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十大历史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份晋宁十大历史人物

古滇国第一王——庄蹻

庄蹻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63年)楚国人,“楚庄王之苗裔”,楚国的将军。

约公元前298年,庄蹻率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从楚国国都郢出发,选择“济湘沅以南征”的路线,由湘西进入贵阳以东的且兰,到达贵阳西部的夜郎,再沿今滇黔路进入滇池地区。当到达滇池地区时,当地的“靡莫之属”已在滇池周围开垦大片肥沃的土地。庄蹻“以兵威”降服了当地的“靡莫之属”各部落,正当他要归报楚国时,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克了黔中,阻断了归路。庄蹻加入了当地民族社会,“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滇国,定都晋宁(晋城镇一带),成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代“滇王”。庄蹻作为内地第一个开发西南边疆的历史人物,把楚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到了滇池地区,加速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流、借鉴和融合,为秦、汉时期在云南设置郡县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古滇国历经十代,186年。

伟大航家海——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回族,明代昆阳州宝山乡(今晋宁县昆阳镇)人。其祖父和父亲均为“哈只”,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明洪武十四年(1381),太祖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统帅,领兵30万进军云南,击败了梁王巴匝刺·瓦尔密。战争期间,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先至南京,后又到了北京。因马和手脚勤快,办事认真,14岁时被阉后选入时为燕王的朱棣当童奴。建文元年(1399),朱棣举兵与建文帝争夺皇位,28岁的马和跟随朱棣多次征战,累建战功。朱棣夺得帝位后,改元“永乐”,论功行赏,赐马和姓郑,并被提拔为四品“内官监”太监,成为受皇帝信赖而较多地参预朝廷大事的大员。从此,马和就被称为郑和。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巩固刚建立的明王朝政权,曾实行过严厉的海禁政策。朱棣即位后,即从皇位已日益巩固的实际出发,逐渐放

宽以至取消了原先的海禁政策,派遣外交使团,同海外各国的交往,建立友好关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郑和被派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

永乐二年(1404)初,朱棣决定派遣规模宏大的使团到西洋各国,以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主持远航出使各国的各项准备。郑和接到命令后,立刻布置了造船等事宜。南京、淮安、苏州等地的大型船厂日夜开工,建造远洋航海的大船。顺天、广州、潮州、漳州等地的造船厂也积极开工,制造各类船只。所造宝船,中等的长37丈余,宽15丈余,大的长44.4丈,宽18丈,有9根桅杆,12张船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种船。宝船构造较科学,船底平,航行平稳,不怕搁浅,船帆无论是顺风或逆风都能充分利用风力,加之多桅多帆,吃水较浅,阻力小,故航行速度很快。人住的船舱多数建在甲板下,重要官员乘坐的宝船舱室雕梁画柱,布置富丽堂皇。根据远洋航海的需要,除宝船外,还建造有专门的马船、粮船、座船、战船、淡水船等专用船只,以保证几万人的船队海上长期航行所需的各种食品及军需物资。郑和船队经过认真挑选,严格训练、不仅阵容整齐、盛大,而且组织严密、科学,既有严格的分工,又有密切的协作。有正使、副使、少监、内监、阴阳官等组成的船队指挥中枢;有通事担任翻译;有买办、书算手办理各种日常行政事务;有都指挥、指挥等负责军事,指挥下属的千户、百户、旗校、勇士等各级官兵,进行警戒,保护船队安全;平均约150人远航人员就配备有医护人员1人。此外,户部、工部及京师有关部门拨给郑和船队大量的珍贵物品和名产,其中有金

银器皿、丝、绸、绢、缎、各种精美瓷器、陶器、铜器、茶叶、布匹、玉雕、大豆,以及精良的武器。这些物资,大部分是准备赏赐给曾向明朝“进贡”的国王,或赠给与明朝友好往来的国王或酋长,一部分用来与各国商人或百姓进行贸易,交换当地的土特产品和珍奇货物。而在那些专用船只上,则满载着充足的粮食,淡水、燃料、蔬菜、果品、药材;马船船舱里还饲养一些马匹,以便供官员及骑兵到陆地上乘骑。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六月十五日,率领27600多人乘上62艘宝船和40多艘其他船只,从江苏苏州刘家港(今太仓县浏河)正式启航,开始了他“七下西洋”的首次航程。这次远航,相继访问了占城(今越南南部)、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巨港)、满刺加(今马六甲)、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等地。在满刺加和古里作了较长时间的停留,与当地国王及官员增进了友好交往,进行了商品贸易。途中,聚歼了以陈祖义为首的一股海盗,在西洋各国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永乐五年(1407)九月,经过两年多的航行,郑和率领船队返回南京,同时有17个国家的使者随船到达,对明朝进行了回访。

永乐五年,郑和奉朱棣之命,第二次率船队出使西洋,先后访问了占城,爪哇等20余个国家或地区,永乐七年(1409)夏返回南京。

永乐七年冬,郑和奉命率船队第三次出使西洋。航程一直较为顺利,但经过锡兰时,因国王亚烈苦奈儿有意挑衅,妄图加害郑和一行,他派出五万军队,切断郑和船队归路。郑和料定其王都科达(今科伦

坡)一定空虚,亲率四千左右明朝官兵,一举将王都攻占,亚烈苦奈儿等被擒,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永乐九年(1411)六月,郑和率船队返回南京。永乐皇帝宽赦了亚烈苦奈儿,并把所有俘虏都释放回锡兰。后来,锡兰与明朝重新建立了友好关系。

郑和从永乐三年到九年,6年间3次出使西洋,往返航程数万里,圆满完成了永乐皇帝交给的使命,当朱棣赏赐出使有功人员时,郑和提出了回乡探望失散了近30年的亲人的要求,永乐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郑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昆阳,住了1月,祭扫了祖坟,并刻石以记其事(刻石至今犹存)。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后,永乐十一年(1413)冬,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途经苏门答刺时,郑和遵照永乐帝的命令,帮助该国平息了内乱,使当地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其后,船队穿越阿拉伯海,到达波斯湾口的忽鲁谟斯国(今伊朗)。国王在王宫里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彼此互赠了礼品。忽鲁谟斯人得知中国船队到来,奔走相告,并用琥珀、珊瑚、猫眼石,龙眼珍珠等宝石和药材,交换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十三年(1415)七月,回到南京。

郑和四次下西洋后,明朝在东南亚和西亚的影响加大,一些国家不断遣使来中国访问,东洋地区的吕宋(在今菲律宾)、日本等国也先后遣使来中国。为了回访和进一步扩大与西洋各国的交往,郑和奉命于永乐十四年(1416)第五次率船队出使西洋。这次远航,先到了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国(今亚丁),然后到了非洲东岸的术骨都束(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和麻林(今东非肯尼亚)。郑和返航时,随他来中国访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