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陀菩萨

合集下载

韦陀菩萨 (2)

韦陀菩萨 (2)

泉州少林寺相关资料整理韦陀菩萨韦陀是佛的护法神,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

《大藏经》记载韦驮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初三日,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

有的人把韦陀与韦天将军相混。

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

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

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

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

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

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涅槃翻译成中文为不生不灭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无涅槃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

简单来说,也有重生的意思。

也指高僧的去世。

韦陀菩萨与昙花一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

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

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

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位于印度,注:江西、四川、台湾也有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

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

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

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

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

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

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

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

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

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

又及昙花是在夕阳后见到韦陀,所以昙花都是夜间开放。

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从昙花身边走过,看到花神忧郁孤苦之情。

韦驮菩萨道场天目山历史资料.

韦驮菩萨道场天目山历史资料.

韦驮菩萨道场天目山历史资料天目山相传为行齐佛化、德摄天人的韦驮尊天菩萨显圣度众之应化道场,故其寺院内专门建有"韦驮殿"。

殿前楹联中,诸如"现宰官身三洲为法将,奉如来命两目作道场"、"殿枕名山护法降魔凭一杵,峰标胜境晨钟暮鼓应三洲"、"现天伦安僧护法,扬宝杵劻国佑民"、"两浙仰巍峨膏雨油云润泽皆沾天目,三洲通感应戎衣宝相慈悲仍现佛心"之类的妙合巧对比比皆是。

其中昭明禅寺韦驮殿内供奉的韦驮尊天菩萨像,更是迥异于诸方--各地寺院所供均为身着甲胄、手执宝杵(或合掌,腕捧宝剑)、勇猛威武之立像,此处则是硕大无比的坐像。

一、韦驮尊天菩萨据《长阿含经》卷十二、《阿育王经》卷六、《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大楼炭经》卷三、《起世经》卷六、《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二及《四天王经》等佛典云,在须弥山腰之四方,分别居住着从属于帝释天、率部属守护佛土护持佛法并检视人之善恶行业的四位天王: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之东方持国天王,领鸠盘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之南方增长天王,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之西方广目天王,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之北方多闻天王。

每位天王麾下均有八大将军,四天王合三十二将。

因精持戒律、德行淳厚、缁素共仰而感得冥应的唐代道宣律师,在其承灵嘱而笔受之作《律相感通传》中云:南方增长天王麾下八大将军之一的韦天将军,生而聪慧,早离尘欲,清净梵行,修童真业,最存弘护佛法及出家人之正念;佛临涅盘时,亲受付嘱,护持东、西、南三洲(即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和南赡部洲)之佛法,并令守护出家人,不使魔挠;虽见毁禁,愍而护之,见行一善,万过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若有道力衰微之比丘被魔事挠害,将军必恓惶奔赴,应机除翦;凡遇斗诤陵危之事,将军无不躬往,和喻令解;可谓亡我亡瑕,殷忧于四部,达物达化,大济于五乘。

故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若有事至四天王处,王见皆起,以尊其护持正法之德行。

韦驮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故事

韦驮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故事

韦驮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故事韦驮菩萨和观音菩萨是佛教中重要的菩萨形象,两者都是大乘佛教中的护法菩萨,故事中常常被描述为守护善信众生的护法众菩萨。

下面是关于韦驮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故事:一、韦驮菩萨的故事韦驮菩萨,又称韦陀菩萨,是中国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

他通常被描绘为面容和蔼可亲的形象,手持宝剑,脚踏麒麟。

他是佛教中的智慧菩萨,也是尊贵的守护者。

据传,韦驮菩萨在很久以前是一个普通人,名叫徐福。

他生性仁慈,善于帮助别人。

一天,他听说附近有一只凶恶的妖兽,每天都在村庄附近作恶。

于是,他毅然决定去除此祸害,保护村民的安全。

徐福找到了一位有智慧的老僧,请求他教授战胜妖兽的方法。

老僧告诉他,唯有修持佛法,提升自己的内心境界,才能真正战胜妖兽。

徐福决心修行佛法,用心专注地学习佛经和修行法门。

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徐福终于修得一身法力。

他化身为韦驮菩萨,手持宝剑,驾驭麒麟,打败了凶恶的妖兽,救了村民们的性命。

从此以后,韦驮菩萨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守护神,帮助众生,保护他们免受邪恶的侵害。

二、观音菩萨的故事观音菩萨,亦称为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菩萨的代表。

她被视为众生的救星,普渡众生,散发慈悲光芒。

她常被描绘为千手千眼的形象,手持莲花,眼睛注视着世间众生。

传说中,观音菩萨是一位非常有慈悲心的菩萨。

她以观察众生的痛苦和需求为己任,心怀慈悲,时刻准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一个关于观音菩萨的著名故事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讲述了观音菩萨如何利用自己的千手千眼来帮助众生。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遭受了一场大灾难,人们的生活非常困苦,众生苦不堪言。

观音菩萨深感众生的痛苦,决定以自己的慈悲精神帮助他们。

于是,观音菩萨变化出千手千眼的形象,每只手都能握住一件法宝,并且每只眼都能看到世间众生的痛苦。

她用自己的力量缓解人们的痛苦,帮助他们摆脱苦难,给予了他们新的希望和力量。

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众生的庇护和慰藉。

普通人逛庙先拜弥勒后拜韦陀,出家人进庙,为何先拜韦陀后拜佛?

