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选文中宋代贬谪文人的进与退-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诗文艺术特色及情感类型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诗文艺术特色及情感类型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诗文艺术特色及情感类型作者:杨丽莹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0年第07期贬谪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惩罚制度,指臣子或因上谏冒犯统治者被放逐,或因党争失败、小人构陷等原因调任至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

所谓“道屈才方振,身闲业始专”,困顿的谪居生活没有造成中国古代文学土壤的贫瘠,反而孕育出不少动人心魄的佳篇。

尚永亮教授曾言“一部中国文学史,很大程度上是由迁客骚人的低吟高唱所构成”。

[1]经过一代代迁客骚人的创作积淀,贬谪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主题。

而一些经典的贬谪文学作品,始终活跃在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如《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琵琶行》和《赤壁赋》等。

这类贬谪文学作品在文学涵泳、文化思辨与现实教育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语文教师特别关注与钻研。

一、教材中贬谪文学的艺术特色探析语文教材收录的贬谪文学作品多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手法精巧,有着丰富的文学涵泳价值,是古代诗文中的上乘之作。

教师在面对这些贬谪诗文时,除了孤立地、具体地钻研每一篇课文之外,还要建立类文意识,在宏观上把握这一类文的艺术特色。

这有助于加深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深度,拓宽教材中贬谪文学作品的授课思路。

下面笔者将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的常见意象、用典类型和独特的地理书写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常见意象叶朗认为“意象世界必然是带有情感性质的世界,是一个价值世界”[2]。

诗人常借“象”委婉地表达言不尽的“意”,读者透过“象”能感知到他们隐秘的精神世界。

贬谪文学中的意象是打开贬谪文人心灵世界的钥匙。

教师在执教贬谪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把意象当作抓手,让学生借此更好地进入文本,体会诗文情感。

笔者整理了中学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常见的意象:月、江水、扁舟、香草、子规、孤鸿、风雨、杨花。

“月”在教材贬谪诗文中出现得最为频繁。

第一,月是寄寓相思的凭信。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异曲同工。

宋代贬谪者的“诗和远方”

宋代贬谪者的“诗和远方”

岭 南 人 ” ,直 抒 胸 臆 。因 遭 贬
作 客 岭 南 的 悲 戚 感 完 全 被 发 现
幸 福 源 泉 的 喜 悦 淹 没 。 在 离
开 儋 州 时 所 作 《雨 夜 宿 净 行
院 》 : “芒 鞋 不 踏 利 名 场 . 一
叶 轻 舟 寄 渺 茫 。林 下 对 床 听 夜
宋代贬谪者 的 “诗和 远方 " 雨 ,静无灯 火 照凄凉 。”这 正 是 他 对 这 一 时 期 思 想 的 总 结 ,
舜 息 ;比 下 .更 不 像 明 清 文 人 臣 们 遭 贬 谪 后 的 生 命 观 异 常 达 第 二 次 被 贬 谪 , 僚 友 又 说 :
那 般 动 辄 文 字 狱 、血 光 之 灾 。 观 。
“此 行 愈 光 。 ” 等 到 第 三 次 被
宋 代 文 人 存 实 现 人 生 理 想 与政
时 多 少 豪 杰 ” . 也 是 “金 戈 铁 功 业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 ” 他 将 历 新 政 ” 。 改 革 告 吹 ,宋 仁 宗
马 ,气吞 万 里如 虎 ” 。
自 己 的 一 生 贬 谪 生 涯 视 为 “功 下 谓 解 除 范 职 ,范 仲 淹 于 悲 愤
有 宋 一 朝 , 皇 帝 看 不 上 业 ” , 虽 然 有 明 显 的 自 嘲 意 与 无 奈 之 下 ,急 流 勇 退 去 了邓
社 会 关 系 ,如 果 遇 到 政 治 斗 无 风 雨 也 无 晴 ” 。 这 饱 含 人 生
所 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 仁 宗 有 两 个 难 能
争 ,被 贬 的 官 人 还 有 可 能 会 失 哲 理 的 点 睛 之 笔 ,道 出 了 词 人 可 贵的 优点 。一是 对文 人相 当尊

研究宋朝“贬谪”文学的论文.doc

研究宋朝“贬谪”文学的论文.doc

研究宋朝“贬谪”文学的论文宋朝“贬谪”文学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宋朝“贬谪”文学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贬谪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与南北宋时期。

在南北宋时,受唐朝文学发展的影响,这时期的贬谪文学进入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加之苏轼、黄庭坚等一批具有贬谪经历的文学家所创造的典型的贬谪文学作品,使得宋朝的贬谪文学成为了我国贬谪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同时也昭示了贬谪认识的心里流程。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必须要摘要:贬谪文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定文化产物,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的一种反映形式。

自古以来宋朝的贬谪文学就很出名,当时宋朝的一些文学家为了发表个人对局势的见解,就开始以文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贬谪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宋朝遭受迁徙与贬谪之苦的文学家众多,这些人在遭贬期间创作的文章大多都展现出了他们淡泊名利、高旷平远的志向,与传统的贬谪文学有很大差别。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贬谪”文学的概念以及唐宋“贬谪”文学的对比,深入浅出地分析宋朝“贬谪”文学的文学价值与艺术内涵。

