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研磨电磁感应器磁场的仿真分析及其结构优化设计
电动机的电磁场仿真与优化设计
电动机的电磁场仿真与优化设计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提高电动机的性能和效率,电磁场仿真与优化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电动机的电磁场仿真与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电磁场仿真的重要性电磁场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电动机内部的电磁场分布,以便了解电磁场的特性和性能。
通过电磁场仿真,可以准确地计算电动机的电磁参数,如电感、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等,并通过分析这些参数来评估电动机的性能。
电磁场仿真还可以帮助设计者发现电动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设计并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二、电磁场仿真的方法1.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电磁场仿真方法之一。
它将电动机内部的电磁场分割成很多小的有限元,然后通过求解电磁场的方程组来计算每个有限元的电磁参数。
有限元法可以较准确地模拟电动机内部的电磁场分布,但是由于计算量大,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
2. 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电磁场仿真方法。
它将电动机内部的电磁场分成离散的网格点,并使用差分算法来近似计算每个网格点的电磁参数。
有限差分法计算简单,但是对网格的划分要求较高,且精度相对较低。
3. 有限体积法有限体积法是一种综合利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的电磁场仿真方法。
它将电磁场分割成不规则的体积单元,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在每个体积单元中近似计算电磁参数。
有限体积法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三、优化设计的方法电磁场仿真可以为电动机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改变电动机的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和槽形参数等,可以对电动机的性能进行优化设计。
1. 结构参数优化结构参数包括电动机的大小、轴心偏移、线圈匝数等。
通过电磁场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结构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选择最优的结构参数,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性能。
2. 材料参数优化材料参数包括导电材料的电导率、磁性材料的磁导率等。
通过电磁场仿真,可以评估不同材料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选择具有良好电磁性能的材料,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性能。
磁力研磨机理及磁性装置设计
应器 , 构见 图 2所示 , 结 由外 部 电路来 控制 其输入 的电
流 量 大 小 , 进 电 机 控 制 其 纵 向 往 返 进 给 速 度 以 及 加 步
工时间 , 而工件 安装 在卡盘 上 随车床 主轴 一起 旋转 , 工 件 内圆放入适量的磁性 磨粒 . 工过程 中 , 加 工件 内表面
1 磁性研磨的加工原理
以圆柱 内表面加工 为例 , 其磁场分布如 图 1 所示 . S磁 极垂直 于 圆管 的轴向放 置 , 力线 穿过 圆管 N— 磁 并 在其 内部形成不均匀集 中分 布磁场 . 在磁 场的作用下 , 加工 区的各 个磁性磨粒则 沿着磁 力线 整齐排列成 刷 子状 . 在加工过 程中 , l中 A 点磨 粒将 同时受到沿磁力线 和等磁位线方 向的磁力 F 、 图 F 的作用 , 中 其 沿磁 力线方 向的磁力 将 磨粒压 向工件表 面 , 使磨粒对工件 内壁产生径 向切 削力 , 而沿等磁 位线方 向的 磁力 则阻止磁 性磨粒 随同工件一起 转 动 , 防止 了磨 料 的飞散 , 使磨 料刷 能够保 持 着稳 定 的形 状 . 随着 磁极 与工件之 间的相对运动 , 磁性磨 粒对工件表面产 生挤压 、 滑擦 、 刻划和磨削 , 而实现 了对工件表 面的 从 精整加工 . 根据文献 [ , ] F 、 、 12 , F 可表示 为
磁力研磨毕业设计
目录1 绪论 (1)1.1 本课题的意义 (1)1.2 本课题的目的 (1)1.3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 (2)1.4 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2 抛光处理材料的选择 (3)2.1 抛光膏 (3)2.2 抛光液 (4)3 磁性研磨设备设计问题的提出 (5)4 模型的建立 (6)4.1 数控铣床磁力研磨的原理 (6)4.2 磁力研磨系统的结构组成 (7)4.3 磁力研磨系统重要机械结构连接的设计 (7)4.4 磁力研磨系统中磁路的设计 (9)4.4.1 磁力研磨系统中磁路的设计 (9)4.4.2 励磁电路设计及磁感应强度的测量 (11)4.5 磁力研磨系统模型的建立 (12)4.6 电磁屏蔽的实现 (13)5 磁力研磨系统的推广价值 (14)6 结束语 (15)致谢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7)1 绪论1.1 本课题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工件表面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寻找新的研磨方式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迫切课题。
尽管传统机械制造生产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全程的自动化,但是,在成型制造之后,在要进行精整加工上,还是与生产实际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加工的最后一步,它的精度和粗糙度直接影响加工产品的光泽和尺寸精度[13]。
尤其是在对内腔加工上。
而磁力研磨这种新型的加工工艺将会对此现象有个巨大的改变,因为,这种加工即是在外加磁场力的作用下磁性磨料充填在磁极与工件的加工面之间,使磁性磨粒与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达到研磨光整工件表面的目的,由于磁性磨料在磁场中能沿磁力线有序的排列成“磁性研磨刷”,且能沿着工件的表面形状而变化,具有极好的柔性和适应性,因此,其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远远高于手工抛光,而且手工抛光对内表面有时候是很难加工的。
若能设计一种简易的加工装置,使其很好的应用于生产中,将大大地改变现有的紧迫情况[1]。
磁力研磨磨具及其制备,属于机械零件精加工领域。
磁力研磨机的结构设计
磁力研磨机的结构设计董瑞宝, 宋庆环, 付云强(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20)摘要: 磁力研磨技术是新型的光整加工技术,目前在我国尚不普及,没有专用的设备,为了推广该项技术,研制开发了磁力研磨机。
在此介绍用CA6140普通车床改装的磁性研磨机的结构设计。
0前言磁力研磨装置是利用永久磁铁产生强磁场,依靠磁力使磁性研磨粒子贴附在工件表面,当工件与磁极产生相对运动时,磁性研磨粒子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加工。
