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实践的探索——以贵州大学的《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
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总结1、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2、讲授时间:xx年9月—xx年1月3、周课时:4课时4、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和专业设置中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5、教学情况分析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按照教学计划进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大纲所阐述的学时分配和重点难点安排妥当,比较符合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思考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效果:教材选用适当,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要求学生记全课堂笔记,课后指定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
通过当堂测试,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可以了解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
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教辅材料的运用有待提高。
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应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
社会学概论考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学以其他具体科学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3、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4、社会类型:社会类型是对社会的基本性质及典型特征的归结、概括和划分,用来表现特定社会及其现象的基本性或典型性。
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为例
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为例一、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一流课程,又称“金课”,在教育部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支持下建设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各一万门左右,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分为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五种类型[1]。
自2018年“一流课程”概念提出以来,贵州财经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号召,组织、支持教学团队打造“金课”、建设一流课程。
“社会工作实务”作为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基于社会工作原理和社会工作方法,进行社会工作实务教学活动,旨在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技能型的社会工作人才。
教学团队依托学校为社会工作专业提供的社会工作多功能实验室和踏瑞社会工作软件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支持,以及课程实践、实践教学的专业实习基地平台,对课程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于2022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认定为普通本科高校省级“金课”(一流课程)。
二、“社会工作实务”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一)建设思路1.以教学模式为主线。
总结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体现课程专业性、现代化,促使教学模式具备多样化、演绎型、重“学”的特点,旨在加强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关注创新和实践的维度。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结构框架、活动程序等方面的综合创新,并将创新成果运用到课程实践、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体现研究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3.探索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
以课程思政为基础、课堂教学为内容、实践教学为动力,将课程不同实务领域的知识点分布在这三个方面,在教学中实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二)具体实践1.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提出来的一种针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保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社会学概论课程简介
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
1 2
跨学科研究对社会学的重要性
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拓展研究领域、丰富 研究方法和理论,提高研究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常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社会学与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等领 域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各种社会现象。
3
跨学科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跨学科研究需要克服学科间的障碍,充分利用不 同学科的优势和资源,以实现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详细描述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究人类社会的本质、结构、功能和 发展规律。它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关注社会成员的行为、互 动、组织、制度等方面,并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和制约个体的 行为和思想。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总结词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宏观的社会结构、制度、文化等方面,以及微观的个体行为、互动、群体关系 等方面。
这一领域关注城市化进程、城乡差距、 城市规划与设计等方面,为城市和乡 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教育社会学
01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探究教育制度、教育过 程和教育结果的社会影响。
02
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公平、教育 政策、教育与社会分层等方面, 分析教育在个体和群体社会地位 获得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社会工作者运 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媒体研究与社会影响
媒体研究
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对社会的影响深远。媒体研究关 注媒体如何塑造公众观念,以及如何 影响社会行为和态度。
社会影响
社会学通过研究社会影响来理解群体 行为和社会运动。它帮助我们理解人 们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 响如何导致集体行为和社会变迁。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一般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㈠社会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2、马克思的社会涵义3、总之,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
