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中“晕滃法”一词的演变与发展

合集下载

地图学完整版答案

地图学完整版答案

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包括其他星体)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3.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4.分层设色法:在地图上等高线间普染不同深浅的诸种颜色来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方法。

5.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1. 普通地图上的社会人文要素不包括( C )。

A. 居民点B.交通网C.水系D.境界2. 下列注记字列中,各字中心线连线是一条自然弯曲的曲线的是(D)A.水平字列B. 垂直字列C.雁行字列D.屈曲字列3. 墨卡托投影属于( B )A.圆锥投影B.圆柱投影C方位投影.D任意投影4. 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国家水准原点的高程值(A)。

A. 下降29毫米B. 左移29毫米C. 上升29毫米D. 右移29毫米5. 全长572公里哈同公路在地图上为57.2厘米,则该图属于(D )。

A.地理图B.大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小比例尺地图6. 某点在CGCS2000椭球系下,投影高为零,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北)=5146256m, y (东)=43483542m,则该点在6°带第22带的实际坐标为x(北)和y(东)( A )。

A. 5146256,-16458B. 5151256.625,253054.481C. -16458,5146256D. 42983542,51462567. 图号为I-52-6-(48)的地图是( A )比例尺地形图。

A. 1:1万B. 1:2.5万C. 1:5万D. 1:10万8. 一幅标准图幅(40cm×50cm)的1:10000的地形图的实际面积( D )平方公里。

地图学名词解释

地图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地图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字方法3、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而构成的一种投影。

4、UTM投影:以横轴椭圆柱面割于地球椭球体,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5、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6、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注记也是一种地图符号。

7、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8、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其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

9、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

它以划线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0、范围法:局部成片和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

这种符号配置方法称为范围法。

11、普通地图:是表示地球表面的水系、地势、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2、地形图: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地图学中“晕渲法”一词的来源与确定