普通人逛庙先拜弥勒后拜韦陀,出家人进庙,为何先拜韦陀后拜佛?

普通人逛庙先拜弥勒后拜韦陀,出家人进庙,为何先拜韦陀后拜佛?展开全文进庙礼佛别再拜错了:先拜弥勒还先拜韦陀?,其中大有讲究!普通人逛庙先拜弥勒后拜韦陀,出家人进庙,为何先拜韦陀后拜佛?一、进庙是先拜弥勒还是韦陀?古代寺庙都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偶尔也会接待来布施的香客。

而现代寺庙中,逛当最多的为买票参观的游客。

游客进庙,一般都是按寺庙建筑的先后顺序为顺序来参观或膜拜的。

各地寺庙的建筑布局大同小异,依少林寺为例,首当其冲的,就是山门,也即寺庙的正门,山门之后的主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

中轴线上的这些建筑都比较高大、雄伟,是寺庙的主体建筑。

中轴线的两侧,山门的左右是钟鼓楼,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一些大寺还设有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

殿堂两侧为廊庑。

寺院是由多层院落组成的宗教生活区,东部是僧房、职事堂(库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接待室)等,西部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接纳四方云游僧人而得名。

一般游客进入山门后,最先去的地方就是天王殿。

天王殿供奉有丙尊佛像,迎门而坐的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佛。

所以,民间才有“进庙先拜弥勒”之语。

所以,人们进入寺庙最先参拜的就是拜弥勒了。

拜完弥勒后,再拜与弥勒背靠背的另一尊佛像——有着寺庙守护神之称的韦陀。

韦陀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

韦陀面如童子,表示对佛教怀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刚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辅正、除魔卫道。

所以,韦陀菩萨是佛陀的护法,也是佛法的护法,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都会供奉韦陀尊天菩萨,职责是护法安僧。

这样的参拜是一般游人与香客的顺序,这点没错。

与普通人不同的,外来的游方僧人入寺参拜时,则是要先拜韦陀,离寺时才拜弥勒佛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些游方僧人入寺后,得要“看韦陀的脸色行事”。

这里所谓的“脸色”只是个比喻,游方僧要重点关注的,是韦陀手中的金刚降魔杵。

韦陀

韦陀

韦陀简介韦陀是佛的护法神(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

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

有的人把韦陀与韦天将军相混。

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

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

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大藏经》记载韦驮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初三日,常在娑婆世界,拥三洲大法轮,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造亭接众一百二十所,开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树钵八百万,设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条,造佛寺四十六所。

每世造旃(zhān)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宝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经》一百藏。

一十七世为真童身。

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普眼菩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

手持金刚宝杵重八万四千斤,金刚不坏身,发大誓愿,佛佛出世拥护佛法。

头戴凤翅兜鍪(móu)盔。

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锁子甲。

若人发愿造印图文一张,乃至千万张,无病延年,菩提心不退,功德无量矣!经名Veda,又作围陀,毗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驮,薜陀,鞞陀等。

译曰明智,明分等。

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

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

曰毗陀,讹也。

一曰寿,谓养生缮性。

二曰祠,谓享祭祈祷。

三曰平,谓礼仪占卜。

兵法军阵。

四曰术,谓异能伎数,禁咒医方。

’金光明最胜王经慧沼疏五曰:‘四明法,即四薜陀论,旧曰韦陀,或毗伽罗论,皆讹谬也。

一颜力薜陀,此云寿明,释命长短事。

二耶树薜陀,此云祀明,释祀祠之事。

三娑摩薜陀,此云平明,平是非事。

四阿达薜陀,此云术明,释伎事。

’法华文句八之三曰:‘毗陀论,此云智论。

’玄应音义十九曰:‘毗陀,或言韦陀,皆讹也。

应言鞞陀,此云分也,亦云知也。

’唯识述记一末曰:‘明论者,先云韦陀论,今云吠陀论。

赞美韦驮菩萨的语句

赞美韦驮菩萨的语句

赞美韦驮菩萨的语句1. 韦驮菩萨啊,您那威武的身姿,难道不像守护我们的英勇战士吗?就像超级英雄守护着世界一样,您守护着我们的信仰!例子:每次走进寺庙,看到韦驮菩萨像,我都感觉特别安心。

2. 韦驮菩萨,您的慈悲和力量,岂不是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例子:奶奶常跟我说韦驮菩萨会保佑我们,真的好神奇呀。

3. 哇,韦驮菩萨,您的守护是多么坚定啊,这不就像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吗?例子:遇到困难时,我总会默默祈求韦驮菩萨的庇佑。

4. 韦驮菩萨,您的威严难道不是让邪恶都不敢靠近吗?简直比警察叔叔还厉害呢!例子:听大人讲韦驮菩萨的故事,我总是特别入迷。

5. 嘿,韦驮菩萨,您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就像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例子:在迷茫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韦驮菩萨。