这群人之间存在着种种社会规定的关系,人们按着社会规范发生交互行为,分工合作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以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㈡社会学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⑴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⑵社会学广泛地研究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⑶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⑷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⑸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㈢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2、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⑴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⑵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的关系⑶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㈣学习社会学的意义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2、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4、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
本文旨在总结社会学概论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互动和结构。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机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等。
二、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社会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社会学主要关注社会秩序和社会变革,到了20世纪,社会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涉及了更广泛的领域。
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律。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地观察、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社会学家可以收集和分析社会数据,从而得出关于社会现象的结论。
五、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和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关系。
社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变迁,如社会阶层的变动、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等。
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六、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学关注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如贫困、犯罪、种族歧视等。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和分析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改革建议,以解决社会问题。
七、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
总结而言,社会学概论课程使我们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到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再到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我们逐渐建立了对社会的整体认识。
通过学习社会学概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提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产生背景和条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等知识,使学生对社会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教学难点: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的学科,以区别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上个世纪社会学产生的各种条件。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
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是指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课程思政《社会学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社会学概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教学内容2.1 社会学概述社会学的定义与特点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社会学的历史发展2.2 社会学研究方法实证社会学与理论社会学的区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社会学的数据收集与分析2.3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的概念和要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的原因和类型2.4 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社会组织的形式和功能社会控制的机制和途径社会秩序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5 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类型和特征社会交往的形式和模式社会交往的规范与违规行为3.教学方法3.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解和演示,传授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讨论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化对社会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社会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4 实地调研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并将实地调研结果与社会学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
4.评价方法4.1 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4.2 期中考试组织一次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3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调研成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结合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4.4 期末综合考试组织一次期末综合考试,考察学生对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教学资源教材:《社会学概论》配套教学资料:包括教学PPT、案例分析材料等实地调研场所和工具:根据具体实地调研项目确定以上是《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一、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方面。
社会学概论课程是大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入门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论。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现象是指具有普遍性和历史性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事件。
