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JGJ60-99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站址和总平面3.1站址选择3.2总平面设计第4章站前广场第5章站房设计5.1一般规定5.2候车厅5.3售票厅5.4售票室和票据库5.5行包托运处、行包提取处和小件行包寄存处5.6站台、行包装卸廊和发车位5.7其他用房5.8驻站用房5.9附属建筑第6章停车场第7章防火设计7.1防火7.2疏散第8章建筑设备8.1给水排水8.2采暖通风8.3电气附录一本规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建筑等级划分表1.0.3第1.0.4条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第1.0.5条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 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第2.0.2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第2.0.3条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第2.0.4条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第2.0.5条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车站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第2.0.6条站房Station指车站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第2.0.7条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第3章站址和总平面3.1 站址选择第3.1.1条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汽车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设施,它是乘坐大巴或长途客车的乘客上下车、候车的场所。

一个合理、高效、安全的汽车站设计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保障乘客出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一些汽车站的设计规范。

首先,汽车站应具有合理的布局。

一般来说,汽车站的布局应尽量简洁、合理。

车站、候车大厅、车道、候车区等应有明确的分区,便于乘客出行和车辆停靠。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车辆需求,有不同规模的停车场,为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小型客车等提供不同的停车位。

此外,要设立好乘客上下车的通道,并保证通道的宽度和通畅性。

其次,汽车站应具备良好的候车条件。

候车区应该遮阳、防雨、防风,并且要有充足的座位供乘客使用。

座位的布置要合理,要留有足够的通道空间,便于乘客进出。

同时,要设置好候车区的音响设备,提供实时的车辆到站、离站等信息,方便乘客了解车辆动态,并根据需要设置显示屏或广播等媒介,及时通知候车乘客。

此外,汽车站应具备良好的交通连接。

汽车站常常是多种出行方式的交汇点,因此要与城市的其他公共交通设施有良好的衔接,如地铁、公交车站等。

同时,要设置合理的出入口,便于乘客进出汽车站。

为了方便乘客找到正确的出入口,可以设置指示牌、指示标识等。

在道路设计上,要考虑到交通流量和交通状况,设置合理的车道和交通信号灯,保证车辆在汽车站周边的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安全。

最后,汽车站应具备良好的服务设施。

汽车站应设置公共卫生间,并保持其干净、整洁。

另外,要设置便利店、自动售票机等设施,以满足乘客的日常需求。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候车的乘客,可以设置休息区和充电区,提供供应电源和充电设备,方便乘客充电休息。

综上所述,汽车站设计应具备合理的布局、良好的候车条件、良好的交通连接和良好的服务设施。

一个规范的汽车站设计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

术语: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再战人数的平均值。

发车位: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站前广场: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停车场: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站房: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行包装卸廊: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二级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三、四级站宜分别设置。

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宽度不应小于4米。

2.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米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3.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幼托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不应小于20米。

4.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

候车厅规范:1.候车厅使用面积指标应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每人1.10平方米计算。

2.候车厅室内应符合采光、通风、卫生要求。

采用自然通风时,室内净高不宜小于3.6米。

3.一、二级站候车厅内宜设母婴候车室,母婴候车室应临近站台并单独设检票口。

4.候车厅内应设检票口,每三个发车位不得少于一个。

当检票口与站台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1/12。

5.候车厅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面积比不得小于1/7。

6.候车厅室内空间处理应采取吸声减噪措施。

7.候车厅应设置座椅,其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检票口,每排座椅不应大于20座,二端并应设不小于1.5米通道。

8.候车厅应设饮水点;候车厅附近应设男女厕所及盥洗室。

售票厅规范:1.售票厅除四级站可与候车厅合并外,其余应分别设置,其使用面积应按每个售票口15平方米计算。

2.售票厅应设于地面层,不应兼作过厅。

售票厅与行包托运处、候车厅等应联系方便,并单独设置出入口。

3.售票口数应取旅客最高聚集人数除以120.4.窗口中距不应小于1.2米,靠墙窗口中心距墙边也不应小于1.2米。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术语第2章第3章站址和总平面第4章站前广场第5章站房设计第6章停车场第7章防火设计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建筑等级划分等级发车位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一级20~24 10000~25000 二级 13~19 5000~9999 三级 7~12 1000~4999 四级 6以下 1000以下第1.0.4条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第1.0.5条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第2.0.2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第2.0.3条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第2.0.4条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第2.0.5条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第2.0.6条站房Station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第2.0.7条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3.1 站址选择第3.1.1条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完整版)《火车站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版)《火车站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版)《火车站规划设计规范》火车站规划设计规范作为火车站的规划设计规范,旨在为火车站建设提供准确的指导,确保火车站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本文档为《火车站规划设计规范》的完整版。

1. 规划设计原则1.1 功能原则火车站应满足列车运行、旅客出行和行李调配等基本功能需求,保证运行的安全、高效和便捷。

1.2 安全原则火车站的设计应遵循安全原则,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防爆、防盗等安全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使用。

1.3 环境原则火车站建设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提供舒适的室内和室外环境。

1.4 可持续原则火车站的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2. 站场布局与结构设计2.1 站场布局火车站的站场布局应考虑列车通行、旅客进出站以及货物运输等需求,合理划分不同区域,并提供便利的换乘和接驳设施。

2.2 主体建筑设计火车站的主体建筑设计应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包括但不限于候车大厅、售票厅、检票口等。

2.3 建筑结构设计火车站的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可靠和持久耐用的要求,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和结构的设计。

3. 旅客设施与服务3.1 旅客设施火车站应提供满足旅客需求的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候车室、卫生间、餐饮和商业设施等。

3.2 旅客服务火车站应提供高质量的旅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咨询、安全指引和紧急救援等。

4. 环境与景观设计4.1 环境设计火车站建设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包括但不限于噪音控制、空气净化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4.2 景观设计火车站的景观设计应提供美观、舒适的环境,充分考虑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融合。

5. 安全与应急措施5.1 安全措施火车站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安保人员和安全警示标识等。

5.2 应急措施火车站应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地震和恐怖袭击等。

以上为《火车站规划设计规范》的完整版,目的在于提供全面并合理的指导,确保火车站建设符合各项要求。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第⼀章总则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和卫⽣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程的建筑设计。