6. 韦驮菩萨呀,您的功绩怎能不让人赞叹呢?这就好比一座巍峨的山峰让人仰望!例子:寺庙里的韦驮菩萨像总是那么庄严。

7. 哇哦,韦驮菩萨,您的善良是不是如同春风拂面般温暖?例子:心情不好时,拜拜韦驮菩萨就会感觉好多了。

8. 韦驮菩萨,您的守护力量真的太强大了,不是吗?就像坚固的城墙保护着我们!例子:大家都说韦驮菩萨很灵验呢。

9. 哎呀,韦驮菩萨,您那坚定的眼神,不正是给我们信心的源泉吗?就像老师鼓励我们时的眼神!例子:看到韦驮菩萨坚定的眼神,我也变得勇敢起来。

10. 韦驮菩萨,您的慈悲心怀怎能不让人感动呢?仿佛是温暖的怀抱接纳着我们!例子:妈妈常带着我去拜韦驮菩萨。

11. 韦驮菩萨啊,您的伟大岂止是言语能形容的?这就如同浩瀚的宇宙让人惊叹!例子:每次去寺庙,我都会在韦驮菩萨像前伫立许久。

12. 哇,韦驮菩萨,您的守护从未缺席,不是吗?就像好朋友一直在身边!例子:遇到开心事,我也会跟韦驮菩萨分享。

13. 韦驮菩萨,您的力量是如此神秘而强大,不恰似那无尽的魔力吗?例子:听老人们讲韦驮菩萨的传奇,我都惊呆了。

14. 嘿,韦驮菩萨,您的功绩我们永远不会忘,对吧?就像铭记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例子:我跟小伙伴们也会讨论韦驮菩萨。

论双林寺“韦驮”塑像的艺术特征

论双林寺“韦驮”塑像的艺术特征

论双林寺“韦驮”塑像的艺术特征作者:郑先觉,孙兰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7期郑先觉,孙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明代时期的平遥双林寺造像是明清雕塑的一次崛起,一扫以往萎靡之风,而其中又以“韦驮”塑像最具代表性。

双林寺“韦驮”像的艺术特征的精髓体现在这尊雕塑所展现出来的生机勃勃的内在活力和“不动之动” 、“蓄而不发”的态势,是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之旨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及其他文化因素所衍生出来的产物,是这个时代儒家文化、道家、佛家思想的结晶。

韦驮塑像是一尊典型的写实兼写意集一身的雕塑代表之作,充分体现创作者追求一种内在美和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关键词:韦驮塑像;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J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2)07-0166-02平遥双林寺“韦驮”塑像是中国明代时期的一件杰作,虽然它并不是该殿中的主佛,但是它却能在全国同类题材作品中被称之为精品。

这尊武中蕴文的神秀之作塑于双林寺千佛殿内,其魅力用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前人将他的艺术特色总结为3点:双重性格集于一身;高度夸张变形的身躯;高度传神的表情。

当代学者对他的赞誉也很多,诸如“刚柔并济”、“身如强弓”、“机智勇猛”等。

这尊塑像是中国传统雕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笔者认为“韦驮”塑像的魅力主要在于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和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共存和互动。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对于艺术本体的研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层面,而是落实到具体的视觉形式上,笔者认为“韦驮”塑像艺术特征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点:一内敛、精细和寓动于静,破静为动双林寺“韦驮”塑像在雕塑的张力上显得内敛而精细,当雕塑作品和作品图片作比较时,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图片展示出来的的体量事实上要比在雕塑的本身上观察到的体量感觉要大很多,作品本身远谈不上高大,但那种内敛的巨大气势却出奇强烈。

将该塑像与同时期其他的韦驮像相比,后者往往显得要么过于臃肿呆板,要么过于精雕细刻,大部分塑像太注重其形体而失去雕塑的神韵。

寺庙里常供的这16尊佛菩萨你都认识吗?建议收藏

寺庙里常供的这16尊佛菩萨你都认识吗?建议收藏

寺庙里常供的这16尊佛菩萨你都认识吗?建议收藏一般的寺庙大多都会有6个殿供奉近16尊佛菩萨,现在就带你逐一来认识一下。

一、弥勒殿供奉:弥勒菩萨、韦陀菩萨和四大天王1、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

弥勒菩萨意译慈氏。

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是从佛受记(预言),将来为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置成为未来佛的菩萨。

一些寺庙中供奉的笑口常开弥勒像,依据的是五代时的契此和尚。

2、韦陀菩萨宝杵镇乾坤,威力昭彰,遂使魔军丧胆。

丹心盟日月,神通广大,护持佛法长存。

韦驮菩萨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神话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之一,被誉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飞着称。

也有守护庙出家人的用意。

寺庙供奉的韦陀菩萨一般手持金刚杵,且有两种姿态,一是双手合掌捧杵,二是以手按杵据地,双手合掌捧杵为接待之意,凡四方游僧前来挂单,必受供养;以手按杵据地,是指示游僧看见韦驮此状,便知此佛寺不接待外来僧家。

3、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二、大雄宝殿供奉:释迦摩尼佛、阿难尊者、迦叶尊者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如是观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无为法三、药师佛殿供奉:药师佛、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消灾延寿,满愿随心,药师如来施慧德;利乐有情,庄严刹土,琉璃世界放光明。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