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动物社会中。
社会结构则是指社会现象的整体结构,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等。
而社会关系则是社会结构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角色、社会网络等。
三、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主要分为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冲突理论三种。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一个整体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以实现社会的功能。
符号互动主义则认为人们通过识别和理解符号,来理解和构建社会。
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矛盾是社会变化的动力。
四、社会学方法论社会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采用数量指标来评估和解释社会现象。
而定性研究则是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采用语言材料和解释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五、研究案例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案例研究主要包括社区生活、族群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
社区生活是指人们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集体生活的一种生活形式。
而族群关系是指各种族群之间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家庭教育则是指在家庭中,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六、结论社会学概论课程是大学中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过学习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论。
在社会学研究中,要集中注意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
致Ming 制作题 目: 贵州大学新校区学生的夜晚作息情况调查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 院:专 业:年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 月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成绩评语年月日目录摘要: .............................................................................................................................................................................. - 4 - 关键词: ....................................................................................................................................................................... - 4 - 熬夜、贵大新校区、学生、学业、压力、游戏、危害、原因。
............................................................................ - 4 - 第一章现象发现 ......................................................................................................................................................... - 5 - 第二章问题提出 ......................................................................................................................................................... - 6 - 第三章问题分析 ......................................................................................................................................................... - 6 -一、结合现实的分析: ....................................................................................................................................... - 6 - 第四章进行调查 ......................................................................................................................................................... - 7 - 第五章处理调查结果 ................................................................................................................................................. - 8 - 第六章总结问题 ......................................................................................................................................................... - 9 - 有关建议: ........................................................................................................................................................... - 9 - 1.内因 ................................................................................................................................................................. - 9 - 2.外因 ............................................................................................................................................................... - 10 -(1)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及道德文化影响..................................................................................................... - 10 -(2)社会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未能真正全面发展 ......................................................................................... - 11 - 附录: ......................................................................................................................................................................... - 13 - 1调查提纲: .............................................................................................................................................................. - 13 - 2调查问卷样卷: ...................................................................................................................................................... - 14 -3 对问卷的分析:........................................................................................................................................................ - 16 -一、有关数据的初步分析: ............................................................................................................................. - 16 -二、有关数据的深入分析: ............................................................................................................................. - 17 -4 心得体会: ............................................................................................................................................................. - 18 -摘要:鉴于我们自己也是大学生,偶尔作息时间也会出点小错。