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

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聚集⼈数(以下简称最⾼聚集⼈数),按表 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表1.0.4第⼆章术语2.0.1 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聚集⼈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份中,⼀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候车(含送客)⼈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由站房外墙向城市⽅向延伸⼀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的平台。

2.0.4 旅客车站专⽤场地⾃站房平台外缘⾄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通道、车⾏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品使⽤的场地。

2.0.5 公交站点 Bus stop设于站前⼴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 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程⾼于站前⼴场地⾯⾼程,站房⾸层地⾯低于站台⾯,且⾼差较⼤,分层布置的站房。

2.0.7 ⾼架跨线候车室 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的建筑物。

2.0.8 设计⾏包库存件数 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设计年度内最⾼⽉的⽇平均⾏包库存件数。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Passenger Coach StationJGJ 60-99主编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99年12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243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3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3]285号)的要求,由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JGJ 60-99,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89 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年10月10日前言根据建设部标[1993]285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站址和总平面;4.站前广场;5.站房设计;6.停车场;7.防火设计;8.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方法;2.多层候车;3.建筑设备设置标准。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是: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兰州小稍门外65号邮政编码:730030)本规范参加单位是:中国交通公路规划设计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章竟屋罗永华吴永明程万平史国忠1 总则1.0.1 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1.设计目标:地铁车站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高效的换乘和流线,方便乘客进出站,并保障运营秩序的良好。

2.综合布局:地铁车站的综合布局要合理,考虑车站的功能设置、雨水排放、出入口分布和地下环境等因素,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3.设计标准:地铁车站的设计符合相关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如城市地铁工程设计规范、地铁干线车站设计规范等。

4.通风与空调:地铁车站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与空调系统,以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温度。

5.照明设计:地铁车站的照明设计要合理,确保站内有足够的照明强度,使乘客能够正常使用车站设施,并提高乘客的安全感。

6.防火设计:地铁车站要考虑防火安全问题,采用阻燃材料,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快速撤离。

7.无障碍设计:地铁车站应考虑到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设置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梯和轮椅通道等,以方便他们进出地铁站。

8.装饰设计: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要与城市形象相协调,考虑到地铁车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9.环保设计:地铁车站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考虑环保因素,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0.安全设计:地铁车站需要考虑乘客的安全,设置安全设施,监控系统和应急设施,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的安全。

总之,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是为了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乘客的出行体验和保障乘客的安全。

这些要求不仅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和安全,也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和铁路运输要求,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建筑形式。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先进技术。

客货共线和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分别根据最高聚集人数和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和表确定。

表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表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有关规定。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的车站。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的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高峰小时发送量 peak hour departing quantum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口的平台。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