东方净琉璃世界,是药师佛之净土。

因药师如来本身清净如琉璃,同时该世界以琉璃为地,故名。

药师佛的左胁侍是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

四、伽蓝殿供奉:伽蓝菩萨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

韦驮菩萨道场天目山历史资料

韦驮菩萨道场天目山历史资料

韦驮菩萨道场天目山历史资料天目山相传为行齐佛化、德摄天人的韦驮尊天菩萨显圣度众之应化道场,故其寺院内专门建有"韦驮殿"。

殿前楹联中,诸如"现宰官身三洲为法将,奉如来命两目作道场"、"殿枕名山护法降魔凭一杵,峰标胜境晨钟暮鼓应三洲"、"现天伦安僧护法,扬宝杵劻国佑民"、"两浙仰巍峨膏雨油云润泽皆沾天目,三洲通感应戎衣宝相慈悲仍现佛心"之类的妙合巧对比比皆是。

其中昭明禅寺韦驮殿内供奉的韦驮尊天菩萨像,更是迥异于诸方--各地寺院所供均为身着甲胄、手执宝杵(或合掌,腕捧宝剑)、勇猛威武之立像,此处则是硕大无比的坐像。

一、韦驮尊天菩萨据《长阿含经》卷十二、《阿育王经》卷六、《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大楼炭经》卷三、《起世经》卷六、《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二及《四天王经》等佛典云,在须弥山腰之四方,分别居住着从属于帝释天、率部属守护佛土护持佛法并检视人之善恶行业的四位天王: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之东方持国天王,领鸠盘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之南方增长天王,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之西方广目天王,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之北方多闻天王。

每位天王麾下均有八大将军,四天王合三十二将。

因精持戒律、德行淳厚、缁素共仰而感得冥应的唐代道宣律师,在其承灵嘱而笔受之作《律相感通传》中云:南方增长天王麾下八大将军之一的韦天将军,生而聪慧,早离尘欲,清净梵行,修童真业,最存弘护佛法及出家人之正念;佛临涅盘时,亲受付嘱,护持东、西、南三洲(即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和南赡部洲)之佛法,并令守护出家人,不使魔挠;虽见毁禁,愍而护之,见行一善,万过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若有道力衰微之比丘被魔事挠害,将军必恓惶奔赴,应机除翦;凡遇斗诤陵危之事,将军无不躬往,和喻令解;可谓亡我亡瑕,殷忧于四部,达物达化,大济于五乘。

故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若有事至四天王处,王见皆起,以尊其护持正法之德行。

韦陀菩萨诗词

韦陀菩萨诗词

韦陀菩萨诗词
韦陀菩萨的诗词如下:
韦陀菩萨坐奥骑,白狮龙尾祥云驮。

极乐世界令牌有,菩萨按令来执法。

翻天动地驱乌云,金盔金甲降鬼怪。

闪耀明光宝杵献,手托宝杵镇魔军。

足踏慈云行十方,菩萨法眼观世界。

明闪依耀化妖魔,妖魔鬼怪现原形。

菩萨行做保众生,功德难伦献法身。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出处出自《佛典》。

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

此外,韦陀菩萨还有其他方面的诗词,请查询更多相关文献以了解详情。

双林寺韦陀的故事

双林寺韦陀的故事

双林寺韦陀的故事双林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佛教圣地之一。

其中,有一尊韦陀佛像颇具建筑史学术价值,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双林寺韦陀的故事。

一、韦陀佛像的历史渊源据史书记载,这尊韦陀佛像出土于七世纪初唐代开皇年间。

当时,唐朝皇帝高宗想推广佛法,派遣高僧義琳前往印度求得佛舍利和经像。

義琳在印度游历期间,听闻南洲的龙泉寺有一尊韦陀金身,于是即刻前往参拜,向韦陀许愿,于是韦陀佛像应声而出。

義琳把韦陀佛像带回大唐,一路上经历了很多风波,包括海难、被狼群围攻等等。

最终,他成功地将韦陀佛像带回福州。

二、韦陀佛像的特点这尊韦陀佛像全身上下竟有2000多件零件拼合而成。

它高达7.6米,重达62吨,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铜铸佛像之一。

颜色极其鲜艳,眉毛和唇部呈深红色,耳朵和手掌则呈金黄色。

韦陀佛的容貌极其美丽,神态庄严,手持宝剑和宝盖,极富雕刻艺术价值。

三、韦陀佛像的宗教影响福州地区早在东晋、南朝时期(公元317年-581年)就已经出现佛教传入的痕迹。

唐朝时期,佛教在福州发展迅速,且原有的逊于北方的佛教建筑文化得以得到弥补。

韦陀佛像成为福州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和精神支柱,许多香客前来祈福,以求得内外皆修之境。

四、韦陀佛像的现状到了宋代,韦陀佛像曾被移往临江寺,并在明代归还双林寺。

在抗日战争时期,韦陀佛像曾经捐赠出来铸造战争所需用料。

在1963年的文化大革命中,韦陀佛像被毁,部分零件被融化成铜球,部分则被丢弃废墟中。

经过多年修复,如今的韦陀佛像已经恢复基本原貌,展示在福州古文化街。

总结:双林寺韦陀佛像是福州佛教传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同时也能够体现唐代艺术和文化的特点和成就。

