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有什么培养

合集下载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教育 2019年03月新教育时代116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汪光建(四川省广安观阁职业中学校 四川广安 638020)摘 要: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初中历史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所以,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秉持这一理念,注重结合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加强创造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创新能力对于初中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人没有创新力,想成为人才便是空谈。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而建设国家需要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力的人才。

培养人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需要自小树立正确三观,并在努力成长为人才的道路上,需要良师益友陪伴前行。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太多人情世故尽在史书中,因此历史书便是人类最好的益友。

可以通过读史培养初中生正确三观,同时为初中生树立人生目标。

而历史作为初中必修课目之一,学习该科目的意义不仅仅是知道过去的故事,更是要明白一个国家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

通过经验教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然而,老师在历史课上便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主动思考、探索,解决自身疑惑,探索正确答案,整个思考过程便是创新力的应用。

学生通过使用创新力可以达成正确分析自我,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缺点的目标。

因此初中生学习历史时创新能力的意义,就是可以让初中生在初中时期明确人生目标,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同时明确自身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智力结构诸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因素的发展,指挥并调节其他因素的运用,如果没有思维能力的参与,其他诸因素就不可能发挥作用。

因此,历史教学应把开发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

求异思维,集合思维,逻辑思维和迁移思维是历史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思维能力的形成及特点(一)求异思维的发展求异思维有叫发散性思维,它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1、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

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某一问题,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作出反应,也就是快速抓住问题本质,迅即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巧设疑难,激发思维。

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应严格限定时间,有意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帮助学生养成快速思考的习惯,课外可定期举办历史知识竞赛,通过抢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

2、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

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打开思路,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讲述北美独立战争进程后,教师问:“为什么北美人民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学生从美英双方力量对比的史实中分析提炼,得出是“由于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性”的结论。

3、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

它是指在历史学习中,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来揭示历史事物内在的联系。

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史实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名词解释供学生练习。

如:关于禁烟运动,教材用了大量篇幅叙述其背景、经过及意义。

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才能作出言简意赅的解释。

4、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用新观点或丛新角度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独创性是求异思维的最高层次和终极目标,教师须格外重视培养。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局内。

然后启发学生:若你作为郑和去航海,需要什么条件?要求学生联系从前所学知识来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重新审视,使历史变得鲜活。

其次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不但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此外,教师还需传授学生思维方法,交给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一、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一)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的水平亟待提高。

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

(二)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重新审视,创设全新情境,从而把握历史真正的内涵,使之变得鲜活。

(三)中学历史教师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

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

相反,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能力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青少年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个性被抹平了,创造力就不易被激发出来。

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没有人才,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如何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概要:通过问题设计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去认真地阅读课本,从而找到那些隐藏在课本中,甚至是课本之外的答案。

这样在读与学、学与问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能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高。

思维的形成是有许多不同作用的,这还需要更多热爱历史教学的同仁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让历史课教学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一种动感的、舒畅的、悦耳的声音,随着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所传递出来的内容,必定会为学生带来舒适感和聆听的意愿。

特别是那种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娓娓道来的语言艺术,会在课堂给听课的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听觉的盛宴。

1.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活课堂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历史课,一是因为历史课的内容多、线索复杂,时空跨越大;二是因为教师讲课索然无趣,经常使课堂沉浸在死气沉沉的无形压抑之中。

如果历史教师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上夸张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这样不仅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在谈笑间既完成了教学的任务,甚至还会结下深厚的友情。

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极大注意力。

2学生的体验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

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教学课时设置较少。

再加上历史课教学大都以“填鸭子”式的枯燥教育方式为主,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与激情始终难被调动起来。

因此,要让历史课发挥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的作用,就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2.1创新教学方法历史课重传统说教,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爱学历史的主要原因。

在历史课教学中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对抗式的讨论,让学生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各抒己见式的对抗性辩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相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看法,并与其他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精彩甚至激烈的辩论。

历史教学创新思维的形式及培养方法

历史教学创新思维的形式及培养方法

历史教学创新思维的形式及培养方法中学历史教师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起点,也是核心内容之一。

那在中学教学阶段,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几点心得。

一、杜绝死记硬背,培养记忆能力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

我采取以下方法使学生少花些时间多记一些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

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

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

总费时少而记忆的知识多。

其次,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

我传授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

如:一八九八,;三一年,九一八;三二年,一二八。

等短小的词句,韵上口,学生念一两遍就记住。

又如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当政派别先后为: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等。