关键词:宋朝贬谪文学分析贬谪文学又叫迁谪文学,宋朝贬谪文学的产生主要是不少身为官吏的文士及诗人在官场上遭受贬谪或是被流放,他们难平心中的抑郁之气就通过文学的形式来表达对时局的看法,他们主要是根据被贬之后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情感来进行创作的,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表示个人的遗憾、包括遭遇排挤后的复杂心境。

本文以“贬谪文学”为主线索,通过唐宋贬谪文学的对比,分析该类文学的艺术价值。

一、关于贬谪文学贬谪是指我国古代官吏被降职或被发配到偏远地带,是古代人常见的一种人生经历。

对于古代的士人来说,在其进入仕途之后,往往会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而遭到贬、谪、迁、黜,给其生活以及心理带来沉重的打击,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使得这些士人常常会用“笔”来描写所经历之地的山川河流的景色,并将自己心中的郁结之情抒发出来,形成一部又一部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学。

贬谪诗词、诗人讲义(苏轼、辛弃疾、秦观)

贬谪诗词、诗人讲义(苏轼、辛弃疾、秦观)

一、贬谪文学大学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士大夫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走入仕途、投身宦海成为其规范的自我角色认同,但宦海有不测风云,贬官士人代不乏人,成为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文化群体。

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因此他们的心态更为复杂,他们的诗赋作品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也更为丰富,似乎正为他们的进退出处、情感心态作了注释。

统而观之,其人生大致演绎了从理想主义到幻想主义最后归于悲观主义的悲剧,其心态也经历了从希望到期望终归于绝望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迁谪史”可谓历史悠远。

“迁谪史”是一部交织着士人的辛酸和血泪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士人苦苦挣扎,终止找到精神解脱的“思想武器”的心路历程。

北宋时期,宋词作为一个新新的文体登上文学的舞台,当然吸引了一大批文人为之倾倒。

然而宋代文人的散文和诗歌也接着唐诗的光芒继续发展着,北宋的文人才华洋溢,即使身处贬谪的艰难处境也不忘以诗词明志。

中唐以前,屈原,贾谊皆不能从迁谪的哀伤中解脱出来,一个憔悴枯槁而投江自尽,一个33岁时就抑郁而死。

中唐时期,韩愈因上书劝阻唐宪宗迎佛骨一事而被贬为潮州刺史,;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远贬南荒,之后憔悴疑惧,痛苦至极。

但乐天居士白居易却并非消极对世,他认为屈原式的悲吟、自怨自艾也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损伤身心健康,因此他反对这种屈原式的悲怨哀苦,他主张旷然适性,自得其乐。

《琵琶行》虽然在宋朝还是有部分文人在遭受贬谪之后沿袭了屈原式的悲哀心态,如秦观在遭留贬之后所做的《千秋岁》(水边沙外)及《踏莎行》(雾失楼台)等词就深深表现出声请哀怨,凄凉惨淡。

但对宋朝甚至对后世更具影响的还是白居易在遭受迁谪时所表现的旷达自适的态度。

以苏轼为典型的很多宋代士人正是朝着白居易所开辟的方向而终于找到了对付迁谪的非常有效的“思想武器”,并由此使得宋代的迁谪词在总体上呈现出了狂放达观的风貌。

唐宋文学史之文人的贬谪史

唐宋文学史之文人的贬谪史
担 任右 补 阙这一 职位 ,之后 又转起 居舍 人 ,到 了大历 元年 ,
唐代时期文人的贬谪史 柳 宗元 ,在革 新 失败 之 后 ,“ 二王 刘柳 ”与革 新 派人 士

他被转至嘉# I N史。后来 由于他罢官 ,死于成都旅社 。
王 翰 ,因 为被 贬为 道州 司马 ,死 于前往 道 州的途 中。 张 志和 , 在 被 贬为 南浦 尉后 , 还 没上 任就 还本 籍 ,最后 因为丧 亲 ,没有 再走 仕 途之路 。 刘 长卿 , 一 开 始就 被下 狱姑 苏 , 然后 又被 贬南 巴尉 , 最 终 为 随# I N史。 元和十年的正月, 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被召回京都, 但
对的限制 ,不能 自 行离开被贬的地方。如果遇到政治斗争 , 被贬 的官人很有可能会失去性命。在那个时期 , 贬谪不仅仅
是 降职 ,还 可能 在偏 远 的地 区遭 遇杀 身之祸 。
官, 隐居江夏, 但在 “ 安史之乱” 之后 , 又遭遇闾丘晓的杀害。 岑参 , 在 出塞后 回到朝 廷 , 得 到杜甫 等人 的举 荐 ,所 以
贬 的遭 遇 也 必然各 不相 同。本 文对 此展 开 了分析 与探 讨 , 以希望 为此 类研 究提 供参 考 。
【 关键词 】 唐宋
文人
贬谪史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4) 1 2 -0 1 9 7 -0 2
见产生了分歧 , 便遭遇排挤。在 3 8 岁时,他辞职 回到故乡。
之后 ,又遭 遇武 三思 指使 县令 段简 加 害 ,最 后冤 死在 狱 中 。 王 昌龄 , 开 始被 贬 至岭 南 , 然后 被贬 龙标 尉 ,之后 他弃
【 中图分类号 】 K 2 4

