 , 入后 静 卧一小 时 , 4m 缓 注 经期 停 用 。
中药 内服方 : 当归 1g 赤 芍 1g 川芎 1g 5, 0, 0,
桃仁 1g 红花 1g 元胡 1 g香 附 1 g 0, 0, 5, 5 。小 腹冷 、 腰骶 酸困加 小 茴香 1 g五灵脂 1g 木香 6 ; 0、 0、 g 白带 量多 、 色黄腥臭 加土茯 苓 1 g黄柏 1g 苦参 1g 病 程较 长 、 质较 差加 黄芪 3 g 5、 5、 5; 体 0、 白术 1 g薏米 3 g 腹部硬结 、 5、 0; 胀痛拒按加三棱 1g 莪术 6 、 0, g 乳香 6 、 g 没药 6 。每 日一剂 , 煎 3 0 l分 3次温服 。 g 水 0m , 中药热熨方 : 赤芍 1g 当归尾 1g 丹 参 1g 元胡 1 g 5, 5, 5, 0, 三棱 1g 莪术 1g 桃仁 1g 红花 1 g乳香 1 g没药 1 g川 0, 0, 0, 0, 0, 0, 椒 1 g 白芷 1 g希 莶草 2 g 0。 0, 0 。上药 装袋 ( 棉布缝 制 , 用 大小 2 c 3c , 2 0 m× 0 m) 蒸 0分 钟 , 敷于 下腹部 ( 免烫 伤 ) 每 日一 避 , 次, 经期停用 。 中药 灌肠 方 : 翘 3 g 蒲 公 英 3 g 败酱 草 1g 地 丁 连 0, 0, 5, 1 g鱼腥 草 2 g 黄 柏 1g 苦参 1 g 苍术 1g 土 茯苓 1g 5, 0, 5, 5, 0, 5。 水煎 20 l每 日两 次 , 0m, 每次 10 , 留灌 肠 ( 意 : 0 ml保 注 灌肠 药 液温度控制在 3 。 9 C左右 ) 。患者取左侧 卧位 , 用导尿管插 入

隔姜灸的功效和作用

隔姜灸的功效和作用

隔姜灸的功效和作用2篇隔姜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理疗方法,其历史可追溯到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

隔姜灸通过燃烧生姜,使其产生的热量和药性有效渗透到人体,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祛寒散寒等作用。

本文将会从隔姜灸的功效和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隔姜灸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隔姜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隔姜灸的操作方法是将生姜烧制后放于特定的部位进行熏灸,生姜中的有效成分会随着烟气进入人体,通过热量的作用,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加组织和器官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头痛、肌肉酸痛等。

其次,隔姜灸可以缓解疼痛。

疼痛是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隔姜灸通过燃烧生姜产生的热能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激活人体的生理反应,促使血液循环流畅,释放出胶质、内源性鸦片肽等镇痛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此外,隔姜灸还可以通过热力传导刺激皮肤,达到消散痛感的效果,例如对于关节炎、肌肉拉伤等慢性疼痛的缓解作用。

第三,隔姜灸可以祛寒散寒。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所患疾病大都与体内寒湿有关,如果寒湿停留在体内,容易引发各种病理症状。

而隔姜灸就是利用生姜的性温热作用将寒湿驱散。

生姜的辛温味道能够提高体表温度,促进体内寒湿的排除,通过热能的传导和药性的作用,有效改善体质偏寒的人体状况,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达到祛寒散寒的功效。

最后,隔姜灸还具有温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生姜有温中散寒、理气和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通过隔姜灸可以刺激人体的胃肠道,增加胃液的分泌和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进而提高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达到温养五脏六腑的效果。

隔姜灸的作用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隔姜灸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隔姜灸通过产生热量刺激人体,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脂肪的分解和燃烧,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堆积,达到减肥的效果。

同时,隔姜灸还可以促进排汗,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有助于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改善皮肤质量。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毛琼冬黄海媖(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江西上饶334100)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女性常见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可造成患者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不孕[1]。

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西医多以抗生素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内蕴、癖毒内结引发,治疗上应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2]。