它的历史和现状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佛教因素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实为佛教文化的瑰宝。

韦驮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故事

韦驮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故事

韦驮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故事韦驮原是福建泉州府洛阳江畔的一个后生。

他善良勤快,聪明能干,是当地有名气的能工巧匠。

韦驮住在洛阳江边,看到两岸百姓因没有桥,靠摆渡过岸的困难。

有时风急浪大,船翻命丧。

韦驮下决心要在江面修座桥,几年来日卖草鞋,夜打石块,积攒银两,为修桥作准备。

那年春天,观音菩萨脚踩祥云,来到洛阳江上。

她听到江面的呼救声,一看,原来,在奔腾汹涌的大江中,一条渡船滑进了漩涡急流。

老艄公手忙脚乱,乘客们惊恐万状,妇啼幼哭,呼救之声响彻云空。

眼看就要翻船,观音菩萨施展神力,使渡船绝处逢生。

最后,船拢岸了,但老艄公和众乘客想起刚才的险境,无不后怕。

观音菩萨按落去头,化成位年轻美貌的渔家姑娘,到渡口,问老艄公能不能再摆渡到对岸?这时又来了几位村民,也要坐渡船。

老艄公说,刚才差一点命都没有了,今天再不想摆渡了。

但最后,老艄公还是经不起众人的请求,又驶起了渡船上。

观音菩萨说:“这江上摆渡真是危险,为什么不修座桥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官府借修桥为名摊派银两。

说起修桥要银钱要能人,还说到了有志青年韦驮……船靠岸,其他乘客都走了,唯独渔姑还不走,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老艄公问:“姑娘,你怎么还不上岸?渔姑说:“老人家,你刚才说的那后生决心要造桥,真是难得。

但他一个人攒钱,怕是一辈子也不能够。

我们大家都想办法帮他也不行吗?”老艄公说:“有什么办法?这地方老百姓穷。

财主有钱,却连根毛也不肯拔!”渔姑说:“老大爷,只要想办就不难,我看这江上再不造桥就会出事,我倒想助一臂之力。

”老艄公一听,感到惊异,就说:“你,你能有什么办法?莫非你家有钱,能施舍出来。

”渔姑说:“老大爷,我自有办法,只要您老人家肯帮忙,和我一起来做,就能让他们拿钱J说着,靠近老艄公耳边,渔姑指手划脚说了一番,说得老艄公直点头。

老艄公说:“行,明天我们就按你这计策行事。

”第二天,恰逢三月初三,是这泉州府一年中最大最热闹的庙会H0四方八镇的乡民都来赶庙会,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韦陀和弥勒佛小故事

韦陀和弥勒佛小故事

韦陀和弥勒佛小故事
韦陀是佛教中的菩萨,他是东方极乐世界的王子,拥有智慧和慈悲的品质。

而弥勒佛则是佛教中的未来佛,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宇宙中,韦陀和弥勒佛都是地球上的众生。

当时,地球上的众生都在经历痛苦和困境。

韦陀觉察到了众生的苦难,为了帮助他们,他修炼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并决定成为众生的救世主。

而弥勒佛则是一个非常希望能够解脱众生苦难的众生。

他看到地球上的众生所受的苦难,决心成为他们的救星。

他修炼自己的智慧和慈悲,积攒功德,为将来的佛位做准备。

一天,韦陀和弥勒佛在一起交流修行心得。

韦陀告诉弥勒佛,要救度众生,首先要将自己的修行提升到最高境界。

他鼓励弥勒佛要不断修炼,增加自己的智慧和慈悲,以便在合适的时机成为地球众生的救星。

弥勒佛虽然非常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修行尚未达到韦陀的境界,但他也立下了誓言,要不断努力修行,为地球上的众生带来希望和幸福。

故事中,韦陀和弥勒佛展现了菩萨的智慧和慈悲。

他们以自己的修行和努力为众生们树立了楷模,教导众生们要通过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增加慈悲心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和痛苦。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成为众生的救星并不容易,需要通过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来实现。

同时,也鼓励我们要像韦陀和弥勒佛一样,用智慧和慈悲的心来关注他人,并为众生的幸福和解脱而努力。

初一叙事作文:昙花一现,只为韦陀_1000字

初一叙事作文:昙花一现,只为韦陀_1000字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_1000字昙花又叫韦驮花。

韦驮花很特别,总是选在黎明时分朝露初凝的那一刻才绽放,相传昙花和佛祖座下的韦驮尊者有一段哀怨缠绵的故事,所以昙花又叫韦驮花。

传说昙花是一个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很灿烂,她爱上了一个每天为她锄草的小伙子,后来玉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

在千万年前,在天界的花园里有着各式各样的花,昙花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甚至她还被其他花朵笑话,她,没有美丽的花朵,因为她不会开花。