我要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派别次序无人再错。

再次,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

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可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约6件事即可。

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第四,记忆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用示意图表示,学生易于掌握并记准。

例如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变化,我设计成下列示意图,一目了然,易于记忆。

禅让制世袭制军功制荐举制士族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二、渗透分析史实,培养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

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讲清基本概念,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浅论历史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

中学历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是突破,是变革、进步和超越。

”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与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知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是突破,即突破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突破思维定势,不因袭旧物,不蹈常习故。

但是,以这种特征为主的教育目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传统教育有强大的惯性和影响力。

今天的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更谈不上创新教育的实施。

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师创新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许多教师强调师道尊严,进行权威式教学,不鼓励学生质疑,不大喜欢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学生。

既如此,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反而会错误的对待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形成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学生的人格不能健全地发展;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等。

这样,将本来应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思维创新是人的本质的特征,而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思维的流畅性、奇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体现在思维活跃,点子多,观念新,扬弃旧的习惯性思维方法,使思维过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和思考问题。

中学历史课教学就是要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悲壮事迹和成功的历史经验来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充分认识历史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传承祖国几千年的优秀历史和灿烂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中学历史课教学就是通过借古比今、以史为鉴的精神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着中华之振兴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

对待学生提出的观点或问题,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一)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教学内容,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解决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提供创新资源和环境学生需要良好的创新资源和环境来支持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提供各种创新资源和环境,例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创新实践。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成果,提供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总结起来,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并提供创新资源和环境。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好 的教学效果 。 二、 利用课本 中的史料进行教学 , 提 高学生的分析及运用能力 历史教育从史料人 手 , 尤其是从课本 中的史料人手 , 不仅可以拓展 学生的思
维空 间 , 还 可以使学生掌握 历史学习 的方法 。 例如, 在讲 美国南北战争 中林 肯在
’ 1 l 学 娃 立 / / 2 0 1 3 . 7
解, 做到温故而知新 , 我 提出了以下问题 : 什么是 资产 阶级革命 ? 在什么情况下 资
产 阶级革命才会爆 发? 怎样 看待资产 阶级革 命和资产 阶级 领导人? 同时 , 还 和学
生一起评价 了克伦威尔 、 华盛顿和拿破仑 。 最后指导学生资料进行交 流 、 归纳 、 整理 , 围绕 以下 问题展开探讨 : 是“ 英雄造时势 ” 还是 “ 时势造 英雄” ? 如何评 价拿破仑 的内外 政策? 通 过设置 问题 , 逐渐培养 了学 生勤 于思考 、 勇于表达 、 敢 于实践 的创 新品质 , 提高 了他们 的学 习能 力, 取得 了 良
中英法联军火 烧圆 明园” 的 内容时 , 可补充展 示以“ 中国社会科学 院近代 史专家
茅海建先 生的呼吁——请不 要重修 圆明园” 为 主题 的文字材料 。 通过 阅读材料 ,
学生 了解 了这座昔 E l 皇家园林 的辉煌 和它所遭浩劫 的那段 屈辱历史 , 他们对英 法侵略者 的疯狂 、 无耻和丑恶行径的认识更加深刻 , 感受 到了茅先 生之所 以如此
内战前 后对待奴隶制 问题 的态度 时 , 通过让学 生阅读资料 “ ‘ 一幢裂 开的房子 是
站立不住 的’ 。 我相信这 个政 府不能永远 维持 半奴隶和半 自由的状 态。 我 不期 望
联邦解散 , 我 不期 望房子崩塌 , 但我的确希 望它停止分裂 ” 和资料 ( 在叛乱地 区)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
戌变法 的影响 ” , “ 维新派思 想家 、政治家—— 康 有 为 ” , “ 个 不平 凡 的 女人 ——慈禧 太 后 ” , 一 “ 续太平 天 国——假 如太平天 国运动 胜利 ”等 ,课 题确定后 ,填写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以研究性学 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研究 性学习是一 种在教师 引导下 ,由学生独 立 完成发 现知识过程 的活动 ,它注重 学生独立思考 和
问题 ,这些 问题 可 以是学生感 兴趣 的 ,也 可是学 生
有 疑惑的 ,教师有 目的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 望 ,使 学 生 自主形 成研 究 课题 ( 题 ),教 师适度 加 以指 问 导 ,使学生的研 究行为成为现实 ,其基本步骤为 :
1 .指 导 学 生 已有 资料进行分 析 、比
自主学 习的能力 。
2 .指导学生对 已有资料解读 、研究 、应用 通 过 一 段 时 间 的准 备 ( 般 在 高一 上 学 期第 一
1周 左 右 引导 学生 确 立课 题 ,再 通过 寒 假 期 的准 5 备 ,到高一 下学期 的第三周左 右 )同学们 手里都积
研究性学 习方式培养 的关键在 于学生 自主提 出
析 、综 合 、归纳 、比较 ,概 括能力 ,提高学生 思维
容 ,可 以从 以下角度设 问 :
问题 教 学 是 实施 素 质 教 育 、创 新 教 育 的好 手 段 、好 方式 ,是在 历史教学 中培养 学生创新 精神和
创新 能力 的重要 途径 ,通 过 问题 的展示和学 生 的质
疑问 题 ,形 成教 学 过 程 的双 向交 流 。培 养学 生 分
等人哪 些行 为是 不 良行 为 ,哪 些行 为是一般违 法行
为 ,哪 些行 为是 犯 罪行 为 ? 他 们 的上 述 行 为 分 别 应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11-07•引言•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思维能力概述•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目与效果•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提高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对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以期为历史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水平。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目的和方法02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目前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相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往往只强调基础历史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