本研究以中药外敷联合灌肠为主,以抗菌药为辅,探讨该疗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4.78±3.04)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9±0.96)年。

观察组30例,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4.82±3.03)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5±0.93)年。

2组均经B 超、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中枢系统病变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03、20190602,规格0.25g )0.75~1.5g/次,2次/d ;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硝唑(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01、20191203,规格25mg ),首次剂【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30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联合中药外敷与灌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腹部温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凝血瘀型临床研究

腹部温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凝血瘀型临床研究

腹部温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凝血
瘀型临床研究
毛金香;李艳景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0)5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温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

方法: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予腹部温针灸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VAS评分均降低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部温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
症寒凝血瘀型效果较好。

【总页数】4页(P851-854)
【作者】毛金香;李艳景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脑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13.3
【相关文献】
1.扶阳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2.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下腹部中药熨烫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43例
3.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4.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皮内针疗法干预
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5.温宫消癥方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凝血瘀型)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1 3 1 疗效 观察 指标 及检 查分 级标 准 。见表 2 .. 。
表 2 慢 性 盆 腔 炎 主 证 及 分 级 标 准
表 1 两组 临床 资料 情况 ( ) 例
1 2 治 疗 方 法 .
1 2 1 中 药 内 服 方 药 组 成 : 银 花 、 黄 各 2 , . . 金 蒲 Og
差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见 表 1 .5, 。
6 之 间 , 者 自觉有 温热 或震 动 而 无 不适 为 佳 , 0 Hz 患 1 次/ , 0mi/ ,0d为 1 疗程 , d 3 n 次 1 个 经期 停 用 。
1 3 疗 效 观 察 .
内 生 殖 器 的 炎 症 , 情 多 反 复 。 由 于 女 性 生 殖 器 位 于 病 盆 腔最低 处 , 染 多为 逆 行性 , 症 吸 收 慢 , 迁 徙致 感 炎 易 慢 性 炎 症 或 包 块 形 成 , 床 表 现 为 下 腹 部 疼 痛 , 身 临 周
1 2 2 中药 保 留 灌 肠 方 药 组 成 : 藤 2 , 酱 . . 红 0g 败 草 、 公 英 、 参 、 芍 、 胡 、 棱 、 术 各 1 。 1 蒲 丹 赤 元 三 莪 5g 剂/ , d 浓煎 2次 , 汁 2 0ml分 2次 保 留灌 肠 。先 将 取 0 ,
术研 究 所制 造 的 HY— D型 电脑 中频药 物 导 人 治疗 仪 。 将 药垫 涂上 中成 药 药液 ( 主要 成 分 为 活血 化瘀 药 ) 固 ,
定 于 小 腹 双 侧 附 件 对 应 部 位 , 开 电 源 , 度 在 2 ~ 打 幅 0
腔炎 史 或感 染史 ; 低 热 及 下 腹部 隐痛 , 常 反 复 发 ② 经 作; ③实 验室 检查 有 白细胞 及 中性粒 细 胞增 高 ; ④B超 检查 示 盆腔 有 积 液 或 炎 性 包 块 , 血 沉 增 快 ; 妇 科 或 ⑤ 检查发 现 附 件 压 痛 或增 粗 。两 组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比较

妇产科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

妇产科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

妇产科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妇产科十二项中医特色项目(一)1.病名:盆腔炎、附件炎2.特色项目:中药外敷、灌肠3.部位:腹部直肠4.原理:灌肠药物直接溶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道黏膜吸收。

给药深度20---25cm、药液量150---200ml、药物温度38---40度(二)1.病名:尿潴留、痛经2.特色项目:针灸、艾灸3.取穴:腰夹脊穴、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4.部位:自制艾盒对下腹部进行大面积艾灸,以腹部潮红为度。