对宋代官员的贬谪罢黜(下)

对宋代官员的贬谪罢黜(下)

对宋代官员的贬谪罢黜(下)宋代官员最主要、最核心的三类官职,即阶官(本官/寄禄官)、职名(贴职),以及具体职务(差遣+职事官)。

这三者,也就是后人谈及宋代职官制度时常说的“官、职、差遣”。

其中阶官、职名、具体职务的相对重要性,是依次递增的。

在贬谪罢黜的手段中,看似“同级别”的惩罚手段,其严重程度自然也是依次递增的。

【1】【注1:如同样是降1级(1阶、1等),降差遣比降职名重,降职名比降阶官重。

】三、针对职务(差遣、职事官)【2】的主要贬谪罢黜方式。

【注2:若不清楚何为差遣、职事官,可参见《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二):职务》一文。

】①对移:“对移”是两宋时一种相对最轻的贬黜惩罚手段。

州级主官(如知府、知州)、路级主官(亦即“监司”,如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地方军事长官(如制置使、宣抚使),可以在上报中央的同时,将自己辖下部分官员的差遣或职事官进行两两对调。

如是由于官员因老、病、昏庸等缘故不称职,抑或由于官员有不法行为,而导致的“对移”,则即为一种惩罚手段。

②左迁:即贬降职务,这在宋代有各色各样的形式,我于此试举几种——如“出外”。

例如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四月,“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差遣)张戬落职【3】出外,“知(江陵府)公安县”。

【注3:宋代有时也会用“落职”来指代“失去中央差遣或职事官”的状况。

这与前文所述的对职名的“落职”全然不同。

】如“近、大降远、小”。

例如前文曾提及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之前举荐不当,降本官(阶官)、差遣一事。

他的差遣就是“大降小”,从“知庐州”降为“知池州”。

【4】【注4:池州的等级为“上州”,低于等级为“望州”的庐州。

】如“降资序”。

例如“监司”降“知州”、“知州”降“通判”、“通判”降“知县”、“知县”降“监当”【5】,等等……【注5:在宋代,凡监临诸场、院、库、务、局、监等的各种税收、库藏、杂作、专卖事务官,总称“监当官”。

】③差替、冲替、放罢:这三者相当类似,都是不等该官员的差遣或职事官任满,即行罢免,由另一官员顶替。

《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甲】[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或异二者之为(2)吾谁与归(3) 属万里为之记(4)又书十四言别妻子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列的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2)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译: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2分)答:13.请写出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

(2分)答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的共同点。

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含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

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

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

②枢密副使:官职名。

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

同句“举正”亦指此人。

④固:坚持,执意。

⑤除:拜官授职。

4.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

(标注两处)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微.斯人微.:(3)遂.改参知政事遂.:(4)命.为陕西宣抚使命.: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7.请简要概括【乙】文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8.✬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

【答案】4.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5.(1)求:探求(2)微:如果没有(3)遂:于是(4)命:任命6.(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7.(1)治军、治边有方,使外敌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

行 研究 ; 三是作 家 群体研 究 , 主 要着 眼于一 个历 史阶段 或一 个地 区 内以及有 师友 亲戚关 系 的贬谪诗 人 群体
的研究 ; 四是 以贬 谪地 域为 中心的研究 。宋 代作为 贬谪文学 的重要 历史 时期 , 在取得 丰富研究 成果 的同时 , 还 具备 相当大 的研究潜 力 和空间 , 需要 研究 者转化视 角 , 运用 复合型 的研究方 式来作 出新 的成 就 。 关键 词 :贬 谪文学 ; 宋代 ; 贬谪 文人 ; 述 论
作 者简 介 :赵雅 娟 ( 1 9 7 8 一 ) 女, 陕西 蒲城人 , 武汉大学 文学 院博士研 究生 。 基 金项 目:2 0 1 5年度 中央高校 基本科 研业 务费专 项资金 “ 宋 代初期 贬谪文 学与文化研 究 ” ( 2 0 1 5 1 1 1 0 1 0 2 0 5 )
汕头 大学学报 人文社 会科学 版 ( 第3 2卷
宋代 贬谪文 学研究 述论
赵 雅 娟
( 武汉大 学文学 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要 :相 对 于唐 代贬 谪文学 研究 的成熟度 , 宋 代贬谪 文学 的研究还 有待于更 加 的深 入 。就 目前 的研
究 成果来 看 , 可 以分为 四个方 面 , 一是对 宋代贬 谪文学 形态进行 总 的描述和研 究 ; 二是从 个体作 家的角度 进

