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2022年我国化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我国化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我国化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原料上涨、能源短缺、物流成本高涨、通胀压力持续增加等宏观经济环境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进展的公敌,然而化肥行业却有其特别性,季节性强、流通性差、进退机制缺失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长期存在。

尽管市场调整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农业爱护政策压制化肥等农业物资价格的上涨,化肥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补贴政策以及化肥的延长政策的缺失使化肥生产处于长期亏损,而依靠高污染、高排放、高铺张、低效率的生产方式更是为化肥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利润渐渐萎缩雪上加霜,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管理运营水平成为限制中国化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中国化肥产业“十二五”进展重点已初步确定,其中企业整合和重组将成为重中之重,方案到“十二五”末,氮肥企业数量削减到200家以下,磷肥企业数量削减到150家以下。

化肥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在全球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不断削减,而人口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化肥在农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关系到人民的温饱、生存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工业要在提高产品集中度、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加快兼并重组等方面取得成效。

行业将向规模化、低成本、高效能、环保型、差异化方向进展,基本形成垄断竞争的产业格局。

以成本为导向的竞争模式成为主流化肥企业必需坚持成本事先战略,实施一体化进展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存力量,从而实现可持续进展。

主要缘由:一是竞争环境压力。

化肥产品特殊是基础化肥具有同质性,原料成本在销售收入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例如煤、自然气占尿素生产成本中70%以上。

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的状况下,只有通过降低成原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将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影响。

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会明显增加化肥、农药的规模化选购,化肥使用者的化肥购买议价力量将明显提高,犹如规模选购可以获得更低折扣一样,必定要求化肥出厂价格更廉价。

氮肥“十二五”:由氮肥大国向氮肥强国转变

氮肥“十二五”:由氮肥大国向氮肥强国转变

氮肥“十二五”:由氮肥大国向氮肥强国转变2010—20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和人口不断增加的形势,需要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这必将对氮肥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随着农村集约化生产的推进,农业对化肥的需求从单纯的总量增长转变为品种的优化、科学施用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十一五”是氮肥行业的快速发展期,氮肥产业从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融资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行业克服了金融危机和干旱、冰冻灾害等恶劣气候带来的重重困难,保证了工农业对氮肥的需求,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0—2015年也是我国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氮肥优惠政策逐渐减少的局面,氮肥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如何实现氮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氮肥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总之“十二五”期间氮肥工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表现在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增加对氮肥需求量;其次是国际氮肥新建产能逐渐投产,对我国氮肥工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对氮肥企业影响较大。

目前氮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投资过热,产能趋于过剩。

“十一五”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农业需求的拉动,氮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产能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盲目投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的现象,给氮肥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2006年至2009年,尿素新建装置产能1500多万吨,到2009年底我国尿素产能达6600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40%。

而目前国内实际需求产能不超过5500万吨/年,考虑适量出口调节因素,产能仍有600万吨/年富余量。

由于产能富余,为产能置换创造了条件,到2010年底,已有 300多万吨落后产能退出。

产业链的不平衡制约氮肥工业发展。

氮肥是“能源—氮肥—粮食”这一产业链的中间产品,上游是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下游是购买力低的农民,氮肥上下游产业链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氮肥行业的健康发展。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摘选)作者: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数字报?????点击数:153?????更新时间:2011-08-01氮肥工业是关系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氮肥工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场化改革、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品产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我国氮肥工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十二五”时期是氮肥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科学制定《氮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加快结构调整,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推动我国氮肥工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氮肥工业现状及面临形势(一)行业生产现状2010年全国合成氨产量5220.9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3%。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国。

2010年全国共有氮肥企业472家,其中尿素生产企业187家,已形成20个具有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其产能占行业总产能的68%,已有23%的合成氨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920万吨以天然气为原料,620万吨以煤为原料,为“十二五”期间氮肥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1、产能、产量、利润2010年合成氨、氮肥(折纯氮)、尿素(实物量)产能分别达到6560万吨、4700万吨和6600万吨,比2005年分别净增42%、35%和40%。

2010年我国合成氨、氮肥(折纯氮)、尿素(实物量)产量分别为5220.9万吨、3709.9万吨和5200万吨,比2005年分别净增12.8%、15.9%%和25.4%。

