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探析
陈金龙教授简介
陈金龙教授简介陈金龙,男,汉族,1963年4月生,湖南益阳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聘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等称号,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青年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出版专著5部,合著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18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40余篇文章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1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成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一、主要项目1.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44),主持。
2.20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中国重大社会思潮新态势研究”(2015MZD016),主持。
3.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研究”(14AZD011),主持。
4.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研究”(11BDJ006),主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探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探析作者:韩发军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
这一理论体系具有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导,又借鉴了世界其他各国发展成败经验,审时度势,确立了当今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中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的科学理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断的进行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践,并审时度势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等理论,具有很强的全球化视野。
一、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主要指的是经济的全球化,也即是指由先进生产力、资本和市场三要素互相作用的过程,是三者互为手段、互为载体、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和政治制度的自我扩张和融合。
经济全球化自十六世纪开始,它已成为唯一的世界性、整体性、普遍性的总发展的动因,也必然对这个世界的各个局部产生不同的影响。
正如阿诺德·汤因比指出的“因为每个局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同样动因所驱使的各种力量做出反应并起到自己的作用。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科学理论。
经济的全球化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也指导着中国及其他国家朝着和谐世界的建设方向而努力。
很多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及重要启示探析
科技信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八十年。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不断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走过的历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俄国的十月革命在欧洲和中国架起了一条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俄国传入中国。
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当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的时候,就不得不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理论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灵活地运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即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1、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出入中国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武器,但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
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这时中国共产党开始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其中关键的一条是“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的肤浅、,何等贫乏,”[2]教条的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不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一直坚持不懈地反对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并将丰富的中国革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基本经验探析[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同时倡导在党内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
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带领下,全党有组织的掀起了一场理论学习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由此开始,在这一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熟了,为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抗日战争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项具有特色的伟大事业,它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并在实际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这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处于次要地位。
在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抗侵略的战争,在1938年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同时倡导在党内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
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带领下,从1939年开始,全党有组织的掀起了一场理论学习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由此开始,在这一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熟了,为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有利条件。
总结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经验和规律,对于掌握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理论成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借鉴。
一.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首要的主体条件,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关键。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哲 学 是 人 类 理 论 思 维 的最 高 形 式 . 一 个 民族 的精 神 支 柱 是 中国 化 的 马 克 思 主 义思 想 体 系 :另 一 方 面 是 马 克 思 主义 哲 学 与 新 时期 哲 学 研 究 与 发 展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为 指 导 .面 向 中 国社 会 发 中国 传 统 哲 学 ( 化 ) 结合 , 判 地 继 承 历 史 遗 产 , 马 克 思 主 展 的 现 实 . 持 为人 民 服 务 , 社 会 主义 服 务 的政 治 方 向 , 持 文 相 批 把 坚 为 坚