根据磁力研磨特点和待加工工件现状设计不同的磁研磨回路,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改造,针对轴类零件的自身特点,对CA6140车床进行设备改造即可成为专用的磁力研磨装置。
1磁性研磨机的总体结构设计用CA6140普通车床改装的磁性研磨机结构如图1所示。
拆掉CA6140刀架和小滑板部分改造,其中滑板结构,利用其进给机构给磁研磨机构提供相对运动。
磁性研磨机主要由2部分组成: ( 1)磁力研磨装置,在结构中用磁力研磨装置替换了原有的车床小滑板和刀架部分; (2)磁力研磨机的进给装置,在原有车床进给装置的基础上改装的,使其能实现轴向和径向进给的双重功能。
于0104 mm,同时调整导轨与各拖板之间的间隙一定要合适。
214合理选取车刀的几何参数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性差,车刀的几何形状对工件的振动有明显的影响。
选择车刀的几何形状时应注意的6点见文献[ 1 ]、[ 3 ]。
3结语通过工艺系统优化,获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1)工件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达到图纸要求;(2)反向切削方法的最大直径误差大约是正向切削方法的一半; (3)使用大切削量节约工时成本; (4)由于充分使用了切削液,刀具的耐用度显著提高。
2磁力研磨装置磁力研磨装置如图2所示。
由磁极、支架、微调手轮、联接架等组成。
磁极选用的是经过特殊形状设计的2块永久磁铁。
通过磁极间产生的磁场来实现磁研磨的全部研磨过程,工作区域就是在这2块磁极之间。
支架是用来固定磁极并连接磁力研磨装置和进给装置的。
磁力仿真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磁力仿真分析,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材料等因素有关。
根据安培环路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B可以表示为:\[ B = \mu_0 \cdot \frac{N \cdot I}{l} \]其中,\(\mu_0\)为真空磁导率,N为线圈匝数,I为电流大小,l为线圈长度。
三、实验材料1. 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2. 电磁铁模型:铁芯、线圈、导线3. 电流源、电压源、电阻等元件4. 铁芯材料:软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四、实验步骤1. 建立电磁铁模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电磁铁模型,包括铁芯、线圈、导线等部分。
2. 设置边界条件:根据实验需求设置边界条件,如电流源、电压源、电阻等。
3. 材料属性:根据实验需求设置铁芯材料属性,包括磁导率、电阻率等。
4. 求解: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仿真求解,得到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分布。
5. 结果分析:分析仿真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流大小对磁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大小的增加,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也随之增加。
这与理论分析相符,说明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力有显著影响。
2. 线圈匝数对磁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线圈匝数的增加,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也随之增加。
这与理论分析相符,说明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有显著影响。
3. 铁芯材料对磁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铁芯材料对电磁铁磁力有显著影响。
软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此电磁铁磁力较大;而硬磁性材料磁导率较低,电磁铁磁力较小。
六、结论1.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材料等因素有关。
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旋转机构的磁特性仿真分析
180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艺与技术中国设备工程 2019.04 (上)永磁齿轮非接触传动技术具有加工容易、无需润滑、无摩擦能耗、无噪声、清洁、无油污、防尘防水、启动力矩较低、维修方便等优点并具有过载保护作用。
日本学者Koji Ikuta 提出了一种非接触永磁齿轮传动方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楼佩煌教授提出了一种由永磁齿轮、永磁齿条以及驱动电机组成的非接触式磁力驱动装置,该系统应用于长距离传动中,其永磁齿条的价格昂贵,且永磁齿条易吸附杂物,不易维护。
廖伟强等提出了利用永磁材料或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可以实现力和转矩无接触传递,实现无机械连接的耦合。
梁星等基于Ansoft Maxwell 软件,对多种永磁轨道排布方式进行优化,得到了一种相对最优的排布方式——三极对顶式永磁轨道。
段振云等提出了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驱动装置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得出驱动装置的力特性曲线。
本文提出一种由永磁驱动轮、永磁从动轮组成的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旋转机构。
它以磁力作为动力源,利用“磁悬浮技术”使得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存在无任何接触的支撑,从而可以避免由摩擦带来的能量消耗和速度限制。
采用有限元法对该非接触式磁力驱动装置进行磁特性分析和力特性分析,着重对不同永磁体布置形式和旋转方向的扭矩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有助于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旋转机构的结构优化与稳定性提高。
1 驱动装置结构该装置的驱动部分是由永磁驱动轮、永磁从动轮、伺服电机以及负载等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是非接触且存在一定的距离差,单个永磁体分别均匀地镶嵌在永磁驱动轮和永磁从动轮的圆周方向上,永磁驱动轮与伺服电机直接连接,当伺服电机带动永磁驱动轮旋转时,在磁力可影响的距离内,由于在驱动轮和从动轮圆周方向上有多块永磁体参与啮合工作,会产生连续的旋转驱动力,带动从动轮旋转,而从动轮又与负载刀片直接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带动负载刀片旋转,最终实现搅打动作。
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的有限元仿真和参数优化的开题报告
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的有限元仿真和参数优化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智能化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磁流体的加速度测量设备,具有