1. 车站设计要针对##地方特色,充分考虑##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条件相协调,做出功能完善、安全可行、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实施设计方案.2. 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造、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造物、地面交通、历史文物与市民出行的影响.3. 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车站建造设计应体现交通功能的特点, 以人为本,合理吸引和组织客流,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的要求,方便乘客集散、乘降和换乘,包括与其它轨道交通线、公交路线、自行车等的换乘,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4. 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 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5. 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内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1. 1~1.4.处于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6. 根据路网规划考虑与其他轨道路线的换乘,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远期路线换乘站〔##大街站〕要在总体上统筹考虑,分期实施, 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换乘车站设计时,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并考虑资源共享.7. 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地铁设计规X》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与其它有关规定.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与站台上候车乘客、工作人员在6min 内疏散完毕.8. 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 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9. 车站按抗震设防烈度7 度进行设计.10. 车站应考虑无障碍设计.11. 在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车站规模,压缩建造体量,简化设备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系,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12. 车站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辟,积极考虑与周边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商场与物业开辟相结合或者连通, 以便能综合疏解轨道交通客流和过街客流,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3. 车站建造设计应突出交通性建造应具备的简洁明快、美观慷慨、易于识别等特点,建造风格应反映##地方特色,体现现代交通建造的时代气息,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14. 地面、地下砌体材料严禁使用黏土砖,应采用新型墙体建材〔如混凝土小型空心/实心砌块〕.1. 车站设计应积极配合城市道路、建造、公交的规划, 以充分吸引客流量为目的,合理地布置出入口、风亭的位置. 出入口积极考虑与周边地下过街道、地下物业开辟连通,尽量优选与沿街建造相结合. 目前无法结合的,可设部份暂时出入口或者预留口,待规划实施时续建.2. 车站总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的综合开辟结合,充分利用地上地下土地空间资源,力求创造最佳的社会与经济综合效益.3. 车站设计应充分考虑车站与其他轨道交通路线、地面公交与出租车等的换乘与衔接,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换乘节点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并预留好切实可行的接口.4. 出入口建造宜与道路红线正交或者平行.客流量大的出入口应设集散小广场,每一个车站均应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5. 车站地面建造与周边建造之间要满足消防、日照、通行等间距要求.风亭与风冷机组设置应尽量远离居民住宅与学校等建造,注意噪声影响,并征得环保部门与规划部门允许.6. 每一个出入口规模应满足远期分向客流与消防疏散的需要, 同时出 入口通道应尽量兼顾行人过街功能 .两线共用出入口宽度宜适当加宽并 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7. 出入口风亭建造普通宜后退道路红线 3~5m 布置,如无法满足应 取得规划部门的允许.8. 出入口应做有盖式出入口 , 风井有条件的可结合绿化设计为敞 开式低风井.1. 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设计客流量、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与该地区 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远期设计客流量为远期预测高峰小 时客流量×超高峰系数 .换乘站换乘设施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 的需要.##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车站特征综合见表 7.3.1.2. 车站形式可根据客流量大小、路线条件、站址环境条件因地制 宜地选择地下二层、地下一层或者其它的结构形式,但必须满足车站的基本 功能要求.3. 站厅层设计(1) 站厅层设计应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并按规 X 要求划分防火分.(2) 站厅布置① 站厅布置根据客流流线与管理需要划分为非付费区与付费区 .要合 理布置通道口、 亭、售票亭、检票机、栏栅与楼电梯位置 ,使进出站 客流和换乘客流尽量减少交叉,流线短捷而有序 〔应有客流组织示意图〕 . ② 楼梯宽度、自动扶梯数量既要满足平时客流集散需要,又要满足事故车站性质普通中间站四期工程终点折返站,设交叉渡线站名太平村机械厂站东北化工厂站车站形式 地下二层岛式 地下二层岛式站台宽度 〔m 〕 12.511编号12 区情况下紧急疏散需要. 出入口通道、售票口、检票口、楼电梯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协调匹配.③ 站厅非付费区宜采用不小于2.4m 宽的通道相互连通.④ 站厅公共区的面积须满足远期高峰小时5min 内双向客流的积聚量〔0.5m2/人〕所需面积.⑤ 分期实施的换乘车站,建造布局和售检票机布置近、远期不同,应按照近期、远期分别设计,并预留好远期改扩建的条件,避免或者减少对已运营线路的影响.⑥ 售票机应尽量采用内嵌式布置,进站检票机外侧、出站验票机内侧应有一定的排队缓冲空间.⑦分隔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栏栅高度不小于1100mm,需设置平开净宽不小于1400mm 的疏散口,兼做搬运通道使用,并挨近客服中心布置.<3> 行车管理用房的布置①管理用房设置要求见表7.3.2.② 管理用房应集中在站厅层一端紧凑布置.③ 管理区内通道与楼梯布置应满足消防要求〔详见7.9.1 车站建造消防〕.<4> 设备用房的布置①各种设备用房设置要求见表7.3.3.②设备用房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紧凑,要充分利用空间.③ 要根据设备工艺要求预留好各种孔洞,并考虑主要设备至吊孔的搬运通道.④有水房间尽量避免与电气用房与贴邻布置, 艰难时,墙面应采取防潮措施,确保电气用房安全.有水房间不应布置与电气用房上方.任何排水管不得穿越电气设备用房.⑤环控机房普通宜设在站厅层两端,风冷冷水机组摆放在设备集中端的风亭附近.环控电控室宜设在环控机房附近.