地图学中“晕渲法”一词的来源与确定

地图学中 晕渲法”一词的来源与确定张佳静(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摘 要:晕渲法是在地图上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一种方法,17世纪中叶产生于欧洲㊂晚清时期,晕渲法通过译著传入中国,但当时没有专用名称,被称为 新法”或 斜光之法”;民国时期, 晕渲法”一词出现,据笔者考证应来源于日文书籍,同时期还存在其他别名,如 颜色法” 影线法” 浓淡色法”等;1949年后,晕渲法名称成为主流,但其别名 影线” 阴影”一直存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晕渲法知识的普及和晕渲地图的推广, 晕渲法”这一名称固定下来㊂关键词:晕渲法,影线法,浓淡色法,阴影法,地图学史中图分类号:K99;N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4.013The Sourc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Term Hill Shading ”in Cartography //ZHANG JiajingAbstract:Hill shading is one method to show the rise and fall of landscape.It appeared in mid 17th century in Europe.In the late Qing Dynasty,hill shading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through translations.But it didn’t have a proper name at that time,sometimes called new method”or method of oblique ligh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word hill shading”appeared.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textual research, hill shading”may come from Japanese books.There were also other aliases at the same time,such as coloring method”, hatching method”, shade of color”,etc..After the founding of PRC,the term hill shading”became the mainstream,while hatching”and shadow”still existed.In the 1980s,the name of hill shading”was settled with the spread of hill shading knowledge and promotion of hill shading maps.Keywords:hill shading,shaded relief,history of cartography收稿日期:2018-04-13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支持项目 西方地图投影在中国的传入与应用(1608 1934)”(Y52901UEA2)作者简介:张佳静(1985 ),女,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地学史㊁近现代科技人物研究㊂通信方式:zjj@㊂ 晕渲法(hill⁃shading,or shaded relief)是地图上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以显示地貌的分布㊁起伏和形态特征[1]㊂晕渲法能使地图中的地貌显示出很强的立体感㊂由于光源位置不同,照射到物体上阴影所产生的立体效果也不同㊂晕渲法通常假定把光源固定在两个方向上,一为西北方向俯角45°,一为正上方与地面垂直,前者称为斜照晕渲,后者称为直照晕渲;按照颜色又可把晕渲法分为彩色晕渲和墨色晕渲[2]㊂一 晕渲法溯源晕渲法起源于欧洲㊂早在14世纪,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㊃芬奇(Leonardo da Vinci)绘制的托斯卡纳(Toscana)地图(绘于1502 1503年)中使用了一种基于光线的明暗对比的绘图方法[3],这种富有层次的㊁能显示明暗过渡的方法也出现在他的很多画作中,达㊃芬奇把这种方法称为明暗转移法,是他绘画艺术中的一大特色,晕渲法正和这种方法类似㊂目前所知最早的晕渲地图是由画家㊁数学家㊁地图学家汉斯㊃康拉德㊃吉格(Hans Conrad Gyger,1599 1674)绘制于1664 1667年间的Grosse Landtafel des Kantons Zürich(Great Land Board of the Canton of Zurich)[4]㊂这是一幅苏黎世地区地形图,现藏于苏黎世Haus Zum Rechberg博物馆㊂18世纪初叶,俄国人谢明㊁列麦佐夫编制的西伯利亚地图集中的一些地图使用了晕渲法[5]㊂1865年,奥地利将军兼地图学家豪斯拉姆(Franz von Hauslab,1798 1883)绘制了奥地利晕渲法地图,并提出晕渲法地图的一个原则:The higher,the darker[6]㊂19世纪较著名的晕渲法地图有德国地图学家哈森斯坦(Brune Hassenstein,1839 1902)在1885 1887年间绘制的日本地图集(Atlas of Ja⁃pan)[7]㊂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地图学家开始将表示地势起伏的等高线法㊁晕滃法和晕渲法混合使用,力求更加生动直观地表示地貌;20世纪上半叶,以贝克尔(Fridolin Becker,1854 1922)为代表的瑞士地图学家成功绘制出此类地图,形成了独树一帜的 瑞士风格”晕渲地图,贝克尔也被认为是 瑞士风格”晕渲地图的创始人;随后,贝克尔的学生英霍夫(Eduard Imhof,1895 1986)成功地在地图上使用了彩色晕渲,将 瑞士风格”地图发扬光大,他的晕渲图制作艺术观点在今天仍主宰着许多地图制作者的思想[8]㊂二 晚清时期的 斜光之法”(一)‘行军测绘“晕渲法在晚清被介绍到中国㊂最早介绍晕渲法的书籍,是江南制造总局组织翻译的‘行军测绘“(1873)㊂其中对晕渲法的介绍为: 又有数法能显山之形,此数法皆用深浅之墨色显示其高低,不能求其甚准,作粗图恒用之㊂”[9]书中着重介绍了晕渲法中的斜光晕渲法,并指出了这个方法的缺陷: 有人用斜光之法,显各山之高低,但此法山之斜度不能显出,因山之斜面可以任置一方向,而光之浓淡各不相同,又其平面须作黑面之线者,若用此法,图亦不肖真形㊂”[9]‘行军测绘“翻译自英国人伦迪(A.F.Lendy)在1864年所著的军事测绘书籍A Practical Course of Military Surveying,中文译书中提到 数种按照深浅墨色来表示山形的方法”,在英文原著中为 Shading hills”[10]㊂为便于读者直观了解这种绘图法,英文书籍的作者在附录中附了两幅样图(如图1和图2),并说明两幅图均来自于当时法兰西帝国工业学校(Imperial Polytechnic School of France)测绘学教授巴丁(Bardin)的著作中㊂图1结合使用了直光晕渲法与等高线法,图2使用了斜光晕渲法㊂图1 直光晕渲图图2 斜光晕渲图(二)‘测地绘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另一部地图学书籍‘测地绘图“(1876)中,介绍了一种绘印地图的新方法㊂这种新方法比起此前的 立密线”法,更加清晰;比起 平密线”法,不会和图中其他平面线混合㊂英国人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新方法绘图,其优点在于: 深得渲染之意,印出之图能与笔画者相同,兼能合常用之法㊂”[11]书中介绍了这种新方法 印出之图既有浓淡之色,即能显地形之斜坡”㊂由此可以推断,此法即是随后的 晕渲法”㊂书中分别介绍了直光晕渲法和斜光晕渲法㊂‘测地绘图“中,译者没有给这种 深得渲染之意”的绘图方法命名,只是介绍到: 英国测地绘图时,画图之人名堵生,甚喜斜光之法;有人名隔林顿,依此法从小样画图,亦得甚准,人若於光来方向看其图,宛如立体之行㊂”提到这种绘图方法的一种类型叫 斜光之法”㊂‘测地绘图“的英文原著为Outline of the Method of Conducting a Trigonometrical Survey[12],该书有四个版本,经过吕道恩考证后,‘测地绘图“译自第三版[13]㊂在英文原书中,这个方法被称为 shading hills”㊂晚清时期,晕渲法没有专用名称,被称为 斜光之法” 新法”等,但在‘测地绘图“一书中,提到该法的显著特点 深得渲染之意”,这为后续 晕渲”一词的出现埋下伏笔㊂渲,是指把水㊁墨淋在纸上再擦匀㊂渲染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烘涂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㊂ 晕渲”一词,能形象表达这种地貌表示法的特点㊂三 民国时期的 晕渲法”(一) 晕渲法”一词的出现及来源民国时期,在地图学专著中出现了 晕渲法”这个名词㊂据笔者目前所见, 晕渲”一词最早出现在蠡吾和刘玉峰著的‘地理通论“[14]中,这本书的参考文献有山上萬次郎的‘新撰大地文學“[15]㊁野口保興的‘提要地理汎论“[16]㊁石川成章的‘地文學講話“①㊁横山又次郎的‘天文地學講話“[17]㊁辻村太郎的‘地形學“[18]㊁岡田武松的‘氣象學講話“[19]㊁柘植重美的‘地図描写法“[20],笔者查阅,这些日文书目中均没有对晕渲法的介绍,因此推测此书作者参考了其他日文文献㊂1904年,日本人蘆野敬三郎关于印刷技术的专著‘写真製版術全書“中,有对 暈渲画製版法”的介绍[21],出现了 暈渲”一词㊂1910年,原秀四郎绘制的‘新編国民地図“出现了对 暈渲式”的介绍,并绘出示例图(图3),将其和等高线法㊁晕滃法做比较[22]㊂图3 晕渲法(右下)与曲线法(上方)㊁晕滃法(左下)对比进入20世纪20年代, 暈渲”一词出现在多部日本测量学和地图学书籍中,例如‘自然の地形を熟視して“[23]‘測図学の研究:最新“[24]‘地理教授に於ける地図及略図描法の理論と其取扱“[25]等, 暈渲”一词的含义也开始固定㊂1931年王益崖的‘地学辞书“中,也出现了 晕渲图式”一词[26],此书参考了不少日文书籍,其中就有‘地理教授に於ける地図及略図描法の理論と其取扱“,这本日文著作中有对晕渲法的详细介绍,故笔者推测,中文 晕渲”一词应该来源于日文书籍㊂(二) 晕渲法”的其他名称(1) 颜色法”1928年,竺可桢给东南大学新成立的地学系编著的教材‘地学通论“中,提到了三种表示地貌的方法:水平曲线法即等高线法㊁晕滃法和颜色法[27]㊂颜色法没有等高线作为基础,故不是分层设色法;可用来表示全球各处未经精密测量之地,符合晕渲法的特点之一;使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地貌类型,用红色㊁黄色等暖色系表示高度比较高的地貌,例如高原㊁山岳,用蓝色㊁绿色等冷色系表示高度比较低的地貌,例如平原㊁河流,这属于彩色晕渲法的范畴㊂由此推断,颜色法即为彩色晕渲法㊂从竺可桢个人保存的讲义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编写‘地学通论“所参考的地图学专著②,日文的有‘地图描写法“③(柘植重美,东京诚之堂书店)和‘地文学讲义“4[28],这两本书中都没有对晕渲法的介绍,中文译著有‘绘地法原“,其中没有对晕渲法的直接介绍,只说在画图时 