有一天,一阵大风吹过,昙花小小的身姿差点就被大风吹断。

这个时候有个男人,穿着白袍经过,男人轻轻的抚着她,让她躲过了大风。

然后男人走了。

只是那惊鸿的一瞥,甚至只是那温柔的扶持,让昙花终身难忘。

昙花一直在想,男人什么时候还会来。

等了一千年,男人没有再来,等了第二个一千年还是没有来,有天百花仙子来了,昙花问她:那个当年的男子是谁。

百花仙子笑着说,那是菩萨,是韦陀菩萨。

昙花痴迷的自言自语道,如果她能永伴菩萨该有多好。

仙子说:别天真了,你知道菩萨是无情的。

是没有七情六欲的,仙子让昙花放弃那个念头。

就这样昙花又等了一千年,经过了几千年,昙花已经修炼成了一朵花精。

就在这个时候,昙花有了个机会,天界要召开大会,韦陀菩萨也会来参加。

昙花有了这个机会去参加大会,当她以小小的花精身份仰望她的菩萨的时候。

她激动万分,大会结束后,昙花跟着韦陀走了好远好远。

他们又走到了那个花园里。

韦陀没有转身,只是问昙花,你跟着我为何。

昙花万分高兴,她说:我仰慕你很久了。

韦陀菩萨踏上了莲花座,闭目坐在莲花座上。

轻轻的对昙花说。

你已见到了我,回去吧。

安心的修行你会列入仙班的。

昙花不死心慢慢的走向韦陀。

她知道菩萨没有七情六欲,但是她爱了他几千年,等了他几千年,换来的只是他的垂暮。

昙花走到莲花座前,看着韦陀。

轻声说:我今天可以变换人身了,您能否看我。

韦驮像不同造型含意探究

韦驮像不同造型含意探究

韦驮像不同造型含意探究作者:张建华,李晓霞来源:《文物世界》 2016年第6期摘要:韦驮是印度的战神,传入中国后,和中国韦天将军合二为一,成了为人恭敬的韦驮菩萨。

本文通过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不同造型韦驮像,探究韦驮的来历、韦驮手中金刚宝杵以及韦驮像不同造型的含意。

关键词: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韦驮造像金刚宝杵一、韦驮简介韦驮,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神教,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

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违驮天。

韦驮为婆罗门教之神,又称迦絺吉夜、鸠摩罗、善梵,其是印度教中的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执弓箭,骑孔雀[1]。

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于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为伽蓝之守护神。

韦驮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解释为:“(天名)又作违陀天。

婆罗门所事之天神也。

慧琳师言是私建陀,天之误,译曰阴天。

案法华经陀罗尼品有韦驮罗鬼,韦驮罗,一作毗陀罗,起尸鬼也,韦驮天即是(见毗陀罗)。

又世以韦驮天为韦天将军者,讹也。

”[2]由此可以看出,后人常常把韦驮和韦天将军混淆。

韦天将军,“(天名)姓韦,名琨,四天王之四王下各有八将军,此南天王八将军之一也。

法苑珠林十六曰:‘又有天人韦琨,亦是南天王八大将军之一臣也。

四天王合有三十二将,斯人为首。

生知聪慧,早离欲尘,清净梵行修童真业,面受佛嘱弘护在怀,周统三洲住持为最。

’”[3]由此可见,韦驮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神,而韦天将军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四大天王手下的一将军,并非为同一神。

但是韦驮随佛教传入中国后,我国佛教徒渐将印度之韦驮与我国之韦天将军合而为一,于是形成国人所传的韦驮菩萨。

韦驮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韦驼神像在宋元时期基本定型,在中国韦驮已经汉化为一名地道的中国武将,穿着中国武士甲胄,手持金刚杵,英俊威武,守护在庙宇之中。

他一般被供奉在天王殿,站在弥勒佛的身后,面向大雄宝殿,守护佛骨,驱除邪魔,保护佛法,威风凛凛。

二、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三尊韦驮像清代木漆金韦驮立像(图一),高130厘米,头戴凤翅兜鍪盔,身披黄锁子甲,虎盔虎肩,腰束革带,身披倒“U”字形帔帛(已断裂),飘逸飞扬,足穿乌云皂履,双脚自然站立。

韦陀菩萨佛像

韦陀菩萨佛像

韦陀菩萨佛像
韦驮菩萨佛像,一般在寺庙供奉。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原译作塞建陀、私建陀、室建陀,简称建陀,后“建”误写为“韦”,变成韦陀、韦驮。

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

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
(此外,佛教中还有另外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

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

有很多人把韦驮天和韦天将军相混),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凡有规模的寺庙大多供韦陀尊天菩萨像,因为韦陀菩萨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

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

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

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

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

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少林寺游览之韦陀菩萨

少林寺游览之韦陀菩萨

少林寺游览之韦陀菩萨
穿过少林寺山门,我们回头看就可以看到的这尊菩萨就是韦陀菩萨。

韦驮菩萨是南方毗琉璃(此云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将,合起来共有三十二位,韦驮居其首。

世尊曾下法旨让韦驮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

韦驮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

根据古印度传说,当年佛祖圆寂之后有十三块舍利,有一块被小偷偷走了,他跑得最快,他把舍利抢了回来,立了大功,后来佛祖把他封为守护神,于是就专门担当起保护释迦牟尼坟墓(舍利塔),打跑盗贼的责任。

