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评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评课稿1. 引言《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是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本教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学习内容。

本文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为例,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分析。

2. 教材内容概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边数、边长等属性,并能够辨别和绘制这两种几何图形。

3.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辨别和绘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4.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长方形的认识•长方形的定义:长方形是一种有四条边的几何图形,它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有四个顶点和四条直边,对边相等且平行。

4.2 正方形的认识•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是一种有四条边的几何图形,它的边长相等且角度为90度。

•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有四个顶点和四条直边,边长相等,角度均为90度。

4.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较•形状比较:长方形的边长可以不相等,而正方形的边长必须相等。

•边数比较:长方形有四条边,正方形也有四条边。

•角度比较:长方形的角度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非直角,而正方形的角度都是90度。

5.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5.1 教学重点•让学生准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辨别和绘制能力。

5.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对边平行和相等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正方形的角度均为90度的特征。

6. 教学方法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物体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其特征。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图形,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一、形状特点长方形是一种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平面图形,其四个角是固定不变的。

而正方形则是一种四边相等的特殊形状的长方形。

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长宽比例和边角性质。

二、面积计算对于这两种形状,我们都能够通过它们的边长来进行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短边乘以长边来计算,而正方形的面积则是边长的平方。

这个特点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地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以及它们的尺寸大小。

三、对称性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很好的对称性。

长方形具有两条对称轴,即相对短边的中位线。

而正方形则具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90度的特点,因此它具有四个对称轴,且整个图形都是对称的。

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两种形状的结构特征,并为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便利。

四、实际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家具的平面、房间的墙壁、地板、包装盒等都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形状。

这些图形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而且在实用价值上也表现出其优越性。

总的来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优势。

了解这些特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判断图形,而且还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此外,这两种图形还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例如在数学问题、工程设计、美术创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它们的形状特点和计算方法,还要善于发现和探索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两种图形的形状特点和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其中的课时内容,主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包括边的长度关系和角的度数。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周长、面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即所有边长相等的长方形)。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图形有了一定的直观感知,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仍需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直观演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自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书本、窗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2. 探究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提问: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教师用教具或多媒体展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和四个直角的特点,并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验证。

3. 探究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是直角。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形吗?为什么?
答:剪出的是正方形,因为剪出的图形 4条边都相等,且4个角都是直角。
4.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4
2
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4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不仅要看是否符合边的 特征,还要看4个角是不是直角。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基本特征
复习导入
长方形
正方形
你认识上面的图形吗?
探究新知
1
教 室 里 哪 些 物 体 面 的 形 状 是 正长 方 形 ?
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量一 量,折一折,比一比,看看长方形、正 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折一折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边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想想做做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把围成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把围成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
2.你能用两幅同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 方形和 一个正方形吗?
3.
照样子剪出的是正方
量一量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量一量
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比一比
长方形有4个直角。
正方形有4个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的比较:
名称
长方形
正方形
图形
相同点 都有4条边、4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 对边相等
4条边都相等ຫໍສະໝຸດ 3厘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5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8.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8.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丨苏教版

( 边(4条边)对边相等
宽 角 4个角都是直角
边长
边 4条边都相等
角 4个角都是直角
相同点: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适时板书
课后反思
比较成功的地方:
1.思路清晰,教学氛围轻松,
2.课堂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抽象的知道变成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的实践性的东西,通过数字的比较,在观察中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做到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促进思考,并进行表达,以“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学生总结,教师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二)探究总结长方形的角的特点
1.请同学们用找出三角尺的直角,用直角和长方形的角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课件演示方法,学生再操作
3.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角的特点,并板书(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三)探究总结长方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1.请你回忆一下,长方形各边的名称是什么?
2.由于学生不是自己所带班级,与自己比较陌生,教学方式与自己平时的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式不同,学生不是很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
1.学生用直尺量长方形的每边的长
2.小组内交流长方形每边边长的特点
3.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与长方形的角进行比较,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总结长方形角的特点
4.学生在猜一猜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5.学生根据刚才长方形学具,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用学具的长方形纸片折一折。
6.学生用直尺量出正方形各边的长,并写出长度,观察每边长度,小组进行总结,个别汇报
3.每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新颖,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行知教育精髓中的“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反思

