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技术发展与电视传播观念的变革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功能的新发展

第四章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功能的新发展

第四章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功能的新发展在过去的观念中,广播电视被认为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属性和功能);而在现今的市场冲击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广播电视在本体上是属于现代信息产业,它具有这样的双重属性(既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又是现代信息产业)。

在这样的思想认识的指引下,广播电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播观念:信息观念、时效观念、媒介观念、节目观念、受众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等等。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树立信息观念和时效观念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观与时效观一、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与时效1.广播电视新闻与信息的关系首先,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其次,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

2.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特点广播电视传播时效性强传播覆盖面广受众层次分布丰富、面广传播接收方便传播的“搭车”效果好传播的容量大二、市场经济下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观念与时效观念1.市场经济需要大量信息2.广播电视要适应和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3.新闻业面临信息和时效的竞争。

4.新闻节目数量增多,节奏加快,信息量加大,深度加强成为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主旋律。

资料来源:香港浸会大学朱立、陈家华;厦门大学庄鸿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三、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信息观和时效观的具体体现:大信息量与快节奏1.新闻直播P29广播电视的直播,是节目“直接播出”的简称,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早期电视直播与今日电视直播的区别(P89 教材)我国在1958年刚有电视的时候,除了一部分重要的新闻片使用胶片摄制、洗印外,绝大多数新闻的口播部分和其他电视节目几乎都是直播的,甚至包括当时的电视剧。

追溯那个年代的电视事业,我们会发现当时采用直播方式并非是当时的电视工作者的传播观念多么开放,对直播的认识有超前的理论自觉,而是出于对当时简陋的广播电视设施技术和昂贵费用的不得已的妥协,因为在1965年以前,中国还没有引进录像机,电视只能直播。

简述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

简述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

简述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电视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娱乐工具,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密不可分,而观念的转变则是电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将从电视的发展历程、观念的演进和对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简述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

一、电视的发展历程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政府根据苏联的模式,开始了电视广播的试点工作。

1958年,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成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此后,电视台的数量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19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视广播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以新闻、综艺、电视剧为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商业化的电视广告。

二、观念的演进中国电视观念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认识、改革开放和数字化时代。

1. 初期认识在电视刚刚出现的时期,人们对电视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技术和娱乐方面。

电视被视为一种高科技的产品,也是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

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主要是满足娱乐和消遣的需要,对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内容并不关注。

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电视节目开始向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从单纯的娱乐转变为获取信息、提高素质等多方面的需求。

此时,人们开始关注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内容,对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也开始有所认识。

3. 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电视媒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对电视的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人们开始意识到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对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未来的展望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视媒体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同时,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未来的电视媒体将会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影响的实现。

科学技术发展与广播电视传播的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发展与广播电视传播的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发展与广播电视传播的互动关系1. 科学技术发展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1.1 科学技术进步对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改变•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广播电视传播更加便捷、高效。

•互联网的普及使广播电视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广播电视传播更加个性化、多样化。

1.2 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内容的影响•新闻报道更加快速、及时,实时性得到提升。

•高清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观众的体验。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符合观众需求。

2. 广播电视传播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2.1 广播电视传播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向大众推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

•科普类节目的播出可以加强公众对科技发展的关注与理解。

2.2 广播电视传播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促进作用•广播电视媒体可以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宣传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科技节目的播出可以激发年轻人投身科技研究的热情,推动科技创新的培养。

2.3 广播电视传播对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的影响•广播电视媒体的呈现方式和观众影响力,对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对科技政策相关信息的报道,广播电视媒体可引导公众关注科技政策,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

3. 科学技术发展与广播电视传播的互动关系的未来展望3.1 个性化、多样化的广播电视传播•随着科技发展,广播电视传播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程度更高。

•即将到来的5G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打造更加个性化的传播体验。

3.2 广播电视传播在科技普及中的更大作用•未来广播电视媒体将通过创新手段推广科技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的普及将成为广播电视媒体重要的传播内容。

3.3 广播电视媒体在科技创新中的更深入参与•广播电视媒体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主动、多角度的宣传推广。

•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将更加积极配合,做好科技成果的介绍和推广工作。

电视剧的国际化与全球传播

电视剧的国际化与全球传播

电视剧的国际化与全球传播电视剧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电视剧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受众群体的增长都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本文将探讨电视剧的国际化与全球传播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变化对文化交流和电视行业的影响。