先用铅笔,然后着色,再加墨线,庶不模糊㊂其山色可用深黄或淡墨色染之”[29]㊂可见在竺可桢参考的书目中,没有出现 晕渲法”这个名词,所以竺可桢把彩色晕渲法称为 颜色法”也就不足为奇了㊂(2) 影线法”与 浓淡色法”1930年出版的大学教材‘实用地理学“中介绍了 影线”法[30],这是一种以等高线为基础㊁凸显地势高低起伏㊁使地图具有立体感的方法,即晕渲法; 浓淡之彩色画法”与 影线”法同理,增加了多种色彩直观表示地势立体感,即彩色晕渲法㊂1932年,葛绥成著的‘地图制作法“中,也把晕渲法称为 浓淡色法”,认为它与晕滃法㊁等高线法㊁阴影线法相比,最为简便㊂ 他的描法,将山岳㊁台地的缓急斜面,依他的倾斜度数,使垂直的地形貌,绘成近似真正形状为立体化的方法㊂用色主要为茶色和褐色类的颜色㊂但很少用暗绿色和暗紫色等㊂说起利益来,在短时间内能描成而且是效果很多的方法㊂”[31]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译著‘地理学史“[5]一书出现了 影线法”,但没有做详细介绍,只提到这是一种等高线法和晕滃法之外的地貌表示方法㊂民国时期, 晕渲法”名称出现, 晕渲”一词可能来源于日文书籍;同时还存在着 颜色法” 影线法” 浓淡色法”等晕渲法的别称㊂四 新中国时期 晕渲法”名称的固定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国内开始了晕渲法的系统学习与研究㊂1957年陈述彭发表文章‘论地图晕渲“[32]㊂1958年出版了国内最早对晕渲法进行系统介绍和研究的译著 苏联的‘地貌晕渲法:初译稿“[33]㊂此时的地图学著作中,晕渲法和其别名 阴影法”共存,例如1955年出版的‘地形制图学“㊁1956年出版的‘测量学名词“均提及了晕渲法的别名 阴影法”㊂1975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河南地理研究所共同在郑州举办了地貌晕渲法学习班;1983年,在学习班教材的基础上,施祖辉完成并出版了国内首部晕渲法研究专著‘地貌晕渲法“[34],系统地介绍了晕渲法的基本原理㊁绘制过程㊁应用和价值等;20世纪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㊃晕渲地形图“[35]出版㊂随着晕渲法知识的传播㊁晕渲地图的出版,晕渲法得到了广泛普及, 晕渲法”这一名称彻底固定了下来㊂表1 晕渲法名称变化表阶段时间(年)英文表示法中文名称来源晚清时期1873Shading hills,Brushing斜光之法‘行军测绘“1876Shading hills斜光之法‘测地绘图“民国时期1928Stereographic Colouring晕渲式‘地理通论(上)“1928 1929无颜色法‘地学通论“1929无晕渲式‘军事讲话“1930Hachures影线㊁浓淡之彩色画法‘实用地理学“(续表1) 阶段时间(年)英文表示法中文名称来源民国时期1931Graditional map晕渲式图‘地学辞书“1931无晕渲式‘测量公报“[36] 1932Brush System浓淡色法㊁晕渲法‘地图制作法“1935无晕渲式‘地形学教程“[37] 1936无晕渲‘地图学及地图绘制法“[38] 1938gradation晕渲‘地图绘制法及读法“[39] 1939hill⁃shading影线‘地理学史“新中国时期1955无晕渲法,阴影法‘地形制图学“[40] 1956Hill shading晕渲‘测量学名词“[41] 1956无晕渲法,阴影法‘地图学概论“[42] 1980Hill shading晕渲法‘地理学辞典“[43] 1983无晕渲法‘地貌晕渲法“注释①石川成章没有出版过为名为‘地文學講話“的专著,据笔者推测,蠡吾和刘玉峰在撰写‘地理通论“时参考的文献应该为‘地文講話“(横山又次郎,石川成章(述):‘地文講話㊃鉱物講話“(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06年)㊂②转引自张九辰:‘竺可桢与东南大学地学系 兼论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中国科技史料“第24卷,2003年第2期,117页㊂③原引文中是 杯植重美”有误,应该为 柘植重美”㊂④原引文中是 不川成章”有误,应该为 石川成章”㊂参考文献[1]何宗宜,宋鹰.普通地图编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163-165.[2]毛赞猷,朱良,周占鳌,等.新编地图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1.[3]Imhof E.Kartographische Geländedarstellung[M].Berlin,Germany:W.de Gruyter&Co.,1965.[4][DB/OL]./cartographers/ gyger.[5]狄更生,霍瓦士.地理学史[M].王勤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171.[6]Feigl C,Beuren D.Academic Showcases:The Collec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M].Wien:Böhlau Verlag, 2016:80.[7]Hassenstein B.Atlas von Japan:Abt Süd⁃und central⁃Japan[M].Justus Perthes,1885.[8]李少梅.数字地貌晕渲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7-8. [9]连提.行军测绘[M].傅兰雅,口译;赵元益,笔述. 1873:画行军图法,13-14.[10]Lendy A F.A Practical Course of Military Surveying[M].London:Atchley and CO,1864:18.[11]富路玛.测地绘图[M].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述.1876:测地八,三-七.[12]Frome E C,Warren C.Outline of the Method ofConducting a Trigonometrical Survey[M].London:John Weale,Architectural Library,No.59,HighHolborn,1862.[13]吕道恩.晚清测绘学译著‘测地绘图“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0-19. [14]蠡吾,刘玉峰.地理通论(上)[M].北平:北平文化学社,1928:125-126.[15]山上萬次郎.新撰大地文學[M].富山房,1901.[16]野口保興.提要地理汎论㊃地文學[M].成美堂書店,1915.[17]横山又次郎.天文地學講話[M].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18.[18]辻村太郎.地形學[M].古今書院,1923.[19]岡田武松.氣象學講話[M].岡田武松(出版),1910.[20]柘植重美,高野松次郎.地図描写法[M].誠之堂書店,1913:10-18.[21]蘆野敬三郎.写真製版術全書[M].浅沼商会,1904:98.[22]原秀四郎.新編国民地図[CM].东京:弘道館,1910:第二图12.[23]赤松寛美.自然の地形を熟視して[M].軍友会出版部,1926:97-98.[24]軍事学研究会.測図学の研究:最新[M].武揚社出版部,1926:22-23.[25]神田精辉.地理教授に於ける地図及略図描法の理論と其取扱[M].大同馆书店.1926:314-316. [26]王益崖.地学辞书[M].上海:中华书局,1931:142,219.[27]竺可桢.地学通论[M].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281929:41-43.[28]石川成章.地文学讲义[M].今刺芳流堂,1919.[29]绘地法原[M].金楷理,口译;王德均,笔述.江南制造局,1875:52.[30]Stevens A.实用地理学[M].余绍忭,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31]葛绥成.地图制作法[M].上海:中华地理研究社,1932:92-95.[32]陈述彭.论地图晕渲[J].测绘通报,1957(6):21-27.[33]米罗什尼钦科,等.地貌晕渲法[M].王兆彬,译.武汉:武汉测量制图学院,1958.[34]施祖辉.地貌晕渲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3:序言.[3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㊃晕渲地形图[C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8.[36]黎炜銮.航空测量小比例尺地图采用晕渲式之建议[J].测量公报,1931(19):68-70.[37]地形学教程:卷一[M]//军事用书:附录.1935:8.[38]张资平.地图学及地图绘制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3.[39]葛绥成.地图绘制法及读法[M].上海:中华书局,1938:59-60.[40]邱索夫.地形制图学[M].关恩威,等译.北京:地质出版社,1955:93.[41]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测量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142.[42]吴泗璋.地图学概论[M].北京:新知识出版社,1956:200.[43]穆尔.地理学词典[M].刘伉,陈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7-158.动 态全国科技名词委与贵阳市政府联合举办 数字中国智库论坛”2018年5月28日,首届 数字中国智库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成功举行㊂本次论坛由全国科技名词委与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㊂贵州省委常委㊁贵阳市委书记赵德明,贵阳市委副书记㊁市长陈晏,全国政协委员㊁贵阳市委市政府首席战略顾问㊁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裴亚军等领导出席了论坛活动㊂出席本次论坛活动的专家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张秦洞少将㊁杨鲁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杨力教授㊁蓝荣钦教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霍卓玺研究员等㊂会上,赵德明和张秦洞为论坛致辞㊂杨力㊁蓝荣钦㊁霍卓玺分别做了 北斗导航助力时空大数据精准智慧服务” 时空大数据与共享平台” 慧眼’望远镜与数据科学”的主题报告㊂连玉明主持了随后举行的论坛高端对话,裴亚军与来自学界㊁企业界等多位嘉宾分别就如何看待贵州省大数据发展㊁数据共享开放与安全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㊂相关政府部门㊁行业协会及企业㊁高校㊁研究院所逾260人参与出席此次论坛㊂(王 海)。