在 1 1 — 99 , 涵 马 克思 主义 哲 学 作 为世 界 观 和 方 法论 . 整 个 马 克思 主义 的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9 7 14 )马 克 思 主义 哲 学 中 国化 的 主 要 成 是 理 论 基 础 而政 治 经 济 学 、 学 社会 主义 则 是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在 就 是 由 以毛 泽 东 为 代 表 的 一 些 政 治 家 做 出来 的 , 达 、 思 奇 等 科 李 艾
的 片 面 理 解 . 侧 重 点 在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宣 传 、 播 , 么 上 研 究 、 体 系 上 建 构 马 克 思 主义 哲 学 , 始 真 正形 成 合 力 , 而 其 传 那 从 开 从 开创 了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中 国化 的 新 局 面 我们 现在 的理 解 , 侧 重 点 在 于 马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发 展 、 新 。 其 创 探 析 马克 思 主 义哲 学 中 国 化 问 题 应 从 两 个 方 面 理 解 :一 方 面是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的基 本 原理 与 中 国 社 会 实 践 相 结 合 .形 成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探析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探析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第一经验。
“吃透理论”与“搞清实际”并重是结合的基点,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结合的关键点,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是结合的切入点,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合的终结点。
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的过程,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毛泽东把这种结合称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把这种结合称为“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江泽民把这种结合称为我们党80年最基本的经验;十七大把这种结合总结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第一宝贵经验。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落实到结合上。
结合的实质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力量才能得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得到坚持和巩固。
一、结合的基点:“吃透理论”与“搞清实际”并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就在于它是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正如列宁所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使实践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理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结合”本身是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探析
的应对之策 ,从而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坚实的主体基础 。
关 键 词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主体
No aUn es , hn cu 3 17C ia m v t r l i ri C agh n10 hn) y 1
A t a t T ecne oayC iee ri pp l iao o l ieflpa lkn s fh ato e u jc . bsr c : h o t mp rr hn s xs o ua zt ns udg l l t a id emp cs fh bet Ma m r i h v u yo l ot i t s s
第 1卷第3 2 期
2 1年 9 0 2 月
浙 江 工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ZHEJANG I I NDUS TRY&T RADE VOC I AT ONALCOLL EGE
Vo _ 2 . l1 No3
S p.01 e 2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探析
( . o ic n a s tt, ot e s Noma i ri , h n c u 3 1 7C ia . oic n a Is tt No h at 1 P lis dL w I tu e N r at r l v s y C a g h n 1 0 1 hn ;2 P l i a dL w t e t a n i h Un e t ts n i , r es u t
实现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 马克思 主义 的理论诉求也是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 的现实需要 , 具有重要 意义 。因此 ,如何 真正实 现当代 中国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便成 为摆 在我们 面前 的重要 问题。我们认 为大众化不仅是方法 问题 ,更重要 是如何认识 “ 人” 这一主体 的问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构成要素探析
是 绝大多数人的 、 为绝大多数人 谋利益 的独立运动 。” 1 3 1 再 次 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品质 。这是马克思理论 1 6 0多年 来保持生命的所在。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 体实践相结合 , 产生 了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 合 , 坚 持用通俗易懂 的 语言体 系解 释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 , 坚持在 任何时间 和地点
都坚 定马克思 主义信念 ,在实践 中不断 地发展 马克思 主
义, 才取得 了一个 又一个 的胜利。 二、 马克 思主 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 中国具体实际
【 作者简介】 王 雪( 1 9 8 2 一 ) , 女, 贵州铜仁人 , 研究生 , 铜仁学院讲师 , 研究 方向 :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的物质 统一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检验真 理的标准 , 人
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等等。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供了科学 的世 界观 和方法 。 其次 , 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 马 克思 、 恩格斯 在《 共产 党宣 言》 中指出 : “ 过去 的一切运动都 是少数人的或者是 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 动。无 产阶级运动
、
国是世 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 况 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 最大 国情 , 推进 任
原理 、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主体 以及 中国具体 实际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它们各要素发挥 着重要作 用。 对这一 问题的 研 究, 将有利于进一 步推动马 克思主义 中国化、 大众化和时代 化。
【 关键词】马克思主 义; 中国化 ; 主体 【 中图分类号】 D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3 0 3 6 ( 2 0 1 4 ) 0 1 — 0 0 6 1 - 0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析
一
可是 , 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东 两并不 定都足要 “ 化”或者 “ 被化”的。我
们知道 , 科学特别足 自然科学 并 面临
芙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1 i 国化的研究, 我
出乌克思主义哲学- 同化研究绝不是偶 t
共性与 个性是 有差 别的 。列 宁指 这样的 问题。 在历 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尽管 也1 在风格趔异的各种 竽 方面 ,或本质 ) 。任何一般 只是大致 的中国化 ,
克思主义哲学 中同化” 这一命题就 不仅 马克思主义在 哪一 个国家 、 哪一个 民族 克思主义哲学不也是普遍真理吗?为什
被化”呢?我们认 为,这丰要 成为一个哲学 问题 ,而 且是关系到 “ 马 何时发挥 作用及作用 的方 向和大小 , 则 么还要 “