2010年1~11月份氮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2016亿元、2027.4亿元和35.1亿元,比2005年分别净增73.2%、80.1%和~62.2%。

氮肥行业利润处于历史低谷。

2、企业规模我国氮肥行业大、中、小企业并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装置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合成氨规模大于30万吨的大型企业有74家,占总产能的49.4%;大于8万吨大中型企业223家,占总产能82.4%,初步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格局。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概要2月上旬,国内各大网站发布了国家工信部《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其主要内容,以附件形式发布。

国家对化肥行业未来五年的规划方向如下:1、化肥行业发展趋势:(1)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减少化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化肥企业天然气价格、用电、铁路运输、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

2、化肥行业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氮肥、磷肥产能过快增长。

增加钾肥供应和资源保障能力。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率。

3、化肥行业发展目标:满足需求前提下、淘汰落后产能,维持整体自给有余,氮、磷肥完全自给并有少量出口,钾肥自给能力在60%以上,较以往的56%提升4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制定合成氨、磷铵、复混肥行业准入条件,上优汰劣、产能置换、逐步建立退出机制。

研究制定化肥行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及配套政策。

先进煤气化氮肥产能比例提高到30%。

45.80规模以上实现自主化。

4、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和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氮肥企业和煤炭企业联合建设化肥用煤生产基地,保障化肥用煤稳定供应。

支持企业在能源产地和有条件的粮棉主产区建设大型尿素生产基地。

在云、贵、鄂、川建大型磷肥基地。

青海、新疆建设钾肥基地。

复混肥和掺混肥料主要在消费区域建立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走出去发展复合肥。

产品结构调整:尿素仍是重要的氮肥品种,占氮肥比重还将上升10个百分点。

规划到2015年,尿素占氮肥的比重由目前的60%多上升到70%左右。

磷铵占磷肥比重由目前的62%上升到70%左右。

对甲醇发展的规划:基调是产能基本不增长,沿海布局促进口低价国际甲醇做下游产品。

2006—2010年,中国甲醇产能增加2847万吨,截至2010年底甲醇产能达3803万吨。

而同期,中国甲醇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约20%,根据对下游行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规划到2015年国内甲醇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左右。

磷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磷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一、磷复肥工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一)行业现状1、基本情况我国磷复肥工业建国后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多方引进到基本实现国产化,从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发展历程,并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11月末,我国共有规模以上磷复肥企业1553家,比2004年增加510家;从业职工25.5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3万人;资产总计1655亿元,是2004年的2.3倍;实现销售收入2027.7亿元,是2004年的3.2倍;实现利润57.1亿元,比2004年增长83.6%。

2、现有能力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P2O5,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60%,其中,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5%,比2004年增长140%,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CMP)产能约下降20%。

高浓度磷复肥中,磷酸二铵(DAP)和磷酸一铵(MAP)实物能力都已经超过1400万吨,磷酸基NPK复合肥约1100万吨,重过磷酸钙(TSP)约200万吨,硝酸磷肥(NP)90万吨。

3、产量“十一五”期间我国磷肥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基本实现了自给,2007年实现了自给有余,由世界第一进口大国变为净出口国,当年出口磷复肥产品占到世界贸易量的20%以上。

2009年磷肥产量达到1386万吨P2O5,创历史新高,比2004年增长36.2%,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1061.5万吨,比2004年增长93.3%,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产量324.2万吨,比2004年下降30.8%。

高浓度磷复肥中:DAP产量1045.4万吨(实物量,下同),比2004年增长139%,是所有磷肥产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种;MAP产量835.2万吨,比2004年增长101%;磷酸基NPK复合肥产量849.9万吨,比2004年增长32.4%;TSP产量131.6万吨,比2004年增长47.5%;NP产量66.3万吨,与2004年持平。

“十二五”钾肥行业规划重点整理

“十二五”钾肥行业规划重点整理

“十二五”钾肥行业规划重点整理我国的钾肥工业建国后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多方技术、设备引进到实现国产化,并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十七届五中全会过后,我国从“十一五”迈向了“十二五”。

“十二五”纲要中的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指出,石化行业要积极探索原来多元化发展新途径,重点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加快化肥原料调整;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