<5> 设计标准①公共区地坪装修面至结构顶板底的净高≥4800mm ② 公共区地坪装修面至吊顶净高≥3200mm③地坪装饰面高度: 公共区 150mm,设备区 〔除采用防静电架空板房 间外〕为 100mm.设备区走道如有较大设备埋管,可根据埋管要求适当加 厚装修面.④防静电架空地板高〔用于通通、信号设备用房〕 300mm ⑤防静电架空地板高〔用于车站控制室〕 600mm ⑥普通用房地面至吊顶底面净高≥2400mm ⑦内部管理区走道净宽〔单面布置〕≥1200mm 〔双面布置〕≥1500mm内部管理用房区走道净高≥2500mm ⑧站厅、站台和出入口公共区饰面墙采用 250mm 厚的离壁式隔墙. 在外墙可能产生渗漏水的车站 ,有人值守和有电器设备的设备管理用房 靠外侧墙应设置 150mm 厚的离壁式隔墙.⑨设备用房具体设计按相关系统专业技术要求和相关提资.设置要求应设在站厅层通信信号机房集中与客流多的一端 ,面向公 共区,开 C 类甲级防火观察窗.地坪比站厅抬高 0.6m,能直 接观察站厅层客流情况.换乘站车控室若为两线共用,则面 积不小于 55m 2 .应设在车控室旁,地坪与车控室齐平,相互联系直接. 设置在站厅层管理区内较肃静的部位〔重点站取大值〕 挨近站厅公共区集中设置. 〔重点站可增 12m²〕 挨近管理区公厕设于站台公共区端部,男女均不少于 3 个厕位,设残疾 人厕位.工作人员厕所设于站厅管理区内,女厕坑位不少于 一个,男厕一个坑位,二个小便斗.设置在站厅管理区内.应兼有蒸饭、盥洗功能,设置简易洗 涤槽.站厅层、站台层设一间,站厅层设在挨近公用区位置,站台 层可设在中间楼梯下.清扫间内应设洗涤池. 设在站台层,可与配电室合设. 内设 .仅在##大街站设置两间,需设置独立洗手间须设置在站厅层车控室一侧,距离站厅公共区较近.按财务 室标准设计,须装防盗门、柜台、 CCTV 图象监控设备.〔重 点站取大值〕用房名称车站控制室 〔含防灾报警控制〕站长室 交接班室〔兼会议室、餐厅〕警务室女更衣室/男更衣室女厕/男厕/无障碍厕所茶水间清扫间站务员室 乘务员待班室收款室面积〔m 2〕35~5510~1525~3012×2 15/1515/15/466×212×1~2 2016~20用房名称AFC 维修室 备品间 工务用房 信号工区 通信工区 供电维修工区 机电维修工区用房名称综合弱机电房弱电电源室公安、消防无线通信机房商用无线通信机房弱电电缆间AFC 配电室区间通风机房 小通风机房 公共区通风机房 环控电控室 降压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消防泵房 污水泵房 废水泵房 烟络尽 安全门设备室 电缆引入室 通信仪表 配电室4. 站台层设计(1) 站台计算长度按 B 型车、 6 节编组控制为 118m 〔含停车误差〕 . (2) 站台宽度 BB =b +b +n ·z+T<m>侧 1 其中:n ·z ——柱数×柱宽<m>;〔柱宽应考虑装饰厚度,每侧 100mm 〕挨近弱电设备综合机房须设置在站厅层车控室对面一侧,距离站厅公共区较 近,可与车站动照配电室合设. 布置在车站两端, 挨近新风道与排风道 布置在车站两端包括控制室、 0.4kV 开关柜室、 35kV 开关柜室包括控制室、 0.4kV 开关柜室、 35kV 开关柜室、直流开关柜室、整流变压器室4.5m ×6m,近消防出入口布置近洗手间布置 设于站台层低端 工作半径〔管道长度〕 150m,近变电所与通信、信号设备用房设置 3m ×6m,设于站台层,挨近车站控制室一端 设置要求须设置在站厅层车控室一侧,距离站厅公共区较近.条件许 可时可与收款室相邻. 酌情有岔站设置,设在站台层 根据信号专业要求设置含工区间 30m 2,材料间 10m 2 . 近变电所设置.含维修工区间 30m 2,材料间 10m 2.面积〔m 2〕 74~129 44 40 54 1510290×2 60+40 140 55×2 240410 27 15~202020×〔1~2〕20~25 10×〔2~3〕12×2 15×4设置要求信号设备集中站 129m 2〔13.4m ×9.6m 〕, 信号设备非集中站 74m 2〔13.2m ×5.6m 〕, 挨近车站控制室, 挨近综合弱机电房面积〔m 2〕 16~20 15~20 15 20~30 40 20 40岛 1 2 B =b +z+T<m>T ——每组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宽度<m>; b 1 、b 2——侧站台宽度,侧站台最小设计宽度:岛式站台: b ≥2.5m侧式站台〔长向 X 围内设梯〕时: b ≥2.5m 侧式站台〔垂直于侧站台开通道口〕时: b ≥3.5mQ p Q p1 2 L 安 1 2 Lρ——站台上人流密度;建议ρ=0.5m 2/人L ——站台安全门长度<m>;Q ——远期每列车高峰小时单侧上车设计客流量 〔换算成高峰时段上发车间隔内的设计客流量〕;Q ——远期每列车高峰小时单侧上、下车设计客流量〔换算成高上、下峰时段发车间隔内的设计客流量〕B ——站台安全防护宽度取 0.40m,不包括 80mm 〔警界线〕 .安(3) 站台两端设备用房必要时可伸入站台计算长度内 ,但不应超过 半节车箱长度,且不得侵入侧站台计算宽度 ,并应满足距人行楼梯第一级 踏面不少于 8m,距自动扶梯工作点不小于 12m. 艰难时,伸入长度不得大于 8m,且不得侵入侧站台的计算宽度 .计算站台长度以外的通道净宽不小于 1200mm,且在人员通行的 X 围内不得有突出物.(4) 需协调站台层与站厅层的楼梯、电梯、扶梯布置,使站台层客流 分布均匀,并确保站台上任意点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 50m.(5) 要综合平衡站台层二端与站厅层设备用房的布置 ,使整个车站 压缩到最佳长度.(6) 车站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应集中布置 在车站站台层.若确有艰难时,可考虑将低压用房设置于站厅层 ,且上、下 对齐布置.(7) 设计标准① 结构净高〔公共区地坪装饰面至结构顶板底〕:≥4500mm ② 建造净高〔公共区地坪装饰面至吊顶底〕:≥3200mmb (b ) = 上 + B 和b (b ) = 上•下<取大者>③轨顶面至站台地坪装饰面:1050mm④地坪装饰层厚度:公共区为100mm,设备区为50mm⑤自站台边缘向里2000mm 宽X 围内须作绝缘层处理⑥站台计算长度内站台边缘到路线中心线距离:1500mm站台计算长度外站台外边缘到路线中心线距离:1700mm曲线段路线中心至侧墙和站台边缘距离应根据限界要求分别加宽.⑦ 路线中心线至侧墙净距:2150mm⑧轨顶至底板面≥560mm⑨车站纵坡:2‰〔车站底板、站台板、中楼板、顶板均与轨道面同一坡度〕⑩曲线车站路线半径:≥800000mm118000mm岛式站台宽度侧站台宽度岛式≥2500mm侧式〔楼扶梯平行站台布置〕≥2500mm侧式〔楼扶梯垂直站台布置〕≥3500mm2400mm1200mm双面布置≥1500mm2500mm500 mm5. 车站主要设施(1) 自动扶梯① 自动扶梯的设置标准一是满足客流量需要,二是考虑提升高度的需要. 原则上从站台到站厅上行均考虑采用自动扶梯,下行采用人行楼梯〔终点站与下行落差二层的可考虑自动扶梯〕, 出入口提升高度大于6m 的设上行自动扶梯,提升高度大于10m 的可设上、下行自动扶梯.个别重要车站的设置标准可酌情提高.② 自动扶梯的倾角按30°考虑,有效净宽为1m,运输速度采用0.65m/s,通过能力按>7300 人/h 计.③ 自动扶梯踏步面以上最小净空≥2.3m.④ 当自动扶梯穿越楼层时,扶手带中心至开孔边沿的净距应≥ 0.5m,如达不到标准时应设防轧安全标志.⑤ 当自动扶梯靠墙布置时,要求扶手带中心至墙壁装饰面的最小距离为0.6m.⑥ 两相对布置的自动扶梯工作点之距≥18m.⑦ 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面障碍物距≥8m⑧自动扶梯与人行楼梯相对布置时, 自动扶梯工作点至楼梯第一级踏步距离≥12m.⑨ 在布置自动扶梯时应考虑吊运空间与吊钩. 出入口处自动扶梯下端应设集水坑.⑩ 在火灾时计入疏散宽度的自动扶梯配电应按一级负荷设计.(2) 电梯每一个地下车站应在出入口与站厅层之间以与站厅层与站台层之间设置无障碍垂直电梯〔供残疾人、车站内部货运、老弱病幼使用〕.连接站厅层与站台层的电梯应设在站厅层付费区内、站台层中部以方便使用〔此电梯不计入紧急疏散用〕.(3) 楼梯① 每一个车站均应在付费区内至少设一座楼梯, 以便在自动扶梯不能运转时仍能保证站内乘客的疏散.②两层或者多层车站应至少设一部供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使用的楼梯, 该楼梯宜设在工作人员较集中的管理用房区内,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2m. 此梯宽度不计入紧急疏散楼梯宽度.③ 设计标准·踏步高乘客使用:150~162mm工作人员使用:162~175mm·踏步宽乘客使用:280~320mm工作人员使用:250~280mm乘客使用的楼梯,其踏步尺寸原则上采用150mm×300mm.·车站内公共区楼梯每一个梯段的踏步级数应不小3,不大于18级. ·楼梯歇息平台宽:1200~1800mm·楼梯宽度单向楼梯净宽:≥1800mm双向楼梯净宽:≥2400mm· 当楼梯净宽大于3600mm 时,应在中间增设一道扶手.