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_1

合集下载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精编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精编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一、引言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基地之一,其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四川盆地的页岩气资源特征和富集规律,本文针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页岩气基本概念页岩气是一种深层非常规天然气,是指分布在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

页岩气的开发具有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环境污染等特点。

三、四川盆地页岩气特征四川盆地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下古生界龙门山组、侏罗系下段泸州组和尺口组等地层中,以泸州组为主力地层。

该地层具有厚度大、含气量高、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紧致性地层。

四、影响因素1. 地质构造:四川盆地是我国的油气勘探重点区域之一,受到多次构造整合和调整,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对页岩气富集有一定影响。

2. 页岩物质特性:四川盆地的页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岩石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对其成熟度和富集程度具有一定影响。

3. 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影响页岩气释放和流动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生压力和应力状态对页岩气释放和储集都有一定的影响。

五、页岩气富集规律页岩气在地质构造特征、页岩物质特性和地层压力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富集规律。

结合四川盆地的具体地质条件,可归纳为以下数个方面。

1. 地质构造对页岩气储集的影响:四川盆地中存在各类构造,包括古隆起、波浪凹陷等,这些构造对页岩气的储集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2. 页岩物质特性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四川盆地页岩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较高,厚度大,这些地质特性为页岩气的富集提供了基础。

3. 地层压力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页岩气的释放和储集往往与地层压力密切相关。

如四川盆地区域内岩层压力较大,对页岩气富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结论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基地之一,其页岩气富集规律主要受到地质构造、页岩物质特性和地层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是进一步挖掘四川盆地页岩气潜力的前提,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页岩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在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川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本文将对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地质条件及油气储藏分布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油气产地之一,包括巴中地区、遂宁市及其周边地区、南充市等地,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川南部的泸州、宜宾、广安等地。

四川盆地的地质条件对于油气的形成和储存至关重要,其主要石油资源类型有古隆起油藏、断块油藏、生物质油气藏、致密油、页岩气。

古隆起油藏主要分布于川东北地区,包括内江-宜宾地区、北川地区、武胜地区等,其原油常为高芳烃和低硫低钠油。

断块油藏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原油常为高腐质烃和高硫氨基酸油。

生物质油气藏分布在向家坝地区和东南部的花溪地区,常为低成岩、低演化的原油。

至于致密油和页岩气,则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包括宜宾、广安、遂宁等地,这些类型的油气储藏对于勘探开发技术和方法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勘探技术发展简述四川盆地的油田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其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划分困难和测试手段不完全等原因,一直难以实现高效的勘探开发。

然而随着地面物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地震勘探、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测井技术等的引入,四川盆地地下油气资源逐渐被揭示。

其中最为先进的是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是一种检测地下地质构造及勘探对象层位的一种技术,在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利用波阻抗差异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规律,确定藏层空间分布及其物性,从而达到探明油气储藏地质体系的目的。

此外,地震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油气储层散布分布、烃源岩分布和断层构造,对油气勘探的精度和成功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除了地震勘探,四川盆地油气勘探中还涉及到了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测井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这些多维度的勘探技术应用,可以高效准确地揭示油气勘探中所需的层位、圈闭型式以及烃源岩等藏层蕴藏情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1、天然气储量丰富:根据初步勘探结果,震旦系—寒武系气田的天然气储量 超过1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量之一。
2、产量稳定:该气田的天然气产量较为稳定,单井日产一般在10万至30立方 米之间,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市场。
3、开发成本低:由于该气田的储量和规模较大,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 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4、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震旦系—寒武系气田的优质天然气产品在市场上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三、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 大型气田的勘探发现