一、国际化的背景和动力1. 技术进步:随着高清晰度和互联网的普及,观众可以在更舒适的环境中观看电视剧,不再局限于电视机的播放时间和地点。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剧的在线点播和下载变得更加便捷。

2. 制作成本下降: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后期制作的发展,电视剧制作的成本逐渐下降。

这使得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承担起电视剧的制作,进一步促进国际化的发展。

3. 海外市场需求增加: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对了解不同文化的渴望日益增长。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供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窗口。

二、电视剧国际化的发展趋势1. 跨国合作制作:电视剧的制作越来越多地参与跨国合作,汇集来自不同国家的制作团队和演员。

这种跨国合作不仅能够分享不同文化的元素,还能拓展电视剧的市场范围和受众群体。

2. 多语言配音和字幕: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需求,电视剧的国际版制作通常会进行多语言配音或者添加字幕。

这使得电视剧能够更好地传递剧情和情感,最大限度地打通文化和语言的障碍。

3. 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制作团队会尝试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体现了电视剧的国际化特点,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电视剧国际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1. 促进文化多样性:电视剧的国际化使得观众能够了解和欣赏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故事和文化。

这种文化多样性的传播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和偏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 增进文化认同:在观看和喜爱一部外国电视剧的过程中,观众可能会对制作电视剧的国家和文化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1. 引言1.1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也在逐步受到影响。

科技的进步为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新闻的方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逐渐被现代科技深度整合,形成了新的传播方式。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范围。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可以在瞬间传播到世界各地,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

现代科技提升了新闻呈现的方式和手段。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新闻可以以更加生动和多样的形式呈现,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关注。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电视新闻也变得更加互动和参与性。

观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与新闻报道互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评论。

这种交流增强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现代科技改变了受众获取新闻的习惯。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取新闻,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 正文2.1 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范围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范围。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的速度大大提升。

电视新闻节目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获取最新消息,并即时播报。

这样一来,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动态,不再需要等待报纸或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

信息的快速传播不仅让新闻更具时效性,也提高了观众对受众面对的全球事件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动态的把握。

现代科技也拓展了新闻传播的覆盖范围。

传统电视新闻受限于频道和地域,观众只能看到特定范围内的新闻报道。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内容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全球各地。

观众不再受制于电视台的播出范围,可以通过网上视频平台或社交媒体随时随地观看新闻节目。

这种覆盖范围的拓展使得新闻报道更具全球性,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

电视的发展及其影响

电视的发展及其影响
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 视台。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瑞。
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 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出现于1928年。 直到1941年7月1日 美国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
司的电视台才开始正式播出。 法国政府于1932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实验性电视台。
款、存款等。
10
第二节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创期、停滞期、复苏期和发展期。
初创期(1958一1965年)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于1958年5月1日开始
试播。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 北京电视实验台节目时间表(试行) (1958年5月1日一6日30) (每周二从,逢星期四、日播送)星期四节目 00 开始标志和开始曲,本日节目预告
除NTSC制式之外,法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分别在这一 基 础 上 研 制 出 了 S E C A M 制 和 PA L 制 。
中 国 使 用 的 是 PA L 制 式 。
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利害关系,这三种制式未能统一, 而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形成了这三种 制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录像设备的使用
1966年1月,北京电视台首次采用电视录 像设备,但使用范围极为有限。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过渡
1972年10月,我国派出代表团考察了法国、 瑞士、联邦德国、荷兰、英国等五个国家彩 色电视的发展状况,作出了使用 PAL制作为 我国彩色电视暂行标准的决定。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彩色电视 试播,每周播出4次。10月1日开始正式播 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电视完全沦为阶级斗 争的工具。新闻节 目 表现的是各种政治运 动及“抓革命促生产 等内容,“假、大、 空,高、大、全”是 电视新闻的主流。

广播电视概论完美版PPT

广播电视概论完美版PPT

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关乎利益和信任的领域,而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更是这个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

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健康与稳定,对于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1. 诚实守信金融从业人员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肩负着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责任,必须以诚实守信为基本准则。

他们应当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金融产品的风险,不得违背客户的意愿进行不当操作。

金融从业人员应当尽快向客户透露相关信息或首次发现的内部信号,以维护市场的公平。

此外,金融从业人员还应坚守合法合规的原则,遵守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

他们不得操纵市场价格、虚报交易数据,或者向客户提供虚假信息。

金融从业人员应当以言行一致的态度对待客户,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并维系良好的商业关系。

2. 专业素养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保证为客户提供准确、有效的服务。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了解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法规变化。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金融从业人员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

