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0000S)。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区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区一等奖)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
学案导引:
一、忆历程,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有哪几个代表性事件、、、。

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有哪些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至少说出四个)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面貌呢
2、与地球的真面貌相比,地球仪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教学反思:
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知识点少,考点更少,却是很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题材。

由于教材所给材料比较单薄,往往在教学中简化,所以设计过程为收集资料,讨论,谈感悟。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汇总,补充了教材材料的不足。

同时,丰富了师生的历史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好的科学史教育。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

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

(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在定位中的应用。

经纬网是地理坐标系统的基础,是研究地球表面位置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经纬网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简单的定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2.学会使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3.能够解释一些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经纬网的概念和构成。

2.经纬网在定位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经纬网图、地球仪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进而引入经纬网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通过经纬网图和地球仪,展示经纬网的分布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经纬网定位的练习。

每组提供一个实例,要求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实例中物体的位置。

4.巩固(5分钟)讲解一些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长短变化等。

引导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经纬网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纬网在地理定位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经纬网定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完成。

9.板书(5分钟)设计一份板书,内容包括经纬网的概念、构成、作用以及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word教案(20)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word教案(20)

免费下载网址 解压密码联系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的: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

2.认识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理解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划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划分。

施教策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教学地球仪和图片“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教学。

教学难点难点: 东西半球划分。

克服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20°W-160°E 经线圈教学。

设计思路:针对本校教学地球仪较少,主要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启发,边与学生讨论,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教学资源: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充分利用地球仪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易于接受。

展示图片 提问教材“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展示图片展示图片展示图片提问“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五带分布图“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地球仪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1. 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的运动。

2.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地图的基本知识1. 学习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作图能力。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概况1. 学习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

2. 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分区,了解各大洲的特点。

第二节:亚洲1. 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

2. 了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范围1. 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理解其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 掌握中国的四至点,了解其地理范围。

第二节:中国的自然地理1. 学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特点。

2. 理解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人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 学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掌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学习环境保护的意义,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其在我国的实践。

第五章:区域地理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1. 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的特征。

2.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第二节:案例分析1. 以我国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与天气第一节:气候概述1. 学习气候的概念,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掌握气候的构成要素,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第二节:我国的气候类型1. 学习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理解其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学习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其分类和特点。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下面就是整理的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一年分三季1、气候特征指导学生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热季35月份3、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4、指导学生完成课文44页的活动题活动题①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活动题②该地北、西、东三面山地环绕,南部向印度洋敞开,有利西南季风的进入;湿润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活动题③总体上看,孟买和安拉阿巴德均为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距海远近不同,气候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孟买比安拉阿巴德降水量多,且更集中;安拉阿巴德比孟买的气温年较差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等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球仪模型3.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如何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方便。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1.1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1.1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第1题。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让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启发学生从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等方面观察和思考。
学生完成活动题,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大小。
提示学生根据要求完成题目,观察地球仪,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通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发射升空,全程历时13天。刘洋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探索我们的家园——地球。
(3)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帮助完成活动题——制作简易地球仪。
总结提升
认识过程
地球的形状Leabharlann 形状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表面积、最大周长
制作
地球仪
作用
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依据;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类追求真理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在地球形状和大小认识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相关资料和图示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出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

难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绘图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绘图纸和剪刀,随意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你们手中的图形拼出地球的形状?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如何拼出地球的形状。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任何不规则的图形都无法完整地表现出地球的形状,只有球形才能最贴切地表达出地球的形状。

那么,地球的形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提问:人类在古代对地球形状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通过对相关资料图片的观察,学生能够回答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等说法。

教师讲解: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朴素认识,但是它们都是不准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准确。

教师提问: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下,我们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通过卫星照片、雷达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态,它是一个类似于球体的形态。

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书_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书_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书_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掌握中国的位置、疆域和邻国。

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5.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教学重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学难点:1.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准备:《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地球仪(并附有彩色胶带),“中国政区挂图”、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活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位置看图:“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重点】①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②能用多种方法论证地球是个球体。

【难点】现在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过程】(引入):茫茫的宇宙浩瀚无际,它不断的吸引着我们人类去探索,你知道人类目前了解的宇宙中生命物质只存在于哪个星球吗?(板书)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提问)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知道古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看法吗?(学生交流)介绍、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小结)老师可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补充(结合相关投影图片):1.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世界的中央是高耸的山脉,巨象站在一只大乌龟的龟背上,乌龟则骑在一只盘踞的眼镜蛇身上(书中有插图,可让学生自己看图叙述)。

2.埃及人认为天被高高的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顺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3.中国人则认为天像一只圆圆的大锅盖,盖在方形的土地上,天是由八根柱子支撑的,形成了“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后来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平,于是人们臆想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于是又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

(提问)在今天看来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在古人却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迷,你认为古人只能观察到“天圆地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问)请你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够看到地球的全貌?你能进一步总结出观察巨大物体形态特征的方法吗?(提问)人类是直到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到地球照片后才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吗?(提问)那你知道人类都通过观察哪些现象,完成哪些活动开始逐渐认识地球是个球体的吗,你能提出一些证据吗?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人类对地球是球体形状的认识过程,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2.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能准确区分经纬线,理解经纬线的特点;3.学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正确判读经度和纬度,初步认识经纬网。

基本技能:1.能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能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2.能够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在地球仪上探究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3.能利用经纬网给任何地点定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类为摸索地球的形状而经过的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接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2.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小组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

【教学重点】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等。

2.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定义,能够准确区分经纬线和经纬度。

3.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了解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教学难点】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制作地球仪等。

2.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3.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等。

【教学课时】共4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活动课)【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绪言中,我们认识了学习地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意义,知道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甚至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那么,大家对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又认识多少呢?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宇航员在空中看到地球的视频,观看完后,提问:通过观看你有什么感想?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学生:看视频,回答教师的提问。

师生互动:向学生介绍有关视频的背景等。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认识它,人类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

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学生回答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五篇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五篇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五篇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1【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仪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其次,阐述地球仪的构成,如经纬线、刻度、比例尺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学习。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地球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某一地区的位置。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概念、自转和公转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简单使用。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还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交流来掌握知识。
2. 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仪实物,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比例尺等要素,并尝试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
第一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前准备】
1学生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字表示陆地、海洋、脉、
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

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x b1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