· 楼梯口部栏杆高:≥1200mm·楼梯梯段栏杆高:≥900mm 〔临空侧1200mm〕·楼梯台阶装饰面至上部障碍物的最小净空≥2300mm· 出入口台阶长度应大于出入口宽度并≥3000mm·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距≥150mm(4) 检票机① 进站检票机应设在售票处至站台的人流流线上. 出站检票机应设在站台至出站通道的人流流线上,其数量应能满足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的需要〔1.3~1.5 系数〕.② 检票口是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分界线,宜垂直人流方向设置.③ 进出站检票机应合理布置, 既要方便管理,又要避免进出站人流的交叉干扰.④ 出站检票机布置应适当留有扩容的余地.⑤主要标准:进站检票机距售票机〔亭〕净距≥5000mm进站检票机距步行楼梯第一级踏步净距≥5000mm出站检票机距步行楼梯第一级踏步净距≥8000mm检票机距自动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8000mm检票机前通道宽度≥4000mm检票机距出入口通道口净距宜≥8000mm相对布置的检票机净距≥8000mm ⑥车站应至少设置一处无障碍检票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900mm.(5) 售票机① 售票机的数量应预留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的需要.② 售票机应设在客流不交叉 ,且干扰小的地方 .售票机前应留有足够的 空间,供乘客排队购票与通行.③ 车站内售票机宜沿进站客流方向纵向罗列 .并应结合车站不同的客 流方向布置,宜不少于两处.④ 售票机的布置应注意与出入口通道与进站检票机保持适当的缓冲距 离.售票机距离最近的出入口动刀与发展检票机的净距不应小于 5m.⑤售票机的布置应考虑在不影响乘客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能进行检修, 并留有足够的取款与检修空间.⑥售票机的布置视情况可组合嵌入墙内,使空间整体美观.(6) 站台安全门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使用标志,方便乘客识别.(7) 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口的通过能力见表 7.3.4.1. 位置车站出入口位置应以吸引附近客流、方便进出车站为原则 ,宜与过街地 道、 地下街、 临近公共建造相结合或者连通,统筹规划, 同时要方便与地面公 交客流的换乘.2. 规模与数量<1> 车站出入口规模应以满足远期设计客流量的疏散为依据 .地下车站每小时通过人数 5000 4000 4200 3700 3200 ≥7300 300 1500 1800 名 称1m 宽通道1m 宽楼梯1m 宽自动扶梯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 通行工况 单向通行 双向通道 单向下行 单向上行 双向混行 0.65m/s 有序购票 磁卡非接触 IC 卡普通宜设 4 个出入口,当车站设计客流量较小,站址建设条件又比较差的情况下可酌情减少出入口数量,但不能少于2 个〔且应对角布置〕.<2>车站出入口通道〔天桥〕总宽,应以车站远期设计进、出站客流量进行计算确定.每一个出入口通道〔天桥〕的宽度应根据分向设计客流量确定, 并根据出入口的位置以与可能产生的突发性客流等因素,取 1.1~1.25 的不均匀系数.<3> 出入口楼梯与通道的通过能力之和应大于车站内部楼梯和自动扶梯的疏散能力之和.<4> 每座车站应利用一个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垂直电梯〔相对应于站台至站厅直升电梯的位置〕.有高差处采用坡道,地坪设导盲带.3. 凡临近规划地块的出入口,应尽量争取结合规划沿街建造建造. 目前没有条件结合的,可先设暂时出入口2~3 个, 以满足近期通车与消防疏散要求.其余出入口可采取预留口形式,待规划实施时再续建.4. 每一个出入口宽度与朝向应满足分向客流的需要,地面口部应根据客流大小留有足够的集散面积.每一个车站均应在有条件的出入口预留停放自行车面积.5. 地下出入口通道应力求短、直,弯折不宜超过三处,弯折角度宜大于90° , 阳角应做圆角处理.地下出入口通道与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时应采取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有条件时宜设自动人行道.通道内宜设纵向与横向排水坡,通道两侧宜设排水沟.6. 车站出入通道与出入口设计应考虑冬季防寒保温措施,原则上应采用有盖式出入口.7. 车站出入口平台标高应结合顶棚形式、沿街景观规划与出入口所在地区最高积水位等条件统筹考虑.出入口平台高度一般为300mm~450mm.8. 车站出入口和街面建造合建时,应按一级耐火等级考虑.9. 出入口通道长度>60m 时设置机械排烟,>100m 时应设置两个直通地面的口部, 以满足疏散要求.10. 车站地面出入口应设置##地铁的统一标志.11. 每一个出入口均应设防盗卷帘门.12. 与其它建造物连接的地铁出入口通道,应直接与室外相通.凡在地铁运营时间内不能保证通行无阻者,其通过量不应计入车站出入口的通过能力内.13. 各车站出入口通道应与人防设计密切配合,各种预留埋件、接口设计不应遗漏.14. 设计标准通道宽度:≥3000mm通道净高〔地面装修面至吊顶底〕:≥2500mm 〔需要通风的长通道另加〕通道结构净高:≥2800mm通道纵向坡度:≤3%通道横向坡度:0.5~1% 〔双向〕1. 地下车站风亭的分散与集中设置应根据地貌、地面的城市规划、施工的可能性与经济性来实施.临近规划地块的,应尽量争取与地面建造合建,合建时应考虑消防和卫生要求;若近期没有条件合建的,可考虑采用暂时风井,待规划实施时改造.2. 地下车站的机械进、排风和活塞风貌用高风亭时,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风口、活塞风口应在进风口之上;<2> 进风口、排风口、活塞风口两两之间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5m, 且不宜开在同一方向.3. 地下车站的机械进、排风和活塞风貌用敞口低风井时,风井之间以与风井与出入口之间的水平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风井与排风井、活塞风井之间,不应小于10 m;<2> 活塞风井之偶尔活塞风井与排风井之间,不应小于5 m;<3> 排风井、活塞风井与车站出入口之间,不应小于10m;<4> 排风井、活塞风井与消防专用通道出入口之间,不应小于5m.<5> 敞口低风井四周需有≥3m 绿篱;4. 风井〔亭〕口部距最近建造物的直线距离应≥5m,同时风亭口部距最近建造物门、窗或者其它进、排风口等直线距离均≥10m,以免污染其它建造物内环境或者交叉污染;5. 高风亭上的风口设百叶格栅,其净面积应根据计算确定.风亭上风口是否设消声百叶,根据消声计算定. 敞口低风亭的口部设置钢格栅等安全设施;6. 人行道旁的进、排风口应高出人行道2m 以上.风亭布置在绿地内时,风亭格栅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 1.0m,且满足防淹的高度,进风亭位于空气清洁区.7. 活塞风亭应设在空气洁净的地方,并背离交通干线,避免汽车尾气影响;周围禁止设置垃圾采集站, 附近应避免设置公共厕所,并禁止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恶臭气体以与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烟尘、粉尘等,确保地下区间内空气质量;8. 敞口低风井的排风井、活塞风井宜设置在地下车站出入口、进风井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9. 各风道、风亭应作防水和排水处理;10. 风道〔井〕内应设具防火密闭、隔声能力的检查门、检查梯与照明等设施.11. 拟与规划建造物合建的风亭,应考虑今后与该建造物施工建造的接口问题, 以免相互造成功能与景观上的影响.12. 目前没有条件与地面建造结合的风亭可后退红线单独建造或者采取过渡性措施,独立式风亭与周围建造的间距应满足规X 与环保要求,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压缩体量和高度,且造型美观.13. 在周边具备绿地设置条件的地段宜采用敞开式低风井,并应做好排水、防淹、安全、挡物措施.14. 出入口风亭编号统一规定:按顺时针编号,西北角为1 号.15. 车站每一个出入口、风亭的地面标高必需以所在点的现状实测或者规划地面标高为依据,分别确认,并在建造施工图中列出车站出入口、。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1总则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车站与枢纽的设计。