在进行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后,我深入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通过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我找到了改进的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这两种图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示例展示、幻灯片演示和集体讨论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帮助学生建立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象概念,并让他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这两种图形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容易混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予了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让他们通过练习来区分不同的图形,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竞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一些理解困难的学生,我采用了个别辅导的方式,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反馈和鼓励。

通过这种方式,我积极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有些内容压缩得太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我意识到我应该更好地计划和安排课堂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消化新的知识。

其次,我在教学中的问答环节有待改进。

有时,我会给出太多明确的答案,而不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停滞,缺乏主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适当改变问问题的方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

另外,我还发现在一些练习和教学材料的设计上有所不足。

有些练习题的难度不够适宜,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更加关注教材的选择,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练习题。

综上所述,本节课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评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评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评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引入课题1、课件展现校园图片,请学生从中找出一些图形的影子吗?2、随着图片的观赏,逐步抽象出一些平面图形。

学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3、引入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评析:那个环节老师从生活中的实物中提取出一些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之前差不多对这些图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因此学生能专门轻松地找出来。

引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如此的引入简单,直入主题,成效也不错。

)第二个环节:研究特点1、请学生交流自己心中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长方形的标准。

学生: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相等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向学生介绍对边。

依照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对边相等,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师:这些差不多上我们凭直觉来判定,因此要画个问号,下面请自己操作来验证,尽量想简单的方法。

学生自行操作验证后上展现台集体交流验证方法。

生:用直尺量出来,对边相等。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出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用折的方法判定出对边相等2、方格纸上出示一组图形,判定是不是长方形,并说明理由(图略)。

安排六个图形,请学生依照得出的长方形的特点进行判定,重点交流6号图形,学生说说专门之处是:那个图形每条边相等。

因为没通过验证,因此老师画一个问号。

3、研究正方形的特点。

师: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请学生拿出一张纸片验证后全班交流。

有的用量的方法,有的用折的方法。

4、介绍长、宽、边长。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如何样来描述那个长方形呢?师介绍长、宽、边长。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评析:本课的要紧教学目标是关心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在那个环节的教学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学老师都采纳了先推测后验证的方法。

如此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也包括其他的比如动手操作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容易混淆它们的特征,特别是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以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剪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它们的边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六章第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六章第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六章第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工作单位梧州市苍梧县新地镇题甫学校李运燕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同学在一班级已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并且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感悟,因此首先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同学找一找其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再组织引导每一个同学功过对正方形、长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过程,验证并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打好铺垫。

依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心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让同学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同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别和区分这两种图形;2.技能目标:表达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育独立探询问题的技能和全面观测问题的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的求知欲,让同学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中,我依据同学认知特点、爱好知识与阅历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

同学在一班级已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并且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感悟,因此首先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同学找一找其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再组织引导每一个同学通过对正方形、长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过程,验证并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同学经受试验的详细过程,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目标1.通过让同学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同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别和区分这两种图形;2.表达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育独立探询问题的技能和全面观测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同学的求知欲,让同学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同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能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简单的图形组合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能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二、教学内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图形的名称。

通过引导学生的猜测,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初步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输入法等工具来进行讲解,主要内容包括:2.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长方形:一种四边形,其中两对相对的边平行且长度不相等。

正方形:一种四边形,其四条边长度相等且四个角均为直角。

2.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特征:•有两对平行的边,两两相等。

•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度。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长度相等。

•四个角都是90度。

2.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长方形的两对相对边的长度不同,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