震旦系—寒武系气田的勘探发现经历了多个阶段。在早期,由于地质勘探技术 和手段的限制,对该气田的认识和发现并不充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勘探工作 的深入,对该气田的储量和分布特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已探明储量和规模不 断扩大,同时勘探类型也更加多样化。
4、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勘探技术和 经验,提高我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谢谢观看
近年来,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应用,对该气田的勘探发现进 入了新的阶段。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气田的精细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工程实践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了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四、结论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基地之一,具 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本次演示从气田的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勘探 发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了解该气田的地质背景、分布特征、资源潜 力和勘探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认识到该气田的重要性和资源价值。为了更 好地开发和利用该气田的资源潜力,未来的勘探和开发方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 面: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 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结论
丰富,为页岩气的开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温度和压力条件适宜,含气性好, 封盖条件优越,以及良好的水文地质和基础设施等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四川盆地页 岩气成藏的潜力。
结论
然而,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该地区的陆相页岩虽然 含气性较高,但储层厚度较薄,且横向变化大,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此外,海 相页岩虽然生气潜力较大,但成熟度较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地质演化才能形 成可供开采的页岩气资源。
三、结论
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但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仍需进一步深 入研究,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展望
四、展望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备受。 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 方面:
四、展望
1、深入开展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探究地质条件对页岩气形成和储 集的影响机制;
结论
针对这些不足,今后应加强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规律的研究,提高勘探和开 采技术水平,以充分挖掘该地区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同时,应重视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推动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发展。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全球。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和 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页岩 气成藏地质条件备受。本次演示将围绕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展开分析,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一、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四川省和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天 然气产区。盆地内地形复杂,山脉、丘陵和高原等地貌交错分布。四川盆地的形 成始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油气 资源。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348石油学报2010年第31卷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四川盆地已发现125个天然气田(图1),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02X108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X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26x108m3,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72.8%;探明储量(100~300)X108m3的中型气田有13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42×108m3,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8%。

大中型气田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15092.68x108m3,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87.6%。

图l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Fig.1ThelocationofoilandgasfieldsinSichuanBasin1.1纵向分布特征对27个大中型气田分布层位的统计表明(表1),已发现的气田具有多产层的特点,且主要集中分布在二叠系和三叠系。

在四川盆地至今未发现单一产层的气田,气田一般具有2个以上的产层。

已发现的海、陆相产层多达24个,其中海相产层17个,陆相产层7个。

含气层位自老至新为震旦系灯影组、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长兴组一三叠系飞仙关组、三叠系嘉陵江组一雷口坡组、三叠系须家河组一侏罗系,其中海相长兴组一飞仙关组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37%,陆相三叠系须家河组一侏罗系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34%,石炭系黄龙组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13%,三叠系嘉陵江组一雷口坡组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14%,震旦系灯影组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2%。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四川盆地陆相和海相深层超深层领域天然气发现规模在不断扩大,如新场须家河气藏以及元坝、龙岗等大型含气构造的储量规模都超过了千亿方,因此,深层超深层领域值得进一步加大勘探与评价。

四川盆地大型天然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及下一步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大型天然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及下一步勘探方向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盆地碎屑岩层系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评价”(编号:2016ZX05002004)、“生物礁底水气藏开发规律与技术对策优化研究”(编号:2016ZX05017005-002)、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富集规律与目标评价”(编号:P16083)。

作者简介:李书兵,1965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综合研究与技术管理工作。

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E-mail:**************************四川盆地大型天然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及下一步勘探方向李书兵 胡 昊 宋晓波 张小青 叶素娟 王海军 廖荣峰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盆地之一,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气田,其中,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共有9个。

为落实天然气勘探接替层系,进一步开拓新的勘探领域,分析总结了该盆地已发现大型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形成主控因素;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该区烃源岩特征及分布规律、储层与圈闭发育特征,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

结论认为:①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礁(丘)滩相、潮坪相和三角洲相大规模优质储层是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丰富的烃源岩和有效运移是基础,多类型大型圈闭为大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保障;②“绵阳—长宁拉张槽”油气富集带、川西地区火山机构群发育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台地边缘滩相发育带、川西坳陷斜坡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3亚段及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深盆气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型气田 探明储量 主控因素 规模储层 烃源岩 大型圈闭 勘探方向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010 引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53年,经历了早期普查勘探、构造和裂缝性气藏勘探、川东高陡构造气藏勘探、构造—岩性气藏勘探及岩性气藏勘探等几个阶段[1]。

天然气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天然气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天然气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和生活领域。

了解天然气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对于勘探、开采和利用天然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地质特征1. 产生与形成天然气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主要来源于生物质和煤炭的分解、岩石的变质和油田的生物降解等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有机物质通过高温和高压逐渐转化为天然气。

2. 存储与运移天然气主要以孔隙气和页岩气的形式存在于地下。

孔隙气是指存储在岩石孔隙中的气体,而页岩气则是嵌藏在页岩中的气体。

天然气通过地下岩石层的孔隙和裂隙进行运移,最终聚集形成储层。

3. 分布与形态天然气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陆地和海洋沉积层中。

陆地上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构造带中,如中国的渤海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海洋中的天然气则主要嵌藏在大陆架和斜坡区域,如北海和墨西哥湾。