此外,金融从业人员也需要保持谦虚和勤奋的态度。

他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专业限度,不应当盲目承诺或从事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之外的业务活动。

金融从业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客户尽职、尽责。

3. 公正正直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要求他们遵守公正原则,不得以个人利益为重,不得偏袒一方。

金融从业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处理客户的交易请求,不应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他们应该遵循分析和决策的客观性原则,不被暴利蒙蔽双眼,以客观的态度为客户提供专业意见。

同时,金融从业人员也要求他们正直无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与客户的利益冲突。

他们应当克制自己的个人欲望,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避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4. 保护客户隐私金融从业人员了解客户的个人和财务信息,并在其职业生涯中处理和使用这些信息。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摘要】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电视节目,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在线平台随时随地获取。

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分享和评论参与到新闻报道中。

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移动设备的普及使观众可以随时观看新闻内容,改变了他们的接收习惯。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也为观众提供了更身临其境的体验。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继续引领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科技、电视新闻传播、网络技术、互联网、社交媒体、新技术、新闻传播效率、移动设备、观众接收习惯、虚拟现实技术、结论、影响。

1. 引言1.1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内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主要通过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在改变新闻传播的方式,新闻可以通过用户分享、转发迅速传播,影响力更加广泛。

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新闻传播效率,电视新闻制作可以更加快速和精准地传达信息。

移动设备的普及改变了观众的接收习惯,他们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新闻,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电视新闻带来了更加生动和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现场。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传统的电视新闻正在逐渐向数字化、互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也将不断地进行革新和提升。

2. 正文2.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媒体形式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媒体平台,不断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文化传承、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历程充满了波澜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和信息传播领域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匮乏、技术陈旧、节目单一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迎来了改革的契机。

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节目内容,逐步向全民开放,节目类型和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国有媒体与地方媒体也开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广播电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条件开始逐步形成。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电视技术、互联网电视技术的涌现,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节目制作、传输和接收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各种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广播电视内容得以更广泛、便捷地传播。

数字化电视节目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观众的观看体验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了跨平台传播的阶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内容,并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也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娱乐消费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力度,推出了各种应用软件和互动平台,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中,内容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生产、传播和管理机制得到了全新的优化和完善,内容质量和创新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第二章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 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整理ppt
1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树立广播电视 的信息观和时效观,了解广播电视 “窄播化”趋势以及广播电视服务 和娱乐功能的拓展。
整理ppt
2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 观和时效观
整理ppt
3
一、信息及其特点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不确定 性消除的量。那么传播者通过传媒来向受 众传播信息,也必须具有消除受众认识不 确定性的功能和作用。
整理ppt
27
“窄播”趋势是围绕现代社会受众分群化 的特点来进行传播内容分化的。受众对 媒介的需要越来越专门化,要求能够尽 可能集中地体现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利 益要求,希望媒介关注不同群体的专门 兴趣。
整理ppt
28
1.系列广播电台
系列台(频率)是指广播电台从所有 频率都播出综合性广播节目向不同频率 播出不同的专门性节目转化形成的新型 广播格局,即一个电台下的不同频率传 播节目各有侧重,内容取向上各有分工。
整理ppt
15
2.滚动播出
广播电视新闻直播之后,以正点为单 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 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 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 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
整理ppt
16
3.“大新闻”架构
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 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大板块中的新闻 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 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以及其他服 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 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整理ppt
4
信息的特点 1.共享性 信息一旦生成就可以传播,可以和众
多的人分享、占有。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转型。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广播电视业不仅实现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有限到丰富的转变,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和主要窗口。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一、技术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接收设备和播放设备显得陈旧粗糙。

通过对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更新改进,中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86年,中国的第一颗广播电视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技术开启了新的篇章。

此后,国内卫星发射技术不断提升,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也不断更新,逐渐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的全面转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积极探索OTT、IPTV等新媒体形式,实现了跨平台传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之路。

二、节目内容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限于技术和观念,电视节目内容单一,大多以新闻、综艺及电视剧为主。

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中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也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走出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和纪实类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舞台》等,更好地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电视剧、综艺节目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和创新,成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

国产动画、影视剧、综艺等也在国际间推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三、卫视的兴起改革开放以来,卫星电视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广播电视传播的新平台。

2000年代以来,国内外卫星电视频道的丰富多彩,使得观众在品味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得以接触到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卫星电视也成为了国内电视媒体间竞争激烈的一大平台。

各家卫视打造了自己的特色频道,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栏目,丰富了观众的视听体验。

