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简答题
成考政治简答题必背知识点
成考政治简答题必背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它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动力。
它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它的重点领域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它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成考政治必看重点简答题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四、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五、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六、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答:第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第二,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第三,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七、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2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八、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九、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十、简述劳动创造了人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十一、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十二、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答: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十三、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答: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十四、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答: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十五、简述人的价值答: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 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十六、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答:毛主席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毛主席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毛主席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三,毛主席思想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十七、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答:1毛主席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 3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十八、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答:毛主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这时中国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了;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组建了自己的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毛主席认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期;在这样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就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或其他形式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获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几次失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十九、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两步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毛主席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上篇和下篇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在这二者的关系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即把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看到两者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二十、简要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中国领导的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与武装斗争的开展密切联系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党的一切,没有就不可能有新型的人民军队,就不可能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 2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而统一战线问题主要也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发展和壮大,否则,则相反; 3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4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确地理解这三者及其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二十一、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答: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第五,正确领导;二十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答: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第三,农村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二十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题的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第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人多次奋斗的结局也证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正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阵地和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出发点;二十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答: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革命才能顺利发展,取得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主席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二十五、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答:第一,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政治简答题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在人们的认识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11、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答:(1)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之中,并在生产力系统中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革新、劳动对象的扩大,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2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答:“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3)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的控制作用。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第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第三,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
20、概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答: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做出了科学的概括: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政治简答题
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①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①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②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①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②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③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引导,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7、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作用:①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③缓解就业压力④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公有制经济的类型、地位及作用是什么?对此国家态度是什么?类型: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
政治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1、政治:2、政治学:3、行为主义:4、政治权力:5、政治权利:6、公共利益:7、国家:8、法治原则:9、君主制:10、二元君主制:11、共和制:12、国家元首:13、压力集团:14、政治社团组织:15、市民社会:16、政党:17、政党制度:18、公开性:19、政治秩序:20、政治共识:21、政治合法性:22、治理:23、政治参与:24、选举:25、选举制度:26、政治监督:27、社会监督:28、公民监督:29、政治文化:30、意识形态:31、政治信仰:32、政治革命:33、政治改革:34、政治稳定:35、宪政:36、有限政府:37、民主:38、民主化: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4、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5、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6、宪政体制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7、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8、构成宪法精神的原则统一体是什么9、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1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2、政治社团的特征是什么13、如何理解治理的含义14、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15、政治参与的意义有哪些16、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17、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18、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19、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20、民主的限度是什么21、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22、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23、民主可能的具有的缺陷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是指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简答题
1、政治解释多样性。
2(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2、政治的实质。
5、(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2)政治的实质是阶段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3、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22(1)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2)《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3)《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4)《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5)《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4、氏族的特点。
35(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2)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5、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大分工分别的影响。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1)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1)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2)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3)部落联盟的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1)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2)由于商业活动,土地买卖与变化,人们微微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6、恩格斯国家起源的论断41(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政治简答题与论述题汇编
政治简答题与论述题汇编1. 简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答案: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因为:(1)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符合我国国情。
(2)它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它动员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4)它保持了国家的独立和稳定。
3. 简述我国的政党制度。
答案: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3)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 简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 为什么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答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因为:(1)它有利于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它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政治简答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任选其四,每题10分)1.自然观及其基本形态答:不同的自然观,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所以,自然观的学习,同时也是思维方式的批判地学习过程。
其基本形态主要有以下5种:1)古代自然观:以介绍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自然观为主。
2)中世纪自然观:描述西方中世纪神学形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近代自然观:描述西方近代产生的机械的唯物的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关系。
4)现代自然观:描述在当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代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5)当代自然观的新特征:系统自然观和复杂自然观。
2.赫拉克利特答:赫拉克利特是最重要的自然哲学家之一,自发辩证法的奠基人。
它的主要观点如下: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火是万物流动变化的本质。
2)“这个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神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3)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而又新的水不断地往前流动。
4) 万物都根据逻各斯生成,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5)相反者相成,一切通过斗争而产生。
战争是普遍的,斗争就是正义。
“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一些人成为奴隶,一些人成为自由人。
海森堡对赫拉克利特思想的评价:“变化本身并不是质料因,因而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用火来代表它,把它当作一个基本元素,它既是物质,又是一种动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理学在某些方面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学说。
如果我们用‘能量’一词来代替‘火’一词,我们差不多就能用我们现在的观点一字不差地来重述(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1984. p.28.)。
恩格斯把赫拉克利特当作是希腊辨证世界观的代表:“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2023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简答题
2023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简答题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成人高考中也是必考科目之一。
对于政治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对一些常见的简答题进行准备和背诵。