宋代 贬 谪 文 学 总体 的宏 观 研 究
贬谪群体等一系列互相交织的问题 。要研究“ 贬 谪文学” ,我 们 就 必 须对 此 有 一 个 比较 准确 的界 定 。 尚永 亮 教授 在 《 贬 谪 文化 与贬 谪 文 学 —— 以 中唐 元 和 五 大 诗 人 之 贬 及 其 创 作 为 中心 》 中提 到: “ 所谓贬谪文学 , 大 致 由三 大部 分组 成 。第 一 部分是贬谪诗人在谪居期间创作 的文学作品 , 这 是贬谪文学的主体 ; 第二第 三部分则是贬谪诗人 在 谪 居 前 后 以及 非 贬 谪 诗 人 在送 别 赠 答 、 追 忆 述 怀时创作的有关贬谪 的文学作 品 , 这是贬谪文学 的侧翼 。 ” [ 1 1 2 5 6 他对 于贬滴 文学这一概念 的界 定 , 既 考 虑 到 时 间段 这 一 层 面 , 又兼 顾 到 内容 这一 层 面, 在 概 念 界 定 上 更 为 全 面 准确 。我 们 在 总结 宋 代 贬 谪 文 学 研究 时 , 就 以此 界定 为 基 础 来 观 照 和 选择总结的范围。 相 对 于 唐代 贬 谪 文 学 研 究 的 成熟 度 , 宋代 贬 谪 文 学 的 研 究 还有 待 于更 进 一 步 的 深入 。 但 近 年 来 也 出现 了不 少成 果 , 我 们 可 以从 多 个 方 面来 予 以总 结 。

统编中学教材贬谪文学选读

统编中学教材贬谪文学选读

I&'争鸣I语文教学与&'•下半月刊2020年03月007统编中学教材贬谪文学选读◎张勇贬谪文学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现象与文化现象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文学。

贬谪文人基于贬谪的背景,将内心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生命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将个人的精神生命融入文学作品,折射岀特殊的生命境况下,一个人的政治品质和人格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很多贬谪文学,其中最具特点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y》、的《记》、的《岳楼记》等几篇文章。

这先人生,政治生活的折,在的贬谪岀了一样的境界。

一、#小石潭记》:清冷无乐公元81911个凄神寒骨的冬日,柳宗元与世。

47的了一生的,的和了这个的世界作个时代的岀人,柳宗元是的。

彳于,新,贬到了州。

在这个的,现的C生是个柳宗元一在中的,在野上奔驰突破这样的厄,呼吸新鲜的空气,排解内心的压抑。

于是将目光转向了身边言的,或许那里有’可以暂时安放这颗千创百孔的心。

疑“小石潭”是一个错的地方。

那里人迹罕至,须穿过成片的竹林,须辟新的道才能找到它了心中欢悦的清越水声C即使披荆斩棘C 开辟道路,柳宗元也自然愿意付岀在发现身边的美,找到心灵栖息的真的找到了希望的景致了吗?小石潭有形态异的岩石,青翠浓绿的树蔓,自由往来的鱼C曲折的水……这是化,水灵在这样的境中的柳宗元,发岀“其境过清,不可的,匆忙逃了这个D肖怆幽邃”的小石潭。

这的变化突,这是?其柳宗元在小石潭的美,找:水带给自己的乐趣的时候,已经悄然将内心的和融入其中了最初吸柳宗元的是竹的清越的水声,而这水声竹相,4有了一了。

来到小石潭边,生的竹树蔓,,人一种绿意生的,也人章,的,这,是也是作者内心的结和?,潭中的鱼,也有了灵性和,它们自由中语文(必修2元第8,的《兰亭集》,了《~来,学生了解最多的是他的,这个是不是有其它的意向,,可学有的学生把它们译成现语,了解王的语文学内的选定在种意学更重,语文在文行教学内的选定先语文的特和《语文标准》;其次有文意识,了解同文阅读与鉴赏的一般规律;再次关注学情,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生的际学习需确定教学内;最利用好助学材料,在助学材料中具精准的确定这一篇的教学内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定准确无误C才能选用适宜的教学展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多、体验类启示性、陶冶的语文学习动C 逐渐实现多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所需的思品质、精神貌和行式。

唐宋被贬文人的遭遇

唐宋被贬文人的遭遇
2 迫 害 致 死 .
官 。顺宗 、宪 宗即位后 ,都 曾降诏 召回 贬谪 的官员。宪宗暴卒 ,穆宗 即位后 , 元稹 、白居易因抵牾权贵而遭贬谪 的生 活便告结束 。刘长卿 , 先被观察使诬奏 , 下狱 姑苏 ,后贬南 巴尉 ,终 随州 刺史。
韩愈 被贬阳山令后从裴度平淮西吴元 济
师专 业成长 ( )》将刊登于 《 师》 下 教
2 1 4月 中旬 ,《 0 2年 教师 》总第 14期。 3 参考文献 : [】 (苏 )苏霍姆 林 斯基 . 1 与青 年校 长 的谈 话 f 赵 MJ | 玮 ,等 译 . 海 : 上
上 海 教 育 出版 社 ,1 8 . 96
期文人 的遭贬名 单 ,肯定会使你触 目惊心,也会使你在无 限痛惜之 余陷入深思 中。
由于 他 们 的 个性 不 同 ,所 处 环 境 不 同 ,被 贬后 的 遭 遇 也 就 各 不相 同 。 唐 宋贬 谪 文 学
调 回京都 ,又因谏皇帝迎佛骨进京被贬 潮 州。刘禹锡 ,参加 “ 永贞革新 ”失败 ,
愤与无奈之下 ,他 急流勇退去 了邓州做
知州 。
3 量 移 改 贬 .
再 贬龙 标尉后弃官隐居江夏 ,却于安史
之乱后被刺史 闾丘晓所杀 。
贬长江主簿 。开成 五年 ,迁普 州司仓参
军。刘禹锡在外二 十多年 ,后 入朝做主 客郎 中,晚年迁太子宾 客。晚唐时期 ,
宰相李德裕失势 ,被贬 的杜牧内调为 司 勋员外郎 ,官至中书舍人。 苏舜钦 因支持 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
淳化二年 ,王 禹俑触怒 太宗 ,被贬
为商州 团练副使 ,淳化四年移官解州 。
胡铨 被贬官到许 多地方 , 最后 到海南 岛 ,
直至秦桧死后才内移衡 州。

