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HIV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HIV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HIV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随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医院感染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确保医疗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预防和控制HIV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HIV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福祉。

1. 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在医院中,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HIV传播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该制定并执行感染控制政策,包括:(1)洗手:医务人员应该经常和彻底地洗手,特别是在与患者接触前后。

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消毒液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体,减少感染的风险。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

这些装备可以防止体液的直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规范操作程序: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并强调无菌操作。

这可以减少穿刺伤害和其他潜在的HIV 传播途径。

2. 安全注射和穿刺伤害防护安全注射和穿刺伤害防护是减少HIV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做法:(1)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医务人员应该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每次使用前后都进行妥善的处理。

这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2)正确处理废弃物:医院应建立正确的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经过安全的处理和处置。

这包括正确分类、密封和标记,以防止废弃物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和感染。

(3)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提供培训和教育,教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和处理医疗设备,以及对注射和穿刺伤害进行紧急处理。

这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并减少意外的发生。

3. 艾滋病病毒筛查和教育艾滋病病毒筛查和教育是防止HIV医院感染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相关的建议和做法:(1)定期筛查: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HIV筛查,以及其他可能的传染病筛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病人教育:医院应该向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包括感染途径、预防措施等。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第一篇: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 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 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 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根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技术专家组。

负责本院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开展工作督导与检查工作。

二、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 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

三、在婚前保健门诊、产科门诊、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四、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

五、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六、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适宜的干预措施。

七、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管理, 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 保障工作顺畅运转。

八、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应当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 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 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九、加强信息管理。

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

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 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十、监督指导与评估。

定期开展自查与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工作质量。

第二篇: 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总结XX妇幼保健所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总结为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梅毒、乙肝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现将XX年1月至8月此项工作总结如下:一、具体数据:全区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 727 人, 检测率为 100%, 发现阳性孕产妇 0 例, 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727 人, 检测率为 100%, 发现梅毒孕妇 2 人, 梅毒感人产妇人, 所生婴儿人,感染人, 梅毒孕产妇规范诊疗人, 所生婴儿规范诊疗率人, 孕产妇进行乙肝检测 727 人, 检测率为, 表面抗原阳性人, 城西医院产科领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疫苗支, 注射2支。

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5篇)

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5篇)

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3、按照____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____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一:引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采取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内艾滋病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二:前期准备1.制定感染防控策略:医院管理人员应制定适用于艾滋病防控的策略和措施,包括感染防控目标、责任分工、预案编制等。

2.设立感染防控专职部门:医院应设立感染防控专职部门,负责相关工作并与各科室协调配合。

三:职责分工1.院领导层:负责制定感染防控政策和决策,并监督整个防控工作的落实。

2.感染防控专职部门:负责制定防控方案、反馈监测数据、组织培训等工作。

3.临床科室:负责执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具体工作,包括开展宣传教育、规范操作流程、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4.护理人员:负责病区的感染防控工作,包括消毒、隔离、监测等。

5.后勤保障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和消毒工作。

四:感染预防1.医务人员健康检查:具备艾滋病相关职业危险的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感染人员并进行控制。

2.艾滋病病例报告:医院要建立病例报告制度,对发现和确诊的艾滋病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登记。

3.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

4.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病区、科室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感染控制1.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口罩、手套、帽子等,并严格按照手卫生操作规范执行洗手程序。

2.消毒措施:对医疗器械、工作场所、床单、衣物等进行规定的消毒处理,确保病区环境无菌。

3.隔离管理:将艾滋病患者进行单独或隔离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疗废物处理:将感染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密封和专门处理,防止废物传染病毒。

附件:1.感染防控操作流程图2.艾滋病病例报告表格3.医疗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律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各种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各种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制度一、管理对象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二、管理目的规范艾滋病、梅毒、乙肝各种信息资料管理程序,提高信息管理质量。

三、管理要求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妇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每月5日将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上报县妇幼保健院。

3、各级医疗机构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或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和个案信息调查,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要求及时填写上报县妇幼保健院。

4、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认真核对各类原始登记与记录,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

5、县妇幼保健院汇总、审核各医疗机构的月报和个案卡上报到市妇幼保健院。

6、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工作制度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艾滋病预防控制程序