教学内容和方式教材内容单一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和参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方式陈旧中学历史课程通常被视为考试科目,学生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难以真正发挥历史思维能力。

考试压力过大许多教师仍然坚持应试教育观念,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为主缺乏创新精神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对历史学科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03教师教学观念0201思维僵化刻板由于教学方式陈旧和考试压力过大,学生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难以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态度消极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持消极态度,缺乏兴趣和热情,不愿意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

【关键词】中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作为中学教师,笔者认为,每门学科都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本文拟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

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些灿烂文化在历史教材中均在不同的章节中得以体现。

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他们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

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遏止和否定。

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

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更别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了。

2.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各项工作的主要活动。

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

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时,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

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

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矢志不渝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

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

初探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探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探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内容提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

历史学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素材。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笔者在十年的历史教学中认识到: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动力。

历史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极力、竞争的教学机制,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思维2、创造问题情境,给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环境。

敢于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3、巧妙发散,给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

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

历史课教学亦是如此。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

历史学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素材。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通过对人类创造史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创新或缺少创新活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将衰落直至消亡;我们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可能激发出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笔者在十年的历史教学中认识到: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动力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独占课堂,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这种师生关系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辈,又是学生的朋友。

师生在平等、互动的原则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共同体。

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作为中学教师,本文拟就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自己在历史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尚请斧正。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思维是大脑地客观事物间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

在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

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富于创造,成为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而创新教育是从培养想象力开始的,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正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历史课应顺应思维发展的规律的要求。

“以史为鉴”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师要克服传统文化教育的消极影响,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观念,崇尚经验,反对创新;崇尚权威,反对怀疑;崇尚跟随,反对超越;崇尚持平,反对冒尖。

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谨小慎微、俯首帖耳、惟命是从的“小绵羊”,而不会是独立自主,驰骋疆场的“千里马”。

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执着的追求,坚韧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和虚心好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推崇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教法与学法说到底是思维方法的指导。

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为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如充分用教材创新因素,设计创新情境,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是不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一、渲染情感,营造创新思维的空间1.以生动的故事,把思维引向创新要根据教学内容,抑扬顿挫,配以动作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兴趣,把思维引向创新。

例如,我在讲《六王毕,四海一》时,讲述“纸上谈兵”故事: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学习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赵王让他代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照搬理论,为秦射死,四十万部下全部被俘……学生们争相发言,调动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

2.用优美的音乐,拨动创新思维的琴弦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家,首先培养人。

”为激发学生情感创新,可引入音乐召唤学生,引发心灵共鸣,营造创新气氛,诱发创新思维意识。

3.用图像刺激情感,培养创新思维图像与音乐相比,调动了人的感官,具有更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引发学生发散型创新思维。

例如,教《红军长征》时,编制红军长征示意图软件,围绕红军长征进程,用活动彩色箭头显示红军经过的地方,还设计了种种问题: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等。

全课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在被感染的状况下,既掌握了历史知识,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又训练了创新思维。

二、精心设计活动,撞击创新思维的火花活动促创新。

活动时,学生摆脱了老师思维方式的约束,少了自由,思想活跃了,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创新思维迸发。