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控制
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旨在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探究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的重要参数(如灵敏度、频率响应等)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并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更好
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由磁流体、漂移管和检测电路组成,其中漂移管内部的结构对灵敏度和频率响应等参数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课题将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
建立三维结构模型,对漂移管内部的电场和磁场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得到传感
器的灵敏度、频率响应等关键参数。
同时,结合实验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并进
一步对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三、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能够深入探究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及其优化设计方法。
最终,将可实现传感器结构的优化设计,并获得更准确、稳定
的测量结果。
此外,本课题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和测量领域,对提高传感器应用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电磁感应实验与电磁感应定律的优化设计
电磁感应实验与电磁感应定律的优化设计引言: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磁场变化所诱发的电动势和电流。
电磁感应实验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和验证电磁感应定律的常用方法。
本文将探讨电磁感应实验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深入探讨电磁感应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1. 实验设计为了优化电磁感应实验,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参数的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
1.1 实验装置设计在电磁感应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
为了减小外界干扰和提高实验的重复性,我们可以将线圈和磁铁固定在一个稳定的支架上,并保证它们与其他金属物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感应电流的损失。
1.2 实验参数选择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参数,如线圈的匝数、磁铁的磁感应强度和运动速度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我们可以探索不同条件下电磁感应现象的变化规律。
1.3 数据处理方法为了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像处理和拟合曲线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取出实验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2.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它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2.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当一个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
2.2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另一重要规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它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
3. 优化设计实例为了验证电磁感应定律并优化实验设计,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例实验:3.1 磁铁和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将一个磁铁放在一个线圈的中心,并固定在一个平台上。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的优化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的优化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电磁场与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物理实验中,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优化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改进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来提高实验效果。
一、磁场线的均匀性在电磁感应实验中,磁场的均匀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磁场的均匀性。
首先,使用高质量的磁体作为实验装置的磁源,这可以保证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其次,在实验装置设计中考虑到导体线圈的布置方式和形状,以使得磁场在整个实验区域内均匀分布。
最后,合理选择导体材料和尺寸,以减小边缘效应,确保实验装置中的磁场线尽可能平行和均匀。
二、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的调节功能为了更好地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我们需要能够调节实验装置的各种参数。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磁体的磁场强度、方向和位置,来观察导体中感应电流的变化。
为此,实验装置应设计成方便调节这些参数的形式。
可以在磁体周围设置可移动的导体线圈或磁体,通过调节它们的位置来改变磁场分布。
此外,实验装置中的导体线圈也应具有可调节的特性,例如可以改变线圈的半径、绕组的匝数等,以便灵活地满足不同实验条件的需求。
三、减少干扰信号的干扰在电磁感应实验中,干扰信号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这种干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隔离实验装置和外界电磁噪声的影响。
首先,可以在实验区域内设置抗干扰材料,如铁罐、金属屏蔽等,用以屏蔽外界的干扰信号。
其次,可以合理安排实验装置的布线,降低电磁辐射和感应的可能性。
