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腺癌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概述
最新: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要点(全文)
最新: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要点(全文)摘要胰腺导管腺癌生物学行为不良、预后较差,如何规范诊疗以进一步提高术后生存率和长期生存质量是胰腺外科医生长久以来所面临的难题。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于2023年6月19日发表了本年度第2版胰腺癌诊治指南。
相较于前版,新版指南做出如下更新:NALIRIFOX 方案正式进入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全身治疗中;功能状态评分细分为良好(0~1分),中等(2分)和较差(3~4分);以及某些新型药物纳入了胰腺癌靶向治疗的范畴,整体治疗趋于精准化、综合化、实效化。
NCCN指南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权威的影响力,期待未来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面世,从而使胰腺癌的治疗更加规范。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是一种预后不佳、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随着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等科室诊断水平不断进步、外科干预技术不断升级、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以及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胰腺癌的诊治已初见曙光。
但据2021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胰腺癌病人死亡率仍逐年攀升,占美国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4位[1],在我国这一数值为第6位[2]。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形成了由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数十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结合最新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出版了2023年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3],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癌诊治流程,提高病人生存率和总体生活质量。
新版指南较前版在体能评分、联合用药方案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有所更新,本文将就以上更新点对新版指南进行解读。
1 胰腺癌病人的临床检查和危险因素筛查当临床可疑胰腺癌或存在胰胆管扩张/狭窄证据时,新版指南建议通过腹部CT或MRI行横断面扫描。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应作为核心理念贯穿诊疗全程,必要时加做增强CT、肝脏MRI、超声胃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等方式评估可切除性及是否转移,指导肿瘤分期。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胡润,李俊蒽,姚沛,桂仁捷,段华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长沙 410005通信作者:段华新,****************(ORCID: 0000-0001-9596-5013)摘要: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因分期较晚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尽管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化疗而失去治疗机会。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来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展现出的优异疗效使其成为对抗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胰腺癌高度的异质性及复杂的免疫微环境,针对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亟需探寻新的治疗靶点及药物攻克这一难题。
本综述基于胰腺癌常见分子靶点及肿瘤免疫相关靶点探究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胰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J8084)Advances in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HU Run,LI Junen,YAO Pei,GUI Renjie,DUAN Huaxin.(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angsha 41000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DUAN Huaxin,****************(ORCID: 0000-0001-9596-5013)Abstract: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it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Most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re unable to receive surgery due to the advanced stage. Although chemotherapy regimens based on gemcitabine and fluorouracil have prolonged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to some extent,some patients cannot tolerate chemotherapy and hence lose the opportunity for treatmen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has exhibited an excellent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has thu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techniques for tumors; however, due to the high heterogene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its complicat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 has not achieved notable result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eek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medications to overcome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based on common molecular targets and tumor immunity-related therapeutic target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Key words:Pancreatic Neoplasm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Research funding: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of China (2020JJ8084)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疗效及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
《肿瘤主动免疫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20234一、概述 (1)(一)前言 (1)(二)目的和适用范围 (2)二、临床试验设计 (2)(一)一般考虑 (3)1.受试者人群 (3)2.免疫原性 (4)3.佐剂或免疫增强药物 (6)4.疾病快速进展或复发 (6)5.联合治疗、伴随治疗和后续治疗 (7)6.个体化肿瘤主动免疫治疗产品的特殊考虑 (8)(二)早期探索性临床试验 (8)1.起始剂量和免疫程序 (8)2.剂量递增 (9)3.安全性观察和评价 (10)4.药代动力学 (11)5.生物学活性和临床疗效 (12)(三)确证性临床试验 (13)1.试验设计 (13)2.临床疗效终点 (15)3.安全性 (17)4.个性化或自体主动免疫治疗产品的特殊考虑 (17)三、参考文献 (19)一、概述(一)前言肿瘤主动免疫治疗产品是指通过诱导或增强机体针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主动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或癌前病变,以及建立持久的抗肿瘤记忆等治疗目的一类产品,通常也称为“肿瘤治疗性疫苗”。