•长方形的任意两个相邻角不一定相等,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

联系:•都是四边形。

•都有直角。

3. 练习通过图形的展示和问题的提问,让学生逐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4. 总结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反思通过组织学生做图形拼接和问题探究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教师的讲解简明清晰,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只听讲解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因此,还需要通过一些举例、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和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能够识别和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3.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定义长方形:有四个角,每两个相邻的角是直角,且对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

正方形: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且四条边的长度相等的四边形。

特征长方形:有两组相等的对边,两组对边的长度分别相等。

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长相等。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识别和绘制识别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根据以下特征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矩形纸片、桌子、黑板、门等•正方形:正方形纸片、正方形盒子、棋盘等绘制利用直尺和圆规,可以非常简单地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

绘制正方形的步骤如下:1.画出一条线段,作为正方形的一条边;2.在这条线段的一端,以这个点为圆心,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与这条线段相等的圆;3.以另一个端点为圆心,圆规的半径与上面的圆的半径相等,在另一端画弧线,在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与这个弧线相交的点,连接这个点和线段的另一端点,即可得到一个正方形。

绘制长方形的步骤与绘制正方形类似,只是在第二步画圆时,要将圆心移到与这条线段垂直的位置上。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周长的计算长方形的周长:C=2(l+w)(其中,l表示长,w表示宽)正方形的周长:C=4a(其中,a表示边长)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S=lw(其中,l表示长,w表示宽)正方形的面积:S=a2(其中,a表示边长)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从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定义和特征。

2.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分别观察、比较、感受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大小、数量、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特征。

3. 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以黑板为例,给学生讲解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步骤,并在黑板上演示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校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校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校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面图形”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以及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经验。

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分类和归纳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特征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PPT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画有各种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门、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种图形的形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2.锻炼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4.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1.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2.给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示例,让学生对两者有更深刻的认识;3.指导学生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4.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举例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和一个正方形,询问学生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 观察教师给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示例,让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并列举出来。

3.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例如边长是否相等、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等等。

4.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例如书本、墙砖等,让学生分辨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解释它们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形状相似但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识别它们并解释为什么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5. 总结教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说出它们的特征;2.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举例说明。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事物并加以分析,引导他们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准确地描述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再进行巩固和练习。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教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打好铺垫。

2、学生在一年级已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学生能在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

学生在一年级已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对特征有所感悟,因此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物体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再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验证并进一步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辨析、沟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看了这些美丽的画片,你有何感想?发现了什么?
2、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是什么呢?(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

同时,通过计算周长和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原理,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教室、书本、桌面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等。

让学生观察、操作,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卡纸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测量它们的边长、周长和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非常常见的图形。

小朋友们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会开始深入了解它们的特征。

那到底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首先,咱们来看看长方形。

长方形有四个直直的边和四个尖尖的角。

它的两条长边长度是相等的,两条短边长度也相等。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课本,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

长边通常比短边长一些,我们量一量就会发现这个特点。

而且呀,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直角是什么样子呢?小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像我们教室的墙角,那就是直角,直直的,正好是 90 度。

那正方形又有什么特点呢?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它可特别啦,四条边的长度全都相等!就像我们玩的魔方,它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角也和长方形一样,都是直角。

这就意味着,正方形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因为它不仅满足长方形对边相等和四个角是直角的特点,还更加特殊,四条边都相等。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们可以动手做一些小实验。

比如,用小棒来摆一摆。

拿两根长一些的小棒和两根短一些的小棒,把它们首尾相连,就能摆出一个长方形。

如果拿四根一样长的小棒,同样首尾相连,就能摆出一个正方形。

在纸上画一画也是个好办法。

先用尺子画出两条长长的平行线,再画出两条短短的平行线与它们相连,一个长方形就出现在纸上啦。

画正方形的时候,每条边的长度都要一样哦。

观察身边的物体也能帮助我们理解。

窗户一般是长方形的,而地砖很多时候是正方形的。

那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计算周长和面积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法呢。