地图晕滃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变

地图晕滃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变

在 民国时期确 定下来。因为 自身的缺 陷和印刷技术的发展 , 晕渝法逐渐消失。
关键 词 晕淆 法

印刷 术
技 术传播
地 图学史
中图分 类号
文 献标 识码
N 0 9 : K 9 9 — 0 9
文章 编 号 1 6 7 3 — 1 4 4 1 ( 2 0 1 3 ) 0 4 0 4 8 5 — 1 7
高线 法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0 2;修 回 日期 :2 0 1 3 . 0 1 - 2 8
作者简介 :张佳静 , 女, 1 9 8 5年生 , 陕西西安人 , 博士 ,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4期
张佳静 : 地图晕瀚法在 中国的传 播与流变
地图。
第一类笔者暂无幸得见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 图组编制的《 舆 图要录》 ¨ 副中收
录了多幅凯里( J . C a r y , 1 7 5 4 — 1 8 3 5年) 、 芬德雷( A . F i n d l a y , 1 7 9 0 ~1 8 7 0年) 等1 9 世纪欧
洲著名制图大师绘制的地图 , 而那个 时代晕瀚法在欧洲极其普遍 , 由此 可以推断这些图极 有可能使用 了晕渝法。这些在域外绘制并传人中国的西文地 图是晕瀚法在中国传播的一
1 晕瀚 法简 介
在古代 , 人们最初用写意的山脉 图画表示山势 , 后来发展成用象形的笔架形或三角形 符号表示山势。1 8 世纪初 , 随着近代测量仪器和技术 的提高 , 对海拔高度的测量 1 3 趋精
准, 而象形画法已经无法在地图上表示地势的起伏程度和准确高度 , 于是欧洲人开始寻找 更为科学的地图绘制方法 。晕瀚法也 因此应运而生 , 与其 同时代出现 的还有晕渲法和等

智慧树知到《地图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地图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4、多圆锥投影属于几何投影
A.对
B.错
答案:B
5、在任意点的任意方向上的距离投影前后都相等的投影叫做等距投影
A.对
B.错
答案:B
第四章
1、定性或定量描述地理事物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的数据叫做空间数据
A.对
B.错
答案:B
2、描述地理变量的属性数据时,顺序量表的精度要低于间隔量表
A.对
B.错
答案:A
3、最早研究视觉变量的是法国人贝尔廷
2、风景画与地图一样具有可量测性
A.对
B.错
答案: 错
3、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图是马王堆汉代地图
A.对
B.错
答案: 错
4、地图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A.对
B.错
答案: 对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的基本内容包括数学基础、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三部分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地图的分幅是为了便于使用、编图、印刷及保管
智慧树知到《地图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有
A.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
B.使用特殊的地图语言——地图符号产生的直观性
C.使用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D.制图方法的通用性
答案: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使用特殊的地图语言——地图符号产生的直观性,使用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4、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图幅范围可以分为多少幅1:10万的地形图
A.2×2
B.4×4
C.12×12
D.24×24
答案: 12×12
5、某地,北纬36°19′,东经107°53′,则该地区1:10万地形图的图幅编号为

地图学复习资料(校正版)

地图学复习资料(校正版)

地图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地图?他具有那些基本特征?(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基本特性:可测量性;直观性;一览性;地理信息载体(本质特性)2、什么是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主要包括哪几种?一共有8种(11种),在我国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还有1:2000、1:1000、1;500)8种(11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形图。

都是由指定的国家机构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按照统一规格测制或编制的。

3、“J-60-132”是那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改地形图分幅时的经差和纬差分别是多少?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号;经差30’,纬差20’4、“J-60-32-(36)”是那种比例尺地形图编号?该地图分幅时的经差和纬差分别是多少?是1:1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号;经差3’45”、纬差2’30”5、新的地图编号为G50D006011,该地图是那种比例尺地图?该地图分幅是的经差和纬差分别是多少?1:10万比例尺;经差30’、纬差20’6、什么是地图投影?什么是变形椭圆?(1)建立平面上的点和地球表面上的点之间的函数关系(2)取地面一个微分圆,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微分椭圆。

通过对这个微分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这个图解方法叫做变形椭圆。

7、什么是长度比和长度变形?面积比和面积变形?角度变形?(1)投影面上一段无限小的微分线段与椭球面上相应微分线段比;长度比与1之差就是长度变形(2)投影面上的无穷小的面积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无穷小面积比;面积比与1之差就是面积变形(3)投影面上某点上两个方向所夹角与地球上椭球面上相应的角度之差。

8、我国1:25万地形图采用何种地图投影?请叙述其投影原理和投影变形特点。

(1)高斯-克吕格投影(2)原理: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是以椭圆柱作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条经线和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将其展开平面而成。

地球图知识点历史总结

地球图知识点历史总结

地球图知识点历史总结地球图是一种代表地球表面的平面或曲面的图形表示。

地球图通过使用投影方法,将地球的球面表面投射到平面上,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在纸上或屏幕上看到整个地球的表面。

地球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明了一种用于绘制地球表面的方法。

在古希腊的时代,人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绘制地球的图,但是由于当时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地球图的准确度并不高。

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一种地理投影法,被称为托勒密投影。

这种投影法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圆柱体上,然后再展开平面图。

虽然这种投影法并不准确,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广泛使用。

随着地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16世纪,荷兰航海家墨卡托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理投影法,被称为墨卡托投影。