如今,卫星电视已经成为了中国广播电视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使得国内主流媒体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演变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演变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演变广播和电视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娱乐方式。

多年来,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演变,不断改善了传输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回顾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一、有线传输技术的兴起最早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是通过有线传输实现的。

上世纪30年代,有线传输技术首次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在城市中建立了广播电视网络。

这种有线传输技术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信号质量较好,但传输距离相对有限。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线传输技术逐渐发展,传输距离逐渐延长。

上世纪50年代,有线传输技术实现了长距离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使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得以扩大。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有线传输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卫星传输技术的应用上世纪60年代,卫星传输技术的出现,使广播电视传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卫星传输技术利用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将广播电视信号从一个地区传输到另一个地区。

相比较有线传输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具有更大的传输距离和更好的信号质量。

卫星传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

通过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全球范围内传播,使信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迅速传递。

同时,卫星传输技术还实现了多频道播放和高清画质的传输,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三、数字传输技术的崛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传输技术逐渐崛起并取代了传统的模拟传输技术。

数字传输技术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好的信号质量。

数字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数字传输技术实现了多频道广播电视播放,使观众可以同时选择不同的节目。

其次,数字传输技术提供了互动功能,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机进行投票、点播等操作。

此外,数字传输技术还实现了高清、3D和4K等超高清画质的传输,提供更加细腻和逼真的视觉体验。

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

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

从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浅析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通过回顾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历史,能够大致探索出我国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的发展十分迅猛,特别在近些年媒介融合趋势的推动下,电视逐渐变成一种被增强的媒介形态。

除了传播影像、视听合一的本质特性被强调,新一代的电视弱化了传统电视收视模式单一、历时传播稍纵即逝、单向传播反馈困难等旧的特质,代之以个性化自主选择、双向互动、非线性传播等新的特质。

引用外国学者的一个提法,媒介融合后的新一代电视是一种“增强型电视”(Enhanced Television)[1]。

在电视节目的大系统中,新闻节目是节目系统的基础。

电视新闻节目在各个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体的节目系统播出流程中都占有主体地位。

在美国,有向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节目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有如NBC的《今日》、ABC的《美国,早晨好!》、CBS的《60分钟》等一系列名牌新闻栏目,它们成了各电视网的招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该电视网的综合实力。

在我国,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也都以新闻节目为中心,及时传播国内外大事,影响并引导舆论,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那么何谓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2]随着媒介融合所带来的传播科技与传播方式的变革,一方面,交互性、多样化、个性化、参与性等新型传播要素被纳入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的内涵特质得以丰富;另一方面,电视新闻与网络新闻实现跨平台融合互补,电视新闻的外延空间得以拓展。

电视新闻在技术上的变革也引发了其传播观念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质化传播观念向个性化传播观念的嬗变,单向性传播观念向交互性传播观念的嬗变,共赏型传播观念向分赏型传播观念的嬗变。

[3]电视新闻按节目体裁可分为消息类新闻、评论类新闻、深度报道类新闻等,而深度报道类新闻又可分为预测性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调查性新闻报道和专题性新闻报道。

电视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电视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电视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和进化。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高清、超高清甚至8K电视,电视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加清晰、逼真的视觉体验,让观众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网络电视、智能电视等新兴形式逐渐崛起。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或者通过智能电视连接互联网观看各种在线视频,让电视节目的选择更加自由和个性化。

随着4G、5G网络的普及和提速,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被更加便捷、灵活的在线视频所取代,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使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电视节目制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观众的喜好和行为习惯,帮助电视台定制个性化的节目,提高节目的观看率和用户粘性;大数据可以为电视台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从而制作更具吸引力的节目;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电视节目增加更多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个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视节目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符合观众的口味,也将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我们期待着未来电视的发展,相信它会以全新的姿态继续陪伴我们生活。

第二篇示例:一、历史回顾电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的电视机器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但是在一开始只是一种试验性的媒体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家庭,并迅速普及开来。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电视节目和节目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电视节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近年来,电视媒体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电视媒体格局被打破,媒体企业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内容创新传统电视台的节目单常常受限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缺乏较大的创作空间。

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电视媒体开始追求更加多样化和精品化的内容创新。

不少传统电视台纷纷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加大对原创内容的投入。

一些电视媒体还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其流量和用户基础,进行跨界创新。

二、技术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媒体行业也积极拥抱技术创新。

高清晰、互动化、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

例如,3D技术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享受电视节目带来的视听盛宴;增强现实技术则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也促使电视媒体思考如何将内容推送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去,开发移动应用成为不少电视台的重要战略。