大学通识教育及贵州大学的实践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6年6期高等教育大学通识教育及贵州大学的实践张寒松(贵州大学阳明学院ꎬ贵州㊀贵阳㊀550025)摘㊀要: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ꎬ通识教育是为了实现大学本科教育目标提供的基础性教育ꎮ它是融价值塑造㊁能力培养㊁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 三位一体 的教育体系ꎮ中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具有 双矫正 意义ꎮ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初步形成了 全校通选课模式 ㊁ 复旦学院 模式㊁和 博雅学院 模式三种典型模式ꎮ贵州大学通识教育在阳明学院成立以前主要实行的是 全校通选课模式 ꎮ阳明学院成立后推行类似复旦大学 复旦学院 模式ꎮ阳明学院成立以来ꎬ围绕通识教育主要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ꎬ初步取得了学生满意㊁学校认可㊁政府和社会认同的效果ꎮ关键词:通识教育ꎻ阳明思想ꎻ阳明学院ꎻ贵州大学中图分类号:G648.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16)06-0044-07DOI:10.15958/j.cnki.jywhlt.2016.06.009一㊁对大学通识教育的认识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ꎬ亦译 普通教育 一般教育 )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ꎮ1829年ꎬ美国博德因学院帕卡德教授基于选修制下大学本科课程应该有共同部分的主张ꎬ首次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ꎮ通识教育最初被赋予的涵义ꎬ按照帕卡德教授撰文所言是: 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educa ̄tionꎬ一种古典的㊁文学的和科学的ꎬ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ꎬ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ꎬ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ꎬ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㊁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㊁全面的了解ꎮ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ꎬ针对大学教育过度专业化㊁工具化的弊端ꎬ美国大学普遍开展了一场通识教育运动ꎬ推行恢复与共同必修课程有关的各种教学改革㊁实验ꎬ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ꎮ中国大学在民国时期ꎬ主要靠移植欧美自由教育㊁博雅教育传统ꎬ贯穿了通识教育理念ꎮ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期ꎬ中国大学办学模式学苏联走了一条专业教育的路子ꎬ通识教育理念与传统丧失殆尽ꎮ改革开放以来ꎬ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ꎬ针对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端ꎬ主要借助于1995年原国家教委组织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试点ꎬ通识教育开始在中国大学推行ꎮ1999年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ꎬ通识教育在国内各高校全面推开ꎮ进入21世纪ꎬ伴随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推进ꎬ也伴随与国外高校联系和合作的加强ꎬ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㊁清华大学44 收稿日期:2016-11-11作者简介:张寒松(1963-)ꎬ男ꎬ贵州遵义人ꎬ教授ꎬ贵州大学校长助理ꎬ阳明学院院长ꎮ主要研究方向: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发展ꎬ高等教育研究ꎮ. All Rights Reserved.张寒松:大学通识教育及贵州大学的实践 高等教育新雅书院㊁复旦大学复旦学院㊁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为代表ꎬ中国大学对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广泛深入ꎬ开始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ꎬ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ꎮ2016年国家 十三五 规划明确提出 改革人才培养机制ꎬ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ꎮ 通识教育作为中国大学培养制度的一部分ꎬ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推行ꎮ已有研究与实践表明ꎬ通识教育是一种服从㊁服务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目标的教育理念与制度ꎮ按照美国哈佛«红皮书»的观点ꎬ美国教育应该有个一致的逻辑ꎬ广义地说ꎬ每个人的教育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ꎮ 通识教育 并不是关于 一般 知识(如果有这样的知识的话)的空泛的教育ꎻ也不是普及教育意义上所谓的对所有人的教育ꎮ它被用来指人的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ꎬ该部分首先关注人的生活ꎬ旨在使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ꎮ而 专业教育 这个术语ꎬ指旨在培养一个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的教育ꎮ此二者同为人的生活的两个方面ꎬ是不能也不应该割裂的ꎮ如果认为这两种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分也是错误的ꎮ美国人认为通识教育是为所有人提供的ꎬ并在所有教育机构(小学㊁中学㊁大学㊁学校后教育机构)实施ꎮ②就大学教育而言ꎬ大学教育可以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组成部分ꎮ通识教育就其性质而言ꎬ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ꎬ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ꎻ就其目的而言ꎬ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㊁有社会责任感的㊁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ꎻ就其内容而言ꎬ是一种广泛的㊁非专业性的㊁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㊁技能和态度的教育ꎮ③进一步地说ꎬ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ꎬ是为了实现大学本科教育目标提供的基础性教育ꎮ通识教育是 三位一体 ꎬ即融合价值塑造㊁能力培养㊁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教育体系ꎮ首先是价值塑造ꎮ包括民主法治㊁自由平等㊁公平正义的公民意识ꎻ诚实㊁诚信㊁正直㊁宽容的人格养成ꎻ有理想㊁有抱负㊁有责任感的人生目标ꎮ其次是能力培养ꎮ无论是哪个专业(文科㊁理科㊁工科㊁农科或其他学科)ꎬ无论将来是哪条发展路径(学界㊁商界㊁政界或其他各界)ꎬ通识教育特别强调大学生好奇心㊁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ꎮ最后是核心知识的获取ꎮ人类知识面很广ꎬ通识教育中的知识应该是人类发明中的核心知识ꎮ这些核心知识ꎬ应该既有历史知识也有现代知识ꎬ既包括中国的也包括世界的ꎬ既涵盖文科也涵盖理科ꎮ④通识教育在全世界都很重要ꎬ但在目前的中国尤其重要ꎮ一则纠正中小学应试教育僵化的学习方法和对学生好奇心㊁想象力㊁独立思维能力的扼杀ꎻ二来矫正大学专业教育过早㊁过专㊁过窄㊁过于强势ꎬ从而使人的思维方式更加狭隘的不足ꎮ通识教育课程在美国大学一般分为三类八组左右ꎮ如哈佛大学分为:审美与解释理解㊁文化与信仰㊁道德推理㊁经验推理㊁国际社会㊁世界中的美国㊁物质科学㊁生命科学ꎮ伯克利加州大学:美国文化㊁艺术与文学㊁历史㊁哲学与价值㊁社会与行为科学㊁国际研究㊁物质科学㊁生命科学ꎮ中国大学一般包括三类课程:第一类:国家统一要求的4门政治思想理论课ꎮ第二类:基础技能课ꎮ包括中文㊁英语和数学ꎮ第三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ꎮ(1)人文学科ꎬ其中包括文学㊁历史㊁哲学和艺术ꎮ(2)社会科学ꎬ其中包括经济学㊁政治学㊁社会学㊁心理学㊁以及法学中的法理学部分ꎮ(3)自然科学ꎬ其中包括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ꎮ⑤浙江大学㊁复旦大学类似美国大学把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分为六至八个模块ꎮ通识教育的组织管理在国内外大学主要采取两种模式:1.