“十二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的发展仍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国产、境外、进口三部分有机组合、互相支持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钾肥工业的发展还要与农业长夜结构调整相适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针对我国非传统钾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前期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重点开展利用盐湖低品位钾矿、海水钾、不溶性钾矿、井盐钾等资源的自主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选择典型矿点建设规模化示范工程,为形成我国自主保障的钾肥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示范。

我国钾肥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更好地满足农业需求。

钾肥工业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配合农业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生产出适应农业需求变化的各种含钾肥料,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二是促使我国向钾肥强国迈进。

目前我国已成为钾肥第四生产大国,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利用海水提钾及新型不溶性钾资源—钾长石,使整个行业跨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为保持可溶性钾资源可持续发展更多年,要控制总的可溶性钾资源总量,加强政策引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盲目扩张。

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对却泛资源、管理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

土壤肥料十二五规划

土壤肥料十二五规划

恩施州土壤肥料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口粮田建设、武陵山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茶园节水灌溉示范等一批项目的陆续实施,“十一五”期间,全国土肥行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恩施州土肥系统沐浴着春风,开创了建国以来土壤肥料工作又一次新的壮举。

自2005年利川市成为首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试点县以来,全州六县二市以及州直农业场所全部纳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范围,截止2010年7月,中央财政在恩施州共投入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2875万元,武陵山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茶园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资金600余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州全面推广,截止2009年底,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0万亩次,施用配方肥50万吨,按每亩节本增收30元计算,累计节本增收3.6亿元。

节水技术推广初见成效,全州共建立茶园节水示范核心区5个,示范面积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

“十二五”即将来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进入尾声,口粮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等项目正在实施,耕地质量评价提上议事日程,全国土肥系统面临着新一轮的职能调整和角色定位,恩施州土壤肥料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突出重点,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实现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为主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耕地地力提升,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PH值状况为重点,全面推进恩施州土壤肥料事业进步,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加强提供基础保障。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口粮田和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良、加强耕层土壤酸化治理力度、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和微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水土保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进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开展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九项工程及技术措施的实施,力争到2015年,实现有土、肥、水障碍因子的土壤主要粮食作物增产10-15%;经济作物增收20-30%;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20-30%;化肥平均利用率达到35-40%;土壤有机质提高0.2-0.4%;PH值小于4.5的强酸性土壤控制在总面积的5%以内;地力提高0.5个等级。

论十二五规划期间化工的发展

论十二五规划期间化工的发展

论十二五规划期间化工的发展产业转型提高精细化工的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的企业可通过整合、参股、并购等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国际化大型石化化工企业集团。

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行业也面临有实力的生产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及跨国经营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促进产品开发,形成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高科企业。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以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功能材料,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性价比高且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专用化学品,加快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节奏,提高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绿色工艺染料和环境友好型涂料的比重,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成分比例,大大提高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及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的国内保障能力。

技术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力支撑。

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十二五”规划期间的技术创新任务要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关键技术,如废弃农药包装瓶回收再利用技术、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的新型复合材料生产技术以及开发环境友好型涂料、胶黏剂、水处理剂等新技术等。

技术创新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

东部地区将为产业转型升级身先士卒,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力争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先行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及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区,其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资源精加工、新材料和绿色食品基地及区域性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是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宁夏沿黄经济区及天山北坡等地区。

磷复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磷复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磷复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摘选)作者: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数字报点击数:211 更新时间:2011-07-28我国磷肥生产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扶持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磷复肥工业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多方引进到基本实现国产化、从全部依赖进口到自给有余,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磷复肥的生产为保障我国农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证粮食安全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十五”、“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浓度磷复肥行业特别是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关键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行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但也逐渐暴露出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矛盾和问题。

一、磷复肥行业现状及“十一五”取得的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现有规模以上磷肥生产企业366家,复混肥料生产企业1307家。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复肥生产能力约为2000万吨P2O5,其中磷酸二铵生产能力1500万吨,磷酸一铵1400万吨,重过磷酸钙200万吨,硝酸磷肥100万吨,以磷酸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料110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产能相比“十五”末约增长了90%;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产能3000万吨,比“十五”末约下降20%。