宋代贬谪者的“诗和远方”

宋代贬谪者的“诗和远方”
7 2 领 导 文苯 2 0 1 7 . 9 ◆上 ◆
真实 写照 。 所幸 . 宋仁 宗有 两个 难 能可 贵 的优 点 , 一 是 对 文人 相 当尊重 和宽 容 : 二 是真 心诚 意 接受批 评 、 建议 , 有 过 则改 。 正是 由于宋朝
前 期 几代 皇帝 谨 记祖 宗 的训诫 。使得 宋代 读 书 人 的生命 和人格
翁之号 , 在写下《 醉翁亭记》 的那 段 时 间 , 公务 之 余 , 他 让 下属 在 官 邸 四周种 了无 数 的鲜 花 。并 在公 文上 批 示 道 : “ 浅 红深 白宜 相 间. 先 后 仍须 次第 栽 。我 欲 四时携 酒 去 , 莫 教 一 日不花开 。” 严 肃 的官衙 , 被他 弄得 花 团锦簇 , 蜂来 蝶 往 , 满 头 花 白的他 坐在 里 面 , 乐颠 颠 地端 着 酒杯 子 。 “ 我要 这花 开 到永远 。 ” 这 是 以有 涯 向无 涯 挑战 , 是 一种 疲 惫生 活 中不死 的英 雄梦 想 。 上文提到的“ 乌台诗案” . 在 文 祸稀 少 的北 宋 政 坛上 跃 然 抢
尊严得 到 了基 本保 障 , 士大 夫敢 怒敢 言 的 良好氛 围逐 步形 成 。 范 仲淹们 知 道 和皇 帝较 劲 风险 不大 。行 事 自然 就 敢 于对 自己 的 良 心负 责 了 。 同时 期 的名 臣欧 阳修 被贬 到 安徽 滁 州之 后 。一 度 寄情 于 山
水. 经 常悠 游 于水 光 山 色之 间与 民 同乐 。所 以 , 3 9岁斩 断这 个人 的一切 社 会关 系 , 如果 遇 到政 治
斗争 , 被 贬 的官 人还 有 可能 会 失去 性命 。在那 个 时代 , 贬谪 不 仅
仅 是 降职 , 而是 属 于 比死 刑轻 一 点 的严律 。 但 宋 朝文 人 的被贬 谪 流放 , 也 并 非 一 贬再 贬 , 而是时贬时归 , 统 治 者 的仁 爱 与 时局 的 变幻 . 也 使得 文 臣们 遭 贬谪 后 的生命 观 异常 达观 。 苏轼 是典 型 的 “ 贬谪 文 士 ” . 一 生 主要 有 三次 “ 遭贬 ” 经历 , 第

教材选文中宋代贬谪文人的进与退-2019年文档

教材选文中宋代贬谪文人的进与退-2019年文档

教材选文中宋代贬谪文人的进与退王国维《文学小言》六云:“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我国宋代著名的入仕的文人被贬谪,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和政治现象。

由于被贬原因各异,所处境遇及本人性格不同,加之他们身上所特有的文人气质,因此他们的心境丰富而复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此类作品颇多,本文试就其中比较典型的三篇散文《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的创作背景及其反映出来的作者心境和进退哲学作探讨分析。

独立不惧的范仲淹范仲淹入仕之初就因讥讽时政被贬饶州,后因守边有功,官为参知政事。

庆历三年开始推行了北宋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革新――庆历新政,但不久失败,被贬邓州。

《岳阳楼记》即在此时所作。

在该文中,他并未对“前人之述备矣”的岳阳楼大观作过多描绘,而是借题发挥,只先将登楼览物之情归出悲喜二意,并由此引出最后忧乐一段议论,以抒其忧国忧民之情怀。

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被后人称颂。

那种借物抒怀,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善于藏拙,能将其文题不符之处自然的掩饰起来的思想和写作手法用到极致,并且达到了真正体现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报国之心的远大抱负情怀的目的。

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绝唱,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佳句永远成为激励我们每一个有志青年的座右铭。

尽管与《醉翁亭记》写于同一年,两人也都在被贬任上,但作为政治家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入世”意味更浓,更显得刚健有为。

更多的是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而少了一些个人生活情感的宣泄。

在他看来,因个人得失或外物好坏或喜或悲只是一种较低的思想境界,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处逆境,毫不介怀,独立不惧,心忧天下,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迁客骚人”的失意苦闷。