一般来说,云游僧人去一个寺庙里面,首先看到的就是韦陀菩萨,看什么呢?看他的法器,韦陀手里拿的法器叫“金刚降魔杵”。

你看她是放在地上的,说明少林寺是管吃不管住的。

洛阳有个寺庙叫白马寺,白马寺里面的韦陀金刚降魔杵是向上举着的,说明白马寺是不管吃也不管住的(下图);
开封有个寺庙叫大相国寺,里面的韦陀金刚降魔杵是双手合十,横放在手臂上的,说明大相国寺是管吃又管住的(下图)。

佛教是用很含蓄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告诉僧人得把这个行程安排好。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与上述讲解有所不同。

他们认为韦陀将金刚杵扛在肩上,表示庙里可以招待游方僧人免费食宿三天,看来白马寺是最大方的。

韦陀将金刚杵平端手中,表示庙里可以招待游方僧人免费食宿一天,说明相国寺是很热情的;韦陀把金刚杵杵在地上,表示庙里概不招待游方僧人,又在说我们少林寺小气了。

就是哪个更对?就听导游讲解吧,没有必要去非要争这个是非曲直了。

护法韦陀菩萨的故事

护法韦陀菩萨的故事

护法韦陀菩萨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叫长寿国的地方,有一位非常善良慈悲的国王。

这位国王一直致力于为人民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

尽管如此,国王仍然感到内心空虚,他渴望找到一种更高深的智慧和灵性。

于是有一天,国王决定亲自前往长寿寺。

长寿寺是一个位于山脚下的寺庙,被一座高高的山包围着。

传说,在这个寺庙里生活着一位神圣的僧人,被称为护法韦陀菩萨。

国王登上了山顶,进入了长寿寺。

寺庙内袅袅的香烟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和平静的感觉。

走过大殿,国王终于见到了护法韦陀菩萨。

护法韦陀菩萨是一位庄严端庄的人,有着慈悲的笑容。

国王跪下来,表示虔诚地敬意,他向护法韦陀菩萨请教智慧和灵性。

护法韦陀菩萨对国王微笑着说:“国王啊,智慧和灵性不仅仅是靠求而来的,它源于内心的善念和修行。

你需要迈开自己的脚步,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事。

只有从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国王感到非常受启发,他决定按照护法韦陀菩萨的建议行事。

于是,他开始与百姓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困难。

国王每天主持公开座谈会,鼓励人们分享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他还亲自参与公益活动,为儿童和老人提供帮助。

国王不再只是一位统治者,而是一个贴近人民的君主。

他学会了倾听和关心,理解每个人的需要和痛苦。

他变得更加仁慈和慈悲,对待每一个人都充满爱心。

慢慢地,国王的智慧和灵性得到了成长。

他意识到,真正的智慧源于慈悲和无私的心。

他将这个领悟分享给国内外的人们,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

国王继续修行,与时间一起成长。

他以身作则,引导国家朝着和平、繁荣和团结的方向发展。

国王的智慧和慈悲的精神,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榜样。

长寿国因此繁荣昌盛,人民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护法韦陀菩萨的教诲和国王的慈悲精神,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虽然这个故事并没有出现真实名字和引用,但它传达了护法韦陀菩萨所代表的慈悲、智慧和修行的核心理念。

它鼓励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智慧和灵性,创造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

韦陀菩萨与观音菩萨的关系

韦陀菩萨与观音菩萨的关系

韦陀菩萨与观音菩萨的关系
韦陀和观音都是佛教中的人物,他们本来并没有什么关系,韦陀菩萨是一位守护神,拥有着驱邪除魔捍卫正道的能力,而观音则是一位心怀慈悲的法身大士,象征着慈悲和智慧。

然而国内的佛法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和改造,一些古籍中还记载了他们之间的故事,那么韦陀和观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据说韦陀本来是鲁班的徒弟,在峨眉山下生活,虽然他的日子过得十分贫困,但是却有着非常善良的心,他看到嘉陵江上太过宽阔,而水流又非常的急,许多渡江的人都死在了水中,于是他想要用手艺赚钱修桥,从此之后他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

韦陀和弥勒佛的故事

韦陀和弥勒佛的故事

韦陀和弥勒佛的故事
韦陀和弥勒佛均为佛教中的神祇,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故事。

韦陀,又称文殊菩萨,是智慧之神,常被佛教徒称为“智者之师”。

相传他曾经与另一位菩萨观音一起听佛法,但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不能领悟,于是他到五百座山上静坐苦修,在其中一座山上终于得到了佛的指点,获得了智慧。

在佛教中,韦陀一般手持象征智慧的金刚经和宝剑,并骑着狮子,形象威武庄重。

弥勒佛,则是代表慈悲的佛教形象之一。

据传说,弥勒佛将会在未来出现,为众生开示佛法,并成为下一个大乘佛教的常住世尊。

佛教中对弥勒佛的描述多种多样,不过从主要的传统来看,弥勒佛通常被描绘成一位坐在莲花上的佛像,手持宝珠和菩提树枝,象征着他将为众生带来充满智慧和慈悲的佛法。

在一些史书中,韦陀和弥勒佛有过合作的故事。

相传在唐代,韦陀菩萨曾经将佛法的真谛传授给了弥勒佛,并赐予他法器“金琉璃”,让他去传播佛法。

弥勒佛依照韦陀的指示,到岭南地区开创寺院,传扬佛法,最终获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尊崇。