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5.原理:针灸:调节神经功能、艾灸:补肾气。

理三焦6.定位:腰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

关元穴--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气海穴---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三阴交穴---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三)1.病名:乳汁淤积、乳腺炎2.特征工程:按摩理疗3.部位:顺方向按摩理疗原理:清除淤积乳汁,消乳散结(四)1.病名:宫缩乏力2.特色服务:穴位注射3.取穴:合谷4.原理:平静止痛、通经活络5.定位: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五)1.病名:改正胎位2.特征工程:艾灸3.取穴:至阴穴4.原理:表里经络相平衡,调节胎位功能5.定位:至阴穴---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六)1.病名:炎2.特色项目:熏洗3.部位:外阴4.原理:清热解毒(七)1.病名:预防静脉栓塞2.特征工程:氛围压力波3.取穴:患侧肢体4.原理:通过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举行匀称有序的挤压,增进血液和淋巴的活动及改良微循环的作用,加快肢体构造液回流,有助于防备血栓的构成、预防肢体水肿。

5.定位:患侧肢体(八)1.病名:痛经、月经不调2.特色项目:针灸、拔罐、微波3.取穴:XXX、肝俞、期门、中极、血海刺络拔罐法。

针刺加隔姜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针刺加隔姜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 0 人, 2 组平均年龄 、 疾病 、 病 史 长短 比较 差 异无 统 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方法 2 组慢 性 盆腔 炎 病 人人 院后 予输 液 、 消炎 、 补 充 能 量等 对症支持治疗 , 对 照组 实施 中药 保 留灌 肠 , 观 察 组 实 施 中药 保 留
1 1 4 一
--
T ODAY NURS E, Ma y , 2 0 1 3, No . 0 5
针刺加隔姜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黄梅 青
摘要 目的 观 察针 刺加 隔姜 灸治 疗 慢 性 盆 腔 炎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谢满香
选择 慢 性 盆腔 炎病 人 l 2 0 例 ,随机 分 为 观 察 组 6 o 倒和对照组6 0
根 据 病 人 隔姜 灸 部位 以皮 肤对 热 的 耐受 力 更 换 部位 , 避 免 发 生 热 烫伤。 隔姜 灸 后 , 局 部 皮 肤 出 现微 红 灼 热 属 于 正 常 现 象 , 无 需 处 理, 如 因施 灸 过 量 , 时 问过 长 , 局 部 出现 小 水 泡 , 只 要 注意 不 擦 破 ,
复。
1 . 3 判定 标 准
1 . 3 . 1 腰痛 、 腹 痛评 价 。 治 疗4 周后进行评价。 ( 1 ) 痊愈 : 无腹痛 、 腰 痛, 临床症状消失。 ( 2 ) 显效 : 偶有腰痛 、 腹痛 , 临床症状消失。 ( 3 ) 好转 : 腰痛 、 腹 痛 明显 减 轻 , 临 床症 状 消 失 。 ( 4 ) 腰痛 、 腹 痛 有 所 减 轻, 临床 症 状反 反 复复 。 有 效率 ( %) = ( 痊 愈+ 显效 ) / 总 例数 x 1 0 0 %。 1 . 3 . 2 满意度评价 。 采用 问卷调查法 , 参考有 关文献『 l _ 自行 设 计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女性盆腔炎中的实施效果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女性盆腔炎中的实施效果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女性盆腔炎中的实施效果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发病率较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女性盆腔炎中的实施效果。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是将中药制成汤剂,通过灌肠的方式进入体内,达到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作用,同时通过贴敷在患处,改善盆腔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康复。

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中药汤剂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迅速起效;二是贴敷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三是中药配方可以个体化调整,针对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了解,明确病因和病情。

然后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药材,制成中药汤剂。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白芍、益母草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在灌肠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病情选择灌肠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每次灌肠量为500毫升左右,可以采用开塞露、器械注射器等进行灌肠。

灌肠时需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刺激。

在贴敷方面,可以选择阴道贴敷或腹部贴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贴敷时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交叉感染。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的实施效果经过多项实验证明是良好的。

一方面,中药汤剂能够有效清热解毒、消炎杀菌,减轻炎症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贴敷能够改善盆腔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治疗的不适感。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是治疗女性盆腔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明显的实施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注意保持灌肠和贴敷的技巧和方法。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治疗盆腔炎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2年8卷1期封面-目录页-封底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2年8卷1期封面-目录页-封底