随遇而安的欧阳修范仲淹等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他们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替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

对宋代官员的贬谪罢黜(上)

对宋代官员的贬谪罢黜(上)

对宋代官员的贬谪罢黜(上)所谓“贬谪罢黜”,即贬官、罢官等,对官员所拥有的各类官职进行降、免、责授的惩罚手段。

下文中,将只谈及宋代那些直接对官员的官职起作用的惩罚手段。

而罚铜、罚俸、居住、安置、编管、羁管、刺配牢城,以至死刑这些惩罚手段【1】,则留待以后再说。

【注1:这些惩罚手段中的多数,亦是要与降、免、责授等惩罚手段同时起作用的。

如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一案中对苏轼的处罚结果,为“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即黄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一、针对阶官(本官、寄禄官)【2】的主要贬谪罢黜方式。

【注2:若不清楚何为阶官,可参见《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一):级别》一文。

】①降官:即逐阶降低阶官,一次或降1阶,或降几阶。

【3】【注3:在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前,文臣降阶官,大约是可以由“京官”序列降到“选人”序列里去的。

然而由于文臣“选人”“京官”两序列(或者说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此政和六年五月四日时规定——文臣寄禄官(阶官)若将降为“选人”,则改换为其它惩罚手段。

】②追官:即按该官员的升迁履历降低阶官,一次或追1官,或追几官,其性质比“降官”严重。

如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之前在陕西路转运使任上举荐不当,降本官(阶官)、差遣。

其中降阶官的具体惩戒为“追1官”,即将阶官降低至上次升迁前的那阶。

由于包拯上次升迁阶官是“越阶升迁”,因此一旦遭“追官”,自然也就会越阶降低【4】。

【注4:见下图,包拯这“追1官”,实际上降了2阶,由“中行郎中”(具体为刑部郎中),降回了“前行员外郎”(具体为兵部员外郎)。

】引自梅原郁《宋代官僚制度研究》(同朋舍出版,1985年)③责授:在宋代,当对官员一次性大幅降低阶官时,有时会用“责授”一词。

如太祖朝时,翰林学士扈蒙因违法,其阶官由“中书舍人”责授“太子左赞善大夫”,一次性直接降了十几阶。

另外,在北宋元丰改制完成前,对某些实际失去阶官的遭贬黜官员,偶尔似乎会将“检校官”【5】作为一种替代性官衔,“责授”给他们。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苏轼二进退矛盾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苏轼二进退矛盾课件

被贬经历
矛盾痛苦
2、词人真的是在“天宫”和“人间”徘徊吗? 有没有其他所指?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三句,表面上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 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 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 显然这和苏轼的政治遭遇相关,想回到朝廷中 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徘徊抉择
3、苏轼在饮酒中徘徊不已,那么他最终选择了 “天上”还是“人间”呢?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既然天上 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 即指做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 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 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 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 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 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 比得上人世间呢?
1、词的上阙写了什么内容?
饮酒问月,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 徊、矛盾。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2、词人真的是在“天宫”和“人间”徘 徊吗?有没有其他所指?
写作背景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王安石同党舒 亶、李定等人为扳倒苏轼,他们以苏轼讽刺新 法,藐视朝廷,训斥皇帝的罪名上书宋神宗, 且从其诗中断章取义加以论证。从此,苏轼的 厄运开始了,被流放,被贬斥,被排挤,被陷 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经磨难,心灵受到 严重摧残。出守外郡已经历时五载,政治上失 意,与弟弟苏澈也已七年不见。

千古寂寞赤子心-2019年精选文档

千古寂寞赤子心-2019年精选文档

千古寂寞赤子心李后主和苏东坡,一是亡国昏君,一为北宋名臣;一个被囚之后日日以泪洗面,一个流放之际依然吟风赏月。

他们的词作一以缠绵哀怨低诉亡国之思令后世叹惋,一以超迈旷达高歌壮志豪情被后世击赏。

两者似乎并无可比之处。

然而细细研读他们的词作,我们发现在情感、风格乃至具体意象的运用上,二者都有很多相通之处。

一、至情至性写至文,林花青杏自有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之短处,亦即为词人之长处。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由于先天秉性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了非常纯真的性格,这种纯真即王国维所云的“赤子之心”,他爱身边的人、爱周围的花草、爱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而且他又把他的爱不加克制、不加掩饰地宣泄于词中,其词作最大魅力之处便是用情的真切。

尽管李煜前期词被人看做荒奢之音,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作品中他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

写心有灵犀是“眼色暗相勾,秋波欲横流”,写月上柳梢人约黄昏是“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写仙乐风飘缓歌慢舞是“凤萧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欢娱之作写得生动而美丽,大胆而放纵,见新见奇却不见粗俗淫乱,“真切”在这当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后主社会地位特殊,所作之词受世俗道德的约束较少,在摆脱了其他一些词人难以摆脱的顾虑以后,他的词传递人性真实的一面就相对变得多了起来,不羁地表现作者忘情忘己的快乐、对美感和享乐的追求!正如清刘毓盘所说:“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语,愁苦时作愁苦话,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俊。

