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 1815年英国政府推行《谷物法》,维护地主阶级,伤害 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1817年大卫· 李嘉图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建 立以自由贸易为前题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工业资产阶级的 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世界永恒不变) 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自由贸易; 3、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两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第二节
绝对优势论
亚当.斯密
一、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 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 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比较优势模型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或 转换曲线(transformation curve),表示一国所有生产要 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 的产品的不同产量组合。 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了该国充分有效利用资源所能生 产的两种产品的一个产量组合; 边界以内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或即使充 分利用也缺乏效率; 边界以外的点表示现有资源和技术所达不到的产量; 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增加生产1单位的某商品所必须 牺牲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某商品的机会成本。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分为重商主义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相互需求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15世纪17世纪)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产生背景:15世纪以后,社会财富由土地转向货币,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

外贸被称为是财富的源泉。

主要内容:1、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积累财富2、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3、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4、国家的政策:奖出限入5、各国间的贸易是:零和博弈重商主义理论的两个发展阶段:货币差额论:(15世纪16世纪中期)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上遵循少买多卖的原则,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

贸易差额论:(16世纪后半期17世纪)反对国家限制货币输出,认为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

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出口贸易额顺差的原则。

(二)、绝对优势理论(18世纪)产生背景:1、实践背景: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手工业正向机械大工业过渡。

英国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工业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迫切需要突破重商主义奖出限入、反对金银外流等思想的束缚,进口原料,发展工业生产。

2、理论背景: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发表绝对优势理论观点概括: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三)、比较优势理论(19世纪)产生背景:1、理论背景:亚当·斯密:《国富论》;1815年,罗勃特·托伦斯:《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文》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善:劳动价值论。

第4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11PPT课件

第4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11PPT课件

04.08.2020
国际贸易理论
14
1、理论分析模型:2×2×1
一般假设: (1)贸易参与国只有两个,即本国和外国,而且
它们总体的经济实力比较接近,即两国发生贸 易时,都能提供彼此需要的商品; (2)两国间只交换两种商品, 这里我们假设一 种是食物,一种是衣服;
04.08.08.2020
国际贸易理论
10
04.08.2020
国际贸易理论
11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绝对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个国家 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劳动生产率——表现为 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更大;或是指一个国家 较之另一个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所具备的更低的生 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量更小。因 而绝对优势理论也称绝对成本理论。
04.08.2020
国际贸易理论
9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在爱丁堡定 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 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
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 因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 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
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 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04.08.2020
国际贸易理论
6
一、亚当·斯密与绝对优势理论
Adam Smith1723—1790
04.08.2020
国际贸易理论
7
(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 1740年前,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 格拉斯哥大学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 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
❖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 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 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04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04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在国际商品生产分工中,各种商品生产都占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大的商品,放弃优势相对小的商品 生产;反之亦然,通过国际贸易,使贸易双方获利。
第四章 传统贸易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3、定量分析
李嘉图的假设与斯密的相似:2×2×2模型 国际分工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四章 传统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早期第的四分工章交换思传想统国际贸易理论 最早提出分工学说的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学7)习。目标: 早期1、的掌国握际主贸要易传思统想贸还易从理宗论教的神基学本中概产念生和。主要观点;
二、重农2、学熟派悉绝(对Ph优y势si理oc论ra、ti相c S对c优ho势ol理)论的和贸H-易O要观素点禀赋
第四章 传统贸易理论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
三、主要思想
在国际贸易中,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 势形成的基本原因。
在各国生产要素禀赋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 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 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第四章 传统贸易理论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
四、模型分析 前提假设: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K|L)
第四章 传统贸易理论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
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是发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 基础,而产生比较利益的原因是各国间劳动生产率的 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别。
那么,劳动成本的差别因何而生?
为解决这一问题,赫克歇尔和俄林从各国资源禀赋, 即生产要素供给情况不同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 国际分工的原因、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国际贸易的 商品结构。他们的理论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eckscher-Ohlin Theory),简称赫-俄(H-O)理论。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在国际贸易学中,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旨在解释和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本文将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1.比较优势: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的相对效率更高。