这种投影法使用了圆柱体,并且保持了角度的正形。

墨卡托投影是一种很好的地球图投影方法,因为它可以准确地表示地球的经纬线,并且可以用于航海和导航。

在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图的制作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计算机图形学使得人们可以使用复杂的模型和算法来绘制地球图,从而提高了地球图的准确度和精度。

现代的地球图可以使用卫星数据、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来制作,使得地球图的制作更加准确和真实。

地球图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航空航天、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军事领域、资源勘探等领域都需要使用地球图。

地球图的应用还包括旅行、教育、地理科学研究等方面。

在地理学和地图学领域,地球图通常分为等距投影、等角投影和等面积投影等类型。

不同的投影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等距投影适用于航海和导航,等角投影适用于地质勘探和城市规划,等面积投影适用于资源分布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现代数字化时代,地球图的制作和使用变得更加便利和普遍。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地球图,并且可以使用各种地图软件来进行地图定制和分析。

通用墨卡托投影

通用墨卡托投影

上图:假设地球被围在一 中空的圆柱里,其标准纬 线与圆柱相切接触,然后 再假想地球中心有一盏灯, 把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到圆 柱体上,再把圆柱体展开, 这就是一幅选定标准纬线 上的“墨卡托投影”绘制 出的地图。墨卡托投影在 切圆柱投影与割圆柱投影 中,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是 切圆柱投影。又称正轴等 角圆柱投影,简称UTM投 影或TM投影,确切的说, UTM是“通用横轴墨卡 托投影”。为地图投影方 法中影响最大的。
通用墨卡托投影
潘洋 陶雯 单晓梅
通用墨卡托投影
墨卡托投影 概念 特点
基哈德斯·墨卡托于 1512年出生在佛兰德。他的 著作极大地帮助并影响了后 来的深海航海者。墨卡托在 卢慰恩大学攻读了哲学、数 学以及天文学。他在那里还 学会了雕刻和制作仪器。他 的第一件重要作品是一幅非 常详细的佛兰德地图。
1569年,墨卡托出版了 他的世界地图,开创了地理 学史上的新篇章。今天,大 多数深海航行者依旧使用借 助墨卡托投影画出来的航海 图。
1. 先由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坐标计算高斯投影坐标; 2. 再利用高斯投影反算公式,计算大地纬度和经度。
通用墨卡托投影 - 概念
通用墨卡托投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UTM)又称等角横割椭圆柱分带 投影。为一在椭圆柱面与地球椭 球体面横割于与中央子午线对称 的两个小圆,按经差6°进行的 分带投影。
通用墨卡托投影 - 特点
• 通用墨卡托投影与正轴墨卡托投影同属等角圆 柱投影,差别主要在于后者为正轴切投影,而 它为横轴割投影。
y = ln(tan(45°+Φ/2)) 这种投影算法使得赤道附近的纬线较密,极地附近的纬线较 稀。极点被投影到无穷远,所以这种投影不适合在高纬度地 区使用。Google Maps的选取的范围为 -π<y<π ,这样近似 的有 -85°<Φ<85°。以上知识即可实现编程转换。

地图投影课件汪明冲

地图投影课件汪明冲

地图投影的分类
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
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任意投影。等角投影保持角度不变,但长度和面积会发生变化;等面积投影保持面 积不变,但角度和长度会发生变化;任意投影既可以保持角度不变,也可以保持面积不变,还可以保持特定方向 的比例关系。
按投影面分类
分为正射投影和斜射投影。正射投影是将地球表面垂直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常用于制作世界地图;斜射投影则 是将地球表面倾斜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常用于制作大范围地区的地图。
投影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优化现有投影方法
针对现有投影方法的不足,未来将进 一步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准 确性和实用性。
投影方法的标准化
为了便于各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将推动地图投影方法的标准化, 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投影在各领域的应用拓展
投影在导航领域的应用
随着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地图投影将在导航 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车辆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和 路线规划服务。
投影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通过将地图投影与气象数据相结合,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 气象变化和预测结果,为气象研究和预报提供有力支持。
投影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
在应急救援领域,地图投影可以为救援人员提供更加精准 的灾区地理信息和救援路线规划,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
05 地图投影实例分析
中国地图投影实例
中国大比例尺地图投影实例
详细描述
圆锥投影常用于制作中纬度地区地图,因为它能够保持纬度 比例的真实性,使得南北方向的长度保持不变。常见的圆锥 投影包括等角圆锥投影和等距圆锥投影。
多面体投影
总结词
多面体投影是将地球表面分割成多个面 ,然后将各面分别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 。

地图学习题论述

地图学习题论述

课后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地图?它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特征:①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特殊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定向)②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③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④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a.数学基础(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b.地理(图形)要素: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境界线等)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c.整饰(图外)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3.试简要叙述地图的制作过程。

答:实测成图: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a.地面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细部测量→控制成图→制图b.高空实测成图(航空摄影测量):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相片纠正→相片镶嵌→立体测图→实体调绘→清绘整饰成图编绘成图:根据已有的地图或其他编图资料,在室内编制新图的方法a.常规编图:编辑准备工作→编绘→清绘→制印b.遥感成图: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像镶嵌→图像判读→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c.计算机制图:输入前处理→数字化→计算机处理→地图制印4.地图按内容分可分为哪几类?按结构分可分为哪几类?答:a.按内容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b.按结构分: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①5.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答:一、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六大地理要素(制图对象):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

a.按比例尺划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及更大中比例尺地图:介于10万和100万之间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及更小比例尺地图b.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由指定的国家机构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按照统一规格测制或编制。

地图学

地图学

一、名词解释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形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地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以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变化。

数字地图: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储的地图(一般不显示图形)。

电子地图: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依托于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实时再现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地图。

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说明某个要素。

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地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由指定的国家机构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按照统一规格测制或编制。

地图投影:在球面与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对应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成为地图投影。

主比例尺:地图上注记的比例尺,称之为主比例尺。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

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等变形线:是投影中各种变形相等的点的轨迹线。

方位投影:纬线投影成同心圆,经线投影为同心圆的半径,即放射的直线束,且两条经线间的夹角与经差相等。

圆柱投影:纬线投影成平行直线,经线投影为与纬线垂直的另一组平行直线,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与经差成比例。

圆锥投影:纬线投影成同心圆弧,经线投影为同心圆弧的半径,两经线间的夹角小于经差且与经差成比例。

正轴投影:正轴方位投影: 切点在极点(φ=90。

)经线为从一点向外放射的直线束,纬线为以切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投影中心为各经线的交点,所以投影后的夹角δ与经差λ相等即δ=λ,并且因为经线和纬线相互正交。