二、分布规律1. 地理分布天然气的地理分布与地壳构造密切相关。

在地质断裂带、板块交界带和褶皱带等活动地壳区域,易形成天然气富集的条件。

另外,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层也是天然气的重要分布区域。

2. 储量分布天然气的储量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全球范围内,俄罗斯、伊朗、卡塔尔等国家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

在中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

3. 勘探和开采难度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难度较大。

在深海、高山和极端气候条件下,勘探和开采成本更高,技术要求更为复杂。

因此,天然气的分布规律也会受到勘探和开采难度的影响。

总结:通过对天然气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天然气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以孔隙气和页岩气的形式储存,并在特定地质构造和沉积条件下分布集中。

在勘探和开采中,需要考虑到地下地质条件和技术要求。

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天然气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资源,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doc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doc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盆地大气田分布、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大气田分布、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大气田分布、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魏国齐 杨威 刘满仓 谢武仁 金惠 武赛军 苏楠 沈珏红 郝翠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近10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发现了安岳等多个大气田,随着资料的增加和勘探工作的深入,地质理论上有了新认识,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大气田的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提出新的大气田勘探方向。

为此,从统计该盆地已发现的20个大气田的地质参数出发,对大气田的分布、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发育的主控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大气田勘探的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的不同构造区域都有大气田发育,其中以川中低缓构造带为最多,纵向上发育在7个层系,其中以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礁滩大气田为最多;②形成大气田的烃源岩有4套,其中以烃源岩形成的须家河组大气田为最多;③大气田的储层主要为孔隙型碳酸盐岩和致密砂岩,以构造—岩性大气田和常压大气田为最多;④海相大气田的发育主要受克拉通内裂陷和古隆起的控制,克拉通内裂陷主要从烃源岩生烃中心、台缘高能相带和侧向封堵成藏等3个方面加以控制,古隆起主要从台内高能相带、岩溶白云岩储层和长期油气聚集等3方面加以控制,而前陆盆地结构则从构造背景、源储组合、圈闭类型和裂缝分布等4个方面控制了陆相大气田的发育。

结论认为,四川盆地下一步大气田勘探方向为5个领域共计12个有利区。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气田 分布特征 地质特征 主控因素 克拉通内裂 古隆起 前陆盆地结构 勘探方向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06.001Distribution rule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s ofgiant gas fields in the Sichuan BasinWei Guoqi, Yang Wei, Liu Mancang, Xie Wuren, Jin Hui, Wu Saijun, Su Nan, Shen Juehong & Hao Cuiguo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 China) NATUR. GAS IND. VOLUME 39, ISSUE 6, pp.1-12, 6/25/2019.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Over the past decade, great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where several large gas fields (such as Anyue) have been discover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ata and the deepening of exploration, new knowledges have been gained in geological theory,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large gas fields, thus to put forward new exploration directions for large gas field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n the geological parameters of 20 large gas fields discovered in this basin, the distribution rules,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large gas fields were analyzed, and the follow-up exploration directions were propos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achieved. (1) Large gas fields are de-veloped in different tectonic regions in the Sichuan Basin, mostly in the low and gentle tectonic belts in the central Sichuan Basin. Large gas fields are developed in seven series of strata in longitudinal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which are dominated by the reef-shoal large gas fields formed in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ms. (2) There are four sets of source rock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 gas fields, mostly from the assemblage of Xujiahe Fm source rocks. (3) Reservoirs in the large gas fields are dominated by porous carbonates and tight sandstones; large gas fields are mostly structural–lithological ones and normal pressure ones.(4)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large gas field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intracratonic rifts and paleo-uplifts.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intracratonic rifts is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enter of source rocks, high-energy facies belts on the platform edges, and lateral sealing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the paleo-uplifts mainly acts from another three aspects: intra-platform high-energy facies belts, karstic dolomite reservoirs and long-te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structures of foreland basins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inental large gas fields from four aspects: tectonic setting, source and reservoir assemblage, trap type and fracture distribution. In conclusion, a total of 5 domains with 14 favorable zones are the follow-up exploration directions of large gas fields in the Sichuan Basin.Keywords: Sichuan Basin; Large gas field; Distribution rule; Geological featur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tracratonic rift; Paleo-uplift; Foreland basin structure; Exploration direction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16ZX05007-002)。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一、本文概述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

其下古生界地层发育完整,沉积了丰富的烃源岩和储集层,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由于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复杂,油气勘探难度较大,因此,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地质条件,包括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等。