根据这个假设,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差异。

2.单一要素模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一个国家只拥有一种生产要素,并且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这个假设简化了分析,使得理论能够更为清晰地解释贸易模式和效果。

3.恒定成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在国际贸易中是恒定不变的。

这个假设是为了使得理论能够更好地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基于以上基本假设,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

2.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结论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结论值得关注:1.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和出口其比较优势商品或服务。

这样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要素移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如果要素相对稀缺,国家会倾向于进口具有该要素的商品,而不是自己生产。

相反,如果要素相对丰富,国家则会倾向于出口该要素相关的商品。

这种要素移动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3.贸易的收益: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也强调贸易的收益。

通过国际贸易,每个国家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比较优势和专业化生产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福利。

4.国际贸易的均衡: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还提出国际贸易的均衡条件。

一个国家的贸易均衡是指其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平衡状态,即进口与出口相等。

国际经济学之国际贸易理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国际贸易理理论
动态效应
动态效应是指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 响,包括对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市场规模的 影响。
政策评估方法
政策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收益分析、一般均衡分 析、局部均衡分析和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等。
05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的进程和影响
全球化概述
全球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推动力量。
全球化对贸易的影响
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来源
自然因素
某些国家可能拥有特殊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等,这些资源使得该国在生产某些产品 时具有较低的成本。例如,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使得其在钢铁制造业具有比 较优势。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使得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获得比较优势。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业由于技术先进,使得其在汽车出口方面具有比较 优势。
推动产业升级
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等方式推 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适应国 际贸易市场需求的变化。
促进出口多元化
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促进出口的多元化,增加高附 加值产品的出口,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
加强国际合作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 同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挑战,分享经验和资源。
贸易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为贸易政策提供指导。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能够促进其在某一产品上的比较优势,那么该 国就可以通过出口这种产品获得经济收益。例如,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使得中国在 制造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出口增长。
03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的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都有其特点,决 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第四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时:2周,共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促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传统理论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理论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的主要内容、政策主张。

教学重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教学难点:提供曲线的推导;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第一节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二、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与绝对优势理论二、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一、大卫•李嘉图与比较优势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基本假设、贸易模式、例外情况)第四节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一、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二、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李嘉图模型第五节相互需求论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三、相互需求论的局限性第六节要素禀赋理论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概念(生产要素、要素价格、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基本假设条件;H-O定理;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进一步说明)三、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第七节里昂惕夫之谜一、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三、里昂惕夫之谜引发的启示思考题:1、按照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请问,在只有两个国家的世界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为什么?2、A国与B国同时生产小麦和布,A国在生产小麦上比B国的生产成本低1/3,在生产布上低2/5,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其他条件一样时,A国应该生产什么,B国应该生产什么?3、中国的土地比澳大利亚大得多,但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比中国更具有竞争力?4、有比较优势的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有绝对优势并不一定有比较利益。

请问上述说法正确吗?为什么?5、市场经济是强者经济,在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时,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吃亏,请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讲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讲国际贸易政策