总体来说,韦陀和弥勒佛的故事都与佛教的智慧、慈悲等主题密切相关,他们的形象也被广泛地运用于佛教文化的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少林寺相关资料整理
韦陀菩萨
韦陀是佛的护法神,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

《大藏经》记载韦驮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初三日,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

有的人把韦陀与韦天将军相混。

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

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

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

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

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

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
涅槃翻译成中文为不生不灭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无涅槃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

简单来说,也有重生的意思。

也指高僧的去世。

韦陀菩萨与昙花一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

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

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

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位于印度,注:江西、四川、台湾也有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

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

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

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

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

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

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

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

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

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

又及昙花是在夕阳后见到韦陀,所以昙花都是夜间开放。

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从昙花身边走过,看到花神忧郁孤苦之情。

便停下脚步问花神“你为什么哀伤?”。

花神惊异,因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

如果是大罗金仙头上有金光、刚刚从身边走过的明明是一个凡人,如何看得见自己的真身。

花神犹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帮不了我”。

又默默等等待韦陀不在回答那个男子的话。

40年后那个枯瘦男子又从昙花身边走过,重复问了40年前的那句话“你为什么哀伤?”花神再次犹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许帮不了我”。

枯瘦的男子笑了笑离开。

在40年后一个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现在花神那里,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来更是奄奄一息。

当年的男子已经变成老人,但是他依旧问了和80年前一样的话“你为什么哀伤?”。

昙花答道“谢谢你这个凡人,在你一生问过我3次,但是你你毕竟是凡人而且已经奄奄一息,还怎么帮我,我是因爱而被天罚的花神”。

老人笑了笑,说“我是聿明氏(其实就是对相师、道士的统称,或是扮演一个未卜先知的角色,现代作品中提到的聿明氏往往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甘受天诛地伐的、勇敢正面的化身。

),我只是来了断80年前没有结果的那段缘分。

花神我是送你一句。

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

说完老人闭目坐下时间渐渐过去,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开始从老人的头发向眼睛划去,老人笑道“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

说罢,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时夕阳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随即圆寂,抓着花神一同去往佛国去。

花神在
佛国见到了韦陀。

韦陀也终于想起来前世因缘,佛祖知道后准韦陀下凡了断未了的因缘。

因为聿明氏的老人违反了天规所以一生灵魂漂泊。

不能驾鹤西游、也不能入东方佛国净土,终受天罚永无轮回。

昙花的开花季节一般在6至10月,开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8~9点钟以后,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非常短促。

昙花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沙漠地区,那里的气候特别干燥。

白天气温非常高,娇嫩的昙花只有在晚上开放才能避免白天强烈阳光的烤灼,而昙花又属于虫媒花,沙漠地区晚上8、9点钟正是昆虫活动频繁之时,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授粉。

午夜以后,沙漠地区气温又过低,不利于昆虫的活动,就不利于昙花的授粉。

昙花开花时间短可以减少水分的丧失。

因此,昙花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开花习性。

双林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
这间寺庙里有唐槐、宋碑、明钟,但最让它声名远扬的是那两千多尊彩绘泥塑,这些彩塑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能够完好保存至今,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幸事。

千佛殿“韦驮”像整个造型,特别是腰部的塑造非常夸张,达到一种人体所不能及的程度,却丝毫没有造作,别扭之感。

相反,给人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这是由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全身的S形曲线所表现出来的。

中央美院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观后曾题词双林寺韦驮像,雄健英武,可谓全国韦驮之冠。

亲身经历两种业报
(齐僧远)南北朝(齐)时,僧远住梁州薛寺,不守戒律,喝酒吃肉。

忽然梦韦陀菩萨愤怒指责说:“你是出家人,这样造恶业,怎么不拿镜子自己照一照?!”早晨起来,自己照一下,见两眼边缘现暗黑色,以为是灰尘,用手去抹,眉毛随手脱落。

大惊,反省自责,痛改前非,从此穿旧衲衣,破鞋子,吃长素,只正午吃一顿饭。

早晚忏悔,沉痛流泪。

过了一月多,又梦见韦陀菩萨笑着对他说:“能认识罪过,又能改过,算得是有智慧的人。

现在赦免了你!”他又惊又喜,醒后遍身出汗,面目有光泽,眉毛又重生出来。

他亲身经历这两种业报,便深信三世因果绝非虚假。

由此至诚地依教奉行,没有倒退现象,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高僧[4]。

(出《缁门崇行录》)
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也跟寺院的大小也有关系: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一般韦陀菩萨塑像都是立像,代表恭敬保护道场、保护修行人。

只有东天目山(浙江杭州临安东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的韦陀菩萨是坐像,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东天目山是韦陀菩萨自己的道场,那是他自己的家,当然可以坐在当中。

而韦陀菩萨在别的地方护法,多半是立像,很少看到坐像。

天王殿中所塑的韦陀,一般具有两种站立的姿态:一个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而立,前者双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安心住下;一个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

后者则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山门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把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