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文章将首先介绍四川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发育、构造演化以及沉积环境等。

然后,重点分析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评估其生烃潜力。

接着,研究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含油性,评价其储油能力。

对盖层的封闭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综合分析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规律,评价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取得新的突破。

二、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地层特征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的叠合盆地。

其下古生界地层发育齐全,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这些地层在盆地的不同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分布和发育特征。

寒武系地层在四川盆地中广泛分布,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有少量的碎屑岩。

这一时期的沉积环境多为浅海相,地层中富含化石,是研究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窗口。

奥陶系地层则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东部和南部,以碎屑岩为主,夹有碳酸盐岩。

奥陶纪时期,盆地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形成了多个沉积旋回,地层中可见丰富的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

志留系地层在盆地中分布较为局限,主要出露在盆地的边缘地区。

这一时期的地层以碎屑岩为主,沉积环境多变,既有深海相沉积,也有浅海相和滨海相沉积。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盆地勘探天然气有利地区和新领域探讨_上_罗志立

四川盆地勘探天然气有利地区和新领域探讨_上_罗志立

水下重力流中获工业气流。

根据各期沉积体系在平面上展布,可望在邛崃—温江—彭县一带寻找到较大型的进积型三角洲储集体。

在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一带可能分布多个水下重力流储集体。

本文在完成过程中,得到川西北矿区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 考 文 献1 四川盆地陆相中生代地层古生物编写组.四川盆地陆相中新生代地层古生物.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 丘东洲、李学慧等.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相与油气.石油地质文集(沉积相).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3 四川油气区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四川油气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4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5 韩克猷等.四川盆地发展与上三叠统油气生成聚集关系.天然气工业,1991;(4)6 丘东洲.油气沉积学原理及其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新疆石油地质,1992;(1)7 李勇、曾允孚等.龙门山前陆盆地沉积及构造演化.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8 西南石油地质局.四川盆地碎屑岩油气地质图集.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 郭正吾、邓康龄等.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0 丘东洲.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新疆石油地质,1998;(1)(收稿日期 2000-03-14 编辑 黄君权)*本文得到“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罗志立,教授,1927年生;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生产、科研教学等工作,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协作等项目,并多次获部、省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享受政府津贴。

地址:(610059)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

电话:(028)5227424。

四川盆地勘探天然气有利地区和新领域探讨(上)*罗志立** 刘树根 刘 顺(成都理工学院) 罗志立等.四川盆地勘探天然气有利地区和新领域探讨(上).天然气工业,2000;(4):10~13摘 要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工作40多年来,已取得巨大的成绩,有力地支援了四川省和重庆市建设。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摘要】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勘探取得一些突破,显示该区中二叠统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前人对该区中二叠统沉积相和储层等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制约了有利储集体分布预测研究.文章结合近期一些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和生物化石等相标志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开阔台地相和台洼相,其中中二叠统栖霞组早期以碳酸盐岩台地模式为主,栖霞组中晚期和茅口组演变为镶边台地和孤立台凹模式.该区主要发育有台缘滩和台内滩两类主要的储集体,且主要集中在层序高位体系域,台缘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期雅安-绵竹和剑阁-广元等区带,以及Sq2-HST 时期雅安-绵竹-广元区带;台内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和Sq2-HST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以及Sq2-HST时期的威远-自贡区带,Sq2-HST时期高石梯-磨溪区块台内滩储集体受古岩溶和构造热液叠加影响呈条带状展布.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台缘滩和台内滩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11页(P369-379)【关键词】高位体系域;台缘滩;台内滩;沉积相模式;中二叠统;四川盆地【作者】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沉积盆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沉积盆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1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气层,经过60多年的勘探研究,迄今已发现多个气藏,奠定了西南地区天然气勘探建设的基础[1-3]。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Zhang Jian,Zhou Gang,Zhang Guangrong,Li Guohui& W ang Hua
(PetroChina Southwest 0il and Gas Fteld Company,Chengdu.Siehuan 61 0051 China) NATUR.GAS IND.VOLUME 38,ISSUE 1.PP.10—20。1/25/2018.(ISSN 1000—0976;In Chinese)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栖 霞组 茅 口组 白云岩 储集层 烃源岩 岩溶储 层 气藏特征 天然气富集规律 勘探方 向 D0I:10.3787 ̄.issn.1000-0976.2018.01.002
G 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orientation of M id—Perm ian natural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
A bstract:In the Sichuan Basin.the less-proved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the M id—Perm ian strata are highly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In this paper.sedim entary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M id—Perm ian natural gas in the basin were analyzed.0n this basis.researches were conducted on hydrocarbon supply,reservoir and trap types,preservation conditions,structure,and phases and patterns of hydrocar- bon accum ulation to highlight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f o r the enrichment of M id.Perm ian natural gas in the basi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future exploration operations.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rst.the M id-Permian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Sichuan Basin are char— acterized by multiple sources from different layers,existence of reservoirs and traps of various types.form ation of different reservoir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other features.Second.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re predom inantly in the Perm ian strata.There are also som e hy- 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and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ms.The gas—generation center of M id—Permian Fm s Iies in the northw estern and central-southern parts ofthe Sichuan Basin.W ith a gas—generation intensity of 26×10 -44 ̄10 m /km . it has the necessary m aterial basis available for the form ation of large.or m edium .sized gas f ields.Third.the M id.Perm ian strata contain dolom ite and karst fractured—vuggy 1im estone reservoirs.with the f o rm er distributed predom inantly in grain beach or around basem ent faults,and the latter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in m 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M aokou Fm .Fourth,the presence of high—quality hydrocar— bon source rocks,and dolom itization and epigenetic karstification of reservoirs are controlling factors fo r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and m edium .sized gas fields.Fifth.the Indosinian paleo.uplifts are favorable zones f o r the accum ulation of hydrocarbons,and the Him alayan