2、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战后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它是一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
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 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 际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5)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6)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四)新贸易保护政策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 激烈,保护贸易的理论和政策都出现了新的发展, 称其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1.“公平贸易”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新理念 2.贸易保护制度法律化 3.贸易保护政策综合化
4.从单边政策的保护发展到多边贸易体系 下的保护
(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 自由化政策
1、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一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降低进口关税率 二是组成区域性贸易集团,在贸易集团内部取 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
三是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惠制税和特惠 制税制度,给予进口关税的优惠待遇
四是放宽进口数量限制,增加自由进出口 商品的数量,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
投资乘数论
1 投资乘数:K=—————————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C(消费)∕ △Y(收入) △Y= △I(投资)×K
外贸乘数论 假定:
△X为出口增加额, △M为进口增额;
据投资乘数公式则有:
△Y=【 △I+( △X—△M)】·K
当 △I一定时,外贸顺差( △X—△M)也 能对国民收入的增加起到倍数作用。
(2) 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第一,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在 现实经济中不存在。 第二,国际贸易收支自动调节平衡的观点忽视了 贸易顺差的重要性。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 3、例外情况 、 •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另一 国相同,则两国不可能发生互惠贸易。 国相同,则两国不可能发生互惠贸易。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酒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 单位) 单位) (单位) (人/年) 年 (单位) (人/年) 年 1 1 120 60 1 1 100 50
• 思考:如果你去应聘一个秘书的岗位,可 思考:如果你去应聘一个秘书的岗位, 是对你进行面试的业务经理告诉你, 是对你进行面试的业务经理告诉你,他的 打字速度比你还快,你会不会觉得很沮丧, 打字速度比你还快,你会不会觉得很沮丧, 你一定就没戏了呢? 你一定就没戏了呢?
• 1996年的情人节 月14日,恰好与关键的美国新 年的情人节2月 日 年的情人节 罕布什尔州的总统初选日子2月 日相隔不到一 罕布什尔州的总统初选日子 月20日相隔不到一 这一天正好是共和党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 周。这一天正好是共和党候选人帕特里克 布坎南 在一苗圃为他的妻子选购了一打玫瑰, 在一苗圃为他的妻子选购了一打玫瑰,并借题发 挥,对着记者义愤填膺的大声斥责美国日益增长 的玫瑰进口将使美国种植玫瑰的农民饿其体肤。 的玫瑰进口将使美国种植玫瑰的农民饿其体肤。 因为美国冬季玫瑰大部分是从南美洲进口的。 因为美国冬季玫瑰大部分是从南美洲进口的。
亚当·斯密 亚当 斯密 (1723~1790) ~ )
• • • •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 (2)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生产,从而节省 )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生产, 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 (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
绝对优势理论
• 一、亚当 斯密与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与绝对优势理论 • 18世纪 年代,斯密提出经济自由主义 世纪50年代 世纪 年代, 的基本思想。 的基本思想。 • 1759年出版的其第一部科学巨著《道德 年出版的其第一部科学巨著《 年出版的其第一部科学巨著 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标志着 其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的形成。 其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的形成。 • 1776年出版《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年出版《 年出版 研究》(简称《国富论》)。 》(简称 研究》(简称《国富论》)。 • 世人尊称亚当 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 现代经济学之父” 斯密为“ 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

2023-10-29contents •引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间经济交往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贸易现象和指导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新兴贸易实践的出现,新国际贸易理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意义研究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对于深化对贸易理论的认识、指导实践以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模型与实证结果,探讨两种理论在解释现实贸易问题中的优势与局限,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与对比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模型及实证研究,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两种理论在现实贸易问题中的解释力。

目的研究目的与方法VS0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词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认为一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详细描述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使用的资源相对较少,那么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获得。

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提出的,认为一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成本较低,那么该国就具有比较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技术水平等方式获得。

总结词详细描述要素禀赋理论总结词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具有要素禀赋的产品,即本国拥有较多要素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详细描述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国拥有较多的某种生产要素,那么该国在生产需要这种要素的产品时就有优势。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ppt 44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ppt 44页)

2003 0.42
2004 0.42
钢铁制品
1.24 1.36 1.32 1.38 1.51 1.62 1.55 1.52
1.47
1.51
船舶
0.86 1.12 1.35 1.33 1.18 1.06 1.03 0.83
0.98
0.78
汽车及其底盘 0.015 0.016 0.017 0.011 0.006 0.013 0.012 0.0065 0.0075 0.018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ppt 44 页)
• 国际贸易纯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 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检验
•数据来源:/world_economy/construct_industry/ mac_production/2012-02-16/17032.html
纯国际贸易理论回答的问题
• 为什么国家之间存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发生的 基础)
• 国际贸易的模式(各国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 贸易利得及其分配问题(各国参与贸易之后能得
到那些好处,这些好处是如何在各国之间进行分 配的)
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动
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1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国家干预 经济活动
开采金银矿藏 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本国商品输出 限制外国商品输入
实现对外贸 易的顺差
2.1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2.2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 理论提出者: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 因的研究》,亚当·斯密
– 理论背景:英国资产阶级扩张遇到国内的制 度阻碍 • 行业公会:规定产量和价格 • 重商主义:
绝对劣势比较小的产品,也就是具有比较 优势的产品。 •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 贸易所得:产出增加 • 贸易性质:正和博弈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起源、模式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重商主义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它强调国家应该通过积累金银财富来增强国力。