另外,选择合适的电缆和连接器,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干扰,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优化在电磁感应实验中,数据采集和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为了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优化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式。
首先,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和仪器,以提高数据的采集精度。
其次,使用合适的软件和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去除噪声和提取有效信息。
磁性材料的磁化行为模拟与优化
磁性材料的磁化行为模拟与优化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磁化能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能源等领域。
磁化行为是研究磁性材料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探讨磁性材料的磁化行为模拟与优化方法,以期对磁性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磁性材料的磁化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磁性材料的磁性来源于内部的磁矩,磁矩可以由材料中的原子或离子自旋产生。
当磁矩朝同一方向排列时,材料将显示出强磁性。
因此,磁性材料的磁化行为可以通过模拟材料中原子或离子磁矩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
在磁化行为的模拟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使用分子动力学(MD)或蒙特卡洛(MC)等方法进行。
分子动力学模拟主要通过求解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和牛顿方程来模拟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
蒙特卡洛方法则通过随机抽样和统计分析来模拟磁化行为。
这些模拟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材料中磁矩的运动规律,探究不同因素对磁化行为的影响。
在进行磁化行为模拟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材料中的局域环境和外界条件对磁矩的影响。
例如,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和杂质等都会对磁化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模拟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考虑和处理。
此外,外界条件如温度、磁场等也会对磁化行为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需将其纳入模拟的考虑范围。
通过综合分析局域和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磁性材料的磁化行为。
为了对磁性材料的磁化行为进行优化,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来预测不同因素对磁化性能的影响。
例如,在磁性材料设计中,可以通过模拟不同晶体结构或掺杂材料来优化材料的磁化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来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参数等,以实现更高的磁化效果。
这些模拟优化方法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为磁性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磁性材料的磁化行为模拟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模拟的精确度和计算成本是需要平衡的。
较为精确的模拟方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计算成本,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磁流变抛光加工技术中磁场的ANSYS仿真研究
磁流变抛光加工技术中磁场的ANSYS仿真研究刘萍【摘要】利用 ANSYS的Emag或Multiphysics模块中的磁场分析功能,借助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对磁流变抛光加工技术中的磁场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线管层数为3时,磁场性能最优,线管层数的不同,导致某一层数对应的PATH曲线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指定的PATH上磁通密度值曲线进行分析,得到磁流变液所受磁场力足以克服其竖直方向所受向心力与其自身重力之和,从而吸起变液,实现自身的传输循环并对零件进行加工,从而验证仿真的合理性.【期刊名称】《机械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磁流变抛光;磁流变液;磁场;仿真【作者】刘萍【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91.91 引言磁流变抛光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先进的光学加工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通过高梯度磁场的作用将磁流变液变硬,变成具有粘塑性的Bingham介质,通过该介质作用到工件的工作表面,产生剪切力,从而使工件表面的材料被去除。
因此,设计出比较合理的磁场是实现磁流变抛光加工技术的关键所在。
因此,可以利用ANSYS 的APDL(ANSYS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参数化设计语言,对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分析。
2 磁场分析的对象利用ANSYS可以的磁场分析功能,可以分析绝大多数设备中的磁场。
磁场分析的对象主要包括磁场强度、磁通密度等。
利用ANSYS进行磁场分析时,以有限元法作为基本分析仿真的办法,以Maxwell 方程组出发点。
通过该方法计算出主要未知量,再由该未知量计算出其它物理量。
针对不同的单元类型和单元选项,ANSYS可以计算多种自由度,包括标量磁位、边界通量或矢量磁位。
3 二维参数模型的仿真[1~4]通过建立磁铁的APDL二维参数模型,然后对其仿真、分析,得到最优线管层数,从而有利于三维参数模型的仿真。
磁性磨料在磁力研磨加工中受磁场力作用的研究
(%)
穿过上边和下边的磁通密度与 !,2 % 有关 ( !, 是 磁感应梯度单位增量) , 作用到下边的磁感应大小为下 式:
, 1 & , , 3 !,・ %
把 , 1 代入到式 (%) 中, 得:
%# # # ! ( ,# 3 # , , ! , ・ % 3 ( !,・ %) - ,# ) # 0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0 & !, ", , (4)
! ! ! ! ,- & & & ・ / - &・. & .-
假定放置在纵向不均匀的磁场中的磁性磨料是边 长为 % 的立方体, 如图 $( 所示。磁场作用到该磨料一 边的力将等于作用到每一边上的力矢量合成, 对于侧 边, 由于水平面上磁场作用的对称性, 所以合力为零, 而作用到上边和下边的力则分别为:
899: 年第 ; 期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设计与研究・
磁性磨料在磁力研磨加工中受磁场力作用的研究 !