肿瘤主动免疫治疗有多种技术路线,靶向抗原类型包括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或者有助于肿瘤治疗的其他抗原,根据抗原表达和递呈方式的不同,肿瘤主动免疫治疗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细胞载体产品、病毒载体产品、蛋白/多肽、核酸等类型。
大多数肿瘤主动免疫治疗产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将抗原加工并呈递给T细胞,从而诱导产生或放大已存在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尤其是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以攻击肿瘤细胞。
此外,T细胞还可以辅助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杀伤肿瘤细胞。
T 细胞和B细胞激活后还会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并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记忆反应。
由于抗原在体内的加工递呈、淋巴细胞活化以及肿瘤细胞的杀伤等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最有效的胰腺癌治疗方式:生物免疫治疗
最有效的胰腺癌治疗方式:生物免疫治疗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且晚期发现率较高,导致治疗难度较大。
常规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方法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
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中,并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胰腺癌的生物免疫治疗原理、常用的生物免疫治疗方法,以及其优势和风险。
胰腺癌的生物免疫治疗原理生物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症细胞。
胰腺癌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机制,这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癌细胞。
生物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抑制免疫抑制剂、增强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等方式,增强免疫系统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常用的胰腺癌生物免疫治疗方法肿瘤疫苗疗法肿瘤疫苗疗法是一种通过引入携带抗原的疫苗来刺激机体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
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常用的肿瘤疫苗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相关抗原(TAA)等。
这些疫苗可以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杀伤能力。
PD-1、PD-L1和CTLA-4等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常见的靶点。
这些药物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可以恢复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通过改造机体自身的T细胞,使其具有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的治疗方法。
CAR-T细胞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改变T 细胞表面的受体,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生物免疫治疗的优势和风险优势•生物免疫治疗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生物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记忆性杀伤作用。
•生物免疫治疗相对较为安全,副作用相对较小,对患者的身体损害较小。
风险•生物免疫治疗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发免疫相关性的副作用,如免疫性肺炎、肝炎等。
胰腺癌的临床病理
– 临床诊断的胰腺癌中,1/3的病例肿瘤并非源于 胰腺,而是来源于十二指肠(壶腹)、腹膜后或为 转移癌。
• 远离肿瘤的非瘤性胰腺组织,可表现为广泛萎缩、 慢性炎症、纤维化及前述的导管扩张。
• 印戒细胞癌(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 印戒细胞, 50+%,实性片块,小灶低分 化导管腺癌,CEA++++ – 伴有广泛的胰腺浸润,存活几个月,罕见,
• 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 中到低分化产生粘液的导管腺癌
– 混有至少 30%的高到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 在可以切除肿瘤的病人中,大约80%一90%存活不 足3年。
• 术后5年存活率约为15%。近来来自日本、美国以 及欧洲的病例报道其生存率有所改善。
• 手术切除后常有局部肿瘤复发,并且是决定预后 的因素之一。
大体特征
• 界限不清、质硬、切面灰黄色,偶尔广泛囊性变, • 受累的胰管通常高度扩张,管腔内充满坏死的肿瘤
胰腺外分泌肿瘤
• 导管腺癌
– 亚型
•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 粘液性囊性肿瘤 • 浆液性囊性肿瘤 • 腺泡细胞癌 • 胰母细胞瘤 •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 其他癌 • 婴儿和儿童肿瘤 • 非上皮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 瘤样病变
• 实性
– 导管腺癌及其亚型为“实性”癌,胰头部。
– 腺泡细胞癌、胰母细胞瘤和内分泌肿瘤,少见,仅占 4%(表11.1),
– 胰体尾,神经周围、淋巴管以及血管浸润,预后非常 差。
pdl1临床实验要求
pdl1临床实验要求PD-L1临床实验要求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又称为CD274)是一种与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紧密相关的蛋白质。
它通过与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性,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近年来,PD-L1及其与PD-1的相互作用成为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PD-L1临床实验也成为评估这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重要方法。
一、研究目的PD-L1临床实验的目的是评价抗PD-1/PD-L1抗体药物在治疗特定癌症类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促进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
研究重点包括抗肿瘤疗效、生存质量改善、不良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二、研究设计1. 临床试验类型PD-L1临床实验可以采用多种研究设计,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对照试验、单臂试验、扩展队列试验等。
不同的试验设计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药物类型选择应用。
2. 研究人群PD-L1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具有特定癌症类型的患者,如非小细胞肺癌(NSCLC)、黑色素瘤、膀胱癌等。
患者的病情分期、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等需满足研究入选标准,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实验药物PD-L1临床实验中使用的抗PD-1/PD-L1抗体药物需经过严格安全性和药效性评估,获得药监机构批准,具备临床应用资质。
实验药物的剂量、使用途径、疗程等信息应明确规定,并遵循伦理委员会的规定和监管要求。
4. 临床评估指标PD-L1临床实验需要明确的临床评估指标,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肿瘤缩小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改善等。
5.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PD-L1临床实验的数据收集应遵循统一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分析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等,以获得可信的研究结果。
关于胰腺癌的论述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关于胰腺癌的论述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胰腺组织。