四川盆地碎屑岩领域有利天然气勘探方向浅析

四川盆地碎屑岩领域有利天然气勘探方向浅析

四川盆地碎屑岩领域有利天然气勘探方向浅析吴世祥;汤良杰;魏国齐;杨威【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021)001【摘要】四川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于早期克拉通碳酸盐岩层系和晚期前陆层系碎屑岩领域中,由于碳酸盐岩层系中发育的气藏常常高含硫化氢,如罗家寨、渡口河等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量动用难度大,因此,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中,急需寻找低硫储量.前陆碎屑岩领域资源丰富,且低含硫,因此,该层系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对指导盆地天然气勘探意义重大.通过四川盆地三大前陆盆地成藏研究,认为目前该层系首选勘探领域为龙门山前陆盆地,其次为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盆地.有利勘探区带包括龙门山冲断带南段、梓潼凹陷、川中南部-蜀南构造带、龙门山冲断带北段、米仓山冲断带和大巴山冲断带.【总页数】6页(P20-24,57)【作者】吴世祥;汤良杰;魏国齐;杨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地质所,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地质所,河北,廊坊,06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新突破的意义及有利勘探方向 [J], 沈平;张健;宋家荣;洪海涛;唐大海;王小娟;汪华;罗文军2.浅析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勘探方向 [J], 谭杰;代正弋3.浅析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勘探方向 [J], 谭杰;代正弋;;4.四川盆地东部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 [J], 孙自明;张荣强;孙炜;郝运轻;卞昌蓉5.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泥灰岩源内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J], 江青春;汪泽成;苏旺;黄士鹏;曾富英;冯周;毕赫;鲁卫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李耀华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3(023)0z1
【摘要】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属煤系地层,沉积厚度大,烃源丰富,储层发育,圈闭多,保存条件良好,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是四川盆地内重要的天然气勘探接替领域.天然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为:一是储渗条件较好的储层;二是规模较大、形成较早的古隆起背景上的古圈闭;三是运移通道的发育.根据天然气的成藏机理、成藏特征和构造位置等因素综合分析,建立了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模式,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山前型、凹陷型和隆起型.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为:龙门山推覆体前缘断褶构造带、米仓山前缘断褶构造带、梓潼凹陷、川西-川中斜坡带、川中北部构造带和川中南部构造带.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李耀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 冯明石;张同伍;宋宪生;吕俊平
2.四川盆地下二叠统,上三叠统水动力场与天然气保存 [J], 王红;秦成明
3.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及展布 [J], 申艳;谢继容;唐大海
4.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J], 罗启后
5.四川盆地中三叠统-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天然气藏特征和有利勘探地区 [J], 秦川;刘树根;汪华;孙玮;李德星;杨荣军;张长俊;吴熙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及重点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及重点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及重点勘探领域王世谦;陈更生;黄先平【期刊名称】《石油学报》【年(卷),期】2005(26)B03【摘要】2002年结束的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石油总地质资源量为4.26×10^8t,剩余地质资源量为3.57×10^8t;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为5.35×10^12m^3,剩余地质资源量为4.63×10^12m^3。