王琰
(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系, 南京6 $!""7) ) 摘要: 针对国内在磁力研磨加工机理领域上研究的不足, 论文在磁力研磨加工原理的基础上, 利用建立 磁场图的方法, 对磁力研磨加工中磁性磨料所受的磁场力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推导, 结果表明磁场对 磁性磨料的作用力大小与磁性磨料的粒度、 磁性磨料的磁化率、 加工区域的磁场强度、 磁通集中情况以 及磁场梯度有着重大的关系。 关键词: 磁力研磨; 加工原理; 磁场力 89&)"3 %)6 6 6 文献标识码: : 中图分类号: !"#$% &’ ()*’+",- .&/-+ &0 ()*’+",- 12/)3,4+ ,’ ()*’+",- 12/)3,4+ .,’,35,’* ;:<9 =-> ( ?@A-BC,@>C 5D -EC5,-C.4 45>CB5/,<->F.>G H5//@G@ 5D 4I@,.4-/ C@4I>5/5G1 ,<->F.>G $!""7) ,HI.>-) 123"/)-" :!" #$%& ’(’)*+#$) 1(0")#%, 5-*,) -5 #$) 1(0")#%, (>*(&%/) %" 1(0")#%, (>*(&%/) 5%"%&$%"0 %& ("(34?). %" .)#(%3 >4 5-6".%"0 ( 1(0")#%, 5%)3. >(&). -" #$) 1(0")#%, ’-3%&$ #$)-*4 5-* %# %& .)5%,%)"# %" *)&)(*,$ -" 1(0")#%, (>*(&%/) 1),$("%&1 %" -6* ,-6"#*4+(". #$) *)&63# &$-2& #$) 1(0")#%, 5-*,) %& *)3(#). #- #$) ,6>(0) #$) %"#)"&%#4 (". ,$("0) -5 #$) 1(0")#%, 5%)3. 0*)(#347 (". &6&,)’#%>%3%#4 -5 #$) 1(0")#%, (>*(&%/)、 6+% 7&/$3:1(0")#%, (>*(&%/) 5%"%&$%"0A 1(0")#%, ’-3%&$ #$)-*4A 1(0")#%, 5-*,)
磁粒研磨中磁性磨料的动力学行为仿真研究
磁粒研磨中磁性磨料的动力学行为仿真研究
李毓滦;曲禹鑫;程海东;韩冰
【期刊名称】《电镀与精饰》
【年(卷),期】2024(46)2
【摘要】为了探究磁粒研磨中磁性磨料的最佳动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Maxwell结合离散元软件EDEM,对磁粒研磨加工过程进行动态仿真。
首先进行微观参数标定,得到了磁性磨粒离散元仿真所需的参数,最终确定滑动摩擦系数为0.9、滚动摩擦系数为0.109为最优的参数组合。
在此参数基础上,对磁粒研磨加工过程进行动态仿真。
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磁场转速越高,单位时间内磁性磨粒与管件表面之间的作用次数越高,加工效率越高。
通过加工实验,得到了在不同加工参数下表面粗糙度数据。
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验证了利用数值分析的手段对磁粒研磨加工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总页数】6页(P107-112)
【作者】李毓滦;曲禹鑫;程海东;韩冰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76
【相关文献】
1.磁性磨料在磁力研磨加工中受磁场力作用的研究
2.磁性磨料和磨粒相粒径对磁力研磨效率的影响
3.磁粒研磨中单颗磁性磨粒磁场力的实验研究
4.磁粒研磨新工艺
的开发——磁粒喷洒研磨加工系统5.金刚石磁性磨料与SiC磁性磨料的研磨加工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场与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与反思
磁场与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一个磁场与电磁感应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文档,采用报告的方式呈现。
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
请注意,以下文档是根据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标题要求编写的,因此不再重复标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静磁场的产生和磁场线的表示方法。
3. 理解安培环路定理的原理,并能够应用于简单的例题中。
4.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 能够计算简单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动势、磁通量和电流。
教学过程设计:本次教学将分为三个部分:引入部分、实验探究部分和巩固拓展部分。
1. 引入部分:教师将通过实例引入磁场概念,引发学生对磁场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指南针的原理和使用,探索指南针受到磁场影响的现象。
2. 实验探究部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磁场和电磁感应,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磁场线分布的实验,学生可以借助磁力线示教器观察不同磁场形状的磁力线。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索安培环路定理。
学生可以在一个导体闭合回路中放置一个磁铁,在变化的磁场中测量导线中的感应电流,并通过安培环路定理进行计算。