克思 _义哲学 中国化”的实践进程的前 取决于满足这个国家实践需要的程度。 是 由丁人文社会科学的普适性 与自然科 乇 提性 问题。 对这一哲 学命题本身进行哲 马克思深刻地指 出:“ 论在 一个国家 学 的普适性 并不完全相 同。 理 自然科学的 学追 问和反思 , 无疑将有助于增进我们 实现的程 度 , 总是决定 j理 论满足这 个 普适性是就其本性 、 史性而言 的, 现 社
维普资讯
当代 马j 乞思 主 义 研 笼
墨
马 克思 主义哲 学 中国化探 析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探析——社会主义是公有私有并存的社会
( 天津师范 大学 , 天津 3 0 8 ) 037
【 摘 要】 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是十分丰富而完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基
本 问题 , 占有重要地位 。
【 关键 词】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 中国化 ; 非公有制经济
中 图 分 类 号 :5 1 A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88 (0 9 1 — 22 0 10 — 2320 )2 0 1 — 2
3再 思考社 会主 义市场经 济 中的非公 有制 经济
改革开放 的 3 , 0年 是我国 公有制 经济发 展壮 大 的 3 。17 } 0年 9 8年 以来 ,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2 %以上 , 0 占到国民经济比重 的 13左右 。非公有制经济 的发展完 善了我 国的所有 制结 构 。 / 促进 了我 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 的形成 , 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的发展 , 高了 提 我 国 人 民 的生 活 水 平 。 非公有 制经济是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 国家肯定 、 保护和鼓励 非公有制经 济的健康 发展。在现阶 段, 我国依 然是初级阶段中的社会主义 , 在此期间 , 非公有制经济将长期保持着旺盛 的生机与活力 , 未来仍是是中国经 济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2 世纪 5 0 o年
中之 重 , 以马 克 思 的所 有 制理 论 为 指 导 是 , 然 选 择 。 必 马克思在《 政 治经 济学 批判 ) ( 序言 》 中提 出 : 无论 哪一 个社 会形 “ 态, 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 力发挥 出来 以前 , 是决不会灭亡 的; 而新
种 新 生 的所 有 制 。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路径探析
的观点。13 99年 1 0月 4日, 毛泽东在《 共产党 (
人) 发刊词 》 中沿袭 其 理论 与 实 践相 统一 的思想 , 明确 提 出“ 马克 思列 宁 主义 和 中国革命 的实 践 之 统一 ” 观 点 。 14 的 9 1年 毛 泽 东 在 延 安 整 风 运 动
义 中国化命题 时 , 表达 了马 克思 主 义应 用 化 的 也
意思 , 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 中国革命 的具 体实践中。因此 , 从这个意思上讲 , 马克思主义应
用 化和 马克 思 主义 具 体化 是 一 致 的。 当然 , 纯 单
地强调 马克思 主 义应 用 化 是不 科 学 的, 为, 因 “ 应用 ’ 等 于 ‘ ’ ‘ 不 化 。某 种 理 论 的 ‘ 用 ’ 指 应 是
应 用 于 中国 的具 体 的环 境 , 为伟 大 中华 民族 的 成
一
部分 。而 和 这个 民族 血 肉相 联 的 共 产 党员 , 离
开 中国特点 来谈 马克 思 主义 , 只是 抽 象 的空 洞 的
通过何 种 途径 或方 法形成 中 国化 的马 克思 主义 法
收稿 日期 :090 -7 20 - 0 4
蒋传光 , 张 波
( 上海师范大学 法政 学院 , 上海 20 3 ) 0 2 4
摘
要 : 马克 思主 义法 学理论 是 马克 思主 义理论 的 重要 组成部 分 ,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在
过程 中 , 克思 主义 法 学理 论也 开 始 了 中国化 历程 , 马 形成 了丰 富的 中国化 的 马克 思主 义法 学理
要寻 找从 马克 思主 义 到 中国化 的马克 思 主义之 间 的理论 演 变途径 。马克 思主 义法 学理 论 中 国化 是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在 马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过程 中 , 克 思 主 义法 学理 论 也 开 始 了 马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命题探析
21 0 0年 第 4期 ( 总第 1 1 ) 2 期
马 克 思 主 义 法 学 中 国化 命 题 探 析
张 波
( 州 师范 大学 法政 学 院 , 苏 徐州 2 11 ) 徐 江 2 16
摘 要 : 学界 一 些 学者在 开展 法 学领 域 的马 克思 主义 中国化 问题研 究过 程 中, 出 了马 克思 主义 法 学 法 提
主 义 法 学理 论在 中 国的具体 化 和 民族化 两个层 面来 理解 。
关 键词 : 马克 思主 义 法学 ; 中国化 ; 题 命 中 图分 类 号 : 9 5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8—6 5 ( 0 0 0 0 3 0 D 0 A 10 9 1 2 1 )4— 0 9— 5
国化 的命题 以外 , 还使 用 了各种 各样 的命 题 , 如有 一 些 学 者提 出 了马 克思 主义 法 律 思 想 中 国化 的命 题 , 使用 了马克 思 主 义 法 律 思 想 中 国 化 的概 念②; 学 有
者则 使用 马克 思 主义 法 哲 学 中 国化 的命 题 , 展 马 开 克思 主义 法哲 学 中 国化 的研 究 ③; 学 者 提 出 了 马 有
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礼会科学 J )o 7年第 4期 。李嫡 、 (  ̄ 2o . 山克勤 :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中国化的历史进 程及其经验启 示—— 基于 中 《 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 的视角》 载《 5 , 兜思主义研究) 0 9 ) 0 年第 9 。 2 期 ③ 这个命题是西南政法大学文 邝教授挺 出的。见文 【邱 : 马克心 主义法哲学 中国化研究论纲》 载《 E 《 , 法治研究) 0 8 ) o 年第 9期。 2 ④ 这个命题是 中国人 民大学孙 嘲华教授 和龚 刚强博 士提 出的。见孙 困华 、 龚刚强 : “ 《 科学 、 民主、 人权 、 法治 ” 的中国之路探索 与理论精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探析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探析I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传人中国后,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互相调和,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辩证揉合,最终产生的理论成果。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政治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理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的实践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了时代对思想政治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是在我们国家思想建设具体需要的基础上,才作出了中国化改变的。
因 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优势是对中国特色的把握。
这说明,我们要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和时效价值,就必须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和发展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进行研究,即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龙去脉,正确认知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对此,国内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开始基于时代化思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变迁和发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理论研究,对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更切实际、更合时代语境和深层次发展需要的优化方向。
在众多理论研究成果中,由赖雄麟所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进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逻辑和运行机理进行研究的理论佳作。
作者系西安科技大学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在马克思主义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与丰富的科研经验,因而该书无论是在研究视角选择上,还是在理论切人和逻辑安排上,都极具参考价值。