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国的收益必然是另一国的损失。

他们主张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贸易顺差,从而使本国获取更多的金银。

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过于注重货币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传播。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则是对重商主义的一次重大突破。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自己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其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以比其他国家更少的资源生产出同样数量的某种商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假设国家 A 生产一单位的小麦需要 5 个劳动力,而国家 B 生产一单位的小麦需要 8 个劳动力。

同时,国家 A 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10个劳动力,国家 B 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6 个劳动力。

那么,国家 A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国家B 在布匹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国家 A 应该专门生产小麦,国家 B 应该专门生产布匹,然后通过贸易交换,两国都能获得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

然而,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现实中,并非每个国家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那么,那些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是否就无法参与国际贸易了呢?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商品上都比其他国家耗费更多的劳动,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

传统国际贸易方式课件

传统国际贸易方式课件
基础设施建设
金砖国家合作重点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投 资和融资支持成员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 施建设。
金融合作
金砖国家建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外 汇储备库等金融合作机制,以加强金融领域的合 作和风险应对能力。
06
结论

传统国际贸易的意义与价值
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01
传统国际贸易方式有助于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合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交易 双方对商品、服务、市场等方面的信 息了解程度不同,导致交易出现困难 和风险。
VS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企业难以了解进 口或出口市场的真实需求和供应情况, 从而难以制定合理的价格和销售策略。 同时,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企业面 临欺诈和违约风险,增加企业的经营 成本和风险。
理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推动经济增长
02
通过进出口贸易,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为各国提供了经济增长的
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增进国家间经济联系
03
传统国际贸易方式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国家间的
交流与合作。
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与便利性
01
02
03
标准化流程
传统国际贸易方式通过建 立标准化的贸易流程,提 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可靠性。
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 自由流动。
统一市场监管
欧盟共同市场建立了统一的监管机 制,确保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 和环保标准得到遵守。
促进经济增长
欧盟共同市场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 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了欧洲整体 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金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1 2 3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通过合作机制加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相互需求理论
定义
内容
意义
相互需求理论是由John Stuart Mill 提出的,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 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具有优势, 但这种产品的生产也依赖于其他国家 的产品。因此,两国之间可以通过相 互需求理论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相互需求理论的核心是相互依赖性。 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依赖于其他 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而这种相互依赖 关系可以通过贸易得到解决。因此, 两国之间可以通过相互需求理论进行 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卖家和买家都只能接受市场价 格,无法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市场价格产生实质影响,市 场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这种假设有助于我们分析市场均衡和贸易利益,但在现 实世界中,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常见,许多市场都存在一 定程度的垄断或竞争不足的情况。
规模报酬不变
01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保 持不变。
VS
启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需要不断适应现实经济的发展和变 化。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理论元素、考 虑复杂因素等途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传 统国际贸易理论。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证 研究,不断检验和完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
05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 性
假设条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具有简洁明了、逻辑严谨和易于操作等特点,它强调了国家间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成本等 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的影响。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背景
0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
越来越紧密。在这个时期,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开始萌芽。
品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的生产策略。

第四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
事各行各业的人。”
早期贸易思想还从宗教神学中产生,公元
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
“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一个部 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 力求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 互相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
能共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
英国
贸易所得 葡萄牙 英国
1(单位)
+0.125 (单位)
2.2–1=1.2(单位)
+0.2(单位)
两国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
四、理论内容
大卫•李嘉图认为:贸易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 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仍可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原则,每 个国家都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同样
何处生产的”。 在17世纪后被扩展为生产要素禀赋、气候、 技能及偏好不同产生不同优势,到20世纪进一步
发展为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学者色诺芬
在他的“经济论”中:
国家要靠税收来维持运转,
而外国人是最好的课税对象, 是收入的最好源泉。所以,国 外“有更多的人和我们贸易” 就可以给国家带来巨大财富。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布产量 2.2 所需劳动人数 220
四、理论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各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应当按照各自绝对优势的生产条件去 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交换各自的商品,则对每个 交换国家都会有利,因为可使各国国民财富增加。