目次2022年1月第8卷第1期主编寄语在加强期刊品牌建设中走向世界——2022年新春寄语………………………………………………………………………唐玲(1)中西医护理门诊建设专栏开展中西医护理门诊建设,推进护理专业化发展——“中西医护理门诊建设”专栏导读………………………………………………………………………李静(3)专科中医护理门诊服务模式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梁秋会,曹艳霞,王秀均,王敬,季英霞,王静云,陈一秀,李硕(5)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门诊的建设与工作模式实践…………………………………………………孔慧,万长秀,周凤(9)肿瘤中医绿色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刘书红,赵亚楠,严康(13)某医院“治未病”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与发展现状……………………………………………………………郝广英,刘欣(17)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戴远华,郭敬,王颖(20)肿瘤专科护士在医护联合门诊中工作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孙瑛凝,赵洪武(24)中西医结合门诊护理专科护士管理模式优化实践………………………………牛丽强,田丽,杨喆,管迎芝,王健,曹艳晨,果海凤,陈博,李雪健,裴晓璐(29)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妇科中医护理专科门诊建设与实践……………………………李莎莎,刘颖,朱磊,刘静,卢英(33)中医绿色乳腺专科护理门诊的建设与管理…………………………………………………刘姗姗,唐玲,陈宏(37)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与实施方法……………………………………………………………苗玉鑫,孙艳荣(42)中医医院PICC 护理门诊建设实践与思考………………………………………许哲,赵楠,胥微,赵静涛(45)中医名医堂门诊患者护理需求调查及对策分析……………………………米薇,舒宝珍,唐玲,王华新,张永丽(49)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曹蕾,张丽君,唐玲,陈宏,鄂海燕(54)基于专病门诊的混合痔术后患者延续性中医护理实践………………………………秦沙沙,鄂海燕,魏永春,彭雨洁,唐玲,李野,王亚丽,董玉霞(58)主办单位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编辑部主编唐玲主任黄磊编辑尹佳杰吴银平编辑助理鄂海燕美术编辑王丽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5号联合立方广场3⁃203邮编210037电话025-********邮箱bjb@出版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社长叶振华电话025-********网刊http ://邮箱tg@学术推广上海乐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21-********本刊刊出所有文章不代表编委会以及编辑部的观点ZHONGXIYI JIHE HULIZHONGXIYI JIHE HULI2022年1月第8卷第1期中医全息刮痧治疗功能性便秘1例的护理……………………………………………………………………………………贾宗祎,胡海荣,唐玲(62)延续护理模式在中医护理门诊中的应用现状…………………………………………………………………………李旭,张莉莉,吉云飞,李明珠(65)论著基于“两性一度”的母婴护理特色模块教学设计与研究……………………………………………………侯小妮,刘宏,徐杨,陈延亭,孙瑞阳,马誉萁,金宁宁(71)中医气功八段锦干预社区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效果分析……………………………………………………栗娟,白建英,李洁,沈永青,戚素文,冯会玲(78)危重症患者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风险及相关分级护理措施分析……………………………………………………………………………………庄海燕,张媛媛,熊梅凤(84)中医特色护理“杂合以治”思想应用于1例玻璃体切割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护理体会……………………………………………………冯小慧,尹可欣,杨婷婷,唐玲,李野,段怡璇(89)经气管镜光动力治疗牙龈癌1例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王璐,张瑞芸,王鹏飞,杨蓉,成改萍,孙娜(93)中药蜡疗技术应用于1例骨痹患者的护理体会……………………………………………………………………………………芦琳,唐玲,李苏茜(97)中药雾化吸入在1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高雅,刘桂英,唐玲,周洁,张艳艳(101)穴位按摩联合隔姜灸治疗失眠1例的护理体会……………………………………………………刘翠,郑睿文,周慧,赵锦,唐玲,陈宏(106)中药涂药法治疗1例中风后II期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王海波,唐玲,李梦儒,杨宇,张诗语,张晨,吴铭杰,胡世荣(109)中药膏摩联合耳穴贴压缓解1例乳腺增生症疼痛的护理……………………………………………………耿志颖,何静,贾瑞晶,仲爽,唐玲,陈宏(113)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例的护理…………………………………………………………………………肖亚姿,唐玲,刘晓宇,卢英(117)经穴推拿联合五音疗法治疗1例脾胃不和型失眠患者的护理…………………………………………………………………………陈默岩,徐蓉蓉,唐玲,许冰(121)穴位贴敷治疗1例慢性肾脏病腰酸腰痛患者的护理…………………………………………………………………………刘司春,杨明颖,唐玲,邓建华(125)中药口护技术治疗1例急性脑梗塞后口腔异味患者的护理体会…………………………………………………………………………孟跃,龚欣雨,高波,唐玲(129)调查研究精神科护士从事失智症护理工作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顾丽琴,季彩芳,唐晓芳(133)ZHONGXIYI JIHE HULI2022年1月第8卷第1期案例分享1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并发食管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肖立香,苏云艳,伍梦雅(138)综述极早和超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干预方法进展……………………………………………………………………………………陆丽君,冯雪茉,卢运红(142)心理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进展………………………………………………………………………………………………曾倩,唐云婷(147)规范·标准·指南·共识推拿异常情况处理专家共识(2018年)……………………………………………………………………………………北京市中医技术质控中心(153)温和灸意外情况处理专家共识(2020年)……………………………………………………………………………………北京市中医技术质控中心(155)拔罐意外情况处理专家共识(2021年)……………………………………………………………………………………北京市中医技术质控中心(157)Volume 8Number 1January 2022Strengthening brand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impact of the journal …………………………………TANG Ling (1)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clinics and to drive nurs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 Jing (3)Considerations and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iz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utpatient service model …………LIANG Qiuhui ,CAO Yanxia ,WANG Xiujun ,WANG Jing ,JI Yingxia ,WANG Jingyun ,CHEN Yixiu ,LI Shuo (5)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outpatient clinic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nursing technology ………………………KONG Hui ,WAN Changxiu ,ZHOU Feng (9)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lin⁃ic under the mode of Green treatment of tumor ………………………LIU Shuhong ,ZHAO Yanan ,YAN Kang (13)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linic based on theor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O Guangying ,LIU Xin (17)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nursing service system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clinic …………………………DAI Yuanhua ,GUO Jing ,WANG Ying (20)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 nurse specialist in the doctor -nurse joint outpatient clinic ……………SUN Yingning ,ZHAO Hongwu (24)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f specialist nurses in outpatient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IU Liqiang ,TIAN Li ,YANG Zhe ,GUAN Yingzhi ,WANG Jian ,CAO Yanchen ,GUO Haifeng ,CHEN Bo ,LI Xuejian ,PEI Xiaolu (29)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gynec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linic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edical and nursing integration ……………LI Shasha ,LIU Ying ,ZHU Lei ,LIU Jing ,LU Ying (33)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st breast care clinic under the concept of green medicine ………………………LIU Shanshan ,TANG Ling ,CHEN Hong (37)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outpatient clinic ……………………MIAO Yuxin ,SUN Yanrong (42)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ICC nursing clinic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XU Zhe ,ZHAO Nan ,XU Wei ,ZHAO Jingtao (45)Contents SponsorAssociationofIntegrativeNursing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ompetence Im⁃provement Project OfficeEiditing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Editor-in-ChiefTANG Ling DirectorHUANG Lei EditorsYIN Jiajie WU Yinping Editorial Assistant E Haiyan Art Editor WANG Li Address NO.155,LongpanRoad ,Nanjing ,China Post Code 210037Tel +86-25-85552880E⁃mail :bjb@PublisherIntegrative Nursing Press Founder and CEO YE Zhenhua Tel +86-25-85630967Online Publishinghttp :// E⁃mail :tg@Academic PromotionShanghai Lehu Media Co.,Ltd Tel +86-21-31262772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Volume8Number1January2022Oral nurs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lution for a patient with bad breath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NG Yue,GONG Xinyu,GAO Bo,TANG Ling(129)Investigation on willingness of psychiatric nurses to engage in dementia nurs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GU Liqin,JI Caifang,TANG Xiaofang(133)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stent-graft infection and aortoesophageal fistula after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XIAO Lixiang,SU Yunyan,WU Mengya(138)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apnea in extremely and very preterm infants………………………………………………………………LU Lijun,FENG Xuemo,LU Yunhong(142)Research progres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ZENG Qian,TANG Yunting(147)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risk management for Tuina………………………………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Center(153)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risk management for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Center(155)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risk management for cupping therapy………………………………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Center(157)。