三、平台创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电视媒体带来了全新的平台创新机遇。

网络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Hulu等的崛起,以及移动视频平台如YouTube、抖音等的广泛传播,使得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展。

电视媒体企业也积极拥抱这些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加强用户粘性。

同时,一些电视台还建立了自己的付费订阅平台,通过付费会员服务获取更稳定的收益。

四、商业模式创新传统电视广告一直是电视媒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然而随着用户观看行为的改变和广告形式的多样化,电视广告的盈利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稳定收入,电视媒体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品牌植入、产品放映、内容衍生品等成为一些电视台的重要盈利方式。

同时,有些电视台还注重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精准投放广告和个性化推荐,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电视媒体行业变革与创新的步伐将越来越快。

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行业变革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行业变革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行业变革与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影视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行业变革与发展,并分析其对行业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对影视行业的冲击新媒体的出现给影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传统的电视和电影院观影模式逐渐被网络视频和在线直播所取代。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影视作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使得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其次,新媒体的发展也改变了影视作品的制作和传播方式。

传统的影视制作和发行模式受到了冲击,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通过互联网,影视制作公司可以直接与观众进行互动,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更好地创作和推广影视作品。

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也为小成本、小众化的影视作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影视行业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行业发展趋势在新媒体时代,影视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内容创作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影视制作公司需要根据观众的需求,创作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包括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2.互动性增强。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观众可以与影视作品进行互动,参与到影视创作的过程中。

影视制作公司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直播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更好地创作和推广影视作品。

3.跨界合作加强。

新媒体时代,影视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电影院和电视屏幕,而是与游戏、音乐、文学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

4.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新媒体时代,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发展。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影视作品的制作和观看体验更加丰富和沉浸式。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电视媒体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演变和特点。

中国电视媒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在起初的几年里,电视节目主要以政治宣传和教育为主题,通过电视传输政府的政策和思想理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视媒体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和商业化的道路。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电视媒体经历了电视内容的扩展和多样化的阶段。

除了政治和教育节目外,电视剧、电影和娱乐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的主要节目类型。

同时,电视机的普及也为家庭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节目内容的大规模扩张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

到了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中国电视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这个时期,中国电视媒体开始出现私营电视台,也开始引入国外的电视节目。

随着媒体的商业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的电视媒体形成了一个繁荣和多元化的市场,媒体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也逐渐趋向于国际化。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媒体进一步发展壮大,数码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视媒体拥有了更灵活和便捷的制作和传播方式。

数字高清电视的出现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看体验,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互动性。

与此同时,新兴媒体如网络视频和移动终端等平台的兴起也在改变观众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特点。

首先,中国电视媒体在起初阶段注重政治宣传和教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了节目类型和受众群体。

其次,中国电视媒体的商业化和市场竞争导致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由于观众需求的多样性和口味的不同,电视媒体在制作和选择节目时更加倾向于商业利益和受众需求。

最后,中国电视媒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多样化,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电视节目和资讯。

中国电视史1958-2008

中国电视史1958-2008

中国电视史1958-2008中国电视史始于1958年,至2008年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这段时间里,中国电视行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技术、内容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史的发展轨迹。

一、技术的发展在1958年之前,中国电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电视节目的播出仅限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然而,自1958年开始,中国电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电视台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迈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在技术方面,中国电视业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突破和进步。

首先是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转变。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接着是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数字电视的试点工作,并于2008年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电视覆盖。

二、内容的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

在1958年至1978年间,中国电视节目主要以新闻、文艺晚会和影视剧为主。

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以政治宣传为主导,内容相对单一。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开始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节目相继涌现。

其中,《西游记》、《红楼梦》等一系列经典剧集深受观众喜爱。

同时,各类选秀节目如《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也创造了一批明星,推动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三、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内容的进步,还体现在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形式,具有传播信息、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功能。

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通过新闻节目,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动态;通过纪录片,观众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电视节目对社会风气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引领了时尚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一些具有社会关注度的话题也通过电视节目的报道和讨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关注,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和思考。

关于电视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关于电视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关于电视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及影响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视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电视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其影响。

电视节目类型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观看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电视节目的吸引力正在逐渐降低,而新的网络节目形式不断涌现。

例如,像《创造营2021》、《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点。

这些节目的导演、嘉宾通常都是明星级人物,这些节目在音乐选秀方面、打破性别限制方面等吸引了很多的观众。

同时,这些节目也借助了社交媒体的力量,通过对话题的讨论引爆话题,成功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