本规范中凡与行车速度和铁路等级无直接关系的规定,也适用于其他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

铁路车站与枢纽的设计年度应分为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

近、远期均采用预测运量。

对于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的运量设计。

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的远景规划,预留长远发展条件。

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和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的设施设备。

铁路车站与枢纽建设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和协调,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和土地。

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的原则设置。

货运站的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中间站。

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要,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与规模。

铁路枢纽和复杂车站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经济比较确定。

在满足设计年度要求能力的前提下,铁路车站与枢纽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

复杂的车站改、扩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车站与枢纽设计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会让站、越行站: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的车站。

在单线上称会让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1.建筑布局:地铁车站建筑应具有合理的布局设计,以方便乘客进出站和换乘,同时考虑到不同乘客的需求,包括乘坐电梯、楼梯、自动扶梯等。

2.强度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必须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以能够承受正常的荷载和地震荷载,并具备防火防爆的能力。

3.空气质量和通风:地铁车站建筑必须注重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的设计,以确保乘客在车站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并保持舒适。

4.照明设计:合理的照明设计能够提高车站的安全性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车站应采用充足的自然光和合适的人工照明,并合理安装紧急照明设备。

5.声学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应考虑降低噪音和震动。

对于位于市区或噪音敏感区域的车站,应采用隔音和减震措施来减少噪音和震动的传递。

6.安全设计:车站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安全规定,包括但不限于逃生通道、防火设施、消防设备等。

7.线路布置和出入口设计:车站内的线路布置要合理,以确保乘客进出站的流线顺畅,并方便实现不同站台和换乘通道之间的连接。

出入口设计要考虑人流量和行人流线,以满足高峰期的运输需求。

8.无障碍设计:车站应该提供给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包括但不限于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以便这些乘客方便快捷地使用地铁服务。

9.美观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应该注重景观和艺术设计,以提升乘客的旅行体验。

建筑外观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和城市景观相协调,加强地铁与城市的融合。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当然,具体的要求还会根据不同地区、线路和具体场地等因素有所差异。

对于建筑师和设计团队来说,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以确保车站的功能、安全和美观性得到充分满足。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一、建筑布局1.车站整体布局应符合运输枢纽的原则,尽量简化旅客流线,确保旅客和货物的快速转移。

2.车站建筑的外观要有丰富的形式表达,体现现代化、科技感和文化特色。

同时,要与城市环境和谐统一3.根据车站的等级和日常客流量,合理分配站台、候车大厅和服务设施的面积,确保能够容纳旅客的需求。

二、功能区划根据旅客的需求和行程过程,车站内部可以划分为以下功能区:1.售票区:提供售票窗口和自助售票设施,确保购票的便利和高效。

2.候车区:包括候车大厅、候车室和候车台等,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并配备足够的座椅和便利设施。

3.服务区:包括洗手间、自助服务设施、商店、餐厅等,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

4.平台区:为旅客上下车提供方便,同时要考虑列车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三、建筑材料1.车站建筑应选用耐候、防火性能好的材料,以确保车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建筑立面可以使用具有特殊效果和独特外观的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和辨识度。

3.内部装饰材料要具有良好的观感和舒适性,同时要考虑易清洁、耐久等因素。

四、人性化设计1.车站内应设置简明清晰、易于操作的导向标识,方便旅客的行动和查询。

2.提供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旅客使用,包括无障碍电梯和坡道等。

3.考虑旅客不同的需求和身体状况,设置舒适的座椅、餐厅、母婴室、残疾人设施等。

4.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客,车站应提供多语种的信息发布和指导服务。

五、安全设计1.车站建筑要符合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标准,确保旅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安全的逃生通道和避难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旅客的安全撤离。

3.在高峰期和特殊情况下,应有足够的安保力量和装备,保障车站秩序和旅客安全。

综上所述,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包括建筑布局、功能区划、建筑材料和人性化设计等多个方面。

规范的设计能够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旅行环境,同时也能提高车站的形象和城市形象。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报批稿)条文说明目录1总则······················································()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 选址··················································()3.2 总平面布置··················································()4 车站广场·····················································()5站房设计······················································()5.1 一般规定······················································()5.2 集散厅·····················································()5.3 候车区(室)···················································()5.4 售票用房······················································()5.5 行李、包裹用房··············································()5.6 旅客服务设施·················································()5.7 旅客用厕所、盥洗间············································()5.8客运管理、生活和设备用房······································()5.9国境(口岸)站房·············································()6站场客运建筑················································()6.1 站台、雨棚···················································()6.2 站场跨线设施··············································()6.3 站台客运设施···············································()6.4 检票口·················································()7 消防与疏散····················································()7.1 建筑防火·····················································()7.2 消防设施·····················································()8建筑设备····················································()8.1给水、排水·····················································()8.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8.3 电气、照明·····················································()8.4旅客信息系统··············································()1 总 则1.0.1本规范是在原《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基础上修定的。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一、概述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的设计标准,保证旅客车
站建筑设计的质量,提高旅客车站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能,满足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需求,促进铁路旅客出行的安全与便利。

二、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铁路旅客车站建筑的设计原则是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为主,要求建
筑功能合理、结构设计合理、空间组织合理、细部设计精致、布局顺畅,以满足旅客的出
行需求为目的。

2、安全原则:安全是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功能组织合理,空间布局安全可靠,室内装饰安全可靠,室外设施安全可靠,以确保旅客
安全出行。

3、节能原则:要求建筑结构设计要符合节能原则,采用低耗能建筑材料,采用节能
措施,采用节能设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提高社会的效益。

三、设计要求
1、建筑外观: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要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外观具有一定的美
观性,反映出铁路的现代化特点。