艾滋病预防控制程序
四、爱滋病病期(1年左右)
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不能抵抗任何感染,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症而最终死亡。
艾滋病早期表现:
据国际研究和临床经验,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单独出现口腔症 状。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
1•白色念珠菌病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或者发生在口腔的 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有人认为 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性指标。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本:R01
页次:1/2共2页
管理程序文件
艾滋病预防控制程序
1•目的
预防和控制爱滋病的发生,提高员工预防爱滋病感染意识,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全厂所有员工
3、爱滋病介绍、预防与控制:
艾滋病(AIDS)是一种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疾患,它使人体丧失免疫能力,破 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无法抵抗各种疾病的感染入侵,从而很快导致死亡。
3、发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本:R01
页次:3/2共2页
管理程序文件
艾滋病预防控制程序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人体受到一般的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后,体内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 用,将其消灭或消除,从而恢复健康。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就是主力军,在消灭细菌或 病毒,抵抗疾病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淋巴细胞一旦碰上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时,它不但不能消灭它,反而成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长繁殖的场所,因为此病毒可以钻进淋巴 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将淋巴细胞逐渐破坏,直至最终彻底消灭所有的淋巴细胞。(进入人体后

艾滋病个人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规程

艾滋病个人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规程

艾滋病个人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规程1.目的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规程。

2.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艾滋病个人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

3.职责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

4.工作程序4.1个人安全防护个人防护及HIV采样室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4.1.1防护服a.HIV采样室应为每个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服,包括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

平时应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实验室清洁区内专用存放处。

b .离开HIV采样室时,应脱去。

每次穿过的污染的白大衣应及时放入污衣袋中,待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

c.当含有HIV的液体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防渗透性的(如塑料)围裙。

d.当发现白大衣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e.HIV采样室应配备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

4.2个人防护高标准的个人防护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

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皮肤的任何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4.2.1进入HIV采样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4.2.2进入HIV采样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

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

4.2.3离开HIV采样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4.2.4严禁在HIV采样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3建立安全制度按要求做好安全操作的管理。

4.3.1无论是否发生意外事故,每年都要对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修订,并有记录。

4.3.2制定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建立意外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4.3.3科主任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和职业暴露事故进行调查、登记、处理和报告。

4.3.4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并定期检查。

4.3.5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与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和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等。

436 HIV采样室所有人员应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逐级上报制度为规范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二、管理目的1. 规范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报告程序,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2. 及时掌握艾滋病、梅毒、乙肝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协作,提高防控工作效能。

三、管理要求1. 信息报告范围(1)艾滋病、梅毒、乙肝病例报告;(2)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咨询信息;(3)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4)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项目实施情况;(5)艾滋病、梅毒、乙肝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2. 信息报告程序(1)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和汇总本机构艾滋病、梅毒、乙肝相关信息,并于每月5日前上报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审核、汇总本地区艾滋病、梅毒、乙肝相关信息,并于每月10日前上报至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审核、汇总本地区艾滋病、梅毒、乙肝相关信息,并于每月15日前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审核、汇总本地区艾滋病、梅毒、乙肝相关信息,并于每月20日前上报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汇总全国艾滋病、梅毒、乙肝相关信息,并定期发布疫情通报。

3. 信息报告质量要求(1)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确保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上报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质量。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信息报告表格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使用国家统一制定的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报告表格,确保表格内容完整、规范。

五、信息安全与保密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严格遵守信息安全与保密规定,确保艾滋病、梅毒、乙肝相关信息不被泄露。

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法

word中华人民某某国传染病防治法〔全文〕〔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如此第二章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疫情控制第五章医疗救治第六章监视管理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如此第一章总如此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1 / 20word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与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引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艾滋病疫情。

针对艾滋病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防控的角度,对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行详细讨论。

概述: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防止艾滋病在医院内传播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艾滋病病人管理、医务人员防护、医疗设备消毒等方面。

通过严格的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医院可以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正文:一、艾滋病病人管理1.隔离病房建设: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艾滋病病人隔离病房,确保艾滋病病人得到妥善的隔离治疗。

2.专人照顾:为艾滋病病人配备专人照顾,确保病人的生活起居和医疗护理得到及时的协助。

3.就诊流程管理:制定艾滋病病人就诊流程管理制度,减少病人和其他患者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医务人员防护1.健康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培训,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防范意识。

2.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与艾滋病病人接触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止血液和其他体液的直接接触。

3.感染控制培训和策略:医院应制定感染控制培训和策略,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机制,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规范地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三、医疗设备消毒1.医疗设备分类管理:医院应对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实施不同的管理和消毒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2.严格消毒程序:医院应制定严格的医疗设备消毒程序,包括清洁、消毒、灭菌等环节,确保设备的彻底消毒。