传统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战 略 性 贸 易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
重商主义贸易 保护理论
传统贸易 保护理论
超贸易 保护理论
新贸易 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组成: 1.主流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一般由富国提出,主张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能给参加 国带来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该部分的理论又可细分成宏观与微观两部分,微观部分到 目前仍不能形成系统的学说,因此主要的理论学习集中在宏 观理论部分。 宏观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机会成本论、 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新贸易理论等。 2.保护贸易理论 一般是由贸易劣势国主张,这些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发 达国家有利,对经济落后国家会产生阻碍发展的不良后果。主 要理论有:保护关税论、保护幼稚工业论、对外贸易乘数论、 中心—外围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等。
主要研究的问题
➢ 国与国为什么要进行贸易? ——贸易利益的驱动(gains from trade)
➢ 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能够进行贸易? ——价格不同(供需) basis for trade
–供给角度(成本):技术、要素禀赋、生产规模 –需求角度:收入、偏好 ➢ 贸易格局如何?pattern of trade ➢ 贸易产生哪些影响? impacts of trade (商品的价格、生产、消费和福利等)
《国富论》的伟大成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是摒弃了许多 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 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 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 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 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 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 武断的政治限制。 “无形的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货币差额论
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会增加 货币。因此一国必须坚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甚至不进 口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量。 总原则: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 实施手段: 国家行政干预: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少 买(或不买)多卖。 海、斯在《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从别人那里买进的不超过我们 出售给他们的。否则我们将陷入穷困。而他们日趋富足”。
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 势论是在那些可以称作 既正确且重要的社会科 学原理中首屈一指。
1815年英国“谷物法”的颁布… 李嘉图适时而应,在1817年发表的 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
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应专门发 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 取得比较利益。
David Ricardo 1772-1823
→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四)要素禀赋论结论
每个国家或区域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
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反之亦然。
各国均应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 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
产品,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五、贸易对价格与收入的影响— H-O-S定理 P55 定理内容
何处生产的”。 在17世纪后被扩展为生产要素禀赋、气候、 技能及偏好不同产生不同优势,到20世纪进一步
发展为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学者色诺芬
在他的“经济论”中:
国家要靠税收来维持运转,
而外国人是最好的课税对象, 是收入的最好源泉。所以,国 外“有更多的人和我们贸易” 就可以给国家带来巨大财富。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了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之前的贸易思想
掌握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相对优势论
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及有关解释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
“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
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 自足自立,而不得不有待于互助。他进一步指出, 一人而为多数人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事。如果 一个人专门做一种和他性情相近之事,他所生产出
会使两国的社会财富增加。
五、理论评价 进步性:

论证了各国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都可按“有利
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局限性:


该理论是静态、短期分析。 通过分工获得的比较利益不一定符合一国的经济 发展长远利益。 未能揭示支配国际交换的规律。
第四节
要素禀赋论
六、 理论评价
进步性 从一国资源优势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猎鹰叼回“肥鸭”一样,吸收更多的货币。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四)理论评价
1、进步作用 指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 认识到货币不仅是流通手段,且具有资本职能。 2、缺陷与不足 首先,其对外贸易学说的理论观点是不成熟的、肤浅的。
只研究如何从国外取得金银货币,而未探讨贸易原因和利益
其次,其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是不全面的。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成 本 理 论
要 素 供 给 比 例 理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里 昂 惕 夫 之 谜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论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论
偏 好 相 似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英国
贸易所得 葡萄牙 英国
1(单位)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单位)
2.2–1=1.2(单位)
+0.2(单位)
两国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
四、理论内容
大卫•李嘉图认为:贸易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 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仍可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原则,每 个国家都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同样
总原则: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顺差
托:“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
卖给外国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若国内金银太多,会造成物价上涨,使消费下降, 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若出现逆差,货币自然外
流。因而使货币外流,非但不会使货币流失,还会像
(三) 贸易差额论
主张国家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 , 但应保持顺差;还主张国内的制造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因 输出产品比输出原料能够获得更多的货币财富,振兴国内 制造业便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 (税收调节)。 托反对国家政府限制货币输出,认为会遭致报复。在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凡是我们将在本国加之于外人身上的,也会立即在他们国内制成 法令而加之于我们身上的……因此,首先我们丧失我们现在享有的将 现金带回本国的自由和便利,并且我们还要失掉我们输入各地许多货 物的销路,而我们的贸易与我们的现金将一块消失。”
仅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到生产领域。
再者,其相关财富观点是不科学的。
将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因而得出此得彼失(零和游戏)。
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 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 分工–国际贸易方面,提出了 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利益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基石。 一、理论代表人物及理论产生背景 1933年, 《区间贸易 和国际贸易 1919年, 理论》 《对外贸易 对收入分配 的影响》
被萨缪尔森 被为“天才 之作”
Eli F Heckscher 1879-1959
Bertil Ohlin 1899-1979
PKA 布: 10×1+1×4=14 人民币 PKB > PLA PLB 在B国:生产1单位钢材:1×2+5×1=7 美元;
布: 10×2+1×1=21 美元
(三) 理论内容
生产诸要素禀赋不同 → 生产诸要素不同的价格比例(A:1/4 、B:2/1 +++++ 生产两种产品所使用的要素比率不同 (钢:1:5,布:10:1) → 不同国家内的不同的成本比例 (A:21/14,B:7/21) → 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 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五、理论评价
进步性
对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生产领域。
该理论是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 有力理论工具。 指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所有参与分工、贸 易的国家都有利。 首次论证贸易是一个“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 局限性 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是土地利益集团企图 保持谷物高价的产物 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产生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可以概括为相互进行交换 的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即生产要素的相
对价格)和不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都是相同的话……贸易
就必然继续发展直到各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出
现均等化。……下一步,我们必须考虑这种均等化是否 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PLA
因出口而增加生产
对劳动需求更强烈
(二) 赫-俄和萨缪尔逊的观点差异
赫-俄: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趋势 受贸易壁垒和市场的差异,商品的价格水平难以一致; 要素在国内部门间转移不是充分便利; 产业对要素的需求一般是联合需求,影响要素价格的均等 萨缪尔逊: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必然 1949年《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认为:国际贸易使不 同国家间要素均等化是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趋势。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布产量 2.2 所需劳动人数 220
四、理论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各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应当按照各自绝对优势的生产条件去 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交换各自的商品,则对每个 交换国家都会有利,因为可使各国国民财富增加。
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国别 分工前 葡萄牙 英国 比较优势 葡萄牙 英国 分工后 交换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2.125–1=1.12(单位) 葡萄酒(人/年) 80 120 80/120=0.67 120/80=1.5 (80+90)/80=2.125(单位) (100+120)/100=2.2(单位) 1(单位) 呢绒(人/年) 90 100 90/100=0.9 100/90=1.1
国际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
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均等化。
理论推导过程 俄林的观点和萨缪尔逊的观点差异
samuelson对 要素价格均 等化进行进 一步论证
(一)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 PKA
劳动丰裕国家 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
>
PKB PLB PKB PLB
劳动力价格上升
PLA
大量生产并出口 PKA 劳动密集型产品 =
二、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从资源最有效配臵来论证分工的必要性。
李认为:“两人的分工取决于两人在两种职业上 的劳动生产率相差多少。如果一个人比另一个人在制 鞋上强1/3,而在做衣服上只强1/5,那么这个较强的 人应该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应该去做衣服。这样的分 工对双方都有利,也是资源的最佳配臵。” 李认为:“两国贸易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 绝对差别,只要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仍可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