这说明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探明率低,剩余资源丰富,仍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明确提出以下5个战略重点勘探领域:①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②川东石炭系;③川西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砂岩气藏;④川中三叠系和侏罗系;⑤川东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粒屑滩气藏。

此外,还提出了6个战略接替勘探领域。

【总页数】5页(P97-101)【关键词】四川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天然气;资源潜力;勘探领域【作者】王世谦;陈更生;黄先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中国石化海相油气勘探新成果及启示——中国海相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 [J], 金之钧2.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重点勘探领域 [J], 王俊玲;郑和荣3.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潜力、勘探领域分析与有利区带优选 [J], Yu Yuanjiang;Yang Tao;Guo Bincheng;Xu Xiaoxi;Zhan Lufeng;Yang Chao4.深化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至今探明率不到1/3,至少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有待勘探开发——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刘光鼎 [J], 伍征5.展望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访我国油气勘探家赵文智、胡素云与瞿辉[J], 王大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方向姚雪根【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02(007)001【摘要】四川盆地系在刚性结晶基底上由克拉通海相原型盆地同造山前陆盆地和后造山前陆盆地先后演化而成的克拉通前陆盆地.整体封存构造保存条件是该盆地天然气成藏的主体地质背景和晚期成藏保存的主要条件.加里东和印支两期的古隆起对油气的早期聚集和破坏具有双重作用,但有利于晚期成藏.盆地的保存条件可划分为整体封存、残留封存和缺乏封存三类构造保存单元,并由此可划分出三个相应的构造保存单元组合区.盆地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总体良好,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动力条件和断层.该盆地有T3,P21,p11+2,S1,∈1和Z2六套主力烃源岩和Z2-∈1,∈1-S,S-P1,P-T2,T3-J五套成油气体系.今后深化勘探的方向为:(1)川东石炭系向斜带的低缓构造、潜伏构造、高陡背斜带两翼的高陡潜伏构造,特别是构造复合圈闭;(2)川东北-川北开江-梁平、城口-鄂西等海槽为中心的以陆棚边缘滩、碳酸盐岩深缓坡台地;(3)川西-川中的须家沟组原生气藏和侏罗系次生气藏.评价该盆地可以从反向思维入手,即对油气藏破坏条件进行区域和目标评价.【总页数】16页(P13-28)【作者】姚雪根【作者单位】浙江石油勘探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相关文献】1.琼东南盆地滨岸天然气成藏有利条件及勘探方向 [J], 张迎朝;李绪深;陈志宏;徐新德2.四川盆地东部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J], 谷志东;殷积峰;袁苗;薄冬梅;梁东星;张航;张黎3.柴北缘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J], 田继先;李剑;曾旭;孔骅;王鹏;沙威;王牧;石正灏;宋德康4.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下组合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J], 徐旺林;高建荣;孙远实;宋微;李建忠;刘新社;李宁熙;张才利;张月巧;付玲;白莹;黄正良5.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泥灰岩源内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J], 江青春;汪泽成;苏旺;黄士鹏;曾富英;冯周;毕赫;鲁卫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气地质学收稿日期:2005-06-12;修回日期:2005-06-29.作者简介:魏国齐(1964-),男,河北乐亭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E -mail :w eigq @petrochina .com .cn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魏国齐1,刘德来2,张 林1,杨 威1,金 惠1,吴世祥1,沈珏红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2.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100000)摘要: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2个演化阶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烃源岩和储层层系多、气藏类型多。

根据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将其储盖组合分为克拉通下部层系、克拉通上部层系及前陆盆地层系。

指出天然气藏在这3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但绝大多数分布于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层系中;克拉通下部层系天然气分布主要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克拉通上部层系气藏分布主要受开江-梁平、泸州-开江古隆起和环海槽分布的有利相带所控制,前陆盆地层系油气藏分布主要受冲断带、前渊和前缘隆起控制。

通过分析,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川东地区石炭系、蜀南嘉陵江组、米仓山前缘、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浅层、大巴山前陆盆地等9大领域是近期勘探和研究的重点。

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建议。

关键词:富集规律;勘探领域;天然气分布;四川盆地中图分类号:TE 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5)04-0437-061 概述四川盆地面积为18×104km 2,“三次资评”结果指出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53477.4×108m 3,截止2004年底,钻获气田100多个,含气构造近70个,探明储量8750×108m 3。