3.定期检验与维护: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四、医疗垃圾处理1.分类收集:医院应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感染性垃圾、有害垃圾等进行专门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定期清理和消毒:医院应定期清理垃圾收集容器,并进行消毒处理,降低垃圾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陕西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陕西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十八条 公安、文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商行政管理、商务、旅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提供住宿、洗浴、休闲娱乐、美容美发服务的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培训。
第十九条 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看守所、拘留所、强制戒毒所和监狱、劳动教养所等监管场所内被监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计划,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群防群控艾滋病的社会环境。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进行绩效考核。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教育、文化、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司法行政、商务、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旅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
第七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科协、慈善协会等社会团体应当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二十二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艾滋病监测和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建立艾滋病动态监测机制和信息报告、通报制度。
本省艾滋病疫情信息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布艾滋病疫情信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1.12•【文号】国卫办妇幼函〔2020〕928号•【施行日期】2020.1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函〔2020〕9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规范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推进消除母婴传播进程,我委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年11月12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规范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以下简称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推进消除母婴传播进程,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制定本规范。

一、工作目标(一)总目标。

全面、规范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减少相关疾病母婴传播,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具体目标。

至2025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70%以上。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

3.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95%以上。

4.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达95%以上。

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3%以下。

6.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7.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服务规范及流程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服务规范及流程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服务规范及流程一、婚前保健经许可开展婚前保健的医疗机构在提供婚前保健服务时,主动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咨询。

应以知情不拒绝为原则,对婚前保健人群开展艾滋病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和乙肝检测。

对检测结果有反应或阳性反应者(艾滋病为有反应,梅毒和乙肝为阳性反应)进行告知,并提供咨询和指导。

具体服务流程如下:(-)艾滋病病毒筛查试验有反应者应及时采集第二份血样标本,并对两份样本进行复检,如复检均有反应或其中一份样本有反应,应将两份样本一并送至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补充试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将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反馈给送检机构。

对确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协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告知工作,并完成表2-1 “艾滋病感染妇女基本情况”。

(-)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者应转介至有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复检。

(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对配偶科普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二、孕产期保健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提供初次孕产期保健服务时,主动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咨询。

以知情不拒绝为原则,采集孕妇血样标本进行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梅毒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五项)检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血样标本送至所在区妇幼保健机构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机构进行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

(一)检测服务流程对艾滋病病毒筛查试验有反应、梅毒和乙肝筛查试验阳性的孕产妇检测服务流程如下:1.艾滋病病毒筛查试验有反应孕产妇应及时采集第二份血样标本,并对两份样本进行复检,如复检均有反应或其中一份样本有反应,应将两份样本一并送至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补充试验。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将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反馈给送检机构。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信息逐级上报制度一、制度目的为规范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咨询、报告和管理工作,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在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咨询、报告和管理工作中。

三、信息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咨询、报告和管理制度,明确信息管理的责任和程序。

2.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管理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管理工作。

咨询、报告和管理记录,记录应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检测结果、咨询内容、治疗方案和随访情况等。

4.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信息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信息上报1. 医疗机构应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咨询、报告和管理信息逐级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信息上报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时间要求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对下级医疗机构的信息上报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信息上报的质量和效率。

五、信息保密测、咨询、报告和管理信息,不得泄露病人的个人信息和检测结果。

2. 医疗机构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六、监督和考核1.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信息管理工作不力的医疗机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七、其他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

八、附则1.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

2. 本制度的修改和废止,由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决定。

学校艾滋病实施方案

学校艾滋病实施方案

学校艾滋病实施方案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学校的传播,制定并实施艾滋病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艾滋病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宣传教育。

学校应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师生普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传播途径,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开展专题讲座、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师生传达正确的防艾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二、健康检测。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对于有特殊疾病史或行为风险的学生,应加强健康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管理。

三、心理疏导。

学校应建立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疏导机制,为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艾滋病防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处置方案。

对于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学校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五、家校合作。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艾滋病防控工作,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六、应急预案。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艾滋病防控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对突发疫情的程序、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人员的组织和协调等内容,确保在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有序地应对。

综上所述,学校艾滋病实施方案是学校防控艾滋病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并严格执行,确保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学校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艾滋病防控工作,为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而努力。

学校艾滋病报告管理制度

学校艾滋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学校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报告范围1. 学校内所有师生员工,包括学生、教职工及外来人员。

2.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AIDS病人)。

三、报告程序1. 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应及时向学校卫生室报告。

2. 学校卫生室在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 学校卫生室应协助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感染者或病人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其感染途径、传播范围等信息。

4. 学校卫生室应定期对艾滋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和上报。

四、报告内容1.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人数统计报表。

2. HIV感染者报告一览表。

3. 艾滋病病人报告一览表。

4. 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死亡报告一览表。

5. HIV感染/AIDS个案调查表。

五、报告时限1.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人数统计报表:每月5日前上报。

2. HIV感染者报告一览表、艾滋病病人报告一览表、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死亡报告一览表: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上报。