2、建筑结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结构要求结构简洁、节约材料,采用节能结构体系,要求结构安全可靠,耐久性能强,抗风抗震性能好,防火防爆性能优良。

3、空间组织: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要求妥善安排功能区域,组织空间合理,确保旅客
出行需求,保证安全性能。

4、装饰装修: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装饰装修要求装饰材料环保、质量可靠、安全性能好,装修设计合理,细部施工精致,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四、实施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有关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要求重新设计,以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的质量。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原则, 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旳规定,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合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和铁路运送规定, 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 合理确定建筑形式。

1.0.4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和符合环境保护规定旳先进技术。

客货共线和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旳建筑规模, 应分别根据最高汇集人数和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1.0.5-1和表1.0.5-2 确定。

表 1.0.5-1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表 1.0.5-2 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和《都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旳有关规定。

1.0.7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 旳有关规定。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原则旳规定。

2 术语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 设有旅客乘降设施, 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构成整体旳车站。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旳铁路沿线, 重要办理客运业务旳车站。

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 专门办理客运业务旳车站。

2.0.4 旅客最高汇集人数m 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整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 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旳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旳平均值。

高峰小时发送量peak hour departing quantum车站整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划分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Bus stop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选址3.2总平面布置4m,车道通过建筑物部分的净高度不应小于4m。

第四章站前广场30m;大型站不宜小于20m;中型站不宜小于10m;小型站不宜小于6m。

0.12m,且人行通道应与站房平台贯通。

第五章站房设计5.1一般规定3.3m时,宜设计为线侧下式站房。

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m。

5.2进站广厅6m及以上时,宜设自动扶梯和电梯,其数量各不宜少于两台,其中应至少有一台能满足残疾人使用的电梯。

5.3候车室各类候车室计算人数占最高聚集人数的百分率(%)3.6m。

1.3m。

5.4售票用房售票用房主要组成②最高聚集人数300人以下车站的站房不宜设票据室。

③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及以下车站的站房不宜设办公室。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12020年4⽉19⽇22020年4⽉19⽇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Passenger Coach StationJGJ 60-99主编单位:⽢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民共和国交通部施⾏⽇期:1999年12⽉1⽇关于发布⾏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243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3年⼯程建设⾏业标准制订、修订项⽬计划(建设部部分第⼀批)的通知》(建标[1993]285号)的要求,由⽢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业标准,编号 JGJ 60-99,⾃1999年12⽉1⽇起施⾏。

原32020年4⽉19⽇部标准《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89 同时废⽌。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年10⽉10⽇1 总则1.0.1 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和使⽤功能等⽅⾯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1.0.3 汽车客运站的建筑等级应根据车站的年平均⽇旅客发送量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 建筑等级划分42020年4⽉19⽇1.0.4 当年平均⽇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1.0.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年平均⽇旅客发送量 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汽车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直接影响到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和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下面是关于汽车站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1. 功能区划:汽车站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为候车区、售票区、办公区、停车区、出入口等功能区域。

每个功能区应该有明确的标志和指示牌,以方便乘客和工作人员的识别和使用。

2. 设计规模:汽车站的设计规模应该符合周边人口密度、道路交通状况和城市规划等因素。

应该根据乘客出行需求和车辆进出流量确定站点内的设施数量和大小。

3. 候车区设计:候车区应该设置有舒适的座椅、遮阳棚、垃圾桶等设施。

座椅应该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以提供最佳的坐姿和休息体验。

遮阳棚应该能够有效地遮挡阳光和雨水,保护乘客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4. 售票区设计:售票区应该设置有足够的售票窗口和自动售票机,以缩短乘客购票时间。

售票区应该设置在候车区的进口处,方便乘客进出候车区。

5. 办公区设计:办公区应该设置在汽车站的中心位置,以便于管理和监督汽车站的运营。

办公区应该有充足的工作空间和设备,以便工作人员进行办公和管理。

6. 停车区设计:停车区应该分为公交车停车区和私家车停车区。

公交车停车区应该设置在出入口的附近,以便公交车进出。

私家车停车区应该设置在汽车站周边,以方便乘客的自驾停车。

7.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应该设置在汽车站的主要道路上,与周边的道路交通相连接。

出入口应该宽敞明亮,能够容纳大量乘客进出,并且应该设置通道指示和安全设施,以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8. 设施设备:汽车站的设施设备应该包括洗手间、自动贩卖机、储物柜等。

洗手间应该方便乘客使用,并且应该保持干净卫生。

自动贩卖机应该提供饮料和小吃等便利品,以方便乘客购买。

储物柜可以供乘客存放行李和物品。

9. 安全设施:汽车站应该配备视频监控设备和消防设备,以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应该设置明显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报警设备,以提醒乘客注意个人和财物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大北枢纽站
办公出入口
海珠客运站
站前广场
• 站前广场应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 • 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路线、客流路线、停 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 • 旅客进出站路线应短捷流畅;应设残疾人通道, 其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 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 的规 定。 • 站前广场位于城市干道尽端时,宜增设通往站 前广场的道路;位于干道一侧时,宜适当加大 站前广场进深。
术 语
•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 发送量。 •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 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 发车位: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 站前广场: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 停车场: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 站房: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 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发车位
站前广场
停车场 • 指车站内停放待 发客车的场地, 一般客车应从此 处,按调度指令 驶人发车位。
停车场 发车位
站前广场
站房 • 指车站主要建筑, 包括候车、售票、 行包、业务及驻 站办公等营运用 房,这些功能性 空间,可按站级 规模组合设置。
停车场 发车位 站房 站前广场
行包装卸廊 • 指位于发车位•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作为计算候车厅面积的依据: •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发车位总数 × 标准客车容量 × 1.1~1.2( 候车心 态系数 )
=10 ×45 ×1.2=540 人
式中:标准客车容量一般取 45 ,候车心态系数一、二级站取下限, 三、四级站取上限。
• 候车厅使用面积: 540 × 1.10m2= 600m2
站前广场
• 站前广场应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 • 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路线、客流路线、停 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 • 旅客进出站路线应短捷流畅;应设残疾人通道, 其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 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 的规 定。 • 站前广场位于城市干道尽端时,宜增设通往站 前广场的道路;位于干道一侧时,宜适当加大 站前广场进深。
站房设计
• 站台、行包装卸廊和发车位 • 汽车客运站应设置站台。
• 站台设计应有利旅客上下车、行包装卸和客车运转, 站台净宽不应小于2.50m。
站房设计
候车厅
海珠客运站
海珠客运站
广州市大北枢纽站
北海南珠汽车站
北海南珠汽车站
站房设计
• • 售票厅 售票厅除四级站可与候车厅合用外,其余应分别设置,其使用面积应按 每个售票口15m2计算。 售票厅应设于地面层,不应兼作过厅。售票厅与行包托运处、候车厅等 应联系方便,并单独设置出入口。 售票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售票窗口数应取旅客最高聚集人数除以120; 注:120为每小时每个窗口可售票数。 2 窗口中距不应小于1.20m;靠墙窗口中心距墙边也不应小于1.20m。 3 窗台高度不宜高于1.10m,窗台宽度不宜大于0.60m。 售票窗口前宜设导向栏杆,栏杆高度宜为1.20m~1.40m。 售票厅除满足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外,宜保留一定墙面,用于公布各业 务事项。
• 行包装卸廊: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发车位: • 指有站台能全 天候,有秩序 的组织旅客上 车停泊当班客 车的地方。 • (如属供车顶 装载行包的车 型使用,可有 方便、安全装 载行包的行包 装卸廊的停当 班车的地方, 称发车位)
发车位
站前广场 • 一般指位于站 房与城市干道 间之开阔场地, 供旅客进出车 站集散之用, 以免旅客滞留 于城市干道, 影响交通。
地,与周围建筑关系应协调;
④ 应处理好站区内排水坡度,防止积水。
南 站
东 站
西 站
1.2 总平面设计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布置应处理好站前广场、站房、停车 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内容的平面关系。
广州市大北枢纽站
规划设计原则 N 规划用地布局
规划路网布局
规划建筑布局 规划场地布局空间环境设计