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对女性身心健康和生育能力有着不良影响。

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止痛、抗炎、消炎等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引起副作用,而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采用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将介绍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1.腹针通过穴位刺激,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环境的平衡,达到调理脏腑、治疗疾病的效果。

腹针是将细针针刺于人体腹部经络上的穴位,包括中脘、关元、气海、大肠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等。

腹部是人体的中央之地,也是人体“命门”所在。

腹针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脏腑,达到调整体内平衡的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有良好疗效。

2.艾灸艾灸是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将艾条点燃后,使其燃烧,然后将其放在穴位上,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艾灸有温通经络、祛寒散寒、调和气血、散瘀止痛等功效。

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艾灸能够加速脏器的新陈代谢,促进脏器血液循环,达到消炎、缓解疼痛的效果。

中药灌肠是在医师指导下,将药物加工成药液,通过灌肠的方式输入肛门,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结肠和直肠,达到消炎、驱寒、止痛、通经络、祛湿、温肾等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药灌肠能够直接作用于盆腔区域,使药物渗透到炎症部位,达到治疗病根的效果。

三、联合治疗腹针艾灸和中药灌肠的联合治疗能够综合发挥两者治疗效果,增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1.腹针艾灸能够调整身体气血,促进身体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增强对于细菌的抗感染能力。

2.中药灌肠能够直接作用于盆腔区域,使药物渗透到炎症部位,起到消炎、止痛、通经络的效果。

3.联合治疗能够综合发挥两者的优势,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副作用。

四、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2.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饮酒。

3.慢性盆腔炎患者要注意私处卫生,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本病与中医学的“带下过多”、“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病证相似;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瘾瘕”、“带下”、“痛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病证范畴。

【辨证论治】1.急性期治疗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高热阶段属实属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热减或热退,则以消瘕散结化湿为法;若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出现阳衰阴竭之证,则以急救为先,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热毒壅盛[证候] 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精神不振,恶心纳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秽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糙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若热毒传入营分,出现神昏谵语,高热汗出,口渴欲饮,烦躁不宁,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等气营同病之证者,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

方用清营汤加减。

神昏谵语者,可以本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芳香开窍。

(2)湿热瘀结[证候] 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斑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仙方活命饮加减。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治疗除内服药外,还应结合保留灌肠、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

(1)湿热瘀结[证候] 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秽臭;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尿赤便秘;舌黯滞,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二、适应症: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肌瘤、囊肿,腹痛,徵瘕积聚等。

三、禁忌症:孕妇,妇女月经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症,有阴道出血情况。

四、注意事项:(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五、操作方法(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整齐。

查看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200ml 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签、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石腊油、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3)配液:测温度(38——41°C)查对,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适量药液袋。

(4)操作要点:1)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

输液架移近床旁.2)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80°C角,臀部靠近床沿,铺治疗巾于臀下。