主要作两极地图。

横轴投影:横轴方位投影: 切点在赤道(φ=0。

)除经过切点的经线和赤道投影的直线外,其余经纬线都是曲线,主要用于东、西半球图。

斜轴投影:斜轴方位投影: 切点在任意纬度(0。

<φ<90。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地图?它有哪些特征?感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特征:1数学法则2地图概括3符号系统4地理信息载体2地图的组成要素包括那几个方面?(1)地理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主体要素(2)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3)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照片文字等补充说明3简述地图的制作流程?实测成图(1)常规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2)航空摄影成图: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相片镶嵌——立体测图——实地调绘——清绘整饰成图编绘成图(1)常规编绘成图: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2)卫星遥感资料成图: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象镶嵌——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4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5地图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哪几类?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6地图分幅方法有哪两种?是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细描述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割多次投影变性较小缺点1图廓为曲线拼接不变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7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哪几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8”J-50-56”是哪个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它的比例尺代码是多少?分幅是经差纬差是多少?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比例尺代码是“D”分幅是经差30秒纬差20秒第二章1什么是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叫地图投影2地图投影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长度变形角度变形面积变形3什么是长度比长度变形?什么是面积比面积变形?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和球面上微小线段之比长度变形:书41公式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与球面上相应微小面积之比面积变形:书42公式4什么是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常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化状况,这种图解方法叫变形椭圆5地图投影按构成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每一类又包含哪些投影?(1)几何投影1方位投影2圆柱投影3圆锥投影(2)非几何投影1伪方位投影2伪圆柱投影3伪圆锥投影4多圆锥投影6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简述它们的投影特点?(1)等角投影:投影后保持区域或形状相似,面积变化大(2)等面积投影:这种变形会破坏图形的相似性,角度变形较大(3)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等距投影: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7我国1:10万地形图采用何种地形投影?请叙述其投影原理和变形特点。

地图学中“晕渲法”一词的来源与确定

地图学中“晕渲法”一词的来源与确定

地图学中“晕渲法”一词的来源与确定作者:张佳静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8年第04期摘要:晕渲法是在地图上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一种方法,17世纪中叶产生于欧洲。

晚清时期,晕渲法通过译著传入中国,但当时没有专用名称,被称为“新法”或“斜光之法”;民国时期,“晕渲法”一词出现,据笔者考证应来源于日文书籍,同时期还存在其他别名,如“颜色法”“影线法”“浓淡色法”等;1949年后,晕渲法名称成为主流,但其别名“影线”“阴影”一直存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晕渲法知识的普及和晕渲地图的推广,“晕渲法”这一名称固定下来。

关键词:晕渲法,影线法,浓淡色法,阴影法,地图学史中图分类号:K99;N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4.013Abstract:Hill shading is one method to show the rise and fall of landscape. It appeared in mid 17th century in Europ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ill shading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through translations. But it didnt have a proper name at that time,sometimes called “new method” or “method of oblique ligh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word “hill shading” appeared.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textual research,“hill shading” may come from Japanese books. There were also other aliases at the same time,such as “coloring method”,“hatching method”,“shade of color”, etc.. After the founding of PRC,the term “hill shading” became the mainstream,while “hatching” and “shadow” still existed. In the 1980s,the name of “hill shading” was settled with the spread of hill shading knowledge and promotion of hill shading maps.Keywords: hill shading, shaded relief, history of cartography晕渲法(hillshading,or shaded relief)是地图上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以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1]。

《地图的发展》地图投影:地球变平面

《地图的发展》地图投影:地球变平面

《地图的发展》地图投影:地球变平面当我们打开一张地图,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或许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它是如何从那个巨大而又立体的地球变成我们手中这平整的一页。

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一门神奇的技术——地图投影。

要理解地图投影,我们首先得明白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可我们日常使用的地图却是平面的,要将一个三维的球体准确无误地展示在二维平面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把一个橙子的表皮完整且准确地展开成一个平面,几乎是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变形的。

同样,把地球这个“大橙子”变成地图,也必然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变形。

地图投影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其中一种常见的投影方法是墨卡托投影。

在墨卡托投影的地图上,经线是相互平行的直线,纬线也是平行的直线,而且纬线之间的距离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这种投影的优点是能保持方向和角度的准确性,这对于航海来说极为重要。

在海上航行时,方向的准确性关乎生死存亡,而墨卡托投影地图能够让航海家们轻松地画出直线航线,并保持方向不变。

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在高纬度地区,地图的变形会非常大,面积被极度夸大。

比如,格陵兰岛看起来和非洲差不多大,但实际上格陵兰岛要小得多。

再来说说高斯克吕格投影。

这种投影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出色,广泛应用于大比例尺的地图,比如城市地图、工程地图等。

它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出地理区域的形状和面积,对于测量和规划等工作非常有帮助。

还有一种圆锥投影,它就像是把地球装进一个圆锥里,然后展开。

圆锥投影在绘制中纬度地区的地图时也有较好的效果,比如绘制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图。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费尽心思去研究这些地图投影呢?这是因为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旅行者来说,地图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指南。

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中寻找一家特色小店,还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辨别方向,一张准确的地图都能让他们少走弯路。

而不同的地图投影会影响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如果投影不当,可能会导致旅行者迷路或者对距离产生错误的判断。

地图文化 第四讲 地貌表示方法的发展

地图文化 第四讲 地貌表示方法的发展

《史记》说,秦始皇用水银为原材料制作百 川江河大地模型图,这距今已有2000多年 了。 公元11世纪,宋代科学家沈括绘制了一幅 《使契丹图钞》,并创造性地用木屑和蜡做 了一套山川模型立体地图。
地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并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根 基。地形图的发展史构成了人类文明史中不可缺少 的篇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并使用地形图的国家之一 。
地貌表示方法的历史发展
地貌立体表示法 地图上利用透视原理、光影造型和颜色的立体效应, 在平面上塑造地貌立体图形,并显示其质量和数量变 化的方法,谓之地貌立体表示法,亦称地貌平面造型。
研究地貌立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法的必要性 地貌是形成地理景观的最重要的因素。对水系,气候 的形成,土壤的发育,植被的生长,动物的活动及其 分布,人类的社会活动等,起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有效而直观地表达地貌并保持其形态量测的可能性, 能促进地图的应用; 准确而科学地显示地貌形态,对为军事、规划,工程 设计、经济建设等部门提供可靠的地图起着重大作用。
地貌表示法及其发展
等高线法和分层设色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方法。通常结合在一起用。 随着自动地貌晕渲技术的产生和成熟,在地 形图上,地貌晕渲和等高线结合使用的情况 也越来越多。