它是当前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癌症之一,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胰腺癌的危害性极大,患者往往能迅速进展到晚期,并且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对胰腺癌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几个主要部分来介绍关于胰腺癌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阐述胰腺癌的定义、分类与分期,以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讲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常用诊断方法,并探讨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展示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及其最新进展情况,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化学和放射治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领域的突破与展望。
最后,我们将就胰腺癌的认识与预防重要性进行总结,并探讨胰腺癌治疗的进展与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期望。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关于胰腺癌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该疾病定义、概述和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可以加深人们对胰腺癌这一疾病的了解,并为医学界和科学家们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另外,本文还旨在呼吁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胰腺癌的风险有所认识,并重视早期筛查与预防工作,为减少胰腺癌发生率贡献自己的力量。
2. 胰腺癌的定义与病因2.1 胰腺癌的概述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源于胰腺内各种细胞组织的异型增生和失控生长。
它是一种高度侵袭性和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较为严重的肿瘤类型之一。
2.2 胰腺癌的分类与分期根据组织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胰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此外,还有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囊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等其他类型。
在临床诊断中,也会根据肿瘤扩散情况将其分为不同阶段或分期。
2.3 胰腺癌的病因和风险因素尽管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确定了一些与胰腺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
医院推荐胰腺癌治疗方案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本文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
一、引言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预后不良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本文将针对医院推荐的胰腺癌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胰腺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适用于早期胰腺癌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等疾病。
该手术涉及切除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部分胆总管、胆囊及淋巴结等。
(2)胰腺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腺体尾部肿瘤。
该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腺体尾部、脾脏、部分胃及部分肠系膜。
(3)胰腺中段切除术:适用于胰腺中段肿瘤。
该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腺中段、部分胃及部分肠系膜。
2. 放疗治疗放疗是胰腺癌治疗的辅助手段,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手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2)手术后放疗:可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
(3)姑息性放疗: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化疗治疗化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适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1)5-氟尿嘧啶(5-FU):为常用化疗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
(2)吉西他滨: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一线药物,疗效优于5-FU。
(3)替吉奥:为口服化疗药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胰腺癌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
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1)索拉非尼: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2)阿帕替尼:为口服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
pd1新药临床实验
pd1新药临床实验PD1新药的临床实验是现代医药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PD1(Programmed Death 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PD1和其配体PD-L1的结合,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
临床实验是评估PD1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必要步骤。
一、PD1新药的研发背景PD1新药的研发源于对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会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应答来对抗异常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某些肿瘤细胞可以利用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
针对这一机制,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PD1新药,以期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二、PD1新药临床实验的目的PD1新药临床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实验通常包括多个临床阶段,从I期到III期。
在I期临床实验中,研究人员会选择一小群患者进行试验,以确定药物的耐受性、剂量和最佳给药路线。
在II期和III期临床实验中,研究人员会招募更多的患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PD1新药临床试验的步骤1.研究设计和伦理审批:在开始临床试验之前,研究人员必须制定研究设计,并递交给相关的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
研究设计包括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分组方法、药物给予剂量和给药方案等。
2.病例招募和入组:在伦理审批获得后,研究人员会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吸引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参与临床试验。
招募到的患者需要经过详细的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相关检查。
3.治疗干预和随访:入组的患者会按照研究设计接受相应的治疗干预,包括定期给药、实验性药物与对照药物的比较等。
同时,研究人员会进行定期的随访,收集疗效和不良事件的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测。
4.数据收集和分析:在临床试验结束后,研究人员会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评估PD1新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力。