(一)产量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产品结构大为改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磷复肥工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5年我国P2O5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国产磷复肥实现了产销基本平衡;2007年则实现自给有余。

2010年我国磷复肥产量已经达到1582.3万吨(折100% P2O5,下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7.1%;2010年高浓度磷复肥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82%,比“十五”末提高了22个百分点;自给率120.2%,国产磷复肥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6.8%,国产磷复肥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且有相当数量的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

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规划

《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对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及农产品贮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我国90%的农药用于农业生产,非农业用途农药占10%左右。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为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我国农药生产企业1800多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6万人。

2010年实现现价销售产值1589.6亿元,利润86.9亿元,资产总额1246.9亿元。

2010年我国共生产农药234.2万吨(折有效成分),同比增长20.4%,出口61.3万吨,同比增长20.8%。

2010年,我国农药原药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制剂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销售额超过10亿的农药企业超过8家,主营业务为农药的上市公司18家。

如表1所示。

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目前,我国可常年生产260多个原药品种,3000多个制剂品种,高毒农药削减计划实施顺利,到2007年,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品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通过对一批高效、低毒杀虫剂产品优化生产工艺,高效低残留品种已占95%。

从三大类品种结构来看,杀虫剂比重不断下降已从2005年的41.8%,降低到2010年的31.4%,杀菌剂和除草剂比重已由2005年的10.1%和28.6%调整为2010年的7.1%和45.0%,品种结构有较大改善。

如表2所示。

科研开发能力有所加强。

“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强了科研开发的投入,建立了南北农药创制中心,依托现有国内农药科研力量,创制出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效农药品种,如杀虫剂硝虫硫磷,除草剂丙酯草醚、杀菌剂氟吗啉等。

(二)存在问题我国农药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

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
示、就地或手动遥控。 绿色环保产品少,高毒高残留农药仍未淘汰。目前,适合我
国国情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环保农药品种发展缓慢,高毒高残 留农药品种仍占一定比例,特丁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等 20 多种高毒农药品种仍需进一步削减和替代。
环境资源问题突出,废弃物缺乏有效处置。农药原药生产未 反应的原料和副产物回收率低,废水含盐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浓度高,一些特殊污染因子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大部分原药生 产企业不具备有效处理特殊污染物的能力。制剂中含有毒有机溶 剂的品种仍较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尚未全面开展。
18.6
1
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我国常年生产 260 多个原药品种,3000 多个制剂品种。从三大类农药品种结构来看,杀虫剂比重不断下 降,已从 2005 年的 41.8%,降低到 2010 年的 31.9%,除草剂和 杀菌剂比重已分别由 2005 年的 28.6%和 10.1%调整为 2010 年的 45%和 7.1%,生物农药发展步伐加快。高毒农药削减计划实施顺 利,2007 年停止生产甲胺磷、久效磷等 5 种高毒有机磷品种,高 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比重降至 5%。
我国农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表
指标
产 值 产 量 出口量 进口量 表观消费量 (亿元) ( 万 吨 ) ( 万 吨 ) ( 万 吨 ) (万吨)
2005 年
613.9 114.7 42.5
3.7
75.9
2010 年 1625.6 234.2 61.3
5.1
178
年均增速(%) 21.5 15.3
7.6
6.6
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对高环境风险农药替代、 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发展、高浓度含磷、含盐等废水治理等技术 改造,加快实现大型企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连续化、自动化,提高 农药生产本质安全水平。限期分批淘汰和禁用 22 种高毒农药, 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落后农药产品和生产工艺技术 装备。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一、《规划》出台的必要性是什么?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能源、基础原材料及农用化学品等,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技以及百姓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密切相关,具有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末期,全行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约11%。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同样促进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前所未有的发展。

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但是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石化和化学工业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产能增长过快,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安全环保隐患突出,高端产品比重仍然偏低,行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变。

由于石化和化学工业具有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产过程工艺复杂、产业链条长、技术装备水平要求高、污染排放量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结构调整任务重等特点,需要国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分布、城镇化建设、以及生态、安全、环保等因素,统筹石化和化学工业的规划与布局,因此,有必要编制和实施《规划》,以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突出宏观指导作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同时配套发布四个子规划是基于什么考虑?为突出重点,强化引导作用,工信部同时配套发布了《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四个子规划。