整体来看,该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生活世界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等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和时代化解读。
从论证语境和逻辑来看,该书强调理性分析。
全书通篇强调“求真”,力求还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理论形态,为读者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探析刘鑫(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㊀㊀摘要: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ꎬ并且是有意识的主体ꎬ能主动地从事生活和生产各种领域的实践活动ꎮ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理论基础ꎬ指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进行斗争ꎬ马克思主义通过在中国的不断深化发展ꎬ并且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起来ꎬ形成了崭新的理论体系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ꎮ作为一种引领国家发展的理论体系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ꎮ本文就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ꎬ首先解释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内涵ꎬ其次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体之间存在的关联性ꎬ最后分别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体之间的情况ꎮ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ꎬ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助益ꎬ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ꎮ关键词:主体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D6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206-02㊀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精髓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所产生的具体理论体系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心是 中国化 这几个字ꎬ这几个字不仅仅是字面意思ꎬ更是一个效能的过程ꎬ要想完成这个实践的过程㊁完成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变ꎬ关键是要有一个实践的主体ꎮ这个主体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能否稳定地发展下去ꎬ同时也影响着世界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斗争热情和斗争信心ꎮ一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论述中的内涵我们很小的时候对马克思主义就有所接触ꎬ但是对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到底是怎么一种状态我们并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概念ꎬ至少目前在国内学术界ꎬ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存在争议ꎮ有的研究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很多群体ꎬ最重要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ꎬ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ꎬ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ꎬ还有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ꎬ国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ꎬ慢慢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ꎮ除上述两者之外ꎬ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由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构成ꎬ这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的关键ꎬ因此ꎬ没有知识分子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ꎮ上述中ꎬ简短介绍了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普遍看法ꎮ笔者认为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群体力量的最终状态ꎬ并不是由单个人或者某个小团体就能完成的ꎮ是由无数个有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的人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ꎮ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在这期间所取得的成功中不难发现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中国共产党㊁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大群体共同创造㊁共同努力得来的ꎬ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不能实现ꎬ这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都起到重大作用ꎮ二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共产党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ꎬ承担着为人民服务的职责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成果和实践基础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引下实施的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核心是党的领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旨在领导无产阶级工人运动ꎬ我国在建党之初ꎬ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领导我国革命的理论基础ꎬ在革命的过程中ꎬ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ꎬ慢慢地开始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ꎮ在这条道路上ꎬ党的领导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ꎬ扎根基层㊁贴近群众ꎬ深入了解百姓需要ꎬ使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越来越稳固ꎮ在我党的发展历史中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指导我国的进步和发展ꎬ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治国理论中的又一项伟大实践ꎮ在中国ꎬ此观点得到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ꎬ在党的领导下ꎬ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句空话ꎮ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ꎬ正确领导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ꎬ决定了我国的大方针和政策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依据ꎮ三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一)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后ꎬ从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向前ꎮ在国内ꎬ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要ꎬ在国际上ꎬ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以及综合国力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ꎬ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ꎬ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唯一存在的执政党ꎬ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