与此同时,电影和电视剧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大陆影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影视产品开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青睐,如电视剧《了不起的女孩》、电影《流浪地球》等。

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获得奖项,得到了国内外认可,这些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广告方式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广告的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互联网广告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某些人生活必备的一部分。

相比传统的电视广告,互联网广告更具针对性,可以精准地定向到用户群体,从而帮助广告主更有效地推广产品。

同时,原本在电视平台上广告播出时长的限制也在网络广告中得到了解放。

在互联网广告中,广告的时长和数量都没有限制。

做好精准定向、精准投放,可以让广告主在花费相同费用的情况下获得更小的投放损失。

同时,在广告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广告投放的透明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部分第三方平台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对广告在不同平台上的传播途径和效果进行追踪、分析和整合。

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广告主的决策效率,还在广告平台和市场量级治理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媒体经济模式的变化媒体经济模式的变化是电视媒体传播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

杨君个人资料

杨君个人资料

杨君个人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性别:女出生年月:5月2日星座:金牛座身高:米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传播学硕士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弟弟、先生业余爱好:听音乐、看书、收拾小环境、和朋友聊天,偶尔打打羽毛球艺术经历: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工作单位: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最喜爱的颜色:白色、蓝色最喜爱的食品:清淡食品最喜欢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最喜欢做的事:对社会有用的事杨君,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社会专题部节目主持人,节目制作人、媒介研究学者。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研究生。

身高米,生于5月2日。

从小由于家庭原因热爱文艺,喜爱音乐美术。

2岁开始接触京剧。

6岁前习画习字,接受音乐教育。

7岁开始背诵《历代诗词选》、《古文观止》。

1985年17岁的杨君考入北京广播学院,89年在青岛电视台和吉林省电视台做毕业设计。

1989年7月获得北京广播学院工学士学位。

1989年2月以北京广播学院文科总分最高的成绩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研究生初试。

5月通过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研究生复试,成为当年录取研究生中的两名之一。

1989年7月——8月,在沈阳电视台实习,出镜主持人。

1989年9月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就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视传播学、电视新闻。

1990年1月,翻译《世界电视发展趋势》,为cctv主持并制作专题和纪实片。

7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联播》实习。

1991年10月为国际广播电视研讨会报告人,宣读论文《中国cabletv》,获大会好评。

11月,首次提出主持人体态语言理论,发表《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体态语言学》文章。

1992年3月——1993年5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开《电视节目制作的艺术》、《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文编系和播音系授课,同时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全国各大电视台及进修班授课。

5月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出镜主持人,参与开办《世界经济报道》前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技术发展与电视传播观念的变革电视是一门技术性的艺术。

它是不会停滞不前的。

大尺寸的屏幕,磁带录像机……这不过是它所走过道路上的几个里程碑而已,还会有多少不起眼的其他措施将在短期内改进其表现力呢?(前苏联)A·G·特罗申《电影与电视》21世纪,人类的智能、潜力在同技术进步赛跑。

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面临新的挑战。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有形无形中被推动或改变,同时改变的还有大众的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和生活习惯。

我们对于整个社会时代发展的背景研究表明,90年代电视传播的革命实质上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革命,电视技术的每一步小的改良,或每一步大的变革都将带动电视传播的发展以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说,电视技术的进步,不仅极大扩展了电视的传播领域和表现领域;也使电视从业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与操纵更加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成果最终以物质手段形式融合到了艺术及传播媒介中去。

电视是集大成者。

目前,对电视特性本体的认知使“电视传播媒介”这一称谓取代“电视艺术”称谓已得到普遍认同。

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方向因素局限了对电视的认识、掌握和发展创新。

电视被认为只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毋需回避,技术进步进程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构筑、经济基础、文化智能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这一点将始终成为我们开展电视与技术问题讨论的隐含前提。

本文结构主要依据三个基本问题:1.电视的产生及发展;2.电视的根本特性;3.电视的基本属性。

以技术手段为基础来反映这三大问题的逻辑关系,相应考察与此相联系的电视传播的独特表现形式和自身工作方式,以期获得以技术及其发展为基础的电视传播体系的一个基本概观。

电影最早产生于1895年,1927年首次出现有声电影,后来彩色电影得到发展。

1956年、1959年又出现了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等新的形式。

世界著名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的电影创作与电影技术有关,我的创作水平是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然而,电影具有自身无法解决的技术局限。