集中组织管理ꎮ设立专门教学机构集中管理ꎮ国外特别是美国大学的文理学院ꎬ中国大学的本科生院(复旦㊁浙大)ꎬ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ꎮ2.分散组织管理ꎮ由各专业学院分散组织ꎮ中国多数大学采用这一模式ꎮ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典型模式由于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上的不同ꎬ更由于在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㊁通识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关系㊁自由教育与知识本位关系㊁分布必修与核心课程关系方面的差异ꎬ中国大学在通识教育实践过程中ꎬ按照组织管理模式的不同和通识教育目标上的差别ꎬ初步形成了 全校通选课模式 ㊁ 复54.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文化论坛㊀2016年㊀第6期JiaoYuWenHuaLunTan 高等教育旦学院 模式㊁ 博雅学院 模式三种典型模式ꎮ 全校通选课模式 ꎮ以武汉大学为典型ꎮ武汉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通识教育的高校之一ꎮ武汉大学开展通识教育主要是借助于全校已有的资源ꎬ精心挑选师资开设通识课程ꎬ供全校学生选修ꎮ2011年全校共开设通识课343门ꎮ学校规定本科生不分文理科ꎬ均须修满12个通识课程学分才能获得学位ꎮ这种模式既没有为通识教育成立专门的学院ꎬ也没有以通识教育为手段的精英教学ꎬ操作容易ꎬ在很多学校得到应用ꎬ如中国人民大学㊁北京师范大学等ꎮ另外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院校ꎬ这种模式也被广泛采用ꎮ⑥复旦学院 模式ꎮ由复旦大学创立ꎮ复旦大学2005年9月成立 复旦学院 ꎬ负责全校本科通识教育的管理和教学ꎬ全面推行通识教育ꎮ复旦大学要求所有入学的大一新生ꎬ不分专业都必须进入 复旦学院 接受一年的通识教育ꎮ复旦学院下设志德书院㊁腾飞书院㊁克卿书院㊁任重书院和希德书院五个书院ꎮ学生在五个书院接受通识教育一年期满后ꎬ再回到各自的专业院系开始生活和学习(希德书院例外ꎬ该院学生保留四年书院制)ꎮ⑦国内到目前ꎬ只有浙江大学㊁宁波大学㊁贵州大学的体制与其类似ꎮ博雅学院 模式ꎮ由中山大学创立ꎮ中山大学采取了一种 通识书院(或实验班)+通选课 的模式ꎬ通识教育改革从小班做起ꎬ然后辐射到全校ꎮ2009年成立的博雅学院是一个独立的四年制精英化通识教育学院ꎬ每年通过自由申请㊁二次遴选的方式从全校所有科系的入学新生中招收30名左右的学生ꎬ进行四年制的通识教育ꎮ与此同时ꎬ为了让更大范围的学生受益于通识教育ꎬ中山大学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ꎬ成立了通识教育部ꎬ统筹全校的通识教育ꎮ从2009学年度开始ꎬ学校推行新设计的 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方案ꎬ以取代原来的全校公选课ꎮ⑧目前国内相当部分大学采取了与此相似的模式ꎬ如北大的元培学院ꎬ清华的新雅书院ꎬ浙大的竺可桢学院ꎬ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ꎬ北航的知行学院(文科实验班)等ꎮ三种模式ꎬ从教育目标和受益对象来看ꎬ 博雅学院 模式更多的是把通识教育视为培养精英的一种教学实验ꎮ 复旦学院 模式㊁ 全校通选课模式 则主要侧重把通识教育作为全员博雅教育的一种实践ꎻ从组织管理模式上讲ꎬ 博雅学院 模式㊁ 复旦学院 模式均设置了专门的学院集中开展通识教育ꎬ 全校通选课模式 则没有设置专门学院ꎬ而是由学校教务部门抓总协调㊁各学院分散承担ꎻ从课程体系来看ꎬ 复旦学院 模式㊁ 全校通选课模式 采取分步必修式课程体系ꎬ更多的是体现知识化㊁大众化的要求ꎮ 博雅学院 模式则采用核心课程体系ꎬ更偏向自由教育传统ꎬ更加精英化ꎻ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讲ꎬ 复旦学院模式㊁ 全校通选课模式 仍主要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上ꎬ主要还是一种 以教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ꎮ 博雅学院 模式则侧重经典阅读与学习讨论ꎬ开始更多地向 以学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转型ꎮ从应用范围来看ꎬ 全校通选课模式 在中国大学占主流ꎮ 博雅学院 模式在相当部分大学得到推行ꎮ 复旦学院 模式在中国大学仍是少数ꎮ二、贵州大学通识教育模式选择贵州大学推行通识教育ꎬ同国内其他高校一样ꎬ主要借助于文化素质教育ꎬ起步于1990年代中后期ꎬ本科教育开始强调厚基础㊁宽口径㊁高素质㊁强能力培养ꎮ2009年ꎬ学校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ꎬ推行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㊁ 通识课程+平台课程 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ꎬ通识类必修课㊁选修课和拓展课的师资队伍及课程资源基本形成ꎮ到2014年7月阳明学院成立以前ꎬ贵州大学通识教育实行的是 全校通选课模式 ꎮ在此期间ꎬ学校采取多种措施ꎬ加强通识教育ꎮ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通识类必修课㊁选修课和拓展课学分比重ꎻ通识类必修课㊁选修课和拓展课由教务处协调安排ꎬ公共教学部和相关学科专业学院承担ꎻ2002年后学生集中在一个校区学习ꎬ管理由各个学院负责ꎮ这些措施在扭转本科教育的过度专业化方面ꎬ发挥了一定的作用ꎮ到2014年ꎬ学校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历史与文化㊁社会与经济㊁管理科学㊁沟通与交流㊁自然科学㊁工程技术㊁艺术体育㊁其他八大类322门通识拓展选修课ꎬ规定每个专业的本科生需修满8-12个学分通识拓展选修课才能毕业ꎮ2011年贵州大学在为新一轮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准备方案的过程中ꎬ开始酝酿推进本科教育改革ꎬ加64. All Rights Reserved.张寒松:大学通识教育及贵州大学的实践 高等教育强本科通识教育ꎮ学校学科布局与学院重组研讨小组对既有模式提出的批评是ꎬ学校对本科教育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型趋势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把握ꎬ相当部分专业学院对专业教育的过度强调ꎬ加上教务处㊁公共教学部和相关基础学科学院对通识教育缺乏研究ꎬ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效果甚微ꎮ针对现有的组织管理模式不适应本科加强通识教育需要的问题ꎬ学校学科布局与学院重组研讨小组从顺应我国本科教育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型的需要和创新本科通识教育组织和管理模式㊁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两个方面考虑ꎬ提出了组建博雅学院ꎬ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展通识教育的方案ꎮ该方案主要学习借鉴复旦大学 复旦学院 做法ꎬ论证了组建博雅学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ꎬ提出了学院的基本架构ꎮ博雅学院方案经过学校院长座谈会㊁学术委员会审议等多种形式讨论ꎬ在学校形成了初步的共识ꎬ为学校组建本科通识教育学院提供了一定的舆论准备ꎮ但由于全校上下对开展本科通识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并不一致ꎬ由于学校有关领导对新设学院可能架床叠屋的担心ꎬ加上2012年学校主要领导变动ꎬ该方案虽未被否决ꎬ按学校有关领导的说法叫 继续论证 ꎬ而实际处于搁置状态ꎬ在学校2013年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并未组织实施ꎮ2014年2月贵州大学借助学校阳明文化研究勃兴的春风ꎬ主要受贵州省阳明文化研究院意外花落别家的刺激ꎬ决定启动阳明学院的筹备ꎬ贵州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再次提上日程ꎮ4月ꎬ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根据学校要求起草了«阳明文化学院建设方案»ꎮ«方案»从传承创新阳明文化的高度ꎬ强调在原有阳明文化研究院基础上建设 