ꎬ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ꎮ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与生俱来的时代发展性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ꎬ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ꎬ不断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ꎬ同时中国共产党接受全国人民群众以及其他政党的监督ꎬ是最先进的领导集体ꎮ自1921年成立以来ꎬ在中国的每个历史阶段ꎬ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ꎬ对自身的发展和建设也十分看重ꎬ采用集体领导的管理方法ꎮ这种管理方法可以说集合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管理智慧于一身ꎬ为造福我国人民奠定管理基础ꎮ虽然共产党成立还不到百年ꎬ但是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复杂繁多ꎬ甚至面临着生死存亡ꎬ正是凭借着集体领导的智慧ꎬ才一次又一次地转危为安ꎬ党领导着人民群众战胜了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ꎬ成功地解决了各种挑战ꎬ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无条件的信任ꎬ成为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核心ꎮ(二)理论工作者602现代交际 2018年1期笔者所说的理论工作者大多是在大学里或者研究所里进行教学或者进行课程文献研究的人ꎬ他们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ꎬ与其本身理论工作特殊性有很大关系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ꎮ这与这些工作者们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ꎬ在历史的进程中ꎬ这些作用不可磨灭ꎬ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进步ꎮ一方面ꎬ在高校进行理论教学或者研究的人ꎬ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ꎬ外语能力较强ꎮ大部分马克思主义著作都是外文ꎬ要想让这些理论著作在中国传播ꎬ让更多的人阅读ꎬ就需要有人进行翻译ꎬ理论工作者就担任了这一角色ꎮ另一方面ꎬ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ꎬ它起源于西方ꎬ其中的理论基础和思维都是西方人的模式ꎬ因此ꎬ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思维模式转换ꎬ让中国的老百姓阅读后更容易理解ꎬ更容易接受ꎬ这其中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这项工作必须靠理论工作者才能完成ꎮ理论工作者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时所运用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技术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ꎬ这也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工作的一种基础能力ꎮ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根据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写成的ꎬ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规律ꎬ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ꎬ但是同时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ꎬ要想打破这些时代的局限性ꎬ就必须依靠理论工作者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的研究ꎬ在原版理论的基础上ꎬ加入我们每个阶段的发展内容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ꎮ每一个朝代在治国理政中其理论基础都不尽相同ꎬ就拿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来举例子ꎬ法家㊁儒家㊁道家的思想都曾受到重用ꎬ但是不论是哪一家的思想ꎬ作为理论中的一个体系ꎬ都是完整的ꎬ并且是严谨且不可分割的ꎮ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也是这样ꎬ强大的逻辑性使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ꎮ理论工作者普遍思维能力敏捷ꎬ能够构建新的理论体系ꎬ进而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后生成的理论ꎬ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ꎬ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ꎮ理论工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ꎬ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注入活力和源泉ꎮ理论工作者在长时间的理论工作与教学实践中ꎬ养成了勤劳踏实ꎬ治学严谨的工作作风ꎬ在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上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ꎬ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要条件ꎮ(三)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成果以及理论经验都是人民群众在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实践出来的ꎮ虽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ꎬ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具备现实意义ꎬ只是一个空壳ꎮ正是有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了质的实践ꎬ才丰富了它的内容ꎬ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ꎮ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ꎬ任何先进理论或认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ꎮ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正确与否ꎬ都需要靠人民群众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获得答案ꎬ因此ꎬ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ꎬ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检验者ꎮ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当中ꎬ作为一个整体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ꎬ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ꎬ都是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脱离实际轨迹ꎬ使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ꎮ人民群众㊁中国共产党以及理论工作者这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ꎬ它们之间相互补充㊁相互协调ꎮ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ꎻ人民群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实践的经验ꎬ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ꎻ而中国共产党和理论工作者在人民群众提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素材当中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加工ꎬ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ꎮ四、结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ꎬ随着长时间的发展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ꎬ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㊁政治㊁文化和生态等全方位的发展ꎬ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ꎬ国际话语权也在逐步提升ꎬ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密切相关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主体是人民群众ꎬ中国共产党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ꎬ同时为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了自己力量的理论工作者也功不可没ꎬ三个主体相互依存㊁共同努力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锦上添花ꎬ这样才能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发展ꎮ参考文献:[1]习近平总书记谈增强人民群众 获得感 [J].民心ꎬ2017(6).[2]周志哲.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J].汉字文化ꎬ2017(14).[3]陈燕秋.论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及动力[J].学理论ꎬ2012(19).[4]杨东河.构建和谐社会与人民群众关联的几个问题[J].四川统一战线ꎬ2009(4).[5]韩志才.刍议人民群众需要[J].池州师专学报ꎬ1998(4).责任编辑:刘㊀健7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探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析作者:徐晓凤概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以及当前当代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当代大学生在课堂中兴趣缺失,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