烯烃工业是石化领域的基础及核心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主要产品有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三大合成材料及其下游衍生物,为大部分高端石化产品提供原料。

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1 赵海燕 , ] 李德高 .高 纯电子化 学品技 术研发 现状 及必须解 决 的基本问题 [ ] J .云南 化工 ,0 9 ( :7~3 . 20 ,5)2 1 2 殷宪 国 .电子级磷酸工业化战略及其 配套技 术 J .硫磷设计 ] ] 与粉体工程 ,0 0,2 :5~1. 2 1 ( )1 8
5 李 天 祥 , 白 玉 , ] 李 刘 飞 .湿 法 磷 酸 中有 机 物 的 脱 除 方 法 [ ] J.
无 机 盐 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8 ( 2) 4 4 . 2 0 , 1 :6— 9
发有 机一 无 机 复合 膜 解 决单 一 膜 的 缺点 ; 次改 性 其
膜 的应 用有 利 于降 低 膜 与离 子 问作 用 力 , 轻 膜 污 减 染 , 长膜使 用 寿命 , 延 也应 当引起重 视 。
( 稿 日期 :0 0—0 收 21 5—2 ) 5
磷 复肥 工 业“ 二五 " 展 规 划 要点 十 发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拟定 了我国磷复肥 工业 “ 十二 五 ” 发
展规划 , 点如下 。 要
1 指 导 思想
功能肥料 , 适用 于节水 农业 的滴灌 肥料 , 采用肥 水 一体化技 术的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及各种专用肥 。
[ ] 黄维菊 , 8 魏 星 .膜 分 离 技 术 概 论 [ .北 京 : 防工 业 出 版 M 国
社 ,0 8 5 ,7 2 0 :37 .
6 结 束 语
电子级 磷酸 的制 备研 究 已成为 当今 磷化 工技 术
[ 华耀 祖 .超滤技术与应用 [ .北京 : 9] M] 化学工业 出版礼 ,04: 20
2 8 6 .
开发 的热点 。一 些 大学 、 研 院所 、 科 企业 投入 相 当力 量 , 开发 2 ta电子级磷 酸工 业 化示 范装 置及 工 在 0k /

化肥工业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

化肥工业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一、发展现状 (1)(一)取得的成绩 (1)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1)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3.循环经济初见成效 (2)4.技术装备取得突破 (3)(二)存在问题 (3)二、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 (4)(一)发展趋势 (4)(二)需求预测 (4)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发展目标 (5)四、重点任务 (7)(一)加快结构调整 (7)(二)优化产业布局 (7)(三)推动技术进步 (8)(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9)(五)强化安全发展 (9)五、保障措施 (10)(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10)(二)完善行业准入制度 (10)(三)鼓励科技创新 (10)(四)完善化肥市场调控 (10)(五)加强行业运行监测 (10)(六)发挥中介组织作用 (11)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

一、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绩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经过多年努力,尿素、磷铵等主要化肥产品从大量依赖进口到自给有余,钾肥国内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化肥产量6620万吨(折纯,下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0%。

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尿素、磷铵、氯化钾产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7%、16.7%和6.3%。

2010年进口化肥386万吨,出口化肥733万吨,表观消费量约6273万吨,较好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表1“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化肥品种产量单位:万吨种类2005年产量2010年产量年均增长率(%)45974963 1.551786620 5.0氮N)38094521 3.5氮N)19952516 4.7P2O5)120617017.1P2O5)488105716.7K2O)15939720.1K2O)176239 6.3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得到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

一、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绩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经过多年努力,尿素、磷铵等主要化肥产品从大量依赖进口到自给有余,钾肥国内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 年我国化肥产量6620 万吨(折纯,下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0%。

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尿素、磷铵、氯化钾产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7%、16.7%和6.3%。

2010 年进口化肥386 万吨,出口化肥7 33 万吨,表观消费量约6273万吨,较好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得到改善。