3. 巩固拓展部分:在巩固拓展部分,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和应用题目的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电磁感应的应用题目,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磁场与电磁感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探究部分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测量,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指导和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学设计中的一个亮点是引入部分。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引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设计也是本次教学的亮点之一。
全光学原子磁力仪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影响因子仿真与优化
全光学原子磁力仪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影响因子仿真与优化无自旋交换弛豫(SERF)原子磁力仪因消除了自旋交换碰撞产生的磁共振线宽中自旋交换增宽成分,提升了碱金属原子之间的相干性而具有超高灵敏度,结合原位、梯度、张量测量方法,可应用于矿物勘探、地磁测绘、海洋调查等多个地球物理探测领域。
目前,对原子磁力仪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的影响因素、其对SERF机制的作用过程、以及其调控手段等并未出现系统有序的分析和论证。
因此,本文根据不同领域的探测需求,研究通过改变施加调制磁场的形式进行单轴、双轴、三轴磁场分量解调;通过研究碱金属原子相干自旋状态,即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外部限定条件,开发碱金属原子的实验调控和监测手段;通过仿真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的外部表现特性由影响因子决定的变化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最优条件。
基于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的核心重要性,本文深入研究了各种磁场形式的布洛赫方程解析解及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对碱金属原子自旋相干状态的影响因子进行仿真和优化,为构建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磁力仪,并实现其超高灵敏度提供理论支撑和仿真验证。
首先深入分析对应不同形式磁场的布洛赫方程解析解:简要介绍了原子磁力仪的基本原理,从碱金属原子的能级结构、光泵浦过程、宏观磁矩的拉莫尔进动过程、光探测过程等方面介绍利用原子自旋的量子行为及动力学行为获得磁场有用信息的过程;接着从布洛赫方程的解析解入手,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原子磁力仪几种不同的操作模型进行数理介绍和论证;最后引入原子自旋对不同形式磁场的响应,从数理解析、原子行为两方面得到原子系统的响应模型并给出合理解释.研究了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的形成机制与表现特性:首先分析了几种导致磁共振线宽的不同弛豫类型包括自旋交换弛豫、自旋破坏弛豫、与气室壁的碰撞弛豫等,及其外部决定因素,利用密度矩阵与微扰论方法分析自旋交换碰撞速率对自旋交换增宽和进动频率的影响,并对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的外部表现特性—磁共振线宽和拉莫尔进动频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提出一种监测原子状态的方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对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影响因子进行仿真与优化:首先介绍了影响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的核心变量—温度、磁场、极化率,然后分析了三种作用因子对磁共振线宽或拉莫尔进动频率的影响,采用Matlab数值仿真了:(1)极化率在气室中的衰减过程、极化率与信噪比的关系、极化率与旋磁比的关系等,得到极化率的最优控制状态;(2)温度与自旋交换增宽、自旋破坏增宽、总磁共振线宽之间的关系,得到线宽最窄时的最优温度;(3)温度对旋磁比的影响,为监测碱金属原子状态的新方法提供有效验证;(4)磁场对自旋交换增宽和旋磁比的双重作用,为碱金属原子磁力仪在不同平台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5)磁场、极化率、温度的综合作用,追寻碱金属原子工作的最优状态,为优化原子磁力仪性能提供理论支撑.最后进行了影响因子的实验验证与系统灵敏度测试:首先对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的影响因子进行实验验证,分别得到磁场、温度对自旋交换增宽和衰减旋磁比的影响曲线以及磁场、极化率对旋磁比的影响曲线,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结果均十分吻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力研磨电磁感应器磁场的仿真分析及其结构优化设计1邱腾雄,阎秋生,高伟强,孟利,唐振宇,陈建平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州(510006)E-mail:txqiu1999@摘要:针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建立了电磁感应器磁场的数学模型,基于电磁场计算理论利用有限元法对电磁感应器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对电磁感应器特征点的磁场强度进行了实测,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7%,验证了电磁场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电磁场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对磁力研磨电磁感应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磁力研磨;电磁发生器;磁场强度;有限元仿真1 前言磁力研磨技术MAF(Magnetic Abrasive Finishing)是在磁场的作用下,用被磁化的磨料对工件表面进行精密研磨的一种工艺方法[1]。