而通过阐述教师教学手段在教学观念,教学技术,教育思想及师生互动四个方面,给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提供了一点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代大学生是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建造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
所以,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课程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自身发展与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以便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这门纯粹理论性课程,觉得这门课程相较其他而枯燥无味。
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
所以也就经常能够看到这门课上的学生睡觉,玩手机,看其他科目的书籍。
因为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匮乏,再加上平时懒于听课,所以导致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不理想。
面对此类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尽早解决,尤其是老师应当采取适当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 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1.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现在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都采用照本宣读的方式授课,一节课只用一种方式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玩的状态。
事实上,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
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正确的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在学习中共同获取知识,领悟精髓。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知识主动抛售抽象的难懂的理论知识,而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探索学习,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中国共产党9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探析
有 与具 体 国情相结 合 , 才能转 变 为巨大 的推动 力 。揭示 和 准确 把握 不同事情 不 同 阶段 的中 国国情 及其 特 点 , 是 马 克思主义 中国化 的客观要求 。 毛泽东历来 主张 , 中国革命必 须从 中国的实际 出发 , 把 对 国情 的科 学分 析和 认识 作为共 产党 人 的行 为 向导 . 作 为解决克 思主义 基本 原理 与 中国 国情 结合 得好 凡 的时候 , 我们 党的事业就 发展 , 就是胜利 ; 之 , 反 我们党 的 事业 就会遭 到挫折 ,就会 失败 。以毛泽东 为主要 代表 的 中国共 产党人 依据 马克 思 主义 国家与革 命 的学说 。 既坚 持 了 十月 革命 为 全世 界 无 产 阶级 提供 的武装 夺 取 政权 的普遍 经验 。 又从 中 国是一个 以农 民为主体 的半殖 民半 封 建 的大 国的实际 国情 出发 , 出 了一 条与 十月革 命先 走 城 市后 农村 不 同的农村 包 围城市 、 武装夺 取政 权 的革命 道 路 。新 中 国成立 以后 , 正是基 于对 国情 的正确分析 , 我
世纪之交 。 国际形势 、 国内形 势 以及党 的 自身状况都 发生 了重大 的变 化 , 给党带来 了许 多严峻 的冲击与挑战 。
以江泽 民为核 心的中 国共产党 人立足世纪 之交的 中国国
情, 结合 国际形 势 的新 变化 和党情 的新变 化 . 解决 了“ 建
设一 个 什么样 的党 、 怎样建设 党 ” 的问题 , 进一 步 回答 并 了“ 什么是社会 主义 、 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 的问题 , 出了 提
会 主义初级理论 。标志着我党对 中国 国情认识 的深入和 升华 , 它为完成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第二次 历史性飞跃 , 奠定 了根本 的基 础。 在邓小平看来 , 中国的社会 主义不是 马 克思 主义经典 作家当年设想 的从发达资本 主义过度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施概述——对中共建国后执政理念的感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施概述——对中共建国后执政理念的感悟作者:董昊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1期董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摘要: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后不断发展,最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建国后,针对日益发展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通过透析中共在执政后各个时期的执政理念,不难发现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理念;意义;实施状况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3-0256-03收稿日期:2014-11-16作者简介:董昊(1995-),男,山东淄博人,本科。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一、近几十年学术研究概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自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伊始就有许多的学者对其研究。
建国后,也有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在内涵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老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科学内涵及其建设》和北京大学陈占安老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中均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叙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所在。
此外还有陈国庆、胡军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要旨、基本理据与实现途径》等相关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在实质方面,董德刚《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实行当代世界普遍真理和普世价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以及许多其他的作家和学者该命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和方法在这个方面,郑又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审视》写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取得比较大的进展,需要进一步推动其深化发展,需要实现四个方面思想方法侧重点的转变:一是,从侧重历史视角向哲学思考转化;二是,从侧重过程把握向规律揭示转化;三是,从侧重中国化探索向当代化研究转化;四是,从侧重回溯性总结向前瞻性预见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