高浓度化肥比重日益提高,整体达80%。

钾肥国内保障能力由2005 年的24%提高到2010 年的56%。

复混(合)肥、掺混肥、缓控释肥等专用肥料得到快速发展。

企业大型化进程加快。

“十一五”末已形成24 个百万吨级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其中3 家企业产能达500 万吨级,大中型化肥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氮肥行业形成20 个尿素产能超过百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占总产能的68%。

磷肥行业形成2 个磷铵产能超过200 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钾肥行业形成2 个百万吨级大型企业集团。

产业布局逐步合理。

原料本地化的合成氨产能比例达到53%。

磷肥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磷资源丰富的地区。

青海盐湖、新疆罗布泊钾肥规模逐步扩大。

化肥产业布局正逐步形成基础肥料向资源地、专用肥料向用肥市场调整的格局。

3.循环经济初见成效氮肥企业的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约50%的企业建设了综合利用的热电联产装置,二氧化硫回收利用,冷却水、中水循环利用等逐步得到推广。

湿法磷酸精制、硫酸低温位热能回收、磷石膏制石膏板、制砖等大规模综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

钾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

4.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具有知识产权的水煤浆、粉煤加压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与装备已成功应用于氮肥行业,30 万吨/年合成氨、大颗粒尿素已实现自主化。

30 万吨/年磷酸、60 万吨/年磷酸二铵、80 万吨/年硫磺制硫酸、40 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均基本实现自主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钾肥生产工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百万吨钾肥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存在问题能源资源约束大,生产成本较高。

2010 年氮肥行业消耗煤炭资源约8500 万吨、天然气100 亿立方米。

随着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氮肥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大部分企业一直处于亏损边缘。

磷肥生产所需硫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60%。

我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平均品位仅17%,富矿只占6.6%,且胶磷矿多,采选成本高。

我国钾资源相对贫乏,对外依存度近半,国际市场钾肥价格波动不定,影响农业生产。

产业集中度不高,落后产能依然较大。

我国合成氨企业472家,平均规模仅14 万吨,小于8 万吨的企业仍有249 家。

有磷酸装置的磷肥企业90 多家(其中磷铵企业80 家),80%的磷酸生产企业规模不到10 万吨。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生产企业4400多家,平均规模不足5 万吨。

中小氮肥厂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能耗高。

小型磷肥厂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磷石膏无序堆放对环境影响大。

复混肥企业点多面广,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企业农化服务水平低,行业发展模式尚需完善。

我国化肥企业在产业链中仍局限于生产制造领域,主要依赖资源投入、产能扩张带动发展,生产企业农化服务发展滞后,不适应现代农业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发展的需要,造成施肥不科学、肥效利用率低,面源污染严重。

二、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一)发展趋势我国人多地少,通过化肥实现农业稳产、增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化肥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以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格,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成为未来农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目前化肥企业仍享受部分优惠政策(包括享受天然气、用电和铁路运输等优惠价格及免征增值税),随着化肥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化肥企业经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需求预测我国化肥消费90%用于农业,10%用于工业。

2010 年我国化肥表观消费量为6273 万吨,其中农用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36∶0.18。

根据“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的品质要求和多样化发展等因素预测,2015 年农用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按1∶0.38∶0.25 考虑,兼顾工业需求,预计2015 年我国化肥需求总量及结构见表3。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以转变化肥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控制氮肥、磷肥产能过快增长,增加钾肥供应和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总量目标。

“十二五”期间,化肥工业在满足农业、工业基本需求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产量整体自给有余,其中氮肥、磷肥完全自给并有少量出口,钾肥国内保障能力达到60%以上,基本满足科学施肥的需要。

产业集中度。

到2015 年,氮肥、磷肥和复混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

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

2 家大型钾肥企业集团规模进一步壮大。

产品结构。

到2015 年,尿素占氮肥的比重达到70%左右,磷铵占磷肥的比重达到70%左右,无氯钾肥满足国内需求,单质肥复合化率、大颗粒尿素比重逐步提高。

技术进步。

积极推广先进煤气化和煤基多联产技术,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氮肥产能比例提高到30%,年产45 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装置(或以上规模)实现自主化。