磁性研磨加工的原理是利用磁性磨料在磁场作用下沿磁力线方向相互衔接形成“磁串”,在磁性工具基体的顶端形成“磁刷”,磁性工具基体的运动作用通过磁刷产生一个作用于工件表面的研磨压力,在磁场保持力、研磨压力和磁性工具运动切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磁性工具与工件表面的间隙中保持磁性磨料聚集形成对工件表面局部的研抛加工。
由于“磁刷”具有良好的柔性、自适应性、自锐性、可控性、温升小、无变质层、加工效率高等特点,成为表面加工技术的一个主要加工工艺。
磁力研磨技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磁力研磨设备,磁性磨料制备和磁性研磨加工工艺[2]。
本研究针对模具曲面研磨抛光加工的问题,提出通过3轴数控运动控制磁性工具在模具曲面的扫描运动,曲面形状误差反馈和控制研抛工具作用力、驻留时间的形状修正研抛,实现曲面精密研抛加工达到同步提高曲面形状精度和表面精度的技术方案。
电磁感应器是磁力研磨数控机床中产生磁场并携带磁性磨料对工件进行研磨的核心部件,本文在电磁感应器设计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磁场的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加工区域电磁场的分布及其对磁力研磨加工的影响,达到优化电磁感应器结构的目的。
2 磁力研磨电磁感应器结构电磁感应器主要由电磁铁芯、励磁线圈、线圈支架等组成,磁力研磨过程原理图如图1所示。
电磁铁芯的材料一般为工业纯铁,是一种含碳量极低的软铁,具有良好的磁化效果,实验中电磁铁芯用工业纯铁(DT4)制成,将铁芯端部做成加工所需的形状。
线圈支架用铝合金加工制成,励磁线圈用漆包线绕制而成,采用压缩空气吹拂强制散热,电磁感应器电源采用60V A可控开关电源,电流0~3A可控。
实验使用的电磁感应器如图2所示。
本实验的磁性研磨方案是工具旋转线圈固定,电磁铁芯与机床主轴相连产生旋转运动同时又是磁性工具基体,直接影响到磁性研磨加工效果,因此线圈的结构、电磁铁芯的尺寸、电磁铁芯端部的形状等对磁场强度和分布有决定性影响,在电磁场建模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对磁场的模拟计算,优化电磁铁的结构参数。
1本课题得到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5Z3-D0021)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50101018)的资助。
3 电磁场计算的理论基础3.1 静磁场建模对于静态磁场而言,磁场分析的基本方程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4],经过整理可得(1)x y zδδδδδδ∇++式中 =i j k E ——电场强度 B ——磁感应强度 t ——时间µ——相对磁导率 γ——电导率µ0——真空磁导率 ν——运动速度令式(1)右端项为则 20C tδµµδ∇−=BB (2) 在给定边界条件和线圈励磁电流时,通过场域离散和有限元数值分析可得出(3)式中 K 、t K ——系数矩阵∂∂B t、B ——磁感应强度列向量R ——右端项列向量3.2 磁性研磨刷相对磁导率计算由于磁性研磨刷可以认为是由构成磁性磨料的Fe 和Al2O3等磨料以及空气组成,由电学和磁学的相似性,利用Eucken 原理,可以推得研磨刷的相对磁导率为[6]∇C B o=μμγ×(ν×)2(o o t µµµµγν∂∇=∇××∂B B -B)tt∂=∂B RKB -K1 NC 铣床2 电磁铁芯3 电磁线圈4 磁刷5 工件6 工作台 1 NC 铣床 2 电磁感应器图1 磁力研磨过程原理图 图2 实验用电磁感应器12)221)22((g a g faf g g a g fm g a g f oa fg a g fV V V V µµµµµµµµµµµµµµµµµµµ−−−+++=−−++++ (4)式中 a V 、f V ——分别为磨料中含Al 2O 3、Fe 的体积 g µ、a µ、f µ——分别为空气、Al 2O 3、Fe 的磁导率由于空气和Al 2O 3的磁导率0m X ≈,所以0g a µµµ≈≈。
而铁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由电磁学的理论得0/r f µµµ=。
假设磁性研磨粉颗粒为球形,每颗粒子中含铁的容积率为ω,且按正方晶格均匀排列时/6f µπω=,则(4)可写成 6(2)2(1)6(2)(1)r r m r r µπµωµµπµω+−−=++− (5)3.3电磁感应器计算的边界条件本文所分析的电磁感应器具有轴对称结构,满足于二维单元的分析条件,因此,可以沿通过电磁感应器轴线的平面剖开并取其一半为研究对象。
在磁场求解中,不同类型的边界条件对模型中静磁场的影响不同,所以磁场的求解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问题来设定合理的边界条件。
由于本电磁感应器是轴对称结构,对于轴对称平面模型,求解区应当向两坐标轴方向无限延伸。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值计算中可以将无限远边界处理成气球边界,这样处理可以减少边界定义引起的误差,也不至于计算量过大。