比如,记录影像与记录声音问题长期无法统一,声画成为电影艺术中的两个独立部分。

正因如此,电影在较长时间里只好在这种限制中发展自己的艺术手段,从而积累了自身特有的丰富的蒙太奇语言和各种声画配合的表达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与其说是发展成为艺术,不如说是被局限为艺术。

电子信息时代的校校者电视后来居上。

就传播科技而言,人们倾向于将活字印刷术象征第一次传播革命,将广播电视产生发展,视为第二次革命。

现在看来,今后电视革命的爆发力将更大得惊人,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从1930年开始,在近60年的时间内,电视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它迅速将各种艺术、传媒的功用集于一身。

或者说,当今全新的电视传播媒介是在近百年的技术发展基础和艺术实践基础上,逐渐包容了多种技术(和艺术)的一个结合物。

它建立在无线电传播基础上,吸收了磁带录音技术,吸收了光电转换、晶体管技术、彩色显像技术、人造卫星技术、立体声技术、激光、数字技术、有线传播技术等技术精髓。

它兼并了所有新的技术功能和传统现代的艺术门类,从而成为高度综合的无与伦比、能量巨大的新型传媒。

在多种技术支持下,电视传播的实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使信息传播与艺术传播的开放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电视技术的发展又是怎样促进电视传播方式的变迁呢?电视从30年代诞生起,从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再由模拟形式发展到数字形式,电视技术进步层次升级,电视发展跨度大得惊人。

50年代,电视还处于同地方报刊和有线广播同等的地位,那时的电视节目只能依靠有限的电波在大城市及其郊区作“岛屿性”的传播,而在以后的SO年中电视经历了完善和自我认识的道路。

1.磁带录像机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备受时空限制的“现场直播”的单一形式,实现了电视工艺流程的真正转折。

2.克服了超短波的距离障碍,微波传送以及后来的卫星传送使电视从“岛屿性”变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媒介。

3.电视节目有了明确的构成。

比如电视有了色彩、立体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相继诞生,这样从不同层次完善了电视自身内部的表现力并拓展了电视的表达语言。

4.有别于传统无线电波电视的电视新样式��电缆电视(Cable TV)、卫星电视(Satellite TV)、图文电视(Telext TV)的诞生,这种新的电视媒介机制改变了信息传播和信息消费的性质,给电视传播过程的进行创造了新的品质。

新媒体结合了电脑、电话、电视、电传及卫星传送、有线电视,以数字化方式沿光纤缆线高速传播,形成多元整合媒体。

显然,电视技术发展对电视传播的作用是沿着两条渠道发生的,或可称为电视传播发展的两极化趋势。

一方面是直接作用(宏观作用),即加上文(一)、(二)。

(四)点中所讨论的,电视发展从宏观上扩展了电视传播手段的总的范围,同时也改变了电视传播过程的实质并增添了新的品质。

另一方面是间接作用即电视技术在完善电视自身内在构成和拓展其新的表现力,实现其社会职能的形式方面的作用,也称微观作用。

微观上讨论将电视作为和“摄影”、“电影”并列的影像艺术门类,可视为“技术性的艺术”家族,在这里引人“技术滤器”概念。

我们将影视传播过程的实现分为三个层次。

再现对象的存在:这是一个包括声音、图像、色彩、文字等在内的综合符号体系电视技术设备再现这些对象的质量和完美程度的逐步提高。

3.电视技术在表达这些对象的语言形式中,表达可能产生的变形。

应该说,电视技术再现事物语言的“表达与变形”,构成了视听语言的内在结构。

事实上,技术因素在这里始终是同摄像机前的事物的知觉统一中起作用的。

这种统一中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技术滤器”。

这其中包括与器械设备性能直接有关的一切:镜头特性、聚焦、摄像机运动形式、景别、角度、蒙太奇、光线变化、色彩还原、还音性质、节目编辑、镜头连接方式、字幕元素、快慢动作、电视抠像、图像特技等等。

引入“技术滤器”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于电视视听传媒来说,所有由于改善和提高技术设备性能从而延伸到扩展其内在表现力的方式都遵循“技术滤器”的规律。

如果做一个语言学类比的话,那么,技术在这方面的职能一方面可以比做语态��说话人的语言对现实的态度;另一方面则可以比作语调,这是超出语言本身的东西,但它能大大改变任何一个句子的含义。