(5)灌肠(三注意:核对、轻摇药液、高度):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

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15—20cm(指导深呼吸、哈气),控制调节器,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 滴),固定,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6)拔管:撕胶布,缓慢拔出输液器,按揉肛门。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你了解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你了解吗
胡、郁金,寒湿严重的患者需在此药方基础上加配干姜、肉
桂。 服用方法:每天一剂,早晚 2 次温服。
( 二) 气滞血瘀型之行气导滞,化瘀止痛法
行气化瘀以行、通为法,该治疗方法以膈下逐瘀汤为主,
佐以通络止痛之品,达到行气导滞,化瘀止痛的治疗效果,其
中药配方为: 当 归 15g, 川 芎 12g, 赤 芍 15g, 桃 仁 12g, 红 花
30g。 患者如果伴有阳虚寒凝的症状,可在此药方基础上添
加附子 6g,桂枝 12g。 每晚 1 次,15 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
之后间隔 4 天,进行下一个疗程,一共治疗 3 个疗程。
采用加味红酱汤,煎汤保留灌肠,中药配方为:红藤 30g,
败酱草 30g,紫花地丁 20g,三棱 10g,丹参 10g,黄柏 20g,莪术
经验交流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你了解吗
李冰菱
一、 引言
慢性盆腔炎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病,是女性内生殖
器官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
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患有慢性盆腔炎的女性多有下腹疼
10g,川楝子 12g,延胡索 10g,茯苓 10g,当归 10g,川牛膝 10g。
每晚 1 次保留灌肠,14 天为一个疗程。
( 二)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理疗
灌肠中药配方为:丹参 25g,牡丹皮 15g,赤芍 15g,黄柏
10g,莪术 15g,知母 10g,牛膝 15g,车前子 15g,败酱草 25g,薏
( 三) 寒湿凝滞型之温阳化瘀,祛湿止痛法
温阳化瘀以温、通为法,该治疗方法以肾气丸为主,佐以
补气健脾通络止痛之品,达到温阳化瘀,祛湿止痛的治疗效
果,其中药配方为:黄芪 50g,薏苡仁 20g,醋延胡索 20g,鸡血

[盆腔炎,性疾病,中药]中药塌渍、灌肠等法综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中药]中药塌渍、灌肠等法综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

中药塌渍、灌肠等法综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摘要:目的通过中药塌渍、灌肠、内服,理疗等法综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

方法通过外治法,内服法,食疗法等3种方法综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

结果通过中药塌渍、灌肠等综合法对女性盆腔炎的缓解与治疗有明显效果。

结论可在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引入中药塌渍、灌肠等方法。

关键词:中药塌渍;灌肠;盆腔炎Abstract:Objective To treat femal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by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nema,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physical therapy. Methods Through oral administration, external treatment, therapeutic method of 3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femal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Results The relief and treatment of femal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apse and enema. Conclusion In the femal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e int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the collaps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 etc.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ollapse of a disease;Enema: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1盆腔炎性疾病立义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器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脓肿或囊肿、盆腔腹膜炎等,其中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多见。

隔姜艾灸肚子操作方法

隔姜艾灸肚子操作方法

隔姜艾灸肚子操作方法隔姜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缓解肚子痛、腹胀等症状。

下面是该疗法的详细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艾草、生姜、白米饭、洗净毛巾和一只空的瓶子。

将生姜切成薄片,放入瓶子中备用。

2. 准备肚子在进行隔姜艾灸时,需要先将肚子准备好。

可以先用温水洗净腹部,然后用毛巾擦干。

接着,将一小碗白米饭用热水泡开,趁米饭还热时,敷在肚子上,待其慢慢变凉。

3. 隔姜艾灸用准备好的生姜片取一个放在刚才敷好的米饭上,再用另一个生姜片盖住。

然后,将准备好的艾草点燃,将艾烟靠近肚子上的生姜,然后以约5公分的距离对准热烟,进行艾炙。

每次艾炙大约持续5分钟,根据个人感受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

如果感到过热或不适,可以用毛巾盖住,减少灼热感。

每次间隔5分钟后,可以再次进行艾炙,共进行2-3次。

4. 结束和注意事项艾灸结束后,用温水洗净肚子,并用干毛巾擦干。

注意保持肚子的温暖,可以在艾灸结束后继续敷上一块温热的毛巾。

此外,进行隔姜艾灸时,要避免吃冷饮、生冷食物和寒凉的水果,以免影响艾灸的效果。

隔姜艾灸的原理是通过热烟和姜片的刺激,使热能渗透到肚子深层,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腹部不适。

姜片可以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艾草则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的症状。

隔姜艾灸适用于一些腹部不适的症状,如腹痛、腹泻、腹胀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症,如急性腹症、胃溃疡等,不适合进行隔姜艾灸。