天然气在川东高陡褶区、川南低陡褶区、川西南低陡褶区、川中平缓褶区和川西坳陷低陡褶区等5大区块均有分布,其中川东地区获气最多,探明储量4230.7×108m 3,其次为川西北地区。

经历50多年的勘探,许多石油工作者从烃源岩条件、储集特征、构造演化及成藏条件等方面对四川盆地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对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上三叠统等层系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认识[1~7]。

近年来,勘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如对川西前陆层系和川东飞仙关组鲕滩。

本文针对出现的新资料,应用克拉通盆地及前陆盆地理论全面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富集规律,并优选和评价主要的勘探领域,对四川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出了建议。

2 四川盆地天然气基本地质特征2.1 经历了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2个演化阶段四川盆地从震旦纪至中三叠世为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主要接受的是一套巨厚的海相沉积,其中在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构造运动中主要表现为大隆、大坳的地壳升降运动,其隆起是在一种整体下沉背景上的相对局部隆升,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最长。

在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主要为克拉通裂陷盆地,盆地北部及邻区的秦巴地区主要以裂陷带形成演化为特征。

从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四川盆地从克拉通盆地阶段转化为前陆盆地发育阶段。

在印支—燕山早期,构造运动除了表现为升降运动外,主要接受了一套巨厚海陆交互相沉积,到晚期可能已出现了部分褶皱回返。

燕山晚期—喜山旋回,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沉积盖层的强烈褶皱回返及剥蚀,仅在龙门山前缘接受了少部分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的前陆盆地沉积。

2.2 烃源岩层系多,分布广,质量较好四川盆地发育多套烃源岩,主要有下寒武统、下第16卷第4期2005年8月天然气地球科学NAT URAL GAS GEOS CIEN CEVo l.16No.4Aug. 2005志留统、二叠系、上三叠统及下侏罗统等。

下寒武统烃源岩为海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主要为Ⅰ型,有机碳丰度为0.4%~ 1.6%[1],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川北和川东地区。

下志留统烃源岩为黑色页岩和深灰色泥岩,有机质主要为Ⅰ型,有机碳丰度为0.5%~4%,主要分布在川东及川南地区。

下二叠统烃源岩为碳酸盐岩及泥质岩,有机质主要为Ⅲ型,有机碳丰度为0.24%~ 1.76%,主要分布在川东及川西南地区[2]。

上二叠统烃源岩为泥质岩、碳酸盐岩及煤,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及Ⅲ型,有机碳丰度为0.2%~5%,主要分布在川东及川西南地区。

上三叠统烃源岩为陆相煤系地层及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有机碳丰度为 1.0%~ 4.5%,主要分布在川西及川中地区。

下侏罗统烃源岩为浅湖和半深湖暗色泥岩,有机质主要为Ⅰ型、Ⅱ型,有机碳丰度为0.4%~ 1.2%,主要分布在川中、川北地区。

2.3 储层层系类型多,裂缝-孔隙性储层质量较好四川盆地从震旦系到侏罗系已发现含油气层系有19个(图1)。

主力产气层为震旦系、石炭系黄龙组、下二叠统茅口组和栖霞组、上二叠统长兴组、下图1 四川盆地主要产层分布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侏罗系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

储层类型多样,以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和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为主。

储层物性一般较差,碳酸盐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 1.79%,但也存在高孔渗储集岩,如石炭系储层平均孔隙度为 5.49%,飞仙关组鲕滩平均孔隙度为8.16%;砂岩孔隙度分布于3%~8%,渗透率一般<0.1×10-3μm 2,但侏罗系蓬莱镇组平均孔隙度一般>10%。

2.4 气藏类型多,已发现的气藏以构造气藏为主气藏类型多样,有构造、地层、岩性、构造-岩性等多种类型。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气藏,以构造气藏为主,其中背斜构造气藏约占总气藏数的94%,平均气藏规模17×108m 3;构造-岩性气藏数<4%,但气藏规模较大,平均气藏规模160×108m 3。

近年,盆地内发现了多个岩性气藏或岩性构造复合气藏(如七里北),这类气藏将是盆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3 天然气分布规律根据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可将沉积盖层分为克拉通下部层系、克拉通上部层系及前陆盆地层(图2),各层系油气分布有明显差异。

天然气藏在克拉通下部层系、上部层系和前陆层系等3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但绝大多数分布于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中。

3.1 克拉通下部层系天然气分布主要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包括震旦系-下古生界,气藏主要分布在川中-川西南地区。