胰腺癌的免疫策略:使冷肿瘤变热肿瘤
胰腺癌的化疗现状及免疫治疗的应用与挑战胰腺癌流行病学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21 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 位,女性第9 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 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 位。
胰腺癌中位生存期约3-6个月,5年生存期少于5%。
且在中国,胰腺癌标准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是临床棘手的难治癌症种。
常见危险因素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简单总结如下: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胰腺癌的检查,往往需要多种检查方法并行探究,总结如下:近年来,对于有家族史和特定综合征的人群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进展期/晚期胰腺癌的系统治疗现状化疗对于一般状况好的患者建议联合化疗。
常用含吉西他滨的两药联合方案,包括GN(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GP(吉西他滨/顺铂)、GX(吉西他滨/卡培他滨)、GS(吉西他滨/替吉奥)等。
ECOG PS 评分0~1 者,可考虑三药联合的FOLFIRINOX或mFOLFIRINOX 方案。
对于存在BRCA1/2胚系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能对铂类药物敏感,可考虑首选含顺铂或奥沙利铂的方案(GP 或FOLFIRINOX、mFOLFIRINOX)。
其他方案包括FOLFOX(奥沙利铂/5-FU/LV)、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FOLFIRI(伊立替康/5-FU/LV)等常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放疗放射治疗是胰腺癌的重要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贯穿各个分期。
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对于寡转移(转移灶数目及器官有限)的胰腺癌患者,可通过同时照射原发灶、转移灶,实现缓解梗阻、压迫或减轻疼痛以及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的目的。
免疫联合治疗胰腺导管腺癌(PDAC)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患有不能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疾病。
pd1临床实验
pd1临床实验临床实验是医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人体实验来验证新的治疗方法、药物或者医疗器械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中,PD1临床实验作为免疫治疗领域的新突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PD1免疫治疗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是一种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
通过抑制体内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PD1可以达到提高免疫系统耐受性的效果,应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PD1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二、临床实验的重要性1. 评估治疗效果:临床实验可以评估PD1免疫治疗在不同肿瘤类型和阶段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2. 观察药物安全性:临床实验还可以观察PD1免疫治疗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反应问题。
3. 个体化治疗选择:通过临床实验数据的积累,可以为不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三、PD1临床实验设计与实施1. 临床试验设计:PD1临床实验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将接受PD1免疫治疗的患者与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的患者进行比较,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2. 临床试验阶段:PD1临床实验一般包括前期的I期、中期的II期和后期的III期试验。
从小规模的药物安全性试验到大规模的疗效评估,逐步推进。
3. 患者招募与随访:临床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招募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并进行具体的治疗和随访。
同时,还需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实验数据等。
四、临床实验的伦理问题1. 患者知情同意:临床实验需要患者的知情同意,研究者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试验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益处,并确保患者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实验伦理审查:临床实验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确保实验流程和保护患者权益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3. 数据保密性:临床实验的数据应严格保密,以防止患者隐私泄露和数据篡改。
五、PD1临床实验的进展与挑战1. 疗效和安全性:PD1免疫治疗在某些肿瘤类型和阶段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不同患者和肿瘤类型的疗效差异较大。
胰腺癌免疫治疗
队列扩展阶段
Galunisertib RP2D 150 mg BID
Days 1-14 Q4W Durvalumab 1500 mg IV
Q4W (n=29)
主要终点:安全性 关键次要终点:ORR, PFS, OS 探索性终点:PDL1、遗传变异、
循环蛋白
Cohort 1 (n=3) Galunisertib 50 mg QD
3+3研究设计
-年龄 ≥18 -复发/难治 转移性胰腺 癌 (RECIST v1.1) -既往≤2线系统治疗 -取得肿瘤活检结果 -ECOG PS ≤1
剂量递增阶段*
Cohort 4 (n=3) Galunisertib 150 mg BID
Days 1-14 Q4W Durvalumab 1500 mg IV Q4W
+Nivo 240mg
q2w • 主要终点:
耐受性与安全性
R0切除率
Repeat R、 OS
1. Seifert et al. 2016
Days 1-14 Q4W Durvalumab 1500 mg IV Q4W
* 采用 3+3 剂量递增设计; 若组内3名患者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则开始新一组采用更高一级剂量进行3名患者的治疗
安全性结果
肿瘤药临床试验Ia期与Ib期区别
肿瘤药临床试验Ia期与Ib期区别肿瘤药包括化学治疗药物、生物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放射性药物等。
肿瘤药的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上进行的科学研究,旨在评价肿瘤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剂量、给药方式等。
肿瘤药的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I期、II期、III期和IV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设计和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药临床试验的Ia期和Ib期,它们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进行这两个阶段的试验。
Ia期临床试验Ia期临床试验,是肿瘤药首次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也称为首次人体用药(First-in-human,FIH)或单次剂量递增(Single ascending dose,SAD)试验。
Ia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肿瘤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和安全性(Safety),以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或最佳生物学剂量(Optimal biological dose,OBD)。
根据肿瘤药的特性和预期作用,Ia期临床试验通常在健康志愿者或有限数量的患者中进行。
例如,对于具有细胞毒性或针对特定靶点的肿瘤药,通常只在患者中进行Ia期临床试验。
Ia期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是:从一个较低的剂量开始,在一组受试者中给予单次剂量的肿瘤药物,并监测他们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生物标志物、不良反应等。