阳明文化学院 ꎬ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价值和意义ꎮ«方案»提出的建设目标是ꎬ通过分步建设实施ꎬ以 国学 特设专业为导向ꎬ形成以 阳明学 为内在核心和独特标识ꎬ省内独有㊁国内知名㊁具有国际影响与辐射力ꎬ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ꎬ涵盖本科㊁硕士㊁博士(后)层次ꎬ高水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基地㊁文化研究与传承中心㊁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与社会转化服务平台ꎮ建设步骤是:1㊁开设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ꎻ2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ꎬ或国学基地(阳明)班建设:本科2+2(或3+1)模式培养ꎻ3㊁本科特设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申请学位办批准设立 国学(阳明学) 本科特设专业ꎬ开始独立招收㊁培养本科生ꎻ4㊁在文史哲一级学科硕士点之下ꎬ申报㊁特批目录外(自主增设) 国学(阳明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方向)ꎻ或直接申报㊁特批一级学科硕士点㊁博士点ꎮ建设内容包括:1㊁搭建学院组织构架ꎻ2㊁搭建学院教学科研人才体系ꎻ3㊁搭建学院本科教学体系ꎻ4㊁搭建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体系ꎻ5㊁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ꎻ6㊁搭建学院科研体系7㊁搭建国内外阳明文化协同创新体系ꎻ8㊁搭建以阳明文化为中心的中华文化软实力社会服务与转化体系ꎮ其中每一方面都有若干具体的设想ꎮ«方案»还希望学校从政策㊁资金和人才三个方面支持学院建设ꎮ很明显ꎬ该方案是一个阳明文化研究与阳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ꎬ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ꎬ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研究与教学并重ꎬ努力实现转型升级的雄伟计划ꎮ是一个类似于中山大学博雅学院ꎬ在贵大推行精英教育的贵大阳明学院版本ꎮ这样ꎬ从2011年9月到2014年4月间ꎬ贵州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就形成了两种方案ꎮ2014年5月贵州大学发展规划处根据学校要求提出了«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组建及运行方案»(讨论稿)ꎮ«方案»(讨论稿)综合2011博雅学院方案和书院版方案ꎬ坚持加强通识教育的初衷ꎬ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需要方面提升了组建阳明学院的意义ꎻ«方案»(讨论稿)明确学院的性质是: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合署ꎬ为校属教学科研机构ꎬ可以是公共教学部性质ꎬ亦可是公共教学部+学科专业学院性质ꎮ学院的功能有:(一)研究ꎮ文化研究+通识教育研究ꎬ即除原有中国文化书院研究功能外ꎬ增加对通识教育进行系统㊁深入的研究ꎬ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ꎮ(二)教学ꎮ两种定位:1.单一的公共教学ꎮ开设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ꎬ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组织开展通识教育ꎻ2.公共教学+专业教育ꎮ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ꎬ或国学基地(阳明)班建设:本科2+2(或3+1)模式培养ꎻ申请学位办批准设立 国学(阳明学) 本科特设74.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文化论坛㊀2016年㊀第6期JiaoYuWenHuaLunTan 高等教育专业ꎬ开始独立招收㊁培养本科生ꎻ在文史哲一级学科硕士点之下ꎬ申报㊁特批目录外(自主增设) 国学(阳明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方向)ꎻ或直接申报㊁特批一级学科硕士点㊁博士点ꎮ(三)学生管理ꎮ视运作模式而定ꎮ包括不管ꎬ只管一年级学生ꎬ或国学基地(阳明)班学生㊁本科特设专业学生㊁二级学科硕士点(方向)研究生管理等多种情况ꎮ学院运作模式有:(一)公共教学部模式ꎮ只承担以阳明学为重点的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教学ꎬ学生管理仍由学科专业学院负责ꎮ该模式优点是:只需赋予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教学功能ꎬ开出3-5门通识教育课程即可ꎬ启动容易ꎬ运行简单ꎮ不足是:对推动本科教育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型和创新本科通识教育组织和管理模式作用有限ꎮ(二)公共教学部+专业教育模式ꎮ承担以阳明学为重点的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教学ꎬ同时开展国学基地(阳明)班㊁本科特设专业㊁二级学科硕士点(方向)研究生教学与学生管理ꎮ与体育学院㊁马克思主义学院类似ꎮ该模式优点是:专业教育带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性质ꎬ对推动本科教育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型具局部探索作用ꎮ不足是:受益学生有限ꎬ本科通识教育组织和管理模式创新不足ꎮ(三)新生学院模式ꎮ面向部分学科或全校一年级学生组织开展通识教育ꎬ并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ꎮ与复旦学院类似ꎮ该模式优点是:可以满足 转型 ㊁ 创新 和 普及 三个方面的需要ꎬ在同类院校中具首创性质ꎮ可能存在的不足是:资源约束包括地理空间限制大ꎮ(四)新生学院+专业教育模式ꎮ既面向部分学科或全校一年级学生组织开展通识教育和管理ꎬ又开展国学基地(阳明)班㊁本科特设专业㊁二级学科硕士点(方向)本科生㊁研究生教学与学生管理ꎮ与浙大模式类似ꎮ该模式具备新生学院模式全部优点ꎬ同时带有深度探索性质ꎬ值得试点ꎮ但改革力度大ꎬ需要的资源条件多ꎬ有相当难度ꎮ«方案»(讨论稿)还提出了学院机构设置㊁人员配备㊁经费预算㊁启动运行步骤的具体意见建议ꎮ很明显ꎬ«方案»(讨论稿)是一个以2011博雅学院方案为基础ꎬ吸收书院版方案优点ꎬ并力图全面反映中国大学举办通识教育多种模式ꎬ提供学校决策参考的一种综合方案ꎮ基于对拟建学院目的意义㊁性质与功能和运作模式的综合权衡考量ꎬ经过学校一定范围的讨论ꎬ5月下旬ꎬ贵州大学决定坚持加强本科通识教育的初衷ꎬ采取新建阳明学院形式ꎬ采用新生学院模式ꎬ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集中开展本科通识教育ꎮ由此ꎬ贵州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最终选择了类似复旦大学 复旦学院 模式ꎮ7月25日ꎬ贵州大学阳明学院挂牌成立ꎮ9月中旬ꎬ贵州大学2014级6259名新生进入阳明学院学习ꎬ贵州大学通识教育正式以新的模式运行ꎮ三、贵州大学通识教育实践阳明学院成立后ꎬ学院认真学习和实践通识教育与阳明思想ꎬ稳步推进通识教育与阳明思想融合ꎬ主要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凝练学院通识教育理念ꎬ编制学院规划计划1.学习理解大学通识教育ꎬ2014年9月建院之初ꎬ凝练提出学院的使命㊁愿景㊁价值观ꎻ2015年凝练提出学院院训ꎮ提出的学院的使命是ꎬ致力构建融价值塑造㊁能力培养㊁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教育体系ꎬ通过卓有成效的始业教育ꎬ服务学生成人ꎬ培养每 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ꎮ学院的愿景是ꎬ做中国本科通识教育的先行者ꎬ成为自由者的乐园㊁新民的摇篮ꎻ建成国际接轨㊁国内先进㊁贵州领军的本科通识教育学院ꎮ学院的价值观是ꎬ以人为本ꎬ古今贯通ꎬ中西融会ꎬ文理渗透ꎬ知行合一ꎮ学院的院训是ꎬ以阳明为 知己 ꎬ进德修业ꎬ知行合一ꎮ2.编制2015年度工作计划ꎮ提出坚持学院使命㊁愿景和价值观基础上的 1348 工作思路和通识核心课程建设㊁通识核心课程教师队伍建设㊁阳明大讲坛㊁通识教育研究㊁通识教育合作交流㊁通识教育制度建设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目标ꎮ3.编制学院 十三五 规划ꎮ总结 十二五 成就与问题ꎬ分析 十三五 发展环境ꎬ提出 十三五 发展目标㊁主要任务与特色和保障措施ꎮ(二)开展通识教育教学实践1.按学科大类ꎬ搭建院部两级管理架构ꎬ淡化专业ꎬ形成 七彩阳明 管理框架ꎮ2.争取学校教务处支持㊁各专业学院配合ꎬ调整各专业教学计划ꎬ为一年级集中开展通识教育预留开课空间ꎮ3.探索通识84. All Rights Reserved.