1.演小品在历史教学中,编演历史小剧,师生分别扮演一定的历史人物角色,再造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形成历史感,以利于学生在氛围中,感知与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可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和加工,培养了创新思维。

2.举行辩论赛辩论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充分调动研究历史的兴趣,创造一种和谐积极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各种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知识抢答赛在历史课堂上,搞知识抢答,不仅有利于掌握已学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培养创新思维。

初中历史课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课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课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随着初中历史新课标、新理念教学的普及,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突出的课题。

曾荣获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教授说过:“教育的成功在于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都得到再充分的开发。

”因此,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呢?一、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1.深刻性和概括性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创新思维可以透过历史表象来抓住事物本质与规律,历史人物活动由量变到质变,揭示事物发展与变化的根本原因,预见历史发展的过程。

2.独立性与批判性历史是过去经验、活动和客观事物的总结,未必全都符合当时的客观事实。

教师应根据教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不迷信、不盲从和不满足的能力,从而推动历史健康有序的发展。

3.敏捷性与灵活性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贯穿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在历史教育中,老师、学生要随机应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产生新的见解,去开拓新思路,提高新水平,达到新境界。

二、培养创新思维应该遵循的原则1.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原则目前的中学教育制度中,对中学生聚合式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高于对发散式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其结果是聚合式思维能力的发展以阻碍或压抑发散式思维能力为代价。

2.选史学研究时代差异悬殊的原则如关于对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评价,80年代以前和80年代以后的评价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80年代以前的评价一般认为,它是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的,它压制了人民民主权利,最终以失败告终。

80年代以来的评价是:罗斯福新政是一个进步现象,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3.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坚持的原则历史是一门政治性十分强的学科,初中历史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的一个地方在于它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因而初中历史教学应顾及一定的适用性。

如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历史决议》早有定论,对于报纸杂志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观点,历史教师就不能随意地采取“拿来主义”。

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动力。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尤显重要。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孔子说过: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乐之者。

“知之,好之,乐之”代表了不同的学习境界,“乐之”是最高境界。

如果说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生命的一段历程,如果在历史课堂上也还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那么,这个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有效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的。

历史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要把知识注入生命,把孩子领到美好的历史殿堂去遨游,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还要让他们在体验中去获取新知,绝不能把他们当作是简单的历史知识存储器。

那么就赶快行动起来,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吧!第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历史的创造性蕴涵于个性之中,而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宽松的历史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宽松的情境有助于刺激学生作出主动的、独特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历史教师如何使学生感觉历史课堂不是迷宫和旧磨房,不是监狱和对脑力的折磨,而是娱乐和宫殿,是极大的享受呢?充分地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和发现的空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他的发现也许只是个体发现,对于社会并不新,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

例如,有一次讲到虎门销烟,有的学生就提出,处理掉的烟土倒入大海不是造成环境污染了吗?虽然这不是历史课堂要求解决的问题,但本人没有立刻否定学生,而是投以赞赏的目光,微笑着点头说,“对,你讲得非常好,但林则徐生活在那个时代,他可能没想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没注意到‘环保’问题,那么对于‘虎门销烟’,我们今天究竟应怎么看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见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还余兴未尽,又建议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等。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

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这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一种新方法,并用来创造性地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迁移思维、聚合思维等。

这是学生正确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并将此迁移到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求贯穿以具体的尽可能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即史论结合。

这是历史学科所独具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

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讨论、活动等等,给学生开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使他们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求异、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历史教学新大纲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学方法灵活,引导学生会学传统的教法是劝讲历史事物,进行知识的机械重复,强调死记硬背。

这样的教法使精彩的历史课变得粗糙无味,学生感到难学,不易接受。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用灵活的教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用多种方法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消除厌学情绪;由教师分析课文为主变为学生阅读课文为主,学生能从历史故事中抓住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使学生感到历史“容易”;积极引导学生笔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和小考试卷,使学生有自由的空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就能从学会达到会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联想教学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的成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与教学相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创设图展情境,来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联想对某一历史讨论,相互答辩,相互答疑的形式,营造和谐情境,达到启发学生有初步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

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形象直观教学手段,创造电教情境,为学生的思考产生极大的正迁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思考、质疑、联想,获得信息,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活动课时增多,巩固所学知识历史新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特点之一,是增加了活动课内容,活动课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兴趣,发挥主体作用,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潜能。