4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4.1 仿真分析结果根据所建立的电磁感应器和磁性研磨刷的数学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上构建仿真模型,对电磁感应器的磁极和研磨区域磁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如图3所示。
采用二维静态模1电磁铁芯 2 励磁线圈 1电磁铁芯 2 励磁线圈 3 磁性研磨刷 4 工件a. 单纯电磁感应器的电磁场分布b. 包含磁性磨料与工件的电磁场分布模型图3电磁感应器的磁场分布型来模拟电磁场,在有限元软件中分别建立了单纯电磁感应器电磁场分布模型(图3(a))和包括磁性磨料和工件的电磁分布模型(图3(b))。
从图3的电磁感应器磁场分布有限元仿真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结果:1)电磁感应强度沿电磁铁芯的轴向是变化的,在电磁线圈的轴向中部达到最大在两端逐渐减小,电磁感应器磁极端部的磁感应强度沿径向也呈不均匀分布,由里向外逐渐增大,边缘达到最大值;2)电磁感应器铁芯与磁性磨料和工件形成加工区域时(图3(b)),形成铁芯(磁力研磨工具)——磁性磨料——工件的磁力线回路,其间由于磁性磨料的导磁作用磁阻远小于空气磁阻,相比于图3(a)研磨工具端部磁感应强度明显增强;3)磁力研磨工具(铁芯)端部与磁性磨料接触区域磁感应强度明显高于磁性磨料与工件的接触区域(如图3(b)放大图中1与3交界的区域),并且形成了向工件方向磁场强度减小的梯度变化。
4.2电磁感应器磁场强度实验测量结果对比分析根据上述数学建模和电磁感应器有限元仿真的结果,设计并制造了用于磁力研磨的电磁感应器,用数字特斯拉计CTS24检测特征点磁感应强度,验证仿真结果。
为了测量方便和数据准确,在没有磨料的情况下测量磁感应强度,分别选取不在加工区域的电磁铁芯端面直径约3/4处贴近端面A点和在加工区域加工间隙为2.00毫米的B点作为特征点,比较磁场强度的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
特征点A点和B点的电磁感应强度仿真值与实测值随励磁电流增大而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
由图可见,特征点的电磁感应强度随着线圈励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电磁感应强度的增大率逐渐减小,电磁感应强度的仿真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曲线上各点的最大相对误差值不超过7%,验证了电磁感应器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能反映电磁感应器的磁感应强度特性,由此可以认为仿真分析结果能够作为对电磁感应器结构优化设计的依据。
仿真曲线与实验曲线有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仿真模型与实验原型在尺寸上存在差异;在励磁线圈的绕法上实际的线圈与仿真的线圈不可能完全一致;仿真模型中使用的工业纯铁的磁化曲线是一条近似曲线它不可能在每一个点上都与材料的实际磁导率特性完全匹配;另外应用数字特斯拉计测量特征点磁感应强度时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
(a)特征点A (b)特征点B图4 不同特征点磁感应强度仿真值与实测值比较4.3 磁力加工过程的磨粒运动分析磁力研磨加工中,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研磨抛光作用需要两个有条件:第一是磁刷磨粒对工件有一定的正压力;第二是压在工件表面的磨粒要与工件表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从图3(b)的仿真模型可知,磁刷工作区磁感应强度达到1.2T以上,可以说磁刷有足够的强度对工件施加研磨压力。
在磁力研磨过程中,磨料与工件、磨料与磨料、磁极与磨料之间存在着三种相对运动。
第一种相对运动使磨料对工件产生加工效果,并且相对运动速度越高,加工效率越高;第二种相对运动是磁刷内部磨粒间的相对运动,它使磨粒间产生相互碰撞、摩擦、翻滚,使磨粒相与磁粒相分离、磨粒钝化、磁性研磨刷温度升高,同时磨粒的翻滚又有利于磁刷内的磨粒外露,使磨料自锐;第三种相对运动是磨粒在电磁铁芯表面的运动,它会导致磁极磨损,影响研磨工具的使用寿命,不利于磁力研磨的进行。
这三个运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且都与磁场的分布、磁极端部的形状、工件表面形貌、磁性磨料的磁导率等有关。
这是在电磁感应器结构设计时需要合理地配置和协调的相关参数。
5 结论通过对磁力研磨加工用电磁感应器磁场的仿真分析并对特征点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归纳如下:(1)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电磁感应器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实测了设计制造的电磁感应器特征点的电磁场强度,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曲线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7%,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2) 电磁感应器磁场的数学建模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提供了磁力研磨工具设计的有效手段,可以用于电磁感应器结构的优化设计。
(3) 磁性磨料和工件的磁导率对磁性研磨工具基体(电磁铁芯)端面的磁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对磁性研磨工具端面磁感应强度有增强效果。
(4) 磁性研磨工具基体(电磁铁芯)加工区的磁感应强度随励磁线圈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长率随励磁线圈电流的增大会逐渐减小。