”当然,此时的李煜还没有打破花间词的苑囿,内容上还在尽情书写着男欢女爱、宴饷歌舞,风格上亦是香色弥漫。

而仓皇辞庙、归为臣虏 , 荣华富贵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生活境遇的巨大变化,使他在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和悲哀,遂以真情喷涌而为诗,亡国的痛楚、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如滚滚江水、奔涌不绝。

初中统编教材“贬谪文学”的教育意义

初中统编教材“贬谪文学”的教育意义

初中统编教材“贬谪文学”的教育意义发布时间:2022-02-23T08:43:33.141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月作者:王海桃[导读] “贬,损也”①由“使之缺少价值”的本义引申为“去职”;“谪,罚也”②,是对负罪之人实施处罚。

简言之,“贬谪”是对负罪官员的惩处制度。

由于贬谪官吏身份的特殊性,他们一朝被贬,“立业”不成,转而或著书立言或通过诗作言志寄情。

随着岁月流逝,历史沉淀,与“贬谪”相伴而生的“贬谪文学”熠熠生辉。

被选入初中统编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对中学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忻州师院附属外国语中学王海桃摘要:“贬,损也”①由“使之缺少价值”的本义引申为“去职”;“谪,罚也”②,是对负罪之人实施处罚。

简言之,“贬谪”是对负罪官员的惩处制度。

由于贬谪官吏身份的特殊性,他们一朝被贬,“立业”不成,转而或著书立言或通过诗作言志寄情。

随着岁月流逝,历史沉淀,与“贬谪”相伴而生的“贬谪文学”熠熠生辉。

被选入初中统编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对中学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贬谪文学”选文在统编教材中的分布情况纵观初中三年统编教材,“贬谪文学”贯穿始终。

七年级上册包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缝李龟年》《秋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七年级下册包括:《陋室铭》《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八年级上册包括:《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梁甫行》《饮酒》《采桑子》;八年级下册包括:《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ト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所》《ト算子?咏梅》;九年级上册包括:《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九年级下册包括:《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定风波》。

共31篇贬谪选文,其中课内篇目20篇,课外篇目11篇,涉及8个不同单元的学习,编排在各个单元之中,分散在各个学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选文中宋代贬谪文人的进与退王国维《文学小言》六云:“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我国宋代著名的入仕的文人被贬谪,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和政治现象。

由于被贬原因各异,所处境遇及本人性格不同,加之他们身上所特有的文人气质,因此他们的心境丰富而复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此类作品颇多,本文试就其中比较典型的三篇散文《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的创作背景及其反映出来的作者心境和进退哲学作探讨分析。

独立不惧的范仲淹范仲淹入仕之初就因讥讽时政被贬饶州,后因守边有功,官为参知政事。

庆历三年开始推行了北宋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革新――庆历新政,但不久失败,被贬邓州。

《岳阳楼记》即在此时所作。

在该文中,他并未对“前人之述备矣”的岳阳楼大观作过多描绘,而是借题发挥,只先将登楼览物之情归出悲喜二意,并由此引出最后忧乐一段议论,以抒其忧国忧民之情怀。

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被后人称颂。

那种借物抒怀,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善于藏拙,能将其文题不符之处自然的掩饰起来的思想和写作手法用到极致,并且达到了真正体现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报国之心的远大抱负情怀的目的。

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绝唱,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佳句永远成为激励我们每一个有志青年的座右铭。

尽管与《醉翁亭记》写于同一年,两人也都在被贬任上,但作为政治家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入世”意味更浓,更显得刚健有为。

更多的是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而少了一些个人生活情感的宣泄。

在他看来,因个人得失或外物好坏或喜或悲只是一种较低的思想境界,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处逆境,毫不介怀,独立不惧,心忧天下,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迁客骚人”的失意苦闷。

随遇而安的欧阳修范仲淹等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他们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替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醉翁”自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闲适恬淡,旷达随意,将宦海浮沉,仕途荣辱,都消解在这滁州的一片山水之间,让自己的心灵在山水美景和百姓和乐中寻得安宁和愉悦。

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

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是肉还是菜,都是就地取材,这样意在夸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

同样,宴饮之乐也没有王公贵族府第宴饮的奢华,但这是在滁州的土地上与滁州的老百姓一起宴饮的这种乐趣,也是王公贵族梦想不到的欢乐,作者在这里勾勒出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游乐风习画。

欧阳修虽然被贬,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将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归功于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欧阳修在谪居时期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仕途得意时则热衷政治,积极参与改革;仕途失意时则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在“进”与“退”之间,始终把持着很恰当的一个尺度,这种进退处世哲学,对后世尤其是学生苏轼的影响很深。

他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直道而行的苏轼相对而言,苏轼是其中被贬次数最多、仕途最为坎坷的一位。

国学大师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

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

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官黄州第四年时所作。

苏轼初到黄州,仍存用世之心。

但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只是做着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因此,失意苦闷是在所难免的,但他很快就找到了排遣苦闷的独特方式,将内心深处的佛道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藉以宣泄心中复杂的情绪。

就《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而言,尽管也有对被贬后清闲苦闷的排遣,但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坦然达观,随缘自适,淡泊处世。

和一般被贬文人相比,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的苏轼,多了一份潇洒,多了一份率性。