称电视是一门“技术性的艺术”的真正原因就在于电视艺术的表现力从根本上很大程度地包含在对电视制作技术和工艺的掌握之中。

可以说,任何一次电视艺术外在形式的创新和内在语言结构的演进,都是通过这种技术语言来表现的,并通过技术上和工艺上的革新来实现。

这种例子不仅包含在视党领域,同样也涉及听觉领域。

电视在发轫之时,从审美观点看,它类似一种娱乐设备。

凭借着自己的新颖(与以往影像形式不同)和怪模样(技术不完善)独辟蹊径打动观众,但也仅此而已。

它此时还未成为可靠的信息渠道,也并不拥有新的审美品质。

继而,播送图像本身特质的技术臻于完善。

但是,电视这种摄录现实生活的新方法并无多少艺术传统可以借鉴,因而造成以下两种互为联系的因果。

一方面,新的技术手段成了原有艺术形式的传送器;另一方面,开始积极形成并发展自己的新闻报道的潜能。

这两种职能,即传送职能和新闻报道职能相互作用,逐渐积累了主要的传播经验以及这一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富有审美表现力的特殊语言。

后者理所当然地引发了电视技术手段的第三种职能��达到创造艺术作品的阶段。

认识到电视在发源上和本体论上的两重性,我们可以说,它既是大众性的传播媒介,又是艺术的潜在新门类。

再来分析它的艺术组成。

作为新艺术,在艺术涉及的领域中,考虑可将它分为两个基本部分:艺术再现和艺术生产。

艺术再现型是指将电视演播(或转播)作为渠道和手段,将电影、戏剧、音乐、游艺以及其他观赏性节目直接送到受众家中。

这里,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在电视上传播其他艺术形式会使其艺术本身走样吗?答案是肯定的��由于“技术滤器”的作用使电视的再现具有或多或少的创造性。

把游艺节目或戏剧演出原封原样地照搬上电视屏幕是不大可能的,电视的特性不可避免地会使节目有所丧失。

事实上,我们在电视屏幕上演播传统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时,总要对其作“削足适履”的处理,这是因为将异种艺术形式作简单的移位性演播,有时无法达到电视转播的要求。

经过“剪裁”的原有艺术,不仅损失了艺术形象的某些个别特征、神韵,甚至某些素质,还往往使自己的结构与以往大相径庭。

难怪我们叙述电视的体裁样式时,标出一些半人半马的“艺术电视”:电视音乐片、电视音画等等诸如此类。

再现型电视演播在屏幕实践中长期独点鳌头,积累了丰富的传播艺术经验。

目前,艺术生产型电视异军突起,大有压倒再现型的势头。

像现在较为流行的室内电视连续剧生产方式,还有大量为电视综艺节目及电视剧修建的演出基地及演播场地,为电视生产型节目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同时一批文字作者从事电视脚本的编写工作并供不应求等等。

电视艺术已突破了单纯对原作的改动转播,独树一帜地进人了大规模生产阶段。

以上独立地分析了电视的传媒和艺术的两重性。

需要强调指出,目前电视传播领域中遵循的规律,是融合的规律,即电视的传播信息、艺术传播和艺术创新等诸特质已在传播中相互交织。

相互渗透而结合了。

因此,在电视观众的意识中,各种节目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艺术节目带有新闻的特点,纪实节目也具有较高的审美品格,富有感染力。

现在的电视节目就是最大限度地将新闻、政治评论、娱乐节目融合在一起播出。

高度的自然化合已成为世界电视传播的发展趋势。

认识到电视传播的融合特点,我们就不必为风格样式繁多。

形式各异的电视节目的出现感到惊讶和不合理了(虽然有些节目甚至怪异)。

在这个领域中,电视遵循的融合规律,同时也是创造的规律,即将原有各种要素进行任意组合的规律。

电视传播符号的丰富性、技术的创造性都使这种组合的方式和数量具有不可预知性。

可以说,任何现代电视视听语言和新型表现形式在同电视特性的契合关系中造就了电视节目多样化的品格。

它们的出现有天然的合理性。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已日渐成为一个走向成熟的新艺术门类。

从这个角度上说,其艺术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将有赖于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

同时电视无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还是艺术新门类,新技术的视听系统的出现和现有系统的现代化都将加强并拓展它的表现力,并对电视工作者的探索有重要影响。

电视技术及其发展带来了电视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自身工作方式,在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电视体育节目、电视文艺和电视广告等节目形态中均带来不同的革命和冲击。

下面就部分节目形态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是电视传播的主要节目形态,要求发挥电视即时。

快捷的特点,将世界各地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通过电视传送迅速报道给观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