如果没有出现严重或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则在下一组受试者中增加剂量,并重复上述过程。
这一过程持续到达到预先计算的PK安全水平或出现不可忍受的不良反应为止。
下表是一个示例性的Ia期临床试验设计:Ib期临床试验Ib期临床试验,是指在Ia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在更多的患者中进行的多次剂量递增(Multiple ascending dose,MAD)或固定剂量(Fixed dose)试验。
化疗期间吃什么升白细胞快,化疗十个化疗九个死是真的吗
化疗期间吃什么升白细胞快,化疗十个化疗九个死是真的吗胰腺导管腺癌在所有实体瘤中预后最差,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低于5%。
沈殿霞、周金涛、帕瓦罗蒂、斯坦曼、黄菊等大家熟悉的名人都是因为胰腺癌而离世,可怕的是,目前还没有找到预防胰腺癌的有效方法,全世界的胰腺癌发病率仍然在增高,40岁以后,发病率急剧上升。
对于早期胰腺癌,手术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然而,80%以上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诊断时已发展为局部晚期或出现转移。
即使是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多数也将发展为晚期。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尤为重要。
如果不幸中彩了,最佳的治疗策略才是患者和医师需要弄得飒飒清的。
建议放化疗期间配合口服pizvdn白蛋白肽营养素,一天2次,一次一袋,一袋有40多种营养成分,涵盖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益生菌、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肿瘤患者所需的密集营养,它更大的优势在于含有白蛋白肽以及多种真菌多糖等免疫营养素,能够有效提高免疫力,可以有效的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改善放化疗副作用(呕吐、恶心),有效升白,提成血小板,长肉,增加免疫力,减少病人术后药物痛苦症状。
早期胰腺癌的话题就交给外科医师,这里着重说说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的胰腺导管腺癌药物治疗。
既然已经是不能手术根治,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广、肝肺等远处器官转移、淋巴结转移,那么,治疗策略就是:药物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为辅。
肿瘤的药物治疗有三大主力: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
今天先说说化疗。
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
胰腺导管腺癌的化疗药物主要由吉西他滨、紫杉醇、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对于未经治疗的患者,一线的标准化疗方案有:1、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的耐受性比较好,在完成的861名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mOS 为8.7 个月,而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mOS 为6.6 个月,最大的亮点是联合用药组3年生存率达到前所未有的4%(这里说的4%是对于已经出现了远处器官转移的胰腺导管腺癌,文章开头说的5年生存率低于5%的主要贡献是早期能手术切除的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癌靶免治疗方案
一、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预后差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快速发展,针对胰腺癌的靶向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靶免治疗是一种以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为靶点,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胰腺癌靶免治疗方案。
二、靶免治疗的基本原理靶免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具体来说,靶免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免疫抑制信号,使免疫细胞能够正常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2. 肿瘤疫苗:通过引入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使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三、胰腺癌靶免治疗方案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1)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PD-1/PD-L1通路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途径。
PD-1/PD-L1抑制剂可以阻断这一通路,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胰腺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抑制剂:CTLA-4抑制剂可以阻断CTLA-4与B7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
研究表明,CTLA-4抑制剂在胰腺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2. 肿瘤疫苗治疗(1)DNA疫苗:DNA疫苗是将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基因片段构建到载体DNA中,通过注射或基因转染的方式导入机体,使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2)肿瘤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疫苗是将经过处理的肿瘤细胞(如灭活、裂解或转基因肿瘤细胞)作为抗原,通过注射或基因转染的方式导入机体,使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3. 联合治疗针对胰腺癌靶免治疗,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耐药性。
双抗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PD-1/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然而,PD-1/PD-L1抑制剂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免疫原性反应、肿瘤微环境抑制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PD-1/IL2双抗IBI363在多种晚期实体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二、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了45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等,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18-75岁。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且在治疗前未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
2. 治疗方案患者接受IBI363治疗,剂量为0.1mg/kg或3mg/kg,每3周一次。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剂量。
3. 观察指标(1)疗效评价:采用RECIST 1.1标准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
ORR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DCR为ORR与SD之和。
(2)安全性评价: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AEs),并根据CTCAE v4.0标准进行分级。
(3)生存分析: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
三、实验结果1. 疗效评价在接受IBI363治疗的患者中,ORR为35.1%,DCR为75.7%。
在3mg/kg剂量组中,ORR高达46.7%,DCR为80.0%。
在NSCLC患者中,ORR为40.0%,DCR为80.0%。
其他实体瘤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30.0%和70.0%。
2. 安全性评价在3mg/kg Q3W剂量组的38例患者中,出现三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有5例,发生率为13.2%。
其中,3例为皮疹,1例为腹泻,1例为关节痛。
无患者因AEs而停止治疗。
3. 生存分析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