初一新教材中,有“三国历史故事”一课,在教学中我们何尝不来个“先秦两汉文化交流会”?文艺会演中,也可以尝试“舌战群儒”;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积极探讨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历史社会调查,自编历史人物版报,追踪当地历史事件等活动。

这样,既提供了学生自由学习历史的空间,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使学生从快感中捕捉信息,达到创新的效果。

历史课堂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历史课堂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历史课堂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历史学科是涉及面广的人文学科,而历史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又充满复杂性,如多样性与统一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曲折性与规律性,因果联系等,这些反映辩证思维的过程为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和改进历史课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突出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从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历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世界经济和科技领域不断前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

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本,就是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就是教育和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迎合素质教育大潮。

那么,历史教学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我认为,历史教学要勇于站在时代的前列,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能为“科教兴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那么,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呢?下面笔者仅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一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能够透过重重迷雾“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插图,要多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

这样学生就会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创造者”,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在讲“张衡和地动仪”这一目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动仪的表状、结构,使学生从观察中认识到地动仪的科学性、先进性。

二、鼓励学生质疑“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怀疑感”。

它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有什么培养
摘要:传统教学中,中学生大多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以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紧密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定势思维,不利于学生转换视角产生创新思维,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历史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关键词:历史学习方式变革;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施政的重要目标。

我国也适应形势,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已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要力求创新,不要因循守旧,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教学风格。

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
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

接着,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教材表述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

同时,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提倡质疑。

要呵护学生的创新念头,珍惜学生有创意的言行。

二、重视基础,启发质疑,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培养直觉思维的主要做法为:
(1)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时代背景。

(2)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

(3)教师运用直觉思维解答问题,提出设想,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西安事变》一课时,教师讲完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后可提问:“如果杀了蒋介石,情况将如何?”学生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有的说把蒋介石杀了,对国民党上层中不抗日的人是个警告;有的认为可能引发内乱;有的说杀死蒋介石,对人民、对国家、对共产党进行的革命事业有利。

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把蒋介石杀掉,国民党上层将引发夺权之乱,这会祸及国家。

学生顿时明白了“西安事变”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解决的方式。

三、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育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去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

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

如对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中学教科书一般都把他写成了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的汉奸;相反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却成了高瞻远瞩、一心为公、忍辱负重的爱国政治家。

这些强烈反差使学生对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激烈地质疑—如果电视剧的描述是真的,那么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呢?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如果上述反面人物特别是李鸿章都是爱国的政治家,那么离给秦桧翻案的日子也不远了。

当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时,本身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了。

面对这种可喜的现象,认识到这一点后,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为了使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真实的李鸿章。

我设计了一个“李鸿章,爱国者或卖国贼?”的课题,在一个课题结束的时候,学习小组提交了一份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清楚的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我欣喜地看到,就连以前最不爱背书的学生也忙前忙后地收集起了资料,在辩论赛上,大家在为辩手们的精彩表现喝彩之余,自己也无形中接触到了大量鲜活的例子,从而比较前面地了解到了真实的李鸿章,而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及团体意识也都有所增强。

四、因材施教,发挖教材,塑造学生创新品质
创新教育强调,不仅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
展,而且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没有学生的个性就谈不上创造性。

学生的个性因遗传,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的兴趣、性格就不同。

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就是要培养他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敏感性、表达欲和富于幻想的个性品质等。

在历史课教学中,也要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个性。

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个别指导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成功感,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具有克服困难,孜孜不倦,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课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

新教材,集知识、能力、觉悟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进行作业改革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重视课堂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研究,而忽视了作业设计这一环节。

传统的历史作业基本上保持了以填空;选择;问答等为主的单一的形式,把作业当成巩固和检验学生课堂记忆的工具,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

事实上,作业是整个历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的课程改革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是一种复合性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如我们可以画地图,讲历史,仿照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画一副相同内容的简易历史地图。

熟悉教科书中有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事实,通过历史地图,观察并了解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基本情况和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大致情况。

上述活动,根据个人的时间和兴趣,选其中一项
进行。

通过地图,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当然作业设计不能脱离课本的基础知识,作业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不足,有的是历史事实,有的颠倒黑白,无根据的胡说,有的还有戏说的成分。

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能简单地说是非,因为真正的历史是客观的,不是歪曲的。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

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并非一日之功,因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须持之以恒,下大力气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是时代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