张寒松:大学通识教育及贵州大学的实践 高等教育教育课程体系改革ꎮ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为2014级学生开出5门通识核心课程ꎮ2015年按 基础性与覆盖面 原则ꎬ遴选开设了历史与文化㊁社会与经济㊁沟通与交流㊁自然科学㊁艺术体育五大类近百门通识核心课程ꎬ为2015级学生开出60余门ꎻ2016年根据学校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的要求ꎬ按照人文学科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三大门类 ꎬ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㊁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㊁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㊁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㊁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㊁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六大模块 ꎬ为2016级学生开出80门通识核心课程ꎮ4.探索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ꎮ2014-2015学年开出的5门通识核心课程开始注重经典阅读和教学互动㊁讨论式教学ꎮ2015-2016学年包括文化书院教师开出的通识核心课程也开始注重经典阅读和教学互动㊁讨论式教学ꎮ今年9月以来ꎬ多门课程课堂教学开始试点由 以教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向 以学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转型ꎮ(三)开展通识教育全方位育人实践1.开设 阳明大讲坛 通识教育系列讲座ꎮ每年邀请人文学科㊁社会科学㊁自然科学领域的20名左右的校内外名师为学生做讲座ꎮ著名作家梁晓声㊁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㊁复旦大学哲学院院长孙向晨㊁浙江大学博导董平㊁陕西师范大学博导丁为祥㊁浙江省社科院研究院钱明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㊁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徐静㊁贵州省省管核心专家徐圻㊁著名学者肖君和㊁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张新民等都为学生做过讲座ꎮ2.成立阳明学院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社和阳明书屋等社团ꎬ开展包括国学诵读大赛㊁诚信演讲比赛㊁宪法知识大赛㊁心理情景剧大赛㊁最美笔记展㊁早安阳明晨读等在内的多种主题鲜明㊁形式多样的思想文化体育活动ꎬ营造良好通识教育氛围ꎮ3.整合学生养成教育㊁安全教育㊁校史教育㊁信仰教育等主题ꎬ开始构建全方位㊁多层次㊁宽领域的新生导航指导体系ꎬ包括 我的贵州大学 ㊁ 通识教育第一课 ㊁ 新生安全教育 ㊁ 贵州大学学生管理相关规定学习 ㊁ 大学与中学学习方法比较及新生生活㊁心理适应 ㊁ 预防艾滋病教育 贵州大学资源利用 ㊁ 自立与担当 信仰教育 和 科学研究方法及学科前沿介绍 九大模块ꎮ学院计划结合新生在大一期间的阶段性特征ꎬ分阶段分主题依次开展ꎮ4.探索把通识教育㊁阳明文化教育的空间延伸到学生宿舍ꎬ试行学舍制学生管理模式ꎮ(四)加强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1.2015年7月ꎬ受阳明学院委派ꎬ人文学院陈艳波博士㊁中国文化书院邓国元博士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为期五天的 第七届全国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暑期讲习班 ꎮ2.2016年6月ꎬ阳明学院刘凤霞博士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为期五天的 第八届全国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暑期讲习班 ꎮ3.2016年9月ꎬ阳明学院向学校申请通识核心课程教师培训项目ꎬ获准纳入 一省一校 计划资助ꎮ(五)强化通识教育研究1.2015年张寒松主持申报的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以贵州大学为例 获省级本科教学工程立项ꎮ2.2016年7月廖敏申报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高等数学(一)»㊁刘凤霞申报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 基于 以学为中心 的通识教育模式改革 以«王阳明与贵州文化»为例 获准立项ꎮ3.2016年9月胡玉群主持申报的贵州大学2016年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贵州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与规范研究 获准立项ꎮ4.2014年ꎬ刘凤霞申报贵州大学项目 «桃花扇»诠释史论 获准立项ꎬ朱小明申报贵州大学项目 儒耶哲学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下价值探析 ㊁申报文化书院基地项目 贵州少数民族基督教信众的当下信仰生态研究 以平坝县基督教会为案例 获准立项ꎮ2015年ꎬ刘凤霞申报教育部项目 臧懋循研究 获准立项㊁申报贵州大学高教研究所项目 通识教育视域下人文经典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获准立项ꎬ申报文化书院基地项目 贵州阳明学文化遗存研究 获准立项ꎮ刘莹申报文化书院基地项目 憨山德清以佛解道思想研究 获准立项ꎮ2016年朱小明申报贵州大学高教研究所项目 王阳明的教育哲学与贵州大学阳明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获准立项ꎮ5.张寒松㊁刘凤霞㊁朱小明㊁王平判等发表通识教育及相关研究文章20余篇ꎬ余颖㊁李旭峰撰写的通识教育研究文章获省教育厅和学校征文二等奖ꎮ(六)加强通识教育交流合作94. All Rights Reserved.。
【课程思政优秀课程】《社会学概论》
课程思政优秀课程《社会学概论》:扎根中国大地,探索“田野课堂”模式,深入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社会学概论》坚持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系统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为主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将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相结合,将专业知识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始终保持课程的精实度和前沿性。
通过多年不断实践探索,课程形成了一套以“田野课堂”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学模式。
贯彻中央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按照“田野进课堂、课堂进田野,田野与课堂有机翻转”的理念,课程组先后在国内多地建立了10余个持续、稳定、制度化田野课堂教学基地,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随时开展教学活动。
一方面,鼓励学生去社会实践的第一线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实际、贴近百姓,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会,在火热的生活中感悟和掌握专业知识,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收获第一手调研资料。
另一方面,把在一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实务工作者请进课堂,讲解他们的实践经验,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面对面切磋。
“田野课堂”致力于以“五实”即实境教学、实战课堂、实务课程、实践成果、实作友圈为基础,有力推动“田野”与“课堂”的往复穿梭和迭代翻转,高效统合和有机衔接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着力实现“三结合六循环”,即生产力建设与生产关系建设、能力建设和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校园与社会、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思辨与行动六对关系的良性循环,目标是培养兼有思想力、行动力和完成力的社会学专业人才。
对贵州师范大学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贵州师范大学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黄娟