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以 2。

比如说一个长方形,长是 5 厘米,宽是 3 厘米,那它的周长就是(5 + 3)× 2 = 16 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就简单啦,因为它四条边都一样长,所以周长等于边长乘以 4。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那它的周长就是 4× 4 =16 厘米。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相同点;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师:正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小正方形若干个。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尺,剪刀,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新课1、猜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

(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2、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新课。

1、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2、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1) 设疑:为什么我们有时我们会把长方形看成是正方形呢?是我们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够。

(2)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折一折并思考问题:1、长方形有( )条边,( )相等,有( )个角,都是( )角。

2、正方形有( )条边,都( ),有( )个角,都是( )角。

(3)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3、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四条边的名称。

教师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演示,如何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让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之间完成。

让学生演示。

3、想想做做第3题。

照题目剪出图形,说说是不是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为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动手操作(两个或小组)教师检查。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估计,然后动手量一量,并填在括号里。

教师检查。

6、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通过用直尺量知道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7、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动手画,一位学生上来画。

(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采用猜想—验证—总结—练习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动手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拼一拼的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再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

首先、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变数学课堂为活动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

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量、折、拼每项活动时间都能保证三至五分钟左右,这样就使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再看每项活动的过程,教师把活动要求交待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索,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动余地,使学生能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在亲自实践中认识理解了新知;当学生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来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时,学生的认识己产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理性概念。

其次、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验证、合作交流的平台。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这节课我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并且在动手实践前,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

最后、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所以我将验证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

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在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方法,无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评析《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校园图片,请学生从中找出一些图形的影子吗?
2、随着图片的欣赏,逐步抽象出一些平面图形。

学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3、引入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评析:这个环节老师从生活中的实物中提取出一些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这些图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学生能很轻松地找出来。

引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样的引入简单,直入主题,效果也不错。

)第二个环节:研究特征
1、请学生交流自己心中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长方形的标准。

学生: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相等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向学生介绍对边。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这些都是我们凭直觉来判断,所以要画个问号,下面请自己操作来验证,尽量想简单的方法。

学生自行操作验证后上展示台集体交流验证方法。

生:用直尺量出来,对边相等。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用折的方法判断出对边相等
2、方格纸上出示一组图形,判断是不是长方形,并说明理由(图略)。

安排六个图形,请学生根据得出的长方形的特征进行判断,重点交流6号图形,学生说说特别之处是:这个图形每条边相等。

因为没经过验证,所以老师画一个问号。

3、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请学生拿出一张纸片验证后全班交流。

有的用量的方法,有的用折的方法。

4、介绍长、宽、边长。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怎样来描述这个长方形呢?
师介绍长、宽、边长。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评析: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老师都采用了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也包括其他的比如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的反映应该说也在老师的预设之中,有的是用直尺量的,有的是用折的方法证明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并把学生研究的结果通过板书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

这个环节应
该说是层次非常地清晰。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原有的经验上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巩固深化。

1、猜一猜。

信封中藏着两个图形,你能猜出是什么图形吗?
2、画一画。

你能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要求全班画的都一样。

3、拼一拼。

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
4、选一选。

五个人拍了张照片,想塑封起来,请选多大的护卡膜:照片长30厘米,宽20厘米。

A、长30厘米,宽20厘米B、长31厘米,宽21厘米。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刘老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猜一猜的活动学生非常的感兴趣,从先露出图形的一小部分,到露出图形的大部分,最后展示出全部图形。

学生在猜的依据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的活动很能吸引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新知;画一画的活动则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长、宽和边长的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拼一拼的活动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思路;选一选的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了一个很好的联系,真正体现了学以至用。

这四个活动
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效果很好。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
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四、全课小结。

(略)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总评:本节课中,刘老师向我们展示他扎实的基本功。

帮助学生逐步获得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获取了有关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
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