正如其《定风波》中所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其他同一时期的作品如前后《赤壁赋》等大都写得坦然豪迈,豪放旷达。

因此,尽管作品中交织着苦闷与失望、孤独与忧郁等种种复杂的心态,但这种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仍然是其中的主要基调。

东坡三次遭到贬黜,年岁越来越大,境遇更是一次比一次艰苦。

他在自省之余,虽自知因“不善处世”而获罪,但既要坚持“直道而行”,也就只有抱着“万事委命”的态度了。

东坡对自己的遭遇,先在心理上建立起自解的理论,而使自己能坦然的面对逆境。

在黄州时他说:?W虽忧患狼狈,然譬如当初不及第,则诸事易了。

(《苏轼文集》卷六十〈答李寺丞〉二之二)某谪居既久,安土忘怀,一如本是黄州人,元不出仕而已。

(《苏轼文集》卷五十七〈与赵晦之〉四之三)黄州食物贱,风土稍可安;既未得去,去亦无所归,必老于此。

苏轼屡遭贬谪,一生奔走。

政治理想上虽不能遂自己所愿,但始终抱着“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的进退哲学。

正是在这样的生命理念支持下,苏轼一生都保持着从容坦然的心态,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综观上述三篇文章,同为北宋时期的《岳》《醉》《记》三文颇多相似之处,可发现这些贬谪文人内心深处及处世哲学方面都有其共同点:直道而行,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首先,文人传统的儒家经世致用的入世思想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一直扎根在他们思想深处。

如苏轼坦然旷达但并非玩世不恭,欧阳修的随遇而安仍能与民同乐,范仲淹即使在“穷”时仍想的是“兼济天下”,忧国忧民。

就历史角度看,宋代文人为官,参与政治的热情地位比以往都要高。

宋代以“尊儒隆文”著称,可以说在历代封建王朝中,知识分子最“吃香”的就是宋代。

宋太祖赵匡胤“立誓不杀士大夫”,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都由科举出身的文官担任。

“在封建政治史上,到宋代才第一次全面而稳定地确立了文官政治。

”(《文史杂志》1990年5期《评宋代文官政治》金诤)这也能理解宋代很多入仕文人虽也有贬谪的困顿、失意的苦闷,但却不过于悲观沉沦,相对总比较乐观豁达。

他们的文章思想基调也多不会显得过于阴郁,而总有一种比较积极的心态。

其次,贬谪文人在仕途困顿、理想受挫后内心尽管会有一种本能的幽愤压抑的情绪,但都能够寻求某种方式加以调和。

第一,在外在形式上,或寄情山水,或在当地勤政爱民,或抑郁积于心,形诸文字,发为诗文,排解宣泄,最终在这种宣泄中形成一种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

客观而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仕途遭受挫折,许多贬谪文人内心都是悲愤难抑的。

但同时他们个人的政治悲剧更清醒了他们对现实的认识,使得一些文人对功名逐渐淡薄,对个人得失淡然处之,他们没有因理想破灭而沉沦,而是在游玩山水中追求一份心灵的超然。

因此我们读这些文章,会发现作者的情感分外真切,分外感人。

第二,在内心思想上,则表现为自己处世哲学的调整或糅合。

林语堂曾经说中国士人得势时大都信儒,不遇时则又信道教,优游林下,寄托山水。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知识分子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当这一切受阻时,退而求其次,用道家或禅宗思想保持内心的一份超然。

禅宗重内省、在俗超然、随缘而安的因子也融入了很多文人的思想。

苏轼“谈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厌弃人生”,抽取佛道思想中“静而达”和超尘拔俗、率性自然的生活态度,以此帮助自己排遣苦闷,保持乐观旷达的胸襟和随缘自适的信念,使自己在逆境中能顽强坚定地生活下去。

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是他散文创作的高峰期。

而他这些作品“其幽愤难抑与自适而安的心理状态是交互出现的,也与柳宗元‘统合儒释’的哲学态度有密切的关联”(《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7期《在幽愤与自适中徘徊》韦依娜)。

总之,贬谪文学是古代入仕文人处世哲学的一种投射,共同的经历形成了共同的处世哲学:处逆境而不消沉,即使苦闷而终能排解;达观淡定,随遇而安,笑对人生困顿。

这种面对挫折,面对自己人生低谷而依旧积极豁达的心态,对生活的热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寻求各种方式和途径调整自身情绪,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尤其对于青少年学生,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反观当今的学生,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条件的改善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他们相对都是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下成长的,遭受挫折的情形并不多。

然而,我们也很痛心地看到,一些正值花季的青少年,即使只是遇到了一些波折,如某次考试的失利,或学习上的压力,或所谓情感的挫折,不懂得寻求合适的方式疏解自己的情绪,以至于走上极端甚至让如花的生命过早逝去,类似例子时有耳闻。

也许,我们可以在语文教材的这些贬谪文学中,从这些古代被贬文人的身上,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也多一份乐观,多一份超然,在困顿中放歌,在逆境中微笑。

参考资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黄启方《从东坡书牍认识东坡》《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7期《文史杂志》1990年5期《评宋代文官政治》王晓冬,教师,现居广东东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