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已发现震旦系的威远气田、资阳及高石梯-磨溪含气构造。

主力产层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类型为背斜型(威远)和岩性-构造型(资阳)。

乐山-龙女寺加里东古隆起在早古生代各时期的海进海退沉积层序非常清晰,形成了有利的储集相带;同时由构造隆升引起的大规模海退所形成的侵蚀暴露面也常见,碳酸盐岩沉积期溶蚀性储层发育,这类溶蚀性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古隆起部位的灯影组二、三段,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内部及古隆起边缘中奥陶统宝塔组均可见到。

古隆起部位在后期的构造抬升作用下,地层长期遭受剥蚀,常常形成喀斯特地貌,有利于形成改造型储层。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轴部大面积的志留系寒武系被剥蚀,溶蚀性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为油气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

据“三次438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16图2 四川盆地油气分布剖面1裂缝性气藏;2溶蚀缝洞性气藏;3孔隙性气藏;4油藏;5克拉通下部层系;6克拉通上部层系;7前陆层系资评”统计,该层系天然气资源量4520×108m3,已探明400.55×108m3(占整个盆地探明储量的5.19%),探明率8.9%。

3.2 克拉通上部层系气藏分布主要受开江-梁平、泸州-开江古隆起和环海槽分布的有利相带控制包括石炭系-中三叠统,已发现气田86个,含气构造45个,主要分布在川东及川南。

主力产气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阳新统和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等。

石炭系气藏主要受黄龙期古构造格局控制,围绕开江-梁平古隆起分布;二叠系阳新统、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主要受泸州-开江古隆起控制。

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和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主要受开江-梁平海槽和鄂西-城口海槽控制,环海槽分布。

气藏类型主要为背斜型(如川东高陡背斜)、裂缝型(如川南),岩性-构造型(如七里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

川东石炭系分布范围内由石炭系上翘边界分别同继承型发展的开江古隆起、泸洲古隆起、石柱古隆起构成4个大型地层古构造复合型圈闭,其中,开江古隆起隆起幅度达800~1400m,东西两侧古圈闭面积分别为1970km2和2180km2;泸洲古隆起北缘古圈闭和石柱隆起古圈闭面积分别为2200km2和2530km2。

这些古隆起控制了川东石炭系储层中油气的二次运移和早期聚集。

当古圈闭形成时间早于或与油气大量生成期相同时,古圈闭成为油气早期运聚的有利场所,形成了环绕古隆起分布的古油气藏(群)。

勘探已证实早期聚集成藏的川东石炭系气藏勘探效果最好,储量大,丰度高。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是另一重要含气层系,是最近几年的勘探热点[8~11]。

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受开江-梁平海槽和鄂西-城口海槽控制,储层以鲕粒白云岩为主,气藏类型为构造气藏和岩性-构造气藏。

海槽的发育和演化控制了鲕滩优质储层的分布。

优质的鲕粒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开江-梁平海槽边界的台地边缘滩相中,由于海平面频繁的变化,导致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加上埋藏期的溶蚀作用使鲕滩储集空间进一步加大。

据“三次资评”统计,该层系天然气资源量33408.2×108m3(占全盆地的62.5%),已探明5767.1×108m3(占全盆地探明储量的74.68%),探明率17.3%。

3.3 前陆盆地天然气分布主要受冲断带、前渊和前缘隆起控制中三叠世之后,四川盆地周缘山系隆起,盆地进入陆相沉积时代,沉积变迁及演化主要与周缘山系的演化有关,形成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等3大中生代周缘前陆盆地[12,13]。

这3个前陆盆地发育被动大陆边缘,其下是克拉通盆地沉积。

其烃源岩分布广泛,不仅有前陆盆地沉积层序的烃源岩,也有前前陆沉积层序中的烃源岩,为油气提高充足的保障。

总体上分为2大生储体系,即下部以台地相碳酸盐岩为主体的生-储系和上部以陆相页岩砂岩为主体的生储体系。

由于逆冲推覆作用,该区构造圈闭发育,其中构造冲断作用控制的背斜圈闭和块断圈闭是前陆盆地内最为普遍的。

同时,前陆隆起区也发育众多的岩性圈闭。

439No.4 魏国齐等: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 大巴山、米仓山前陆盆地仅在少数圈闭上钻探,勘探程度不高。

川西前陆盆地勘探与研究程度较高,前陆结构特征较为典型,气藏类型以构造型气藏为主,也有岩性-构造型气藏及岩性气藏,储层为岩屑砂岩、石英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