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
从古到今,寻求地形立体表示的最佳方法,做 到直观性与量测性的有机统一,一直是地图工 作者苦苦探索的难题。
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
在GIS中借助于可视化技术,将地理空间信息以三维立 体形式直观、真实地表现出来,是地理信息可视化的 主要和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已有许多学者在以地图为墓础的地形显示、分析、 景观仿真和浏览、城市可视化、三维地图符号设计等 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描绘地貌的方法

描绘地貌的方法

描绘地貌的方法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有高原、冰川、沙漠、海岸等。

如何立体显示地貌,这是测绘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自古以来,测绘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不少地貌表示方法。

(1)写景法,也叫“透视法”。

它是利用透视绘画的方式表现地面起伏的一种方法。

我国古代地图中多用写景法表示山峰、丘陵。

写景法形象直观,易绘易懂,示意性强,但不能判别山岳高低,在基本地形图上不使用。

(2)晕滃法,又叫斜坡线法。

它是用沿着斜坡方向描绘的平行短线(叫晕线),显示地面起伏和斜坡度。

如缓坡,线细长而稀疏;陡坡,线粗短而紧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立体感强,平面位置准确;缺点是作业繁琐,难以判读高程。

(3)晕渲法,也叫“阴影法”。

它用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面起伏形态。

1716年德国高曼绘制世界图时,首先采用这一方法。

按光源的位置分直照晕渲和斜照晕渲,按色调分墨渲和彩色晕渲。

用晕渲法绘制的地图叫晕渲图。

(4)分层设色法。

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高度分层,着以不同颜色和色调,以增强地貌高低起伏的立体感,能明显看出各处高程对比,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图、小比例尺地势图和地图集。

(5)等高线法,又叫水平曲线法。

它是现代地形图上表示地貌最基本最精确的一种方法,以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来表示地貌的起伏形态。

虽缺乏立体效果,但等高线可量算地面点的高程、地表面积、地面坡度、山的体积和洼地的容积等。

(6)塑料立体地图是预先刻制地形模型并将地图印刷在塑料片上,经热压制成,多用于教学、宣传、展览等。

(7)互补色立体地图。

将地图两组透视图像或正射影像像片和其配制影像像片,分别用两种互为补色的颜色套印在同一张图纸上形成的地图。

阅读地图时借助于互补色眼镜,就能产生立体感的地图。

(8)沙盘。

根据地形图、航空像片或实地的地形,按一定的比例尺,用泥沙或石膏、兵棋等制作的显示战术情况或某些发展规划的地形模型。

(9)电子立体地形模型。

是电子地图的应用产品。

晕渲法名词解释

晕渲法名词解释

晕渲法名词解释
晕渲法名词解释:指用同一颜色的不同浓淡度表示地面不同坡度的方法。

原理与晕滃法相同,坡度越平缓,反射光线强度越大、越明亮,因此施以淡色。

反之,陡峻的斜坡上,因光线照射的强度减低,故施以浓色。

如果把图上所要表示的斜坡地形,随倾角的增加而适当加暗时,那末从图上就可看到斜坡的不同倾斜度,有地形起伏的立体感。

因其类似画象的渲法,故称晕渲法。

假设光线垂直照射,确定地面起伏和浓淡变化的叫直线晕渲法。

假设以光线自西北方45°处射来,则使向光侧的西北坡明亮,背光侧的东南坡暗淡。

称斜射晕渲法。

应用该法在绘制山地地形时,特别是描绘山脊地形有极好的立体感。

晕渲法的绘制较晕滃法容易,而且立体感更为鲜明。

但也不能表示高程和正确的坡度。

目前多把它和等高线法结合使用,我国绘制地形图时,广泛采用晕渲法。

均等角投影法名字由来探寻

均等角投影法名字由来探寻

均等角投影法名字由来探寻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地图投影则是将三维的地球表面转换为二维平面的一种方法。

在地图制作中,常用的一种投影方法是均等角投影法。

那么,这个名字从哪里来?本文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均等角投影法?在地图投影法中,均等角投影法属于等角投影法的一种。

其特点是保持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角度在投影后的地图上不变。

因此,均等角投影法能够较为真实地表现出地球的地形。

在航空、导航等领域,均等角投影法也是重要的地图投影方式。

二、均等角投影法名字由来早在17世纪,已经有人开始使用均等角投影法制作地图。

而“均等角”这个名字是在20世纪初期被提出的。

具体来说,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国际会议关于地球测量和地图制图的决议》中,它被用来描述一类能够保持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间角度不变的地图投影方法。

至于“均等角”这个名字的来源,可以从地图投影的基本性质来理解。

因为均等角投影法在投影过程中能够保持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角度不变,所以它被称为“均等角”投影法。

这个名字简洁直观、符合实际,因而被广泛采用。

三、均等角投影法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和制图方法的不断发展,均等角投影法也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例如,20世纪50年代,为了更好地表现北极和南极地区,人们提出了兰勃特投影法和极射赤平投影法,它们都是均等角投影法的一种。

此外,为了更好地使用卫星数据和卫星图像,人们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均等角投影法,如GOODE、ECKERT IV等。

总之,均等角投影法名字的由来至今仍然广泛使用,它代表了将三维地球转换为二维地图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地图制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均等角投影法也在不断改进中,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提供了重要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中“晕滃法”一词的演变与发展作者:张佳静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3年第02期摘要:纵观晕滃法名词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未命名阶段,被称为“某某国之法”“测高之法”等;多个名词共用阶段,被称为“疏密界限法”“影线”“倾斜粗细法”;定名阶段,被称为“晕滃法”,然后沿用下来。

而晕滃法最恰当的英文翻译可以用hachuring来表示。

关键词:地图学,晕滃法,疏密界线法,倾斜粗细法,影线中图分类号:N04;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2-0061-03晕滃法(hachuring),是地图绘制中的一种表示地形的方法。

它的准确定义为:用不同长短、粗细和疏密的线条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1]。

这种方法主要的表达要素是近于平行的短线,用这种线的粗细疏密程度来表示地面坡度的缓急。

在坡度低平和缓的地方,用细长而稀疏的线条表示;坡度陡峭急峻的地方,用粗短而密集的线条表示。

这样,在图中看起来,坡度低平的地方颜色明亮,而坡度陡峭的地方颜色阴暗(如图1)。

晕滃法最早出现在雅各布斯·卡西尼(Jacques Cassini,1677—1756)的地图中,被用来表示台地陡坡[2]。

1799年,奥地利军人莱曼(Johann G. Lehmann,1765—1811)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提出了根据倾斜度来调整羽毛密度的科学方法[3],晕滃法也因此有了统一标准。