不断提高中低品位磷矿石和磷石膏的利用效率和水平。

氯化钾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盐湖卤水制取硫酸钾技术进一步完善。

掺混肥料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

进一步提高农用化肥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

研究制定尿素、磷酸二铵的粒径标准。

节能减排。

合成氨综合能耗降至1350 千克标准煤/吨,其中以天然气和焦炉气、无烟块煤、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降至1150 千克标准煤/吨、1300 千克标准煤/吨及1650 千克标准煤/吨以下;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

四、重点任务(一)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改进提升尿素、磷铵、氯化钾和硫酸钾(镁)等基础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熔融磷钾肥料、液体肥料等多元肥料,鼓励发展按配方施肥要求的复混肥和专用肥,重视发展中、微量元素肥料、缓控释肥料。

加快兼并重组。

抓住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契机,加快促进基础肥料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逐步形成以大型化肥企业为主导的生产经营格局。

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及建设化肥基地,进一步壮大经营规模和实力。

引导大型能源企业与氮肥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

提升农化服务。

鼓励大型化肥企业以生产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加强质量专业人员培养,着力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加快建立高效的供销和服务体系,扩大农化服务业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化肥流通成本。

推动地方开展测土配方,实现精准施肥,防止和减少过量施肥,提高肥效,降低面源污染。

(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和优势企业集中。

结合兼并重组、原料结构调整和上大压小,支持企业在能源产地和有条件的粮棉主产区建设大型尿素生产基地。

在云、贵、鄂、川等磷资源产地,依托现有企业完善大型磷肥基地建设。

重点依托青海和新疆钾肥资源优势建设大型钾肥基地,青海基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新增100 万吨钾肥产能(实物量),新疆基地力争新增170 万吨钾肥产能(实物量)。

同时加快境外钾肥基地建设步伐。

复混肥和掺混肥料主要在消费区域建立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三)推动技术进步氮肥。

开发和推广大型合成氨、尿素国产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和推广低阶煤、高硫煤加压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高效率、大型化脱硫脱碳、变换、气体精制、氨合成和新型催化剂等先进净化和合成技术,利用造气炉渣、煤末、吹风气等资源,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热电联产,鼓励提高锅炉压力等级,开展能源梯级利用。

磷肥。

重点开发和推广中低品位磷矿制酸及磷酸精制技术,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型硫酸、磷酸、磷铵装置自主化技术和装备,氟回收和高附加值氟产品生产技术,硫铁矿铁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低浓度烟气回收制酸、煤化工硫回收等含硫废弃物回收制酸技术,硫酸余热利用技术,磷石膏低能耗制硫酸联产水泥、制硫酸钾副产氯化铵、制缓凝剂、化学法转化等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钾肥。

重点研发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盐湖卤水直接提取硫酸钾技术,难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硝酸钾生产新技术,海水提钾技术。

复混肥。

重点开发、推广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生产技术及装备,水溶性肥料、新型包裹材料和制剂生产技术,建立和完善复混肥标准。

(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鼓励氮肥企业和煤炭企业联合建设化肥用煤生产基地,保障化肥用煤稳定供应。

根据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及天然气价格调整,引导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企业调整原料结构。

加强磷矿特别是中低品位磷矿采选能力建设,在云南、贵州等地建成1800 万吨磷矿采选能力,新增200 万吨硫铁矿采选能力,力争探明6-8 亿吨磷矿和1 亿吨硫铁矿资源储量。

加快国内钾矿资源勘探,开发利用难溶性钾矿资源,加快钾肥工业“走出去”步伐,力争在境外建成200 万吨氯化钾生产基地。

(五)强化安全发展加强化肥企业安全生产,对位于城区的老装置研究制定搬迁规划,新建装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或集聚区,保证与周围居民区的安全距离。

加大安全投入,不断利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安全改造,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度。

鼓励企业对新建的化肥装置进行危险和可操作研究分析(HAZOP)和安全完整性评价(SIL)。

鼓励化肥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加强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积极倡导责任关怀。

五、保障措施(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开展化肥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支持氮肥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磷石膏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加工利用、钾肥工业发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和新品种产业化项目。

支持化肥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两化融合。

(二)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合成氨、磷铵、复混肥行业准入条件,通过上优汰劣,产能置换,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研究制定化肥行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及配套政策。

(三)鼓励科技创新通过对国内各种煤气化示范技术进行评估,开展技术试点推广应用,鼓励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