下面将为大家列举一些2023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的简答题,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价值观念的总称。
其主要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指实现社会的公有制,消除一切剥削制度和阶级,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
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支撑。
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组织力量;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四、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①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②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③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政治简答题及答案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青年朱某,喜欢唱歌,经常约朋友在家唱卡拉,一唱唱到深夜,吵得邻居刘某无法休息。刘某多次上门向朱某提出意见,朱某振振有词地说:“我在自己家唱歌是我的权利,我喜欢什么时候唱就什么时候唱,别人无权干涉。你管得着吗?”刘某的哥哥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带着弟弟闯进朱家将朱某价值一万元的音响设备砸坏,刘家兄弟因此被警方拘捕,在派出所刘某反复强调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
()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这一权利给予特殊保护?(分)
()如果敲诈、抢劫、绑架、恐吓、凶杀等突发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应付?(分)
练习二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在八年级()班中,很多同学都有绰号:小田因为跑步很快而被其他同学起了“飞毛腿”的绰号;小刚因为长得矮胖而被起了“武大郎”的绰号;小立因为数学特别优秀而被起了“计算机”的绰号……
.【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法治国家】(分)
年月日上午时,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吴邦国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到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年通过了现行宪法,此后又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先后通过了个宪法修正案。到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件、行政法规多件、地方性法规多件,并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目前,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说明理由。
政治简答题
简答题1. 改革的意义(重要性,作用):(书14-17页)2.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是3.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成分及地位:(书18页)4.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书18页)5.每个人都是消费者。
面对丰富的商品和多样的服务,我们应如何学会选择?(中学生怎样做到合理消费?)(书20页)6.中学生怎样做到理财?学会科学理财的意义?(书22页)7.人民代表制度是如何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书27页)8.我国现阶段人民当家作主有哪些重要的制度保障?9.人民与人们代表的关系:10.我国当前存在的基层民主形式有哪些?发展基层民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书30页)11.怎样当好国家的主人?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书34页)1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及现实表现?(书41页)13.怎样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标准是?(书43页)14.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其内涵:(书43页)15.改革开放的内容,要求(书43页)16.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它们的表现?)(书37-39页)17.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书39页)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影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书49页)21.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及解决的措施(书50页)22.我国的资源现状及解决的措施:(书52页)23.科学发展观含义及应该怎么做?(书54页)2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实施这一战略?(书56页)25.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书62页,63页)26.科学技术的作用(61页,62页,63页)27.科教兴国战略(书61页-71页)28.科技创新(书66页)29.教育(书68页)30.人才强国战略(书69页)3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
政治基础百题-简答题
简答题专项训练1、每个人都存在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不断认识自己呢?(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2、每个人都想有高雅的生活,我们怎样追求高雅的生活呢?(1)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2)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3)遇到新鲜事物,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4)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盲目从众。
(5)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3、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不良诱惑,这些不良的诱惑会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怎样学会拒绝不良的诱惑呢?(1)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
(2)不良诱惑犹如病毒,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
4、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要想赢得别人尊重,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呢?(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角度,感同身受,推已及人。
(3)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5、当你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后,你便有了自立意识,这标志你开始走向成熟,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1)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小事做起。
(2)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6、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
东岸的羚羊系列能力比西岸强。
奔跑也比西岸快。
东岸的羚羊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群狼。
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它们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
人也是如此,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
政治简答题
1﹑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
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监督权。
包括批评权、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
包括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7)文化教育权。
包括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制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老人、妇女、儿童受国家保护权;(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2﹑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法服兵役。
(5)依法纳税。
3﹑公民应如何认真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各方面的道德义务。
4﹑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5﹑公民应如何行使言论自由权利?6﹑辨析题: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所以我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11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度的绝对自由。
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
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负法律责任。
7﹑作为公民应如何忠实履行义务?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8﹑我国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19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由此不仅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坚持用和平方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2、怎样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答:(1)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前3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来的。
(2)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的特点: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政治简答题
43.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案】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第一,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于实践;第二,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4.简述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
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解题指导】本题实际上是简要回答四个要点:(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一化三改”。
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和特点。
实质:“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特点:“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按照“起止时间”、“基本内容”、“核心”、“实质特点”记忆和掌握,不易遗漏答案要点,且便于记忆。
45.简述依法治国的内容和要求。
【答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政治简答题
政治简答题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①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①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②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①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②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③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引导,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7、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作用:①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③缓解就业压力④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公有制经济的类型、地位及作用是什么?对此国家态度是什么?类型: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
政治简答题
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和意义。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层含义是有机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在当前条件下,应特别强调它的第二层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表明,要认识我国的最大实际是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论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防止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思想武器。
2.简述改革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1)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面,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及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为什么新中国的建设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的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看,为适应当今国际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党的实际状况与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实质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要真正肩负起这一崇高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民族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第四、“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5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实施。
”第一,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二,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第三,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第四,贯彻执行“四个尊重”也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6.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利。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 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大合作,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共双赢。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相互了解。
) 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问题,在不造成“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
)7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8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意义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理论意义:①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0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事业。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11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消除各种体制障碍,改变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小、相对分散、总体实力弱的现状,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3、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步伐,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使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根本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几率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读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13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自治制度,不断推经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党的领导。
我们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绝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4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1、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3、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的压力;4、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6、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15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事务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的改变而改变。
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第一,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