晕滃法因其绘制方便,表现地表形态直观、形象而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

从此时开始,晕滃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19世纪广泛采用的表示地形起伏的方法。

晕滃法在清末传入中国,在传入过程中,它的名称几经变化,最后终于确定了下来。

1868—1870年间,任职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英国人傅兰雅多次为江南制造总局订购书籍、科学仪器和日用器具。

在他订购的书籍中有连提(A.F.Lendy)著的A Practical Course of Military Surveying,该书出版于1869年。

随后,由傅兰雅口译、赵元益笔述,对其进行翻译,并命名为《行军测绘》,并于1873年出版。

在《行军测绘》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晕滃法,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晕滃”这个词。

A Practical Course of Military Surveying中:In the German system the hachures are also perpendicular to the normal contours with or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ir equidistance.[4] 在《行军测绘》中翻译为:日耳曼国之法,其补垂线与剖面界线,无论已知其共距,或不知其共距,而垂线总以一法作之。

[5]在文中,hachure为垂线之意。

这种表示地形的方法也被称为“日耳曼国之法”,同样的,在文中其他处,法国和英国的晕滃法分别被称为“法国之法”“英国之法”。

1876年,由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述,翻译了另外一本介绍晕滃法的书Outline of the Method of Conducting a Trigonometrical Survey[6],译为《测地绘图》。

在该书中,没有出现hachuring或者hachure等词汇,而是用vertical lines表示垂线。

在《测地绘图》中也仅仅称此法为“日耳曼有一法”[7],也未给此法命名。

在《西学启蒙》十六种之三的《地志启蒙》[8]中,也提到了晕滃法,不过在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并把用这种方法绘制的地图称为“疏密界线图式”:“疏密界线图内,其相距处,线愈粗,则其间崖岸必愈形峭直,至二界线相毗连接斜拱处,为崖脊,或即分水界。

……”并且附图。

在邹代钧给会典馆的上书中,也称其为“日耳曼补垂线之法”和“英吉利之法”[9]。

1930年,余绍忭翻译亚历山大·史蒂文斯(Alexander Stevens)的书Applied Geography作为大学教程,命名为《实用地理学》,其中把hachures译为“影线”[10]。

1933年,葛绥成著《地图制作法》中,提到了“倾斜粗细法hatchures strokes”,并对其做了解释:倾斜粗细法也叫晕滃法,他的起源,多依据1799年德国撒克逊陆军少将李曼(J.G.Lehmann)所说的理论,现在日本此种图法的恶俗化表现,乃是从前所行的方法。

[11]1938年,葛绥成著《地图绘制法及读法》中,又提到了晕滃法,不过这个时候,晕滃法的名词已经固定:晕滃的意义:在水平曲线间,画着水平曲线成直角的许多短线,用以表示土地的高低,这种短线,做晕滃(Hachure)。

[12]在1956年出版的《测量学名词》[13]中,hachure意为晕滃,hachure lines意为晕滃线;1964年的《英汉测绘词汇》[14]中,hachure表示晕滃,hachure lines表示晕滃线,hachure map 为晕滃图,hachure method表示晕滃法;1980年翻译的W.G.穆尔的《地理学词典》中,hachures意为晕滃,这一词来自法语,由hache(斧子)和名词后缀——ure构成,原因在于晕滃线条就像斧子的劈痕[15]。

1982年《英汉测绘词典》中hachure意为晕滃,晕线,短线;画短线;hachure lines依旧表示晕滃线[16];1990年《测绘学名词》中,晕滃法(hachuring),是地图绘制中的一种表示地形的方法。

纵观晕滃法名词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未命名阶段,被称为“某某国之法”“测高之法”等等;多个名词共用阶段,在这个阶段,晕滃法被称为“疏密界限法”“影线”“倾斜粗细法”;定名阶段,自从被称为“晕滃法”后,或许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名词更加贴切,所以晕滃法的名称没有再改变,而是沿用了下来。

晕滃,其中“晕”有环形花纹或波纹的意思,也有色彩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开去的意思;滃,用来形容云气腾涌,青烟弥漫;也表示浓,例如滃染,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淡彩来润画面。

晕和滃两个词加在一起,能非常好地表示晕滃法绘出的地图的外表特征。

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初译者的高明和睿智。

晕滃,晕线,短线;画短线;《地理学词典》1982hachure lines晕滃线《英汉测绘词典》1990、2002hachuring晕滃法《测绘学名词》晕滃法名词确定后,又有了一个疑问:晕滃法是使用hachure还是hachuring呢?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hatching意为“(画或刻在平面上的)影线”[17],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atch有动词意思,意为“(在某一平面)上标出影线”;hatching意为“影线”[18]。

其实, hachure有hatch的意思,当hatch表示“标出影线”时,可以与hachure互换。

hachure为名词时意为“晕滃线”,为动词时意为“用晕滃线画……”;而hachuring是hachure的动名词形式,可以很好地表示晕滃法的兼有名词和动词的意义。

所以,使用晕滃法最恰当的英文翻译可以用hachuring来表示。

参考文献[1]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测绘学名词[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5.[2]Thrower N J W. Maps and Civilization: Cartography in Culture and Society[M]. 3rd edition.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8:113—115.[3]海野一隆.地图的文化史[M]. 王妙法,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80.[4]Lendy A F. A Practical Course of Military Surveying[M]. London: Atchley and CO,1864:17.[5]连提撰,傅兰雅口译,赵元益笔述. 行军测绘[M]. 1873:一. 书行军图法. 十b.[6]Frome E C, Warren C. Outline of the Method of Conducting a Trigonometrical Survey[M]. London: John Weale, Architectural Library, No. 59, High Holborn, 1840:57.[7]富路玛撰,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述. 测地绘图[M]. 1876:八. 六.[8]艾约瑟译. 地志启蒙[M]. 光绪丙戌(1886年),总税务司署印.[9]邹代钧. 上会典馆言测绘地图书. 格致汇编[M]. 第七年春. 光绪十八年(1892).[10]Stevens A.实用地理学[M]. 余绍忭,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0:137-138.[11]葛绥成. 地图制作法[M]. 上海:中华地理研究社,民国二十一年(1933).[12]葛绥成. 地图绘制法及读法[M]. 上海:中华书局,1938:57.[13]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 测量学名词[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141.[1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 英汉测绘词汇[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75.[15]穆尔 W G.地理学词典[M]. 刘伉,陈江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2.[16]《英汉测绘词汇》编辑组. 英汉测绘词典[M]. 北京:测绘出版社,1982:263.[17]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97.[18]霍恩比.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4版. 李北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681-6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