【期刊名称】《新校园(理论版)》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贵州师范大学开设公选课已有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通过对公选课的学习,知识体系得到了拓宽,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得到了增强.然而,在贵州师范大学公选课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公选课的质量.本文针对贵州师范大学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总页数】1页(P89)
【作者】黄娟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部地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
2.两所高校通识选修课相关政策对比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3.大学通识选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及反思——以浙江师范大学"创新经济学"课程为例
4.民办高校通识选修课中网络课程的建设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
5.民办高校通识选修课中网络课程的建设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开展实验教学的探讨和实践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开展实验教学的探讨和实践
刘昌利;赵群;黄林
【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9)001
【摘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由于国内高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时间短,经验少,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队伍不强、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旨在此基础
上探讨通识选修课程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将实验教学作为打造精品通
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页数】4页(P124-127)
【作者】刘昌利;赵群;黄林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六安237012;皖西学院生物与制
药工程学院,安徽六安237012;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3
【相关文献】
1.通识教育选修课血液与健康的实践与思考 [J], 秦燕;苏娟;刘仁贵;胡亚荣
2.本科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设计与建设\r——以《移动互联网与APP应用实践》课程为例 [J], 王燕;贾如;于美菊
3.赤峰学院"双改"模式下公共体育篮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研究[J], 黄鑫
4.为大众教育服务的“数学史”——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J], 王敏
5.美育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的实践途径探索 [J], 李妍;齐巧玲;张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 在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改进意见 。
关键词 : 通识课 ; 教 学 实践 ; 社会 学概论
中图分 类号 : G6 4 2 . 0
一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7 ) 3 7 — 0 1 4 9 - 0 2
、
引言
通识 教育 课程是 实 现通识 教 育理念 和 目标 的关 键 因素 。一般 而言 , 通识教 育课 程是指 除专业 教育之 外的基础教育课程 。 如果说专业教育 旨在培养学生在 某 一知识领域 的专业技能 和谋 生手段 , 那 么通识 课程 则 要通 过知识 的基础 性 、 整 体性 、 综 合性 、 广 博性 , 使 学生拓宽视野 、 避免偏狭 , 培养 独立思考 与判断 能力 、 社会 责任感 和健 全人格 ,也就是教 化他们 学会做 人 。 目前 , 中国各个 高校所开展 的通识 教育课 程大体 上可 以分 为两类 , 一 种是通 识 教育必 修课 , 另 一种 是通 识 教育 选修课 。 通 识教育必修课通常包括 两课 、 外语 、 体 育、 计算机 、 形势 与政策等课程 , 通 识教育选 修课则 可 以根 据各个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结构 灵活设 置 。 社会 学是社会科 学之林 中的一 门新学科 , 随着 改 革 开放的不断深入 , 社会学也逐渐 为人们所 认识 和理 解, 并 对我 国的社会 生活产生重要 的影 响。社会学 可 以帮助人们 理解 自身 、 理解 社会 , 又 是掌 握现代 社会 许多 必备本领 的基 础性学问 , 政府 决策 、 项 目投资 、 企 业、 行 政管理等等都 离不开社会学 知识 。社会 学 的独 特视 角使它更 能发 现社会 生活的本质 。 本文 的讨论 就 是 以社会 学这 门通识选修 课为例 , 以管窥豹探 索通识 选修课在课 程设置 和教 学 内容安排 上面临 的困难 、 存 在 的困境 , 以及改善现有 通识教育选 修课教学 质量 的
就是 《 社会学 概论 》 这 门基础 性 和全局 性 的课 程 。 目 前, 在 高等教 育界 , 以《 社 会学 概论 》 命 名 的入 门教 材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3 — 2 1
作者 简介 : 李文钢( 1 9 8 6 一 ) , 男, 云南昭通人 , 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民族政策评估 和民族社会 学。
《 社 会 学概论 》 ;彭华 明和杨 心恒 编写 的 《 社会 学 概 论》 。 在诸 多不 同学者所 编写 的社 会学概论 教材 中 , 毫 无 疑 问由郑杭 生教 授领 衔编撰 的 《 社会 学概论 新 修 ( 第 四版 ) 》 最具权威性 。这本教 材 的权威 性不仅仅 是 体现在 由著名学者 负责编写 , 获 得 了众 多重量级 的大 奖, 还被很 多高校社会 学专业 的教师采用 为教材 。从 1 9 8 7 年第一版 出版发行 到现在 的第 四版 , 已经 累计 发 行近百万册 , 产生 了广泛 的影响 。 该 书共分 为四编 : 第
措施 。 二、 存在 的问题 1 . 教材选 择存 在着问题 。《 社会学概论 》 这 门课程 是社会学专业 的核心 和基 础课程 , 是社会 学专业 课程 体系 中建立知识能力平 台的重要 组成部分 。 社会学专 业 的学生在 入学之初 , 通 常所接受到 的学科启 蒙教育
大 概有如下几个 版本 : 一是 由已故 的著名社会 学家郑 杭 生教授领衔 编撰 的《 社会 学概论 新修 ( 第 四版 ) 》 ; 复 旦 大学的刘豪兴教 授领衔 编写 的《 社会学概论 》 ; 边燕 杰 和陈皆 明编撰 的《 社会学 概论》 ; 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 究 和建 设工程小组 编写 的《 社会学 概论》 ; 厦 门大学胡 荣教授 编写 的 《 社 会学概 论》 ;张友 勤和童敏 编写 的
李 文 钢 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 中心 , 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要 : 本 文探讨 了当前 高校 中通史教 育选修 课教 学 实践 , 以贵 州大学的《 社会 学概论 》 这 门通识教 育选修 课 为例讨论 了存 在的 问题 。一是教材 选用不合 理 , 二 是课 时量 安排 不合理 , 三是 讲课 内容 难以激发 学生的兴
2 01 7年 9月 第 3 7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A TI O N TE AC HI N G F ORU M
S ep t.2 0实践 的探 索
— —
以贵州 大学 的《 社会学概论》 为 中心
( 贵州大学
编 为社会 运行 概述 ;第 二编 为社会 运行 的微 观分 析; 第 三编 为社会 运行 的宏 观分 析 ; 第 四编为社 会运 行 与社会建设 。四编总共 二十章 , 内容涵 盖了简 明社
一
会 学史 、 社会运行 的物质基 础 、 社会 系统与社会 运行 、 社 会运行 与社 会文 化 、 社会 学 的研究 方法 、 社会 化与 个 体化 、 社会 互动 、 社会 网络 与社 会群 体 、 家庭婚 姻 、 性 与社会性别 、 集 体行为 与社会 运动 、 社 会 问题 、 社会 控制、 社 会政策 、 社会建设等 。 权威 教材并非 就是最为适 合 的教 材 , 还需要 根据 实 际情况 决定。也许 , 作为社会 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 这 种 内容 涵盖 广泛 的教 材能够 让学 生接 触和 理解社 会
学广 泛的研究领域 。但 是 , 对 于面 向全 校所有专 业学 生 开放选 择 的通识选 修课 而言 ,这种 内容涵盖广 泛 、 专业性很 强的教材就不适合选作教材使用 。以本人所 承 担 的贵州 大学通 识选 修课 为例来 看 ,学校 开设 的 《 社 会学 概论 》 通识 选修 课 限选 1 2 0 人, 最 终选 择这 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