• •
站房设计
售票厅
站房设计
• 售票室和票据库 • 售票室的使用面积按每个售票口不应小于5m2计算。
• 售票室室内地面至售票口窗台面不宜高于0.80m。
• 采用计算机售票时,售票室地面应有防静电措施。 • 一、二、三级站应设票据库,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m2。 • 票据库应采取防火、防盗、防鼠、防潮措施。
停车场 发车位 站房 站前广场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站址和总平面 2. 站前广场 3. 站房设计
4. 停车场
5. 防火设计 6. 建筑设备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站址和总平面 2. 站前广场 3. 站房设计
4. 停车场
5. 防火设计 6. 建筑设备
1.1 站址选择
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总平面设计——道路
• 汽车客运站站内道路应按人行道路、车行道路分别设 置。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4m;主要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2.5m。
总平面设计——进站口、出站口
① 一、二级汽车站进 站口、出站口应分 别独立设置,三、 四级站宜分别设置; 汽车进站口、出站 口宽度均不应小于 4m; ② 汽车进站口、出站 口与旅客主要出入 口应设不小于5m的 安全距离,并应有 隔离措施;
空间组织及环境设计
广州市大北枢纽站
办公出入口
广州市大北枢纽站
底层架空
海珠客运站
总平面设计
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绿 化
• 站房是车站的主要建筑,总平面位置应明显突出并考虑其使用方 便。 • 站前广场及站场应根据车站规模、城市环境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布 置方式。这是衡量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 • 站内客运、业务办公、生活用房等应有各自明确的区域划分。 • 在联系方便的前提下,各部分不应互相交叉、互相影响和干扰, 各部门都应有较好的环境,以保证站内营运和旅客的安全及卫生 要求。 • 汽车客运站由旅客、车辆、行包三大流线组成车站的流线功能, 在总平面设计中,各种流线应简捷通畅,应最大可能地避免各种 流线交叉,才能保证站内营运的安全和畅通。 • 为保证站内营运和卫生,方便旅客上下车,和车辆顺利通行,应 处理好站区内的排水坡度,防止积水。
站前广场
• 站前广场应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 • 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路线、客流路线、停 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 • 旅客进出站路线应短捷流畅;应设残疾人通道, 其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 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 的规 定。 • 站前广场位于城市干道尽端时,宜增设通往站 前广场的道路;位于干道一侧时,宜适当加大 站前广场进深。
总平面设计——进站口、出站口
③ 汽车进站口、出站 口距公园、学校、 托幼建筑及人员密 集场所的主要出入 口距离不应小于 20m; ④ 汽车进站口、出 站口应保证驾驶员 行车安全视距。
总平面设计——道路
行车安全视距
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 离。 • 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 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 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 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站房设计
• 候车厅 • 候车厅使用面积指标应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每人1.10m2计算。 • 候车厅室内空间应符合采光,通风和卫生要求。采用自然通风时, 室内净高不宜小于3.60m。 • 一、二级站候车厅内宜设母婴候车室,母婴候车室应邻近站台并 单独设检票口。 • 候车厅内应设检票口,每三个发车位不得少于一个。当检票口与 站台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1/12。 • 候车厅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 候车厅室内空间处理应采取吸声减噪措施。 • 候车厅应设置座椅,其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检票口,每排 座椅不应大于20座,二端并应设不小于1.50m通道。 • 候车厅内应设饮水点;候车厅附近应设男女厕所及盥洗室。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站址和总平面 2. 站前广场 3. 站房设计
4. 停车场
5. 防火设计 6. 建筑设备
站房设计
• 一般规定 • 汽车客运站的站房应由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及驻 站、办公等用房组成。 • 站房设计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客流、货流安排合理, 有利安全营运和方便使用。 • 汽车客运站的候车厅、售票厅、行包房等主要营运用 房的建筑规模,应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 • 一、二级站的站房设计应有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使用 的设施。三、四级站的站房设计宜有方便残疾人的设 施。 • 严寒及寒冷地区的站房建筑应有防寒设施;夏热冬冷、 夏热冬暖地区应采取隔热、通风、降温措施。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 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 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站址和总平面 2. 站前广场 3. 站房设计
4. 停车场
5. 防火设计 6. 建筑设备
站前广场
• 站前广场应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 • 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路线、客流路线、停 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 • 旅客进出站路线应短捷流畅;应设残疾人通道, 其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 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 的规 定。 • 站前广场位于城市干道尽端时,宜增设通往站 前广场的道路;位于干道一侧时,宜适当加大 站前广场进深。
① 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 ② 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 ③ 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 ④ 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 条件。
西站
东站
南站
1.2 总平面设计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