3. HIV感染/AIDS个案调查表:个案调查结束后5日内上报。

六、责任追究1. 对瞒报、漏报、迟报艾滋病疫情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对在艾滋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七、宣传教育1. 学校应定期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艾滋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2. 学校应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3.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师生正确面对艾滋病问题。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卫生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艾滋病防治程序

艾滋病防治程序

艾滋病预防程序一、目的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程序。

二、方法:以公司办公室为中心,充分发挥员工代表的作用,在公司领导的安排下做好配合工作,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员工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以预防为主,全面做好艾滋病预防工作,从而确保公司生产的正常进行。

确保公司的安宁,确保广大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结合各种教育,渗透防治艾滋病教育。

使公司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过程中,既要面向所有员工开展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所有员工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又要重点加强思想道德行为的教育工作,将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结合起来,努力做好预防教育工作。

此外我司还将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多管齐下,将公司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提高防治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三、组织领导全公司各级领导均需重视对公司全体员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防治艾滋病领导小组,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将该项工作纳入公司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

由公司管理者代表任组长,人事为成员。

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由办公室与生产部负责。

四、具体措施1、加强员工对艾滋病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员工中普及艾滋病常识,增强员工防范艾滋病的意识。

2、做好舆论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员工远离艾滋病的传播渠道,珍爱生命,着眼未来。

抓住“12.1世界艾滋病”日的时机,集中时间开展艾滋病宣传。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各种宣传阵地,张贴禁毒图片、手抄报、标语口号,刊登、发布禁毒知识,在公司内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3、组织员工积极参加防治艾滋病的活动。

4、组织员工开展艾滋病知识培训,提高其知晓率,达到健康促进的引导。

5、加强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沟通,及时掌握每个员工的行为动态,发现不良行为给予应对性施教和帮助。

6、对HIV/AIDS人员不歧视,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滋病预防:
1、爱滋病传播途径:爱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
A、性接触传播:B、血液C、母婴传播
2、下列情况不会传染爱滋病
★握手不会感染爱滋病;
★合衣拥抱不会感染爱滋病;
★共同就餐不会感染爱滋病;
★共同床单、衣被不会感染爱滋病;
★共同电话机、办公用品、劳动工具不会感染爱滋病;
★咳嗽、打喷嚏不会感染爱滋病。
二、爱滋病无症状期(5-10年)
爱滋病的无症状期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爱滋病病毒相抗衡的时期。爱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无症状期从外表上看与健康人没有什麽不同,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但无症状期的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就发展为爱滋病病人。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变不能除去。它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3.牙周病表现为牙根发炎,牙根溃疡,牙根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根出血疼痛和恶臭等症状。据报道,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19%-29%有牙周炎。
4.卡波济肉瘤单个或多个红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见于上腭和牙根。卡波济肉瘤在正常人群中罕见。
1.目的
预防和控制爱滋病的发生,提高员工预防爱滋病感染意识,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全厂所有员工
3、爱滋病介绍、预防与控制:
艾滋病(AIDS)是一种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疾患,它使人体丧失免疫能力,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无法抵抗各种疾病的感染入侵,从而很快导致死亡。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人体受到一般的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后,体内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用,将其消灭或消除,从而恢复健康。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就是主力军,在消灭细菌或病毒,抵抗疾病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淋巴细胞一旦碰上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它不但不能消灭它,反而成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长繁殖的场所,因为此病毒可以钻进淋巴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将淋巴细胞逐渐破坏,直至最终彻底消灭所有的淋巴细胞。(进入人体后破坏淋巴细胞)
艾滋病早期表现:
据国际研究和临床经验,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单独出现口腔症状。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
1.白色念珠菌病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或者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性指标。
3、发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无症状期后,感染者开始进入发病前期。由于爱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的部位不同,患者开始出现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持续不退的极度疲乏,反复发烧、打寒战和夜间盗汗,不明原因的体重持续下降,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肤斑点和斑痕,持续咳嗽或干咳,食欲减退。
四、爱滋病病期(1年左右)
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不能抵抗任何感染,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症而最终死亡。
如果人体一旦没有了淋巴细胞,这将是一种何等可怕的现象。机体完全处于一种毫无抵抗的境地,即所谓的免疫缺陷状态。由于人体丧失了免疫力,各种各样的肿瘤、感染性疾病就会随之而来,人的生命必将遭受严重的威胁。
爱滋病病程经历四个阶段
一、爱滋病感染早期(3-6个月)
爱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的3个月里,血液中暂时查不出爱滋病病毒抗体,即HIV抗体呈“阴体”,人们通常把这个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的感染者传染者极强,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坚持复查。一般3个月后,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与体征,持续12月后可消失。6个月后,99%以上感染者的爱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到的结果呈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