此外,孕妇、月经期间和体力不支的人也不适合进行隔姜艾灸。

总之,隔姜艾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法,可以在家中进行,有助于缓解腹部不适。

在进行隔姜艾灸时,要注意适量,根据自身感受调整灸的次数和时间,并注意保持肚子的温暖。

如果症状严重或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姜炙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目的】观察采用隔姜炙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月经期停用,月经干净3天后再开始第2个疗程,艾条炙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及炙少腹病变区域皮肤,每次约需30分钟,每天2次,十天为一疗程,患者自行施炙。

结果随访106例中痊愈91例,占85.8%,显效12例,占11.3%,无效3例,占2.8%,总有效率达97.2%,结论隔姜炙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最常见的妇科疾病,采用上述综合疗法治疗有一定疗效和安全可靠、经济、无毒副作用,所以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隔姜炙中药灌肠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如已形成慢性附件炎,则可触及肿块。

少数是急性盆腔炎演变而成,多数无明显急性盆腔炎发作史,多为逆行感染而致。

本人自2000-2013年在门诊收治妇女慢性盆腔炎患者285例,皆中药灌肠配合隔姜炙小腹治疗,经随访106例所见疗效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85例患者中,年龄最大52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6个月至28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4.25年。

285例患者都有妊娠史,其中239例有分娩史,28例有1次以上流产史,232例有放置宫内节育器史,16例患者继发不孕,经半年以上随访106例,以上病例收治前多数经口服中西药或肌注,静脉滴注西药以及腹热敷等治疗.用药其间症状改善,但仍呈反复发作趋势。

2.治疗方法
2.1药物组成灌肠方:丹皮25g,赤芍28g,桃仁10g,当归15g,三棱15g,柴胡15g,蒲公英30g,夏枯草15g,败酱草20g,金钱草20g,鱼腥草20g中药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月经期停用,月经干净3天后再开始第2个疗程。

2.2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给予艾条炙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及炙少腹病变区域皮肤。

隔姜炙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将燃端距离病变区域皮肤一寸左右,使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热感为度,炙至皮肤稍起红晕而循续移动,先炙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关元:当脐中下3寸。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归来:属足阳明胃经。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三阴交: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八髎穴: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
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再炙完整个病变区域,每次约需30分钟,每天2次,十天为一疗程,患者自行施炙.
2.3注意事项:1施炙应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皮肤和衣物,用过的艾条放入瓶内封严以防复燃,2妊娠妇女不宜隔姜炙.
3.治疗结果
在随访的106例患者中,治疗1个疗程病愈者45例,治疗2个疗程病愈者46例,2个疗程以愈者12例.3例无效,无效3例中2例自动终止治疗,1例诊断为盆腔结核改用抗结核治疗而愈。

16例继发不孕患者,除1例为盆腔结核而未妊娠外,15例已妊娠有子.
4.体会
4.1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产后發热,痛经等范畴,发病机制是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脾虚湿瘀互结及肾阳虚所致。

本病的性质是湿、热、瘀,故在治疗上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

在治法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一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已使用多年,是一个疗效肯定地治疗方法,方中当归、赤芍、三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之功,败酱草、丹皮、蒲公英、金钱草、夏枯草有清热解毒化湿之功,使用该药方灌肠,使药物经直肠粘膜吸收,很快在盆腔弥散,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性包块吸收。

4.2灸法又名灸疗。

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条的主要成份为艾绒,艾条中加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木香、细辛、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祛湿杀虫之品,加工后的艾条有如下作用:1温经通络,散寒祛湿。

2温补脾肾,回阳固脱。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盆腔炎症时,盆腔组织可因炎性细胞浸润而水肿,严重时可形成肿块或盆腔积液、渗血。

应用艾条炙少腹,通过艾条的上述作用,且燃烧时温和有力,能使热气内注,渗透肌肤。

温热的良性刺激进入盆腔组织,可增强组织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减少炎性渗透出,继而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与中药灌肠两者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于接受,能坚持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临床医学《隔姜炙少腹治疗女性盆腔炎随访96例体会》作者王泽梅朱世杰文章编号:1562-9023《2002》-08-0053-01
[2]论文网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作者:刘慧中图分类号:R2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9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